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5篇)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5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岳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環水,景色旖旎,流傳於此的神話典故眾多。傳説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裏,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廟、五井、四台等眾多名勝古蹟,現已修復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飛來鍾等古蹟。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玲瓏雅緻,別具一格。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君山系洞庭湖中小島,位於岳陽市區西南方,水程12公里。總面積0.98平方公里.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隔湖相望。是一個山體呈橢圓形,兩旁高、中間低的小島。山上有大小峯72個。君山四面環水,氣候温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土地肥沃,宜於竹類和茶樹生長。有羅漢竹、斑竹、方竹、實心竹、紫竹、龍竹、梅花竹、連理竹等多種。相傳斑竹上的點點斑痕乃舜帝二妃攀竹痛哭時遺留下來的。島上所產的特色綠茶——君山銀針可謂馳名海內外君山銀針茶,唐時就定為貢品,專供帝王飲用。1956年萊比錫世界博覽會上,“君山銀針”被譽為“金鑲玉”,獲金質獎章,現為我國名茶之一。君山上的珍貴小動物-金龜,不僅可供觀賞,亦是藥用良材。

君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説,歷代遷客騷人在此留下許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李白有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自古至今名貫中外,覽岳陽樓之華麗,沐洞庭湖之輝光,吞巫山雲雨,集衡嶽霓裳,隱隱雲間洞府,巍巍水上天堂,八百里風光旖旎,幾千年古蹟昭彰,真是“蓬萊宮在水中央”、“丹青畫出是君山”。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君山,古稱洞庭山,洞庭湖由此而得名。唐代詩人劉禹錫用“白銀盤裏一青螺”來形容君山。君山上有舜帝的二妃墓,秦始皇的封山印,柳毅傳書的傳書亭和柳毅井,呂洞賓的朗吟亭,漢武帝的酒香亭等。

君山在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積不足100公頃的小島。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説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砌于山頂”。這浪漫神話傳説,不足為信。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君山,由七十二峯組成,峯峯靈秀,“煙波不動景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 螺青黛鏡中心。”這靈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傳説,更引人遐想。棄舟登山 ,可先謁“舜帝二妃之墓。”墓兩邊的石刻對聯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這“淚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於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尋夫來到洞府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淚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慟而死於君山並葬此。

從二妃墓翻過一道山樑,走不遠。就到了“柳毅井”。唐代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西山有楊麼寨,相傳是南宋初年洞庭湖農民起義軍領袖楊麼兵營的遺址。從此出走,便到酒香山。傳説山上有美酒,喝了能成仙。想長生不老的漢武帝聽説後,便派文士欒巴到君山求酒。酒求回後,便被東方朔俞喝了,後來鬧出一場笑話。

君山地形獨特,為洞庭湖中最大島嶼,島上歷有36亭,48廟、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等珍貴文物遺址。君山銀針荼葉譽滿中外,唐代以來就列為貢品。汨羅江畔有屈子祠、杜甫墓等。此外,景區還有慈氏塔、襟代文廟、魯錄墓、黃蓋湖、三國古戰場等名勝古蹟。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朋友:

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愛情島---君山公園參觀遊覽,很榮幸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服務,我呢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江,大家可以叫我小江。剛才給大家介紹的君山公園,是以愛情而聞名的。這裏所演繹的是一喜一悲的兩個愛情故事,待會兒請大家聽我細細的道來。我們君山公園,面積雖然只有全國國土面積的千萬分之一,也就是0.96平方公里,但是在唐朝達到鼎盛時,曾有36亭48廟5井4台,可惜的是這些景點現在遺留的已經不多了,所以今天我們遊覽的主要景點只有五個。

説了這麼多,我想問一下幾位啊,有誰能告訴我,君山的名字由來嗎?(期待遊客回答)對!這個名字的由來呢,有兩種説法,第一種是因為舜帝和二妃的愛情悲劇,以及偉大的詩人屈原寫的《湘君》《湘夫人》等壯麗的詩篇的影響,立即更換它從原來的洞庭山到湘山最後改名為君山。那麼第二種説法呢,是説君山和帝王有關,史書上説軒轅黃帝就曾到君山鑄鼎煉丹,楚始皇來這裏封山,楚武帝到君山來求仙酒,楚隆皇帝就到這裏考他的臣子,所以被命名為君山。在大家右邊的就是滿山的楚樹了,大家也知道君山最早出名的並不是這些美麗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而是茶葉。接下來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右前方那些紅綠葉相間的樹木,那是我們岳陽市的市樹---杜英樹。它和別的樹木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嫩葉是紅色的,綠葉才是老葉,到冬天的時候,別的樹木的葉子都枯掉了,只有它越來越俏哦!那麼旁邊的那一大片綠油油的呢,是洞庭湖裏的水草蘆葦,今天大家來的時候啊,可能沒有感覺到八百里洞庭的壯闊,那是因為現在是枯水季節啊,這個君山島上最美的時候,是二三月份和八九月份,二三月間,遍山開滿山花,奼紫嫣紅。八九月的時候呢,洞庭湖的水都漲上來了,那麼今天幾位開車進來的這條路呢,就會全部被淹掉,只有坐船才能進來了,到時從這裏看過去就是一大片的水,煙波浩渺。雖然現在看不到這些景色,但是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好處,像幾位今天來到我們君山公園,正好可以品嚐一下今年剛採下沒多久的新茶----貢品君山銀針啊!當然啦,要是各位到有空閒的時候,正好又碰上我們君山最美麗的時候,各位,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今天的第一個景點---洞庭廟,這裏面供奉的是洞庭龍王爺柳毅。它始建於唐朝,那麼古廟呢在抗戰時被毀壞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1997年由“東方神人”侯希貴先生捐款與岳陽市建委共同修建而成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廟前的這個九龍引柱,上面的九條龍是保護洞庭龍王爺的,龍在古代是權力和富貴的象徵,而九在個位數中是最大的,那麼代表的是龍王爺的之尊。當然大家肯定會問柳毅是誰?他為什麼被封為洞庭龍王爺呢?不知道幾位有沒有聽過“柳毅傳書”的故事呢?這個廟不僅僅是供奉着保護當地漁民的龍王爺,還因為它是小島上兩個愛情故事中的喜劇。在晚唐時期,書生柳毅赴長安趕考,不幸名落孫山。在回家的途中,遇到當時配嫁給涇陽龍王的第二個兒子的洞庭龍君的小女兒---三公主,小龍女嫁過去後,受到丈夫和婆婆的虐待,大冬天衣裳襤褸 在外面放羊,柳毅看見姑娘,生出憐愛之心,他上前去問道:“姑娘,這麼冷的天,你為什麼在外面牧羊,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有什麼我可以幫你嗎?”小龍女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柳毅,並説希望能有人幫她傳書給她的父王,讓他來解救她。柳毅説:“這個忙我就可以給你幫,不過你是神,我是人,人神不能共通,我怎麼進入到你的洞庭水府呢?”小龍女撕破了食指寫了一封血書,並從頭上拿下一根金簪,説:“你到洞庭湖中的一個湖心島上,島上有一個桔井,在桔井旁邊有一棵桔樹,你拿我的金簪到桔樹上敲三下,自然會有巡湖神把你接進去的。”當年的湖心島就是現在的君山公園,而當年的桔井就是待會兒我們要去看的柳毅井啦。

那麼小龍女被救後,幾經波折,她和柳毅成了夫妻,後來柳毅被封為洞庭龍王爺,成為當地漁民的保護神,為當地的漁民做過很多好事,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這裏修了這個洞庭龍王廟,不知道大家對98年的洪水還有什麼印象沒有,大家一定很想知道當年的水位漲到了現在的哪個位置,請大家隨我上台階啊,大家都知道有句古語説“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當年水就衝到了這個雙龍浮雕的龍尾這裏,就慢慢的退下去了,所以這個洪水呀,看到我們龍王爺就自動退回去了啊,呵呵!這個洞庭廟裏面呢,是燒香拜佛的地方,大家自費自願。要是沒什麼興趣的話,我們就從這個羅漢廊走過去,佛家呢講究走路不走回頭路啊,請大家隨我來,俗語説佛有弟子三千羅漢五百,這個羅漢廊呢,就是和武漢的歸元寺設計差不多,不過我們這裏呢,是根據大家今天來到這裏的年齡,男虛女實,隨便從哪尊開始數,隨意從哪個方位都可以,數到與自己年齡相合的那尊,便是你的轉世羅漢,可以從中測出你的性格。雖然這裏的沒有沒有武漢的大,不過各有各的特色。大家都可以數一下,然後隨我上樓一起去師傅那裏拿屬於大家自己的性格牌。(從洞庭廟出來了)其實呢,我覺得啊,心誠則靈,對不?幾位心中有佛,佛肯定會眷顧大家的。

這個呢,是為了紀念侯希貴先生而修建的,裏面是一些侯先生的相片,和媒體對他的評價,不知道幾位有沒有興趣進去參觀一下。前面的這個呢是侯希貴先生的雕像。來,這邊請,這個盆景園是按照宋代著名畫家米芾所畫的《洞庭秋月圖》所設計的,也是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洞庭秋月的所在地。那現在大家左邊的就是雲夢亭,取自於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又因為洞庭湖原來被稱為雲夢澤。大家前面的就是秋月橋了,這兩邊的池塘裏到八月份裏,就會有“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況了哦,不過看荷花最好的地方並不是在這裏,而是岳陽團湖,那裏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採蓮基地。

話又説回來了,這裏原來呢,還有一些景點,像秋月井,秋月亭等,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前面我們還只遊了君山上的一個主要景點,下面請大家隨我再去第二個人文景點---湘妃祠。我知道大家都很好奇,這個湘妃到底是哪個皇帝的老婆,讓後人來瞻仰她們呢?對!我説的是她們,所以這裏面並不是供奉一個人,而是姐妹兩個。這個湘妃祠裏的二妃是原始社會末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曆史的人物,堯帝的兩個女兒、舜帝的妃子。大家也知道原始社會實行的是禪讓制,當時的堯帝覺得舜很有才能,就想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舜,為了對他進行三年的考察,也就是一年考察一次,於是呢,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下嫁給了舜,當時的舜還不是皇帝,所以稱之為下嫁。那麼舜呢在二妃的幫助下,順利的通過了考察期,並且成為上古時期最有作為的五帝之一。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們的功德,便在這裏修了這個湘妃祠,供奉她們。漢代的劉向就曾在《列女傳.母儀篇》裏面推崇她們為第一0二妃,封她們為湘水神,淵德侯。這個湘妃祠它的人文歷史有四千多年了,是湖南最早的有據可查的祠建築之一,也是島上最古老的建築,當然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1986年的時候在原有的基礎上修葺而成的。

大家看到它的正門啊,上面寫着江南第一祠,為什麼這麼稱呼它呢?主要是它的第一進殿內有清代末期湖廣總督張之洞所寫的中國最長的對聯《君山湘妃祠聯》而得名的。大家再看湘妃祠這三個字的旁邊有兩幅浮雕,左邊呢是犀牛望月,右邊則是五羊看日,那麼這兩個雕刻在一起就體現的是日月同輝的意思,同時在古代牛和羊都是吉祥物的代名詞,所以刻在這裏也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現在請大家隨我進裏面去參觀,我們呢都從右邊進入,再從右邊下來,走右走右就是保佑的意思啊!這個就是剛才我給大家介紹的長聯,它全聯有四百字,上聯和下聯各兩百字。當然張之洞寫的呢是草書,大家若是有興趣,這個下面都有楷書版的,可以翻看一下。

來我們這邊走,這幅畫呢最左邊的是堯帝,中間的是舜帝,後面就是二妃了,當然這幅畫呢也有它失真的地方,就是原始社會不可能有像現在堯帝所帶的這種皇冠,這個到秦始皇時才開始有的,對不?這個呢是第二進殿,裏面供的是關羽的武像,左右兩邊是他的哼哈二將了。來請大家跟我從這邊上主殿,也就是淵德侯。大家先看一下殿下的這個浮雕---神獸四不像,它呢是龍頭蛇身狐瓜獅尾,傳説啊在堯帝的宮殿裏面是有這個神獸四不像的,它能夠辨別忠奸,看見忠臣就伏伏貼貼,看見奸臣就撲上去咬死他,後來由於宮廷裏發生戰亂,四不像在戰火中跑了後再也沒有回來過,人們把它刻在這裏,就是希望它能夠重返人間,辨別是非。請大家進入到主殿的時候,男左女右的大步跨進去,為全家祈求平安,好嗎?我們從正門進,側門出啊。大家看到的這就是二妃的塑像,左右兩邊是她們的八個侍女。好啦,我們從這邊的側門下啊,在進來的時候我和大家講到秦始皇曾來君山封印,就與湘妃有關。

當年秦始皇南巡來到洞庭湖的時候,狂風大作,他問左右兩邊的臣子,這島上供奉的哪路神仙,當旁邊的人和他説是舜帝的兩個妃子時,勃然在怒,説兩個女人在他面前還膽敢興風作浪,於是下令他的三千刑徒來到島上,把房子樹木全部都燒掉,可是風還是一樣的刮,雨也照下不誤,差點把始皇的船都掀翻,於是旁邊的臣子趙高給他出了個主意,讓秦始皇拿出他的玉璽印,到島上封印就會沒事了,可是等他印了四個玉璽印以後,情況並沒有得到好轉,最後他不得不下船來祭拜了二妃,船才可以繼續往前走。這就是秦始皇來君山封印的原因,島上現在還存有兩個玉璽印,是全國僅存的兩處有梵文字體的石刻地方,只不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暫時不對外開放,我想過些時候就可以看到了啊,到時大家有空再來玩啦!

剛才我和大家介紹的是湘妃祠,其實大家也許不知道,供奉二妃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在前面我和大家講到的島上的一個愛情悲劇,指的就是,了一個健康h1,j快一個月,就個; 就 帝和二妃。現在大家先來看前面這些竹子,上面許多的斑斑點點,這就是君山三絕中的會流淚的竹子,另兩絕呢待會兒再給大家詳細介紹哦。

這種竹子呢只在岳陽的君山和永州的九嶷山才有,相傳當年舜帝南巡,出去了很久一直沒有回去,二妃在家裏久等還沒有見她們的夫君回來,就一路追隨來到岳陽的君山,剛到島上的時候就聽説舜帝去了永州的九嶷山,並交待讓她們不用跟去了,過不了多久就會回來的,可是幾天後,步兵神色慌張的告訴二妃,舜帝在九嶷山的時候和一條惡龍交戰,由於體力不支而身亡。二妃聽到報告後,異常悲痛,雙雙抱着竹子哭了三天三夜,最後投水自盡,舜帝和二妃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就以這樣的方式永別了,所以這就是他們的愛情悲劇。

二妃的眼淚灑到竹子上就形成了這些斑斑點點,也就是有名的湘妃竹、斑竹。而且這個竹子的一個特點是把它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到一年就,斑點不會消失,而再把它遷回來的話,斑點也會回來了。對,這位朋友講得很對,這確實是與當地的土壤氣候和水份有很大的關係,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是因為竹子還很小的時候,受到真菌的感染腐蝕形成的,説穿了就是這個竹子有病,但是與土壤有關,所以無法根治,這也是為什麼把竹子遷到別地去就沒有斑點而成了普通竹子的原因。這種竹子呢一年發兩次筍,第一次是在四五月間,這個時候的幼竹長在母竹的四周,叫做“孝兒敬母”,第二次是在九月份中,這次的是母竹把幼竹包在中間,叫做“慈母護兒”。

這個全稱“虞帝二妃之墓”是清代兩江總督彭玉麟在清光緒七年的時候重修而題詞,那麼朋友們肯定會問,小楊剛才和大家講到的二妃最後是投水自盡,又怎麼可能有她們的墓呢?那麼1971年的時候,君山公園的工作人員和岳陽市政府的人員對這個墓就進行了下挖,挖了大約三丈的時候就挖了一條長約七寸的空心金龍,大家也知道,在古代呢,龍和鳳作為陪葬品的話,只有帝王將相家才有資格這樣,從這點我們也可以或多或少的看出,這個墓呢真真假假還是有一些的.那麼大家再看一下旁邊的這唯一的兩棵樹,凡是島上與愛情有關的地方就有這種樹,二妃墓這裏有,柳毅井也有,但也只有這兩個地方才有哦,這個樹的名字呢叫做木繡球,它呢是三月份開花,花期有一個月這久。開出一個個紅色的小球,十分漂亮,可惜的是今天大家來的時候,它已經謝了,不過沒關係,下次開花的時候一定通知幾位來觀賞好嗎?呵呵!

好啦,幾位請隨我下這個台階,我們一起去看下面的這個印心石屋,當然它呢只是一塊石碑而已啦!這個印心石屋呢是清道光皇帝為了嘉獎他的臣子陶澍的,陶澍呢是湖南安化人,他在家鄉勤奮讀書的屋子就叫印心石屋,後來他考中進士後,擔任兩江總督,為國家和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道光皇帝為了嘉獎他,親筆御書“印心石屋”匾賜給他。大家肯定會問,既然陶澍的家鄉是在湖南安化,為什麼皇帝御賜的字在這裏呢?因為啊陶澍不盡是一個政客,而且是一位文人,他喜歡到處遊山玩水,又因為他擔任兩江總督,所以這個石碑不止在他的家鄉安化有,更是把字拓到了這個石碑上面,放置在君山島上了。

大家也看到了這個上面呢,有一些斷裂的痕跡啊,這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破壞而成為了今天的這個樣子的。那麼大家看了這麼久肯定注意到了,石碑的左上角這裏呢,比別的地方要光滑的多啦,這是因為大家都説這個道光皇帝的玉璽印,能給我們帶來好運,大家可以站在印鑑的正前方一米處,眯着眼睛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在沒有旁人的幫助下,能夠直接摸到這個玉璽印的話,您許的願就一定能夠實現。大家可以過來試一下哦!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岳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君山,古稱洞庭山、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總面積O.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峯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

君山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藴深厚。相傳君山島有5井4台、36亭、48廟。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這裏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雲圖”、新石器遺址,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見證——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宋代農民起義的飛來鍾、楊幺寨等。每一個古蹟都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悠遠的記憶。特別是自唐代以來,李白、杜甫、黃庭堅、辛棄疾、張之洞等墨客騷人都曾登臨君山攬勝抒懷,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李白的“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更使君山名聲大噪。島上古木參天,茂林修竹,僅名竹就有20多種,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長在二妃墓的周圍。君山茶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層層的茶園像一條條碧綠的玉帶圍繞在大小山頭,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銀針就產自這裏。

君山自然風光秀麗,春賞奇花異草,夏觀浩瀚洞庭,秋賞漁歌秋月,冬觀濕地候鳥。君山是旅遊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閒的勝地。自對外開放以來,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親臨君山視察,對君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前往君山風景名勝區觀光遊覽。

乘坐遊船,約半小時便可到達君山風景名勝區。大家東北面那座不等高三塔斜拉橋,就是著名的洞庭湖大橋,它是我國目前最長的內陸湖公路橋,全長9.639千米。西南面那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小島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一個美麗的小島,古稱洞庭山、湘山,後稱君山,因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愛情故事和偉大詩人屈原《湘君》、《湘夫人》等詩篇的巨大影響而得名;另一種説法是因為歷史上的許多皇帝曾來過君山,如軒轅帝來君山鑄鼎煉丹,秦始皇來君山封印,漢武帝來君山射蛟和求仙酒,乾隆帝則在君山考侍臣……因與帝王有緣,故名“君山”。傳説君山72峯是蠻荒時代洪水成災、湖中72位碧螺仙子為拯救生靈、犧牲自己變化而成。

朋友們,君山風景名勝區特色可用一個“奇”字來概括。君山的奇,表現在小、古、秀、趣四個方面。

一是小巧神奇。唐代詩人程賀(一説方千)詠道:“曾遊方外見麻姑,説道君山自古無,原是崑崙山頂石,海風飄落洞庭湖。”説君山是罕世奇珍美玉,被海風從崑崙山頂吹落洞庭湖的,程賀因此詩還獲得了程君山的美稱。劉禹錫詠道:“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這青螺指的就是君山,説君山是晶瑩剔透,可以放在案頭把玩的一顆青螺。雍陶詠道:“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君山則是天仙美女頭上的雲髻髮簪,這小如髮髻的小島,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給人以哲理的啟迪。明代詩人薛宜就發出了“日月每從波底出,峯巒常在氣中浮,人生忘節當如此,屹立狂瀾幾萬秋”的感悟。山體小,景觀奇,一井一台,一樹一竹皆成景觀,令人賞心悦目,冶情養性。

二是古蹟幽奇。7000多年前,人類就在君山上繁衍生息,留下了烏龍尾、猴子洞等遺址,還有石斧、石箭、石魚佩和大量陶器。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軒轅氏留有軒轅台、飛昇亭、湘妃祠;秦始皇留下的封山印、赭樹;漢武帝留下的射蛟台、酒香亭;還有柳毅井、傳書亭、洞庭廟、朗吟亭、楊麼寨等等。真可謂遍山是佳景,處處有故事,一些古老的神話和傳説又多記載於《山海經》、《史記》、《水經注》等經典古籍。因此有人説,君山遊一日,等於讀了半部中國史。

三是秀美新奇。唐代大詩人李白詠道:“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裏滿島翠綠,萬木葱蘢,更兼葦葉青青,碧竹遮天,還有漫山遍野層層疊疊的茶樹,使這座綠色小島宛若一飄逸仙子盤座洞庭湖中。宋代詩人陳與義詠道:“青眉橫玉鏡,色照城中樓。”君山浮黛,秀色迷人,聳蒼吐翠,青翠欲滴,其景緻如“雲夢觀荷”、“曲徑林濤”、“竹隱古墓”、“響山鳴泉”等,一派清新秀雅。

四是趣味珍奇。君山鍾靈毓秀,奇珍異物,比比旨是,妙趣天成,引人入勝。君山奇竹有斑竹、文竹、金鑲玉竹、聖音竹等13種;奇樹有半邊樹、伯庫樹、紅綠葉樹等8種;奇花有酒香花、卷旗花。還有三絕金龜、銀魚、銀針茶:觀之可飽眼福,食之飲之,既可飽口福,還能延年益壽呢!

遊船已駛達君山,請諸位先從湖上欣賞君山東面的全景。自北往南,一字排開的是湘君園、洞庭廟、雲夢亭、秋月橋、湘妃祠、碑林、二妃墓,還有掩映在山頭綠樹叢中的朗吟亭。碼頭右前方有國內僅存的二幅梵文字石刻,又説是秦始皇封山印。請諸位登上龍脖山參觀今天遊覽的第一個景點——朗吟亭。

朗吟亭又名飛吟亭,佔地125平方米,左右兩側附有迴廊。為亭、廊、院組合式建築,主亭兩層,重檐歇山頂,始建於北宋。在君山三十六亭中,它雖稱不上年代最久遠,但諸亭時毀時建,或毀而不建,而朗吟亭自北宋至今延續千年,則是其他亭台無法比擬的。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既叫朗吟亭,又叫飛吟亭?原來,關於此亭的來歷有兩種説法,一説北宋嶽州知府李觀得到呂洞賓詩兩首,其中一首是“朝遊北越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呂仙憎惡塵俗污濁,飛離了嶽州城。他飛到哪裏去了呢?飛到了洞庭君山福地,也就是我們現在站的這個地方,亭名就源於這首詩。一説這裏是呂洞賓得道飛吟昇仙之處。

大家眼前的這尊彩塑,就是道教全真教北五祖之一,元代尊為“孚佑帝君”的呂洞賓。看他身穿道袍,腳踏波浪,腰挎青蛇寶劍,肩背“洞庭秋”酒葫蘆,左手端酒杯,右手執拂塵,一派仙風道骨超然飲酒吟詩的神態,好不自在。

各位朋友,這裏就是享譽海內外的君山銀針茶基地,自唐代以來銀針便為貢品,清代乾隆皇帝還定下了“歲貢十八斤”的標準。君山銀針的採摘要求特別講究,有“九不採”,即雨天不採,風傷不採,蟲傷不採,細瘦不採,不符合長短標準不採……1955年這茶參加國際博覽會,以其“芽身黃似金,芽尖白如玉”被譽為“金鑲玉”,獲金質獎。它不僅飲來清香可口,益氣爽神,而且沖泡中能呈現出“萬筆書天”、“刀槍林立”、“菊花盛開”等三起三落的絕世奇觀。

據測驗,茶內含20多種氨基酸和多種有機成分,長飲此茶可起到防癌抗癌功效。

現在我們來到了二妃墓,斑竹山。提起二妃墓,朋友們自然會想到舜帝。相傳上古時代,堯禪位於舜,並將二女娥皇、女英許配給他。二妃聰明仁惠,幫助舜帝治理國政,開疆拓土,建立功業。後舜南巡,她倆又追尋到君山,當聽到舜逝於蒼梧的噩耗時,二人悲痛欲絕,望着浩渺洞庭,抱竹痛哭,雙雙投水殉情,後葬於君山。大家請看,這就是斑竹,又名湘妃竹,相傳這是二妃的眼淚灑在竹上形成的,毛澤東主席“斑竹一枝千滴淚”的典故就源於此。

朋友們,聽到這動人的美麗傳説,你們有何感想?君山不僅以景感人,而更以情感人。君山,是座不沉的愛情山。接下來請大家沿着柳毅當年傳書的路,去尋找那美麗的傳説。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柳毅井、傳書亭。唐代李朝威《柳毅傳》寫道:“唐儀鳳年間,湖湘書生柳毅赴長安趕考,落第而歸,途經涇陽,遇見一個滿臉淚痕的牧羊女,自言乃洞庭龍君的女兒,嫁與涇河小龍為妻,受到殘暴虐待,託柳毅傳書。柳毅受託傳書洞庭,按龍女囑咐來到君山,尋到有大橘樹的橘井,叩井三下,便有巡湖神,將他接到龍宮。龍君見書心情十分沉痛,洞庭龍君的弟弟錢塘君聞訊後十分震怒,化着赤龍飛抵涇陽,殺了涇河小龍,接回侄女。後幾經周折,柳毅與龍女有情人終成眷屬,同返洞庭水府,做了洞庭王爺。人們為了紀念仗義傳書的柳毅,便將橘井改名柳毅井,又在井旁修建了傳書亭。

君山有美麗的詩文、感人的愛情故事,還有珍貴的小精靈——君山金龜。大家瞧,那憨態可掬在陽光下伸拳縮腿的小傢伙就是金龜。它最大的特點是:在接近腹部的甲板有道裂縫,將龜板從中間分為兩段,由韌帶連接兩端,活動自如。它既美麗,又清潔,沒有普通烏龜身上的那股臊氣。據説清代吳敏樹隱居君山,有一次掘得一株碩大的靈芝,同時還捉到了一隻吃靈芝上露水的金龜。服用靈芝仙龜,可起死回生,所以有“千年金龜”之稱。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參觀遊覽愛晚亭。

愛晚亭坐落在嶽麓山腳,也就是大家此刻所處的清風峽裏。嶽麓山是一座典型的城市風景山嶽。據史載:“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在今湖南衡陽市內)為首,嶽麓為足。”嶽麓山的主峯碧虛峯最高海拔也只有300.8米,相對高度還不到200米。但它地域很廣,主脈南北長約4千米,東西寬約2千米,方圓553.0公頃,加上外圍丘陵總計面積有23平方千米。

嶽麓山雖不高,但卻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館”。整個山體全被樹林覆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全區植物種類有174科,977種,以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暖性針葉林為主,部分地區還保存着大片原生性常綠闊葉次生林。古樹名木,隨處可見,晉羅漢松、唐代銀杏、宋元香樟、明清楓慄,都是虯枝蒼勁,高聳入雲,全國大中城市中有如此豐富的自然植物資源者,實屬罕見。據科學考證,長沙市區的氧氣消耗量中,五分之一來源於嶽麓山,由此可見,嶽麓山也可稱做是長沙市的“氧氣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嶽麓山上雖然沒有仙人,風景名勝卻比比皆是,僅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麓山寺之古,嶽麓書院之深,雲麓宮之清,黃興、蔡鍔墓之烈,無不令人神往。但整個嶽麓山風景至幽至美的所在,還是首推大家前面就要看到的愛晚亭。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園1792年。建立者是當時的嶽麓書院山長、大學者羅典。過去,清風峽遍佈古楓,每到深秋,滿峽火紅,故而亭子原名“紅葉亭”亦名“愛楓亭”。提起今名“愛晚亭”,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唐朝詩人杜牧那首著名的《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確,愛晚亭周圍的風光能夠説是將杜牧《山行》詩的意境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愛晚亭之所以名聲大噪,名列全國四大名亭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這首詩。但大家不要誤會了,杜牧的《山行》不是為了這座亭子而專門寫的詩。杜牧生活在唐朝,愛晚亭是清朝湖廣總督畢秋帆根據杜牧的詩句而改名的。但是民間關於亭名的由來另有一種説法。據説當年江南年輕才子袁枚曾專程來嶽麓書院拜訪山長羅典,但羅典這時已經名滿天下了,根本不屑見這樣的後起之秀,袁枚也不言語,轉身上了山,在嶽麓山上,袁才子詩興

大發,見一景題一詩,惟獨到了這紅葉亭,他只抄錄了杜牧的《山行》詩,還漏了兩字,後兩句抄成了:“停車坐楓林,霜葉紅於二月花。”羅典聽説後,也跟着上了山,一路上,他見袁枚的詩,才華橫溢,讚不絕口,到了紅葉亭,一見這兩句,他一下子全明白了:這是在變着法兒説我不“愛晚”呢,不愛護晚輩呀。得了,這亭子就改名叫“愛晚亭”吧。於是,紅葉亭就這樣變成了愛晚亭。傳説歸傳説,説到景色,愛晚亭倒不愧為嶽麓山風景一絕。在那裏,春天,山色蒼翠;夏天,月明風清;秋天,層林盡染;冬天,白雪皚皚。此刻,我們已經能夠清楚地看到這座天下名亭的全貌了。亭子坐西朝東,三面山巒聳翠,四周楓葉如丹,左右溪澗環繞,前後怪石嶙峋,山、樹、溪、石各展風流。

對於愛晚亭,能夠用一個字來形容它――古。愛晚亭既有古形,又具古意,兼擅古趣。先説古形吧。這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古典園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攢尖頂建造。重檐即兩套頂,這使得亭子氣勢高亢,雄渾天成;四披即採用四條斜邊,這使得亭子端莊穩重,方正敞亮;攢尖頂更使得亭子具有了一種向心的凝聚力。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尤其是理學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大一統”思想的反映。愛晚亭濃縮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如此眾多的精華部分,也就難怪人門會絡繹不絕地造訪了。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線向上翹起,使得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頂反而有了一種活潑、飄逸的感覺。此外,它的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彩繪藻井,無一不反應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再來談談它的古意。中國古建築都很注重風水,也就是譬究陰陽五行,這在愛晚亭上也有體現。愛晚亭背靠嶽麓山主峯碧虛峯,左右各有一條山脊蜿蜒而下,前則遙望滔滔湘水。這種地勢正貼合我國古代傳統的“左青龍,右白虎,後玄武,前朱雀”的佈局。而且這兒三面環山,林木茂盛,屬木;小溪盤繞,“半廟方塘”,屬水;亭子坐西面東,盡得朝暉,屬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橫陳,屬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於是亭子塗以丹漆,便五

行齊備,大吉大利了。

最重要的是愛晚亭的古趣。圍繞着愛晚亭有許多趣聞軼事。前面提到的羅典趣改亭名的故事便是一例,當然那只是傳説,但毛主席當年曾頻頻登臨此地卻是千真萬確的事情。毛澤東同志從1920xx年到1920xx年間,在長沙學習、工作了20xx年。在20xx年的生活中,青年毛澤東曾多次攜摯友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人暢遊湘江,攀上嶽麓山,就在那裏“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方面鍛鍊了身體,另一方面探究了真理,同時還增進了彼此的友誼,真可謂一舉三得。

這天大家看到的是一座富有靈性的愛晚亭,然而,這座古亭能夠説是飽經了磨難。過去,愛晚亭這兒滿目瘡痍,羅典專門花大氣力進行了修整,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愛晚亭煥發出勃勃生機。大家在亭柱上看到的這副對聯就是羅典所題的“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山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表現的就是當年愛晚亭的風姿。但以後愛晚亭幾經滄桑,屢毀屢修,屢修屢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得到全面的修復。1952年,湖南大學撥專款重修愛晚亭,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還專門函請毛主席題寫亭名,此刻亭櫺上的紅底鎦金的“愛晚亭”匾額便是主席親筆題寫的。亭內懸掛的《沁園春61長沙》詩詞匾,也是主席手跡,筆走龍蛇,更使古亭流光溢彩。愛晚亭現已成為古城長沙的標誌。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同學們,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武陵源。武陵源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像迷人的天子山啦、奇幻的黃龍洞、如夢境一般的寶峯湖,還有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十里畫廊。下面,我將帶你們去細細遊賞十里畫廊。

請大家按次序乘坐小火車來觀賞十里畫廊的美麗景色。顧名思義,十里畫廊,便是山水畫的長廊,我們在這裏遊覽,可以看到許多奇特風光。

大家現在一定在心裏嘖嘖稱奇了吧?的確,十里畫廊的美麗在於它兩側羣峯凜然而列,造型各異,宛如一幅生靈活現的天然雕塑畫。也難怪雕塑家錢紹武稱其為“一條天然雕塑傑作的羣像陳列長廊”。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十里畫廊的第一個景點:壽星迎賓。這座石峯酷似老壽星,就好象是一個老人正招手示意,喜笑盈盈,恭候大家的光臨哩!在十里畫廊最為形象的就是大家一會要看到的石峯了。你們大家覺得它象什麼?對了。這座山峯就是著名的採藥老人,他形象栩栩如生。這位採藥老人,身背竹簍,佝僂而行,他正採得一揹簍珍貴藥材,一步一步滿載而歸!

看過“採藥老人”,我們再往前100米左右,在右側的山峯上又有一處美景——眾仙女拜觀音。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高高在山,盤腿而坐,平視前方,神態慈祥,而19位仙女則低頭不語,拱手作揖,,虔誠地求菩薩保佑,為凡間消災除害,五穀豐登……

十里畫廊的奇妙在於它有太多形象的天然石峯,此處的萬歲牌、將軍巖、筆架山等景,都有極佳的觀賞情趣。十里畫廊四周溪流潺潺,竹茂樹森,花香鳥語,也難怪大家置身其中,但見“水在山間流,人似水中游”,可稱天下絕景。

好了,今天十里畫廊的介紹就到這裏,希望大家有一個美妙的行程。謝謝大家!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大家好,我是導遊_,今天帶領大家遊覽南嶽衡山。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峯立七十二,主峯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羣。“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歎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説。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説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説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們國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台,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台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台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峯,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着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

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台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峯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温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峯祝融峯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裏?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葱葱。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裏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檐牌樓,正上方鑲嵌着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着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着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前面這是裏是半山亭,因為這裏恰好是南嶽鎮到祝融峯頂的一半,故而得名。

我們到了南天門,據傳此地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門”。這裏也是觀賞衡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雲,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悦目,不一而足。這裏還是登上頂峯的最後一站,讓我們抖擻精神,一起去欣賞無限風光在險峯的祝融絕頂。

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南嶽七十二峯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峯之高”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並稱為衡山四絕。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蓼,原名老生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祝融殿並不大,一進兩間,建在巨石之上,花崗石砌牆,殿頂鋪以鐵瓦,多為宋朝所鑄,至今仍光潔不鏽。

好了,參觀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嶽之行也就即將結束。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9

愛晚亭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創建者是當時的嶽麓書院山長、大學者、教育家羅典。

過去,清風峽中遍佈楓林,所以羅典定亭名為“紅葉亭”,又叫“愛楓亭”。

後來湖廣總督畢沅覺得這裏的景色十分切合唐朝詩人杜牧的那首詩《山行》,就更名為“愛晚亭”了。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的確,到了晚秋時節,嶽麓山山頂雲霧繚繞,愛晚亭四周楓紅如火、豔麗如熾,將詩中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可以看到愛晚亭的全貌了。

它坐西朝東,四周山巒聳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澗環繞,山、樹、溪、石各展風流。

愛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古典攢尖頂亭子。

它有兩套頂棚;稱為“重檐”,顯得氣勢雄渾;它的屋頂採用四條斜脊,稱為“四披”,表現出穩重端莊之美;攢尖頂使得亭子有一種向心的凝聚力。

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統”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築學上的體現。

同時,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線向上飛翹,使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有了一種活潑、飄逸的感覺。

加上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和彩繪藻井,全面展現了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

愛晚亭既是名勝古蹟,也是革命聖地。

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和工作期間,經常同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摯友一起登臨愛晚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有時甚至通宵達旦。

當時的新民學會成員周世釗老人回憶這段時光曾經賦《踏莎行秋日遊愛晚亭》一首:

碧澗鳴琴,紅林供畫,一山秋色多瀟灑。

為尋舊跡上芳亭,早接英風憶黌舍。

身在山中,心憂天下,憑欄熟計連朝夜。

菜根為飯草作鞋,要將歷史從頭寫。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愛晚亭時,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請毛主席為亭題名,毛主席欣然提筆寫下了“愛晚亭”三個大字,就是現在亭子門楣上的這塊匾。

大家現在看到亭柱上有一副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

”這是愛晚亭的修建者羅典所題,表現的是愛晚亭當年的風姿。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莽山,位於宜章縣南部,南嶺山脈北麓,系五嶺餘脈。是我國南方面積最大,生物物種保存最完好的國家森林公園。

莽山山奇、水秀、林幽、石怪,境內奇峯疊翠、溪澗縱橫,莽山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精典之作,森林覆蓋率高達99%。它因擁有一片世界濕潤亞熱帶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原生型常綠闊葉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享有“地球同緯度帶上的綠色明珠”和“動植物基因庫”的美稱。主要景點有:“飛瀑流泉的鬼子寨”、“奇峯疊翠”的巖子石、“高峽平湖”的林子坪、“高山雲雨”的猛坑石、“登天攬月”的摩天嶺、“峽谷幽情”的夾水、“竹園雅趣”的京竹坑、“飛禽走獸”的浪畔湖等八大景觀區。景緻絕佳,各具特色,令人流連忘返。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由飛揚旅行社組織的南嶽一日遊。我是你們的導遊員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在旁邊正開車的師傅姓_有多年駕齡,由他行車大家可以放心,人常説百年修得同船渡,可以説我們是百年修得同車行,有幸與大家相識,這次旅程也是百年修來的緣分啊。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裏大家能通過我走進南嶽,瞭解南嶽。在行車途中,為了避免意外發生,請大家不要把您的頭、手、肘伸到車窗外,在遊覽途中旅遊車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請大家注意保持車上的衞生,如果您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告訴我,我將會盡力為您服務。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的車是藍白相間金龍車,車牌號為____,請大家在上下車,注意識別。

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衡嶽吟》中説:“恆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讚美。

南嶽衡山名稱的由來,自古就有三種説法。一種説法是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其頭化為東嶽泰山,其足化為西嶽華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腹部化為中嶽嵩山,左臂則化為了南嶽衡山。另一種説法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變成了南嶽,現在衡山的山徽“朱鳥”便是由此得來。還有一種説法是古人根據天空星象來占卜人間禍福,正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南嶽衡山所對應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中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能夠像秤一樣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做衡山。在軫星旁還有一顆“長沙星”,主管凡人壽數,而衡山古屬長沙,所以又有了“壽嶽”之稱。人們祝壽時常説的“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張家

1982年,衡山作為我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湖南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__年8月1日,南嶽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衡山由包括長沙嶽麓山、衡陽回雁峯在內,巍然聳立着的72座山峯組成,亦被稱作“青天七十二芙蓉”。南嶽的首峯就在衡陽市中心的南門口——回雁峯,從“天下南嶽第一峯”向北出發,沿蒸湘北路乘汽車行駛一個多小時,從眼前閃過幾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峯,就進入了南嶽勝景。

南嶽之秀,在於無山不綠,無山不樹。那連綿飄逸的山勢和滿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長青,就像一個天然的龐大公園。林深樹多,光聽聽樹的名字,也夠動人了:金錢松、紅豆杉、伯樂樹、銀鵲樹、香果、白擅、青銅以及常綠的香樟、神奇的梭羅、火紅的楓林、古老的藤蘿。據統計,南嶽現有的風景林等各種植物,有1700多種。這是幾十代人的血汗結晶,其中許多是奇珍異寶。福嚴寺的銀杏相傳受戒於六朝時的慧思禪師,樹齡至少也有1400多年,樹身三個大人合抱亦不能圍攏。藏經殿後的白玉蘭,亦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逢春開花,香飄滿山。半山亭的古鬆,三四百歲的年齡,還是小弟弟呢!上封寺後的原始森林,許多樹都是老態龍鍾,彎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見紋路。乍一看去,它們長得拳曲不張,冠蓋不整,盤根錯節,相互依偎,恍如嚴寒中一羣衣衫破敗的老人,相擁取暖,令人憐憫而無俊俏風華的讚歎。但在這高山風口上,它們千百年如一日,在“風刀霜劍嚴相逼”之中,彼此抱得鐵緊,你攙我扶,有的甚至同根所生,枝同連理,不僅獨秀,而且情深。

南嶽如果只是這些樹木呈現的秀色,那還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矚目。這種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而秀中有"絕",才是它的深遠內涵。人們把南嶽的勝景概括為“南嶽八絕”,即“祝融峯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磨鏡台之幽,水簾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嶽廟之雄,會仙橋之險”。正因為“南嶽八絕”的出類拔萃,才使它贏得“五嶽獨秀”那當之

無愧的美稱。

南嶽還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環山數百里,有寺、廟、庵、觀等200多處。位於南嶽古鎮的南嶽大廟,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羣,佔地9800多平方米,仿北京故宮形制,依次九進。大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林澗山泉,繞牆流注。廟內,東側有8個道觀,西側有8個佛寺,以示南嶽佛道平等並存。

南嶽大廟,是一件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珍品,其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結構之完整,佈局之周密,實屬罕見。在南嶽古鎮,還有一座佛教古寺——祝聖寺。它位於鎮的東街,與山上的南台寺、福嚴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涼寺等,合稱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經來到這裏,並在這裏建立清冷宮佘禮舜帝。清康熙年間作為皇帝的行宮進行大規模改建,並更名祝聖寺。現在寺的四周古木蒼翠,寺內香煙繚繞,木魚鐘磬之聲,不絕於耳,佛圖佛像滿目,有興趣者,還可入內與法師交談,品嚐一下南嶽著名的素餐齋席。其它如廣瀏寺、湘南寺、丹霞寺、鐵佛寺、方廣寺及傳法院、黃庭觀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鐔,規模大小雖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衡山還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漢武帝以南嶽名安徽霍山,隋文帝復以衡山為南嶽。道教稱第三小洞天,名其嶽神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峯,以祝融、紫蓋、芙蓉、石廩、天柱五峯為著,祝融又為之冠。有黃庭觀,傳為晉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修道處。上清宮乃晉道士徐靈期修行處。降真觀,舊名白雲庵,乃唐司馬承禎修道處。九真觀西有白雲先生(司馬承禎)藥巖。五代道士聶師道亦修道於此。

再説到作為貢茶的南嶽雲霧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代就列為“貢茶”,唐代名典陸羽的《茶經》亦有記載:“茶出山南者,生衡山縣山谷”。南嶽衡山,處北緯27度12分,氣候温和、濕潤,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一年中有280天雲霧籠罩,對茶葉生長尤為有利。南嶽茶無蟲害,無化學污染,製作工藝精細,素以秀麗多毫,翠綠勻潤,鮮爽醇厚、嫩香持久而聞名遐邇,在祝融峯、芙蓉峯、紫蓋峯之間毗盧洞,有一片寬深各二十里的狹長山谷,由於三面環山,經常雲纏霧繞,因而土地肥沃、濕潤,最適宜於種茶,這裏出產的茶叫雲霧茶。這種茶葉又尖又長,宛如槍尖,泡沏後尖子朝上,兩片葉瓣,斜展如旗,綠得鮮潤,沉在水裏,香氣濃郁,喝一口沁人心脾。相傳在古代,雲霧茶是少數富貴人家的必備飲料。現在的雲霧茶,南嶽到處都有種植。雲霧茶最適宜在海拔八百米至一千一百米的山上栽培,特別是廣濟寺、鐵佛寺、華蓋峯等地,這一帶雲霧交織,陽光和煦,森林覆蓋面積大,種出的茶“條索緊細,挺秀多毫,內質優良,清香馥郁,飲後回味。1980年至1982年連續三年南嶽雲霧茶被評為部優、省優產品,暢銷海內外。

觀音筍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出土的一種小筍,肉質細嫩。鮮吃,味道鮮美;幹吃尤有奇香。南嶽山上的各尚、道士,對觀音筍的幹吃方法,極為講究。選挖小筍,務在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幾天,擇其細嫩而肉厚者,先退去殼,用火煮沸,不至全熟,即取出曬乾,然後放置茶油內,用壇貯藏,時間愈久,香味愈濃,取出吃時,加鹽椒少許,其味無比。不用油浸,用普通泡帛之法加工,也勝於其他一般幹筍之味。觀音筍是寺觀招待賓客的佳餚。

南嶽大廟: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宮殿式古建築羣,就是有名的南嶽大廟,位於南嶽古鎮北端,赤帝峯下。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宮建築於一體的建築羣,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佔地面積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地方誌有記載的大廟最早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歷經宋、元、明、清歷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築羣,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櫺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築風格。雖然儒、釋、道三

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早在明清時期,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檐,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裏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説。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嶽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嶽是壽山、壽嶽,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

各位請抬頭看看大廟的正門叫什麼門?有誰能認出第一個字來?(停頓)這位小姐説對啦,念“靈”字音,有好些人認不出此字,這也難怪,因為用這個“櫺”字冠以廟門的很少見。不知諸位是否去過山東孔廟,孔廟的正門即是櫺星門,其實,在中國也只有這兩處“櫺星門”。那是為什麼呢?因為櫺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據《星經》記載:門以“櫺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輩出,為國所用。因此,一般的廟宇絕不可用“櫺星”來命名。要用“櫺星”冠以廟門,必須達到三個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規模較大、氣勢宏偉的廟宇;第二,必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第三,須皇帝下詔書。達到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建櫺星門,可見,我們南嶽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凡是出入此門的人,都將成為祖國各條戰線上的棟樑之才。請各位仔細看看櫺星門的對聯,看有誰能將它正確念出?這位老先生念得很準:櫺環卐字,檻繞回文,仰台閣輝煌,是謂仙宸帝闕;星斂貪狼,風儀和鳳,喜山河奠定,同遊化日光天。這是副老聯新刻的聯語,它高度讚揚了大廟佛道並存及建築規模之輝煌和祖國形勢之大好。在櫺星門上方的漢白玉碑上,有金光閃閃的“岳廟”二字,是衡山學者康和聲所書。門原是木結構的,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才換成花崗石門,門高和寬均為20米,厚1.1米,是我國現存的最高、最寬的石質牌坊大門。牌坊上的坊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大家想想看這是個什麼呢?對啦,是顆石印,象徵南嶽聖帝的玉璽,寓示着南嶽廟至高無上的地位。門前這兩隻古樸大方、形態逼真的石獅(西邊一隻為雄獅戲珠,東邊一隻為母獅戲仔),常年蹲在這裏,喜迎四海嘉賓進入這吉祥之門。

各位朋友,請跟隨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宮貴族的足跡邁入櫺星門逐一參觀遊覽。跨入櫺星門,即是一個翠柏夾道、古樹參天,綠草如茵的庭院。院內左右有水火池(俗稱放生池),兩邊有東西碑亭。東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間尚書商輅撰寫的《重修南嶽廟記》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範純仁撰寫的《祭衡嶽文》碑。

前面所見的這座古樸典雅、精緻玲瓏的樓閣叫奎星閣,又名盤龍亭,此為大廟的第二進。它為重檐歇山頂建築,面積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閣樓上有“戲台”二字,的確,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戲台。為何稱為“戲台”呢?據説歷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來嶽祭拜岳神時,地方官員都要請一些戲班子和民間藝人前來演唱,以增添喜慶氣氛。戲台基座上有四個大銅錢孔,這些銅錢孔起什麼作用?它們起擴音的作用,同時也象徵着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戲台兩側保存下來的“靜聽之”、“細思之”的題字,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在戲台的中央頂部,有一條巨大的木雕盤龍,由香樟樹雕刻而成,雕刻技術高超,工藝精湛,而且還會轉動哩!故此亭又叫盤龍亭。

既是戲台,又名盤龍亭,那為何稱“奎星閣”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經》記載:“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學士成敗命運。在三樓閣頂內原塑有一尊右手執筆、左手捧鬥、形態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傳誰被他點中,就會連中三元,即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解元、會元和狀元。現在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都帶着子女前來這神奇的奎星閣祭拜,希望能如願以償。

閣樓兩側有鍾、鼓二亭,左邊鍾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鐘,右邊鼓亭原有一個直徑2米的大鼓,據傳鐘鼓齊鳴可以鎮住洪水,使龍王不敢興風作浪,以保國泰民安。眼前這座很象一個“川”字的三個半圓形門叫“川門”,也叫正南門,是岳廟的第三進,門洞高15米,全由青磚砌成,川門分為正川門和東西川門。正川門在古代時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東、西川門。門洞上原有一棟造型別致,四周有櫺窗的大閣樓,可惜在1944年被日軍炸燬,後來整修成平台,登上平台可以俯瞰大廟全景。現在我們所見的閣樓為1997年重建。

過了川門,即到了第四進御碑亭。亭系木結構,為八角重檐攢尖頂,紅柱碧瓦,雀替斗拱,脊獸齊備、玲瓏奪目,八個飛檐角均掛有魚尾鐵鐘,風動鐘響,清脆動聽。此亭又叫百壽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寫了200個篆體各異的“壽”字,每個壽字構思巧妙,無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壽嶽”的人們能延年益壽。亭內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製青石碑,碑高

6.6米,重約四千斤,上刻清聖祖玄燁親撰《重修南嶽廟記》碑文279字,內容敍述了康熙年間重修南嶽大廟的經過,遺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跡毀於wenge之中,石碑頂上有雙龍捧日的淺雕盤龍,栩栩如生。碑座有龜趺,是由一整塊青石鏤鑿而成,重20噸。我們所見的這青石龜有幾種説法,一説為龍子,相傳龍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龍王的第九個兒子叫贔屓,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長負重,據説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經滄桑而不倒,永存後世。因此,歷代都用它馱着御碑,供遊人欣賞。二説此青石龜叫千年長壽吉祥龜,非常有靈氣,人們都説“摸摸龜頭,一生不愁;摸摸龜背,大富大貴;摸摸龜身,財運(官運)亨通;摸摸龜尾,辦事不累;摸摸龜爪,一切都好;從頭摸到尾,萬事不後悔”。大家不妨試試,帶些靈氣回家哦!關於這隻烏龜的來歷還有一民間傳説,由於時間關係,暫且不説。大家若有興趣,稍後再講述給各位聽。

看完御碑亭,讓我們接着參觀第五進嘉應門,嘉應門是歷史上迎接賓客的儀門。古人云:“天地順而嘉應降”,“嘉應”是有客從遠方而來的意思。歷代皇帝及朝庭命官來南嶽祭祀,地方官員和廟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門寬36.8米,深16米,高18米,為單檐歇山七開間建築,是整個大廟最寬的地方。門內外原有歷代祭祀祝文,修廟碑記及眾多的名人雅士的詩詞文賦碑刻,不同時代,不同書體,各有千秋,蔚為壯觀。可惜在wenge中被砸毀,現僅存有清代張鳳枝、卞寶弟《重修岳廟記》兩塊碑刻。嘉應門兩側是東、西迴廊,各有廂房53間,東迴廊外有八座道觀,西迴廊外為八個佛寺,分別供僧、道居住。這八寺、八觀表示原本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兩教在南嶽衡山這個神奇的地方,兩教地位平等,同存共榮。這種獨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現象,堪稱一絕。

現在我們往前看到的則是第六進御書樓。樓內原藏有御製匾七塊和歷代祭文與祝文及加封嶽神碑等。遺憾的是這些珍貴文物都毀於十年浩劫之中。御書樓現為文物展覽之所,主要展出南嶽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餘件珍貴文物。這些對研究古代南嶽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價值。

穿過御書樓,展現在各位眼前的這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雕樑畫棟,仿照故宮太和殿式的建築,便是整個大廟的精華所在——即第七進聖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級石階之上,為重檐歇山式建築,殿基長35.3米,寬53.68米,高31.11米,佔地面積1877平方米。正殿不僅是整個大廟的最高建築物,而且高出南嶽古鎮所有建築物,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殿內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徵着南嶽72峯。

我們現在所見的正殿前端的兩座對稱的寶庫,是供香客焚化香紙炮燭的熔爐。很久以來,一直盛傳着“南嶽聖帝有求必應,照遠不照近”。的確每年來自國內外進香朝拜的客人數以

百萬計,且很多人年年都來朝拜。右邊的這座寶庫是供活着的人祈福焚香用的,左邊的一座則是為祭祀先人焚香的地方,請各位在燒香時可不要燒錯了香爐喲。“既然南嶽聖帝照遠不照近,那麼,南嶽人一定不信南嶽聖帝囉。”確實南嶽人平時很少拜聖帝,但在南嶽卻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當地居民在每年大年七年級日開門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帶着香、炮、燭去大廟給南嶽聖帝拜年,在給聖帝拜年的途中遇到親朋好友、同事等視而不見,互不招呼。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佛、道兩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聖帝殿前舉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會,那時人聲鼎沸、鞭炮震天、歡天喜地、熱鬧非凡。因而參加新年祈福法會(燒頭香),便成了南嶽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旅遊項目。

大家看到通往正殿前的16級石階中的這條漢白玉拜殿游龍,昂首拽尾,相傳它不甘拜聖,欲飛天遁逃,結果被雷神擊落在殿前,摔成五節,讓它永遠看守正殿,以示懲罰。

請各位抬頭看正殿屋脊上有許多陶龍,大的長達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龍作為建築裝飾物始於唐代,現在屋頂所見的這些陶龍都是清朝時留下的原物,塗上彩釉,經過高温燒製成型,任憑日曬雨淋,冰封雪凍,都永葆色彩鮮豔,是陶瓷工藝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個高4.55米,重千斤的七節青銅葫蘆,脊角兩端各有一把長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銅寶劍,鑄造光潔,歷久不鏽,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裝飾效果,使整個大殿增添壯麗神奇的色彩,得到國內外不少建築、冶金專家的稱讚。大殿四周有花崗石鈎欄,126個石柱上雕有獅、象、麒麟、形態可掬。144塊漢白玉欄板都是雙面浮雕,刻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和田園風光等,內容大都取材於《山海經》上的神話和歷代傳説典故。雕刻刀法剛健、線條流暢、構圖奇巧。正殿前門的木槅門頁上是一組“卧冰求鯉”的《二十四孝圖》、《十八學士圖》和三十六台古典故事浮雕,維妙維肖,形象逼真,精彩動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門前兩根是由整塊花崗石鑿成,柱高6米,直徑1米,重達14噸,其餘70根均由兩截連接而成。

大殿正中漢白玉基座的神龕內,供奉着高達6.3米的南嶽司天昭聖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軒轅時代黃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於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禦寒、舉火驅獸,其功德光融天下,黃帝命他為火正官(火神、赤帝)。並委任他主管南方事物,祝融以南嶽衡山為棲息之所,死後葬于衡山,人們為了紀念他,便以衡山最高峯命名為祝融峯,並建祠紀念,埋葬他的山頭叫赤帝峯。歷代帝王都派出大臣來南嶽隆重祭祀,祈求聖帝“以衞社稷,而福生靈”。聖帝左右立着金、吳二將,兩側是吏、户、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神龕背面畫有“老龍教子”巨幅壁畫,幅面高7.4米,寬6.3米。各位請抬頭看,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個巨大的木雕綵鳳花瓶的葉瓣支撐上面的樑架,幾百個斗拱,一個個、一層層遞疊到屋頂。真是木雕綵鳳繞樑翩翩起舞,樑柱盤龍張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畫維妙維肖。殿後大門上的“五龍朝聖”石刻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檐中的丹鳳朝陽,三龍戲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個殿宇由彩繪裝飾得富麗堂皇,真可謂是集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藝術宮苑。特別是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的木雕、石刻、泥塑,數量之多、品種之全、技藝之高超,無不令人驚歎。這些都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技藝、高超的智慧。

大廟的第八進是寢宮,又稱聖公聖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設有南嶽聖帝與夫人景明後坐像,聖帝父母親坐像,殿內原有萬斤銅佛趺坐,可惜在wenge中被付之一炬。現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聖公聖母坐像。聖公聖母是保佑夫妻恩愛、白頭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們囉。

北後門為岳廟最後一進,是岳廟中軸線上的終點。後門為單檐硬山三開間,東有注生殿,

代表道教,祀注生真君,亦稱南鬥星君。東晉《授神記》載,南鬥注生,北斗注死,注生之名,即由此而來。西有轄神殿,又稱轄神祠,主祀轄神總管像,代表佛教。一觀一寺再次體現了南嶽佛道並存的特色。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台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温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峯祝融峯進發吧!

登衡山: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檐牌樓,正上方鑲嵌着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着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着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穿過紀念堂,大家看到的這是個綠草如茵的山坡,兩側有石級,共分為9層。草地上用大理石鑲了“民族忠烈千古”6個大字,襯以鄰近的蒼松翠柏,更顯得十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朋友們,讓我們懷着敬仰、緬懷之情,繼續向上去吧。

好了,現在我們登上了忠烈祠最高處--禮堂平台了,不知剛才有沒有人注意數了腳下的石級沒有?對,一共276級。為什麼是個數目呢?這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級軍官而專門安排的,那麼,這些英烈們究竟魂歸何處呢?就在這最後一進建築--享堂裏。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築,也是過去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正門上是蔣介石親筆書寫的“忠烈祠”匾額。大家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嗎?對,“烈”字下面少了一點。為什麼會少呢?這裏有很多説法:一説是蔣介石希望今後戰爭能少犧牲一點兒;一説是他打算抗戰勝利後再補上;還有一説是書法中的種藝術處理。見仁見智,眾説不一。享堂內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壇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嶽於1942年題寫,妙在無論橫念豎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懷忠烈神,我懷忠烈魂,誓繼忠烈神。”現在堂內陳設了大量抗戰圖片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前面這是裏是半山亭,因為這裏恰好是南嶽鎮到祝融峯頂的一半,故而得名。這兒還有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留下的“試劍石”和湖南省道教協會所在的“十方玄都觀”。您來看看玄都同門口的一副對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我們現在來到了南天門,據傳此地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門”。這裏也是觀賞衡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雲,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悦目,不一而足。這裏還是登上頂峯的最後一站,讓我們抖擻精神,一起去欣賞無限風光在險峯的祝融絕頂。

麻姑仙境位於衡山天柱峯下的峽谷中,因我國古代第一個女道士一一魏華存的侍女麻姑而得名。魏夫人是西晉大臣司徒文康公魏舒的女兒,從小喜愛老莊之學,潛心修道,終得仙人點化而飛昇成仙。魏夫人在南嶽黃庭觀修煉期間,有一個侍女麻姑相陪。麻姑經常上山採藥,並開闢了一個寬廣數裏的草藥花圃,香氣瀰漫山崗,留下了“香崗”這個山嶺,她所居住過的地方後來被重新修建,就是今天的麻姑仙境。在麻姑仙境的右側山坡上,,有一塊巨石如同猛虎盤踞,上面還刻有“卧虎”的楷書大字,筆畫渾圓有力。這是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黨陸軍上將、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哲元於1938年題刻的。麻姑仙境景色宜人,處處奇花異草,芳香撲鼻。無論是小小的石拱橋,還是玲瓏的竹涼亭,或是精美的竹吊樓,都透出一股清新之氣,給人一種超凡脱俗、置身仙境的感覺。

由麻姑仙境右行不遠,就來到了與之相呼應的靈芝泉。各位現在看到的靈芝泉水都是天然的山泉水,利用壓力壓上來,匯成了一座人造游泳池。這座游泳池是原來的國民政府湖南省省長兼第四路軍總指揮何健於1938年為女兒修建的,後來由於抗戰期間宋美齡多次在此暢遊,也就成了她的專用游泳池。相傳麻姑在採到靈芝時,就是用這兒的泉水來洗刷的,天長日久,這裏也就沽了些靈氣。

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南嶽七十二峯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峯之高”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並稱為衡山四絕。由於它獨立於地勢相對低窪的湘南盆地之中,更顯得它峻極天穹,因此登高一望,湘南風景盡收眼底。唐代詩仙李白就賦詩《送陳郎將歸衡山》稱頌道:“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大文學家韓愈也曾賦詩《遊祝融峯》讚歎道:“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裏。”讀了這些名篇佳句,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祝融峯之高”會名列“衡山四絕”之首了。張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殿,原名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祝融殿並不大,一進兩間,殿宇完全修建在一座絕頂巨石之上,分為兩進,在殿頂上蓋有二尺長、一尺寬,重達30多斤的加錫鐵瓦。在這些鐵瓦中,還有數十塊由宋朝報國寺鑄造,至今歷經千年而不鏽,光潔如新。有的朋友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這裏要用鐵瓦呢?其實這裏也體現了建築師的匠心獨具。大家看一下祝融峯頂的四周,樹木稀少而且低矮,這是由於這裏終年不斷的四五級大風造成的。要保持殿頂不被颶風掀起,非鐵瓦不足以勝任。據《南嶽志》記載:殿蓋鐵瓦,目的就在於“罡風不能動搖,冰雪未可凍裂。”由於古代鐵屬金,因此祝融殿又被稱為金瓦殿。

在祝融殿內供奉的是祝融神,兩旁站立六部尚書和金吾二將,神龕後還有觀音菩薩、雷神和慧思和尚的塑像。

從祝融殿右側小石門走出,外面還有一個石台,上刻“乾坤勝覽”和“惟我最高”。這是望月台,也是南嶽衡山真正的最高點。站在這裏憑欄望月,會覺得雲低月近,如登天門一般,令登臨者心曠神怡,魂遊物外!

好了,參觀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嶽之行也就即將結束。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是你們本次旅行的導遊,我姓楊,大家可以叫我小楊,也可以叫我楊導。遊覽還未開始,但您心是否已經興奮得不得了,別急我們現在就去看看景點武陵源吧!

走進負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化、桂林之秀麗的武陵源,只有親自來才能領略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各位遊客請向東轉,大家看重重疊疊的山峯拔地而起,高聳入去,它們是多麼友好,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點,一座有一座的姿態,遊客們看:這些山峯有的像採藥的老人,有的像美麗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樓……它們排在您面前向各位微笑,向你們絮絮低語,每一座山 峯都像一幅美麗的畫,一首優美的詩。

武陵源的峯林之中,最使人難忘的是金鞭巖,它是最高的山峯,和其他的山峯截然不同,從山腳到山頂,像被斧頭砍刀劈過似的。幾棵松樹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您是否有這樣的感受呢?大家看,遠處有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一隻翅膀抱着金鞭巖,它便是有名的“神鷹護鞭”。站在觀景台上武陵源的景色盡收眼底。金鞭溪本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小溪,溪水向東流去,卻早已乾旱不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又開始流趟。風吹了過來伴着一絲淡淡的花香,只有仔細聞才能聞到,您是否聞到了。

其次這裏也是植物、動物的家,有活化石珙桐、銀杏、水杉比比皆是,野生動物有500多種,都是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獼猴……春夏秋冬這裏景都各不相同。

這裏還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名錄,給人類無數的寶貴財富。

張家界,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我們的旅行到此就結束了,歡迎大家下次光臨。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邵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新寧縣境內,包括天一巷、辣椒峯、扶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橋六大景區,18處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重要景點有500餘處,有三大溶洞和一個原始森林,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難得的環保型山水自然風景區。20xx年5月由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xx年10月由國土資源部審定為國家地質公園,

20xx年由國家體育總局定為國家攀巖訓練基地。

崀山的得名來自遠古的傳説,相傳當年舜帝南巡,路過崀山,見此處山水奇異,便賜一“崀”字,意即良好的羣山,新華字典因此為“崀”字作了專注。

崀山,位於湖南省南部跟廣西交界的新寧縣,南部靠近桂林風景區,北部跟張家界風景區呼應。

崀山,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多奇異的石頭山峯、幽深的溶洞。資江上游的扶夷江(夫夷水)蜿蜒貫穿南北,風光如畫,有桂林 的美麗,有青城山的幽靜,有泰山的雄奇。崀山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温17℃。夫夷水常年水流不斷,清澈見底。植被茂盛,生長着許多珍稀名貴物種,有“植物熊貓”銀杉、珙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雲豹、錦雞、靈貓、大鯢等,森林覆蓋率超過70%,生態環境非常優越。

崀山,人文景觀同樣非常豐富。有出土的10萬年前的獼猴頭骨化石,4520xx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歷代農民起義的古戰城堡,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漢、瑤、苗、壯民族雜居,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古今文人墨客在這裏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華章詩賦,著名詩人艾青也發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賽桂林”的詠歎。

崀山六絕

崀山是最近開發的旅遊景區,境內入與自然高度和諧,總面積108平方公里 ,轄八角寨,天一巷,辣椒峯,紫霞峒,扶夷江五大景區。崀山境內地質結構奇特,山、水、林、洞要素齊全,是典型的丹霞峯林地貌,在國內風景區中獨樹一幟。景區內丹霞地貌類型多樣,集高、陡、深、長、窄於一體,會雄、奇、險、幽、秀於一身,尤其是一線天、天生橋這些很難發育的地貌奇觀,崀山就多達10餘處。據專家考證,崀山是目前全國乃至世界稀有的大面積丹霞地貌景區。看來,崀山被稱為“中國丹霞之魂”並不為過,其中著名的景觀有“崀山六絕”,更是堪稱世界奇觀:

第一絕是天下第一巷: 位於天一巷景區,全長238.8米,兩側石壁高120—180餘米,最寬處0.8米,最 )窄處0.33米,可謂世界一線天絕景。20xx年,崀山天一巷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巷,創造了世界之最。

第二絕是鯨魚鬧海:位於八角寨景區,俯視峽谷,浮雲飄渺,奇峯異石,時而露出頭尾,恰似千萬條鯨魚在海中嬉戲;

第三絕是將軍石:位於扶夷江景區,海拔399.5米,石柱淨高75米,周長40米,沿夫夷江漂流而下,只見將軍石揹負青天,下臨夫夷江,昂首挺胸,披星執鋭,虎虎聲威;

第四絕是駱駝峯:位於辣椒峯景區,峯高187.8米,長273米,有兩處凹陷,分成駱駝頭,駱駝背峯和駱駝尾,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第五絕是天生橋:橋墩長64米,寬14米,高20米,橋面厚度5米,全橋呈圓拱形,劃天而過,氣勢磅礴,被譽為亞洲第一橋;

第六絕是辣椒峯:位於辣椒峯景區,高達180米,頭大腳小,恰似一隻碩大無比的辣椒。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邵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各位朋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峯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羣峯,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紫霞峒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

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20xx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

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裏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沿着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駱駝峯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峯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峯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峯”、“駱駝峯”、“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這是駱駝峯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

介紹湖南君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叫田皓鈞,大家可以叫我田導,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武陵源。今天我帶大家來遊覽世界遺產武陵源,請大家聽我指揮,並注意安全。

大家知道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由張家界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

大家往前面走,現在看到的是張家界森林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公園有奇峯3000多座,森林植物和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被稱為“自然博物館和天然植物園”。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森林中的石英砂巖峯林,這些巖壁峯石,連綿萬頃,層巒疊嶂,美麗極了。

大家繼續往前面走,現在看到的是索溪峪,因溪水如繩索而得名。其“山奇、水秀、橋險、洞幽”的特點而聞名。走在溪邊小路上,一路清涼,沁人心脾。

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天子山。這裏不但有奇山秀水,還有淳樸的民情,奇特的民俗、獨具風味的民族食品正等待着各位光臨。難怪有人評價説:“誰人識得天子面,歸來不看天下山”。

遊客們,武陵源之旅到此結束,你們現在可以自由遊賞,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扔垃圾,祝大家玩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