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處讀後感大綱

本站:人是自由的還是不自由的,取決於你的內心,當你打破固定思維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一切都會不同了。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自己的自由要自己給》。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大綱

在不自由的環境裏給自由——讀《自由在高處》

許多人都知道帕特里克,那句將好轉高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生活在今天的中國,這樣一個“自由”變成“目曲”的地方,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放縱沉淪,苟且悲觀度日了呢?《自由在高處》告訴我們在枷鎖之中,我們仍可做自己生活的主宰。“不自由,任可活”。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跳蚤實驗,它們在正常情況下可以跳三米高、接下來,在一米高的地方放置一塊透明的玻璃板組個它們於兩米以上的地方,於是跳蚤再怎麼努力,也只能跳在一米的地方了。鍋一段時間,實驗者把玻璃拿掉,跳蚤卻不知道它又可以隨心所欲地彈跳了。它永遠就又能夠跳一米了。

類似結果的實驗有很多。它們説明這人是如何變得不自由的。人是社會人,與外界的接觸所得的對於世界的感官,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觀念,行為,人生。於是,誰不希望臉上永遠是一副沒有受過欺負的表情呢?可是長久以來,我生長的國度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培養一種緊張感。勝過經驗中的患難與挫折也教會人們學乘,撞了南牆要及時回頭。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又怎麼可能每天都自信滿滿的,沒有被欺負過的表情呢?於是,人們學會了縮手縮腳,畏首畏尾。大膽的念頭先被自己掐死了,與眾不同的行為先被自己扼殺了。自己為自己裝上鍊栲枷鎖,人就變成了那隻只能跳一米高的跳蚤。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裏寫道:“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止,在行動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指揮上多麼想一個天禪!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我想,人最偉大的地方或許在於能夠抽象的思考。比如,在這樣不太自由的環境裏,如何自己解脱出去。這大概也就是熊培雲寫這本書的目的。

作者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可以概括了打破思維定勢,換個角度看問題。比如,聖誕節不過是世界文化的一個小樣本,不是所謂的“西方文化侵入”;比如,認知不一定會對綁架恨之入骨,有的時候是有可能愛上綁匪的;比如,獎勵可能異化為一種可怕的心理控制;比如,你只代表你自己,不需要強迫自己代表整個名族;比如,人人喜愛的順境其實也是一種逆境······很多事情,並不是你所想的那樣。國家質檢確實有利益的競爭,但是不是誰都用心機搞垮你。不安大多數人的既定模式走,人生也不一定會完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確的。人生的道路不需要和別人一樣,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活法,只要你覺得幸福快樂。

當然,實際情況是,及時告訴自己高塔裏沒有監護者,鼓起勇氣按自己的醫院去做事,有時你驚喜地發現你的確是自由的,而有時候,拿看得見的枷鎖仍然在綁縛着我們。在這時候,就需要進行自救了,自救是對枷鎖的反叛,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面,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不管是直接衝擊還是曲徑保全。自救是自我救贖,如同書中提到的易卜生的話:“有的時候我真覺得全世界像海上撞沉了的船,最要緊的還是就出自己。”而且我還相信,每個人所做的點點滴滴,最終會凝成巨流,奔出山口,走向開闊的茫茫平原。

你即你自由。

公眾號:教書匠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