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第二學期的體育教學計劃(精選3篇)

7年級第二學期的體育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7年級第二學期的體育教學計劃(精選3篇)

走和跑的練習中,主要發展學生的速度、耐力為主要的練習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主要的內容以快速跑、耐久跑等為主,其次、以蹲距式跳遠、上步沙包擲遠及基本體操知識為主,並加大對1分鐘跳繩的練習力度。

二、教學目標

體育教學是以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在本學期中要積極做到以下三點:

1、掌握基本的衞生保健常識懂得簡易急救及體育常識。

2、掌握快速跑、耐久跑的動作技術及1分鐘跳繩的動作要求,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3、對學生的運動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新課標和教材要求、六年級的各項內容,主要以快速跑,1分鐘跳繩,蹲距式跳遠,仰卧起坐為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練習及身體姿勢的培養。

四、教學內容

1、跑

改進快速跑和400米耐久跑的途中跑技術,培養跑的正確姿勢,主要以50米、400米為主要教學內容。

2、跳躍

掌握跨越式跳高和蹲距式跳遠的助跑,起跳空中姿勢和落地四個環節,重點改進助跑和起跑相結合的技術,教學內容以跨越式跳高和蹲距式跳遠為重點教學內容。

3、投擲

鞏固原地投擲的能力和上步投擲的方法,初步掌握協調用力技能,教學中以上步擲沙包為教學重點。

4、基本體操

主要以1分鐘跳繩,跪跳起為主要教學內容。

5、遊戲和韻律操

學習基本的舞步動作組合。

五、評量方式

1、上課學習態度(包含穿運動服)30%。

2、技能測驗(包含毽子羽球足球籃球毽球)40%。

3、健康常識測驗30%。

7年級第二學期的體育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作為剛剛步入新學習環境的七年級新生,由於他們來自各間校風不同、師資要求有異、體育風氣有別、場地器材條件有差異的國小,這就自然形成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深淺不一、基礎不一、身體素質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學生對新的學習環境還不是很適應。感情豐富而強烈,表現為情緒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因此,在進行七年級的體育教學時,應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預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統一認識,打好基礎,使原來體育素質較較好的同學能樹立新的拼搏目標,而對於體質較差的“困難户”能在新的環境下樹立自信,發揮長處,增強體質。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體育基礎知識(體能常識等);基本活動(跑、跳、擲、墊上、槓上運動);籃球;武術及其他選擇基礎學習內容。

三、教學目標

1、發展速度、耐力、靈敏和力量等體能,認識和理解青春期體育鍛煉的作用,促進身體生長髮育,提高健康水平。

2、基本掌握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理解並運用體育健身技能,有自我鍛鍊的習慣,初步具備體育觀賞和評價能力,探究並實踐健身方法。

3、具有自我鍛鍊的意識、樹立自信心,在活動中敢於展示自我,表現出堅強果斷和敢於戰勝困難的良好品質。

4、自覺遵守體育健身行為準則,能主動合作,關心他人,有集體榮譽感,基本形成在不同環境中積極鍛鍊的適應能力。

7年級第二學期的體育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構建我校教師的終身學習框架,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樂於奉獻,開拓創新,能夠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師隊伍,整體提升我校的師資水平,打造出一支優秀的教師羣體。

二、目標與任務

1、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級對教師的具體的要求,以校為本,組織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培養教師的"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團結協作,和諧進取"精神。

2、注重教師學科專業知識的培訓,把學科知識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師發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師學科專業知識水平。

3、以新課程培訓為重點,按照新課程的要求,積極組織我校教師參加新課程理論培訓,幫助教師樹立新的課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學觀。

4、紮實推進教師的基本功培訓,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達標培訓為手段,同時加強教師"粉筆字、板畫、鋼筆字"的基本功培訓。

5、加大教師的教育科研培訓力度,採用"專題講座,教研論壇,個人自學"等形式。

6、以人為本,加強教師心理教育培訓,既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要解決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心理問題,為教師的教學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工作環境。

7、立足長遠,加強學校管理人員的培訓,要以現代教育教學管理理論來管理、規範我校的管理行為。使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辦法

1、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以校長邊步安為組長,鄭飛為副組長的教師培訓領導小組,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教師培訓的管理工作,具體培訓由教導處負責。

2、加強管理與督查

學校對教師培訓實行過程管理,納入學校教學過程管理系列。

四、具體措施

1、教導處牽頭,系統組織本校教師舉辦新課程知識以及現行國中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的理論講座,着力提高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同時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2、堅持以校為本,根據學校的實踐情況,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主要利用每週的業務學習時間分教研組組織學科業務學習,指定學習書目,交流學習心得,同時加強對教研組長的業務培訓與指導。

3、充分利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發揮校園網與學校資源庫的功效,不斷充實,完善網絡設備,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的應用水平。

4、積極推薦教師參加各類培訓與教學教研活動,並加強管理,做到"學有收穫,學以致用",而且教師培訓要求後能在本組業務學業論理中交流經驗體會。

5、開放學校圖書室,學校定期購置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圖書,並向全體教師提供書目,要求每期教師至少精讀一本理論書刊,定購一本專業的教學雜誌期刊,並作出相關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