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精選21篇)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

坐着汽車上了高速公路,一路飛奔着。路兩旁高大的香樟樹撞進眼簾,目不暇接。我們一家將要去花山,祭拜祖先。車上的空氣是凝固的,是安靜的,深沉的呼吸聲在車中迴響,我們的心一刻也停不下來,隨着各種聲響,到達了目的地。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精選21篇)

下車後,奶奶手中提着蛋糕盒,裏面也不知是什麼玩意兒;媽媽拎着一大箱子,重量卻很輕,我想應該是些紙錢吧!我身上挎着包,裏面塞滿了各種物品:水,零食,藥品等。

我們爬到了半山腰下,向後拐,第一個就是爺爺的墳。這墳是08年安的,還是嶄新嶄新的,就好像爺爺生前愛惜他的每一樣物品似的。奶奶把蛋糕盒打開,裏面是用一個個一次性飯盒盛滿的青菜、豆腐、雞蛋、菜團、紅燒肉、紅燒魚,那色澤,香味,讓人垂涎欲滴。我想奶奶一定很用心地做着每一道菜,希望爺爺吃飽喝足,吃好穿好,享受另一個世界的歡樂、美好、幸福。媽媽提的箱子裏是用錫箔和黃紙疊成的“金(銀)元寶”,那是給爺爺用的,爺爺上輩子缺衣少食,生活艱苦,下輩子一定要過上富人的生活,好好享受。接着我們在墳前點上了香和蠟燭,讓它永存、永不熄滅!

隨後,我們依次磕頭。我們家對磕頭祭拜的禮節是非常講究的:女性跪下,兩膝合攏,雙手合併,彎腰,手逐漸分開,放在兩膝之前,頭磕於雙手之間,要聽見“砰”的輕聲,方可行第二次禮,總共需行三次禮,最後手着地,人慢慢立起來,手漸漸離地放在胸前,合攏,鞠躬,仍行三次禮。男者則把手着地,不必將頭磕着地,其餘一樣。

最後還要用彩紙做成的“飄墓紙”貼在墓碑的右上方,讓它隨風飄揚,顯得更加豔麗。

在回去的路上,回首那座墳墓,我看到了彩紙的鮮豔,蠟燭的火熄了,而點燃的香燭,卻輕煙裊裊,飄向上空……

下午,我和家人還去了烈士陵園,參觀了徐霞客、劉氏三兄弟、曹穎甫等江陰名人故居。

清明時節,人動,心動。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2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放假了一天,我們準備組織去果園看看,各種樹的花,瞭解春天的生機勃勃。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月4日至4月6日之間,也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今年的清明節,我們要去踏青,尋找春天。

到了下午,我們集合之後,便開始上了路了。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看見了許多用粉筆畫的圓圈,裏面就好像寫着什麼字,上面還蓋着紙燒完的灰。我不明白那是什麼,便問媽媽:“媽媽,你看地上用粉筆畫的圓圈是什麼意思?”“這是那些遠離家鄉的人無法回家上墳,所以在這裏燒些紙錢,祭奠和懷念自己已故的親人,希望他們在冥界過的更好一些。”媽媽回答道。

我們在路上悠閒的騎着自行車,時而快,時而慢,時而説,時而笑……不知不覺,就到了果園。

走進果園,先看見了蘋果樹、桃樹、杏樹、杏梨樹等幾種果樹,其中杏樹開的了,一朵朵潔白的小花,那麼聖潔。只要輕輕搖一搖樹枝,那白色的花就好像雪一樣紛紛揚揚的飄灑下來。

走到前面,在往果園深處走,你可看見一從綠油油的小苗,仔細觀察會發現在綠葉的掩護下,有許多小白花藏在哪裏,有的還是花骨朵呢。

等享受完美景後,我們開始返回了,在返回的途中有看見了玉蘭花、迎春花和梅花,他們依依不捨的在跟我們打着招呼,爭先恐後的再跳入我的眼簾,想讓我欣賞他們的美麗,感受它們的魅力,分享它們的快樂。

我們今天走進了春天,看到了漂亮的花,欣賞了美麗的景,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機。春天,充滿了能量,孕育着希望。此時,果園花朵爭豔;秋天,果園瓜果飄香,美麗的果園將會是碩果累累,一片豐收的景象!我期待着。秋天,我一定要再去果園,收穫果子……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3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着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4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揹着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5

微微清風,吹來清明的悠悠寂寥,今年,要懷着怎樣的心,去祭掃。

幼時,爺爺對我:“烈士的心是炙熱的,感動這一代又一代的子孫。”

我問爺爺:“烈士是什麼。”

爺爺説:“烈士是為我們開闢光明大道的人,是無畏的英雄。”

哦,烈士是英雄……我默唸着。

直到我上了國小,去祭掃烈士墓時,是夏天,烈日炎炎麼,可烈士會怎麼面對呢?無畏麼。可我明明是拖着沉重的腳步,一步也不想再走了。耳邊又迴盪起爺爺的話語:“當烈士倒下時,不會再站起來,因為不可能站起來,只要有能力站着,就不會倒下。這是烈士的信念!”我想,這是怎樣沉重,揹負着信念的壓力。我硬挺着來到烈士碑前,耀眼的太陽照在烈士碑上,很莊嚴,很莊嚴的……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耳邊傳來的是教師鏗鏘有力的致辭,我的心也忽然間沉重了,是烈士的威懾力麼?

不是的。是他們的那熾熱的心感染着我,多少年長眠在地下,他的信念感染着我,不屈的信念,寧死不屈的信念啊!於是我的心,在惆悵之中盪漾了……

又是清明,我們循着歷代鴻山人的足跡走到了現在。

今年,我已升入了國中,再次去掃墓時,又是懷着別樣的心啊,帶來的是別樣的蒼茫,也少了些沉重。

我想起了我的小舅,那樸實善良的小舅,他一生沒做過壞事,我捨不得他,也離不開他。

可他偏偏就走了,走得那麼幹脆,走得那麼坦然,我還有那麼多的話沒對他講。

母親告訴我,不能在外婆面前哭,怕她傷心。我在角落裏哭,但哭得越傷心,就越難忘記,或許我永遠都不能忘記。

今年,我打算追逐春天,拋開一切沉重的往事。

我要追逐烈士的腳步,學會無畏,學會堅強。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對它,不怕傷心,不怕沉淪,因為去面對,就不會退縮,就要學會勇敢,像烈士那樣無畏,今年,我要開開心心過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屬於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樣的我。

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屬於我的人生!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這句詩映入眼簾,心中就不由得泛起一陣漣漪,有種説不出的悵惘。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這個祭念先烈的節日又來臨了。

每年的清明,我都會跟着長輩們回到老家,回到山裏,去墓地看一看我的祖奶奶,以寄託魂牽夢繞的思念。今年也不例外。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在他們像我這麼大年齡的時候,正是革命最激烈的時候。他們沒有讀過書,逢年過節都不一定能吃上一塊我們餐餐都吃的肉,連吃上一頓飽飯都是奢望。

一個多小時的後,車停下來了,我跟隨着家裏的長輩們在山間的小路中走着走着。不經意間,雨已經下起來了。仰起頭來,天上的雨點飄飄灑灑地落下,又為這清明添上一抹淒涼。沿着山間小路走了許久,終於到了祖奶奶的墓碑前。我拿出準備好的白花擺在了祖奶奶的墓前,墓前掛着祖奶奶的照片,那上面是一張慈祥的面孔,上面是數不盡的風霜、滄桑,一看就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在她慈祥的臉上,總掛着一絲欣慰的笑容,她一生節儉、清苦。

還記得,祖奶奶生前最常對我説的話就是:“新一年,舊一年,縫縫補補又一年”和“勤儉節約鬧革命”。每當我提出衣服破了個口子,讓媽媽買新的或者這件衣服我覺得不好看而不想穿‘;亦或是用作業本時用一面,另一面不用,直接扔掉時,祖奶奶總會搬出這幾句話。我總是聽不進去,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就隨便敷衍幾句:“好了好了,知道了。”可背後卻總是想着:“這有什麼嘛,不就一兩件衣服,幾張作業紙嗎,能有多少錢?”就是在祖奶奶離開我前的那幾個星期,我才真正知道了這幾句話對祖奶奶的意義有多麼重大。

那時,祖奶奶常把我叫到牀邊,跟我講起她小時候的故事。“我們那時候窮啊,窮到一家人只有三四件衣服,冬天冷,夏天熱,只有這麼幾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幾年。那時,有一身屬於自己的衣服就是的幸福。就是有了衣服也捨不得穿,縫縫補補多少回也捨不得扔。寫作業,連張像模像樣的紙都沒有······”説着説着,祖奶奶的眼睛泛起了一絲淚滴。我也哭了,回想起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再想一想祖奶奶這老一輩人的童年,我過得這麼優越,卻還不懂得知足!

雖然祖奶奶不在了,但現在,當我的衣服劃了個口子,耳邊就會浮起“新一年,舊一年,縫縫補補又一年”和“勤儉節約鬧革命”這兩句話,我不會再讓媽媽買新衣服,而是把衣服縫好,高高興興地再穿起這件衣服。寫作業時,一張紙面,我還會再用另一面,再不會浪費了······墓碑四周一片幽靜,我們久久地站在祖奶奶的面前,向她訴説着這一年來家裏的大事小事。我想和祖奶奶説的有很多很多,卻又不知該如何説起,但我知道,如今懂事、節儉的我一定會讓祖奶奶欣慰,這是帶給祖奶奶的禮物。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7

清明節的下午,天空中吹着微風,我的心情也格外高興。

在去旌湖的路上,小草與油菜花一直陪伴着我。接着,溪流與我同行了。溪流先前是很慢的,後來,溪水流到了一個坡,所以溪水到了那個地方流得很急,恰恰坡的下面有塊大石頭,擋住了溪水的去路,因為很急,所以一碰到大石頭,就會激起浪花。這條溪流一直流往旌湖。順着溪流,我來到了旌湖岸邊。

旌湖岸邊有個大草坪。草坪裏有許多杜鵑花和梨花,各有50多株,都很茂盛,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細,像是在比誰是"花"。它們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有的才開了一點,還有的綻放出了笑臉。首先,是那些杜鵑花:它們呈粉紅色,葉子的邊框上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刺,但是不刺手,幾乎每根枝條上都是十朵十朵的開。每朵花中間有29個雄蕊,2個雌蕊。還有幾株梨花樹上開滿了梨花:它們顏色呈白色,葉子的頂端有點淡粉,它們的葉子邊框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刺,剛長出來的嫩葉也有小刺。不同的是嫩葉是粉黃色的。它們的莖上一般可以長出三。四朵梨花,每根莖都是垂頭喪氣的,像是不高興了似的。裏面有32個雄蕊,1個雌蕊。

再往前走,就是我盼望以久的旌湖了。旌湖分為三段,分別是上。中。下三段,這裏是屬於上段。微風吹來,湖上的波浪有節奏的唱着歌,跳着舞,像一位高超的藝術家。湖水很寬,像一片無邊無際的藍天。遠遠望去,湖對岸有許多若隱若現的高山,連綿起伏。湖水清澈見底,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和小魚。魚兒時不時地跳出水面,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旌湖岸邊有許多垃圾,就好比是給美麗的圖畫上加了個墨點。

再往前走,是一座石橋。這座石橋是有無數個石柱支撐着的,這座石橋大多數是以石刻方式為主,石橋上有一個長而又寬的公路。如果你高聲的説話,便會有回聲,真是別有一番特色。橋下的湖水也不幹示弱,像銀子一樣閃閃發光。

站在橋上,向下看:有無數只白色的鴨子,它們在湖中游來游去,自由自在。鴨子們遊過的地方都波光粼粼。岸邊有許多茂盛的小草,遠遠望去,像是給大自然披上了一件綠衣。時不時有幾隻海鷗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鴨子也不停地"嘎嘎"叫着。

我輕輕地用手摸了一下水,感覺很涼,一會兒又覺得不涼了,真是一湖奇水呀!

望着那杜鵑與梨花,還有旌湖,我站了許久。最後還是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晚上,我一直想着那一副大活畫,久久不能入睡。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8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家裏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麼,現在長大了,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這一天,是活着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説哀思。聽媽媽説,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外公外婆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他們總是看着照片流眼淚。

今年,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清明節我們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着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着外公外婆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着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着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我們使勁地跑,風箏終於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好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着風箏,我們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的墳地。爸爸媽媽告訴舅舅,外公外婆身體很好,我們一家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我們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進去住。默唸時,我一不小心説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快樂”媽媽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外婆卻説,沒關係,他們今天看到我們了,還聽我們説了這麼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麼不能説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着的人,我們都要快樂!清明節也要快樂!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9

清明將近,小姑來電話問爸爸計劃哪天去給我爺爺奶奶上墳,我説我早就期待着呢!

上墳那天,我起得特別早。爺爺奶奶的墓地在卧龍崗,離我們家很遠,墓地又在卧龍崗墓地山頂的十六區,説實在的上一次墳還是很辛苦的。我從三歲開始給爺爺奶奶上墳,已經五年了。

在墳上,我虔誠地給爺爺奶奶燒紙磕頭。爺爺奶奶的墓碑上並沒有我的名字,在我出生的前四年爺爺就去世了,奶奶在我出生三個月後也在病魔纏身多年後去世了,我出生時奶奶已經糊塗了。

雖然我對爺爺奶奶沒什麼印象,但經常聽到爸爸提起爺爺奶奶,這讓我知道爺爺奶奶都是非常善良可親的老人。爺爺奶奶在世時,帶大了七位我的表哥表姐,現在他們工作忙,有的來了,有的沒來,我還要替那些沒有來的哥哥姐姐獻上一柱香。

記得我五歲時在去上墳的路上,我還對媽媽説:“如果你不在了,我每個清明都給你上墳。”這讓媽媽感動了好一陣兒,都不知道説什麼好了,只有熱淚盈眶緊緊抱着我親了又親。

我發現今年的墳地上與往年有些不同,很多墓地上都擺着鮮花,爺爺奶奶的墓地上也有表哥表姐獻上的鮮花,而沒有燒紙,這真是一大進步!大量的紙錢焚燒會造成空氣污染,並且是對紙張的浪費。此外,在林木茂盛的地區燒紙錢還容易引起火災。

一束鮮花一篇祭文,一樣寄託無盡哀思,應該倡導健康、文明、環保、平安的祭奠形式。

清明節前,網上出現了不少網民在網上向逝去的親人或是朋友表達哀思,為逝者“獻花”、“敬酒”或是“點燭”。祭祀從簡,不放鞭炮,也不燒紙錢,網上祭奠是一種文明祭奠方式的體現。

我認為:祭奠的方式不重要,心意最重要!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0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人死燈滅,奈何清明?……如同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般,思念也是人類永恆的主題,需要我們努力着,不懈的去探索。……所以,你是否也在思念着一個人,思念着一位已逝之人,此刻是莊重、肅穆的,也許思念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人類情感最真摯、最純情的宣泄,他是需要我們從那種病態的、無法自持的相依中走出來的,從而汲取到一種全新的力量來實現人生的另一種自我救贖,獲得一次高格的生之昇華,已逝之人的解脱該是思念之人的涅磐才是,只是有些人不懂而有些人不願去懂罷了!

我想人總需要這樣那樣的方式來處理那些積攢在人感性世界中的情緒的,愛情會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吧!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的得到一份愛情,但是,每一個人都能有一份思念,有些時候這種看似虛無、毫無境界的修養會給人長久的支撐。奶奶去世的那個秋天,我從生活了九年的家裏搬了出來,在奶奶生病的最後的日子裏我甚至晚上都不敢陪在她身邊,那時她的身體開始腐爛,意識也開始混亂了,很多人都不認識,説話時也發不出聲,我似乎為了迎合她,從而表現出了一個小孩子應有的怯懦,我晚上再也不敢睡在她的身邊,我已經忘了,我們兩個曾經是這個世界最愛對方,最珍惜對方的人,我知道那一個個沒有我的夜晚她會是孤獨的、會是心傷的,也許不是病魔奪走了她,而是我的無情放棄了她,所以,在以後的歲月裏,無論我如何的祈求她都不曾來看過我一次,曾經的相依為命隔下了十個草原的距離,如果有來生,我願化作一匹野馬,一匹野馬之王,用盡我所有的奔跑,……只為這忘不了的遺憾,説聲對不起!奶奶走後,我被迫離開了爺爺,(也許不是被迫,一個九歲的孩子憑什麼要監管自己的人生呢?又何來被迫一説,只是不情願而已,現在的我不仍然是同樣的不自由嗎!)跟父母生活在了一起,人總有脾氣不好的時候,尤其是在承擔生活的時候,又是面對如此頑劣、不討喜的我時,所以那時的我總是被錘鍊,我的性格也開始轉向自己的內心了。總之最美好的時光在那裏,最不願回憶的美好也在那裏。

但是,人要過的清明,不是嗎?所謂掃墓,就是有些東西在等發現,有些東西則要被重新埋葬。在奶奶離開後的日子裏我成長了許多,我知道了要去努力學習,也知道了父母的辛勞,通俗的説就是懂得了責任,後來出好成績是必然的,憑什麼不出!在我的中學時代,我即使不是最努力的那一個人,也是最努力的那一羣人。只是,我的世界從此孤獨了下來,不知道是這個世界對我關上了所有的門,還是我對這個世界關上了所有的窗。在那些日子裏我只是帶着我的責任與憂傷經營着我一個人的世界,我把誰也沒有看在眼裏,我過的每一天都好像是一個又一個清明,埋葬霞了我太多的心動。(就像今年寒假裏國中時的老班問我的,我總是在課堂上抬頭看着黑板,嘴裏唸唸有詞,算着自己的公式。)就像我曾在日記中寫到的:“我所有的努力只是想離開這個地方,離開這個總是讓別人離開我的地方”,這是我在離大學聯考還有八十天時寫下的,如果這算是夢想的話,這就是我十八歲以前的第一個想要強烈的去實現的夢想。因為強烈,那時的我每天都很充實,被大學聯考的壓力和一些莫名的情愫包裹的嚴嚴實實,她包裹着我、調整着我一直向前。我和這個世界都安然無恙,可是現在的我變得有些憤世嫉俗了,也許是這個世界開始變得有些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了吧!我怎麼會承認是我的錯呢!我跟我的朋友説,我最想要的生活就是:安靜一些,再安靜一些,不是讓我自己平靜下來,而是讓我的生活平靜下來,我是個喜歡被動的人,所以我也是最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的人,只要這個世界是和諧的,我的和諧也是必然。……我不知道那個時候有沒有同學覺得我是他的朋友,但我從來不肯承認,我有什麼朋友,給同學臨別時的留言上,我也只是以同學代稱,當我高中畢業要離家時,忽然來的一大幫高中同學,讓“任”驚訝了一下,他沒想到,我會有這麼多的朋友,沒錯ta們是我的朋友,雖然有人要跟我絕交,不過我知道那只是説説而已。如此説來我的人生已然夠清明瞭,可人是有慾望的,一念之間種下的愁苦,最是消磨!假如,我忘了一半的奶奶,説明人是會被替換的!

20xx年的元旦爺爺也去世了,兩個老人的離開,我都不在身邊,……又有什麼所謂呢?從第一次的嘶聲力竭,到第二次的欲哭無淚,我想我的人生還能壞成什麼樣呢!……只是我不肯承認罷了,我之所以活着就是我不肯承認,我不肯承認這世道的無常也不肯承認人生的弔詭與荒誕,我只是想讓生活再平靜一些!

爺爺、奶奶,你們在哪裏?你們過的可好?是否再一次相依為命?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1

在這陰雨連連的日子,我們懷着悲痛的心情,乘着車向着祖宗的墓地駛去。

路途不遠,我們一會兒就到了太公太婆的安息的地方。和正月十五來的時候沒什麼兩樣,只是那時來的時候樹木還是光禿禿的,現在枝頭上卻已經冒出了新芽,不管是房子的牆上還是屋頂上,甚至煙囱上都鋪滿爬山虎,遠看,像翠綠的屏障;近看,像華麗的地毯;更像新生的竹筍,散發着一種春天的氣息,散發着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再加上那或濃或淡的點點新紅,眼前一片明豔。

沿着曲折的山路,一座座石墓出現在我們眼前,來到太公太婆的墓前,大家都變得輕手輕腳,細心細語的,生怕打擾到了太公太婆。大人們負責燒紙錢,表哥他們在點火燒香,我們小孩往樹上墳上掛白條。只見外婆口中唸唸有詞,讓太公太婆保佑做生意的發大財,有工作的順順利利,在讀書的聰明伶俐。然後再燒紙錢,

外婆叫我們大家圍成一個圈。為的是不讓自己給太公太婆的錢飛到別處去。

拜過太公太婆後,我們又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公在姐姐六歲時就去世了,我也沒能見上外公一面,依稀聽我媽媽講起外公,是個很嚴厲的爸爸,雖然沒怎麼讀書但卻很聰明。外公的墓前墓後開滿了映山紅,不只有紅和粉色的還有紫紅的甚是好看。我們在原先的兩棵松樹旁邊再上了新的松樹苗。一口小池塘,依舊是澄藍澈底,兩岸青山,依舊在裊娜迎人,接照剛才的禮節,我們又給外公的問候。安息吧!外公讓大自然陪着你。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幾乎所有的子子孫孫都會到山上去拜祭。在回家的路上,我在心裏祈禱:希望太公太婆外公在天之靈,能夠保佑我們後代幸福、健康、快樂。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2

清明時節,天,多日以來陰沉沉的;雨,間歇式的淅淅瀝瀝的飄下。踏着鄉下田野間泥濘的小道,兒子又回來看您了,媽媽!一抔黃土,已使我們母子陰陽兩界,兒子再也不能一睹您慈祥的面容,再也不能聆聽您親切的話語,泣血之痛難以訴説!兒子叩跪在您的膝下,緬懷您的音容笑貌,回憶您的誠摯教誨,追述您的厚重功德。

媽媽,您生前勤勞持家,歷經劫難,任勞任怨。您勤心侍奉婆婆,幾十年如一日,對上尊而有餘;您相夫勤勉同心,治家有道;您教子嚴慈相濟,對下愛之有加。媽媽,您一生厚待親友,和睦鄉鄰。您省吃儉用,賙濟許多比我們生活更困難的鄉鄰,您一雙妙手解除十里八鄉多少人的病痛,您把愛心全部奉獻給了家人和鄉鄰。

媽媽,您一生含辛茹苦把六個子女拉扯大,還沒容兒女們好好孝敬您,讓您頤養天年,您走得是那樣突然,您不願給兒女們留下一絲負擔嗎?您倒下才兩天的時間怎麼就走了呢,哪怕躺在病牀上讓兒女們為您端茶送藥,多服侍幾天,多陪陪您也好啊!想見音容空有淚,卻聞教訓杳無聲。媽媽,您沒有留下一句遺言,就悄悄的走了,您走時臉上很平靜,很安詳,您是怕我們會痛苦,還是告訴我們,您累了,您要歇歇了,抑或是您看到兒女們已成家立業,孫兒們也長大成人,您要去天國陪陪爸爸了嗎!

媽媽,雖然您年事已高,在我們村子裏是年歲最長的,但您的身子骨一直很硬朗,走路時腰板挺得很直,從不用枴杖,怎麼您走得這樣突然,讓兒子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在您離開兒子的這十多天裏,每每想到您的一舉手,一投足,總讓兒子淚水漣漣,睡夢中您忙碌的身影總是揮之不去。

媽媽,兒子有愧啊!您為了培養一個可以支撐門户的孩兒,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兒子也沒辜負您的期望,成為恢復大學聯考之後我們村第一個走出的農家子弟。自從兒子十五歲離家求學到參加工作,終日忙忙碌碌,始終不能好好的陪陪您説説話,聊聊天。不存想今年是您和我們在一起過的最後一個春節,餐桌上,兒孫們為您夾菜,向您敬酒。祝福您長壽、健康的話語猶在耳旁,專門請的攝影師拍的全家福還擺放在客廳。您的兒媳為您買的新棉衣,您穿上又脱下,您總是捨不得穿,我知道您一輩子儉樸的日子過慣了。過完元宵節,您説我工作太忙,要回到鄉下哥哥家去,誰知這一走竟成了永訣!

嗚呼吾母,辭世長眠,思懷念母,夢繞魂牽,椎心之痛,淚泣衣衫,反哺跪乳,犢情怎還?媽媽,兒子有恨啊!如今您離世了,兒子又不能效古人於墓旁築廬守孝三年。黃崗有淚哭老母,洪畈同聲哭好人。雖言道生命終有盡時,時間可以療治心靈的傷痛,可血濃於水的母子情怎能割捨,怎能説放下就放下。兒子知道母親也不願她的兒子過於悲痛,那樣她走的也不會安心的!媽媽,您放心,兒子會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的。不是嗎,兒子在安排好您的後事,就重新站到講台上了。面對講台下的學生,我強忍着悲痛,用平靜的心情給他們講課,我不想影響他們聽課的情緒。夜晚燈下備課,每讀到傷心的文字,觸景傷情,總是淚水潸然。

媽媽,在您去世那兩日,天一直下着雨,因為您的離去,楊柳傷懷,草木含悲,天地感動,長空傾雨。是天人同悲嗎?您出殯的那天,十里八鄉受您接濟過的、被您從鬼門關拉回來的及他們的親屬,都自發地排着長長的隊伍,悲痛欲絕的為您送行。媽媽,您走了,您仍然活在我們的心裏,活在鄉鄰們的心裏!

媽媽,我們把您安葬在了奶奶、爸爸的墓旁,您在天國裏又可以照顧奶奶,陪伴爸爸了。這塊墓地在一個高坡上,每天會迎來第一縷朝陽,它背靠青年河,潺潺的河水向世人和後人講述着媽媽的故事。河岸,雨中的楊柳依依,墓地四周,油菜花開得正盛,鋪天蓋地,一片金黃。

媽媽,今天我們在墳前為您燃上香,獻上花,燒上一陌紙錢,千言萬語也訴不盡兒女們對您的思念:

漫漫長夜哭慈母,屢向幽冥質鬼神。悟得人間千般苦,莫如不見一孃親。

濁淚一掬當奠酒,蒼頭四叩泣亡魂。良操美德千秋在,亮節高風萬古存。

媽媽,兒子會常回來看您的,天國裏的您一路走好!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3

看到過很多人寫隨筆,今日我也矯情一番。適逢清明,故名“清明隨筆”。

畢業近一年,真令人恐慌。學費還清後,我的卡里又只剩一千塊了。哀吾生之多艱,從去年七月份進廠至今,一直都處於一種忍耐狀態,討厭的打磨生聲、不得不呼息的焊接藥皮與油漆氣味、冬天甲板的北風、夏天蒸騰的鋼板、凝結一年的汗酸的安全帽、還有曬褪色的安全帶……這一切就是我的沃土,等我爆噴~

其實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我的興趣不是這個。所以我打算在合適的時間申請調一下班組,若不被許可,也就只能另謀出路了。

今天中午,師傅居然打電話讓我去上班,我本打算下午去釣魚的,於是就推脱過去了。在這上班,休息真難。雙休不敢想,單休都是奢望。上個月,若不是謊稱家裏有事請了四天假,估計就被滿勤了,31天的出勤……想想都怕。青春在這裏消耗着,忙着忙着就湮滅了曾經的理想,現在都不談這個了。小時候,對面大娘問我長大做什麼,我説“怪獸”,其實電視裏聽到的教授在我嘴裏就變成了✘獸。後來上學了,總喜歡看天空中飛過的飛機,於是有一種相當科學家的衝動。再後來,在路邊撿了兩塊黑色的印着草葉的石頭,就拿到家裏當寶貝,在得知那是化石後,我又勵志做一個考古學家。人幼年時是有無限可能的,隨時光變遷,無限的可能開始萎縮,萎縮,人生可以掌控的部分就越來越短。以前語文書上有一篇課文《三顆枸杞豆》,裏面的三叔因為意志不堅定,錯過了無數次日出日落,最後遺憾終生。我開始走三叔的路了?

在家人的鼓動下,我也考公務員了,雖然希望渺茫,總歸是個念想。上學時最討厭的職業,今天卻求之急切。我已開始妥協,有辦法嗎?有時真想罵自己沒種,膽小,年輕人不去闖蕩一番,真是白活了。我唯一的羈絆和牽掛就是家人,可能是吧。越來越像大眾了,大街上面無表情的人羣中,看到自己。

外面依然下着雨,淅淅瀝瀝,偶爾也氣勢恢宏,響幾聲春雷。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4

寒食節的祭掃所表達的感恩情結,具有強化中國傳統道德支柱綱常倫理的效能。而據歷史記載,上巳節的春遊,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了類似歐洲中世紀突破“男女之大防”的狂歡節的某些萌芽。兩種截然不同的訴求,最終奇妙地融合進了一個清明節氣,這不能説不是一件很奇特的事。

施愛東説,與其他傳統大節不太一樣,由於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因而清明節也是傳統節日系統中少有的依陽曆而確定的節日,節日時間比較固定地在現行公曆每年的4月5日前後。此時正是春暖花開的踏青時節。

《周禮》中有一段被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徵引過的記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什麼意思呢?是説中春二月,萬物萌生,這樣的時節應該順應天時,讓青年男女自由約會,甚至私奔交合也不必禁止。

鄭玄認為,這是“重天時,權許之也。”而據張君房的《雲笈七籤》:“每歲三月三日,蠶市之辰,遠近之人,祈乞嗣息”,可見三月三日在制度化的道教中也被賦予了明確的求子功能,因為青年男女雖有水邊桑林“野合”之實,但這是拿不上台面的理由,而“求子”可能是最拿得上台面的理由。

唐代開始,寒食與清明並列放假,不同年號分別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

為了讓人們能夠在清明掃墓、踏青,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一日。“寒食第三節,即清明日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圃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清明掃墓與踏青,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文化主題,宋以後慢慢地融為一體,並不斷地被賦予肯定的文化意義。人們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繫起來,認為清明節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文化意義部分與西方感恩節有異曲同工之處。

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間有着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係,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5

又是四月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在這個世界走過一遭後,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為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和後輩存念懷想,再就是讓後人們來祭奠。當飄飄灑灑的細雨淋濕了原野青草,灑落在冰涼無言的墓碑,潤澤着祖先的黃土墳塋之時,這片在平時並不會進入我們的生活視野,並不會左右我們的苦樂情感的清寂之地,頓時就被淅瀝淅瀝的如絲細雨牽進了我們的生活,綿延在我們哀惋悱惻的心靈,並且讓我們再一次回想逝去的人。

1948年8月12日,朱老先生離開了我們,愈艱苦愈奮鬥!有此人一生足矣。在反飢餓、反內戰的實際鬥爭中,他身患嚴重的胃潰瘍,仍簽名於《*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麪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麪粉,始終保持着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佇立在細雨中,淡淡地和着雨珠輕輕流淌。也許,它能清洗沉積太久的紅塵世俗的紛雜無奈,給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給遠去的親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自己的生活,擁有自己的人生。

那麼,我們民族就會真正的清醒站了!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人景仰與懷念,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愛國赤子心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逐漸長大!清明節,這一天,我又想起了朱自清。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6

星期六,舅舅一家開車帶上我和外婆,一起去參觀汀泗橋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先烈們的陵園。

我們從山腳下,沿着大理石的台階,帶着莊嚴的心情來到烈士墓前,緬懷曾經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英勇奮戰、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烈士公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117

我和小宇弟弟手拿白色和黃色的野花,、它帶着我對革命先烈的真誠敬意。我把它放在墓碑前,願這些烈士們的英靈安息。站在墓前,當年戰鬥的情景就浮現在眼前:國民革命第四軍跟吳佩孚的北洋軍戰鬥得十分激烈;敵方傷亡280人,被俘2400人。革命軍在這次戰鬥戰鬥中犧牲了將士134人,汀泗橋的河水都染紅了,很長時間空氣中都瀰漫着血腥味。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3個主要戰役的第1個戰役和關鍵戰役,為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加速了中國革命進程,為在武漢建立國民政府打下了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我想它們不僅是一尊墓碑,它更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它應該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我為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擁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烈士們,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將永遠地刻在世代人民的心中,因為有了你們的犧牲,才有我們的和平幸福,緬懷革命先烈,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他們所付出的艱辛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現在雖是21世紀,但我們仍要弘揚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為她發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吧。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7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説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説:“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采薇》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藴含着“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幾日?有幾種説法。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這樣正好是清明節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詩云:“初過寒食一百六”,認為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清明節與冬至本身所處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異。因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動又往往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嚴格區分了。

清明前後流傳着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打馬球,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活動隨着歲月的賡續交替,社會的嬗遞變化,有的習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容。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8

今天是是清明節的後一天,我們要到西山去烈士館掃墓。

我們吃過午飯不久,班主任謝老師就叫我們坐下分食物,還交待了我們在路上要做到文明坐車,文明走路,文明用語和文明用餐四大講究``````,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我們就乘公交車出發了。

公交車開到半路時,已經近二點,車裏非常熱鬧:低年級的小朋友説説笑笑,嘴裏還不時的唱着:“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

過了一會兒,就到了車站。我們步行走到了西山,去西山的掃墓的學生非常多,有國小生,中學生。我們順着石階走了上去,我看見不遠處有一株大榕樹,遠遠望去,就像一把光禿禿的掃帚。我們繼續順着小路向上走,路旁有一些松柏,有的像一把大鐵錘,有的像一團小棉球,還有的像合攏的綠珊瑚``````形態不一,多姿多樣。我又沿着草木茂盛的石路直上,終於來到烈士館,向西遠眺,太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遮住了半邊臉。通過了狹窄的小道,我們到了後院。“哇”!我叫了一聲,你猜我看見了什麼?原來我看見了一棵櫻花樹,因為昨天下過雨,所以櫻花樹下很潮濕,櫻花像珍珠一樣落了下來,落在了地上和石階上,那紅紅的櫻花,不正是革命先烈們在戰場上撒下的鮮血嗎?

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烈士墓前有一個高高的石碑,這石碑就是為了紀念先烈們造的,不一會兒我們開始了掃墓儀式。當學生代表敬獻花圈時,我們向烈士們表示忠誠的祝願,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當哀婉的樂曲徐徐放起的時候,我們都朝向石碑,莊重地默哀,心裏無比的悲傷``````當掃墓儀式結束時,我們就去參觀烈士陳列館。

在解放戰爭中,瑞安籍的戰士去打仗,英勇犧牲的人很多,共有90多名犧牲了,陳列館中劉英烈士36歲犧牲,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賣在温州被捕,經過審問,劉英同志一言不發,甚至連舌頭都沒動一下,最終在同年5月18日壯烈犧牲了。還有謝文錦,蔡雄等烈士`````

離開了陳列館,我們排隊走出,忽然,我看見幾根不屈不撓的小草在石壁縫隙里長出來,烈士們也不正是這種勇往直前的堅定精神嗎?我仿拂看到烈士們為了保衞自己的祖國,與敵人作戰,勇往向前,永不放棄`````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19

媽媽決定帶我去吉首大學師範學院,為救落水兒童而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掃墓。這可把我樂壞了。

我們先來到商業城‘紫荊花’花店買鮮花。由於表示哀悼的白菊賣完了。經過我和媽媽反覆推敲後,決定買淡雅高潔的百合花和堅強的黃菊花。老闆另加了一些綠色枝葉陪襯,很麻利地將花包裝好。

我抱着花和媽媽一路急走,來到了位於吉大師院內的紀念廣場。這個廣場處於‘無溪書院’正前方。後面有四棵蒼翠挺拔的古樹,少説也有百來歲了。還有開得繁密肅靜的紫色風鈴花。它們默默地陪伴着烈士。紀念碑左右兩旁是正方形的小花壇,種植了一些常青草。後面牆上赫然碉刻着“國際主義戰士烈士永垂不朽”的黃色大字。

紀念碑其實就是一尊一邊雙手向後掙脱棉軍衣,一邊健步如飛,神態十分焦急的銅像。他目光注視着前方,為落水兒童的安全擔憂。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認認真真地讀了兩篇碑文。;1931年4月22日出生於湖南省新華縣,曾在這裏讀過書。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1952年為救朝鮮落水兒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的心情好沉重,感覺眼睛酸酸澀澀的。讀完碑文,我來到銅像正前方,恭恭敬敬地將鮮花放在底座正中央。然後後退三步,誠摯地舉起了右手,向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禮。然後深深地彎下腰,三鞠躬。眼眶中泛起了淚水。我為的英雄事蹟而震憾,為他青春年少匆匆離去而傷痛,更為這樣的日子那麼少的人想起英雄而憒憾。

我仰望着銅像,在夕陽的餘輝下,彷彿看到了那冰天雪地中,拼盡最後一點力量,艱難地托起落水兒童的感人畫面。他是那樣的奮不顧身。此時此刻,我思緒澎湃。在這樣幸福安定的環境中,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不好好學習呢?,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天漸漸暗下來,我和媽媽心情沉重地離開了。一路上,我心情無法平靜。在現在優越的生活中,你是否還會想起那些象一樣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無畏犧牲的先烈們?叔叔阿姨們是不否能在忙碌中抽點時間陪你的孩子來這裏接受革命教育?不要在這樣的日子,只有我和媽媽的一束花!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20

清明時節,祭祖懷親,踏尋親人足跡,祈求保佑。故寫下這篇文章,以此懷念20xx年逝去的親人。

——題記

陽春三月,春風吹拂,大地換新粧。偶爾,陣陣寒風吹過,帶來層層烏雲,下起了細細小雨。此時我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時節為何雨紛紛,這也許是上天的暗示吧,以此來懷念親人。

清明時節,人們三三兩兩,或親友結伴,或攜全家,扶老攜幼到親人墳頭,看望親人。墳頭青煙繚繞,偶爾傳來幾聲哭泣聲,那是生者對死者深痛的哀悼和思念,也是後人對先者未盡完孝心的悔恨和痛苦,更是恨自己無能為力的頓哭。

20xx年,令人哭泣,令人悲痛,兩位至親至愛的親人相繼離世。兩行淚,無法訴説悲痛;兩親人,已登極樂世界。蒼天無情,我欲哭無淚。滄海茫茫,為何在同一年兩位親人與世長辭?為何他們離世前是如此的悲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上天啊,你能告訴我嗎?

20xx年的兩個假期,兩位親人;一種痛苦,一份思念。兩次喪事,兩種情況,兩種人情,兩面人心,兩種心境,一種心態,欲哭無淚。世事如此,奈何我心。家境貧寒,地位低下;偶爾幫忙,只是一點血緣關係;人情冷漠,無奈話淒涼。母親大人、伯父大人已去天國,享受極樂世界。這也許是一種解脱,也許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已安排的吧。

遙遙西山崗,孤獨一墳頭。母親大人,您一個人靜靜地躺在那兒,孤獨嗎?寂寞嗎?請恕兒子不孝,清明時節無法看望您。希望您在那邊過的很好,再無病魔的折磨,時時充滿幸福的歡笑。

現如今我懼怕死亡,最不願意聽到“死”這個字。每每聽到有人離世,為之惋惜,為之哀悼。人生短短几十載,免不了生老病死,可是來不及享受人世界美好的一切,就匆匆離去,是那麼的……哎,也許是氣數已盡,命中註定。

生者已去,生者緬懷。親人音容笑貌,時時在我心頭;逝者臨終遺言,常常耳邊響起。風起雲散,花開花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生死我們無法預料,只有時時盡孝心方能彌補這一切,莫要等到失去的那一天,悔之晚矣。

在過幾日就是兩位親人離世的第一個清明節,由於種種原因,我無法回去,只能以此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哀悼。

清明節的高中游記作文 篇21

清明節前,一場透徹的春雨給久旱的北京帶來了難得的濕潤清新。霧都吹散了,花都開好了,處處是新新的綠芽,天空朗潤明媚,滿滿都是春天的氣息。

清明掃墓,祭祀先祖,感念人生,這是中國綿延兩千多年的傳統,代代相傳,温情温馨。在今春薄薄的霧靄中,人們像往常一樣,來到墓園祭奠親人。然而,與往年鳴放鞭炮和焚燒紙錢的傳統方式不同,越來越多的人們正自覺選擇節儉低碳的綠色祭祀。獻一束鮮花,捧一杯熱茶,植一棵綠樹,折一張祈福卡,再輕輕對逝去的親人説一説心裏話,恰如春風撲面,清新自然。

祭祀方式悄然改變的背後,是人們觀念的更新。燃放鞭炮和焚燒紙錢不僅污染環境,增加環衞工人的負擔,還有引發火災的危險,其帶來的喧鬧和煙塵對逝去親人安息的靈魂又何嘗不是一種驚擾?《歲時百問》有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用環保的形式表達追憶,以節儉的方式寄託哀思,不燒紙錢讓空氣更潔淨,不放鞭炮讓大地更安寧,這真正契合了清明節莊重寧靜、明朗雅潔的精神氣質。

有人説沒了鞭炮聲聲和紙煙裊裊,就少了清明節“傳統的味道”。要知道,傳統文化要得到傳承發展,創新同樣不可或缺。當下,低碳環保已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標誌和人們的廣泛共識,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祭掃也正成為年輕人的新風尚。只有適應時代新要求、注入文明新元素,傳統清明文化才能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從而被賦予持久而嶄新的生命力。

而清明節真正的價值是超越祭奠形式的,它讓我們在對逝去生命的追憶中更深切地懂得感恩和珍惜,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偉大和人生的意義。當代社會,家庭小了,故鄉遠了,父母已成為子女思鄉夢裏的一道既模糊又深刻的風景。如果親人已逝,讓我們把他們的優秀品德發揚光大,不要丟失先輩們代代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如果親人健在,讓我們加倍的珍惜和善待他們,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傷成為終身遺憾;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過好自己的人生,不要沉湎於失去親人的哀痛無法自拔,畢竟,清明節本就是一個滿含希望和生機的時節啊,陽光之下、青草之上,生者昂揚的生活姿態,當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