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精選19篇)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

加強道德修養是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組織人事幹部是否可親可信可敬,取決於道德的力量。作為一名組織人事幹部,要做到講道德、有品行: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精選19篇)

首先,要加強學習,做到學以立德。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掌握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趨勢和特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為加強道德修養點一盞明燈;認真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加強道德修養汲取豐富養分,將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優良品質發揚光大。

其次,要以“四有”為標尺,做到防微杜漸。一是做到心中有黨,堅持黨性原則這個政治品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保持政治定力,對黨忠誠,對組織忠誠,對事業忠誠,嚴格執行總局黨組和認監委黨組的各項決策部署。二是做到心中有民。切實維護好乾部利益,及時為幹部做好服務,主動關心幹部需求,盡力為幹部解決問題,保持公道正派,全面的、歷史的、客觀的看待每一個幹部,善於發現和挖掘幹部身上的閃光點,善意提醒幹部身上的不足之處。三是做到心中有責。對幹部負責,對領導負責,對組織負責,對事業負責,做到敬業愛崗,忠於職守,堅持原則,慮事周全,務求實效,口風嚴緊,勤于思考,見微知著,時刻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將精通業務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和價值追求。四是做到心中有戒。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廉政紀律,慎思、慎獨、慎微、慎交友。

最後,要經常反躬自省,常懷律己之心。習要求,黨員幹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要時刻以黨章黨規和廉潔自律準則為標準,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引,對照焦裕祿同志等道德模範和先進典型,經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差距和不足,做到聞過則喜、聞善則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以自省促進內在道德修養的不斷提升。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2

社會上常有人忿忿不平:為什麼教師除了清高就只能清貧。我要説,這或許就是殘酷的社會競爭中的“遊戲規則”,要耐不住清貧和寂寞,你一開始就錯了--你不應該選擇從事教育事業。

既然你選擇了教師你就別無選擇地擔負着教書育人、傳承文明的神聖責任。在今天特定的歷史時期,培養振興中華的下一代的重任也歷史性地落在了你的肩上,你依然別無選擇。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要提高自身修養,別無選擇。沒有良好的修養,不是一個好老師。

長期以來流行着一種説法,就是把師生關係比做“一桶水”和“一碗水”,現在很多人覺得不妥。是的,吃老本是會坐吃山空,誤人子弟的。所以有人認為教師應該是“自來水”。我看也不妥。水是不會自來的,必須要你一點一滴地積累。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教師的底藴除了學習積累別無他法。“泰山不擇細壤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是永不枯竭、永不腐臭的“活水”。

“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舉一反三,舉重若輕,信手拈來,幾乎無所不知的老師才會讓學生肅然起敬。無所不知是不可能,但我們應該時刻準備着,不斷地進修學習。

熱愛學生,為人師表,不僅是一種職業道德,也是一種修養。教師只有愛學生,才會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才會瞭解學生、接近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信任與愛戴。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要有廣泛的興趣,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健康的情緒,努力培養自信,樂觀的性格,做學生的表率。

我們經常可以聽見這樣的評價:這個人的修養真好,和他交往是一件快樂的事,或者也有人説:這個人的修養真差勁,太粗俗了。   修養常常與個人的文化水平有關,有文化氣息的人,在談吐舉止之間,自然地流露出一種高雅,一種文質彬彬的感覺。古人形容一個世代文人之家為書香門第,事實上,門是絕不可能透露出書香之氣的,即使在屋裏堆再多的書。真正能透出書香,能夠讓人一眼,一交談就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書香氣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種舉首投足之間就閃現出修養這兩個字。當然,修養也包括了舉止,儀態,談吐等。但文化氣息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何提高自己的修養,我想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談吐和舉止,不做不文雅的舉動,不説不文雅的話,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自己多看點書,從書裏沾一些書香氣息回來,總是有那樣的一種感覺,文化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它不是有形的,你在看它時決不會有任何的感覺,但它卻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也許你自己也不會那麼深刻的感覺到那種變化,但是別人卻會感覺到,發現你的變化,發現你的改變,發現你的令人刮目之處。

一個有修養的人,是一個你樂於交往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往,不論是談古論今,或是隻談談家常瑣事,都會是人生快事,在這樣的交往中,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個毫無修養的人交往,則你會感覺如坐鍼氈,時間過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種折磨。相信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感覺吧!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3

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於此。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説明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做一個文明的大學生是學校和社會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高度發達的現在社會裏,修養不高的人卻比比皆是。缺乏修養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亂扔垃圾,甚至隨地吐痰。還有些竟然髒話連作文,不注意語言文明。

一個人如果要獲得別人的讚賞、別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別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有些人説話、舉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問候;更甚至接聽電話都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呢?這裏面就是一個人的修養了。有時,優雅和禮貌並不完全是做給別人看的,其實從內心深處,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欣賞這樣的美。並不一定長得很美、很帥;並不一定擁有一把很好的嗓子、或者一隻名牌的手錶,稍加註意,就可以在普通人中脱穎而出,這就是個人的修養了。俊朗的外表、皎好的面容僅僅是母親給的。但優雅禮貌的行為則是後天的獲得。許多時候,後天的獲得都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的。

因此,迫切的希望我們在提高經濟水平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只有每個人的修養得到了提高,整個社會才可以算是真正發展起來了。

一個人的修養反應一個人的素質,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培養自己的修養,做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

那麼我們該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呢?首先我們要認真學習,把握自我。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我們就得用科學文化知識來充實自己,只有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人們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惡,懂得美醜,才能把握正確的自我。

第二,我們要做到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其實,禮貌也是提高個人修養道德的重要標誌。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我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在與他人相處中,禮讓在先,相互理解,做事不要斤斤計較。

第三,為人要誠實守信,做事勤奮節儉,無論是在學習當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心須養成勤奮好學,積極進取,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樣才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言行舉止表一如一的人。   第四,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生活或學習當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我們不要急躁行事,而是要虛心向人請教,做出了成績我們不要過於驕傲,而是要更謙虛地向別人學習。只有這樣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才會真正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4

摘 要:在這個世界上,各個國家、民族都離不開禮儀,而在眾多禮儀中,個人禮儀是各類禮儀的基礎,它指的是社會個體的生活行為規範與待人處事的原則。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行為的方方面面,個人禮儀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而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從古代的一些禮儀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塑造完美的自我。

關鍵詞:個人禮儀 禮貌用語 修養

一、坐立行走

在古代,坐立行走都是是有講究的,就説坐吧,席地而坐是古人一種日常起居習俗,它起源於商周時期,並一直延續到我國的唐代時期,長達20xx多年。而其坐姿又有不同種類,如下:

其一是席地而坐,其坐姿是這樣的:兩膝跪在席上,兩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坐姿有點像跪。這種姿勢,我個人認為,有點接近日本的跪禮中的“正座”;其二為跽,也稱長跪,姿勢為:在席地而坐的姿勢時,臀部離開腳後跟,上身筆直,這時人的身體似乎加長,故又稱長跪,這是一種將要站起來的準備姿勢,有時也表示對別人尊敬的意思;其三為蹲踞,也稱居,具體姿勢是:腳板着地,兩膝聳起,臀部向下而不貼地,像我們現在正常蹲下一樣;其四為箕踞,具體為:臀部貼地,兩腿分開平伸,上身與腿成直角。只是一種特別隨便的坐法,也是古代也是最不恭敬的坐法之一,這也許和現代坐時蹺二郎腿是一樣不受歡迎的吧。

而現在,我們雖然不需要有遵循那麼嚴格的規矩,但還是要懂得最起碼的坐姿,便是要上半身挺直,放鬆雙肩,雙膝併攏,給人一種大方、優雅之感,這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同學喜歡蹺二郎腿,並已經形成習慣。翹二郎腿不僅僅會影響腿型,而且會給人一種太過隨意,不尊重別人的感覺,我曾經聽説一個真實的事情,一個素質很高的學生在老師的推薦下去公司面試,結果卻令老師意外,學生並沒有被錄取,詢問原因才知道,他開始時表現很好,坐姿很標準,回答問題流暢自然,老闆對他很滿意,可聊着聊着,他便翹起了二郎腿,背也很自然地蜷起來,最後被老闆駁回了。這就説明很重要的一點,不要臨時抱佛腳,注意自己平時的一些禮儀的細節,養成好的習慣,那麼無論出現什麼狀況,我們總會從容不迫去面對,並取得成功。

再説古代的站姿,自古以來“站似一棵鬆”是受人讚美的,在《禮記·曲禮上》記載,“立如齊”“立勿跛”“立不中門”説的意思就是站的時候要呈立正姿勢,不能站在門中間,就是在現在,我們的長輩還會教導我們不要站在門中間的門框上,是不禮貌、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所以我們在站立的時候要懂得一些忌諱,並且姿勢要優美,放鬆並挺直腰板,給人一種自信、大方的感覺。

在古代的行走也分多種,行指走路,走即是跑,步是徐行,奔是跑,趨是小步快跑,而趨在古代是比較有講究的,它是一種恭敬的動作,一般情況下都需要趨,特別是在長輩、老師、君王面前等。平日裏,我們不需要像模特走路一樣優美誇張,還是需要抬頭挺胸,走直線。我覺得在和長輩一起走時,應配合長輩的步伐,不能自己走得飛快或很慢,顯得不禮貌,也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

二、禮貌用語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當中,仁和禮佔有重要的地位,孔子曾提出“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即有博大寬廣的胸懷,寬容愛人,尊重別人,和他人和睦相處,剋制自己的言語,約束自己,符合禮的要求,在這種言語要求的情況下,人們之間往往形成和睦友愛的和諧關係,而禮貌用語正體現了這一點。古代很多禮貌用語如賓客到來的時候,主人會説“光臨”;請別人接收東西時,會説“笑納”;求別人指點時,會説“賜教”;身體不適時,會説“欠安”讚美別人的見解會説“高見”等等。這些禮貌用語在現代幾乎不常用了,但它的影響還在,如我們在向別人諮詢時,通常“請問,你知道怎麼走嗎?”當向別人請求幫助,表示感謝“讓您費心了!”當需要考慮一下再回答別人問題時,“我再斟酌斟酌。”

而大學生在言語方面的改變是緊隨潮流的,帶有時尚感,例如,當見面時,不再説“你好/您好!”他們認為這樣會顯得過於死板生硬,過於正式而帶有一種距離感,而是説採用帶有隨意色彩的英文“Hi/Hello!”或“嗨!”這樣顯得熱情,討人喜歡。當陌生人見面時,不再詢問“您貴姓?”而是直接詢問“Hi,你叫什麼名字啊?”或稍微委婉些“你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當熟人見面的時候,是這樣説的“Hi,去哪兒啊?”“美女/帥哥,最近咋樣啊?”言語中所採用的“美女/帥哥”等這樣的詞語早已在大學中習以為常,並不顯輕浮,反而是對對方的一種讚美和肯定,也是一種禮貌的用語。

與對方説話時也要也應注意一下儀態,語氣要親切並且態度落落大方,最好能夠面帶笑容,不是虛偽的笑,而是非常自然、友善的笑,從心底發出的笑往往目光帶有含笑脈脈會給人一種温暖的感覺。

三、個人修養

道德品質、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個人禮儀,那麼個人有良好的修養,才會在禮儀上表現出好的一面來,所以加強個人修養是很重要的。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不僅僅要暢遊書海,豐富自己的內涵,讓自己在學識方面日益進步,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做人,首先就是個人的形象氣質。不要過分清高,孤傲冷僻的氣質只會讓人想要遠離,要温和淡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外在美不一定就會吸引眾人,而氣質美才是真正的美,才能真正展現個人的魅力。

其次在平日與人交往中應做到以下幾點:其一為誠實守信,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靠的便是誠信,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努力做到,這是一種懂禮儀的表現。其二為謙虛寬容,自古以來,謙虛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謙虛的人才受大家歡迎,在生活中要懂得寬以待人,總會有人傷害到你,但若無傷大雅都要適當地給予寬容,也正是個人修養的體現。其三為親切友善,學會發自內心去愛別人,關心幫助別人,待人和善親切,讓大家感受到自己的真心便足夠了。

在生活的一些瑣事上,也會不經意間體現個人禮儀,舉個例子我們經常説的愛護公物,可現實生活中總有人做不到,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校園裏破壞公物的現象比比皆是:有同學為求近路而不惜踐踏草坪;垃圾桶被踢翻;課桌椅上經常會看見各式各樣的塗鴉…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行為都對公物造成了損壞,體現了個人修養的缺失,那麼外在的禮儀也就沒有達到好的標準。其實,我們要做到的很簡單:吃完的東西不隨手亂丟,看到流浪的小動物能夠用一顆善心去愛護它,給飢餓的它們喂喂食,在圖書館控制説話的音量、上下樓時腳步輕輕等等。這些事雖小,但它體現了修養和人品,即個人禮儀的外在表現。

四、結語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當做到孔子所倡導的“克己復禮”,做有修養的,內在美的人對我們來説才是最重要的,當然達到標準的個人禮儀也需要每個人用心去做,成為一文明、有道德修養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叢書編委會.中國禮儀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xx

[2]劉青,鄧代玉.中國禮儀文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xx.

[3]應忠良.禮儀家園[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xx.

[4] 楊賽,王潤清.現代社區禮儀[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5

哲人説:修養,是智力最高的證明。的確,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正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般,具有崇高的道德修養,那麼這個人才會讓別人看得起,讓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敬意與崇拜。可見,修養是人生的試金石。

修養,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大度,是一種氣魄,是一種風格,是那麼清新自然,那麼無塵無染。   對於修養,伏爾泰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同的不是出身而是修養。”阿密埃爾説:“人要正直,因為在其中有雄辯和德行的祕訣,有道德修養的影響力。”

正因為具有修養的力量,才有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灑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可見,修養的力量無法比擬,修養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這種強大的力量,修養才成為了人生的試金石。

康熙年間,尚書張英家人與鄰居為整修府第,地界不清而發生爭執。張英得知,只做一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後立即讓出三尺之地,而鄰居也讓出三尺之地,成了一條六尺寬的街道。張英是有修養的,正是因為他崇高的修養感染了周圍的人,自己也彰顯了自身的魅力所在。他秉承着“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態度,化解了兩家的恩怨,他是偉大的,他的人生是光芒萬丈的。可見,具有修養的人,他的人格魅力才會顯現在世人面前。   芸芸眾生,每天都在奔走,熙熙攘攘,不絕於途。在這條跑道上,你必須展示你獨有的道德素質,否則你就不會登上成功的寶塔。

近來社會,人們的無道德修養現象愈加頻繁,在公共設施上搞破壞,在雕塑上亂刻亂畫……這些都記錄了這個人在當時一切沒有修養的行為。這應該是可恥的,這些人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將會給眾人留下什麼印象,即使他們在別處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們的荒唐行為已載入史冊,不容塗抹。

修養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修養是火,燃燒生命之源。讓我們秉承修養之火把,走向未來,來創造人生的奇蹟,擦亮這一顆試金石!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6

首先,對人要和善親切、誠懇熱情。從內心去愛、去關心、去幫助別人。朋友之間更要互相理解互相寬容。其次,謙虛隨和:古人説:“滿招損,謙受益。”謙虛總是受人歡迎的美德,社交場合上任何自傲情緒的流露都會成為你通向成功的障礙。最後,誠信守約:一個人能夠在社會上立足,靠的是信用。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內涵的多樣化,人們的時間觀念越來越強。參加各種活動要守時,不論是什麼原因遲到都是失禮的。

另外,修養往往與個人的文化水平有關。有文化氣息的人,在談吐舉止之間,自然地流露出一種高雅,一種文質彬彬的感覺。當然,修養也包括了舉止,儀態,談吐等。

如何提高自己的修養,我想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談吐和舉止,不做不文雅的舉動,不説不文雅的話,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自己多看點書,從書裏沾一些書香氣息回來。

一個有修養的人,是一個你樂於交往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往,不論是談古論今,或是隻談談家常瑣事,都會是人生快事,在這樣的交往中,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個毫無修養的人交往,則你會感覺如坐鍼氈,時間過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種折磨。相信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感覺吧!

既然你選擇了教師你就別無選擇地擔負着教書育人、傳承文明的神聖責任。在今天特定的歷史時期,培養振興中華的下一代的重任也歷史性地落在了你的肩上,你依然別無選擇。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要提高自身修養,別無選擇。沒有良好的修養,不是一個好老師。

長期以來流行着一種説法,就是把師生關係比做“一桶水”和“一碗水”,現在很多人覺得不妥。是的,吃老本是會坐吃山空,誤人子弟的。所以有人認為教師應該是“自來水”。我看也不妥。水是不會自來的,必須要你一點一滴地積累。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教師的底藴除了學習積累別無他法。“泰山不擇細壤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是永不枯竭、永不腐臭的“活水”。

“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舉一反三,舉重若輕,信手拈來,幾乎無所不知的老師才會讓學生肅然起敬。無所不知是不可能,但我們應該時刻準備着,不斷地進修學習。

熱愛學生,為人師表,不僅是一種職業道德,也是一種修養。教師只有愛學生,才會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才會瞭解學生、接近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信任與愛戴。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要有廣泛的興趣,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健康的情緒,努力培養自信,樂觀的性格,做學生的表率。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7

社會上常有人忿忿不平:為什麼教師除了清高就只能清貧。我要説,這或許就是殘酷的社會競爭中的“遊戲規則”,要耐不住清貧和寂寞,你一開始就錯了--你不應該選擇從事教育事業。

既然你選擇了教師你就別無選擇地擔負着教書育人、傳承文明的神聖責任。在今天特定的歷史時期,培養振興中華的下一代的重任也歷史性地落在了你的肩上,你依然別無選擇。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要提高自身修養,別無選擇。沒有良好的修養,不是一個好老師。

長期以來流行着一種説法,就是把師生關係比做“一桶水”和“一碗水”,現在很多人覺得不妥。是的,吃老本是會坐吃山空,誤人子弟的。所以有人認為教師應該是“自來水”。我看也不妥。水是不會自來的,必須要你一點一滴地積累。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教師的底藴除了學習積累別無他法。“泰山不擇細壤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是永不枯竭、永不腐臭的“活水”。

“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舉一反三,舉重若輕,信手拈來,幾乎無所不知的老師才會讓學生肅然起敬。無所不知是不可能,但我們應該時刻準備着,不斷地進修學習。

熱愛學生,為人師表,不僅是一種職業道德,也是一種修養。教師只有愛學生,才會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才會瞭解學生、接近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信任與愛戴。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要有廣泛的興趣,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健康的情緒,努力培養自信,樂觀的性格,做學生的表率。

我們經常可以聽見這樣的評價:這個人的修養真好,和他交往是一件快樂的事,或者也有人説:這個人的修養真差勁,太粗俗了。

修養常常與個人的文化水平有關,有文化氣息的人,在談吐舉止之間,自然地流露出一種高雅,一種文質彬彬的感覺。古人形容一個世代文人之家為書香門第,事實上,門是絕不可能透露出書香之氣的,即使在屋裏堆再多的書。真正能透出書香,能夠讓人一眼,一交談就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書香氣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種舉首投足之間就閃現出修養這兩個字。當然,修養也包括了舉止,儀態,談吐等。但文化氣息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何提高自己的修養,我想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談吐和舉止,不做不文雅的舉動,不説不文雅的話,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自己多看點書,從書裏沾一些書香氣息回來,總是有那樣的一種感覺,文化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它不是有形的,你在看它時決不會有任何的感覺,但它卻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也許你自己也不會那麼深刻的感覺到那種變化,但是別人卻會感覺到,發現你的變化,發現你的改變,發現你的令人刮目之處。

一個有修養的人,是一個你樂於交往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往,不論是談古論今,或是隻談談家常瑣事,都會是人生快事,在這樣的交往中,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個毫無修養的人交往,則你會感覺如坐鍼氈,時間過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種折磨。相信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感覺吧!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8

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於此。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説明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做一個文明的大學生是學校和社會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高度發達的現在社會裏,修養不高的人卻比比皆是。缺乏修養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亂扔垃圾,甚至隨地吐痰。還有些竟然髒話連篇,不注意語言文明。

一個人如果要獲得別人的讚賞、別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別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有些人説話、舉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問候;更甚至接聽電話都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呢?這裏面就是一個人的修養了。有時,優雅和禮貌並不完全是做給別人看的,其實從內心深處,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欣賞這樣的美。並不一定長得很美、很帥;並不一定擁有一把很好的嗓子、或者一隻名牌的手錶,稍加註意,就可以在普通人中脱穎而出,這就是個人的修養了。俊朗的外表、皎好的面容僅僅是母親給的。但優雅禮貌的行為則是後天的獲得。許多時候,後天的獲得都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的。

因此,迫切的希望我們在提高經濟水平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只有每個人的修養得到了提高,整個社會才可以算是真正發展起來了。

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培養自己的修養,做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

那麼我們該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呢?首先我們要認真學習,把握自我。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我們就得用科學文化知識來充實自己,只有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人們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惡,懂得美醜,才能把握正確的自我。

第二,我們要做到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其實,禮貌也是提高個人修養道德的重要標誌。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我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在與他人相處中,禮讓在先,相互理解,做事不要斤斤計較。

第三,為人要誠實守信,做事勤奮節儉,無論是在學習當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心須養成勤奮好學,積極進取,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樣才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言行舉止表一如一的人。

第四,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生活或學習當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我們不要急躁行事,而是要虛心向人請教,做出了成績我們不要過於驕傲,而是要更謙虛地向別人學習。只有這樣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才會真正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9

(一)、個人學習 強調“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善於學習”的同時還要強調“自主管理”。成為實力強大的個體,是每個人不斷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很多人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裏,僅僅是個理想主義者,不能逾越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對於很多理論知識聽起來、讀起來都是躍躍欲試、雄心壯志,似乎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但是真正要求認認真真地去學習,並將其付諸實踐,那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了。因此,員工應以開放求實的心態互相切磋,邊工作邊學習並使工作和學習緊密結合,做到“自我求發展、自我提升”的自主管理,即對於本職工作,自己發現問題,自己選定改革、進取的目標,自己進行現狀調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對策,自己組織實施,自己檢查效果,自己評估總結,自己開展批評。在這個自主管理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進行創新,從而增強企業快速應變、創造未來的能力

(二)、組織學習 強調“全過程學習”、“全員學習”。制度可以約束人去做什麼事,而文化可以誘導人如何做好事。因此,組織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對一個企業來講是很有必要的。“全員學習”,即企業組織的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都要全心投入學習,尤其是經營管理決策層,他們是決定企業發展方向和命運的重要階層,因而更需要學習。全過程學習,即學習必須貫徹於組織系統運行的整個過程中,不要把學習與工作分割開。

(三)、形成學習型企業 強調“團體學習、互相學習”。學習型企業就是把員工的個人願景逐步發展到他們的共同願景,把不同個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企業共同的目標前進。它有着獨特的魅力,因為它的核心宗旨是如何讓企業中的員工活出生命的意義,讓整個企業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永葆青春。它強調的是團隊內外的交流的同時要求學會“互相學習”,即向員工(相互)學習,向客户學習、向競爭對手學習等。推行學習型組織創建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調動員工參與實際工作的積極性,能極大地促進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 創建學習型企業不是“搞運動”也不是某個人的 ..........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0

常有人忿忿不平:為什麼教師除了清高就只能清貧。我要説,要耐不住清貧和寂寞,你一開始就錯了――你不應該選擇從事教育事業。既然你選擇了教師你就別無選擇地擔負着教書育人,傳承文明的神聖責任。在今天特定的歷史時期,培養振興中華的下一代的重任也歷史性地落在了你的肩上,你依然別無選擇。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要提高自身修養,別無選擇。沒有良好的修養,不是一個好老師。

長期以來流行着一種説法,就是把師生關係比做"一桶水"和"一碗水",現在很多人覺得不妥。是的,吃老本是會坐吃山空,誤人子弟的。所以有人認為教師應該是"自來水"。我看也不妥。水是不會自來的,必須要你一點一滴地積累。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教師的底藴除了學習積累別無他法。"泰山不擇細壤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是永不枯竭,永不腐臭的"活水"。"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

舉一反三,舉重若輕,信手拈來,幾乎無所不知的老師才會讓學生肅然起敬。無所不知是不可能,但我們應該時刻準備着,不斷地進修學習。熱愛學生,為人師表,不僅是一種職業道德,也是一種修養。教師只有愛學生,才會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才會瞭解學生,接近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信任與愛戴。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1

【摘要】從《論語》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確乎是一個謹守禮制的謙謙君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這可以説是孔子行為的準則,它貫穿在孔子立身處世待人等一切行事之中。“不學禮,無以立。”(《季氏》)“不知禮,無以立也。”(《堯日》)從以上孔子之言論可知,在孔子看來,“禮”是一切之根本,是人之“成人”的標誌,更是人之成為君子的必由之路。“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衞靈公》)作為君子,其一切行事,皆依禮行之,即使有“所爭”,其“所爭”也是依禮而行。孔子不僅從言語上論説君子與“禮”之關係,他更是身體立行地去做。從衣着飲食這些日常起居,他都嚴格遵循當時的禮儀的要求。

【關鍵詞】個人修養;六藝

個人修養是個人在個體心靈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任何一個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才會被人們所尊重。

孔子禮的精神深邃而豐富,對個人來説,禮是做事準則。體悟禮的精髓,可以提高修養、鑄造品格,立足於社會。在古代,一個人的禮儀訓練從兒童時期就開始了。《論語?子張》説道:“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嗯!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傳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嚴格説來,古代的國小不是認識幾個字就可以達到教學目的的,小孩子們還要學習如何與家庭成員和社會大眾交往。幫助父母灑水掃地,迎接客人,問候長者,以及學習如何在別人家裏做客,這些日常禮節也是小孩子在未來社會交往中必備的常識。只有從這些禮節開始,慢慢磨練小孩子的性情,才能讓他們養成勤勞、孝順、敬愛、仁慈以及對事物的正確理解和文雅的言行等美好品質。

到了一定年齡,兒童就要接受正式的成人教育,主要有六門科目:禮、樂、射、御、書、數,也即儒家講的“六藝”,這時就進入了大學教育。雖然“六藝”遠比幼兒時期所學的“禮”複雜深妙,但仍然是植根於人性內部的真實需要,是一個人成為“成人”的必修課。孔子説:“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又説“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他還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來證明這一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就是到了三十歲才懂得了禮的內涵,言行都很恰當,為社會所接受,可以在社會上立住腳跟可見,“成人”是一個人在身心修養方面達到的階段性成就。一個人要成為正式的、標準的、真正的成人,不僅僅是要行成人之禮――男子二十歲時舉行的冠禮,而是要真正學禮、知禮、立於禮,在道德修養上嚴格要求自己。如“子路問成人。子曰:“若減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只有一個人的心智達到了足夠成熟的程度,已經充分地社會化,可以成為完全的社會參與者,並且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和慾望,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算成人。

總之,不管是灑掃應對進退之禮,還是六藝之禮,都以培養人的德性為旨歸。而“禮”作為一種涵蓋面極廣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情感,它包括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儀表方面,“禮”對人的容貌、顏色、視聽、坐卧、衣冠、飲食、行止、揖讓等,都做了具體的規定,如“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矣。”(《論語?泰伯》)在競技的禮讓方面,孔子説道“: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八佾》)在與人交往方面,與長、幼、上、下和朋友相交,皆有一定之禮。如對長者之禮貴在尊敬,對上級之禮貴在忠誠,對下人要寬惠,與朋友交往要講誠信,所謂:“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子夏也曾轉述孔子的教導説:“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等等。可見,《論語》中“禮”是對人們立身處世道德修養的全面提升。特別是在現代,人們在一心追逐經濟利益,追逐權力的時候,而淡化了對個人修養的提升。甚至不顧自身的名聲,最終害人終害己,臭名昭著,得到應有的懲罰。

參考文獻:

[1]《禮記》[M ] 中華孔子協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

[2]《論語》[M ]中華書局 20xx

[3][法]安德烈?比爾基埃,克里斯蒂亞娜?克拉比什-朱伯爾,《家庭史》(第一卷上冊)[M ]袁樹仁,姚靜,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4]《儒家家庭倫理及當代價值》[J] 河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論文

[5]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 ].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79.

[6]《孟子》[M ]中華書局 20xx

[7]《荀子》[M ]中華書局 20xx

[8]宋.釋道原撰《景德傳燈錄》[M] 廣陵書社 20xx

[9]臧文軒《關於孔子思想中“禮”文化起源與發展的探析》[J]文史在線 20xx年4月刊

[10]周和《古禮今談》[M ] 廈門外圖中國台灣書店有限公司 20xx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2

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於此。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説明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做一個文明的大學生是學校和社會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高度發達的現在社會裏,修養不高的人卻比比皆是。缺乏修養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亂扔垃圾,甚至隨地吐痰。還有些竟然髒話連篇,不注意語言文明。

一個人如果要獲得別人的讚賞、別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別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有些人説話、舉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問候;更甚至接聽電話都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呢?這裏面就是一個人的修養了。有時,優雅和禮貌並不完全是做給別人看的,其實從內心深處,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欣賞這樣的美。並不一定長得很美、很帥;並不一定擁有一把很好的嗓子、或者一隻名牌的手錶,稍加註意,就可以在普通人中脱穎而出,這就是個人的修養了。俊朗的外表、皎好的面容僅僅是母親給的。但優雅禮貌的行為則是後天的獲得。許多時候,後天的獲得都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的。

因此,迫切的希望我們在提高經濟水平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只有每個人的修養得到了提高,整個社會才可以算是真正發展起來了。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3

【摘 要】部隊新聞編輯在我軍特色先進文化建設過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個人修養高低直接影響着報刊的質量和廣大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聞編輯必須適應使命任務的需要,自覺從職業道德、知識儲備、業務技能、工作作風等方面加強個人修養。

【關鍵詞】新聞編輯 個人修養 報道質量

修養,是指“人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經過鍛鍊和培養達到一定的水平,也指逐漸養成在為人處事方面的正確態度”。每個人都有其修養,新聞編輯的工作屬性及其所生產作品的傳播屬性,決定了其個人修養具有共享性和擴散性,其修養高低直接影響着報刊的質量,間接影響的可能會是廣大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價值導向。做編輯,首先要做人,在多媒體競相爭雄的全媒體時代,軍隊報刊要想贏得讀者、贏得官兵,發揮好傳播先進軍事文化、凝聚意志力量的作用,編輯在其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提高編輯的個人綜合修養就顯得重要而迫切。

一要有強烈的使命意識。編輯的使命意識即編輯對其行為活動所產生的社會作用和意義應當擁有的情感和承擔的責任。軍隊編輯人員具有什麼樣的使命意識才能適應新聞宣傳工作?簡言之,就是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廣大官兵的工作生活尤其是精神文化生活要有強烈的情感認同。一個沒有強烈使命意識和責任感的人是擔當不起新聞傳播的歷史重任的。當前,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正處在大發展大跨越的歷史階段,海軍全體官兵正在為實現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和海軍夢而努力奮鬥,在這場驚天動地的宏偉實踐中,需要大批富有強烈使命感的包括新聞編輯在內的宣傳骨幹隊伍為海軍現代化建設搖旗吶喊、擂鼓助陣。只有在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強烈的責任心的感召下,新聞編輯的內在激情才能洶湧澎湃,揭示出他們心靈深處的感情變化,編輯出開啟智慧、啟發自覺併為廣大官兵所喜聞樂見的高質量報刊。

二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道德是編輯修養的重要因素,它表現為自覺的道德意識、道德信念及道德行為和情感與思想、意志等構成的比較穩定的精神狀態。編輯是新聞傳播的主體,在新聞實踐中需要有明確的審美理想去搭建自己的傳播框架,因此,良好的職業道德,是編輯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的先決條件,也是不辱使命地做好軍隊傳播工作的必備修養。由於新聞編輯處在軍內外環境的“瞭望哨”位置,對我軍所處的社會環境、擔負的使命任務和官兵成分結構的變化,對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尖鋭複雜的鬥爭認識比較深刻,這就要求編輯除了應具有的公道正派、誠實篤信、兢兢業業、廉潔自律等品德外,還需要有追求真理、維護公正、仗義執言的情操。在人的所有美好品德中,奉獻精神是內在美的最高境界,對新聞編輯來説,更是如此,只有始終做到默默奉獻、持續奉獻、無私奉獻,部隊的新聞傳播事業才能得到創新發展、科學發展。

三要有豐富廣博的知識。新聞傳播涵蓋部隊建設的方方面面,部隊先進特色軍事文化異彩紛呈,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多種多樣,這就要求編輯需要具備豐富淵博的學識。知識貧乏、學問淺薄、缺乏文化修養的編輯,精神生活必定枯燥乃至枯竭,更無法勝任編輯崗位。更何況在當前信息化發展的快車道上,科技發展、社會進步日新月異,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對新聞編輯來説較之以往更加迫切。知識廣泛、淵博,有助於編輯增強對新聞的敏感性和判斷力,在認識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律、反映基層官兵工作生活的過程中避免絕對化和片面化,儘量杜絕差錯。首先,要在加強學習上確立更高標準,勤於學習、善於學習,更新知識,拓寬視野,用新知識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利用新知識去解決新聞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更真實、準確、全面、生動地反映現實生活的發展變化。其次,要逐步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既要爭做新聞傳播業的行家,也要努力成為博學多才的“雜家”。總之,無論怎樣深奧的知識,藏在編輯頭腦中,總會有一天在電腦桌上應用到它。

四要有熟練的業務技能。“沒有金剛鑽,不攔瓷器活兒”。對於採寫、編排、修改等十八般武藝,編輯都應該熟練掌握,這是編輯的基本功。就選稿來説,具有熟練的業務,才能慧眼識珠選出質量上乘的稿件;就修改稿件來説,新聞體裁多種多樣,有消息、通訊、評論、雜文等,編輯首先要有駕馭這些體裁的表現方法,才能在提筆修改稿件時得心應手。倘若編輯的文字能力不過關,改稿時必然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不僅稿件中的差錯發現不了,甚至有可能越改越糟。修改稿件顯示編輯新聞寫作的能力,配置稿件、製作標題、版面安排的技巧等,也都需要編輯熟練的業務能力。同樣的材料、內容和主題,在不同的編輯手中,標題的選取、版面的編排、文字的潤色等方面展現出的效果往往會不同。特別是在目前報刊同質化現象比較普遍的情況下,編輯在不失事實的前提下,對稿件提煉包裝,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要想在競爭中顯示出自己的特色、贏得自己的地位,編輯必須以精湛的業務為依託。

五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編輯是新聞作品的檢驗員,承擔着把關定向的角色,責任重大。謹小慎微、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是必不可少的修養。從筆者個人經驗來看,報刊上出現的錯誤,或多或少與編輯有關。有的差錯是由編輯的知識欠缺所致,有的則是粗心大意,沒有仔細認真地對稿件進行分析檢查造成的。一般來講,明顯的差錯很容易被發現,也有一些差錯隱藏在字裏行間或不起眼的細節裏,需要編輯在修改稿件時前後對比、深入思考才能發現。面對一篇稿件,編輯應當從政治原則、邏輯結構、事實依據、技術關口等方面綜合去考量,無論是校正一個錯誤、核實一條信息,還是增減一段材料,都要有明確的依據,不能想當然,尤其對於自己拿不準、吃不透的問題,要向書本和專家請教。同時,要特別注意防止在改稿過程中因為編輯的原因而衍生出新的差錯或問題。尤其要對涉密內容嚴格把關,堅決避免對軍事訓練、重大活動的反映信息量過大、過細而造成泄密問題的發生。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4

不管是在公共場所,還是在私人聚會,只要你與人進行交往,你在裝着打扮、言談舉止等外在形象就會出現在他人的眼裏,並留下深刻印象。

為您詳細介紹:

(1)解決好形象的"焦點"問題

服飾、儀表是首先進入人們的眼簾的,特別是與人初次相識時,由於雙方不瞭解,服飾和儀表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大份量。

穿衣要全體,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只要是適合自己體形,漂亮又有新意的衣服,就應當大膽穿着。

服飾的個性,也能讓人判出你的審美觀和性格特徵。

服飾式樣過 時,人家會認為你刻板守舊,太過超前會讓人覺得輕率固執、我行我素,這兩種情況都地讓人得出"此人不好接近"的結論,自然會影響社交中的形象。

(2)讓你的言談舉止"放大"形象

言談舉止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體現,要開朗、熱情,讓人感覺隨和親切,平易近人,容易接觸。

很多人在社交中總擔心沒有出眾的言談來打動大家,吸引別人的注意,以致於造成精神上的緊張,使表情、動作都變得十分僵硬,這都是自尊心太強造成的。

因 此,應放鬆心情,保持自己的既有特點,而不要故意矯揉造作。

有的人在"亮相"時昂首闊步,氣勢逼人,在跟別人握手時要像鉗子般有力,跟人談話時死死盯住對 方……這樣故作姿態,不僅會令別人感覺難受,連你自己也覺得彆扭。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保持你原有的個性和特質。

言談要有幽默感。

在社 交中,談吐幽默的人往往取勝。

沒有幽默感的人在社交中往往會失敗。

在交際場合,幽默的語言極易迅速打開交際局面,使氣氛輕鬆、活躍、融洽。

在出現意見有分 歧的難堪場面時,幽默、詼諧便可成為緊張情境中的緩衝劑,使朋友、同事擺脱窘境或消除敵意。

此外,幽默、詼諧還用來含蓄地拒絕對方的要求,或進行一種善意 的批評。

平時應多積攢一些妙趣橫生的幽默故事。

(3)充分展示性別美

男士切忌流露出狹隘和嫉妒的心理,不要 斤斤計較,更不要睚眥必報。

男人的性別美,是一種粗獷的美,內涵的美,真正的男子漢應該有性格,有稜角,有力度,有一種陽剛之氣,而那些扭扭捏捏的奶油小 生則讓大多數人難以接受。

而女性美普遍被人認可的形象一直是嫻靜的、温柔的、甜美的。

女性容貌清秀,線條柔和,言談舉止中所散發出來的脈脈温情強烈動人。

交際時,女性如能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性別特點,表現得謙恭仁愛,熱情温柔,一般總能激起男性的愛憐感和保護欲。

女性自然的柔和所產生的社交力量,有時比"剛 強"的力量要大得多。

聰明的女性總是自覺地突出自己的性別形象。

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有"鐵娘子"之稱,政壇作為不讓鬚眉,但在家中仍是個好主婦,為家人做早餐,為女兒粉刷牆壁,對丈夫温存體貼,其温柔美得到了人們的交口稱讚。

(4)發揮"二號微笑"的魅力

舞蹈演員在舞台上表演輕鬆歡快的舞蹈時,要保持"二號微笑"。

所謂"二號微笑",就是"笑不露齒",不出聲,讓人感到臉上掛着笑意即可,保持"二號微笑",讓人感覺心情輕鬆,又比較愉快。

在社交場合,輕輕的微笑可以吸引別人的注意,也可使自己及他人心情輕鬆些,"笑眯眯"的人總是有其魅力的。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5

關鍵詞:主體意識 教育規律 創設思維情境

摘要:新的課改理念要求歷史課堂把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轉變到以發展學生的智能為主要任務;把以教師或教材作為教學的中心,轉變到學生在教學關係上佔主體地位;把從封閉式的教學組織形式轉變到開放式教學形式。

隨着教學觀念的大轉變,我們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從多年實踐的過程看,則要做到如下三點。

首先,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告訴我們,要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廣泛地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自實踐;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要發展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創造性思維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即要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基礎上,不斷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主體性進一步發展,把被動接受“要我學”轉化為主動的“我要學”,實施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方法。

其次,注重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雖然歷史講得是過去的事,但它和現實關係密切,故事性較強,貫穿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設情境,再現歷史場面,學好歷史可以得到觀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增強認識事物和判斷事物的能力。改革後的教材,圖文並茂,直觀性強,這些都有利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

針對發展水平和特點各自不同、但卻有巨大潛力的學生,必須區別對待,因勢利導,用愛心、責任感,開發“差生”的學習潛能,激活學史動機,並使之內化成學史動力。區別對待不僅體現在量的方面,如知識掌握多或少的量關係上,而且體現在知識鑽研的深與淺、思維能力的高與低上。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資料,都可以有彈性地增減;以某個歷史事件為例,如果説差生只需掌握時、地、人、事、議,而對較高水平的學生則可要求在背景、影響或作用等問題的分析上多下些工夫。區別對待不是降低對差生的要求,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把他們引入正軌後,逐漸對其加碼,促其趕上其他學生,使全體學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再次,注重素質教育過程中的能力培養。歷史發展過程的因果聯繫,偶然性和必然性、多樣性與統一性、曲折性與規律性等,無不反映着辯證思維的過程,通過歷史學習,能發展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評價能力,這是人們較一致的看法。傳統的歷史教學把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歷史知識作為宗旨,從一個方面講,這裏有寶貴的經驗。因為學生學習、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必須以堅實的歷史知識為根基,但是沒有重視對學生智力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沒有重視對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包括分析歷史的能力、比較能力)、表達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加強對各種能力的培養、訓練、無疑具有極重要的意義。五項能力要求中的第五項側重在創造性的歷史思維能力上,強調歷史地、客觀地認識社會的能力。歷史思維能力的較高層次是邏輯的、辯證的、理論的思維能力,這既是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也是歷史學科最高層次的能力要求。加強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內容。

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歷史學科應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即吸收攝取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作為最佳能力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落實。

首先是學會閲讀。歷史閲讀的範圍十分廣泛,但最基本的是要學會讀教材,讀相關的史料、圖畫、圖表等。可以從教材入手,歷史事件的論述是多方面的,但概括精要,揭示本質,最關鍵的表述往往只一句或幾句話。要善於引導攝取、加工教材中最有斷語意義的語言(即最主要的信息)。在閲讀過程中設置問題,是使學生注意集中在所提問題有密切相關內容上的主要手段。對低年級學生,可由教師先提出問題(問題前置),如“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麼?”問題一提出就把“秦末暴政”和“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的內在聯繫,溝通起來了。對需要經過分析、比較、綜合才能理解掌握的內容,一般在閲讀後(問題後置)提出效果更好。如比較漢唐對外關係的異同點,説明唐朝比漢更強盛的原因是什麼?學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師提問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在閲讀中探索提取、加工等思維,逐步得出結論。閲讀過程中不提問題、單純閲讀的方法不可取,問題是設置懸念,給學生創設思維情境,比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的閲讀有利思維發展。閲讀中應提倡多問、大膽質疑、人人蔘與。可引導學生對教材或史料中不理解、不明確的問題質疑,對教材不同論點質疑,對尖子生還可引導能質疑又能釋疑,充分開發潛能。

其次學會討論。討論是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途徑。學生參與討論歷史問題,它的益處是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佔有材料,展開思維的翅膀,進行爭鳴,達到解決問題、深入學習、發展自我的目的。例如佈置了“應該怎樣認識殖民侵略的兩重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這個問題涉及面廣,需要充分的分析、綜合、比較,課本沒有現成答案(只限於結論),但與現實聯繫密切,同學們熱切希望瞭解這個熱點問題。課堂上學生爭論激烈、形成兩種不同觀點,(史學家也有不同看法),但通過脣槍舌劍,統一了認識,得出:侵略造成殖民地的貧窮和災難是主要的,資本主義化是以殖民地化為前提的,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目的是要把殖民地變成商品市場、原料產地、投資場所、勞動市場,並不是要把殖民地半殖民地推進資本主義社會,變成發達國家。在侵略過程中產生資本主義只是客觀後果,不能把功勞記在殖民者身上。討論使學生理解了歷史的要義,訓練了他們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辯證法的理論觀點,又解決了認識上的一些誤區,學會了歷史思維,從而達到提高素質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魏國棟,呂達主編,新課程改革研究叢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版

[2]鄭金洲主編,中學教育科研指導叢書,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9月版

[3]趙亞夫主編,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師教育系列教材歷史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版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6

[論文摘要]在當今這樣一個與時俱進、迅速發展的時代,人才的質量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與前途。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及實施素質教育既是當今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又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實效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最主要的還是轉變素質教育的理念,推進素質教育實踐;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強化責任意識,呼籲社會共同參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素質教育 教育實效

在當今這樣一個迅速發展的時代,人才的質量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與前途。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及實施素質教育既是當今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又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實效的方法有多種,但最主要的還是要轉變素質教育的理念,推進素質教育實踐;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推進教師隊伍的建設;強化責任意識,呼籲社會共同參與。

一、轉變素質教育理念,推進素質教育實踐

教育理念往往是教育者在生活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教育者“相信”的而未必是清楚地“意識到”的東西,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特點。“知道”的甚至“懂得”的東西未必是“相信”的、“堅持”的東西,所以轉變教育理念絕非易事。有些人把教育理念理解為教育理論、教育知識,以為只要組織教師學習一些教育理論、教育思想,就能轉變其教育理念,這種想法過於簡單。目前的大學生素質現狀要求高校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從滿足未來社會發展以及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加快創新富於時代特色的、科學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

(一)從狹窄的專業教育理念轉向綜合素質教育理念

在傳統狹隘的專業教育理念影響下,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雖有一技之長,但綜合素質不高,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等往往顯得比較缺乏。從目前就業市場特別是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看,用人單位最看中的是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實際上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較量,因為素質是底藴、是內涵,只有高素質,才能轉化為高成就。因此,高等教育者應該積極更新觀念,從狹隘的專業教育理念向素質教育理念轉變,把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在課程安排上把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真正培養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

(二)從終結型教育理念轉向終身型教育理念

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迫切需要知識不斷更新、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與習慣的人才。過去那種“學習一陣子夠用一輩子”的思想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終身型教育治學理念是古代聖賢提出的“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等勸學良言在當今社會的再現。因此,高校必須通過教育教學改革,激發大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其樂於學習,把學習作為生活的必要構成部分。

(三)從封閉的教學理念轉向開放的教學理念

中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封閉為特徵,它忽視對學生人格的尊重,造成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也得不到承認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受到極大限制。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我們從封閉的教學理念轉向開放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使課堂教學適應學生自主創新發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育力量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學校的教育目標和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教師才能得以實現和完成。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實效,必須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推進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教師應充分認識自己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合格人才就是一句空話。教師素質是指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個人修養、業務知識和育人能力的綜合反映。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雖然障礙重重,但教師素質是突破口,是素質教育得以順利實施的保證。高校教師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承擔着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提高素質的對象。他們自身的素質如何、能否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教育,關係到能否真正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具備的素養和能力

1.要具備一定的素質教育理論。高校教師作為教育者的主體作用表現在用什麼樣的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去塑造大學生,去引導他們自我完善。馬克思主義認為,主體所抱的目的,規定了主體對客體信息有選擇的接受,主體的目的性愈明確,對信息接受的質量也就愈高。教師只有真正確立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才可能按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去認真思考和探索教育改革,把素質教育融匯貫穿於教育的整個過程和各個環節。教師要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理念,就要學習有關素質教育理論,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儘快從“傳道型”轉為“引導型”、從“授業型”轉為“參與型”、從“解惑型”轉為“啟發型”。

2.要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以及較高的科研創新能力。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教師作為素質教育的直接參與者,自身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和廣泛化,對提高素質教育的實效至關重要。高校教師應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實踐,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斷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教學水平,總結經驗,擴大交流,在對比與滲透中培養大學生的諸多能力,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推行。

3.要具備自我發展和提高的意識。陶行知説過:“惟有好學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好學不厭的學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一定要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教師的自我發展和提高的意識來自於對自我價值最大程度地增加和實現的強烈願望,來自於熱愛教育對象的職業情感。高校教師應不斷地學習有關素質教育的知識,增強素質教育的責任感,不斷學習先進的理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多方收集本學科的最新成果以充實和完善教學內容,真正做到把書本知識與科研最新成果緊密結合起來。

(三)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力量

1.重視對教師有效引進與優化教育,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努力延聘一流教師,千方百計延攬大批名師。這種唯才是舉的作風,必定能招攬一批優秀的教師,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針對近年來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應重新強調高水平教師為高校本科生上課的精神和要求,努力推進高水平教師走上講台,明確規定教授必須承擔教育教學工作,每學年至少完成本科課程一定課時量的主講任務或者一定學分的教學工作,這不僅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2.不斷完善激勵競爭機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激勵競爭在組織內是一種客觀存在,對增強組織成員的凝聚力,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發揮着極大的作用。公平、公正的競爭對教師將會產生巨大的激勵和鞭策,高校要為教師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在重要崗位設置、加薪、職稱評定等方面,對於獲獎的優秀教師以及本科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應給予優先考慮,要定期評選一批在教學工作第一線辛勤耕耘的優秀教師,並進行大力的宣傳與獎勵。

3.實行大學生導師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導師制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思想指導,每位導師指導數名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行為等負有全部責任。新生入學後,可根據學生班的人數,為各班配備1~2名任課老師做導師,可以要求每名導師每月與指導的學生面談或集體指導。這樣學生與教師溝通聯繫的渠道就會增多,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正確的專業思想,指導學生安排學習計劃,參加科研訓練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為學生指點人生、啟迪智慧,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才。(四)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來促進教師修德敬業

1.教師在人才培養中佔主體地位,提高教師的素養是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部分老師不注重個人修養的提高,言行舉止出現失範的現象,在學生中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學校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職工之家”或工會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的文化娛樂活動,把教師的思想修養重新凝聚到教書育人的教育目標上來。

2.對在修德敬業方面表現非常優秀的典型教師和典型事蹟要予以大力表彰。給予優秀教師較高規格的精神和物質獎勵,以真正激起其他老師“比差距、趕上來”的決心和動力。通過組織廣大教師參與“學典型、做典型”活動,促進整個教師隊伍修德敬業水平的不斷提高。

3.定期組織教師中短期輪訓。培訓中間可以穿插一些討論、看錄像、參觀革命聖地等活動,以增加培訓的實效性和吸引力。但要避免出現為了搞活動而組織培訓或為參加活動前來學習的錯誤思想傾向,活動僅是培訓的一個教學環節,培訓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師修德敬業的意識。

4.對教師中出現失範的現象以及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不包庇縱容,要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對出現過錯的教師要根據情節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但處理前要找該教師進行誡勉談話,指出其所犯錯誤的性質以及處理方案,並讓其本人對處理意見以及今後該如何做進行表態;對其他教師要以此事為例,查明問題的根源,提出警示。

三、強化責任意識,呼籲社會共同參與

大學生素質的提高不僅僅是高校教師的責任,學生家長也應轉變觀念,配合高校育人工作;高校要突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完善實踐教學;利用現代大眾傳播媒介,營造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

(一)學生家長要轉變觀念,配合高校育人工作

1.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根據社會上的典型事例,呼籲家長和社會,關注和重視家庭教育以及基礎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作為教育對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家庭生活環境,大學教育不是培養人才的唯一途徑,家庭教育、基礎教育與大學教育一樣對塑造大學生諸素質、諸能力的同等重要,它們為高校能培養更多的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鋪平道路。

2.利用大學新生家長送子女上學的機會,組織召開新生家長會;或在新生報到手冊中公開“致大學新生家長的一封信”。向學生家長宣講學校學生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對家長提一些具體的要求,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自我管理和獨立生活能力。協調好學校與家長共同育人的職責,使雙方相互配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在日常的管理中,進一步建立和加強同學生家長溝通聯繫的機制,大學生管理工作者要經常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繫。客觀彙報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以便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與此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多找學生談話,瞭解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其生活和學業上遇到的困難和困惑,這樣就會讓他們真正感覺到自己被關心和被重視,從而提高其成長的速度和質量。

(二)高校要突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完善實踐教學

1.實踐教學是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高校應遵循“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路,以獨立設課的實驗教學體系為主體,以課外社會實踐為補充,強化專業課教學實習。通過發揮學科競賽作用、支持大學生實踐訓練項目等多種途徑,帶動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發展,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2.搭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踐平台。融入國家或區域性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和產業技術合作,實現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調整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的比例,形成從知識創新到技術創新,再到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創新鏈,實現產學研緊密結合。

3.把服務和貢獻社會當作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主要責任。通過培養創新型人才,向社會輸送適應社會需求的棟樑之才;通過科學研究,為企業界的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和諮詢服務;通過科技成果產業化,實現對企業界的知識轉移。

(三)利用現代大眾傳播媒介,營造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

1.建立一支優秀的大學生素質教育理論宣傳隊伍。充分利用現代傳媒的作用,凡是與素質教育有關的重大活動,邀請社會重要媒體前來進行採訪,及時進行宣傳報道,把大學生素質教育推向更廣闊的社會空間,這是高校素質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證。

2.學校要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建立自己的素質教育網站。在充分調研、瞭解學生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的基礎上,可以在大學生中徵集網站名字。學校除了在內容上要嚴格把關外,整個網站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管理與設計,儘量把富有政治性、教育性的內容融於可讀性、新穎性、娛樂性和富有時代性之中。可以設立論壇版塊,通過點擊量加強和改進網站的內容與形式,真正把大學生對網絡的注意力由校外吸引到校內、由素質教育領域外吸引到素質教育領域內。

3.利用大眾傳媒,宣傳高校的辦學特色、成就以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實力,提高學校聲譽。高校可以在新聞媒體上開闢專欄,介紹學校的辦學特色、科研成就、學術交流、名師風采、優秀畢業生等。也可以組織召開畢業生供需見面會,邀請用人單位代表參觀學校的特色實驗室、大學生的科研成果展和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讓用人單位充分了解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生的自身實力。真正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7

社會上常有人忿忿不平:為什麼教師除了清高就只能清貧。我要説,這或許就是殘酷的社會競爭中的“遊戲規則”,要耐不住清貧和寂寞,你一開始就錯了--你不應該選擇從事教育事業。

既然你選擇了教師你就別無選擇地擔負着教書育人、傳承文明的神聖責任。在今天特定的歷史時期,培養振興中華的下一代的重任也歷史性地落在了你的肩上,你依然別無選擇。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要提高自身修養,別無選擇。沒有良好的修養,不是一個好老師。

長期以來流行着一種説法,就是把師生關係比做“一桶水”和“一碗水”,現在很多人覺得不妥。是的,吃老本是會坐吃山空,誤人子弟的。所以有人認為教師應該是“自來水”。我看也不妥。水是不會自來的,必須要你一點一滴地積累。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教師的底藴除了學習積累別無他法。“泰山不擇細壤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是永不枯竭、永不腐臭的“活水”。

“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舉一反三,舉重若輕,信手拈來,幾乎無所不知的老師才會讓學生肅然起敬。無所不知是不可能,但我們應該時刻準備着,不斷地進修學習。

熱愛學生,為人師表,不僅是一種職業道德,也是一種修。教師只有愛學生,才會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才會瞭解學生、接近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信任與愛戴。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要有廣泛的興趣,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健康的情緒,努力培養自信,樂觀的性格,做學生的表率。

我們經常可以聽見這樣的評價:這個人的修養真好,和他交往是一件快樂的事,或者也有人説:這個人的修養真差勁,太粗俗了。

修養常常與個人的文化水平有關,有文化氣息的人,在談吐舉止之間,自然地流露出一種高雅,一種文質彬彬的感覺。古人形容一個世代文人之家為書香門第,事實上,門是絕不可能透露出書香之氣的,即使在屋裏堆再多的書。真正能透出書香,能夠讓人一眼,一交談就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書香氣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種舉首投足之間就閃現出修養這兩個字。當然,修養也包括了舉止,儀態,談吐等。但文化氣息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何提高自己的修養,我想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談吐和舉止,不做不文雅的舉動,不説不文雅的話,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自己多看點書,從書裏沾一些書香氣息回來,總是有那樣的一種感覺,文化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它不是有形的,你在看它時決不會有任何的感覺,但它卻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也許你自己也不會那麼深刻的感覺到那種變化,但是別人卻會感覺到,發現你的變化,發現你的改變,發現你的令人刮目之處。

一個有修養的人,是一個你樂於交往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往,不論是談古論今,或是隻談談家常瑣事,都會是人生快事,在這樣的交往中,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個毫無修養的人交往,則你會感覺如坐鍼氈,時間過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種折磨。相信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感覺吧!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8

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嚮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識的樂園裏遨遊,是你忘掉疲勞;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在興趣“老師”的吸引和指導下,可以加快獲得豐富知識的進程;興趣是成長的前提。凡是成才者,事先都具有喜好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特別是國小時期對某物的興趣,如果不受客觀因素的干擾、制約,往往可以轉化將來從事某種專業和專業活動的興趣。所以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讀書的興趣。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呢?

同學們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天天讀書,可卻還是缺乏讀書的興趣(next88)。讀書興趣不可能在讀書活動外產生,但讀書活動也未必產生興趣。所以,如何培養讀書活動中的興趣,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第一:確認讀書的目的

只有認定了讀書目的,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明確的目的,容易評定自己的成績。在達到自己預期的成績時,興趣自然就會產生。一是根據閲讀喜好,選擇閲讀材料。比如,有的同學喜歡故事性較強的;有的喜歡詞句較優美的;有的喜歡景物描寫的;有的喜歡人物描寫的;有的喜歡哲理性強的。開始作課外自讀時,你喜好什麼就選擇什麼。當然首先必須是有益的書籍。在閲讀材料的選擇上,不能跟隨大流、人云亦云。人家喜歡讀的,不一定適合於你。如大家都説《三國演義》好看,但你可能對書中的文辭不感興趣,如果硬着頭皮看的話,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喪失興趣,別人還會笑話你附庸風雅。這時你不如找本白話《三國》來看看,既瞭解了《三國演義》原著的內容,又增添了閲讀古代長篇小説的興趣,一舉兩得。一時不能讀原著,決不能説明你笨。就是有一定文化修養的成年人,拿起《紅樓夢》就睡覺的也是大有人在。第二:讀自己能讀懂的書每次閲讀時,事先不一定明白我為什麼而讀,但在讀的過程中,文章的哪方面觸動了我,或聯想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或原理,這就是“得”,即此次讀書的收穫。這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説的文章特點、大意了。作文

讀書是一個讀者與作者進行思想溝通的過程。假如不瞭解所讀之書的內容,讀者與作者就無法進行思想溝通;再有價值的內容,也不會讓讀者產生興趣。

而且,書的難度要適中,太難的書讀者讀不懂就沒有興趣,太容易的書就會讓人有老生常談的感覺,引不起讀者的興趣。

第三:把你的讀書心得表現出來

注意閲讀積累,採摘閲讀“花朵”。沒有積累的閲讀是老熊掰棒子的作法,手中永遠只有一個。當然,積累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書上作記號,寫簡短的批語、體會,或是把主要的內容用本子記下來。名人讀書都是這樣的,現在出版的毛澤東在閲讀過的書籍上所作的記號和批註影印本,就是例證。這樣做,就好像我們從百花叢中,把我們認為最爽心悦目的花采摘來插在花瓶裏一樣,這些“花朵”就成了我們欣賞、觀察、比較的對象。這樣做的時間長了,我們就會對“採摘”“花朵”有了經驗,並進而有所研究,我們的閲讀欣賞能力就會漸漸提高,興趣就會更加濃厚。讀書心得是一種滿足。表現出讀書心得將會對讀書時尋求心得的興趣有利。有很多表現讀書心得的方式。例如,參與大家的討論並表達自己的看法是一種方式;與人在信中談論學問是一種方式;在課堂上提出或回答問題是一種方式;在報刊雜誌上投稿發表作品是一種方式。

只要能把讀書的心得表現出來,你就能從讀書中獲得以下的兩種益處:

其一,為了將心得表現出來,所以在讀書時會用心思考,能重新組織書中的資料,把它納入系統的記憶。

其二,心得表現是一種被社會認可,被人讚許的行為。在團體中的心得表現,會因別人的重視而提高自己的自尊,對以後的讀書興趣也會因之有所提高。

當然,培養讀書興趣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讀書興趣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一般需要經過以下的三個階段。

(1)直觀興趣階段

(2)自覺興趣階段

(3)潛在興趣階段

要培養讀書興趣,首先要經過“知之”階段,也就是説要經過培養直觀興趣的階段。

直觀興趣階段對於有讀書興趣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問題。但是,對那些沒有或缺乏讀書興趣的人來説,則需要認識一下,培養讀書興趣的重要性。

不但要他們真正懂得:知識就是力量,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不積累知識,就會在工作中不斷碰壁。還要讓他們知道:很多知識都被保存在書裏,只有通過讀書才能獲得前人學以致用的經驗。要誘導他們結合個人愛好,讀那些有益的書,吸取書中的知識,使之嚐到“開卷有益”的甜頭,產生濃厚的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的習慣。並且,要堅持下去,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能成為一個“知之者”,完成讀書直觀興趣階段的培養。然而,由於直觀興趣的不穩定性,它易起易落,如不及時進行鼓勵,不繼續堅持,就很可能會來如煙,去如風。

因此,你還應做“好之者”,把讀書興趣由直觀興趣階段向自覺興趣階段過渡和發展。由直觀興趣向自覺興趣過渡,需要一個過程。因為,自覺興趣是愛好和志向的結合體。

自覺時期的讀書興趣,已經是一種有明確目的的興趣。它不僅伴隨着感性的讀書愛好,而且,還包括了在感情支配下的記憶與聯想,由求知向思維推進。這時的讀書興趣,具有了自覺性、主動性。

譬如説,一個對技術非常感興趣的人,在得到一部有關的技術書時,必然會一睹為快。

他會帶着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產生濃烈興趣的同時,分析書中的理論是否成立,數據是否準確,是否在實際中可行。並且,自覺地、積極地向更深的層次開掘。

試想,當你讀書的興趣達到了孜孜以求的“好之者”階段,並進入了自覺興趣的境界之時,你還會“厭倦”書嗎?

進入讀書興趣“好之者”階段的人,一般都有了自覺讀書的興趣,進入了比較穩定的階段。

但是,如果把“好之者”與“樂之者”相比,還有很遠的差距。

“好之者”,只是對讀書有了熱情,對讀書有了鑽研精神和自覺自願的興趣。

“樂之者”,卻是在經過一段探索後,有了深刻的體會和收穫,把讀書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捧起書來,如醉如痴,達到了讀書興趣的最高階段——潛在興趣階段。

那些步入潛在興趣境界的“樂之者”,並不僅僅是愛好讀書,也並不僅僅是自覺地驅馳,而是在愛好讀書與自覺的基礎之上產生了堅強的意志和追求的快樂。

當你讀書的興趣達到“痴心”的程度時,就不會感到讀書是一種苦役和負擔了,而會感到讀書是一種享受。

一個人如果養成了潛在的讀書興趣,就會像飢人吃飯那樣讀書。

知之者、好之者、樂之者,是每個讀書者把書讀好所必由的三個階段。只要你完成了這三個階段,那麼,興趣就會“附在”你的身上,與你攜手在進取中前進。

現實生活中,一些讀書未入門路,未覺興趣的人,在讀書時裝腔作勢,不是嫌凳子太硬,就是嫌光線不好。

讀不好書的人,總是有着種種理由,例如春天不是讀書的日子,夏天太熱容易使人犯困,秋天時冬又將至,不如待明年。其實讀書是一項四季咸宜的活動。

大量事實可以證明:

恰當的讀書方法,有助於培養濃厚的讀書興趣,進而有利於提高讀書的效率,為你積累更多的知識財富。

品行表現和個人修養淺談 篇19

修身,主要是按照一定的社會道德標準,不斷的改善自身,消除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想法。養性,主要在於薰陶內在的內在涵養,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善良和德性。修身和養性,已經成為一個人提升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

《資治通鑑》中講:雲夢的竹子,天下都稱為剛勁,然而如果不矯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為利劍穿透堅物。棠溪的銅材,天下都稱為精利,然而如果不經熔燒鍛造,不鍛打出鋒,就不能作為兵器擊穿硬甲。很多人品格高尚,大多數是實踐的結果,很少有人從出生就帶來高尚的品格。言行和品德的高尚,都需要自身修煉和打造。只要積極不斷的改造自我,摒棄不道德的低下的行為和思想,不斷輸入正能量的和高尚的想法,就能修養成“正果”。

著名軍師諸葛亮,無人不曉,他非常注重自身的修養,以管仲和樂毅為榜樣,後來輔佐劉備時也是屢建戰功。毫無疑問,自身的修養水平高,實現的人生價值也越大,人生到達的頂峯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