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精選10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1

——讀《三國演義》有感一部《三國演義》從國小二年級讀到高中二年級,嚼多了自然更知其味。站在歷史舞台的出口回首,那座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的舞台有喜劇也有悲劇。人民決定着滾滾歷史大潮的流向,合勢而行者成為喜劇主人公,反之則出演了悲劇。我想其間最令人痛惜的便是洞悉時勢卻不得不背勢而行的失敗者,譬如那位“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孔明。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精選10篇)

卧龍出山前吟過一句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守候在歷史舞台風雲際會處的他,早已預料到自身的結局麼?立志“鵬飛萬里”的孔明堅信“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對自己的才華充滿自信的他在等待“慧眼”的到來。大雪中,那位靠着點漢室血統而寄人籬下卻又不甘平庸的劉備三顧茅廬。玄德固然尚不成氣候且稍乏治國大略,卻是一個能為孔明提供用武之地的仁君。

於是孔明選擇了自己一生事業的君主,羽扇一揮,他述出一段《隆中對》。那實在是“時勢造英雄”的一個最完美的典型。他扼住所有的關鍵:“外聯孫權,內修政理”、“赤壁之戰”、“智取漢中”、“西和諸戍,南撫夷越”全部落實。至此便是他成功的前半生,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是最好的寫照。

於是,諸葛孔明成為一代人傑。

悲劇開始了。漢中與荊州是孔明鉗制中原之大螯。然而“關張無命”,那位忠肝義膽卻又有許多個性缺陷的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對孔明而言是致命傷。從這時起,《隆中對》的後半部已成泡影,而以蜀漢政權圖就霸業、統一中國的可能性也永遠失去了。假如荊州不失,蜀漢便不會在彝林之戰中大傷國力,孫劉聯盟也可能牢固,然後乘曹操之死,“天下有變”之機,從荊州與漢中同時出擊——合天下者,必為奇才蓋世的諸葛亮了。但歷史是那樣的無情!漢中失卻可再奪,荊州失於魏國亦可再奪,孔明實不放心但又確無他人可譴的荊州守將關雲長,偏偏把他失給了令孔明迴天無術的東吳。於是,諸葛亮的後半生,在無望中掙扎,他陷入了歷史的死角,成為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指揮者。

這一切並不在於他不識時局,恰恰相反,一切盡在他的意料之中。但面對殘局,他卻不能放棄掙扎。劉備白帝託孤時,那一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話成了孔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一諾千金——“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他獻上了一生,萬死不辭。正是劉備及其部下毀了孔明一生功業而留下一攤殘局,卻又給他冠上一頂無法摘脱的金帽。

於是他上表劉禪:“不伐賊,王業亦亡,唯坐待亡,孰與亡之?”儘管已看到蜀漢必亡,“夙夜憂歎”,他卻必須去承擔,在沒有任何可乘之機的條件下,“庶竭駑鈍,興復漢室”,只為,一條理由——“報先帝”!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孔明聽到了另一種召喚——兩千年來支撐華夏文化的精神強音——大義!意氣相投,堪託生死,固是江湖豪士之情懷,而明君一旦相遇,便畢生想報,肝腦塗地,九死不悔,此乃忠貞之節操,將相之風範。現代人難以徹悟中國古代人士感“知遇之恩”,能為一主而死節的忠貞。但在需要君主的時代裏,孔子先賢所倡導的忠貞死節是極其崇高和高貴的。孔明用智慧和生命擁抱大義,上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成敗固難測,道義實肩荷。孔明隔斷對閒雲野鶴般隱居生活的懷念,那每每讓我淚下的那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唯一的選擇。

至此,他寫下了後半生。失敗了,卻成為千古英雄。

孔明壯志未酬,不能説懷才不遇。歷史往往是冷靜的,有時又是冷酷的。正如司馬徽再薦名士是所云:“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站在歷史舞台出口的我,只能遙思當年大星隕落、秋風蕭索的五丈原,道一句——英雄無命。

歷史從一開始就已註定,無法改變。“分久必合”而“合”者並非孔明。然以一代人傑成為千古英雄,忠成大義者,又必數諸葛孔明。

每每合卷,叩問際會的風雲,喧囂的歷史舞台,究竟何者為英雄?煮酒論英雄的曹孟德面對韜晦趨身的劉玄德,吐出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他只被人稱作“奸雄”,“攜民渡江”但在治國大略上稍遜一籌的劉備只可被道作“仁君”。唯有孔明般德才兼備者,方堪號作——英雄。

英雄之於時代,猶如火種之於乾柴。時勢未必造就英雄,英雄未必得時勢,但時代卻永遠不可沒有英雄!任何歷史永遠都只由人民決定,但任何時代都需要英雄的精神!

站在歷史舞台的出口,看孔明,只想道一句: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2

《三國演義》可以説是人性的五味湯,裏面包含了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詭譎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與惡。比如説吧,關羽就是那正義的化身,他勇猛且充滿機智,對任何惡事都進行鬥爭,也是三國時期最令曹操畏懼的人之一。還有那曹操,他那奸雄的智慧,使他成為了一國霸主。全書從漢末講到三國末年,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起和滅亡。在其中,忠巨義士的殉國,人生的不如意,生與死的交織深深打動了我。

每一顆“將星”的燦爛與衰敗,都給這碗湯中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則是那千古盛名的“諸葛亮”。我喜歡這人物的原因並不是他有着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着泰山般的堅強毅力。“阿斗”,這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蜀過的后王,卻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説是爛泥敷不上牆的人。如果大家是“諸葛亮”,會不會為劉備託付的這個孤兒竭盡全力呢?我想,這誰也不願意,誰願意把爛泥敷上牆呢?這只不過是白費心機。而“諸葛亮”呢?他不像我們那樣,而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意。儘管爛泥敷不上牆,死水成不了活水,他還是用他的生命緊抓着那似乎不存在的希望。在他地一次進攻魏國,勝利遙遙在望時,後住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誠產,產生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儘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責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對抗魏國。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後,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些人可能會問:“諸葛亮也太愚蠢了,明知蜀國命不久已,卻還進行無謂的反抗,這不是自討苦吃嗎?”但我卻不這麼認為。他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一定不會放棄。因為他至少做到“問心無愧”:他不斷地進行反抗,盡力地反抗,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他盡力了。

諸葛亮的這一行為讓我明白了:貴在嘗試,而不在於勝負。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3

《三國演義》一書,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動靜,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由於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4

縱觀全書人物,上到一國首腦,下到山野隱士,其中“碧眼黃髮”者無數。最誇張的就是吳主孫權——“深目高鼻,碧眼紫髯”——典型的西方人長相,能夠斷定這小子是老孫家從北歐領養過來的。這一有趣的現象讓我懷疑在當時是不是有一些不堪本國腐敗制度,不公平競爭和惡劣就業環境而經由過文言託福,八股雅思後有幸移民到中央之國的外國先民。當然,這種內容經由常會讓那些喜歡“創造歷史”的“專家”們浮想聯翩,再經巧妙構思,“大膽”發掘整理,最終編制出一些類似“漢武帝大戰凱撒”,“李廣射死屋大維”之類的牛逼故事……

雖説在《三國演義》的前八十多回裏時不時會呈現一些諸如神靈顯聖,飛馬上天之類令人匪夷所思的靈異事件。但這些情節還算是始終沒有突破從小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現代讀者忍耐與寬容的極限。但《三國演義》“演”到七擒孟獲的時候就越來越像《西遊記》了。什麼木鹿大王,朵思大王,帶來洞主;什麼柔泉,黑泉,滅泉,啞泉;什麼銀坑洞,桃花水。當這一切還不過癮的時候,書中竟然呈現了當地山神直接光明正大地和諸葛軍師對話,奉送軍事情報的場面(大概是羅貫中老先生嫌費事兒,連託夢這個步驟都省了)。

這些還不算什麼,蠻軍將領一亮相場面就更誇張了。先説説“殺蛇為羹,煮象為飯”的木鹿大王。其人“深經由法術:出則騎象,能呼風喚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惡蠍跟隨。手下更有三萬神兵,甚是英勇。”哥們兒一念咒兒更了不得了——“忽然狂風大作,飛砂走石,如同驟雨;一聲畫角響,虎豹豺狼,毒蛇猛獸,乘風而出,張牙舞爪”……他們一打仗熱鬧極了,什麼猩猩猴子,老虎大象全出動了,知道的是反叛朝廷,i donot know的還以為馬戲團巡演呢……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5

《《三國演義》的另一三國演義》中表現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三國演義》中的一大部分虛構故事情節都是為了表現這種思想。正是如斯,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特別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諸葛亮在當時的地主階級統治集團中,是一個看問題相對敏鋭、處事相對有膽識謀略、能隨機應變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這些優勢,就是由於它重視實踐。如,在曹操攻佔荊州,領兵南下時,諸葛亮曾向孫權分析當時形勢,預計到曹操必敗,正是由於諸葛亮在戰爭之前就已經對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弱點作了相對的緣故。又如,諸葛亮敢於使“空城計”,就是由於他對敵我將領的情況作了分析,料知司馬懿體味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司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採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然而,在更多的章節中,作者卻把諸葛亮寫成了“先知先覺”的人物。如,諸葛亮的幾次“夜觀天相”,幾次“錦囊妙計”。而在“七星壇祭風”,更是荒誕不經的描寫。類似的問題,還能夠在“巧布八陣圖”“班師祭瀘水”“五丈原禳星”“定軍山顯聖”中看到。

關羽也是《三國演義》中着力描寫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關羽也從《三國志》中的一名與趙雲、黃忠地位一樣的武將,變成了《三國演義》中勇猛忠義的大英雄。《三國演義》如斯美化關羽,完全是為了提倡封建的“忠”“義”思想。《三國演義》後,關羽就成為完全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理想的人物,關羽在民間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廣。明、清的統治者曾經幾次封其為“大帝”,到處為其立廟。這就清楚的説明,經由過關羽鼓吹“忠”“義”的這種描寫,是多麼適合封建統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為了提倡為封建主子賣命,《三國演義》還塑造了一系列所謂“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們為了盡忠漢獻帝誅除“國賊”曹操,“雖滅九族,亦無後悔”。作者把這些人吹捧為流芳千古的模範人物。此外,寫姜維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寫孫夫人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節烈”。由此可知,《三國演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貫穿了作者的社會政治觀點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6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主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100個英雄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降漢。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呵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動靜,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若是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我認為都不如孔明,但是他們都對劉備忠心耿耿。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經由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主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若是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若是沒有了誠信,大師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部《三國演義》道盡佳話、得盡風流!

三國,這個烽火連天、戰亂繽紛的亂世,不知有多少平民百姓戰死、餓死。然而,亂世出英雄。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個亂世之中,可謂英雄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他們無不雄才大略、聰明絕頂,在這三國亂世之中留下了許都故事。

在這麼多的英雄之中我卻最喜歡曹操。

有人不禁要問:“這曹操乃一代奸雄,你為何會喜歡他?”其實不然,曹操非但不奸詐,反而很忠心。

董卓入京,禍亂大漢。當時各路諸侯都擁兵一方,然而面對董卓的倒行逆施卻無一人敢出兵勤王。而曹操,這個當時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卻首倡義兵、廣發矯詔,呼籲天下諸侯出師勤王。終於,忙着趁亂搶地盤的各路諸侯們來了,然而一切卻非曹操所想的那樣。前來“勤王”的諸侯們並非是真心想要匡扶漢家天下。在與董卓戰了幾回後他們就安營紮寨不打了,幹什麼呢——吃喝玩樂。曹操看着皇帝被董卓擄走,而諸侯們卻歌舞昇平、我行我素,全無一絲擔憂之意;心中既悲又憤,歎曰“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操竊恥之!”

由此可見曹操之忠心。

有人不禁要説:“曹操為人奸猾狡詐,毫無正直之氣”其實不然,曹操亦是一位不畏強暴、執法如山的官員。

那時曹操還只是一個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豪華貴皆責之”當時靈帝的寵臣蹇碩權勢滔天、無人敢惹,其叔仗其權勢公然違禁夜行。曹操卻不為所動“就棒責之”結果從此“內外莫敢犯者”。

由此可見曹操之正直。

有人不禁要説:“曹操殘忍好殺,毫無慈悲之心”其實不然,曹操亦懷有一顆仁慈之心。

陳宮,這位呂布的手下。死心塌地的幫呂布打曹操,後來為曹操所俘虜,卻不肯投降唯求一死。曹操惜其才華欲勸降,便道:“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如何?”陳宮道:“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爾”曹操見陳宮如此只好作罷,道:“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陳宮聽完伸頸就戮。

由此可見曹操之仁慈。

曹操此人有許多優點。我最欣賞的是曹操的他建功無數卻是靠自己白手起家。他從一無所有到有了自己的武裝勢力;再到佔許都、迎天子、滅呂布、降張繡、敗袁紹、統北方……這期間要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困難挫折?怕只有曹操自己才知道。

而劉備卻有一個皇叔的幌子可以招搖,身邊更有從一開始就對自己死心塌地並驍勇善戰的兄弟。後來又有了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對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天才軍師。至於孫權就更好了,直接就有了一份由自己老爹老哥打好的江東基業,身邊還有張昭、周瑜一文一武扶持左右。

曹操則一無所有。他孤身一人帶着幾千手下獨闖天下,硬是靠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當然,曹操的成功也離不開手下的謀士、大將,但那卻是曹操憑其個人魅力吸引過來的。謀士如荀彧、許攸叛袁紹而投曹操,大將如張遼、張邰、徐晃,則是呂布袁紹、楊奉兵敗之後投降曹操的。而曹操卻對他們委以重任、信任有加,足見曹操之廣闊胸襟。

曹操,真乃英雄也!至少在我看來,曹操他就是一個英雄。雖然奸詐狡猾,但卻是個英雄。

“奸雄”?好!君不曾聞“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曹操,我喜歡這個奸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8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師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説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許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許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由於要呵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裏,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着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動靜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那裏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 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的蘆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裏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着趙雲,跨着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着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説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裏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脱離了險境。

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動靜,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成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9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三國演義》。在我懵懂的孩提年代,每當我嚎啕大哭時,父母總會遞上一本書——《三國演義》,而每當這時,我總會停下嗚咽的哭聲,安安靜靜地躲在某個小角落,細細的咀嚼起來。從小它便是我的良師益友,時至今日,它仍像一杯龍井,歷久彌香。

它將我帶到諸葛孔明面前,使我熟識了這位忠肝義膽、足智多謀的“卧龍先生”,也讓我深深的我喜歡上了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孔明。精彩的故事情節徹底將我陶醉了,使我整天整夜的茶飯不思、寢不安席,直到看完最後一行字,才舒了一口氣——總算把故事全部看完了。

今年暑假,當我第二次翻開《三國演義》時,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闊別重逢,精彩的故事情節更給了我深深的震撼。是諸葛孔明的精神。他雄才大略,神機妙算,精忠而耿直,謙虛而謹慎,認真而盡職。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即使在魏將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面前,也表現得鎮定自諾、處變不驚。面對曹操南下的百萬雄兵,他並沒有慌張,更沒有絕望,而是主張聯合東吳,憑藉自己的過人才智,在青史上寫下了火燒赤壁的着名篇章。七擒孟獲的千古絕唱,更將他的過人膽識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逆境中,他也從不放棄自己的理想。不管遇到了多少風雨,不管前路有多少坎坷,他心中希望的火苗從未熄滅,他逐夢的腳步也從未放慢。他一步一步征服着世界,憑藉着一顆造福眾生、矢志不移的心,經歷了多少失敗,多少風雨,他終至目標,促造了三國鼎立的格局,在中國青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世紀路上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但他的重任卻依舊沒有完成——北伐。一次次的出征,卻註定是一次次的失敗。但他依舊沒有氣餒,總是懷着那份試圖力挽狂瀾的希望,那份一統山河的決心,不驕不躁、堅韌不拔地向着理想的終點出徵。

成功並不是唾手可得,失敗是必要的,挫折是必要的,逆境是必要的,這些並不能成為你放棄理想的理由。也正因為這樣,我們要更加勇敢,因為怯懦只會助長敵人的氣焰;我們要更加頑強,因為成功必須經過一次次的錘鍊與鞭打。生活中的風風雨雨伴隨着我們每一個人,我們不必悲傷,不必失落,不必埋怨,燃燒起心中希望的火苗,多一點自信,少一點自卑;多一分勇敢,少一分懦弱;多一份謹慎,少一份輕率,積極樂觀、不卑不亢地馳騁在夢想的征途上吧!我的欽佩感頓時油然而生,諸葛孔明的身影彷彿高大起來,我又彷彿看到了他出兵北伐的身影,只漫起鋪天蓋地的黃沙。這時,我也彷彿踏上了理想的征途,只漫起鋪天蓋地的黃沙……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00字 篇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淨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井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裏,有三位英雄好漢,在桃園裏結為兄弟。從此,他們共經沙場——三英戰呂布,誅董卓,滅逆黨,他們同生共死,匡扶漢室,建立蜀國,他們得天時,聚人和。在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雖然他們並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是,青史一頁會記得,他們是強者!

當然,要是沒有軍師的文韜,劉玄德也無法建立蜀國。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赤壁之前,他草船借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後,他智取南郡,借得荊州。在戰亂的年代裏,文韜武略卧龍鳳雛哪堪寂寥,結伴結盟結交,難結同好。接風借火借箭,羽扇輕搖。問鼎三足怎落腳,隆中對分曉,只盼來日登蜀道,再續出師表。不出則已,一出比天高!發明木牛流馬,連弩。諸葛亮的一生都獻給了為匡扶漢室的使命。

五虎上將關雲長,他手持青龍偃月刀,為忠於蜀漢,是知恩圖報、義薄雲天的豪傑;也是一位英勇善戰、智勇雙全、威震華夏的英雄----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一心只為扶漢室。可是,當他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後,他變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剛愎自用,大意失荊州,這位一生只為守住“忠”,“義” 二字的大將軍最後終於無奈的走向麥城。他是一為末路英雄,我們從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我的心中,他,關雲長,永遠是一位守護“忠”,“義”二字的英雄!

他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我讚美趙雲:道勝一籌,義勝一籌,智勝一籌,謀勝一籌,仁勝一籌,文勝一籌,武勝一籌,雲有八勝,吾等怎能不尊,怎敢不敬。我佩服趙雲,佩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的膽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佩服他寧死不降的氣節,更佩服他那顧全大局的品德。諸葛亮對於智勇雙全的趙雲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借東風畢後就是依靠趙雲接應,那時趙雲射斷吳將徐盛船上篷索,也顯示出了他過人的射技。

總之,在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裏,無論是一代奸雄曹操,還是寬厚的劉備,還有“紫須碧眼”的孫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足智多謀的卧龍鳳雛;早年逝世的郭奉孝,周郎,以及笑到最後的司馬,他們的聰明才智,真叫人佩服。

反間計,苦肉計,美人計……等等。不過,我只希望這些計策只出現在戰亂風飛的年代裏,當然我也希望這些計策也永遠不回出現我們現在生活的和平年代裏。因為戰爭,讓多少生靈塗炭,多少百姓遭殃啊!就像曹植作的哪首催人淚下的詩一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