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漈導遊怎麼寫(精選20篇)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

百丈飛瀑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境內,面積170平方公里,海拔800餘米,地勢自西向東,為洞宮山脈延伸段。是一處集湖光山色之大成,融自然人文景觀為一體,具有瀑雄、峯奇、湖秀、潭麗等特點的高品位旅遊、避暑的休養勝地。周圍20餘公里,是一個高山平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北宋《太平寰宇記》稱:“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萬山深處忽闢平疇,高曠絕塵,風景如畫,桃源世外無多讓焉。”

百丈漈是位於浙江省--市--縣境內的瀑布羣,處洞宮山脈,周圍是海拔800米的高山平原,為明朝開國元勛劉基的故里。

百丈飛瀑是階梯形瀑布,分為三漈,自古有“頭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寬”的説法。

特點:

百丈飛瀑為“v”形深壑巨澗,澗長1200米,落差達353米,形成三折瀑布,俗稱頭漈、二漈、三漈,因三級瀑布高度合計272米,摺合魯班尺100丈盈2米,故名。百丈飛瀑風景名勝區共分百丈飛瀑、天頂湖、劉基故里、峽谷景廊和朱陽九峯等5大景區,由一折瀑、西天屏、劉基廟、天頂湖、大象峯等近200個主要景點組成。峽谷景廊步步皆景,四季各異;百丈飛瀑是階梯形瀑布,自古有着"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寬"之説;天頂湖湖內有大小島嶼10餘個,四周赤砂遍地,山花爛漫,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是一處避暑的天然場所;朱陽九峯堪稱天下奇觀;劉基故里現存有劉基廟、墓、柯堂和故居,以及盤谷亭、辭嶺亭等古蹟。

百丈飛瀑的瀑布以高、雄、奇、多而形成瀑布羣,除百丈飛瀑處,還有二漈奇瀑、三漈瀑和峽谷景廊、朱陽九峯、銅峽山峽的中曲瀑、含羞瀑、龍瀑、凹瀑、百折瀑、石林飛瀑、三潭三瀑等形態各異的特色瀑布,文成真可稱為瀑布之鄉。

百丈飛瀑風景名勝區以避暑、瀑奇、湖美、洞怪、潭多、峯秀以及人文景觀眾多而著稱,景區內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少嚴寒,盛夏之際,夜蓋棉被,日穿單衣,是一個避暑福地;百丈漈瀑布似銀河倒瀉,如雲如煙如霧,陽光直射峽谷,時有彩虹掛壁;峽谷景廊峯巒起伏,飛瀑瀉玉步步是景,美不勝收;天頂秀湖猶如一面明鏡,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加之奇峯峭壁、奇洞怪潭和以明代古蹟為主體的人文景觀,整個景區集山光水色之大成,熔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構成了百丈漈風景名勝區獨有的風光特色。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2

百丈漈?飛雲湖景區是20__年1月國務院審定公佈的第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東經115o46′-120o15′,北緯26o45′-27o59′的浙江省--市--縣境內。景區總面積137.16平方公里,由百丈飛瀑、飛雲湖、劉基故里、銅鈴山峽、龍麒源、天頂湖、朱陽九峯、巖門大峽谷、峽谷景廊、雙龍十大景區組成,具有瀑雄、峯奇、湖秀、潭麗、名勝古蹟眾多、動植物景觀豐富等特色,是一處集湖光山色之大成,融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考探險的理想勝地。

其中百丈飛瀑景區以雄、奇著稱,百丈一漈高207米,寬30米,被稱“天下第一高瀑”,匯百里溪澗流水,從百丈懸崖絕壁傾瀉而下,水天相接,雪霧齊飛,滾珠瀉玉,煙虹變幻,瀑聲響徹方圓百里,成曠世奇觀。劉基觀瀑詩云:“懸崖峭壁使人驚,百斛長空拋水晶,六月不辭飛霜雪,三冬更有怒雷鳴”。劉基故里景區人文薈萃,以國家文保單位劉基廟(墓)、劉基故居為代表,古民居、歷史名鎮相依託。銅鈴山峽景區中經萬年激流旋衝而成的十二埕“壺穴奇觀”得“華夏一絕”之贊聲。飛雲湖景區百里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令人叫絕。秀麗的天頂湖景區是詩人筆下的“高山西湖”。龍麒源景區金灘競秀,以畲鄉風韻為代表,山水人文相融合。幾十條各逶迤十里之長的紅楓古道,江南罕見,堪稱佳景……

生態良好也是百丈漈?飛雲湖景區的一個重要特點。--縣森林覆蓋率達70.6%,有國家珍稀動植物種30多種。全年平均氣温攝氏15.2度,舒適期長,空氣負離子含量高,空氣質量、地面水環境優於國家一類標準。因此被譽為“生態的王國、風景的迷宮、萬物的樂園、旅遊的勝地”。

人們常説,百丈漈?飛雲湖景區美景一半天然,一半人文,它因了劉基平添許多神韻。劉基,字伯温,封誠意伯,追贈太師,諡文成-,為明朝開國元勛。他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著有兵書《百戰奇略》、散文集《郁離子》等,在史界素有“北有諸葛亮、南有劉伯温”之説,號稱“帝師王佐”,被譽為“五百年名世,三不朽偉人”。文成人民每年都要在劉基廟裏舉行紀念劉基的活動。繼“劉伯温傳説”成功入選第二批“省遺”名錄後,於20__年6月成功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劉伯温傳説”已在央視《百家講壇》中推出。劉基文化與山水文化、福地文化、畲鄉文化、僑鄉文化、飲食文化等特色文化互相輝映,造就了百丈漈?飛雲湖風景名勝區濃郁的文化氛圍。

--縣自上世紀發展風景旅遊業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993年,百丈漈風景名勝區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7年,百丈漈景區在浙江省“遊客喜愛的美景樂園”評選活動中榮獲第五名。20__年,百丈漈?飛雲湖景區晉升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還取得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劉基廟(墓)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等稱號。

近年來,--縣立足大旅遊,發展大產業,通過風景旅遊業的發展,帶動第三產業的全面啟動。全縣初步形成以三星級旅遊酒店為龍頭,以經濟型酒店、農家旅館為基礎,以眾多的咖啡廳、茶座、美食城、足浴城等為輔助的旅遊接待體系,共有旅遊餐館和商店200多家,接待牀位2750多張,擁有旅行社6家,持證導遊86名,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6000人。隨着新56省道的開通、57省道的建設,文成與外界的時空距離不斷拉近。20__年百丈漈?飛雲湖景區共接待遊客75.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效益4.33億元,佔全縣gdp的18%,風景旅遊業已成為主導產業。--縣正逐步發展成為浙江省生態旅遊的著名品牌。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3

是武漢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古建築羣。它位於武昌大東門外,蛇山尾部雙峯山麓,創建於元代,是為紀念長春真人邱處機而命名。長春觀建成之後,規模恢宏,屋宇千間,道友萬數,歷來為道教的叢林勝地,被譽為“江楚名區,道子云集之處,黃冠皈依之所”。

長春觀於明永樂十二年(1420__年)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維修和重建。咸豐二年(1852年)毀於戰火。同治二年(1863年),住持何合春募捐修葺太上道祖大殿、來成殿、客堂,以及殿後登山石級等主要建築物,使其“廟貌森嚴,回覆舊觀”。1931年再次大規模修繕。從此,長春觀的前殿後廡門廊過道更臻於完善,形成一個分為左、中右三路依山勢而上、層層遞進的建築羣體,結構嚴謹,佈局得體。中路主體建築為五進:靈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壇、古先農壇,兩壇之間為“地步天機”和“會仙橋”。右路為十方堂、經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閣和藏經閣等;左路為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譜堂、純陽祠等。主要建築為磚木結構,斗拱飛檐,樑柱欄板和殿內神龕的雕刻,細膩生動,精緻典雅,具有典型的湖北道教建築藝術特色。

寺內建築有王殿四官殿、來威殿,客堂以及展後登山石級等主要建築。1931年又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修繕,前展後疣、門廊過道更臻於完善,恢復並形成了一個為左中右三路,依山而上、佈局得當的建築羣。中路建築為五進:有靈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壇、古先農壇。左路為十方堂、經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閣、來成殿和藏經閣等。右路為廚房、齋堂、寮房、邱祖殿、主待堂、世譜堂和純陽祠等。主要建築為磚木結構,斗拱飛檐,樑柱欄板和殿內神龕的雕刻,細膩生動,具有典型的湖北道教建築藝術特色。

文化革命中,觀內陳設和文物都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壞。1983年,國務院確定該觀為全國對外開放開展宗教活動的重點道觀之一,撥款維修了山門、靈官殿、二神殿、太清殿;重塑了一些神像,後殿供劉長生、譚長真、孫不二、邱長春、馬丹陽、王玉陽和郝太七位真人坐像;由會仙橋而上最後殿供神農、伏羲、軒轅氏神像。1995年在修建長江大橋時,還將黃鶴樓舊址處的呂祖閣呂洞賓卧像和“五百靈官”移到該觀內,大大豐富了長春觀的收藏。

目前長春觀是武漢保存道教文物最集中最豐富的地方,武漢市道教協會就設在觀內。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4

宋《九域志》稱:“平樂鎮,瀕河,水陸通道,市口繁富,紙市猶大”。平樂自南宋以來即為造紙之鄉,據《邛州志》載:“成都草紙半平樂”,這是當時平樂紙鄉盛產紙的真實寫照,平樂出產的紙直到解放前期都十分有名,暢銷整個東南亞地區。相傳平樂的母親河也因為平樂造紙加工的作坊太多,往江中排放污水後,使江面都佈滿白色泡沫而得名為“白沫江”,足見平樂當時造紙業之發達。

如今的平樂仍然保存有相當規模和數量的古造紙作坊遺址,它們始於南宋,最多為明末清初,經初步發現現存七十四處,造紙遺址沿山造坊,設計獨特,據專家考證,在全國現存古造紙遺址中十分罕見,極具保護價值。

平樂自古就是商貿重地,早在西漢時期,就利用淺層天然氣煮鹽冶鐵。西漢才女卓文君之父卓王孫,尋求理想的冶鐵地點打造兵器,在平樂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冶鐵工廠,規模堪比現代“攀鋼”,因為時代的變遷以及礦產的缺失,冶鐵工廠已不復存在,但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平樂“鐵屎壩”上,仍然“鐵屑”遍地。在往後的三國、兩晉平樂仍利用當地的天然氣優勢進行冶鐵。平樂也從此有了民間打鐵這個行業,這裏打出來的鐵器和茶葉等,通過白沫江運輸到各地販賣,又在外面購買鐵廢品回來重新打造。現在的八店街也仍然存有古打鐵鋪,見證着古鎮鐵文化歷史的源遠流長。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5

我是吳凡雨,大家可以叫我吳導。今天,我們一起來遊一遊黃山吧!

黃山位於安徽南部,有1200平方公里。其中,最高的是蓮花峯,有1864米,它的樣子像一朵蓮花落在這山上。我們再來近處看看吧,在近處看看。在近處,到處是巖石,連綿起伏,一眼望不到邊。

我們看看“烏龜下蛋”和“魚”吧。從遠處看,就像一條海底的魚卧在“水”面上,上面還有一隻烏龜,烏龜後面還有好多塊石頭,好像是烏龜生下了好多蛋蛋,所以才被稱作“烏龜下蛋”了。

在一塊巖石上,有一棵古老的松樹,好像正伸出手來,歡迎我們的到來,它就是黃山最壯觀的景物——迎客鬆。還有一棵送客鬆,好像在説:“歡迎下次光臨,請您走好。”

還有像一隻桃子似的飛來石。它像從天空中飛來,像一隻腳站在地上,它重達12噸,讓人感到非常驚訝。

最後,我再來講解天都峯吧!天都峯像一根鎖鏈掛在天上,從天上垂下來,讓人感覺到易上難下的感覺。

這就是美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的驕傲,我為它自豪。

今天的遊玩到此結束,這一天的旅程帶給我們美好的心情,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6

琊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微省滁縣城西約5公里處的羣山之中。古稱摩陀嶺,後因東晉琅琊王避難於此,改稱“琅琊山”。

這一風景區,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四大景區,面積115平方公里。主要山峯有摩陀嶺、鳳凰山、大豐山、小豐山、琅琊山等。景區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主要景觀。山間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有始建於唐代的琅琊寺,有卜家墩古遺址留下的大量古蹟和文物,還有著名碑刻唐吳道子畫觀音像、唐李幼卿等摩崖碑刻近百處。唐宋著名文人雅士如韋應物、歐陽修、曾鞏、蘇軾、宋濂等趨之若鶩,均以詩文紀其勝。故琅琊山為我國24座文化名山之一,為皖東的遊覽勝地。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半山腰為我國四大名亭之一。它和豐名亭都因鐫有歐陽修文、蘇東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於北宋仁宗慶曆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是當時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專門為歐陽修而。當時,歐陽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一夥奸黨,被貶至滁州任太守後,常在此飲酒賦文,智仙同情他特建造了這亭子。歐陽修自稱“醉翁”,便命亭為醉翁亭,並作了傳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醉翁亭四周的台榭建築,獨具一格,意趣盎然。亭東有一巨石橫卧,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為寶宋齋,內藏高約2米,近1米,刻有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兩塊,為稀世珍寶。亭西側有古梅一株,傳為歐陽修手植,故稱“歐梅”。亭前的釀泉,旁有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見底。 再往西行,可觀“九曲流觴”勝景。

從醉翁亭西南方上行1公里許,便是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國東南名剎,建於唐代大曆年間,唐代宗賜名“寶應寺”,宋代易名“開化禪寺”。後因山名相沿,習稱“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潺潺泉水繞寺而過,亭樓閣錯落有,正如宋人詩云:“踏石披雲一徑通,翠微環合見禪宮。峯巒密鬱泉聲上,樓殿參差樹色中。”

大雄寶殿為寺內主要建築,雄偉壯觀,殿前院落中央有明月池,池上一拱橋曰明月橋,池北有一精舍為明月觀。大雄寶殿後有藏經樓,相傳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經回來,有一部經書藏在這裏。從樓右側下,可達抵園,園中翠微亭尤為別緻。明月觀後有三友亭,因亭旁有鬆、梅、竹歲寒三友,得名。

由琅琊寺東南偏門出便見南天門與無樑殿。無樑殿建在山腰,背靠大山,而對南天門,它無一木樑,全系磚石結構,故以其獨特的建築樣式著稱。登上山頂南天門,這裏可遠眺長江和江南諸峯的雄姿,近瞰綠蔭如蓋,雲霧繚繞,溪水潺潺,清幽俊秀的琅琊山自然風光,令人陶醉。從此下山向北,是一片巨石林立的山坡,這裏有歸雲洞和石上鬆等景點。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7

關於晉祠的故事,説來話長,據《史紀·晉世家》的紀載,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誦封同母弟叔虞於唐,稱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晉。後人為了奉祀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做晉祠。晉祠的創建年代,現在還難以考定。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酈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年)的《水經注》,書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樑於水上。”坐時的風景文物已大有可觀,祠、堂、飛樑都已俱備了。由此可見,晉祠的歷史,即使是從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幾百年了。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併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

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樑後,祠區建築佈局更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台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座落在旁邊,退處於次要的位置了。

祠區內中軸線上的建築,由東向西,依次是:水鏡台、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鐘鼓二樓、獻殿、魚沼飛樑和聖母殿。這組建築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宮,及南面的水母樓、難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組成了一個綜合建築羣。東西一條主線上的建築,配合上南、北兩組建築,本來是不同時期搞起來的,集中在一起,卻好像都服從於一個精巧的總體設計,並不是雜亂無章地生拼硬湊的,顯得佈局緊湊,既象廟觀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宮苑,反映了我國古代芳功人民創造的匠心。

中軸線最前端為水鏡台,始建於明朝,是當時演戲的舞台。前部為單檐捲棚頂,後部為重檐歇山頂。除前面的較為寬敞的舞台外,其餘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築式祥別緻。慈禧太后曾照原樣在頤和園修建了一座。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8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歷史文化名城——襄樊遊覽觀光!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三國時期着名的古戰場——古隆中。 三國故事湖北多,這可不是在吹牛。三國演義120回,其中的75回就發生在我們湖北,而這75回中又有44回發生在襄樊。

古隆中,又名諸葛廟,它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留下的遺蹟和歷代修建的紀念建築。每處遺蹟都反映了諸葛亮的重要活動,或反映了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現保存和修復的紀念建築面積共佔地十三畝(不包括庭院),有莊嚴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樓、榭,建築風格樸實,具有濃厚的鄂西北民居風味。武侯祠始建於晉朝,隆中文物風景區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隆中諸葛亮故居,現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區之一。我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在這裏隱居長達十年之久。膾炙人口的《隆中對》和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都發生在這裏。

這裏清靜幽雅,天蒼山青水碧。隆中山、樂山、旗山三山環拱,隱若?環。路回山隱隱,樹鎖晝陰陰。這裏古蹟眾多,文化沉澱豐富。諸葛亮當年活動遺蹟:草廬、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抱膝石、樑父巖等歷千年而安然。先賢憑弔諸葛亮,引以託情的武侯祠、卧龍深處、隆中書院、古牌坊以及眾多借以託志的碑碣石仍舊相間茂林修竹。

這裏文豪雲集,志士傾吐情懷。晉代習鑿齒。唐代崔道融、宋代蘇軾、明代王越等都弔古隆中。現代郭沫若先生亦揮毫抒情,董必武更有吟懷:“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蹟永清幽。”隆中之所以天下聞名,原因有三個:一是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所在之地;三是着名的“隆中對策”的提出之地。從晉代開始,仰慕諸葛亮大名的人們就在這兒修建了紀念諸葛亮的建築,它們是:三顧堂、草廬亭、草廬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樑父巖、老龍洞、半月溪、小虹橋、武侯祠、野雲庵等,被稱為“隆中十二景”。這些建築記載着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況和有關傳説。諸葛亮17歲定居隆中一處依山傍水的村莊,過着邊耕邊讀的田園生活。這就是胡曾在《南陽》一詩中所詠的:“世亂英雄百戰餘,孔明方此樂耕鋤。”諸葛亮躬耕南陽,與古代一些逃避現實的隱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間,他發奮讀書,廣交士林,認真研究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史實,以“觀其大略”,還密切注視着天下形勢,自比管仲、樂毅,視社會的安定與動盪為自己的責任。所以,有人把他與當時一位傑出人物——龐統,並稱為“卧龍”和“鳳雛”。

諸葛亮27歲那年。劉備三次來到隆中,虛心地向他請教統一全國的大計。諸葛亮向三顧茅廬的劉備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從戰略着眼制定了隆中決策,這就是着名的《草廬對》。話雖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對魏、蜀、吳的力量估計,也有統一全國的方針、措施。他最後還肯定地説,只要按提出的決策行事,“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他的主張説得劉備欽佩備至。在劉備的卑詞厚禮相邀之下,諸葛亮感於劉備“帝室之胄,信義着於四海,總覽英雄,忠賢若渴”,便跟隨了他出了山。從此,他們“感通君臣分,義激魚水契”。諸葛亮一刻也沒有忘卻自己的責任,為實現隆中決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故世人一致稱譽他是“漢室棟柱”、“治世良材”。諸葛亮也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終成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聞名於世。好了,説着説着我們就到了古隆中風景區了,請大家隨我一起到景區裏參觀。 古隆中牌坊大家請看,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個景點,它是在清朝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為湖北提督陳文炳負責修建,作為古隆中風景區的標誌。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在正面大門上刻的是“古隆中”三個大字,兩邊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讚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和諸葛亮業濟兩朝的赤膽忠心,兩邊小門上雕刻着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表明了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雖過着平淡的生活,卻胸懷遠大的志向。現在請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個大字“三代下一人”,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説諸葛亮是夏、商、週三代以後最高尚、最偉大的人,沒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並論。兩邊柱子上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這句詩讚揚了諸葛亮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小虹橋過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橋了。清代王鋱在《隆中十詠》中,寫到小橋説:“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這座小橋還有一段趣史。據説,劉備二顧茅廬時,在橋旁遇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談吐不凡,曾誤以為諸葛亮,鬧了一場誤會。從此,小虹橋也和隆中一樣着名於世了。

橋為石拱,青石板面。橋下流水清澈,淙淙有聲。當你漫步橋上,獨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劉備那種“求才若渴”的精神。 武侯祠繞過牌坊,拾級而上,便是武侯祠。現存武侯祠建於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層院,一層高一層。正殿有諸葛亮的塑像,陳列有銅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兩側設有配殿,西配殿名“三義殿”,內塑有劉備、關羽、張飛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樹,據説為明末時植,每年盛花季節清香撲鼻。中設庭院。祠內所陳列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間在廣西出土的銅戰鼓。相傳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用過的戰鼓。武侯祠外古樹參天,松柏滴翠,祠內庭院錯落,淡雅幽靜。武侯祠大廳的木匾上雕刻着董必武“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的題詞。正廳、西廳、後廳分別陳列着“諸葛亮生平簡介”,後廳裏還存放着一尊諸葛武侯塑像,是人們憑弔祭祀的地方。諸葛亮逝世後,老百姓對他十分思念,因為諸葛亮不僅是勞動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紛紛為他立廟,各地的武侯祠多得數不勝數。目前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紀念地太多,就難以分辨真假。從古到今,為誰是諸葛亮正宗紀念地而發生過不少爭執。其中尤以湖北襄陽古隆中和河南南陽卧龍崗兩地的武侯祠誰為“正宗”之爭最為有名。兩地的武侯祠,歷史悠久。隆中的建於晉代,保留着古樸的風貌;南陽的建於唐代,更顯得宏大堂皇;兩地都以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為武侯祠的正宗而爭。為此,還打過不少筆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對》之“隆中”為證,“南陽派”以《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為證,爭得不亦樂乎。直到清代咸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出任南陽做知府,可要處事公平,不能向着家鄉,將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給襄陽,否則叫他這個知府坐不穩。襄陽人認為,既然是家鄉人到南陽為官,一定要為家鄉人伸張正義,將古隆中的武侯祠判為正宗,否則不要他回家鄉。兩邊互不相讓,要等顧知府表態。顧嘉衡聽了雙方的意見,沒有立即表態,請大家下堂休息,説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雙方又來到府衙,等顧知府的評判,只見顧嘉衡拿出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此聯一出,雙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顧知府的才智,從此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那麼,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處呢?只要瞭解當時的歷史地理知識,就不難辨別。隆中在漢時屬南陽郡所管轄,於是諸葛亮便稱自己“躬耕於南陽”。明代以後,隆中才劃歸襄陽,而襄陽、南陽又分屬湖北、河南兩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爭論。事實上,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處,那就是古隆中。

武侯詞是隆中的主要建築,睹物言情,趙孟若在《書漢丞相諸葛武侯傳後》詩中“萬古君臣一魚水,死生不變見英雄”的句子,確切地説明了諸葛亮和劉備的良好關係。諸葛亮自公元220__年離開隆中,次年即一舉促成了孫(權)劉(備)聯盟,他在“羽扇綸巾談笑間”,使得曹操的強大水軍“檣櫓灰飛煙滅”。從而贏得了着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諸葛亮輔助劉備取得荊州四郡,整頓賦税,充實軍備。公元220__年,盤據益州(四川)的劉灣派法正迎接劉備入蜀,共同抵禦曹軍。諸葛亮則從荊州率領張飛、趙雲溯江而上,與劉備會師成都。此後,劉備自領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事,總攬軍政。劉備據有荊、益,初步實現了隆中決策的戰略佈署,“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奠定了鼎足之勢。在這短短的七年之中,諸葛亮運籌帷幄,竟然使無立錐之地的劉備,有了一塊不小的根據地。後來,荊州失陷,劉備領兵出三峽,進到夷陵(今湖北宜昌東),舍舟登陸,“樹柵連營七百里”,兵力分散,遭到吳的沉重打擊,劉備一敗塗地。清退到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時,已經病危。臨終他對諸葛亮説:“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雖是一番真心話,而諸葛亮那“勤勤陳説扶漢室,慷慨感義許驅馳”的初衷,卻始終不變。公元220__年,劉禪繼位,諸葛亮以丞相輔政,封武鄉侯,開始治事,又領益州牧,政事不分大小都由他決定。他“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放危難之秋”。而他盡力輔佐劉禪,一直到自己停止了呼吸,體現出一位偉大政治家的高風亮節。公元220__年,以漢中為大本營,諸葛亮親自率師10萬出征,北伐曹魏,謀求蜀漢的統一。臨行前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出師表》,希望劉禪發奮圖強的一片苦衷,至今讀來仍能使人“寒涕垂”。在北伐曹魏期間,他已是統帥,遇有用人不當,貽誤軍機,他就弓;咎自責,以謝國人。他在揮淚斬了“言過其實”、愛説大話的馬謖以後,懇切上書,承擔全部責任,表明自己是“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是“授任無方”,以致“恤事多閣”,自請降級三等,以示懲戒,還頒發《勸將士勤攻己闕教》,要求部下勤於批評,隨時指出他的缺點錯誤。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死在陝西五丈原郭氏塢(在今岐山縣西南),終年54歲,葬於定軍山。“出師未捷身先死”,蜀漢軍隊不得不撤回漢中。目空一切的司馬懿在巡視了諸葛亮所佈置的陣地後,也不得不歎服他是“天下奇才也!”諸葛亮在從政方面,是以國為重,毫無利己之心。劉備託孤時,劉禪才17歲,他悉心輔助劉禪,常勸他不要“塞忠諫之路”,如果“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家之害也。”他希望劉禪注意做到“納言之政”。説是“為政之道,務於多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萬物當其目,眾音住其耳。”否則舉國“惟爭一人”,後果不堪設想。而他自己“任重才輕,故多闕漏”,需要廣開言路,鼓勵人們多提不同意見。而且他不許親人干預政治。所以,他“行君事而國人不疑”“行法嚴而國人悦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諸葛亮在生活上也很儉樸。死後,的確做到了不使自己“內有徐帛、外有贏財”。他在上表劉禪時曾説:“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徐饒。”諸葛亮以身許國,説到做到,在中國歷史上確是難得的可貴。諸葛亮無論從政、治軍都堪稱千古奇才,道德又清高,故很早就受到人們的崇敬。西晉時,鎮南將軍劉弘到了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其閻。”在宋代以前,隆中就建起了供人們祭祀的祠堂。到了明代,分封在襄陽的襄簡王未見淑,看中了隆中這卧龍伏鳳的絕好風水,竟攫為自己的墓地,使諸葛亮故宅的建築俱毀無遺。現在的武侯詞,是清代康熙年間重建的,磚木結構,飛檐疊瓦,前後三進,中設庭院。1958年正殿經過修繕,至今保護得很好。殿內正中懸掛的“漢武侯像”拓片,是明代萬曆年間的雕刻。後殿供奉着諸葛亮的塑像,真是“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三顧堂武侯神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顧堂,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紀念劉備“三顧茅廬”而修建的。據説劉備三顧茅廬時在這裏拴過馬。後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顧堂。堂內陳列有岳飛手書的《出師表》。三顧堂內有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門前的三棵古柏,相傳是劉、關、張掛馬的。原材自然早已死了,現存的為後人所栽,當無可置疑。唐代馮志韻草廬詩説:“卧龍人去遠,此地尚名岡。身應營星隕,心期國祥長。老臣猶有像,炎漢已無光。所幸遺民在,憑君一勸耕。”他寫詩的時候,草廬當還完好,而今草廬已無故跡可尋,留下的只有一個隆起的巨大山包。山包前那個由後人建造的六角形廬亭,覆蓋紅、綠、黃三色琉璃瓦,多少彌補了當年草廬的情趣。踏進大門,一股花香撲面而來,院內花木清幽。兩旁廊壁上砌嵌着數十塊石碑,分別刻有隆中全景圖、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和《隆中對》,還刻有一些古人詩詞,以示孔明一生功業。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9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吳思毅。今天,我們來到的充滿了神祕色彩的埃及王國,帶上你的快樂向前吧”

“名位遊客,我們現在的所在地是金字塔大門,你看兩旁那氣勢雄偉的獅身人面像,據説在古代,獅身人面像會問過路人一個問題,答了出來就會給你一大箱寶貝再放你走,如果沒有答出來就會用石化光把你變成石頭,不生不死可以看見東西,但卻不能動,除了阿努比斯(死神)可以救你,其它人都無濟餘事,最後獅人面像被人類現上的鏡子,給反射了石化光讓自己成了石頭。”

“遊客們,我們現在的所在地是普通冪室,這兒的木乃伊全是良臣功將,一生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他們的心臟不在身體裏,全在那邊茶壺一樣的東西里面裝的是他們的心臟。你看牆壁上雕刻的圖案是如何創造木乃伊的。先將死人的內臟挖出來讓它皂化放入過裏,再把身體抹上香油,用麻亞布包起來放進木官材”

“遊客們,現在可自由活動30分鐘後集,請保存體力,注意安全謝謝合作。”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0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遊桂林的導遊,感謝大家給了我這次鍛鍊的機會,我會盡自己的所有能力為你們講解的。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俗話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這一帶的山有個特點,就是在平坦的大地上和江邊,一座座拔地而起,突兀森鬱,各不相連。

我們在桂林市的中心,這邊有一座危峯。它叫獨秀峯,奇峯突起,猶如一支擎天大柱,被稱為“南天一柱”

接下來,我帶領大家乘着木舟去觀賞桂林最美的一條江——灕江。大家能看出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嗎?對,灕江的水出奇的靜,靜得我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有許多美麗的魚兒在水中游動;灕江的水還特別的綠,綠的簡直可以與無暇的翡翠相媲美。

大家請看,這個景點就是“象山水月”,它由象山和水月洞合成。這個象山又叫象鼻山,因為它酷似一隻正在江邊飲水的巨象。象鼻山那深入水中的長鼻,與其山體現成了圓圓的洞穴,名“水月洞”。洞面十分光滑。

這是駱駝山,關於它的美麗傳説下次告訴您吧,

好,今天我帶大家就遊覽到這,歡迎大家來桂林,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大家多多指教,我們小次再見。拜拜!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給大家介紹鼓浪嶼,那裏歷史悠久,有很多名勝古蹟。我 給大家介紹鼓浪嶼的沙灘,沙灘上有許多貝殼,大家可以游泳,玩汽艇等水上活動,非常好玩,沙灘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小螃蟹,很難抓得呦!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2

各位遊客,歡迎你們來到三峽。

長江三峽旅遊,可以從重慶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然而,從長江三峽門户宜昌出發,暢遊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遊最佳起始點。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着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為之傾倒。讓我們現在開始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西陵峽

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得名。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水急,自古三峽船伕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隨着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裏,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加上解放後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伕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今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關

這就是南津關,長江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這裏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渡假區。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遊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閒樂園等景點,導遊詞《三峽的導遊詞》。穿過南津關後,江面由20xx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燈影峽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峯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淨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空映襯着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

仙人橋

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餘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這裏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裏大半盡收眼底,但見,雲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彷彿置身天上。傳説有一樵夫為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為仙人橋,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詩人田鈞有詩云:“仙人橋上白雲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峯!”

黃牛峽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於彩雲間見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奔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巖,巖下河谷便是黃牛峽。

黃牛峽中亂市星羅棋佈,犬牙交錯。其間,河道似九曲迴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三朝有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為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緩慢。

感慨黃牛一名由來,貫穿着夏禹開江治水的神話故事。相傳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來協助他。當他率民開鑿到現在的黃牛峽,天神化為神牛前來協助。一日,天剛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越,憤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天崩地裂,響聲如雷鳴。民女嚇的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喊聲驚動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巖。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傳説諸葛亮撰寫的《黃陵廟記》也有這樣的記述:熟視於大江重複石壁間,有影象現焉,鬢髮鬚眉,冠堂宛然如彩畫者。前豎旗旌,右駐以黃犢;前面還有塊巖石呈黑色,吉人牽牛壯。“策牛者何人,爾行何日也?”這是人們對征服大自然的美麗想象,黃牛象徵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造力。黃牛助禹開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黃牛廟來四時祭祀;今日,在這裏投資3.9億元的國債支持項目黃牛巖生態旅遊區正在抓緊建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3

親愛的遊客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林,叫我林導遊好了。很高興認識你們,現在我將帶領你們遊覽北京故宮,欣賞我國文化遺產。

現在我為大家簡介一下故宮:故宮是我國明清二朝的皇宮,也是現在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希望大家在遊覽時做個文明的遊客。不亂扔垃圾,不觸摸物品,這樣才能欣賞到有着歷史氣息的故宮。

現在我們進入太和殿的大門,戰線在宴請的便是一座座雄偉的宮殿。正前面那座最大的木構建宇,很是引人注目,那就是太和殿。它是皇權的象徵,每當有重大的活動,皇帝都在此舉行。

後面這一排金碧輝煌的尬宮殿,分別是中和殿,保和殿。游完了輝煌的太和殿,大家估計累了吧,我們在這休息一會,大家可以在周圍走走看看。20分鐘後我們在御花園門口集中。

休息時間到了,大家都人齊了。我想問問你們是否能感受到這兒的生活氣息很濃呢?這裏的一切起居用品在當時都是堪稱一流的,後宮裏的户外養心之處是御花園。它的格局,佈局緊湊,古色古香,花草樹木點綴其間。非常美麗。亭台樓閣相依相承。是個清心雅緻,賞心悦目的好地方。

這次旅遊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謝謝!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4

遊客朋友們,歡迎到鮁魚圈海濱風景區來旅遊觀光!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我願竭誠為大家服務,與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

在遊覽風光之前,我先把營口和鮁魚圈的自然概況向大家做以簡略介紹,使大家更加了解營口、瞭解鮁魚圈。

營口市位於遼東灣東北岸、大遼河的入海口處,是全國重點沿海開放城市。現轄站前、西市、老邊和鮁魚圈4區以及大石橋、蓋州2個縣級市,總面積5402平方千米,現有人口229萬人。

營口市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依山傍海、山海田灘並存,自然資源中菱鎂礦儲量十分豐富,為世界四大鎂礦基地之一,大石橋市有“中國鎂都”之譽。年產優質水果40萬噸,是全國重點蘋果產區。水產品中以海蟄、對蝦聞名,海蟄產量、質量均居全國首位。另外,營口市交通便利、工業發達。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5

走進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廟的舊址,這裏保存着太和元氣坊、泮池、櫺星門、戟門等孔廟建築。

介紹西安碑林的導遊詞

碑林博物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築羣。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廟改建而成,至今仍處處可見孔廟的痕跡。自古孔廟無南門,禮門儀路兩邊開。所以孔廟的門開在東西兩側,西門稱禮門,東門稱儀路。走進去之後映如我們眼簾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氣坊,它是在明萬曆年間有皇族資助400兩黃金建造而成,牆外側刻有由清末著名書畫家劉暉書寫的“孔廟”二字。一會我們參觀完出了博物館大門就能看見了。

好了,轉過身來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兩個半圓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個一半的半。漢字講究象形,“泮”就是半個水池。孔子提倡學無止境,學問永遠沒有滿的時候,就像這水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滿圓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間的小橋,那今天我們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過泮橋所看到的這個門叫櫺星門,門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時為兩扇門,到了清代改為三個門。每個門的門額上刻有文字,中門額書“文廟”,即孔廟,東門額刻“德配天地”,西門刻“道冠古今”。櫺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話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櫺星,給門起名櫺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過去,進出這三個門有着嚴格的規定,每到祭孔大典時,中門只能進出主祭人員或最高官員,一般官員走西門,東門是供工作人員出入的。大家遠道而來參觀,當然算是貴賓,所以我們從中門進入。

過櫺星門後,人們便會發現孔廟裏也有控馬樁,只不過此處的拴馬樁比平時見到的要大得多。其實,這是石柱型的華表,起儀衞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門前和山東曲阜廟的盤龍華表,代表了最高等級的華表,而西安碑林裏的這對華表均為八稜形石柱,通高445釐米,周長163釐米,也是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門位於櫺星門以北,屬於明代後多次翻建的古建築物。這是古代孔廟陳列兵器用的,兩側室則為祭孔人員熟悉儀規和整理衣冠而設。

孔廟的兩點,也叫東西廡,指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小屋子,是孔廟裏不可缺少的建築之一,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設。

好了,關於孔廟的內容我就講到這裏。現在請大家隨我看兩件國寶級文物,它們分別是唐景雲鍾和大夏石馬,現立於戟門內的左右兩側。

唐景雲鍾因鑄於唐睿宗景雲二年,是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的,以青銅鑄造,重約6噸。鐘身為三格,最頂端蹲有蒲牢,鐘身分別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雲、鳳凰、獅、牛、鶴等紋飾及32枚鍾乳,既裝飾了鐘錶,又起到調節音韻的作用。鐘身正面鑄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書的駢體銘文292字,是李旦書法僅遺於世的絕少手筆。景雲鐘的鐘聲悦耳動聽,渾厚悠揚,咱們每年除夕夜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鐘聲就是用景雲鍾錄製的。

我左手邊是另一件國寶級文物,大夏石馬。大夏是少數民族匈奴族建立的一個王朝,大夏王朝只有短短的24年,由於當時的戰亂,大夏國遺留下來的文物極其稀少。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巨石馬就顯得更加珍貴了。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6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緣聚在此,我是即將帶你們遊覽古樸苗寨的能説會唱的小黎導遊啦。我代表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歡迎來到我們美麗的貴州。在今天岜沙一日遊中,我會給遠到而來的朋友們提供優質的導遊服務,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在即將進入美麗而神奇的岜沙,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它。岜沙苗寨距縣城7.5公里,屬從江縣丙妹鎮,由5個自然寨組成。全村四百多户兩千多人。是一個崇尚自然,以樹為神的槍手部落,岜沙這個苗族的分支是隨着他們的先民“九黎”部落在逐鹿大戰戰敗後,從東方長途跋涉遷徙過來的。是中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進入岜沙,你們可以看到這裏樹木幽深,古藤纏繞,濃廕庇日,不禁讓人感歎。感歎樹怎會那麼多?我給大家解開疑惑,在岜沙,如果盜伐樹木除了退贓以外,還要罰三個120,即120斤米、120斤酒和120斤肉,以此來請全寨人食用,作為懲罰。這三個120是不是挺有意思呢?除此之外,岜沙人生小孩,葬禮都有栽樹的優良傳統。就是在這嚴厲的古規民約和樸實的生態觀,使這裏森林能完好保持至今!

我們現在踏上進村的石板路,吊腳樓層層疊疊地蔓延開。岜沙被譽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館”。來到岜沙,朋友們會像我一樣對岜沙的穿着感興趣吧?男子身穿自織的無領右開衫銅釦青布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褲腳,身背腰刀,一身古代武士裝束。婦女服飾簡約卻又極為精美,百褶短裙,配以古色古香的刺繡圖案,還配銀項圈、手鐲。其名族風情和傳統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習俗原始古樸。

大家看到岜沙男人最獨特的髮式了嗎?這也是最令人稱奇的,苗語稱之為“後棍”。剃髮工具用的竟然是砍柴的鐮刀,剃完後將剩餘的頭髮束於頭頂,盤成鬏髻。而岜沙男人頭上蓄留的髮髻是有一定寓意的,它象徵着生長在山上的樹木。今天有幸看到岜沙16歲成人禮儀式的剃頭,大家來欣賞一下吧!

大家都有聽説岜沙是中國最後一個火槍部落,並且每每走過我們身邊的男人都是拿着火槍的,因此火槍是不得不提的。槍是陽光下岜沙男人的影子,他們的槍是一種射程只有二十多米的火藥槍,岜沙苗人的老祖宗用槍是為了打獵防身,後來則是為了防止盜賊來偷牛。除此之外,火槍還有“禮炮”的功能,凡重大節日慶典,岜沙人都會用它朝天空放,鳴火槍的巨響能直入人心,那莊重熱烈的氣氛不是鑼鼓鞭炮所能及的。最讓岜沙人引以為榮的是,岜沙人被給予特許,80%以上的人擁有持槍證,這樣岜沙就成了中國最後一個火槍部落。而很多人也會因為這個特別的地方,慕名而來,來感受這個與世隔離的境地!就如現在的我們的到來。

我們眼前看到的是最誘人和最獨特的風景——禾晾。這是岜沙苗寨原始收割糯谷的方式,別以為岜沙人耕作粗放,其實他們收割糯谷的工序精細至極,田裏的糯谷並不是用鐮刀割,而是用一個小巧得如同剃鬚刀一般鑲嵌在木架上的刀片,將禾穗一根一根的割下。每個禾晾大約五六米高,四五米寬,糯米穗一排一排在上面掛起,金燦燦的一大片直入雲天,絢麗而壯觀。要吃糯米的時候,岜沙人才到禾晾去拿上兩捆稻穀穗子放進腳踏的石堆裏舂。而古樸沉重的舂米聲總會牽動着你想走進它的歷史,這聲音在山寨裏不倦的響過了幾代人,如今依然聲聲不息,你們用心感受到了嗎?

大家是否聽到了熱鬧非凡的叫喊聲?這可是岜沙別具一格的鬥木牛比賽表演呀,大家親臨現場去看看吧,我在表演場邊上等大家。

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旅途就接近尾聲了。我們瞭解了岜沙的火藥槍、鐮刀剃頭、禾晾和鬥木牛等,感受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古樸文化,也對火槍部落一探究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來我們貴州旅遊,謝謝你們!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7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經遼陽、海城、蓋州、岫巖,止於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自古以來就有"無峯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嶽型風景區",被譽為"東北明珠"。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龍泉"、"香巖"、"中會"、"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佈局巧妙,建築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眾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高潮,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人文歷史遺蹟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嚮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遊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遊,並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讚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千山物產豐富。百年以上古鬆萬餘株;各類動物60餘種,特產水果10餘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温泉休閒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温泉休閒娛樂勝地,這裏温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佔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採水量85萬立方米。

天上天景區

天上天景區位於千山風景名勝區北部,東起千山正門,西至,五佛頂,面積約5平方公里,海拔450--550米,為千山第二高嶺,山峯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錯落其中,以峯奇,石奇,鬆奇而著稱。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平均海拔520米,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遊覽過此景區。相傳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無量觀"振衣岡"上抖過戰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顏雍曾到千山靈巖寺探望其母貞懿太后;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皇帝也都到或從遼阻古城望千山,並留下遺蹟題詞和詩文。王爾烈陪同嘉慶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塊"木魚石"、即曹雪芹寫的石頭記(紅樓夢)中那塊有靈氣石頭,金世宗住的遺址、蟄龍亭、博愛樹、貞懿太后住的遺址內出土的30多萬枚銅錢均在景區範圍內。1996年在景區內建了索道,在索道下文建了御覽殿,殿為高台基單檐歇山式建築面闊五間,雕粱畫棟,在,其後面又建了半月牙式迥廊,內嵌青石板雕像千山著名傳説:仙子繡蓮、童子奕棋、令威化鶴、薛才徵東、無佛五佛、御賜龍泉、伏虎禪師、香巖雪庵、全後修禪、敕建龍泉、梵腿煮石、剩人函可、無根奇石、太琳鑄鼎、釋道同源、康熙巡遊、寓居龍泉、嘉慶尋石18幅,遊覽至此品佛、仙之悠,睹聖君、明主之奕彩、回顧歷代珍聞,逐幅賞玩,體會中滋味、定能生悦意之快,至身佳境之愉。

天上天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以奇峯、怪石、古廟、巖鬆而著稱。千山著名道觀無量觀和五大禪林之一的祖越寺位於此景區。景區由正門至御覽峯為上段,至玉霞關為中段,至五佛頂為下段,上看怪石,中看秀峯,下看奇鬆。著名景點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無根石、木魚石、鸚鵡石、可憐鬆、探海松、望天蛙等100餘處。乘座天上天索道您可以安全快捷地到達主峯天上天,盡覽千山的秀美景色。天上天景區有全國唯一、民間普遍信奉的喜神、財神、三星(福、祿、壽)、文昌帝君等民神為主的喜神殿、財神殿、文昌個閣。該景區每年舉辦的增福、添壽、發財的禮拜祭活動,其中文昌帝君更是人們求學進取的可祿之星。正如古歌謠雲:福星高照把福施,祿星送印下祥雲。壽星騎鹿獻蟠桃,吉星高照喜盈門。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8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這次旅行的導遊劉朝維。很高興能陪伴你們一起參觀金華的雙龍洞。

雙龍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成為自然風景名勝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有佳作讚賞它;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曾為它寫下了近5000多字的遊記並把它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一位;還有毛主席、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彭真等國家著名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

那麼雙龍洞到底有什麼魅力令文人墨客們慕名而來?還有它為什麼叫雙龍洞呢?相信有旅客有跟我一樣的疑問,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起去探尋雙龍洞的魅力。

各位遊客,請看,這就是我們本次遊覽的路線。現在我們已經出了金華城,來到羅甸,馬上就要入山了,距離雙龍洞還有半小時的車程。請大家不要着急。前面就是上山的盤山公路,大家可以看到山上長滿了映山紅和油桐。現在大家注意看樹底下的沙土,顏色是不是跟平常看到的不一樣?在平常普通的沙土是黃色的,而這兒的卻是粉紅色的,是不是很特別呢?還有,大家請看,路邊的溪流可是從我們要去雙龍洞裏流出來的。我們這次遊覽的主線就是探尋雙龍洞溪水的源頭。

旅客們,著名的雙龍洞到了,請有序下車,注意帶好隨身攜帶的物品。

現在我們到了雙龍洞的洞口。洞口寬敞高廣、氣勢雄偉,你們看那兩側懸掛的鐘乳石是不是很像龍頭?你找得到嗎?現在我們走進去,就是外洞,讓我們趕緊走進去瞧瞧吧!。

這就雙龍洞的外壁,很寬敞吧,面積有1200平方米,可容納上千人聚集,就像到了個大會堂。這裏常年洞温為15℃左右,冬暖夏涼。夏天來這裏納涼是個不錯的選擇,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這是:“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大家看到這邊的“雙龍洞”三個字,可是唐人手跡哦。這邊的“洞天”二字,是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那邊“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元老、近代傑出書法家于右任的手筆。如果説雙龍的內洞是“龍宮”的話,那麼外洞就是“龍廳”,雙龍洞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大家説是不是很形象?

現在我們就去找尋一路上溪流的源頭吧?請認真找找,找不到?還是聽我説吧!大家往左下方看,泉水就是從這孔隙流出來的。這個孔隙應該比你們想象的要大一些,可以讓一隻小船進出。但是,這隻小船隻能坐兩個人,而且規定要並排仰卧。為了安全起見,請大家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兩人兩人依次排好隊坐船入洞。外洞到內洞的行程有八九米,在行船期間注意千萬不要抬起頭,哪怕是一點點也不行,以免碰破額角或鼻子。

遊客們,內洞到了,這裏光線很暗,請大家注意安全。內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景點很多,大家不要着急,隨着前面的汽油燈參觀。這裏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看這個,像不像個“壽”字。看,蜿蜒在洞頂的黃龍和青龍,多麼神氣!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態各異,五顏六

色,非常美麗。此外、還有景點五彩圖、避水金針、小橋流水,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正是這裏的真實寫照。

親愛的朋友們,這次金華雙龍洞之旅到這裏就告一段落了。

希望我的介紹能令你們滿意,謝謝大家的支持,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帶大家遊覽。謝謝大家!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19

位於長沙市面上湘江西岸的嶽麓山,是南嶽衡山七十二峯之尾,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勝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嶽麓冊雖然不高,但確是一座文化底藴濃厚的名山,山上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清風峽、愛晚亭、麓山寺、白鶴泉、蔡鍔墓、黃興墓、禹王墓、雲麓宮、嶽麓書院等近百處景點,處處誘人。

現在,來到的是嶽麓山的核心景區——清風峽。這裏林森繁茂,綠樹成陰,溪澗繞流,三面倚峯,景色美中夾秀,令人陶醉。從清風峽到山頂,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種,其中555種為野生種子植物,奇花異草,隨處可見。在清風峽口,高聳着中國中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愛晚亭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972年,創建者是當時的嶽麓書院山長、大學者、教育家羅典。過去,清風峽中遍佈楓林,所以羅典定亭名為“紅葉亭”,又叫“愛楓亭”。後來湖廣總督畢沅覺得這裏的景色十分切全詩人杜牧的那首詩《山行》,就更名為“愛晚亭”了。的確,到了晚秋時節,嶽麓山山頂雲霧繚繞,愛晚亭四周楓葉紅如火、豔麗如熾,將詩中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家現在看到亭術上有副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這是愛晚亭的修建者羅典所題,表現的是愛晚亭當年的風姿。

長沙市與日本鹿兒島市結為友好城市時,愛晚亭作為古城長沙的象徵,仿建到日本,從而成為中日友好的信使。

百丈漈導遊怎麼寫 篇20

距離有長短之分,既有疆域產生的距離,有也有人為產生的距離,淮安在我腦海裏,是個很遠又很近的地方,只知道那裏是周總理的故鄉,那裏是南方的一個小城市,那裏是我沒去過的一個城市,因此在心中就感覺到了它的遙遠。前段時間去沭陽購書,用於贈送“幫扶村”建圖書室,從高速公路的里程標誌上指示牌上,第一次知道了與它的距離,原來很近,很想過去看看,看看總理生活過的故鄉摸樣,很遺憾時間倉促點,未能成行,同去的老總許諾,下次有機會帶你們來看看。

國慶節值班那天,突然接到同事電話,説老總還沒忘記上次的許諾,要帶咱們去淮安看看呢。來此單位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有幸所遇兩屆老總都是素養、品質及佳之人,待人以善為本,工作上嚴謹負責。雖因來到新工作崗位,過去的工作基礎和成就都成為了零,一切需要從新的起點做起,所幸能到一個舒心的工作環境來工作,也就不不後悔本次工作的調整。

因老總要參加一個老縣長的追悼會,接近中午11點,我們才出發。出發後,直接奔高速,一路飛馳,大約不到下午1點鐘就到了這個頗具江南風格的蘇北城市——楚洲,也是淮安府衙的所在地。

淮安府署地處江淮要道,沿大運河,環洪澤湖,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四大都市”,並享有“壯麗東南第一洲”之譽。雖然這裏的建築有着新舊交替的感覺,但值得欣慰的是,這裏的決策者們,給這個城市定位於旅遊發展城市,為保留住原有的風貌,小高層建築遠多數建到了新開闢的開發區,人們在一個高樓林立的古樸幽靜的城市裏休閒地生活着,飲食、娛樂、休閒場所比鄰皆是。正值節日期間,在鎮淮樓後面的漕運總督署的門前廣場上,正舉辦着一場歌舞演唱會,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副安居樂業,歌舞昇平的景象。

老總給我們選了一家“楚洲老店”就餐。最讓我們幾個人感興趣的就是那要用吸管吸着吃的蟹黃湯包,由於都是第一次用吸管吃包子,一個同事用力過了度,讓那熱蟹黃湯餡把嗓子燙着了,嚇的大家只好剝開皮後,小心翼翼地吸着吃,還有蒲菜燉肉丸,味道很不錯,吃過後還不有點不解饞呢,於是,我們又滿大街地去找特產專賣店,一人買了兩包拿回家來燉肉吃。最有意思的是大家一邊吃着所謂的老公雞肉,一邊誇着味道挺香的,結果用過餐後出來時,才看到菜譜標價上寫的是鵝肉。

快樂的用餐後,我們最先來到了淮安府署。這裏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也是國內現存古代衙署建築中體量中最大的一個府衙。它是明清蘇北地區的行政中心和漕運中心。大堂為知府處理公務之處,東西長約三十米,建築高大雄偉,氣勢恢宏。堂前大院,東西為六科辦公用房:東為吏科、禮科、户科,西為兵科、刑科、工科。我們幾個人按照上面的字意用現在的行政分工給這六個科進行了分類,但等進到裏面看到介紹後,才知道古代的府衙辦公分科還是和我們現在政府各部門分工有所不同的。

在這個府衙裏行走參觀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堂內外的大柱、牌坊上的那些警世醒人的對聯,我用相機拍下了其中的幾幅對聯,其中大堂門內的一幅對聯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説地方無用地方全靠一官”,橫匾為“忠愛”;二堂門外的對聯是:“看階前竹綠苔青無非生意,聽牆外鴉啼雀噪恐有冤情”;三堂前的對聯是:“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這些充滿了辨思和哲理的對聯,體現了為官之道,愛民為本的深刻內涵。在今天,依然對我們的官員們有很好的借鑑之處的。

隨後我們來了周總理的故居。老總先帶我們來到總理故居門前的一條小河邊,並提醒我們注意到小河有什麼不同嗎?我們驚奇地發現,這裏的河流是由南向北,而我們所見的河流方向,多是由北向南的。一個曾來這裏的同事講了一個傳説,説在周總理誕生時這裏的河流突然改變了流淌方向,一個周遊此地的道人看到後告訴人們,這河邊的住宅裏誕生了一個能輔佐市世的賢明丞相。雖然是傳説,但也體現了人們對總理的愛戴和敬佩。

總理的故居是個很典型的江蘇民居,紅木藍瓦的建築格式,古香古色的桌椅,簡樸整潔的卧室,精緻的窗稜雕花,都保持了古樸的原貌。看得出來,這裏沒有受到人為的破壞,保護的很好,讓我們的後人能看到了總理當年真實的生活環境。我理解這是人們出於對總理的愛戴所至。看着那口清澈的水井,讓我們聯想起總理的人格魅力,就是這口井水養育了一位偉大的革命者。許多孩子在品嚐着總理當年喝過的甘甜井水,這更加讓我們懷念我們的好總理,也讓我們想起總理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質和坦蕩無私鞠躬盡瘁的偉大胸懷。

遺憾的是遊人太多,時間也緊,沒能更詳細的參觀所有的居處,只好匆忙在總理誕生的房間門前拍下一張照片,因我有幸和總理是一天的生日,想留個紀念。

我們離開總理故居後又向河下古鎮出發,到古代神話小説《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故居參觀。

這是是一組體現明代風格的清雅秀麗,頗具江南園林式風格的建築羣。迴環曲幽的庭院,青磚白牆,軒廳書齋,竹林茅舍,環境幽雅;幽靜的後花園,長廊樓閣,亭軒舫橋,水榭假山。我們彷彿走進的是一座典雅的蘇州園林。雖然看出來有些庭院是剛剛擴建和修繕的,是一個復古建築,但整體格局上還是不錯的。在右邊的偏房裏陳列了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造型,左邊的偏房裏是一些模擬影視圖象。行走在這幽雅的庭院裏,很難想象出在這樣幽靜的環境裏,吳承恩老先生是如何寫出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神話小説《西遊記》的。讓我不由的對吳承恩老先生又憑添了幾份敬仰和佩服。

天色已晚,我們踏上了回程,一天的勞頓,雖然有些疲倦,但內心依然很舒暢。秋日的黃昏,多了幾分蒼涼,可公路兩邊的香樟樹還在用她鮮活的生命,來點綴這個令人懷想的晚秋,也給我們的旅途增加了一份美麗的心情。美麗需要發現,幸福需要真心等待,花期錯過了還會再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