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實踐心得參考

學生暑假三下鄉是為農村建設服務,為農民羣眾服務,在祖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所做的努力和貢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實踐體會,歡迎大家參閲。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實踐心得參考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實踐心得:

在此次英語夏令營之前,我僅有一次家教的經驗,而且那已經是我大一寒假時的事,而那時候我教的是一名國中生。對於這次要走到講台上的執教,出發前我多少還是有所顧慮的。畢竟五年級升六年級的學生處於一個不大不小的階段,按城市裏同齡段的國小生的情況來説,如果只是一味地從遊戲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可能倒發過來覺得幼稚,起反效果。可是,我們又不清楚鎮區的孩子們是否有同樣情況,這樣,我們出發前的備課就變得很被動了。

於是,我們不得不在上了第一天的課後,大概瞭解當地學生的情況下,再作出備課調整。而由於我們住處的網絡設施所限,我們都要絞盡腦汁地備課。原來,備好一堂課是不容易的。

在與學生慢慢熟絡後,學生們可能漸漸發現我不是很嚴肅,開始“欺負”我們這些“老師”。女孩子們上課講話、男孩子出現追逐打鬧的情況等,這都讓我們異常頭痛不已。

可是,在最後的那天,他們或給我們寫信、或掏出自家毛公仔、或簡單地用樹葉弄個書籤給我們留作紀念,都紛紛表現出對我們的感謝之情,這都讓我感動不已。最後,我們給每個同學都發了一個筆記本以做紀念,他們竟一湧而上讓我們在筆記本上留下簽名,或留下贈言,讓我們有了明星般的待遇。這是一羣多麼可愛的學生。這讓我後來十分後悔,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地備課,不能教給他們更多的知識。

亦師亦友

仔細數數,我們比這羣可愛的學生大十歲,其實我們是他們的老師的同時,也是他們的哥哥姐姐更或是朋友。在最後那天,我們在黑板上給他們留下了聯繫方式。回到廣州後,不少家裏有條件的學生都和我們聯繫上,或在q上和我們聊天,或借用父母親的手機和我們發短信息。最令我深刻的一次是,颱風“鸚鵡”吹襲廣州的那天,一位學生竟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通過這次“三下鄉”,我們不僅豐富了彼此的人生閲歷,更是交到了可愛的朋友。

勞動最有滋味

儘管此次我們住宿場所是該國小的教師宿舍,各方面的條件還算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既要上課,下課後也要自己做飯。而這次我們同學間發揮了優勢互補的精神,各位同學都使出了看家本領,讓大家每餐都飽食一頓。而通過這次,我發現原來我們男同學的廚藝還是不錯的,他們負責煮飯,間或炒個小菜,都十分可口。相比之下,我就自慚形穢了,我比男生們遜色多了,就只好擔任洗碗這一工作。大家分工合作,每一頓飯都吃得十分有滋味。

心得

此次的“三下鄉”實踐活動,讓我這個大學裏最後的暑假變得十分有意義,對我來説是難以忘懷的。雖然是區區一個星期的時間,但就這個星期裏,我初嘗為人師的滋味、我更深入地瞭解了班上的同學,我收穫了友誼、也鞏固了友誼。這是個難忘的暑假,至今我仍不斷回味着這七天的快樂時光。同時,這次“三下鄉”讓我深入了農村生活,這對於在城市中長大的我,亦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在到學生家中調研時,我感受到了農村人的樸實和熱情好客;走在田邊的小路,抬頭望着四面環繞的大山,這種大自然“綠”的氣息,在城市中是難以找到的。儘管以後已經沒有機會再參與到大學中的“三下鄉”的活動了,但我希望更多的學弟妹能夠了解“三下鄉”並參與到“三下鄉”活動中來。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實踐心得範文:

為了貫徹落實《關於組織開展20xx年大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的精神,應用科技學院團委決定利用暑假開展“應用科技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我有幸成為了實踐團隊中的一員。讓我有機會在實踐中學黨史、知黨情,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偉大實踐中勇擔重任,滿懷激情地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來。跟隨隊伍前往武夷山組織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第一篇 憧憬出征

7月5日早晨,我們滿懷着期待來到了旗山校區理工樓學院

會議室參加了出征儀式的號召大會。張棟老師主持了此次會議。

餘書記首先發言,在講話中談到:“高校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進而為社會服務。而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則是重中之重,我們必須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我們認真的聽着老師對我們此次武夷之行的工作安排,更加確定這次旅程註定將成為我們大學生涯中難以忘懷的記憶,是一趟具有非凡意義的社會實踐之行。

出征儀式結束後,我們踏上了旅程。親切的吳導遊是我們的學姐,一路上,她向我們講述一些跟紅色之旅有關的旅遊景點小故事,展開了知識問答。實踐隊的同學們都踴躍參與,也上去講述自己的家鄉,介紹自己,促進彼此間更深入的瞭解。

在車上,我戲稱老師們是把管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家長,而我們則是小鬼當家。這一年在學生會工作的日子,給我最深刻的感觸,慢慢學會了當家作主,收穫了與老師和兩委同學的深厚感情。我用一首《一千零一個願望》送給我熱愛的集體,這個大家庭。不論酸甜苦辣,這一路上有大家,心裏都特別的温暖。

伴隨着一路的奔波,我們抵達了目的地,在休憩中期待這七月山城之行的故事……

第二篇 下梅村之行

(一)宣傳篇

7月6日上午我們分成三個小分隊進入下梅村開展宣傳活動。

第一組宣傳“溯黨史,揚黨旗”建黨92週年黨史、圖片、播放黨史視頻,講解黨史。“迎建黨91週年圖片展”活動由八個方面內容共26展板組成,全方位、多角度介紹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取得的社會變革和歷史進步,使在場的廣大農村黨員幹部和羣眾接受一次黨的革命傳統教育,激勵黨員幹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工作。鼓舞羣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團結的心投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去。( 勵志天下 )

第二組的隊員則緊緊圍繞“低碳生活 環保農村”的主題展開系列活動,包括低碳環保圖片展、環保體驗零距離活動和環保知識宣傳單的發放。低碳環保圖片展將展出包括節能減排、水污染、垃圾污染等豐富圖片,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介紹環保知識,宣傳生態文明,提倡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更加直觀的使村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現狀和迫切性,領悟到環境保護與自身的利害關係,引導羣眾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治理農村髒亂差狀況。而環保零距離活動則將安排同學們走上村道,拿起掃帚,體驗環衞工人生活,用自身行動帶動羣眾建設“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同時,我和團隊的同學一起能通過這個活動,更加貼近農村生活,瞭解農村低碳現狀,進一步增強服務基層服務農村服務羣眾的意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盡一份當代大學生的綿薄之力。

第三組的隊員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行圖片宣傳。村民們普遍對這個內容更為重視,子女的接受教育和未來發展都是他們非常重視的,我針對村民們看完圖片的疑問一一進行回答,以及這個綱要的重點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解説

包括國家的綱要中提到的教育資源要向農村地區、革命老區、名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完善政策,保證農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學校免費接受義務教育。加強農村寄宿學校建設和管理,解決留守兒童上學問題。縮小校際差距,解決擇校難題。辦好特殊教育學校,保障殘疾兒童平等接受教育。這些情況都讓村民們對國家的教育政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講解過程中我遇到有熱心的阿姨,有年邁的爺爺,還有年幼的幾個小女孩。針對不同年齡段我都用自己的方式讓她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我們的圖片,文字以及我的有聲語言得到對她們有用的信息。這讓我作為一個暑期社會實踐的志願者頗有成就感。

小小的村落,因為我們的到來而熱鬧起來。天氣雖然炎熱,可是村民們得熱情伴着熱氣,反而激發了我們年輕人的熱情。值得一提的插曲是,我們可愛的團委書記張棟老師買下一車的西瓜,和藹的餘書記親自動手切西瓜,我們一羣大孩子們分西瓜給村民和小孩子們,分得不亦樂乎。整個展覽現場因為我們的用心的佈置,雖然簡陋但是卻處處洋溢着温馨。

下午我們實踐團隊的黨員們走進下梅村與當地的黨員進行座談交流。新老黨員不同的經歷,不同的體會,整個交流會充滿了時光的軌跡,在這個古老的村落裏面紅色革命歲月和現今的安居樂業的農家生活讓參加交流會的在場同志們有了頗多感慨。

(二)文藝篇

送文藝下鄉是積極宣講科學發展觀,促進基層農村文化建設和滿足農民羣眾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手段,也是我校歷年來“三下鄉”活動的優勢項目和重要內容。

為了這次的匯演,我們幾個主要負責人成立文藝下鄉活動籌備組,對節目進行製作、加工、彩排、篩選等工作,嚴把節目質量關,力爭通過歌唱、相聲、小品、朗誦等基層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展現新時期文化風采的、宣傳科學發展觀唸的、突出學校文藝優勢的藝術形式,展現應科學子風采,並在活動中號召同學們學習基層人民羣眾艱苦創業、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勤勞質樸、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引導同學們關注新農村生活,增強同學們服務基層的意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人才保障。

晚會籌備的時候,白天我們走在下梅村,村裏貼着村委員會對我們將在這裏舉辦文藝匯演的紅紙告示,我們也熱情的邀請河畔邊的 村民們互相轉告來觀看,這份我們送給山城的特別的禮物。

湊巧的是,我們在走訪村民的過程中還遇到了來此旅遊寫生的,來自我們福建師範大學的美術學院的校友。熱情的學長説,晚上一定帶上整個隊伍來給我們捧場。我突然想起一首耳熟能詳的童謠《歌聲與微笑》,我想我們此次用心的愛心匯演最想要的就是讓在場的人“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夜晚的下梅村叢林深處,兜兜神奇,在疏影橫斜中綻放幾顆星星。紅色的燈籠,朦朧的燈影映照着古橋,本是平靜的河畔在飯後陸陸續續有了波瀾,熙熙攘攘慢慢擁擠起來的人羣,搖着扇子的爺爺奶奶,調皮天真的孩子們,熱情豪邁的大叔大嬸……那吆喝聲,那呼喊聲,對這個村落的瞬間印象是七月裏的一迭畫卷,聽到它在麥兜兒裏的隱約耳語,是與星光的對話,述説着那飛揚的童話。林間聽海,情定日落橋告訴我們星月童話花事未了,風來的時候,沐風,檸檬香草,寄語天藍。這是我作為晚會主持人站在這特殊搭建的舞台上,等待晚會開始前的感覺。

在一場預熱的開場舞后,帶着悸動的心情,作為主持人的我邀請了下梅村委員會的紀委委員李聰明以及我們應科院的餘書記上台為我們此次武夷之行文藝匯演致辭,在匯演中,我們的同學們獻上了精心準備的詩歌朗誦《我的祖國》、紅歌聯唱《映山紅》《紅旗飄飄》以及舞蹈表演《我和我的祖國》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精彩的演出贏得了在場村民的陣陣掌聲。特別是舞蹈隊的姑娘們更是得到了孩子們的追捧。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上台為我們唱山歌的老人,早晨他就找到我讓我給他安排一個節目,那種熱心與對我們的支持讓我動容。於是我在計劃之外,安排我們的志願者接待我們這位可愛又有才華的老爺爺,順利融入到我們的匯演節目中來。雖然他的山歌我們不能完全聽懂,但是那份愛心的傳遞跟我們是一樣。

匯演在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大合唱中落下帷幕,當我宣佈晚會結束的時候,還在心潮澎湃中,看着村民漸行漸遠的身影,我的眼角瞥見了孩子們的不捨。特別是那幾個我們一有活動,就跑來的小女孩們,在我候場的時候,圍着我問姐姐你是做什麼的,穿得這麼漂亮,然後嘰嘰喳喳議論開來的孩子們。忘不了,大人們逗她們説以後要不要跟這個姐姐學主持呀?還要唱歌,跳舞?她們那害羞的不好意思了一會,跟我拉鈎的樣子,我不知道姓名的孩子們……

這些不捨和感動都留在了20xx年的夏日,留在了我這份難捨難分的暑期實踐之旅。

第三篇 武夷之魂

七月是詩歌的畫卷,我們迎着朝霞,踏韻而來。七月是歌舞的世界,我們穿着綵衣,駕雲而來。我們走進武夷山,武夷山人家,家户户都忙着採茶、做茶,空氣中到處都瀰漫着茶的清香。幾百年來,武夷山人世代傳承的不僅僅是原汁原味的製作方法,還有對茶一絲不苟的執著與熱愛。來此一行自然要參觀當地茶廠的製茶工藝,我們還有幸得到了茶廠吳大姐對我們熱情的招待,品嚐了幾種她推薦的紅茶品種,試吃了她自己調製的當地特產紅菇和木耳。

不虛此行,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參觀茶博園,大開眼界觀賞到了武夷山深處的九龍窠,陡峭的崖壁生長着的低矮樹叢中,名冠天下的大紅袍茶樹,它們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樹齡了,作為最初的母樹,現在整個武夷山區,僅僅只留下了這六棵。每年製作出的茶葉只有區區一市斤左右。所謂“物以稀為貴”,從這個角度來説,四兩大紅袍茶葉也就接近半壁江山了。

大紅袍活甘清香的滋味,與它自古以來獨一無二的製作工藝有關。如今,大紅袍製作技藝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故的茶界泰斗陳椽老先生更評價它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製作技術,無與倫比,值得中國人民雄視世界”。而這種技藝,讓我們感受到武夷茶韻以及從採摘開始,每一個細節都凝結着武夷茶人們的辛勤和智慧。武夷之魂也深深地都印在了這裏,帶給每一個來訪的客人。

第四篇 武夷之戀

屏山迢遞,難阻我們充滿激情的目光;屏海浩渺,不斷我們火熱的衷腸。一顆跳動紅色温暖的火焰在燃燒,燃燒在這座具有文化底藴的山城。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武夷人民勤勞,淳樸的火熱情懷。美麗的武夷,大地綻開了燦爛的笑容,熱情的武夷,山川展開了絢麗的風景。

7月9號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結束了武夷之行,踏上歸途。同一起前行的隊友們一樣,我也都還沉醉在武夷之戀中。這短暫的暑期社會實踐之旅,在我們的大學生涯的畫卷,渲染上亮麗的一抹朝霞。也藉此建黨90週年之際,讓我們共同祝願,偉大的祖國更富強,明天的武夷更美好。年輕的我們前程似錦,奔向屬於我們的未來。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實踐體會:

20xx年7月5日上午,師範教育學院15名學生在學院團總支書記程亞旭、陳東方等幾位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及“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推進農村文明建設”

首先,我們到達郟縣白廟鄉楊村國小,受到了當地領導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並召開簡短見面會。在會議上,郟縣白廟鄉鄉長也作了重要講話,介紹了郟縣的總體概況,並分別談了農業、工業、教育等各項事業運轉情況及經濟狀況。郟縣位於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北部餘脈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東鄰襄城縣,西毗汝州市,北接禹州市,南與平頂山市區和寶豐縣相連。總面積737平方公里,總人口 56.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萬。1955年,毛澤東同志為郟縣大李莊鄉(今廣闊天地鄉)寫下光輝批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郟縣自然條件優越,物產富饒而且礦產豐富,水、電資源充足。現已初步探明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20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是全國四大烤煙發源地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0萬畝,收購量1500萬公斤,其中產於紫雲山西部的“山兒西煙”,以其葉片肥厚,色澤金黃,油分適中,氣味香醇而馳名中外;是豫西著名的辣椒集散地,以質量上乘,乾鮮齊全在全國各地享有盛名。農業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瓜果等。郟縣旅遊資源豐富,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有三蘇墳、太樸遺址、文朝大成殿,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裴李崗文化遺址。三蘇墳、文奎樓、陝山會館、謁竹溝鈞窯遺址等列入《中國名勝大詞典》。老爺頂、紫雲山風景秀麗,是旅遊渡假的理想場所。鄉長對我們寄予厚望説:青年充滿朝氣活力,青年富有豪情壯志,所以青年應珍惜把握這次機會,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勇於到基層參加實踐、體驗生活,以實際行動實踐這次人生成長中不可多得的機遇。這一席話,同學們深受鼓舞。

然後,我們深入農户,開展有關農村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調查,並形成調查報告,我們先去探望了那些偉大的解放軍戰士——郝石滾。=等。他們把那些埋藏在心靈深處多年的感人肺腑戰鬥故事都給我們津津有味的講了一遍,我們大家都聽得很認真,併力爭從思想上、行動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成為時代發展的強頭兵,精神文明的帶頭人,進而來緬懷已逝的英雄。隨之,我們又探望了一位孤寡老人,參觀了老人的住所,在解説員帶領下,我們瞭解了滿天紅事件的整個過程。在滿天紅事件中參戰部隊不怕疲勞、不怕傷亡,英勇善戰,抒寫了一篇軍民一致對敵的輝煌歷史,湧現了一大批值得人民永遠懷念的英勇將士,他們的英勇事蹟將會影響着我們,感染着我們,激勵着我們。通過走訪農村家庭,我們發現有幾位學生家庭生活特別艱苦,經濟困難,但是他們對子女的那份愛,那份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的期盼,卻非常的關心和迫切。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上一流的學校,享受一流的教育,然而,經濟的困難,生活的所迫,使得這些家庭顯得那樣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當我們感受到這份天下父母心,是那麼的偉大,而又那麼的艱澀。我們為這份愛子之心所感動,我們服務團全體隊員都紛紛拿出自己的零花錢,在我們臨走的時候,還給他們送去了10版掛麪和油鹽,蔬菜等生活用品。

最後,我們到郟縣白廟鄉楊村國小授課,給他們帶去了慰問禮品,帶去了我們自編自演的諸多文藝節目。我們熱心真情的表演,表達了我們最真摯的祝福;我們給小孩整理衣粧、梳頭、和他們嘮家常,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我們誠心的關懷和問候,他們舒心的微笑讓我們內心感到温暖。我們的青春活力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生機,我們的熱情照顧讓他們感受了温暖的愛心。

快樂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離別時他們個個臉上那兩行渾濁的熱淚,將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牽掛,經歷了這種場面,才深知人間真情是何等的難割難捨。離別的情緒已在空中彌散,因為這次實踐之旅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離別的前一天上午,雙方共同舉行了閉幕式,閉幕式上縣委領導、鎮政府領導和校領導分別道了謝、送了祝福。閉幕式後,我們舉行了聯歡會。聯歡會是我們離開楊村國小之前的最後一個活動,也是我們此次三下鄉活動中難度最大的活動之一。我們把聯歡會的重點確立在“聯”字上,就是怎樣才能把楊村國小同學帶動起來,讓現場氣氛活躍,美妙的歌聲,感人至深;。同學們精彩的手語表演《感恩的心》使我們不再惋惜温柔的浪漫,也暫時驅散了縈繞在心頭的愁緒。也許我們的表演並不專業,但帶來的是一份質樸而感人的情緒;也許我們的歌聲並不動聽,但傳遞的是一個集體團結的聲音,是對理想的追求,也是對純潔友誼的歌頌,更是對美好未來的期待。最後,我們共同用“同一首歌”唱想那恆久不變的“祝福”,“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讓世界充滿愛”。有了送別的淒涼,才有相逢的喜悦。歌聲有止境,祝福卻永恆。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不但瞭解了郟縣的風土人情,更重要的是我們學到了許多人生感悟,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閲歷,提高了我們認知社會的能力,教育了我們思索人生價值,增強了我們奉獻愛心、播撒温暖,為社會公益事業獻一份力量的信念。我們牢記了““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推進農村文明建設”的內涵,把其具體要求體現在了學習和實踐中,並用實際行動實踐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順應了黨服務社會,走向農村的號召。進而全面提高了同學們的綜合素質,打牢了人生成長進步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