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5月10日到5月11日,在漵浦縣教師進修學校堅持了兩天的家校共育骨幹教師培訓,這次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較短,但對我的思想觸動很大,接受一流的家庭教育專家的指導,真是受益匪淺,可以説是經歷了一次家庭教育靈魂的洗禮。我掌握了有關家庭教育知識,明白了家庭教育應注重科學性、針對性和適用性。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教育的優劣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和發展有着決定性的影響。每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具有無限的可能。父母的責任就是要精心呵護好這株幼苗,使它能夠自然茁壯地成長。這個時期特別需要"用心靈呵護,用頭腦撫養"。

回想我校對學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還不到位,沒有做到家校協調統一,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據學校的實際,充分利用家庭優勢,攜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橋樑,實現家校共育的合力,達到教育的最大優化。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2

大家好聽完下午的演講和培訓有何收穫。我只帶表我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敢説敢做敢自我。它是公眾教肓活動,公眾話語權,每個人都有發言的觀點和理論。劉逸舟老師我們老鄉。滿口家鄉話,普通話一般。但是他的演講接地氣,很撲實。大眾能聽明白,他的互動能力很強。每一句大白話 能夠穿透每位家長內心深處。讓人快速明白如何應用。這就是好的演講者。給人留下好多反思的問題。核心問題看清自己,洞察孩子。我的話説完了。什麼時候有機會我們班裏也搞一次培訓。大家一起分享。找到共鳴點。一起成長。變的更加完美。謝謝家長的點評!

非常感謝德高忘重,為師良母老師認可我的觀點以及所有的媽媽。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來自哪裏,幹什麼工作,受何等教育。有多少錢!都與性格有關係。性格決定命運。有的人後天訓練變的含蓄,低調,委婉用暗示的手端告訴你,不發言。而有的人看中目標,不達目標不罷休,外界的人很難影響他的想法。而有的人富有激情,很有愛心,有爆發力,情緒化。而還有一種人沒有大起大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別人有,與我有什麼關係。所以不管我們成人還是孩子都與這四種性格有關糸。性格從血液裏帶的,骨子裏先天性的。無法改變。怎樣瞭解性格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不管和孩子和別人處的融洽和諧 交流。性格是一個工具。我希望我們靈活應用起來。感興趣的話家長看

看性格大師樂嘉性格色彩學。能洞見自己身上的問題。看清自己,瞭解別人。和孩子成長起來,有責任,更有擔當。謝謝我們團隊。

人的一生都在學做人,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人缺乏溝通,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相互瞭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也要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3

魏書生曾説過這麼一句話:“走入學生的心靈中去,你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我都會在那得到答案。”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認為與家長溝通,全方面的瞭解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前幾天,丁剛的媽媽找到了我,“老師,怎麼辦呀?我實在沒辦法了!”一見面這幾句沒頭沒腦的話把我給問暈了。要知道丁剛可是我們班裏為數不多的機靈鬼。不過聰敏的丁剛常常是讓我喜憂參半,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課堂上只要他集中精力那一準有精彩的發言,可一旦興奮點一過,那他準又是做小動作、開小差,手裏經常把弄一些諸如鉛筆或橡皮等等。後來他媽媽告訴我事情的原委,聽了他媽媽的話,我這才知道他會鑽大人空子,還敢與熟悉的親人不講道理、頂撞他們。我和丁剛的媽媽説:“丁剛在校可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很多道理不用多説,他就明白,只是自控能力稍微差了些。今天聽了你的話,我這才發現他在家還有另一面。為什麼你不早和我聯繫呢?”丁剛媽媽説:“我們怕麻煩老師。再説孩子要面子,一聽説我們要找老師談談就認錯,還哀求我們,所以我們也就算了。今天實在感到沒辦法了才向您反映。”聽了她的話我為我工作的不細緻感到慚愧,同時也感到家校聯繫的重要。

現在的孩子很喜歡錶現,他們都願意聽到讚揚聲,特別是在學校裏,在班集體中,他們更願意聽到老師的讚賞,看到同學們的羨慕。但在家中,他們是父母的中心,是長輩的太陽,於是他們就毫無顧及地為所欲為了。這確實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聯繫,建立強大的家校聯合教育體系,使孩子保持家校的一致性。另外善用他們的表現欲和榮譽感,巧加獎罰,使其明理。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不能着急,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有所獲,和孩子打交道要做好充分準備,打持久戰、打戰術戰略配合。要善於利用孩子心理,動之情,曉之理,必要時還要責之巧。

經過對丁剛反差行為的細緻分析,我給了他媽媽一些建議:首先我會找時間找丁剛談心,會在放學後家訪實地勘察。其次希望家長給孩子定一個放學回家後的規定,要求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作業,在規定時間內看電視,玩遊戲。一定時間內孩子堅持做到了要給予表揚或獎勵,如在規定期沒有完成任務則可以不要他完成,書面寫出情況讓其交與老師,請老師裁定。再有當孩子在家出現錯誤後如不接受家長教育並改正的話,一定要及時與老師聯繫,共同使勁幫助他及早認識、及早改正,不要總顧及面子。聽了我的'話,丁剛媽媽不住點頭,決定配合我,一定要治好他的毛病。

我覺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存在着較為嚴重的脱節現象,特別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手段和態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結合,學校與家庭之間分別進行教育,不能形成合力,達不到教育應有的效果。因此,儘快改變家庭和學校之間出現的教育配合失調,改善家庭和學校合作教育環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基礎。今天已經是信息化時代,不少學校建起了電子校園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更加方便,家長可以通過網絡瞭解自己子女的在校情況。學校的老師亦可藉助留言信箱給家長寫信息,及時進行溝通,共同教育和培養學生。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4

時間過得太快,轉眼就已經上班了。一年多的幼兒園生活給尹宇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剛開始連筆都拿不穩,到這一刻還能畫出美麗的畫。這離不開兩位教師的勤奮教學。首先,我開始感謝兩位老師。(你知道的)。嘴裏除了説着聲音3360感謝之外,心裏還是充滿了感謝。

隨着時間的流逝,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慢慢長大。從孩子出生那天開始,無論家裏老少,都充滿了笑聲,結合孩子每天的哭聲,哭着笑着,每天都過得非常開心。這幾天有眼淚,有汗,有苦。為了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父母,我們隨着孩子的成長,從網絡或書本上收集不同階段的資料,從嬰兒期到這一刻進入幼兒園生活,一直帶着問號學習如何照顧孩子,慢慢地學會更好地與孩子溝通,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積累起來1。要學會關心孩子,給予愛和耐心。20xx年9月1日是我家孩子踏入幼兒園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進入其他環境生活,和別人接觸東西。正好因為那時忙於工作,所以錯過了這個奇怪的日子。事實上,作為媽媽,我期待這是直接牽着她脆弱的小手,一起踏上幼兒園門口的第一步。因此,進入庭院接特大任務也只能交給孩子的爸爸。另外,由於我們的疏忽和研究不完善,在她住院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帶她多參加集體生活,所以我的孩子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個月,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哭了足足一個月,那時每天早上她都哭着説。“我不去幼兒園,她如果不站在教室門口,就會拖着腳或者倒在地上哭個不停,在幼兒園午睡的時候也哭過,直到聲音被淹沒。每天送我去幼兒園,看到她在裏面哭,自己在上班的路上安靜地流淚,真是可憐的天下父母的.心。所以孩子住院的時候真的很重要。住院前要多説一點幼兒園的好處。要耐心引導她。減輕她焦慮,住院前絕對不能有負面暗示。幼兒很敏感。不能在孩子面前説住院後會發生很多不利的景象。大人們首先要端正態度。要相信她。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走向社會要相信老師,信任老師。進入花園後,大人們每天不要問孩子太多。例如,今天在幼兒園哭了嗎?早上吃了什麼,中午吃了什麼?老師教什麼歌和什麼舞?打架。有些人喜歡每天在花園裏吃孩子喝孩子,脱衣服,脱瓶子哭,其中一些人消極地暗示對幼兒園的不信任、對老師的不信任和對孩子的不信任。這種方法對住院初期的適應很不利。作為家長,要多和老師溝通、觀察、注意,間接從幼兒園吸收寶寶的更多信息。例如,與老師間接瞭解幼兒對幼兒園生活的優良和不良習慣,在家在她身上發生時也可以給予表揚和批評。抽出時間觀察孩子每天完成的作品,掌握孩子的學習資料,在家也可以複習和教學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5

20__年7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正式發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做到真正保證學習效率,為學生減負。“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全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行為,提升校內教學教育質量。

我是一名八零後家長,在我的童年時代,校外培訓機構還未完全興起。我家是平房大院子,放學回到家,看書寫作業,有時會聽到大門口鄰居家的小夥伴叫喊着一起出去玩,父母也不會管着幾點回來,等到天黑了,各回各家。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聽家長的閒聊,吃完飯幫父母收拾飯桌,掃掃地。暑假的夜晚坐在院子裏,抬頭還能看見星星,拿着蒲扇揮打着蚊子,沒有手機,沒有iPad,沒有這麼發達的互聯網,沒有每天父母耳提面命的督促學習,父母不會問今天留了什麼作業,更沒有各種各樣跑不完的培訓班。

時代在變化和進步,時間如白駒過隙,我們已經為人父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身邊人加入到了對孩子的提前教育大軍隊伍中,學前教育低齡化這陣風越刮越大,許多幼兒都在為“贏在起跑線”而努力。雖然我們不知道具體起跑線在哪,儘管很少有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可是在現實壓力及口號的鼓舞下,也為了能讓孩子在才藝、學習上更具有競爭力,父母還是狠下心,讓年幼的孩子放棄了本該擁有的玩樂,提前開啟了學習生涯。我們逐漸寄希望於我們的下一代,永遠上不完的培訓班和寫不完的作業是孩子週末和寒暑假生活的全部。漸漸的,一類稱為“雞娃”的孩子,存在於我們身邊,每天奔波於各種培訓機構,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把“贏在起跑線”體現的淋漓盡致。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家長依舊焦慮,雙雙疲憊不堪,晴朗的天空下無人為美麗的風景駐足,只有匆匆的腳步劃過。

近幾年,一直聽到關於國家對於減負工作大力推進的相關新聞,但是由於社會現象和培訓機構良莠不齊,教育焦慮讓家長內心焦慮和經濟負擔越來越重,學生的學業和心理負擔越來越重。

“雙減”政策的出台,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於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

我認為一名學生,學習是多方面獲取的,既是來源於學校,也是來源於家庭,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家校共育,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給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

雖然新冠疫情依舊嚴峻,但是學校積極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讓學生學習更好地迴歸校園,減少參加校外培訓的需求。從開學伊始,不僅有豐富的課後社團活動,也加強了課後輔導服務。除此之外,為實現家校共育的力量,學校逐步開展了一系列的線上主題溝通會活動,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雙減以後,隨着校內不斷減負,校外培訓機構逐步減少至退出,家庭教育更加凸顯了重要性。而在孩子成長道路上,離不開父母的教育。

首先,父母要承擔並履行好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責任。

教育不僅僅是經濟投入,有些家長給孩子報很多培訓班、補習班就不管了,然後等着孩子成績提高,而往往得到的結果不是美好的。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多一些支持和鼓勵,也給孩子多一些理解,讓孩子更自信的向前走,取得更好的成績。

其次,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説過:“人類的動作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但是習慣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

在學校舉辦的線上主題活動中,關於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受到啟發,深有感受。雙減之後,孩子增多了自主時間。利用這個時間,培養孩子好習慣,孩子也能不斷進步。學習上,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生活上,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按時吃飯、不挑食、愛惜糧食,每天自己準備第二天的學習用品,自己穿衣、洗漱。還有關於勞動,行為,健康等多方面的習慣。總之,養成好的習慣,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遲早會成功。

最後,我想説,教育孩子,老師離不開家長,家長也離不來老師。“雙減”之下,家長要盡力配合好老師的工作,主動和老師溝通,支持學校的工作。所謂“嚴師出高徒”,一個嚴格的老師,不辭辛苦,勤勤懇懇的工作,管教學生,每天付出的時間和心血是難以估量的,值得我們的理解和尊重。

“雙減”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實現的,家校共育,迴歸教育的本質和初心,我們一起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為學生營造一個身心和諧的成長空間,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6

小組合作是為學生探究學習的結果而組織的學習方式,有效地開展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促進知識的建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個性發展。那麼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呢?筆者認為要抓住以下四點。

一、合理建立小組

組建結構合理的數學合作學習小組,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小組成員的性別結構、興趣愛好、動手能力等搭配合理、結構優化,能發揮較大的合作學習效果,“異質分組”按學生能力的優勢合理搭配、按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環境合理搭配,合作研討,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受益。數學複習課採取“同質分組”的方式,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相當的學生放在一個數學小組內,按小組的整體水平分層次地分配學習任務,實現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不同的學科,小組成員需要重新搭配,這樣讓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更加有效。總之,組建數學合作學習小組時,儘可能考慮組員的各種情況,達到結構優化,使合作學習產生更大的效能。

二、優選合作內容

教師在選擇數學小組合作教學策略時,應該是出於教學過程最優化的考慮。要使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生活實際。比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後,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時,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一個人無法完成,教師充分發揮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記錄、監督測量並彙報測量的長度,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的快樂。

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小組討論。

三、培養學習習慣

首先,培養數學小組成員積極發言的習慣。教師要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組內交流,使學生在數學小組中敢想、敢做、敢説。

其次,培養學生傾聽發言的習慣。教師應參與到數學小組學習中去,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從別人的發言中會獲得啟發,收穫更多的知識、方法。

第三,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學貴有疑”是學習進步的標誌,是創新的前兆,是探究的動力,要使學生在問中學、學中問,真正做好“學問”。

第四,培養合作實踐的習慣。要儘量設計一些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操作的內容,培養合作操作習慣,既能體現集體智慧,又能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四、恰當的評價機制

恰當的評價機制是提高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評價機制包括以下幾類:

一、定期評價小組共同學習的情況,讓他們認識合作學習的方式。

二、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參與程度、團結合作、完成任務、學習效果等指標進行評價。

三、教師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導、調控和組織能力,使學生學會團隊合作,提高學生自我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總之,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心智,教師應積極營造民主、開放的小組合作學習環境,使優等生的才能得到發揮,中等生得到鍛鍊,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7

得益於路老師的推薦,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關於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楊老師在講座中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從製作一份檔案、組織一次活動、拍攝一張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五個方面為我們道出班主任家校溝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竅門、小絕招。

製作一份檔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個孩子,以及孩子背後的每一個家庭,所以要為每一個孩子製作一份真實的檔案。同時讓家長覺得老師願意去關注瞭解他的孩子,為營造良好家校關係邁出第一步。

組織一次活動,作為班主任要時常關注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況,及時組織一些温暖的親子活動,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也使家校溝通變得輕鬆而充滿温情。

拍攝一張照片,時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來發給家長,讓家長能夠感受到孩子在校時的.幸福與快樂,也會給家長帶來愉悦的感受。一張照片能見證孩子在校時最感人或最真實的一面,這些美好的瞬間,記錄下的是孩子們最為燦爛的片刻,也會讓家長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為家校溝通鋪設好堅實的橋樑。認識一位忙人,我們作為班主任要對於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都要去關注,真正做好家校溝通,讓家長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孩子的關注與愛護。去認識好“父親”這個忙人,寫好一封書信,書信不在於有完美的文筆,而在於情真意切,在於那種默默而温暖的理解與溝通。我們可以動員孩子常和父母寫寫信,讓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好地溝通,從而讓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聽過楊老師的講座後,使我對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對家校建立和諧關係方面收穫不少,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路上,去和家長們一起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8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現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説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比如:我在上《中國結》這一課時,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中國結的資料,並且讓學生主動向“手巧”的能人學習一些編結方法。學生在課堂上通過交流後,自主總結出了中國結的特點、寓意、工具材料以及一些簡單的編織方法。效果很好,學生也很有成就感。

各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我們提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各組根據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工,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鼓勵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多發言。老師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務,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如在《盤長結》的編織過程中,步驟相對複雜一些,學生合作編織完之後不能急於抽形。要由另一個同學再次檢查過程是否完全正確,否則在抽形中會前功盡棄的。

成果展示時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作學習彙報,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尤其要關注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來探究解決疑問。全班交流需要老師預先設計好問題的焦點,交流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爭議性。目的就是通過交流使得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得到澄清,其實這就是教學的難點。所以説交流的是難點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髮展。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9

在社會環境日益複雜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單純的學校教育遠遠不能滿足眾多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必須與家庭、社會攜起手來,構架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育人網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社會是育人的大環境。

江小妞的爸爸媽媽希望她性格活潑,熱情大方的和同學們相處。在校她很愛運動,操場是她最愛的地方。可以説校園的每個角落她都去玩個遍。雖然是小女生,但並不妨礙她淘氣調皮,比如在排隊集合的時候,大家一起往前走時,她會一蹦一跳往前走。上課坐累了,她就躺在椅子上,椅子不舒服就躺在地板上。班裏多數孩子不喜歡它,常常有人找我告狀,説她影響班集體的榮譽。

然而,江小妞也有另外一面。有一次,她玩東西砸到了隔壁班的一名同學的頭。當她看到聞訊趕來的媽媽一邊忙着張羅帶同學去醫院檢查、一邊掉着眼淚跟同學家長道歉賠不是。小妞的眼淚也止不住的掉了下來,一會兒去拉下媽媽的手,一會兒去幫同學擦下臉,既悔恨交加又手足無措。還有一次,班上組織展示活動,小妞一會兒幫助女同學梳頭,一會兒幫助體育對長維持隊伍秩序。

通過家訪,我瞭解到江小妞的家庭條件比較好,但父母工作很忙,小妞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姥姥照顧。爸爸媽媽出於“補償”考慮,一有時間就帶她外出旅遊、參觀展覽或是參加活動,以“大家開心就好”。所以,小妞思維活躍、性格外向,善良有愛心,但不注重生活細節、不太會與他人相處。

掌握了這些信息,為家校共育提供了針對性。一是幫助父母調整家庭教育方式。收集一些育兒注意、國小生成長特點規律等知識,利用家校聯繫平台、校訊通等渠道,分享給家長,幫助家長糾正日常教育中的`一些誤區,並每週與家長進行一次電話聯繫,共同商討引導教育的方法。二是幫助學生調整對江小妞的視角。利用家長會、節日活動等時機,及時向全班同學和家長展示小妞的“另一面”,讓大家認識一個“全面”的江小妞。三是加強日常培養鍛鍊。採取代表全班參加體育比賽,當老師小助手、維護活動秩序等辦法,啟發小妞的自我教育,增強她的自信心。一個學期下來,江小妞再也不是那個不受歡迎的小野馬。

這個例子説明,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着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這些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逐漸形成了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羣、不善於與人交流;性格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着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

總之,教育問題學生必須家校聯繫,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當然,我在問題學生教育方面經驗還不夠豐富,工作中難免會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但我堅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與時俱進,不斷努力,不斷嘗試,勇於實踐,繼續做好家校工作,與家長們共同為二十一世紀祖國的騰飛。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10

——四年級師德活動陽春三月,草長鶯飛,一切都欣欣向榮。在這個美好的季節裏,為了年級的發展,為了孩子們的未來,我們四年級教師和家長委員會成員歡聚一堂,開展了“家校共育共促成長”為主題的師德專項活動。

本次師德活動與家校共育理念相結合,分“師德學習、家校共育”兩部分。

一、師德學習

數學組長侯寶玲老師帶領大家學習了《唐山市豐南區深化機關作風整頓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加強機關工作規範化建設的通知》。做為一名人民教師,德高為師,身正為範。要時時刻刻保持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無論在何種崗位,從事何種工作,都必須認認真真對待,細細緻致做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德育組長李惠老師,宣讀師德承諾書。四年級全體教師鄭重的在師德承諾書上簽字。今天的簽字不是形式,而是莊嚴的承諾,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心中時刻裝着責任,時刻牢記遵章守紀是最基本的師德,發展自我是最好的師德,立足本職是最大的師德,時刻以師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我們才能無愧於心!辦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學校是我們永恆的追求,家委會的家長們見證了這一莊嚴的時刻,我們誠懇地請家長們監督我們的工作。

二、家校共育

四9班侯美倫的家長對四年級全體教師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表達了真摯的感謝。家委會真誠的為四年級教師團隊送上錦旗,同時我校德高望重的郭校長也為各班評選出來的教子有方、支持班級、年級工作的優秀家長代表頒發了證書,來表示我們的一份謝意。杜巧莉主任在主持時説,期待四年級家校之間形成美好的盟友關係,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裏的戰友,勠力同心地將孩子託舉到更高處。我們期待看到——孩子在校時,微信上有我;孩子畢業後,家宴上有我;孩子成家時,婚禮上有我;孩子成名時,回憶裏有我。老師們愛生如子,家長們敬重師恩,家校之間互相欣賞、互相理解、互相感恩,家校和融之花必將絢麗綻放。

迎着春風,郭校長的講話就像一針強心劑,將激勵我們四年級全體老師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今天的活動,在座的家長朋友們通過微信的形式實時發佈到班級羣,羣中的每一位家長都感受到了我們的活動氛圍。學校精心設計了家長留言卡,家長們紛紛留言,學校將永遠珍藏。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聽了錢教授和蔣院長的講話,感觸十分深刻,首先身為家長的我們意識到了習慣的養成不僅是孩子的事情,與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密切的關聯,對孩子養成習慣父母不能夠急於求成,需要幫助孩子改善保留好的習慣,並經常對其進行誇讚與鼓勵,壞的習慣也要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其更改糾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認定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種刻板思想,引導其獨立自主才是長遠目標,對其進行教導時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應該堅持的,也要讓孩子學會獨自面對挫折,而不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在幼小銜接這個關鍵時期,要讓孩子養成傾聽、專注的習慣,明白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才會有收穫,努力才會有成長,在這些心理活動的基礎上,也要重視實際的問題,類似於寫字的姿勢和方法也要及時傳教,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閲讀能力,從拼音到注音,陪伴孩子一同閲讀,漸漸提升專注力,爭取事半功倍的效率,身為家長的我們也不要有太大壓力,更不要給孩子壓力,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相信孩子能夠做的更好。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12

昨天有幸聆聽了殷飛老師關於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把教師工作當作事業,而不只是一個職業。“事業”和“職業”的區別就在於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你是否對自己有比較高的期許,你是否渴望到達某個高度,即使你目前還只是仰望。滿足於工作中不出差錯,各項考核評估基本過關,工作環境、待遇等一般但還算穩定,就是把教師這個工作僅僅當成了一個職業。

能夠不斷突破自我,去拓展新的疆域。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如果我們停下自己的腳步,我們將無法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無法應對教育實踐中錯綜複雜的局面。教育,早已經不是封閉的`領域——事實上從來不是;教師,也早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職業——這是世界上最複雜、最繁難、最精細的工作之一。我們面對的工作對象不是工業流水線上標準化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每一個都很不一樣的人。在教育這個工作中,有無數有待於我們去探尋、拓展的疆域,自然也就有無數種發展自己的可能和空間。

因此,當你不斷突破自我去尋找、拓展這些疆域的時候,你就發現了教育這項工作中最迷人的地方。

能夠主動出擊,為自己創造機會。常聽有些老師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惡劣、條件一般、資源受限、領導不賞識、同事沒水平,覺得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發展的機會。但是,機會在很多情況下不是等來的,而是自己創造的。沒有機會,就要千方百計給自己創造機會。學會審時度勢,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現有條件,尋求發展空間。這些“發展空間”在哪裏呢?其實,就在每個老師的身邊。

能夠擁有大格局,心神聚焦在美好事物上。有人説,教師是一個特別耗人的工作,它長年累月消耗着心神和身體,直到有一天兩鬢染霜,一輩子的職業生涯就這麼過去了。的`確,如果一個教師的生活中只有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找到創造的價值和樂趣,不能發現教育以外的美好事物,並嘗試着去追求、去創造,遇上一點小挫折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了,那麼,教師這個工作確實屬於特別耗人的工作。尋找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將心神聚焦,為身心提供能量,引導精神嚮往明亮那方。

能夠耐住寂寞,潛心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一個企業、一個產品,如果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就不能贏得消費者,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教育亦然應有自己的教育品牌。一旦找準了方向,就要下決心在這個領域打造自己的專屬教育品牌。這條路並不容易,需要你耐得住寂寞,沉潛數年,術業有專攻,才會小有成就。“小有成就”還不夠,還需要繼續鑽研,沿着正確的方向一直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最終闖出一片天地,在這個領域打上自己的獨特標籤,才能成就自己的教育品牌。

努力成為好老師,我一直在路上。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13

7月15日,我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受益匪淺。

公開課中,劉慧教授和李寧老師講到,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要重視孩子內心的感受,要允許孩子有情緒、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語言引導,培養孩子正向積極樂觀的思維、表達和態度。

一直以來家長過多的重視孩子的學習,沒有重視孩子的心裏感受,總是覺得父母做的一切是為他好,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可平日裏和孩子也會意見不一致,有時你説你的他根本聽不進去,作為家長還很生氣,認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通過學習,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與孩子平等交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正如兩位老師説的給孩子最有價值的關心,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對他好,要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能一味的打壓、批評,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其次身教重於言傳,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緒控制,才能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平日裏不應該總説孩子這做的不夠好,那做的不對,應該以積極的語言與孩子溝通,善於發現細小的閃光點,父母的肯定有利於孩子形成正向積極的樂觀態度。

非常感謝學校、老師們給家長們提供的學習平台,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為家長更要加強學習,與孩子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14

我一向覺得孩子就應在簡單的環境中成長,享受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讓她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能夠學到各種知識,透過遊戲還能夠讓她們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敗的苦惱。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學多少文化知識,我們平常關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平時期望她能多參加集體活動,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塊兒,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激發她的社會交往潛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發言。我覺得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融入集體對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幫忙的。

在家裏,我們會有意識地給她營造一個寬鬆自主的生活氛圍,平常也把她當作朋友一樣來溝通,不會拘束於某種特定的形式來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其實我們就是她的參照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產生影響,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時我們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在家裏,我們會給她一點獨立的空間,讓她學會自己管理。比如我們房間的一個角落是專門給她置放玩具的,那裏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己來整理。這個效果很好,這樣讓她體會到了媽媽平時整理家務的辛苦,還有物件需擺放整齊,從哪裏取來就要放回哪裏。平常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都會徵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給她買衣服的時候,會徵求一下她喜歡哪個顏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尊重他,那麼以後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思考到別人的感受,多替別人着想。平常我們會盡可能抽出多的時光去與她溝通,耐心傾聽她的心聲,允許她發表不一樣的意見,營造能讓她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對於正確的觀點,我們會鼓勵,對於不妥當的想法,我們會跟她講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們再適時地加以引導。

總之,我們就應放下家長的架子,多點朋友式的溝通,把她真正當作家庭的一份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和職責,給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讓她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15

這堂課真的是説到我的心坎上了,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種種情況,今天終於得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法,瞬間茅塞頓開!所以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覺總是雞飛狗跳的狀態,孩子的情緒是負面的,我的情緒也被影響,然而卻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但是聽了老師的解答之後,我終於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了。問題就在我這個家長身上,我沒有在孩子向我表達情緒和意願的時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故事,導致孩子經常用些負面情緒去表達他們的想法,希望獲得我的關注和理解。老師們説的非常好,家長不該用孩子的情緒去對待孩子,作為家長,經常被孩子氣得情緒瞬間暴怒,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在情緒要爆發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緩衝時間,把自己要衝出口的話語消化掉,換一種方式和情緒去和孩子溝通,才能獲得更好的結果。我們需要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關注孩子的情緒很重要,不要老是罵孩子,孩子不開心了,跟他談談心,做到家校結合,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最後再次感謝老師的精彩講解,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16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起點和基石。多年來,北京市順義區牢固樹立大教育理念,打破傳統教育格局,創新推進社區教育與基礎教育深度融合,構建了“共謀、共建、共育、共升”的家校社新型關係。家校社協同育人反映的不僅是一個區域教育的發展理念,還是促進區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理念。

系統思考,注重一個“謀”字,整體佈局家校社協同育人。順義區從區、校、班三級層面進行統一規劃,為家校社協同育人做好頂層設計。在區級層面,區教委整體謀劃,將家庭教育寫進教育發展規劃,形成了區社區教育中心牽頭,以家庭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以社區為樞紐“三位一體”的全過程、全方位協同育人模式;在學校層面,以家長學校規範化建設為抓手,提出“十有”標準,即有掛牌標識、有章程制度、有師資隊伍、有教學計劃總結、有教室、有教材、有活動開展、有活動經費、有考核評估、有檔案資料,三年為一輪,兩輪覆蓋全區並全部達標;在班級層面,以家委會建設為突破口,通過指導學校發揮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委會作用,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渠道,形成“家長教育家長”的良性循環。

明確職責,關鍵一個“建”字,創新機制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與其他地區家庭教育由婦聯或教育行政部門牽頭不同的是,順義區注重整合與借勢,充分發揮區社區教育中心在家校社協同中的優勢,強化樞紐功能,將家長和教師兩類人羣作為服務對象,既符合社區教育中心的職能定位又為其賦予新的職責。順義區社區教育中心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導辦公室,將其作為全區家庭教育工作的組織地、教師家庭教育專業的培訓地、家長學習諮詢的根據地。在此職能基礎上,順義區家長學校總校、順義區家庭教育諮詢服務中心均落地於此。

協同推進,抓住一個“育”字,多方共促家校社協同育人。家校社協同體現的是家校社三方的合力。順義區社區教育中心作為“社”的代表,發揮資源整合和紐帶鏈接的雙重作用。不管是面向家長的講座活動、諮詢服務,還是面向教師的專業培訓,都整合了全國高校專家、教育系統骨幹、社會知名人士、家庭教育機構四類資源,使活動體現出專家知名度高、主題貼合度高、現場互動性高的特點。區社區教育中心對外與婦聯、關工委、首都高校、社會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從區級層面整合協調軟硬件資源;對內將外部資源輸送到每所學校、每個社區、每個家庭,發揮了紐帶作用。

指導服務,體現一個“準”字,助力家校社協同精準施策。順義區從活動開展、隊伍建設、資源開發、典型培育四個方面開展家校社協同。家長教育大講堂、家教名師校園行、家長教育沙龍、親子繪本領讀四項品牌活動,持續六年保證每月一講,家長滿意度95%以上,體現了活動專家和主題選得準;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每年一次、家庭教育志願者培訓每年兩次,每年培訓量保持200人以上、參訓人員滿意度95%以上,體現了隊伍建設內容和形式安排得準;順義家長在線微信公眾號建立三年來,通過非行政手段積累了7萬粉絲,自建資源3000餘個,閲讀點擊量超百萬次,體現了資源建設建得準;堅持挖掘學校特色,培育各類型試點學校,宣傳優秀家長事蹟,體現了典型樣板找得準。

20xx年疫情期間,順義區在全北京市首先開通“見號如面”線上諮詢室,累計接到家長提問1萬餘條,通過線上文字答疑、線上專場諮詢、線上一對一問診的工作模式,在特殊時期為家長開闢了一條通道。

督導評價,落腳點在“生”字,助力家校社協同科學運營。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佈,家庭教育不再是婦聯或教育行政部門的事,而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事要事。家庭教育被順義區政府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為抓手,納入鎮街、社區考核,區教委以全國規範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實驗區創建為抓手,納入學校督導評價範圍。同時,每次講座、每次培訓、每個項目完成後都建立了滿意度評價表,也正在探索建立包括區教委、學校、社會及學生、教師、家長的綜合監控與評價體系,對家校社協同全程跟蹤督導、及時診斷評價,在“生”上下功夫,創生機勃勃、持續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順義區社區教育中心通過開展家庭教育,既成了學校的好助手,為學校搭建展示平台,也成了家長的好朋友,為家長解決了諸多普遍性和個性化問題,提供了專業可信的學習資源。未來,順義區還將根據“雙減”等新政策,開展更加符合學校和家庭需求的家庭教育工作,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格局。

家校合作老師心得體會 篇17

20__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國家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全民的統一行動。具體來講主要是包含以下幾個內容,減輕考試壓力,減輕作業壓力,增加課後服務,教學進度不超標,取消重點班,減輕課外培訓壓力。由此可見,“雙減”政策的底層邏輯是針對學科教育,要把學科教育的主陣地迴歸學校教育,減輕家庭負擔,不僅從經濟上減輕家庭的負擔,更要從精神上減輕家長的壓力。從而達到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迴歸各自的角色的重要目標。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家庭的薰陶,雙減政策,減輕學業負擔,但不代表減去父母的責任。與之相反,它更考驗父母的擔當。優秀的父母不在於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是在於是否有責任意識,陪伴是責任,養育是責任,以身作則也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雙減”後,家長要及時調整自我定位,不當“保姆”,學當“成長夥伴”,不當“法官”,學當“律師”,不當“裁判”,學當“拉拉隊員”,不當“馴獸員”,學做“鏡子“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全面發展,國家實行了雙減政策,在作業量減少的情況下,怎麼保證教育質量不下滑,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這也是我們每個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學生回家後剩餘時間怎麼過。作為家長,我覺得應該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監督管理。

1、電子設備管理

與孩子一起制定電子設備的使用規則,嚴控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並對內容進行監督,預防孩子沉迷於與學習無關的內容。要科學合理的使用電子設備,輔助學習,更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睡眠管理

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作息時間表,提升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合理有效的安排時間,督促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確保孩子身心放鬆,提高睡眠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可以以一個精神飽滿的狀態迎接新一天的校園生活。

3、閲讀管理

給孩子選擇具有正確政治觀和價值觀的書籍,培養孩子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勤讀書的習慣。在家裏,需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親子共讀”。孩子的閲讀,是從“親子共讀”開始的。“親子共讀”,不僅是一種閲讀方式,也是家長和孩子親密相處的方式。在親子共讀中,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在親子共讀中,讓同一個家長與孩子有着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心靈密碼;在親子共讀中,讓孩子體驗“歲月靜好”,慢慢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在親子共讀中,讓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學習,互為促進,共同成長。

4、作業管理

瞭解孩子的心裏特徵,引導孩子合理高效的安排時間,自主制定學習計劃,提升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不盲目的給孩子增加額外的學習任務,保障孩子自主學習的時間,尊重孩子的成長需求。

5、健康管理

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家督促,保障孩子每天進行體育鍛煉,養成勤於鍛鍊,健康飲食的好習慣。多參加一些體育類的社團活動,例如跆拳道,球類,跳繩等。生命在於運動,同時有助於身體健康。孩子的成人永遠比成才重要;孩子的成長永遠比成功重要;孩子的健康永遠比分數和排名重要。

除此之外,家長還需要緊密的與學校進行聯繫,積極參加家長會,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與交流,瞭解孩子的學習和身心情況,制定有效的家校聯動教育方案,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家長自身要不斷地學習瞭解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提升自身育人的素質和能力,理性的規劃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不盲目的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細心關注孩子的思鄉情緒變化。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孩子的朋友,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助模式,幫助孩子排憂解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更重要的是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外力的推動,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於此同時,還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專注力,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孩子才能在學習上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努力。即使沒有作業,沒有補習班,孩子自己也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作為家長,對孩子要少批評,多鼓勵,多讚揚,肯定孩子的每一次進步,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滿足感。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真正拉開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習慣。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伴”出來的。父母的愛心、耐心、理智、寬容的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慰籍。我們可以陪孩子逛書店、參觀博物館、走進大自然。陪孩子欣賞自然之趣,感悟生活之美。

家校共育是一門學問,需要在教育的進程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的同時,更應該儘量讀懂學校老師的不容易,理解老師的艱辛,對老師的工作儘可能地給予支持。家長對老師的理解與善待,既反映出自身的素質修養,又體現出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更是為了孩子的茁壯成長。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家校雙方坦誠以待,勁往一處使,孩子永遠是最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