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國中優選作文(精選5篇)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國中優選作文 篇1

又一次拜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國中優選作文(精選5篇)

這本專著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孩子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孩子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孩子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一線教師。這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高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孩子的差異,承認孩子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國中優選作文 篇2

暑假空閒之餘,我閲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朱永新教授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新教育實驗創始人,他的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新教育之夢》全書共分十章,分別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和理想的父母。《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為我們教師尋找到了一條突破自我專業發展的道路,也為今後的教育指明瞭方向。

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們班的孩子雖然生活在城裏,但大多數也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監護人大多是爺爺和奶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缺乏有效地監管教育。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班主任心育藝術》這本書對於做好班主任工作很有幫助,於是就好好地揣摩、研究經典案例。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管理一個班級,要想把這個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的確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老師的耐心、細心和恆心,要求學生做到的除了自己做到以外,必須想方設法讓每一名學生最後都達到要求,並進一步養成習慣,然後再做第二件事。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最後,把班裏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班級管理也就到位了。在平常的班級工作中,我總是千方百計發揮學生的作用,培養得力班幹部,創建各種平台,給更多的孩子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王雪琦、錢潤、朱宇等許多的同學比以前更有膽量,更能時刻以身作則,時刻為班級着想,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多表揚,少批評,抓兩頭,帶中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孩子們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榮譽,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夢想。課堂上,我和孩子們是師生關係;課下,我們又是朋友關係。我們談學習、談生活,談理想。孩子們有快樂願與老師一起分享,有了煩惱主動向老師傾述,因為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老師是最值得信賴的人,老師可以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放假了,總能收到孩子們一句句問候與祝福的短信,那個時候的心情真是無比激動。作為一名老師,我雖然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能得到孩子們的牽掛與信任,孩子們在你的教育影響下有了大的進步,有什麼比這還讓人幸福的呢?

自從接觸新教育實驗以來,就被全國上下新教育實驗的氛圍感染着,被同行們的學習態度感動着,被孩子們閲讀時那專注的表情吸引着。各種新名詞、新事物也影響着我的學習、生活,“四大改變”、“六大行動”、“理想課堂”、“每月一事”……如春風雨露班盪滌着我的心靈,“教育博客”、“班級博客”、“新教育在線論壇”、如雨後春筍班出現在我的教育生涯。在不斷的學習、探索中,我真正體會到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真,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在不斷的學習、探索中,我真正體會到一個熱愛讀書的老師,他的學生肯定也會喜歡讀書。當老師和孩子一起閲讀時,品析好問佳句時,他們會對書籍多了一份好奇,多了一份興趣,多了一份投入,這種好奇、興趣、投入會讓孩子們向書籍靠近,榜樣的力量無窮的,我努力地好他們的榜樣,師生共讀共寫,共同成長。由於勤於動筆,勤於反思,及時記錄教學中的點滴經驗與感悟,記錄教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的文章多次獲得學校及上級獎項。我的教育隨筆《窗邊的小豆豆》在學校組織的評比中獲得一等獎,教育隨筆《還孩子低碳童年》發表在《安徽青年報》上。我輔導多名學生參加徵文比賽並獲獎:陳靜宇同學的《班幹部的酸甜苦辣》發表在安徽省教育廳主辦的《國小生導讀》雜誌上,祁碩依同學參加五河縣愛國主義徵文《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獲二等獎,在學校組織的《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徵文評選中,朱宇同學獲二等獎,趙心甜、王雪琦同學獲三等獎。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誦讀比賽,祁碩依同學獲一等獎,錢潤、朱永會同學獲三等獎……經常鼓勵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大膽想象,寫觀察日記,記錄所見、所聞、所感,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思考、用耳朵去聆聽、用手中的筆去記錄這個美好的世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受時代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幸福,激發孩子們愛祖國、愛家鄉的美好情感,從而有效激發孩子們的讀書與寫作熱情。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讀得多了,積累得多了,頭腦中的素材就會更加充實,這時老師適當地進行寫作方法指導,學生有了寫作的靈感和積極性,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就會應運而生。共讀共寫帶給家長、老師和孩子的巨大的精神上的快樂。作為一個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學生的生命中去,與孩子一起成長,這才是教師最大的幸福,也是生命的真諦所在,讓我們為實現共同的夢想一起努力吧!

最讓人頭疼的是部分後進生作業不能按時完成,缺乏良好的思考和書寫習慣。針對這種情況,劈頭蓋臉的批評和告狀只會讓學生更反感,對學習越來越失去信心。記得有一次,班上又有幾位學生的作業沒按時上交,當時我很“生氣”,準備好好“教訓”他們一頓,便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家長到學校來。家長來到學校,一個勁地跟我解釋,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本來我想借助家長的力量好好“教訓”他們的孩子,但是通過與家長的交談,我知道了每個後進生沒能按時完成作業的真正緣由是因為他們基礎差,上課聽不懂,課下又不好意思向別人請教,乾脆就不想做了,時間一長,自暴自棄,就越來越不想寫作業了。後來,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想辦法換一種教育方式。記得當時我們剛剛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媽媽,我想對您説》,我讓他們依次當面讀給他們的媽媽聽。一個孩子寫道:“媽媽,有時你不分青紅皂白就給我“定罪”,考得好你們就高興,考不好就生氣,您知道我是多麼委屈嗎,總有一種被別人瞧不起的感覺。媽媽,希望您以後不要這樣對我好嗎。其實我也想努力,只不過我需要的是鼓勵和信心。媽媽,相信我,給我點時間。”另一個孩子寫道:“媽媽,這麼多年,您總是起早貪黑,為了這個家,為了我的學習,白髮悄悄爬上您的兩鬢。每當吃上媽媽您包的熱騰騰的餃子,喝上媽媽您燒的蛋湯,穿上媽媽您買的新衣服,我就感覺我是最幸福的孩子。媽媽,我也想做一個勤奮、刻苦的孩子,我也想好好讀書,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我基礎差,我自卑。希望媽媽以後能多給我鼓勵,相信您的孩子也是最棒的。”讀到這裏,兩位母親泣不成聲,緊緊地摟住孩子,孩子也感動地落淚。我的眼角也不禁濕潤了,兩位孩子是多麼有思想,文字是多麼的真實、感人,對他們的媽媽又是多麼的瞭解。我當着兩位孩子的媽媽表揚了他們孩子的作文寫得好,並和她們進行了分析、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她們流露出的不再是焦急與無奈,而是一種信任,對孩子的信任,對老師的信任。我也動情地對他們説:“孩子們,不要氣餒,不要難過,從今天起,咱們重新開始,以後的路還很長,有不會的儘管問老師、問同學,我就是你們最好的朋友。俗話説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和孩子們拉鈎,我們之間有了“祕密”的約定,孩子笑了,家長笑了,老師也笑了。從那以後,他們像變了個人似的,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主動向老師、同學請教,作業按時完成,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學習成績逐漸提高。用他們自己的話説,我們要做家長和同學喜歡、老師信賴、有尊嚴、有自信的好孩子,以後作業一定會按時上交,再也不讓老師和家長費心了。事實證明,從另外的角度去看孩子,多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去鼓勵孩子,給他們自信和尊嚴,幫他們解決實際存在的困難,他們一樣也最棒。

家長會、班隊會、班主任論壇及創新大賽、兒童階梯閲讀、書香班級建設、魅力班級建設、課堂教學大賽、小課題研究、讀書徵文比賽、經典誦讀比賽、外出教學觀摩等活動的參加,鍛鍊了個人能力,提升了個人素質,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感謝王羽校長、楊金平書記、陳先玖副書記、張晗副校長,是你們的鼓勵和信任,讓我更加自信,更有壓力和動力,更加明確肩負的責任;感謝教導處的曹剛主任、單付輝主任、李大魁主任,是你們給了我成長的機會,搭建學習的平台,在我遇到困惑的時候,你們總是主動幫我答疑解惑,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少走彎路,讓我進步得更快,讓我在專業之路上越走越寬;感謝年級組的李慶懷老師、朱術芹老師、鄭從鳳老師,在我向你們請教的時候,你們總是無私地幫助我,熱情地鼓勵我,不要緊,只要用心,時間長了,你一定能做得很好;還要感謝信息辦的陸賢早、錢維榮、劉鵬飛、王從浩老師,正是有了你們的大力支持,我們這個團隊才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各項工作得以紮實有效的開展,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校本研修和培訓、小記者培訓和評選、班班通使用、維護和維修,試卷和導學案等各項文字材料的油印,各項活動的拍照、視頻採集、新聞上傳,總是少不了你們忙碌的身影……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一句句諄諄教導,讓我感到了五河二實小這個集體的温暖,讓我感到了五河二實小這個市級三香特色國小特有的魅力,讓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壓力,更讓我明確了奮鬥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有一種偉大來自平凡,有一種尊敬來自感動;有一種堅持來自信念,有一種付出就是滿足。”總之,從站到三尺講台上起,我已走上了這條既光榮又平凡的人生之路,而且我還會在這條路上一直走到底,在教育這方園地裏精耕細作,讓更多的花朵茁壯成長。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努力,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努力處理好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的關係,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提高部門工作的創新力和執行力,聚集增能量,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迎着朝陽,面向未來,讓生命在三尺講台上閃光,共同追尋幸福的教育夢!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國中優選作文 篇3

翻開《新教育之夢》細讀後,心境如潮,思緒如潮,伴隨着書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彷彿飛翔在一個嶄新的世界。

全書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理想中的教育模式。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一、理想中的教育氛圍

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為深刻的闡述;以樸實、通俗的語言剖析、總結了現行的“五育”中存在的盲點和缺陷;以翔實的數據、鮮活的事例論證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華。

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作者懷着對教育的無限摯愛,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並提出相應的要求。

儘管作者將“五育”和“五種角色”安排在各自的篇目中,加以深層次的闡述。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五育”和“五種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枝獨秀”,它們之間,有着千絲萬縷切不可分割的聯繫,甚至可以把他們看作是交融、糅合在一起的“合體”。而這個“合體”的血液便是:“以人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客觀地分析了現行教育的現實和困惑之後,作者理智地批評了舊觀念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構築了新時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城牆。

《新教育之夢》既沒有空泛地説教,也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神祕,作為教育理論專著,這是極為難得的。更為可貴的是,作者以獨特的眼光從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諦,並運用通俗的手法表達出來,催人反思。

粗讀全書,可以觀賞到新穎的教育理念。細讀全書,可以理解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品讀全書,又可以在教育觀念上感受到巨大沖擊,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震撼。回味全書,則可以清楚地體會到:成功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國中優選作文 篇4

對於新教育,從聽説新教育,到走進新教育,進而實踐新教育,我自己感到到目前為止,我個人對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相對比較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學校為我們購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讓我們在思想上進一步提高了對“新教育”改革的認識,也可以説成一種全新理念的一次昇華。但是,作為常年從事國小數學工作的我來説,雖然自認為邏輯思維和抽象能力還算不錯,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嚴重欠缺,説道通俗一點就是:我心理明白,説不出來什麼大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今天,來參加這次交流會,只好簡單談一點很淺顯的個人體會。

“新教育”改革運動,其核心是培養學生個性、尊重學生人格、訓練學生民主能力。 “新課程”、“新基礎教育”、“新教育實驗”已經成為中國教育改革過程中眾人皆知的三個關鍵詞,這三大教育實呈現為“三足鼎立”之勢,共同為當代中國教育支撐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因為從事教育一線工作,所以對我感觸最深的是新教育六個行動之“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這也是我們學校搞新教育的一個亮點。

老師和學生們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教師的日常教育和學習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寫教育隨筆不僅是練筆,也不僅僅是“心靈的對話”,教育隨筆還有育德、啟智的功能。教師和學生在寫隨筆(日記)的過程中,體驗生活,學會欣賞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進師生超越自我。教師可以把隨筆寫在批閲裏,可以為每個孩子寫信,寫賀卡,寫觀察日記,鼓勵教師和學生堅持記錄生活的軌跡和人生反思的成果。也是一種師生之間交流的很不錯的有效方式。

我們從剛開始的拼湊的方式寫隨筆,進而到有感而發不由自出的寫隨筆抒發感情、探討問題、交流經驗,到慢慢地形成一種習慣,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寫作水平小有提高了,居然還有可以教語文課的天賦了,甚至有些想該行的念頭了。老師的這些好習慣也影響到了孩子們,不僅僅對孩子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機會,也促進了師生之間關係的融洽。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國中優選作文 篇5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裏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在這教育的伊甸園裏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信中説: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説,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裏屬於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並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後的實踐和追求。因為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麼?那就是我願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