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4篇)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書籍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是高士其説的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我對讀書的最好理解。正是這樣,書籍是開啟未知大門的鑰匙,書籍是攀登知識高峯的階梯;書籍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樑;書籍是穿越激流險灘的航船;書籍是指引前進方向的燈塔;書籍帶我走向陽光大道……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4篇)

看書,是我最大的愛好。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我的情緒不停地變化,一會兒緊張一會兒激動。有時候我會為書中的人物的曲折命運弄得自己“淚水漣漣”。有時候我會為孔乙己的幽默風趣,憋不住嘿嘿地傻笑。這就是我,看書時喜怒無常的我,喜歡看的書有很多。從《安徒生童話》到《哈利·波特》,從《三國演義》到《十萬個為什麼》。我家中的書堆積如山,真有“排山倒海”之勢。媽媽能處處看見我啃書的模樣,有時託着下巴,手捧一本書,有時趴在地上,翻閲着書,更有趣的是,我常在枕頭邊放一本書,才能進入夢鄉。也稱得上是書不離手啊!

我這個“小書蟲”對書可是情有獨鍾,百看不厭。有一回,我興致勃勃地從商店買了一本《福爾摩斯探案集》,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蕩氣迴腸。非常吸引眼球。我迫不及待掏錢買下來。在回家的路上,我還一刻不停的看書呢!渾身受到了書的洗禮,午飯時間才打道回府。嗯?鐵將軍把門?看樣子爸爸媽媽今天不回來了。我一邊想一邊掏鑰匙。鑰匙?糟糕!出門時忘拿了!我打量着眼前威風凜凜的防盜門,不禁發起愁來。此刻我已飢腸轆轆。啊哈!何不給它讀個一醉方休。我一拍腦門。得!我坐在樓梯上,盡情享受“書味”。讀了疑惑的案情,我苦思冥想:誰是殺手?A還是D?終於,我一跺腳:“就是A,A是殺手”,一看分析,啊!我猜對了!“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就這樣,我享受到了一頓豐盛的大餐。全然沒有了剛才的飢餓,正像“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當然,比起名人的讀書經歷,我便顯得微不足道。蘇秦讀書時,把頭髮用繩紮起來,懸在樑上,自己打盹,頭髮就把自己揪醒;夜深太困了,他拿錐子刺自己的腿以求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樑,錐刺股”的來歷。他這樣邊讀書邊揣摩列國形勢,一年後。對天下大勢便了然心中。魯迅先生從小在“三味書屋”認真學習。因學習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去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寒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着,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説,如果有人要他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裏,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條件是不允許他讀書。他做出了決定,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裏,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是呀!讀書是知識的源泉。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我真佩服名人他們那種堅韌不拔,為了讀書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書”這個奇妙的東西。常常把我帶入快樂的巔峯,奇妙的境界,有時又把我推到恐怖的深淵,靈魂的深處,我為它着迷,為它瘋狂,曾幾何時,我已置身書海,竟也無法自拔。

最開始接觸書本,應該是讀幼兒園時,爸爸給買了一本《幼兒啟蒙書刊》,我看着那些精美的插圖,一知半解地讀着那些簡單的文字,漸漸地明白了保衞祖國的是解放軍叔叔,白衣天使是護士阿姨,給我生命的是媽媽,身上白一塊兒,黑一塊兒的是大熊貓,就這樣,書籍吸引了我。

一縷書香悄然無聲地潛入了我的生命,慢慢散開來。

時光飛快流逝,瞬間,我已積累了不少知識,認識了不少漢字。更廣泛的讀書,那時,最吸引我的還是童話類書籍,書裏充滿了歡樂的文字,夢幻的場境,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事情,通通出現在童話故事裏。從而,我知道了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的辛酸過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結局……所有故事都充滿悲傷、歡樂、笑容、淚水,所有人物都有坎坷的經歷。我還認識了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瞭解了他貧困的家境,痛苦的童年,感慨道:也只有像安徒生一樣經歷過一生的酸甜苦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美麗的童話啊!

暑假時,偶然見到姐姐桌上擺着一本《古詩三百首》,我饒有興趣地翻開讀了一首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頓時就體會到了瀑布的雄偉壯觀,尤其是讀到最後那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的內心振憾了,詩人把天上的銀河向人間流下來和瀑布在一塊兒作比較。可想而知,那是多麼神奇的場面啊!我明白了,讀詩就是要用心感受,感受詩人所描繪的意境。要用心感悟,感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懷,吐露的心聲。那種感覺就像在和李清照在小船上對飲,在王昌齡所描述的沙戰中征戰,就算兵器割傷手腕,鮮血淌出來那也是驕傲的腥味!

當然,我的“書史”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也有一些插曲的,就拿算嚴重的一次來説吧!那是偶然的一次,我在書店見到五元錢一本的漫畫書,我便買了一本,可誰知,一看就入迷了,一連天都漫畫不離手,把那些《老人與海》、《童年》……這類的書扔在一邊沒看,也沒整理,那天,忍不住將漫畫帶進課堂,被老師劈頭蓋臉教育一頓後,又被爸媽又打又罵地救醒了,經過那次差點誤人歧途的事後,我就再也沒看過那類書籍了,我還在書本里學到了,在無邊無際的海洋裏,魚龍混雜,我們只有做一隻魚鷹,擦亮我們的雙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讀好書,讀益書。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書籍對是非常的,在書籍裏,可以從中汲取的知識,領悟的道理。它給講述有趣的故事,它把多彩的生活展的,它為燦爛的文化寶庫,它領走進輝煌的科學殿堂,它在知識的海洋裏航行;它是智慧的礦藏,強壯的營養。

我很愛書,我把讀書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閒來無事總喜歡捧起一本書細細品讀,把書融合到我的生活中了。我的書櫃中裝滿了文學書、歷史書、科普書……它們伴隨着我渡過了歡樂的幼兒時光,也一直讓我的兒童時代變得多姿多彩了

小時侯,望女成鳳的媽媽就讓我學着看連環畫和漫畫書。母令難違,我不得不看。有時,在外頭玩大汗淋漓的我,回到家裏,拿起一本漫畫,翹起二郎腿,看得也是津津有味的。隨着一幅幅有趣的畫面,我時常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什麼疲勞啊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頃刻間就感到了渾身自在。小時侯,我初微感到讀書樂趣在於身心愉悦!

三年級,作文入門了。語文老師鼓勵我們多閲讀作文書。媽媽挑了不少作文書給我。雖然作文書枯燥乏味,但為了提高寫作能力,我每天非看兩篇以上作文選不可。那書中的每一篇作文,都教給了我一個寫作的技巧;每一個好詞好句,都使我的詞彙更加豐富;每一個小作者,都以他們獨特的方式給予了我一個啟示……不知不覺,我愈來愈覺得我學會用表達方式來描述一段話了,積累的詞句更豐富,懂得的道理有如長頭髮似的一點一點多了……最令我最引以為豪的是參加學校作文比賽竟獲得一等獎。三年級,我感到讀書的樂趣是能提高寫作水平。

“與其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四年級時,自認為顧陋寡文的我決定要多看些科普書來充實自己。於是,我開始閲讀《中國青少年知識文庫》等科普書籍。在書中,我懂得了許多在課本上不可能學到的知識。我明白了飛魚會飛的原因;知道了竹子是草本植物;得知了戴眼鏡不會越戴越深……日久天長,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你若是考我科普問題,只要我曾看過,準能夠回答得又快又準確。就連爸爸媽媽也都説我知道的多了。四年級,我眼中的讀書的樂趣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4

余余落暉,我愛一彩最美;涓涓潺水,我掬一片最清;回顧走過的樹林,我獨戀楓葉最紅;回眸成長的足跡,我不忘有書籍陪我一路走過。

找一個悠閒的午後,捧一杯清幽的綠茶,翻開舒婷的《致橡樹》,很短,細細品來卻意味深長。我彷彿可以感受到這個女子濃濃的愛意和深深的倔強,她的愛,不是轟轟烈烈,而是細水長流。她不屑於攀龍附鳳,卻愛上了身處雲端的他,她想做一株木棉,可以給他温暖的木棉,對她而言,那種“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才是她想要的愛情。而他與她相依,這才是她的欣慰。

翻開《吶喊》、《彷徨》的紙頁,我彷彿看到了那個千瘡百孔的病態中國,更深深的感受到了一股紅色的力量,我應該可以想到,魯迅是以怎樣的心情來寫這兩篇文章,有憤怒,有無奈,有感傷,更多的是向上的希望,他知道那時的中國是酣睡且彷徨的,他想要吶喊,他想要中國覺醒,他的心中還有希望,還有力量。透過厚重的紙頁,我們不應該緬懷歷史,我們更應該看看歷史留下的教訓。我懂得了唯有少年則強國強,而我們應竭盡全力讓祖國的未來覺醒不再彷徨。這才是魯迅先生的欣慰。

吹開《三國演義》表面的歷史灰塵,我彷彿看到了那個因為戰爭荒涼蕭條的故鄉,我彷彿看到了一代梟雄的堅強與不屈,我不知道曹操在火燒赤壁中大敗於諸葛亮時心理是怎樣的不甘與憤慨,我不知道在曹操垂垂老矣時面對大海發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慨時,除不屈的信念外,誰還能感受他心底的悲涼與歎息。願大家再讀曹操的詩詞時,懷一種敬畏,因為他是值得尊重的英雄。這才是曹操的欣慰。

請原諒我孤獨成性無藥可醫,請原諒我不善言辭不苟言笑,回首來時路,我真的很慶幸,因為有書籍的陪伴,才讓我未曾感到孤單,一路品讀,一路風景。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5

《金銀島》是十九世紀著名作家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寫的有關尋寶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吉姆的小男孩。他很勇敢,也很善良。吉姆在他父親去世後,和醫生利弗賽開始了尋寶的旅程。吉姆用種種辦法打敗了海盜,最終找到了寶藏,安全的回到了家中。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人間最寶貴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朋友的友誼。不能像海盜那樣為了錢財而不顧別人的性命。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

讀完了金銀島,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吉姆是最值得我敬佩的人,在故事情節中,吉姆真的是智勇雙全,鎮定自若,聰明伶俐的孩子。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危險,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克服了困難。

他的七名戰友,都十分英勇,但是其中的兩位戰友在戰鬥的過程中不信身亡,剩下的戰友一點都沒有退縮,而是努力戰鬥着,而且在最後還打敗了敵人,奪回了戰艦,平安返航。他們英勇的行為,努力戰鬥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是每一個人成長的良師益友。讀書可以使我們忘憂、可以使我們超然、可以使我們充實。讀書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也是老師的天職。古人説:“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猛然一聽,這句話説得很嚴重。可是,仔細想一想,又覺得很有道理。

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好久沒有讀書。那麼,一定是這段時間他很忙,或者把心思分散在了一些瑣碎的事情上。致使他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或者沒有了讀書的心情。使人忙碌的瑣碎事情,是造成一個人思想庸俗的原因。思想庸俗表現出來後,言語自然無味,面目也就使人看起來感到可憎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脱離現實世界而生活。但是,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時間來讀書,卻可以使我們保持頭腦的清醒、思想的靈活、心裏的快樂,是我們的身心受益很多。

多讀一些有益的書,可以把我們由瑣碎雜亂的現實,升高到一個較為超然的境界,能夠以旁觀者的眼光,回顧自己的忙碌沉迷,把一切牽扯到自己的擾攘紛爭、煩惱、仇恨,都看淡了、拋開了。

在現實的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儲蓄金錢;有人喜歡收藏古董;有人喜歡蒐集郵票珍玩;有人喜歡買車買房;也有人喜歡把書本上的佳言名句儲存在大腦中。而我認為,在大腦中儲存佳言名句,即使最富有經濟價值,也是最安全的儲蓄。這是因為,他既不怕盜竊,也不怕丟失,而且攜帶方便、取用簡單。

自古就有“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使人風度高雅、氣宇軒昂、遠勝過服飾上的奢華;讀書,使你寧靜、快樂,少了一些唯利是圖,少了一些唯恐失去存款的心神不寧。既然讀書有這麼多的好處,不愛讀書的朋友,趕快過來試一試吧!愛讀書的朋友,請繼續努力讀書吧!讓我們一起努力讀書,共同進步!共享盛世繁華的好時代!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愛,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願。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他們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價值。只有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獨立。我們看似在談親子關係,看似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療愈自己,讓自己成長。在為任何人好之前,先為自己好,讓自己好起來是為別人好的前提。

嬰兒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是父母療愈自己的最佳機會,這個機會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樣迅速成長。如果沒有覺知和成長的意願,結果很可能是父母沒成長,孩子也繼續成為苦難的輪迴。

父母自己內心安靜,孩子自然會在安全的能量場中睡着。哭泣是嬰兒表達內心情緒感受的方式,它不應該被阻止,而應該被呵護、陪伴,被充分允許。跟隨嬰兒,跟隨當下,不去控制和改變,這是媽媽能給嬰兒的最好的禮物,也是對媽媽自己巨大的滋養。延遲滿足能力的形成,來自於父母從小經常及時迴應和滿足孩子。越是被及時迴應和滿足的孩子,長大後越具有延遲滿足能力。被及時滿足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和享受當下。

這個及時滿足,是給予自由空間的及時滿足,不是替代和控制。比如孩子爬着去抓一個玩具,媽媽擔心弄髒衣服,乾脆替孩子把玩具拿過來,這不是及時滿足,它阻礙了孩子體驗通過自己“奮鬥”得到玩具的過程。又如孩子弄壞了自己心愛的玩具,哭泣起來,媽媽因為焦慮,在孩子並沒有提出要求的時候趕緊承諾買一個新的,制止孩子哭泣,這是一種控制,它打斷了孩子體驗“失去”這種情感的過程。及時滿足的真正含義,是孩子表達自己需要的時候,父母及時給予迴應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難,也無須勉強。若父母用自己的全部認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況,孩子也不會超過父母;若父母對孩子的靈魂心懷敬畏,只是給予關注、陪伴,而不打擾,孩子自然會成為大眾眼中的奇蹟。你過去走過的彎路,可能正是孩子未來開拓的藍海。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愛的陪伴下,不打擾就是對專注力最好的培養。

孩子的精神世界我們無須全部瞭解,但需要時常放下成人已被高度訓練過的頭腦的假想,帶着敬畏之心去體驗。每個人成為自己現在的樣子都有很深的原因。

我們可以不理解,但要對現狀有一些尊重,避免妄自尊大,用自以為是的“正確道理”去改變他人。若真心為孩子好,愛比教育重要一萬倍。父母無須完美,每個父母都有壞習慣,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樣子,有自己的原因,並願意為此負責,這並不影響和孩子彼此尊重、相愛。酗酒的爸爸也可以很愛孩子,如果媽媽鼓勵孩子接納這樣的爸爸,孩子就會獲得一種感覺:“缺點再大的人也會愛我,也值得我尊重。”這樣的孩子將收穫廣闊而靈活的人際關係。所以,行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都沒有關係,關鍵是要給孩子底氣——無論如何,愛都存在。一些父母自己的童年太痛苦,愛孩子確實不容易,那就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吧!停止評判,不再控制孩子按照所謂的“正確方式”來生活,那麼至少孩子還可以自救,甚至有可能發展出過人的能力。榮格離世前説:“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作為老師,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每個人對陽光的反應有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温暖,有人甚至會躲開。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跡象,那是因為還沒到那個時間點。永遠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堅持不懈地把負面的擔心和評判投射給孩子,就等於在給孩子創造一個負面的現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父母長期的負面催眠搞砸。孩子內在的智慧和節律會指引他,我經由焦慮、恐懼看到的他,並不是他本身,而是自己被壓抑一面的投射。潛意識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能創造現實——你潛意識裏相信什麼,世界就會呈現出什麼樣的現實。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試圖解決對方的情緒。真正的好心,是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尊重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只有當別人希望聽取我們的意見時,我們才真誠地分享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好心,必然得到善意的反饋。有的家長會疑惑:到底什麼事情該管,什麼事情可以不管?

判斷的方法是:這究竟是誰的事情?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無論父母多麼看不慣,也要努力管住嘴巴,內觀自己。假如孩子希望聽到父母的意見,那麼父母最好與他分享活生生的體驗,而不僅僅是告知“高明”的結論。少一個答案,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種可能。對孩子來説,快樂不在於價格標籤,而在於被父母充分看到和迴應。

有人説得好:如果我能吃2塊巧克力,而你願意給我10塊,那麼剩下的8塊都在説“我愛你”。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不合理欲求”,所有欲求都如它所是的在那個當下真實存在。一個人能擁有多少財富,取決於他的潛意識認為自己配得上多少財富。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早晨,空氣清新,手捧一本書,細細的品味“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生機與活力,清新的感覺不遜於聆聽一支悠揚的晨曲。夜靜靜的,這時坐在燈下閲讀一本書,細細的品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邃幽遠,美妙的感受要勝過在貝多芬的《月光曲》中徜徉。

讀一本好書勝交十個好友。許多有名的作家,無不博覽羣書,和書籍有着深厚的友誼。好書固然有益,但選擇尤為重要。古語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澤黃。學會選擇,擇其善而佳責以讀之。此外,讀書的方法也很講究,歌德曾説:“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這告訴我們,邊度邊思考才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同學們,我們讀書不再是因“書中自有顏如王,書中自有黃金屋”;也不再是“光耀門楣”,更不是為了“敲開官府的大門”;只是為了再度震響那一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在讀書時,很少有太多的雜念,只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可以做的,什麼不可以做。於是,讀書人的心,就像六月的晴空,一碧如洗;有時也會飄來幾片雨雲,不免灑下晶瑩剔透的雨滴。

如果我們的生活中缺少了書籍,就好像白天沒有陽光,鳥兒沒有翅膀。書籍如一股清泉滋潤着我。眼睛因書而純明,心靈因書籍而澄清,品德因書籍而高尚,靈魂因書籍而明淨。正如柯靈所説:“書是我的良友,他給我一把金鑰匙,誘導我打開淺短的視線、愚昧的頭腦、閉塞的心靈。它從不吝嗇對我的幫助。”

有人説:“好書彷彿人生四季,或恬淡如春,或激情似夏,或充實如秋,或靜思如冬,伴看怡的墨香,按響智慧的心曲。”赫茲利特説:“書籍深透人心,詩隨血液循環。少小所讀,至老永記。書中所言他人之事,卻使我們如同心歷其境。無論如何,好書無煩傾盡其囊便可得之,而我們的呼吸也充滿了書香之氣。”而我覺得好書如友,它是一種態度,是一種人生,是一種所得,更是一種幸福。

讀書,會讓青春歲月更充實;讀書會讓青春激情更熱烈。所以,我在這裏呼籲:“親愛的同學們,拿起你手中的書吧,讓你的青春更輝煌,讓你的人生更美麗!”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9

這個月讀的一本書是《關鍵對話》,是由一位寶弟大力推薦的,讀完後感覺對工作和生活都相當實用。在很多人看來,對話無非就是動動嘴皮子的事情。

但關鍵對話,可是一點兒都不簡單。什麼是關鍵對話?比如:你認為自己已經早該被提拔了,去找上司談一談關於升遷的問題,但在談話發現他認為你並沒有準備好;或者,你在召開會議時,有下屬針鋒相對,當場指出你的問題所在;再者,與愛人關於老人贍養和兒女教育問題產生意見爭執等,這些都是關鍵對話。之所以這麼説,是指因為它可以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如果你不會正確應對關鍵對話,將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比如:面對團隊中消極怠工的同事,你選擇憤怒指責,雙方互不相讓,大吵一場,結果反而讓合作被迫中斷等等。想一想,這種類似情景是否曾發生在我們身上?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總會有這樣一些時刻,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我們會變得很糟糕,會情緒激烈,衝着對方大喊大叫甚至有些歇斯底里,説出一些事後會讓我們後悔的話。

那麼,這種關鍵對話問題如何解決呢?書中提出掌握兩大原則即可圓滿地解決。

一、做到從“心”開始。

明確自己的對話目的。即我希望通過對話達到什麼目標。關鍵對話會往往會讓人產生激烈的情緒。事實證明,在激烈情緒的影響下,人們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即沉默不語或是憤怒爆發。全然忘記了本來對話的目的是要和對方一起解決問題,找到一條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贏道路。如果,偏離了預定目標,怎麼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呢?所以,必須在對話過程中牢記自己的目的,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偏離這個大方向,這樣就能保證我們在關鍵對話中獲得一半的成功。

當你意識到對話失控時(開始陷入沉默和有暴力傾向(想跟別人吵架時)),停止對話,冷靜思考動機,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現在的行為顯示出我的動機是什麼?”

(2)“我希望這次對話為自己、為對方、為我們之間的關係實現怎樣的目標?”

(3)最後,問自己“要想實現這些目標我該怎麼做?”

二、在對話過程中始終注意維護安全感,即讓對方毫無心理壓力地和你展開溝通。

消除對方心理包袱的方法有很多,它可以是一句道歉,一段解釋,一個積極的目光交流,甚至是你的舉手投足中流露出的信號或是一個表情。在進行關鍵對話的前30秒內,你必須確保對方知道兩個事情:

(1)你關心他們的利益和他們的目標;

(2)你尊重他們

尊重感就像空氣,當它存在時,沒人會想到它,但是當你把它拿走,人們腦袋裏面想得就只有尊重。當談話陷入僵局時,問“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這個問題中的責任?”我是否積極瞭解對方看法?我是否努力避免不必要的不合?”等等。

看完本書反思了許多,回想起自己以前一些失敗對話,要不沉默不語,要不衝冠一怒,結果讓自己陷入被動或尷尬局面,給溝通帶來障礙,白白喪失了一些機會。自己也明白這樣做不好,情商低,但一直不知道如何來具體調整,而本書給指出了一些具體的原則和方法,通過在一些對話中加以應用,感覺很有幫助。希望我的分享給大家帶來一些提示,讓我們能夠有效掌握關鍵對話,通過每一次成功的關鍵對話來強化我們的組織,鞏固我們的家庭,改善人際關係。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這個寒假,我又温習了《論語》,通過學習,我對《論語》有了更深的理解。

《論語》一開始就提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老師曾告訴過我們,這句話的意思是: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常常温習,一定會十分愉快。後來,當我學到一些知識後,都會主動的多複習幾遍,每次複習都會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對別人提到的相關問題也能很快的回答,我高興極了。

《論語》還説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説”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這是孔子提倡的學習方法,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現在我們正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盲目的死記硬背是不可能學到有用的知識的。只有在學習中思考,使知識深化和昇華,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識,服務於社會和人類。

《論語》就是這樣一本書,它用樸實的語言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認真的、反覆的閲讀這本書,總能給我們更深的體會。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讀書是件樂事,也是件苦差事。如果是小人書,則雅俗共賞了。鮮豔的插圖,引人入勝的故事,小時候經常看的連環畫是極有趣味的。如果是厚厚的艱深的書,則不然。定力不足的人看這些書,是要打瞌睡打哈欠的。偶爾翻開看看,也會獲得智慧,也是沒事做做消遣。

看這些書是要耐心也要花掉很多時間的。如果有人喜歡看書,那想當然,有人就喜歡藏書,這是他的愛好。有的甚至達到奇異的境界。買來書,裝裱起來,放入書櫥,看也不看。就像一件收藏品一般,由主人愛護起來。甚至不能染塵。然而如果是頑劣的小孩,喜歡打架。人來瘋。則一般把書隨地亂扔。在學校裏讀書是極為無趣的。管束嚴,書本上的東西,似乎一看就會入眠。然而還是得學,不學無以成才。有時在書的海洋裏的暈,不得不説這是一個腦力活。

讀書是有方法的,有的人淺嘗輒止。完全未鑽到書裏去。不能理解其意思。淺浮着看,就不能理解書中的深意。往往在平白樸實的言語下,會有波瀾壯闊,含義深刻的意境。會有大氣磅礴,會有心酸與淚水,會有真誠,會有偉大。所以讀書是不能一曝十寒,淺嘗輒止的。書不是簡單的工具。讀書是有選擇的,我們不應該只看虛華膚淺的書,那是耽誤我們的時間,浪費我們的歲月,而得不到半點真正意義上的作用與好處。所以沒有意義的書,是完全不能帶來幫助和啟迪的。

關於讀書的態度,尤其是做學問的態度,歷來有這麼一説,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種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古人讀書是十分刻苦的,有匡衡的鑿壁偷光,有司馬遷忍辱編纂成史記,就連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大雪的季節,挨餓受凍,手裏卻捧着一本書,專心專注地看。絲毫不在乎寒冷艱苦的環境。平常人能夠做到嗎?

古人也有其讀書的方法,其中一種是這樣的:讀書須知出入法,所當求所以入,所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為入書法。用得透脱,此為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則知出知入,得盡古人之法也。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在數學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數學教師憑着教育夢想和教育智慧,從教育科研的高度,進取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究,探索了一條適合教學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有效途徑,總結了很多的經驗和案例,國中數學。本書深刻地反映了我們中學課堂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我從中受益匪淺,先將摘錄和體會展示如下:

本書開篇羅列了在進行有理數混合運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概念不清:運算符號錯誤;錯用運算律;對負分數的概念理解不清;違背運算律;違背去括號法則。“這六大點也是我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以後的授課中應提前糾錯,讓學生少走彎路。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教師的寬容與愛、尊重和理解。在學生出錯時,教師要尊重、理解並寬容地對待他們,這不僅僅可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也體現了教師的素養及學生的熱愛。“的確,在平時的授課中,我門太嚴了,不苟言笑,造成學生的緊張,這些做法不可取,應當嚴就嚴,多給學生勇氣敢於説話,私下也應多關心關注學生。同時還指出教師如何幫學生糾錯,

1、經過一個典型例題,讓學生暴露錯誤、師生共同分析錯誤原因,學生從反面吸取教訓,迅速從錯誤中走出來,從而增強辨別錯誤的本事。2、教師應以進取主動的態度對待錯誤和失敗,備課時適當從學生易錯的思路去構思,課堂上加強對典型思路的分析,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3、讓學生經過自我評價,找出解題過程中的問題,自行糾錯,

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應結合實例助其理解。如:”有些數學概念從客觀事物的定向形式和數量關係中反映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意從實際事例或從學生已有知識中,退步引入並加以抽象,尤其要從學生接觸過的具體資料入手,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中學生具有的上進心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幫忙他們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進而減少運算的錯誤。”即教師應幫忙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法的指導,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學生主動地,進取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了新課程理論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題作用的理念。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這是一篇由羅爾德·達爾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裏面描繪了一位聰明的狐狸爸爸、賢惠的狐狸媽媽和三隻可愛的狐狸寶寶,還有一些小動物。

故事裏講述了三位摳門並且卑鄙的農場主,他們分別是:雞場場主博吉斯、鴨鵝飼養場場主邦斯和比恩,他是火雞飼養場和蘋果園的主人。

狐狸爸爸每天傍晚都會去那三個農場中的一家去偷取食物,給他們一家做晚餐。正是因為這樣,那三位小氣的農場主恨透了狐狸爸爸,所以每天都想捉住它,但總是被聰明的狐狸爸爸發現。於是,那是三個農場主就聯合在一起,想要消滅那聰明的狐狸爸爸。比恩發現了他們的住處,接着他們三個提上了槍……

半夜的時候當狐狸爸爸從泥土洞裏出來找食的時候,他們用槍打斷了狐狸爸爸的尾巴。狐狸爸爸忍痛帶着大家,把傢俱綁起來,背在身上,尋找出路。

狐狸先生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催促孩子們向着博吉斯的雞舍挖去,然後他召集了一些夥伴向着邦斯的鵝圈挖去,最後又挖向了比恩的蘋果酒窖。

那三個農場主一直在那等,卻殊不知動物們在地下狂歡。他們不知道他們實際上最後還是把雞、鴨、鵝等“送給了”狐狸一家。

就這樣,狐狸先生用智慧打敗了那三個農場主。他們可以不時地去倉庫拿東西吃了,還開了聚會。他們再也不用為餵飽自己而擔憂了。狐狸爸爸不僅聰明,而且機智、勤勞、勇敢,他用智慧一起救活了所有動物。

看了這本書,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在學習上也要有這種堅持不懈[注: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的精神,我要不斷地鼓勵自己:“要多動腦筋,碰到困難不灰心!我能行,別停下,我很快會成功的!”

描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手捧一本《戰爭與和平》,彷彿置身於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以往總是崇敬拿破崙的勇敢和智慧,從未想到從他們國家的角度去看這一段歷史是如此不一樣。托爾斯泰以其深刻細緻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大壯闊而又生動逼真的歷史畫卷。我從中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也看到了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讓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場就是一個看似隨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輕公爵形象。他厭倦上流社會的虛偽、無聊,不願意被這種生活所束縛,因此他用心參軍作戰,期望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功成名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他卻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統治集團的虛偽、無能,當他死裏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睜睜看着妻子難產死去。這一系列的打擊使他灰心喪氣,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虛無。以前渴望建功立業的他隱居農村,只想獨善其身。在皮埃爾的熱情勸説下,他漸漸振作起來,在自己的領地上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並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決定自己“就應平靜而安穩地度過後半生”。直到遇見美麗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麗和無憂無慮激起了安德烈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於是他再次走進了彼得堡的喧囂之中,加入了當時的社會改革熱潮。他贏得了娜塔莎的感情,然而兩人訂婚後,娜塔莎的背叛又讓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戰爭再度興起,安德烈身負重傷,最終在娜塔莎的看護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尋着生命的好處和生活的價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尋求着一種超脱世俗生活的價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啟發我們讀者的思索:生命的好處到底是什麼?人就應怎樣生活?這樣的問題我想每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都就應以前想過,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樣經過了一個反反覆覆、時而興奮、時而落寞的痛苦的內心掙扎過程,甚至很可能到此刻都沒有找到能夠真正説服自己的明確答案。我想,這個我們苦苦追尋的、左右我們的生活態度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説的人生哲學吧。每個人的人生哲學都不盡相同,然而每個人追求人生好處的過程卻頗為相似。是也?非也?哪裏有衡量的標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於汨羅江畔歎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直到此刻每個人都還是一出生就在不斷追尋,並且在這個追尋過程中成長、老去、直至死亡。或許,生活的好處、生命的價值就在於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地追尋吧!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然而人類怎能停止思考呢?雖然奧斯特洛茨戰場上高遠的天空依然飄浮着寧靜、鎮定的白雲,老榕樹依然歲歲枯榮,安德烈的心靈歷程卻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