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合作社上半年工作總結

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創新農村經營體制和機制,建立農村新型服務體系,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廣闊的前景。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農民合作社上半年工作總結,供您參考。

農民合作社上半年工作總結
農民合作社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一

20××年以來,我區堅持以“打造萬家合作社,培訓千名理事長,培育百強示範社,建設一村一品合作社,一縣一業聯合社”為總體目標,規範和發展我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將前半年工作彙報如下。

抓好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不斷提高我區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

1、堅持加強引導、搞好服務、積極扶持、不斷規範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了65家。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強合作社的規範化建設,不斷提高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產品競爭力。目前,我區比較規範的合作社達到了30家,有註冊商標的合作社有5家,其中,省級示範社6家,市級示範社5家,縣級示範社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促進了我區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組織化程度,提高了我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帶動了農民發展生產、創業致富。

2、加強對全區合作社非法集資的排查工作。根據長農經管發[20××]11號《關於開展非法集資風險排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們成立由農林委主任××為組長的排查小組,設立舉報電話和舉報郵箱,確保排查工作做到實處。20××年3月23日—27日農經站對全區正常運作的41家合作社進行了全面排查,並積極引導合作社合法入股,促進合作社發展,確保合作社穩定。此次排查未發現存在非法集資現象,同時也未接到羣眾舉報非法集資現象。

3、認真做好對合作社亂收費情況的監督工作。根據市農經局工作安排,我們成立了涉農亂收費專項治理工作領導組,組織區農經、安監、工商、税務等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嚴格查處向農民專業合作社亂收費現象,同時抽查10家合作社查看有無亂收費現象發生,通過了解,在辦理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登記、税務登記、組織機構代碼證、年檢等事項過程中,未出現相關部門、基層強行集資、亂收費、亂罰款和攤派情況。

4、進行了推薦“百佳示範社”工作。配合市局開展的評選“百佳示範社”活動,我站於4月中旬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完成了3家合作社參評百佳示範社的自主申報工作。這三家合作社分別是:錦浩兔業、紫源農產品、新益華蔬菜種植合作社。區農經站根據合作社的行業類別、參評標準和要求,對申報材料進行了初審推薦,並上報了市局。

5、對20××年、20××年度的合作社項目扶持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農經站組織相關人員對全區20××年、20××年兩年來合作社項目扶持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檢查,主要從項目的財務賬目、項目完成情況、資料檔案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檢查。通過檢查合作社在項目資金的使用過程,基本能做到專款專用、專户管理,檢查工作結束後,向市局上報了檢查報告。

6、積極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宣傳工作。堅持開展了經常性的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6月3日組織有關人員在城區政府門前開展了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單1450份。

農民合作社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二

20××年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佈實施的第××年,我縣各級黨委、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其它有關部門和相關組織,依照法律規定積極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指導、扶持和服務工作,有效地推進了全縣農民專業合社的穩步發展。

一、發展現狀

到20××年底,全縣在工商部門註冊登記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共42家,其中,20××年新成立的合作社27家,共有入社成員1253户,佔全縣農户總數的1.9%,帶動農户6821户,佔全縣農户總數的10.2%,成員出資總額5871.74萬元。

(一)按行業劃分:種植業14家,佔合作社總數的33%,畜禽養殖業15家,佔36%;水產養殖業8家,佔19%;林果業5家,佔12%。

(二)按規模劃分:成員户數100户以上的有3家,佔合作社總數的7%;30—100户的有7家佔17%;10—30户的有12家佔29%;10户以下有20家佔47%。

(三)按創辦方式劃分:能人領辦的22家佔53%。涉農服務部門領辦的6家佔14%;龍頭企業領辦的6家佔14%;供銷社領辦的8家佔19%,20××年全縣42家合作社中有太平關鄉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浪溪贛淅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東昇豚專業合作社,美鳴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上十嶺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5家合作社被評為市級示範合作社。

二、具體做法

(一)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利用會議、培訓、電視、廣播、宣傳欄、宣傳標語,進一步深入學習和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使合作社成員、基層幹部和羣眾對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更一步認識和了解,使辦社成員都知道什麼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什麼要辦合作社,如何辦好合作社,辦社的意義、目的要求和程序。從而正確引導相關基層組織,龍頭企業、社會能人結合自身創辦條件採取自願聯合的方式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年共印發法律文本、宣傳資料1500餘份。

(二)督促指導、規範運作。20××年,縣農業局先後下發4個專題文件,指導督促規範合作社的發展,其中《關於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三進服務活動的實施方案》(彭農字[20××]39號)分別登上省農經網和中國農經信息網,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題報道和經驗做法分別在國家級網站登錄1篇,省級網站登錄3篇,市級網站登錄1篇,縣級網站登錄16篇。為了規範運作,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與相關部門相互合作,做到年前有方案,年中有指導,年未有考評,不失時機的為合作社搞好指導和服務,全年共走訪合作社成員120人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20餘件。

(三)政府支持、部門配合。在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得到了縣、鄉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縣政府在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中擠出14萬元作為合作社的啟動資金。工商部門為合作社優先核准、免費登記,農村信用社搭建融資平台,為合作社提供信貨支持,全年為合作社發放聯保貸款千萬餘元。税務、土管部門政策傾斜,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四)組織培訓、提高技能。一年來,縣農業部門共舉辦2期合作社理事長、財會人員培訓班,參加省、市、縣級培訓280多人次,各合作社自身開展技能培訓1500多人次,外出考察學習20多人次,印發各種技術信息資料20xx餘份,縣經管站按照《合作社財務制度》要求,為合作社統一印製了“五帳、兩表、一據”,從而增強了辦社意識和技能。

三、初步成效

(一)帶動了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了傳統農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我縣是全國優質棉基地縣,棉花和油菜一直是我縣的兩大拳頭農產品,棉油種植使我縣農業長期處於單一產業結構狀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結構,使全縣初步形成水產、畜禽、林果、食用菌、蔬菜、藥材、茶葉、特種養殖等8大農業特色產業。如浩山贛北食用菌和水木山珍食用菌合作社,在做大食用菌產業上由原來的十幾户的幾十萬棒發展到500多户,500多萬棒,並幅射到周邊幾個鄉鎮,使全縣黑木耳種植規模擴大到800多萬棒,實際收入20xx多萬元。全縣8家水產養殖合作社統領了全縣60%的水面,從規模、品種、產量、價格、收入上都較大程度上增加了全縣產業份額,成為全縣農業產業的新亮點。

(二)提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一是推進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全縣已有畜禽養殖合作社15家,水產養殖合作社8家,林果業5家,食用菌4家,這些合作社的發展,較好地推動了各產業規模逐年上升,成為支柱產業。二是推進特色產業的產業化經營,各專業合作社的創辦,使全縣各特色產業應運而生,如:梅花鹿、東昇豚、麻山鴿、山雞、黃鱔、麻鴨、蜜蜂、龍蝦、葛根、長毛兔、楊梅等特色動植物都形成了一定規模,逐步走向產業化。三是推進帶頭龍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實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的經營模式,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中介作用,使企業獲得了穩定優質的原材料供應,減少了生產成本,農民的產品銷售和價格也有可靠保證,實現了企業與農户互利雙贏。如太平關蔬菜、水木山珍食用菌、紅灣長毛兔、東昇豚等合作社均有一個龍頭加工企業入社,使雙方收益。四是推進了產品品牌化經營,各合作社為了使自己的產品進入市場,努力打造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產品收益,全縣共有13個合作社有自己的產品商標,12個合作社獲得了產品質量論證證書。這樣,全縣農產品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一村一品、鄉一業的經營格局基本形成。

(三)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對各自產業開展技術服務,進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提高了農業專業化、集體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經營水平。如“彭澤鯽快速養殖技術,食用菌種植增產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豬快速育肥技術,土雞快產蛋,多產蛋技術,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等生產實用技術已在合作社中得到了較好地應用,取得了明顯效益。

(四)增強了統的功能,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自願聯合,互相協作,實現了生產在家,服務在社的經營格局,體現了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的統分結合,使農產品產量、品質、商品率、產出率都有較大提高,通過統一組織服務又使材料和生產成本下降,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20××年4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實現經營收入8770.8萬元,盈利520.5萬元,盈利返還323萬元,平均每個成員户獲利4150元,盈餘返還2580元,佔可分配盈餘的62%,合作社成員增收比非成員户平均高出830元,增長30%。8家水產養殖合作社社員每户平均增收1.2萬元,最高的户均增收3.2萬元,馬當棉花專業合作社在棉花市場疲軟情況下,採取有效措施,以高出市場20%的價格收購40個成員户籽棉20多萬斤,為社員直接增收7萬多元,户均1800元。太泊湖糧食合作社,通過國家糧食儲備庫的關係,統一收購成員糧食50多萬斤,每斤價格比市場高0.04元。

四、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一些合作社和少數基層組織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性,緊迫性及其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地位、作用認識不足,辦社意義、目的、要求不明確,至使少數合作社名不符實。

(二)基礎不紮實,少數合作社和基層組織急於求成,為了趕時髦、抓政績、湊數字、搞“拉郎配”,搞行政推動, 既沒有產業基地、產業規模,也沒有自己的辦社章程和具體制度,當年生產無計劃,長遠發展無目標,成了花架子合作社。

(三)運作不規範,一是章程制定不規範。不是由全體社員反覆討論產生,而是按示範章程照搬硬套沒有約束力;二是財務賬目不規範,不按照合作社財務制度進行會計核算,會計科目、賬表、成員賬户、利潤分配不是規範設置,收入、支出只有流水賬,記賬方法五花八門,會計水平低,難以反映合作社真實成果;三是服務形式不規範。大部門合作社只停留在產前生產資料供應和產中的技術指導上,而為成員產後提供加工、銷售、創品牌服務上沒有實際運作。使各成員户各打各的鑼,各敲各的鼓,難以實現二次返還目標。

五、建議與設想

20××年我們將進一步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第六個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將20××年作為我縣決定合作社發展的規範年。

(一)建議成立“彭澤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管農業的領導任組長,農業、工商、財政等局主要領導任付組長,農業、工商、財政、發改委、信用聯社、國土、國税、地税、水產、林業、農機、供銷社等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農業局經管站。以之更好地指導、協調、服務合作社的發展。

(二)建議以縣委、縣政府兩辦的名義下發“彭澤縣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施意見”專題文件,各相關部門聯合下發相關扶持措施的綜合文件,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各項政策的落實到位。

(三)建議縣政府在財政支農資金中擠出一部分,設立農民專業作社扶持基金,針對不同產業,不同規模,運作好壞情況給予一定的啟動經費,對獲得產品質量認證,組織技術培訓和外出參觀,給予資金補貼。

(四)規範提升一批老的合作社。重點抓章程制定、股金設置,組織機構、民主管理、財務賬目、盈餘分配、統一服務等七個方面的規範。重點培育一批有產業基礎,有影響效率、有增收潛力,有帶動能力的合作社。引導發展1-2個突破地區界限、產業界限,向深層次的農村土地股份制和農村閒置資產股份制合作社的償試工作。

農民合作社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三

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位於枝江市問安鎮雙合村,依法於20xx年4月1日在枝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成立,法人代表唐昌榮,現有資產480萬元,合作社成員102人,擁有各類大型機械60餘台套,其中:大型耕整機4台套,插秧機42台(高速乘坐式2台);高性能聯合收割機4台套;2400平方米高標準智能連棟育秧大棚一座(已於20xx年7月16日順利通過驗收);全自動播種機2台套;500平方米機庫一棟;120平方米維修車間一間。

騰農農機專業合作因地制宜,整合農機資源,利用3000餘畝流轉土地,建立水稻生產機械化、油菜生產機械化示範基地,利用合作社組織化、規模化的優勢,為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提供平台,推動了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僅一年時間,合作社成員由成立時的12人發展到現在的102人,資產由成立時的6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480萬元,20xx年服務創收720萬元,流轉土地由成立時的100畝增加到現在的1500餘畝,服務規模、服務範圍、投資規模逐步提升,社員人數逐步增加,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態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 規範運作

為進一步加快合作社發展的步伐,促進合作社規範化建設,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以後,依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各項政策要求,及時制定了財務管理及分配、貨幣資金管理、社員管理、檔案管理、機械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配齊辦公設施和日常維修設備與工具,設立機械台賬和維修記錄,建立與健全作業合同、作業檔案,並指定專人管理。使合作社各項活動有章可循。並經過民主選舉成立了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明確領導成員工作職責及會員的權力和義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實行“一獨立六統一”的管理方式保證合作社工作有序進行

自合作社成立以來,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和“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將服務所得利潤實行按勞分配和按股分紅相結合,以組織機耕、機插、機收等一系列農機作業、供應成員農業生產中所需的生產資料、並引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諮詢服務為業務範圍,採取“基地+農户”的形式開展農機服務。為了使合作社的各項活動能夠有序開展,合作社採取“一獨立六統一”的運作模式具體運作。“一獨立”即實行單機核算,由機具所有人自負盈虧;“六統一”即統一聯繫業務、統一作業質量標準、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零配件供應、統一收費標準、統一簽訂作業服務合同。根據農作物播種先後,統籌安排,機動靈活,有組織地進行連片作業,切實提高作業效率。具體作法如下:

一是狠抓技術培訓,確保服務質量。合作社成立以來,始終把社員的技術培訓放在首位,從機插秧和油菜直播技術入手,共舉辦機插秧技術培訓班6次,油菜直播技術培訓班4次,油菜收割技術培訓班2次。分別召開水稻機插、油菜直播等現場會8場次,共培訓農民技術員50餘人,現場培訓農民機手58人,為合作社實現優質服務提供了保障。

二是實行“訂單作業”。與周圍村莊、農户簽訂農田作業服務合同,按合同或訂單為農户進行統耕、統收等機械化作業,解放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開闢了農民致富新途徑。如20xx年和問安鎮雙湖村簽訂1000畝機耕機插訂單合同;分別與仙女鎮高峯村和董市鎮的石坪村簽訂200畝機耕、機插、機收訂單合同,提高了機具利用率,增加合作社的收入。

三是實行“一條龍”服務 。協助周邊鄉鎮開展夏季小麥機收、麥杆還田,開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和水稻機收、秸杆還田、油菜精量直播等“一條龍”作業,使“三夏”變“兩夏”,“三秋”變“兩秋”。如20xx年“三夏”“三秋”期間,將本社經營的1000畝流轉土地以及周邊村莊的部分土地實行統一耕整、統一機插、統一機收,各個環節都由合作社負責,機械化程度提高,生產時間縮短,與往年機手單打獨鬥、農户各自為戰的情況相比,可減少5——7天時間,解決了農民農時季節的後顧之憂。

四是組織跨區作業,拓寬收入渠道。合作社充分利用其組織化、規模化作業的優勢,組織社員和機具到周邊村鎮進行對外作業,以最低的價格、最佳的質量為全市農民提供耕、種、收等系列服務,這樣,既拓寬了收入渠道,增加合作社的收入,又提高了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知名度。20xx年年初,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分別與問安鎮的雙湖村、方家畈村、張家橋村、袁馬頭村、仙女鎮的高峯村、董市鎮的石坪村等簽訂作業合同,為其農户提供耕整、育秧、機插、收割等一條龍服務,實現收入近10萬元。

五是開展承包流轉土地和“土地代管”等農機服務,合作社合理利用現有人力和機械資源,大膽承包流轉土地1000餘畝,並與家庭勞動力欠缺的農户簽訂合同,代管承包土地,實行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極大地提高了機械化水平,為合作社規模化經營創造了條件。

六是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為農機户發家致富作堅強後盾。農機户參加農機專業合作社後,機械的入户掛牌,年檢年審、加入保險、維修保養、作業聯繫、合同簽訂等,都由合作社專人統一組織,作業市場及一系列後勤保障都有合作社統一負責,擴大了作業區域,延長了作業時間,提高了機械利用率,增加了作業收入。

三、採取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提高社員工作積極性

合作社的入社方式有帶機如社、帶資入社、帶土地入社等多種形式,分配方式根據入社方式加以確定,帶機如社的社員按照單機核算,分户管理的原則進行分配;以土地入社的社員,享受的機械作業服務低於市場價格,同時還可以參與分紅。合作社從服務收入中,提起一定數額的公共基金,主要用於合作社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保障合作社工作的正常運轉。合作社年終召開總結大會,公佈每個社員全年經營作業情況,公開收入分配方案,評選出服務好、水平高、羣眾滿意的社員和機手,最大程度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獎勵,極大地提高了社員的積極性,有效地帶動了當地農民共同致富。

四、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紮實推廣農機新技術

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既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是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重要保障,而新機具、新技術的應用,主要取決於農民對其的認可和掌握程度。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始終圍繞糧食、油菜增產增收,以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和油菜精量直播技術為切入點,紮實推廣水稻、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為全市的糧食、油菜增產增收做出了貢獻。

(一)、打破僵局,水稻機插秧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始終把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範推廣工作放在首位,以實施科技興糧為主戰略,以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標準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新路子,實行了統一育秧、統一機耕、統一機插、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機防、統一機收、統一農資採購、統一田間管理的“八統一”經營模式,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作用,與農户簽訂機插秧合同,從備土、育秧、機插到後期管理等水稻生產全過程由合作社全面負責。同時,聘請機插秧農民專家龔祖明同志為組長的技術專班全程指導,機插秧技術指導小組人員分片負責,以集中育秧區域為重點,加強苗期觀察,統一田間管理,通過採取一系列得力措施,使廣大農民對機插秧技術有了新的認識,突破了水稻機插的瓶頸,打破了僵局,今年,合作社連片推進水稻機械化育插秧面積17000畝,其中早稻6000畝,中稻1萬畝,晚稻1000畝。在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全市今年新增水稻插秧機116台,實施整鎮推進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生產鎮2個;整村推進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生產村32個;全市實現水稻機械化育插秧面積91000畝,其中,連片推進水稻機械化育插秧面積50000畝;使全市的水稻機插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xx年,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極力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多方籌集資金,投資近150萬元興建的2400平方米高性能智能育秧大棚已於20xx年7月16日順利通過驗收,為機插秧技術在全市全面推廣提供了保障。

(二)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穩步推進

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把發展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工作重點,將推進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從試點示範入手,先後建立示範基地4個,以油菜機械化精量直播、油菜機械化收穫為突破口,為了讓農民接受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充分發揮各示範户和示範點的輻射帶動作用,先後召開油菜精量直播現場會6次,機械收割現場會4次,現場演示,現場培訓油菜精量直播機手180人;油菜收割機手150人。經過對油菜機直播、油菜收割等機械化技術的反覆試驗示範,使農民初步接受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在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全市今年完成油菜精量直播面積38000畝;新增油菜精量直播機具33台;高性能油菜收割機18台,機收油菜1800餘畝。實現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面積15000畝。目前,全市農民對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加深了認識,栽種油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五、熱情服務,共奔小康

“立足三農建基業,以人為本鑄靈魂,優質服務樹形象,與時俱進奔小康”。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在開展農機作業過程中,始終堅持“誠實守信、服務周到”的原則,以服務社員、服務農民為宗旨,圍繞耕、種、收和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先後參與周邊村落和內部作物收、耕、種、管,創服務產值200多萬元,加之合作社內部經營的1500多畝標準化糧食生產基地,20xx年創總產值700多萬元,合作社社員人均創收7萬多元,純收入近5萬元,實現了社員小康。同時,在合作社帶動下,使當地農機化水平提高到90%以上,農業病蟲害統防統治率提高到7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xx年被湖北省農機推廣總站評為全省農機推廣先進單位。在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中真正起到了示範作用。目前,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正引領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朝着“建設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經營企業化、作業規模化、生產科技化”的五化方向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