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正能量分享故事及感悟(精選3篇)

工作正能量分享故事及感悟 篇1

一、用人之道

工作正能量分享故事及感悟(精選3篇)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二、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説:“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着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髮。憑着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三、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説。袋鼠説∶“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四、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説:“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五、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囱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説,煙囱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囱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説:“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六、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卧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卧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七、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着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八、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着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於是個經常向人訴説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們為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划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説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着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着我學。”路人説:“這樣説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

九、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着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説,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十、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每當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輕鬆了。當然,這是基於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準確,描述到位。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後來發現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説鬧着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説:最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別的手任怎麼叫你愉悦興奮魂飛魄散,過後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讚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説:有什麼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説些什麼。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十一、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説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説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歸途上,我琢磨着農民的話,對自己説: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十二、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

十三、並不是你想象中那樣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卧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牀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牀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儘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面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慾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十四、養牛之道

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道:“老公公,你為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吃?”老農説:“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夠得着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十五、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佈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一個衣着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説:“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十六、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説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説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説,“我送給你的禮物。”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着:“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十七、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着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媾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着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樣地順着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麼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綞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十八、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漬抹掉,説:“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户髒了。

十九、習慣與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脱。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脱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了交之後讓老虎舔淨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於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他已經習慣於他的老虎不吃人)。

二十、留個缺口給別人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説,最重要的是什麼?”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説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

工作正能量分享故事及感悟 篇2

一、愛若和布若

愛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時受僱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愛若受到總經理的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直到部門經理。布若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終於有一天布若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痛斥總經理用人不公平。總經理耐心地聽着,他了解這個小夥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點什麼,缺什麼呢?……

他忽然有了個主意。“布若先生,”總經理説:“請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布若很快從集市回來説,剛才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賣。“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布若又跑去,回來説有10袋。“價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總經理望着跑得氣喘吁吁的他説:“請休息一會吧,你可以看看愛若是怎麼做的。”説完叫來愛若對他説:“愛若先生,請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愛若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彙報説到現在為止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1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幾個讓經理看。這個農民過一會兒還將弄幾筐西紅柿上市,據他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可能會要,所以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作樣品,而且還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回話呢。

總經理看了一眼經了臉的布若,説:“請他進來。”愛若由於比布若多想了幾步,於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點評:

1、人與人的差距,更多體現在思想方法上,雖然初始時就那麼一點點,但日積月累就越拉越大,所以發現差距及時總結,方能迎頭趕上。

2、人要善於觀察、學習、思考和總結,僅僅靠一味地苦幹奮鬥,埋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結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舊重複昨天和今天的故事。

3、成功的規則未必那麼明顯,需要很高的悟性與洞察力,面對差距和挑戰,及時調整心態,增強自己的獨立思考、多謀善斷、隨機應變的能力。

二、《跳蚤的故事》

有一個試驗,在一個跳蚤上方放一個玻璃板,猛拍桌子,跳蚤受驚嚇,跳起,因跳蚤能跳的很高,它撞到玻璃板。幾次後次,跳蚤自我調整的跳得高度以至於不碰着玻璃板。接着,再降低玻璃板高度,繼續試驗。最後,當把玻璃板拿開的時候,無論你如何猛拍桌子,這個跳蚤只會爬了。可憐啊,不是這個跳蚤不再能跳了,而是它給自己設了限,它再也突破不了自己給自己的設限。望我們能從中吸取教訓……

三、《漢克與雨坡》

五歲的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幹活,突然間下起雨來,可是他們只帶了一塊雨披。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漢克。漢克問道:“為什麼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小花上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而是他對別人多有幫助。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做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好。

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四、《蜘蛛》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面潮濕,他爬到一定高度,就會掉下來,但是他一次次的向上爬,一次次的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説:這隻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着爬過去呢?我以後可不能向他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堅強起來。

五、《彌勒佛與韋陀》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正能量故事100字和感悟樂觀心態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着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説:”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着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着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隻斷箭,箭囊裏裝着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希望採納。

工作正能量分享故事及感悟 篇3

8月,為貫徹總公司打造“書香中建”的精神,響應集團開展“黨員讀書月”活動的號召,公司向黨員同志贈送了《正能量》、《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等書籍。作為一名黨員,我有幸參與其中,認真的讀完了《正能量》這本書,掩卷沉思,若有所悟。

作為一名大眾心理學傳播教授,理查德?懷斯曼的這部作品,延續了他一貫的風格,通過描述心理學界大量的實驗,用輕鬆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讀者全面介紹詹姆斯革命性理論”。所謂“詹姆斯革命性理論”,即19世紀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現”原理,它顛覆了傳統的“情緒決定行為”的因果關係,倒因為果,認為特定的行為決定了相應的情緒。詹姆斯曾這樣通俗的表述他的思想:“如果你想擁有一種品質,那就表現得你像是擁有了這個品質一樣。”人們通過有意識的操縱自己的行為,獲得某種積極的“正能量”的積聚,從而獲得正面的情緒。這樣,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得如此簡單:如果你想變得快樂,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變得自信,那先昂首闊步吧。

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來審視這種觀點,問題也許沒那麼簡單。現代心理學自19世紀末才從哲學的襁褓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帶有濃厚的哲學痕跡——在思辨與實證的十字路口左顧右盼。懷斯曼反對在虛無縹緲的意識領域裏探討心理學,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外顯的、可以觀察到的行為上,使抽象的心理學變得如此富有魅力。他用不計其數的實驗來支持詹姆斯的理論,但是,實證研究的方法嚴格來説只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價值——這也是所有社會科學的困惑所在。與自然科學不同,社會科學的前提條件是無限的,而且永遠無法重複。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實驗的樣本都是變化的。多變的實驗前提又怎能得出固定的實驗結論呢?其次,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這種定位決定了它的任何結論的不穩定性。人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綜合體,每個個體由於先天的基因、成長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特殊的經歷,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認知結構,任何實驗都無法涵蓋所有的因變量,因而基於實驗結果而得出的結論就只在特定的範圍內才具有解釋的價值。情緒與行為,更準確地説,應是內因與外因的關係,它不是直線型的因果決定關係,而是環型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係,機械的討論誰決定誰,不可避免的要陷入“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死衚衕裏。

科學的價值在於解釋與預測,而理論的價值在於提供一種思考問題的視角。對詹氏理論的懷疑,只是批判性態度在世界觀層面上的一種演繹,這絲毫不貶低它的價值,因為在方法論上,它至少提供了情緒與行為之間的一種新的關係模式,教給人們一種新的排除負面情緒、傳遞正向能量的方法,至於這種方法在多大範圍內真正有效,則不是個體需要關注的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辦法,當你真的試圖擺脱糟糕的情緒時,不妨試一試,給自己一個微笑,也許,它真的能帶來強大無比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