開題報告課題十篇

開題報告課題 篇1

第一部分 課題開題報告與研究方案的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課題十篇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説,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第二部分 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還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沒有理論基礎,就很難深入研究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加強理論學習,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第三部分 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説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研究內容、方法

(六)課題研究工作的步驟

(七)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何。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准立項。

(八)現有基礎

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

(九)經費估算

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麼管理等。

第四部分 課題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第一,名稱要準確、規範。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我們現在有一個課題名稱叫“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這裏面研究對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問題就是教育現代化問題。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這裏面研究的對象是國小生,而不是中學生或者大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説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的不是很準確,比如,“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這個名稱,就沒有把研究的對象、問題説清楚,你是中學生或者説是國小生、大學生,是所有的學科或者是單指語文、數學等。再比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好象是英語,是中學或者是國小,是國小高年級或者是國小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範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如:一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第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儘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如:一份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説的:“實施瞭解3+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式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20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的確有價值,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對於範圍比較大,時間又很長的課題來講,在總的方面,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指導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現如:“一名老師在《**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方案裏寫的課題指導思想:這一課題研究要依據黨中央和國家要求,依據省委省政府的決定,依據市委市政府的決定,結合國情、市情和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力求揭示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的規律及表現形式,為市教育現代化實踐服務”。理論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錯誤。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如:《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國小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提出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國小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國小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課題具體要研究的內容,相對研究目標來説,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它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人們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如:某重點課題《國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的開展國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

1、根據國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

2、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當、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

3、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國中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探索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課教學模式。

(六)課題研究的現狀

包括本課題的研究在國內外達到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學校教學的現狀等。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要通過調查瞭解情況,要詳細制訂調查表,仔細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

(九)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情況。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幹。課題組的分工必須要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研究,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十)課題研究成果的呈現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報告、論文、專著、軟件、課件、優質課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第五部分 材料的積累

(一)課題研究檔案材料包括:立項通知書、開題報告、研究實施方案、每學期階段性總結(包括各研究階段完成情況、取得成效、存在問題、今後研究方向、預期成果及課題負責人和成員變更、經費使用情況等)、能體現研究進程及取得成效的原始材料和複印件、取得的成果推廣應用情況。

(二)檔案材料要求:所有材料全部用A4紙打印,頁邊距左邊為2.5釐米、其它為2釐米,沿左側裝訂,大標題用黑體二號,一級標題為仿宋三號,正文為仿宋四號。

(三)材料積累注意事項:

1.引用的材料註明出處、作者等。

2.注意原始材料的積累。比如:學習材料、會議記要、比賽活動等相關的過程材料。

3.建好平時的檔案,儘量規範化、精細化。

開題報告課題 篇2

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着現代科學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是由選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後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採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准這一選題。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開題報告格式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

內容撰寫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1、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範。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範。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立論依據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麼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後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②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閲文獻為前提,所查閲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於侷限。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於侷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並不是敍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於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對象,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3、研究方案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

②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並採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條件分析突出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的優勢。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開題報告課題來源怎麼寫

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去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所以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一個課題名稱起的是否準確、恰當直接影響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那麼課題名稱該怎麼起呢?

第一、課題名稱要準確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

比如有一個課題名稱叫“職業學校學生學習能力與發展能力的研究”,這裏面研究對象就是職業學校學生,研究的問題就是學習能力與發展能力。

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這裏面研究的對象是職業教育,研究的問題是教學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説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第二、課題名稱要規範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

第 三、課題名稱要簡潔(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定好了課題名稱,下一步就是行動,行動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怎麼撰寫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也叫課題研究方案,它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開題報告有什麼意義?

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更重要的是,這其中的工作計劃可以成為我們日後開展研究工作的準繩,“言而無文,其行不遠”,有了開題報告,它可以作為課題研究工作展開時的一種暫時性指導,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時間後,覺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為課題修正時的重要依據。所以説開題報告對一個科研課題能否順利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完美的課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課題名稱

2、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

4、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5、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7、研究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8、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措施

9、預期研究成果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課題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時代背景,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要進行該課題的研究,該課題的研究是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確定的。一般從現實需要角度去論述。例如國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規,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對教育教學提出了什麼新的要求;現行學校教育、學科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差距。例《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操作性研究》這個課題提出的背景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新課程理念的呼喚,二是新課程實施中的“盲區”。因為新課程理念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間出現了問題,所以就有了這個課題。課題的研究就是要建構新理念與新設計間的立體橋樑。

因為新要求、新標準、新政策、新理念與現實存在問題,課題研究就是奔着問題而來,為問題的解決而研究。問題是教育科研的支點。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着必然的、照應的聯繫,不能遊離或架空。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採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通過查閲資料、搜索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於同一課題研究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着重説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通過歷史對比,説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着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通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是通過假設關係,勾勒出通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國小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於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在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通過研究,可能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這部分內容有就寫,無則免。

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課題的可實施性,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是否具備,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學歷、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經驗等等是否具備。它建構於先進的理念、科學的設計、紮實的功底等,一句話,就是要從若干方面説明對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有實力、有能力、有潛力去完成。

五、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説明。採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範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如: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策略研究》這個課題中,對課題的界定為:

本課題的研究就是圍繞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理論和知識,積極探索與研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途徑、方法、手段及學校環境等方面的問題,為職業學校進行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可借鑑的實踐模型。

創新精神是指人的綜合性的積極穩定的創造性心理品質,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因循守舊而積極求新的精神,是驅動外顯創新行為的內隱動力。人的一切創新活動都是以創新精神為基礎,沒有創精神便沒有人的一切創新活動。因此人類的創新精神是創新活動的根本動力與靈魂。

實踐能力是指人們運用理論知識、操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支撐性理論也就是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理論支撐行動,科學的理論是科學研究的保證。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六、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相對於目的而言,研究目標是分解了的、比較具體的。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七、課題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是課題研究目標的落腳點,研究內容要與課題相吻合,與目標相照應,具體回答研究什麼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要努力從課題的內涵和外延上去尋找,緊密圍繞課題的界定去選擇研究內容。它要求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內容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也可以在課題大框架下設立子課題。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務達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徑、手段或操作規律,它具體反映“用什麼辦法做”。研究的方法服從於研究的目的,也受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特點制約。在具體的方案設計中,要根據各時段研究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儘可能地寫明怎樣使用這種方法和用這種方法做什麼。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文獻法、經驗總結法、個案分析法、行動研究法、比較法、解剖麻雀法等。如要研究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要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採用個案法等等。這一部分是課題方案設計的主體,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目標任務如何得到研究落實,在這部分應給人一覽無餘的感覺。

九、課題研究的過程

研究過程即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中期實施階段、後期總結階段。每一個階段有明顯的時間設定,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要有詳盡的研究內容安排、具體的目標落實,從而保證研究過程的環環緊扣,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十、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組織保證:成立課題組、健全研究機構,做到研究任務、時間、人員三落實;制度保證:制定課題管理條例、規範學習、研究制度,以激勵為槓桿,激活教師研究熱情;經費保證:設立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相關書籍、必要設備的添置及外出學習、開展活動等的經費來源;技術保證:聘請專家擔任顧問,選派骨幹外出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課題研究與學校工作相協調:做到教學科研化,科研教學化,使學校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十一、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課題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義

開題報告課題 篇3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説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着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以下是開題報告課題研究價值: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怎麼寫?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應該包括以下九大要素: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説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國小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裏研究對象就是國小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國小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説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準確。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國小,是國小高年級還是國小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國小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一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閲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瞭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範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有位老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説的:“大學聯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20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能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國小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提出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國小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國小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裏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某省“九五”重點課題《國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國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國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國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瞭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件、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

課題開題報告要求與模板

一、課題的名稱

(1)名稱要準確、規範。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研究的目的一般從三個方面闡述:

教育科研目標,闡述要探索、研究、總結什麼科學規律;

育人目標,闡述課題研究對學生髮展的作用;

工作目標,闡述課題研究對整體工作的促進作用。

(2)意義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所以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研究的範圍和內容

(1)研究範圍的限定。

A、對研究對象的界定。總體範圍和正確選取研究對象的樣本。

B、對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較明確的定義,可以使該課題研究在確定的範圍內開展,使課題思路明確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於別人按照研究者規定的範圍來理解和評價研究的合理性。

2)研究的內容。

研究課題要通過研究內容來體現,有了具體的研究內容,就可以依據研究內容設計更為具體的研究方案。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敍述清楚“做些什麼”和“怎樣做”

七、課題研究程序

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

八、研究的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九、保障措施

開題報告模板

“廣東省大學聯考英語效率課堂建模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五、課題研究的範圍和內容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七、課題研究程序

八、研究的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九、保障措施

開題報告課題 篇4

課題名稱: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

選題依據

我們的課題研究是以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為目的,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的1種立體交互的有機結合研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於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在現代信息技術中,以信息豐富為特點的網絡技術為探究式學習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在這種網上探究式學習中,能培養學生對資源信息的識別、採集、存儲、加工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在觀察中、在整理中、在協作中、在建構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發學生髮現新現象,探索新規律的創新精神。

正是基於以上想法,本課題選取了基於網絡的探究式學習視角,來開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

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設計開發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實踐能力。探索並總結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

通過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中,使學生初步掌握從網上獲取、分析、加工、利用、表達信息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其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並向其它學科和領域遷移。

開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綜合實踐課程的多媒體網絡課件,形成1批符合中學生認知基礎和心理特徵的未來教育案例,構成學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資源庫,充分利用全國教育互聯網、寬帶網、校園網等教學資源庫,協作學習。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從探究性學習中體現出來。

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發展學生髮現、質疑、探索、創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構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評估指標,其中包括制訂和調整學習目標的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選擇學習方式和調整學習目標的能力,自我選擇學習途徑的能力,與學習夥伴的協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評價學習結果的能力,自主處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探究、利用網絡信息的創新能力。

在課題實驗與研究過程中,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促進其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為範、業精為師的高素質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師隊伍。

研究內容

眾所周知,internet可以作為寶貴的教育信息資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學媒體,並且,從80年代後期起,有些發達國家就開始進行利用internet進行教育教學的實驗。但是,它必須是以1定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為基礎的

我校已與互聯網相接,且建成了校園網。我們將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資源的豐富性、時空不限性、人機交互性等特點,進行優化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實驗研究,該實驗研究的重點是利用internet輔助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比如,在培養學生信息能力、幫助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學習、探究式學習、發佈成果激勵學生的創造熱情、利用網校輔助學習等方面進行實驗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適合國中學生教育教學特點的,基於internet的現代化、高效率的,能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徑。

學生運用計算機的技能。

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技能,運用計算機網絡獲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響到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與能力培養的順利進行。實驗班學生除每週規定的信息技術課外,根據需要還要在業餘時間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習與上機時間,保證其具有較強的信息能力與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自學的技能。

輔助課堂教學的情境式課件開發。

教學情境的展示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非常重要,根據不同學科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將設計開發設計出滿足課堂教學需要,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情境式教學軟件。

模型建立式課件開發。

教學模型的展示和聯想對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大為重要,同時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根據知識的交叉性和滲透性要求,開發理綜模型建立式課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用於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軟件的利用、開發。

在充分利用網上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再根據能力培養要求,集理化教研組的集體力量,收集大量的有關的素材,製作出適合個別化學習學習軟件。

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網上豐富的資源,開闊眼界,培養靈感,並提供讓學生對身邊有關理化問題進行討論,充分發表見解、觀點的場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積極實踐,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什麼是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説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着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是由選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後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採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准這一選題。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開題報告格式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

內容撰寫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①準確、規範。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範。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立論依據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②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閲文獻為前提,所查閲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於侷限。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於侷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並不是敍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於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對象,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研究方案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

②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並採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條件分析突出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的優勢。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開題報告課題 篇5

課題來源也可寫成 選題依據,包括:

1,國內外背景,研究動態,;

其中國外的動態可以少寫一點(畢竟瞭解的少),就從網上搜集一些數據資料什麼的兒就行。 國內動態,就寫一些近幾年的研究狀況成果什麼的。

2,理論及實際意義

闡述下你設計對理論或者實際工作的意義等情況。

3,可以加上本設計的創新點

課題來源一般寫學校自主選題,或是老師指定選題

技術路線一般是指研究的準備,啟動,進行,再重複,取得成果的過程,不是指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更不是指答辯的準備和進行過程,許多同學會出現這些偏誤。

多參考下同類型的論文,其實技術路線講的就是你的論文的整體思路、邏輯推理過程以及採用的論證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誌。而論文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緻程度。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緻,前期雖然花費的時間較多,但寫起論文來就很順手,能夠做到胸有成竹,從而保證論文在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視論文開題報告,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寫起論文來就會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彎路,也很難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開題報告課題 篇6

我們的課題研究是以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為目的,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的1種立體交互的有機結合研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於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在現代信息技術中,以信息豐富為特點的網絡技術為探究式學習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在這種網上探究式學習中,能培養學生對資源信息的識別、採集、存儲、加工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在觀察中、在整理中、在協作中、在建構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發學生髮現新現象,探索新規律的創新精神。

正是基於以上想法,本課題選取了 基於網絡的探究式學習 視角,來開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

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設計開發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實踐能力。探索並總結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

通過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中,使學生初步掌握從網上獲取、分析、加工、利用、表達信息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其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並向其它學科和領域遷移。

開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綜合實踐課程的多媒體網絡課件,形成1批符合中學生認知基礎和心理特徵的 未來教育 案例,構成學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資源庫,充分利用全國教育互聯網、寬帶網、校園網等教學資源庫,協作學習。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從探究性學習中體現出來。

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發展學生髮現、質疑、探索、創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構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評估指標,其中包括制訂和調整學習目標的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選擇學習方式和調整學習目標的能力,自我選擇學習途徑的能力,與學習夥伴的協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評價學習結果的能力,自主處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探究、利用網絡信息的創新能力。

在課題實驗與研究過程中,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促進其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為範、業精為師的高素質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師隊伍。

有關開題報告課題來源 相關內容:

推薦開題報告研究綜述

古典文學中常見論文這個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為論文。以下就是由編為您提供的開題報告研究綜述。

電氣自動化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寫作要求

電氣自動化專業培養的學生要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和網絡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在運動控制、工業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

簡述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

開題報告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為闡述、審核、確定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及內容而舉行的報告會,旨在監督和保證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

有關開題報告課題來源

論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較注意探索的問題的基礎上,寫論文主要是反映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開題報告課題來源。我們的課題研究是以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為目的,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的1種立體交互的有機結合研究。

畢業論文如何做文獻綜述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與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區分開來。

股權激勵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股權激勵是指在對公司進行業績考評的基礎上,以本公司股票、股票期權或股權的其他方式作為對管理層或其他核心人員獎勵的激勵方式。下面是小編搜索整理的一篇關於股權激勵論文的開題報告,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最新

古典文學中常見論文這個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為論文。以下就是由編為您提供的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課題研究是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20xx年開題報告完成情況

1.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設計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工作前期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專家組及系主任審查後生效;2.開題報告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教務處統一設計的電子文檔...

開題報告課題 篇7

一、選題評估

(一)研究對象

中國小音樂課

(二)研究目的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獨立的音樂表演藝術,由於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中國小音樂課上的即興伴奏是調動學生對音樂愛好的一種手段,所以對大學師範類的音樂學生應該注重高音伴奏的培養。隨着初、高中搜易我認為此題具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本人發現已有一部分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如徐向黎於20xx年發表在遼寧教育研究中的《關於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鍵盤樂器教學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參與編寫的全國教師培訓教材《音樂教學基本功訓練》

(三)研究意義

目前我省中國小音樂教師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音樂基礎較差的教師問題(一)鋼琴彈奏技巧不紮實,或者説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絃及轉位的彈奏指法和觸鍵方法都不明確,因此連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都成問題,更談不上伴奏音型的豐富多彩。(二)缺乏鍵盤和聲及曲式等理論知識,在和絃序進方面沒有規範的設計,甚至調性都不準確,在鍵盤上每個大小調最基本的Ⅰ、Ⅳ、Ⅴ級還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彈八度或單音,沒有用和聲來襯托豐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適當地應用。對於不同體裁風格的歌曲所應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應該重視中國小音樂課上的鋼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選題研究現狀評述

(一)與中國小鋼琴伴奏直接相關的文獻資料有龔耀年的《國小-音樂教材歌曲鋼琴伴奏集》。辛笛. 編配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簡譜鋼琴即興伴奏兒歌68首》李萬軍的《偏遠地區國小音樂即興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論音樂專科學生鋼琴即興伴奏》

(二)分析原因

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個人整體音樂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這種能力的普遍不足是烏蘭察布市音樂水平(即包括中國小音樂教師,也包括高師音樂教育)參差不齊、整體偏低的表現之一。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我區目前中國小音樂教師鋼琴伴奏能力在音樂課內的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1、觀念問題

多數教師大都贊成音樂教師必須掌握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同時也認識到鋼琴伴奏能力的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基本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10%的教師認為操作起來很困難,此項效果會不會都不會影響教學效果。這就涉及到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都有待於提高。

2、師資問題

(1)教師工作量大。學校教師與在校學生不成正比。每位教師每週上課節數為20--25節,這就還不包括每週的課外輔導。

(2)教師學歷職稱不盡如人意。

(3)由於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教師的專業基本功出現偏科現象嚴重,有的教師能彈不會唱,有的教師能唱不能彈,而有別的教師既能彈又能跳。大部分老師即興伴奏能力差有待與提於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通過中國知網、以及其他途徑查閲大量有關本研究的文獻資料,並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彙總,使其成為論證研究最為有力的依據。

(二)調查研究法

通過對學校教師及其團隊成員等面對面的採訪調查,獲得最直觀的研究資料。

(三)比較研究法

以中國小音樂課為主體,使之與其他不同地區的音樂課程活動作比較,從而得出鋼琴即興伴奏有待於提高的原因。

(四)個案研究法

對西崗國小的音樂課進行調查研究

四、研究過程

(一)問卷調查,調查開始之前先設計問卷

(二)訪談

(三)交流聽課

五、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鋼琴彈奏技巧不紮實,或者説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

(二)缺乏鍵盤和聲及曲式等理論知識。

調查中解到教師在高校學校期間往往不喜歡學習理論,學校的教學理論也不高,教學質量有待提高。而部分中學教師在把畢業前在校期間沒有好好的學習理論知識,所以在理論上缺乏,從而影響伴奏是的旋律效果。

(三)學習鋼琴起步晚

大部分教師當初學習的時候都錯過學鋼琴的大好時機,對於不同的伴奏音型不能正確的運用,然而在現在的教師崗位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去提高鋼琴伴奏能力,是我們要探討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六、論文進度安排

20xx年3月7日——20xx年4月24日,確定選題,查閲資料,撰寫提綱; 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撰寫開題報告,答辯;

20xx年5月16日——20xx年6月30日,修改開題報告,答辯;

20xx年7月1日——20xx年8月30日,撰寫論文初稿,交予指導老師進行修改; 20xx年9月1日——20xx年11月30日,對初稿進行修改,完成第二稿,交予指導老師進行修改;

20xx年2月——20xx年5月30日,完成定稿,論文答辯。

七、參考文獻

[1] 約·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 代百生:《鋼琴教學法》【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3] 魏廳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 《即興伴奏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5] 張麗君 陸志成:《鋼琴即興伴奏教程》【M】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6] 高天康:《使用鋼琴即興伴奏編配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6月

[7] 王安國:《從實際到決策我國名校音樂教育發展》【M】花城出版社20xx年5月

[8]孫偉權 巢志鈺:《鍵盤即興伴奏指南》【M】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年1月

開題報告課題 篇8

我們的課題是:國小語文“體驗式”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所謂“體驗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向指路創設情景、提供信息、資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個性特徵,以學生為主體,追求課堂的“樂學”情境,這個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教師理論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研究的目的在於應用,我們將通過邊研究、邊實踐、邊改進的方法去操作,將“體驗式”教學法在教學中應用,把初步研究的收穫介紹給全體老師,並廣泛徵求意見,形成共識,讓老師們在“體驗”中瞭解“體驗式”教學法,增強“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有:

1、“體驗式”教學法的基本特徵。

2、“體驗式”教學法的基本框架結構。

3、“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與成效。

本課題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組織啟動)

①搞好課題開題會,明確課題組成員的任務與行動計劃。 ②對班級學生學習方式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③通過理論學習及現狀的分析,明白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操作方法和實施步驟。

(2)實驗階段(實驗研究)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①按計劃開展研究工作,積極開展實踐課研討活動,分專題進行研究,蒐集和整理事實材料。

②對要達到的目標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③整理課題研究的資料,做好經驗成果交流展示。

(3)結題驗收階段(總結結題)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①整理實驗資料,統計實驗數據,總結“體驗式”的教學方式研究的成果。 ②撰寫研究報告和論文。

“體驗式”教學法究竟好不好,最後還得由學生評判,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此,我們還要採取讓學生評課,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向學生徵求意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就是教育教學質量是否能得到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特別是在我校生源比較差的情況下,優秀率和及格率能否上一個台階,是檢驗“體驗式”教學法是否符合有應用價值,也是增強我們繼續研究實踐“體驗式”教學法的決心和信心。

開題報告課題 篇9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研究的主要內容所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和促進了學生進步與全面發展,包括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確定這一教學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減少無用功,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策略性。

本課題的提出,是基於有效教學的理念,以有效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為核心,在有效教學理論指導下,進行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研究,以求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每個環節的有效性,達到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選題的目的、意義有效教學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其一,為學校成為有效或優秀學校提供參考。學校作為一種組織,如何改善過程績效,提高組織效能,實現組織目標,是學校最關心和重視的。做好這一工作的關鍵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而眾多研究結論表明,學校有效性依賴於教學的有效性,學校要想成為有效或優秀學校,首先必須做到教學有效。因此,有效教學研究將為學校成為有效或優秀學校提供參考。

其二,有效教學研究有助於提高我校教學質量。

其三,可以瞭解我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提高老師對有效課堂教學必要性的認識,提升教師的理念。

其四,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指導。本課題研究針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具體探討教師應該掌握和運用的有效教學策略,探索有效性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指導。

開題報告課題 篇10

一、課題的提出

1.背景與意義

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徵的知識時代,它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方面,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新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更為偉大、更為艱鉅的任務,迫切需要基礎教育加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發揮應有作用和優勢;另一方面,基礎教育的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進展和成效同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着明顯的差距。如果不及時地、有效地解決實施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民族素質、培養創新人才,就無從談起。基於這樣的形勢和背景,國務院作出了《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召開了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指出了新時期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為貫徹《決定》精神,教育部印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課程管理、課程評價、教學過程、教材開發與管理、教師培訓培養等各方面規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時期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面向素質教育、基於信息技術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是對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結構、內容等諸方面的一次大力調整和徹底變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其中,教學改革是整個新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它是貫徹《綱要(試行)》精神,達成課改目標,落實課改理念,體現課程功能(課程體現課改理念)的必然途徑。

20xx年9月新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鋪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成了這次課程改革的宗旨。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又要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本課題旨在改變以往“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採用多種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為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生活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探究,主動合作,主動發展,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中造就良好積極的情感體驗。做到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轉變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目的在於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按照自己的個性特長得到儘可能充分的發展。然而,審視目前的課堂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低效、無效的現象依然存在,傳統的被動、單一的接受式學習在教學中仍居主導地位。呆讀死記、題海戰術、機械操練、反覆練習的做法依然制約着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攙一步,挪一步,教師是辛辛苦苦工作,不敢放鬆一步。學生是“容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佔據講台滔滔不絕,充分扮演“演員”的角色,學生則充當忠實的“聽眾”和“看客”。這種一個教師牽着幾十個學生鼻子走,也不管學生是否聽懂,是否願意聽的“填鴨式”教法,嚴重忽視了天真活潑的學生個性心理特徵,扼殺了學生智力潛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國內外大量研究説明,不同的學習過程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操練式學習對發展學生的高層次思維非但沒有顯著效果,有時甚至還有負面效果。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不改變,仍然按照老一套教學,“穿新鞋,走老路”,“換湯不換藥”,或者只是換一套教科書,教師的教學理念、角色觀念、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考試評價制度都不發生改變,那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説,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因此,課堂教學變革就成為課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環。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着根本性的變化,這一切都要求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必須加強課堂教學變革實驗與研究,以教學研究和教育科學研究來推動課堂教學變革,以課堂教學變革來推進新課程的實施。這就是我們研究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教學現狀分析

在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廣大教師的觀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學資源等因素的影響,教學過程中出現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用舊方法教新教材,課堂教學不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維目標得不到落實,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新課程理念與教師傳統教學方式的矛盾,影響了課程改革的逐步有效的推進。

因此,進行中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的研究,對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深化課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我校的現狀來看,我校西崗區的薄弱學校,主要表現在,生源差,學生家庭教育薄弱,我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借讀的農民工子女,他們大部分都來自於偏遠的貧窮地區,教育落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上國中以前都沒有接觸過英語,他們的父母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家庭教育環境跟不上。他們相對於其他孩子在起點上就落後。如何讓這樣的學生同樣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是高水平的教育,“二等苗同樣能結出一等果”能和其他學生一樣成才,提高教學質量是關鍵,而教學質量來自課堂的高效率。在我們這樣的學校進行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是勢在必行。

二、該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分析

1、課題研究現狀和趨勢分析

就國外研究來看,有效教學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的提出也是“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之爭的產物。它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即怎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我認為,所謂有效,主要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果的唯一指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開之際,討論和研究如何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和思考,我校申請了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並被列為我校的重點工作來抓。

為了瞭解這一課題在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髮展趨勢,我查閲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箸、期刊、報紙及網絡資料。從中我發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是否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組織、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研究。但從總體上看,有效的課堂教學的成功模式還遠沒有建立起來,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雖然,許多學校和教師接愛了課改新理念,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但教和學的有效性還不高。特別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案例研究,而且只有教師自己才適合於做這種研究,當然專業人員的參與不可或缺。也需要提煉總結出有效性教學的一套策略。所謂“策略”,即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解決具體問題的行為方式。

有效性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實施有效教學,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2、對本課題理念內涵的基本解讀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師生既要共同完成預定的學習目標,又要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創造出高效的學習效益。二十世紀西方國家提出的“有效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借鑑。

1.概念界定:

① “有效”:是指教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關注的是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者學得好不好。

②“教學”:是指由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關注的是“教”學生如何“學”。

③策略研究:“策略”一詞在新華字典中的解釋為: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鬥爭方式,本課題中的“策略”就是根據教材因素,學生實際而採用的藝術和方式方法。“策略研究”就是為創設學生主體活動的情景,激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自由地獲取知識而運用的藝術及方式方法的研究。

2.有效教學的具體內容:

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要明確“教學”是如何“教”,學生是如何“學”,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

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

要正確理解時間和效益的關係,教學效益並非教師在規定時間內教多少內容,而在於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多少內容。

③有效教學要有明確的測量性,即評價目標。

每一時段的學習都要建立評價的目標,要讓學生明確我學懂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④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反思的意識。

要求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是否還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⑤有效教學更是一種策略

要求教師對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提出系統具體的問題行為解決方式即教學策略。

3、已有的關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若干策略的研究成果

(一)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實施分層遞進教學

教學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

在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並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這裏,“分層”是為了確保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遞進”則是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分層遞進教學是班級授課制中實施個別化教學的新探索,是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深化和具體應用,對提高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

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為此,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

(1)制度化學習時間與自主性學習時間相結合

傳統課堂教學是以固定的時間單位組織教學的制度化體系,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存在着教師支配一切的單向性,學生缺乏自我選擇、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必須變革單一的。“制度化”教學時間結構,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教學時間的統一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機結合起來。

(2)提高課堂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比率,綜合達成各項課堂學習目標

現代教學理論按照遞進嵌套的層級關係把課堂教學時間區分為分配時間、教學時間、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等不同類型,後一變量較之前一變量其時間範圍逐漸由寬變窄,其與學習結果間的關係也愈加密切。

這就是説,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不能寄希望於大量額外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而是要通過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提高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

同時,由於實用時間、學術學習時間與課堂教學模式結構、教學目標間並不存在直接的聯繫,同樣的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既可用於較低認知水平的“題海戰術”,也可用於較高認知水平的學習。

因而,還應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繫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實用和學術學習時間。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項任務。

(三)優化學生認知結構,加強學習策略.

教學知識掌握過程實質上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都認為,教學效果直接取決於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認知結構)和如何有效運用這些知識加工所面臨的學習材料(學習策略)。

因此,優化學生認知結構和加強學習策略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1)動態協調教材知識結構、學生認知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的關係

只有當這三種結構形成內在的協調統一,才能使教學有效促進學生將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為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以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設計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和模式,改進教學組織形式,把全班個體學習、成對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統一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更適於完成各類不同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整體優化的知識結構。

(2)加強學習策略教學

學習策略種類繁多,其主要內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識的複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應用知識解題的問題表徵策略、具體求解策略和思維總結階段的反思策略,以及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自我監控等元認知策略。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科實際,通過分解練習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三、課題研究重要性和意義

新課程主張以人為本,以學促教,教學相長,共同發展,追求教學整體效應和最大價值,課改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的主體角色體驗中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活動熱情,變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通過多層次的師生互動,徹底改變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確立學生的人本地位,通過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使所有學生有效學習,以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這正是本課題的理論和實踐上最具有意義的地方。

學校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必須要減負增效,這就觸及到提高教學有效性這一主題,即教學要有效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感知、理解、記憶與遷移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有效教學,要珍惜學生在教學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認識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是教師最大的失誤,讓45分鐘分分秒秒都產生效益。這要求學校領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掌握最佳的教學方法,選擇最佳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因此,進行歷史中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的研究,對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深化課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與方法、原則及過程

1.研究目標:

(1)形成教師對有效學習指導的具體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構建國中生有效學習的課堂教學平台;

(2)構建理論支撐框架,實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實驗方案;

(3)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有效學習和教師的有效授課形成有效的評價標準及評價體系;

(4)研究各種課堂教學形式,使之行之有效,構建相應有效教學模式;

(5)結合我校實際,進行教和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大面積提高本校教和學的效率。

2.研究內容:

(1)影響課堂教學學生有效學習行為的因素分析。

通過觀察、調查和個案分析法,瞭解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學習的表現、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學習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師無效或低效教學行為的表現及原因。

(2)教師有效教學和學生有效學習的方式與策略的研究。

針對師生低效教學行為的表現,採用行動研究,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操作策略。對學生而言,學生有效主動參與的策略,主要有探究、合作、活動策略。對教師而言,主要有備課策略、上課策略、評價策略等。

3.研究方法:

(1)文獻借鑑法。多角度、多渠道開展對情報資料的比較研究,借鑑已有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找到新的生長點,防止重複研究,避免和少走彎路。

(2)調查研究法。一是調查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努力使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操作更加有針對性、實用性,切合學生實際,提高實效;二是調查實驗過程中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變化發展,為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事實依據。

(3)對比實驗法。在同年級平行班中進行對比實驗,運用系統分析和整體思維方式構建理論假設,搞好包括分層教學、綜合活動、有效測試等實驗設計和實施。同時記錄學生學習方法及其成效,並及時進行必要調整,隨時總結改進提高。

(4)行動研究法。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索實施有效教學的操作策略,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5)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實驗經驗和教訓,修改、補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爭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

4.研究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豐富理論,提倡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緊密結合,積極參與。

(2)發展性原則。一切有效教學策略的制定和實施均以學生積極的終身的發展為前提。

(3)整合性原則。新課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必須對各種先進的教學理論(如認知心理學理論,行為主義理論等)進行整合、對傳統的教學手段和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等。

(4)主體性原則。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5)可操作性原則。有效教學策略必須具有可操作性,這是教學策略屬性的本質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