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精英不堪壓力考慮返鄉,學者稱理性迴歸

轉眼之間,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經過去,最早的一批“80後”如今也已進入而立之年。然而隨着大都市生活壓力的凸顯,一些“漂”在這裏的“80後”精英階層,也不得不考慮離開夢開始的地方。有人説:“實在撐不住了,就回家鄉吧,二、三線城市或許也是天堂”。

大都市精英不堪壓力考慮返鄉,學者稱理性迴歸

30歲的鄭青來自陝西寶雞一個縣城,6年前從北京化工大學畢業,在北京一個不錯的科研單位工作。從外表看去與多數當地的同齡人沒有太多區別,操着一口標準的北京話,喜歡關心國家大事,偶然也會做一些屬於“小資的事”。

然而至今也買不起一個安身立命的小窩,讓他有些失落,“有錢的人可以買商品房,困難的羣體還有保障性住房,而我們呢?當初拼命讀書,夢想有一天能改變命運,還以為自己是個人才,但奮鬥幾年還是一無所有,父母總想來北京看看,但我總會説,再等等,房子有了就接你們來。”鄭青説。

除了房子,生活成本的提升、工作壓力加大、幸福指數下降以及人際關係的冷漠,讓鄭青漸漸有了逃離這個別人眼中繁榮都市的念頭,他甚至感歎:“這個城市再好,也是別人的”。

在記者的採訪中,像鄭青一樣來自外地的“80後”白領也有許多相仿的境遇:他們努力工作,為這座城市貢獻出自己的青春;他們有成為這座城市主人的夢想,願意別人稱他們為北京人。然而面對生活,他們又不得不還原到現實,“房子、工作、户口乃至歸宿感……”

有學者説,“80後”白領階層從大城市的聚集向二、三線城市的擴散,是一種理性的迴歸,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人才、技術、資金從發達地區向發展中地區的流動和轉移,是社會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十大趨勢之一。發展中地區缺資金、缺技術,關鍵還是缺人才。白領階層從廣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的自由擴散,不僅符合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而且能夠促進發展中地區的社會經濟與政治文化的發展,從而實現全社會的均衡、和諧發展。

也有人對此反駁,精英撤離大城市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當下的都市生活有悖於知識精英內心的生活理想和價值追求。人們創造了都市,參與都市生活,但同時被都市異化。空氣的渾濁、交通的擁堵、物價的昂貴、生存競爭的殘酷,凡此種種,造成了人們內心的焦慮和無力感、無助感。這樣的生活與知識精英的內心理想相去甚遠,與理想的價值追求相互牴觸。他們不僅感到身心疲憊,而且感到缺乏尊嚴和自由。在無力改變現狀的情況下,則不得不選擇逃離。相比大都市的喧囂浮華,中小城市則寧靜得多。

28歲的王中和告訴中新社記者:“説實話,不是我不願意回去,只是在北京生活了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這裏所擁有的政治環境、生活節奏與社會資源。就這麼離去,割捨不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