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培訓心得(通用5篇)

解決問題培訓心得 篇1

今天培訓的主題是“問題解決”。體會頗深。

解決問題培訓心得(通用5篇)

從董研老師的培訓中,讓我瞭解到了大到 “智慧教育”以及國內外一些信息網絡化的應用,小到我校雙平台的運用,使我大開眼界深深的感受到現在是一個信息網絡化的時代,我們要不認真用心的去學習,將會被淘汰,尤其學校給老師們提供了有力的資源平台,我們更要學會珍惜有利的資源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從郝晶晶老師的培訓讓我很震驚,一位80後的新教師居然進步這麼的大,無論是專業還是思維、理解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識,儼然象一位專家型的教師,由此我體會到只要我們做個有心的、用心的、對學生負責的教師,就一定會成長為專家型的教師。

鐵補校長的培訓,讓我最受益的是學道的編寫,即情境的設置、問題的提出、思維導圖的設置等。以開發學生潛能為目標的“問題體系”。這個體系以“問題”為中心,以“方法”為中介,以“答案”為結果,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構建了五個層次的教學結構,揭示了五種類型的“問題解決”情景對於開發學生潛能的功能作用。“所謂基本問題,教師在學道中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有一個能夠不受限制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的環境和機會,提出質疑,同時為學生介紹一些適當的研究方法,提供必要的探究條件和手段,讓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或實驗來驗證所學的知識,以及提出的解決問題方案。

解決問題培訓心得 篇2

6月底我參加了為期兩天的《班組長問題分析與解決》培訓,通過此次培訓,從中收穫頗多。對演繹思維、歸納思維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創新思維需要有獨特的想法,就如老師所説的,“創新,就是把睡過兩個月的牀單拿起來抖抖,反過來再鋪上”,其實創新也是蠻簡單的,就是把平時所掌握的知識或技能嘗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或答案去實踐,就可以做出不一樣的結果。

老師讓我們對一些案例使用頭腦風暴來説出筷子的幾百種用途、杯子裏的水在不傾斜的情況如何倒出來等,通過這兩個案例,讓我知道其實你所想的也是別人所想的,你所想到的不一定別人也想到了,只要自己能通過自己大膽獨特的想法去想每一件可行的事情,這樣才能收穫學習更多,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

這次培訓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讓我知道如何填寫九宮格,雖然這是一道很簡單的數據邏輯思維題,但是這次老師教了我們一個非常簡便有效的填寫方法,通過規律可以快速的填寫出正確的數據,而且該方法還可以應用到其它類似的數學遊戲中,這次培訓的最大收穫就在於此了。

對於問題的認識,在進行問題分析時,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問題?問題是從哪兒來的?誰的問題?問題具體是什麼?我們真的想解決問題嗎?通過這五問,可以很輕鬆的解決出現在工作中及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時我們把所遇到的問題過於想得複雜化、矛盾化,所以往往在面對問題時出現逃避、躲避的錯誤想法,通過這次的問題分析,讓我在以後面對出現的問題時可以從容面對,且能快捷的解決每一個問題。

解決問題培訓心得 篇3

晚上用兩個小時將不停地講解,從開始到結束,我記得沒有休息過,也沒有喝過一滴水。

培訓後下面是一個學員發給我他的培訓總結報告,寫得非常好,如果我們學員都向她一樣每次這麼認真對待培訓,培訓的力量就是無窮大。下面我分享下她的培訓總結:

本堂課程的主題是問題分析與解決,有比較高的實用性,我平時的工作正是需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為期兩天的課堂學習,有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 學會探尋工作問題的根源,而不僅是關注問題表象。

在平時的工作中,因為自己的工作經驗不足,思考不夠深入,看問題總是浮於表面。正確響應問題的方式應該是:發生什麼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到底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可能的解決辦法?如何解決?阻礙問題意識最大的敵人就是:差不多、沒關係、沒辦法、好面子、官本位。

例如在串貨號的問題中,以前總是機械的統計數據,彙報數據,至於串貨號的原因,有沒有辦法可以避免,是沒有認真考慮過的,認為串貨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換條碼是一個純人工的作業,有人工參與一定不可避免的會有錯誤產生。這種錯誤的觀念一直到今年才有變化,串貨號的貨品有自制產品和外協產品,自制產品是倉庫條碼組的員工自行穿掛,通常錯誤也比較多,再進一步思考原因有:

1、 自制產品基本為西服、大衣,該類貨品顏色款式區分不大,員工不易從外觀區分不同貨號貨品;

2、 現有系統中,車間和倉庫交接只能核對總數,不能核對細節;

3、 員工責任心欠缺,沒有正負激勵,對於差錯根源的產生沒有追究,沒有處罰。

在經過部門的領導的指導後,現在對於每次的串貨號差錯,都盡力追蹤到問題產生的源頭,對於無法查明源頭的問題,也及時報備到負責主管,引起主管重視,在平時工作加強監督和宣導工作,加強員工責任感。對於現在車間和倉庫交接的系統的缺陷,也要積極建議是否可以加以升級改進,糾正人工入庫偏差。

發現問題的最終目的不是問題本身,而且如何避免問題的再次產生,所以必須要追究問題的根源才能拿出解決對策

二、 科學管理:掌握問題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運用科學、優選的對比法找出問題最可能的原因與機會,經由事實分析找到原因,然後在事實基礎上審核可能的原因。首先所關注的問題與觀察到的事實是什麼?再全面辨識及發掘可能的原因,並比較診斷事實每一個可靠的原因,最後選擇最可能的原因。

老師在這裏介紹了一個比較實用的工具就是因果鏈,即以魚骨圖的形式,先界定問題產生的所有原因類別,再各個原因類別內窮舉各要因,最終確認大、中、小要因,確定解決策略。

在確定原因的階段,原因的再分析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盲目確定原因只能是與良策背道而馳,在不明確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原因再分析才能正確界定原因。

老師在舉例環節,有一個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實例:問題是,在“十一”期間,售後服務部貨品返修週期過長,引起門店不滿。在原因分析中,有一條是品控部對於產品生產質量把控不嚴,導致產品返修率增高。

如果原因是產品質量問題,則返修率高應該持續在整個銷售季節,在特定的“十一”國慶環境中,最主要的矛盾應該是工廠放假,導致返修時間延長,那麼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則不是引起門店不滿的要因。

如果在原因分析中,沒有正確確定引起問題產生的原因,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 科學管理:掌握運用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有效手段。

高效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的步驟:1、明確問題產生;2、產生可選方案;3、評估可選方案;4、做出決策/選擇方案;5、實施方案;6、事後評估。

頭腦風暴方法是日常工作中常用和有效的問題解決工具,頭腦風暴法要遵從一定的原則:

1、 提倡自由發言,暢所欲言,任意思考;

2、 禁止批評和評論,也不要自謙;

3、 目標集中,追求設想數量,越多越好;

4、 鼓勵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設想;

5、 與會人員一律平等,各種設想全部記錄下來;

6、 主張獨立思考,不允許私下交談干擾別人思維;

7、 不強調個人成績,以小組的整體利益為重。

我們部門也多次採用頭腦風暴法解決問題,在我參與的幾次頭腦風暴中,有些是不太成功,主要有幾個原則沒有遵守:參與人員沒有獨立思考,容易人云亦云;批評評論他人的設想;主持人沒有激發參與人員的積極思考性,導致沒有達到設想數量。而且主持、書記、設想的數量也沒有事前明確規定,過程和結果都不是很理想。

頭腦風暴法不是一羣人開大會,要遵循科學的原則,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 心得體會

問題的發生不是最糟糕的,發現不了問題,或者發現問題不去解決才是最可怕的,我們不能以“那不是我的問題”“那不可能解決”“我也沒辦法”等消極的想法迴避問題,必須養成問題意識和改善意識。

在問題的原因分析中,因果鏈,原因界定和原因再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正確找出原因,頭腦風暴法則是常用的產生問題解決方案的方法。

日常工作積累經驗,培訓課程教會科學方法,兩者的合理結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產能。

解決問題培訓心得 篇4

作為一名已從教二十年的“老”資歷教師,我深知,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的重要性。學期開始,我園參加的“鎮江市幼教藝術教研協作發展共同體”研討活動中邀請了丹陽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狄留芬老師為我們作精彩的講座“幼兒園歌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早就聽説狄留芬老師長期開展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有及其豐富且獨到的幼兒園音樂教學經驗,是鎮江市的學科帶頭人。上學期有幸見到過狄老師,她平易近人、温柔隨和,臉上總是呈現一抹淡淡的微笑。她把自己在幼兒園音樂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娓娓道來,使我對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內容瞭解得更全面、更系統;使我更深切地體會到音樂活動的重要性;使我懂得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竟可以創設這麼多有趣、多變的遊戲;使我懂得幼兒園也可進行合唱教學;……更重要的是,我深深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與趣味,感受到音樂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生受益。

這次狄留芬老師帶來了《幼兒園歌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的研討活動。針對幼兒園歌唱教學中常見的問題:1.教學目標的單一;2.教學方法的枯燥;3.歌唱形式的老套;4.技能方法的缺失。一一做了分析和問題解決的策略。

幼兒園歌唱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思路:

(一)教學設計規範嚴謹。

解決思路或辦法:目標明確,教學環節要得當,教學程序要嚴謹。

(二)教學準備充分。

解決思路或辦法:教材要熟記,課前準備充分,教態要自然生動。

(三)歌唱活動中忽視對幼兒聲音的關注

解決思路或辦法:1.從養成“輕聲”説話的習慣開始;2.教師正確範唱(熟記:情感投入、合理表達、把幼兒當觀眾);3.引導幼兒在體驗作品情感的基礎上嘗試用咬字、吐字、呼吸變變化。

狄老師重點研討了歌唱活動的三個環節。歌唱活動一般有三個環節:導入、學唱、表現。

導入:動作導入、情景表演導入、講故事導入、歌詞朗誦導入、遊戲導入、提供感性經驗導入、繪畫導入、發聲練習導入、一日活動中的滲透(形成初步印象)。創設情景的目的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學唱(歌詞):藉助圖譜、分句教唱法(難點部分)、按音樂旋律及詞邊做動作、利用課件跟唱、藉助遊戲學唱、反覆重複練習(每一遍的運用不同的形式)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體驗歌唱帶來的快樂。幼兒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易轉移,情緒不穩定。如果僅讓幼兒隨着教師一遍遍的反覆學唱,勢必會引起幼兒的反感,對學唱歌曲失去興趣,教師要想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高質量的進行歌唱教學,就必須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因為幼兒只有在參與音樂實踐的活動中獲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發展。從節奏入手對幼兒進行歌唱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表現:歌表演、單獨、集體、合唱、對唱、接唱、輪唱、集體與個別的互動,啟發引導,使幼兒掌握演唱技巧。

最後,狄老師拋出了2個研究問題:

1.幼兒園唱歌活動有必要發聲練習嗎?

教師:有必要,但形式應該是豐富多樣的,以遊戲為主,增強趣味性,不要過於強調純技術上的發聲練習。明確發聲練習的目的:能用自然美好的聲音歌唱表現什麼樣的聲音是自然美好的?下巴放鬆,嘴巴自然張開,在講話的基礎上唱出

2.是否支持分句教唱的方法?

教師:不支持逐句教唱法,建議可以將歌曲中的難點句單獨拿出來教唱,並採用遊戲的方式。分句教的好處:便於幼兒模仿,提高音準。分句教的不足:破壞了歌曲的完整性、藝術形象和情感;難以促進幼兒積極記憶和思維。

從狄留芬老師的研討裏我學到了歌唱教學活動的新理念,以及歌唱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如何去把握、去解決,也不禁感慨狄留芬老師對歌唱教學的深入研究,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鮮的教學方法的運用,是我以前都沒做到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狄留芬老師的教研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解決問題培訓心得 篇5

今天我教學的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二課時的內容。本單元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素材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讓學生主動經歷探索過程,幫助學生積累思想方法,發展解題策略。本課時選取的素材是類似與我國古代的傳統數學名題“雞兔同籠”問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繼續感受替換的數學思想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學中,我始終都是着眼於幫助學生體會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方法,感受解題策略。 下面是我對本節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1、感受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

師:實際上,今天我們接觸的問題是我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古人我們稱之為“雞兔同籠”問題。它出自與我國古代的一部算書《孫子算經》。書中的題目是這樣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大家看,我們剛才解決的問題和這個雞兔同籠問題是不是有共同的特點呢?我過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會使用替換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多麼了不起啊!

2,要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在過程中尋找有效的、合適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解決問題策略的獲得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在經歷一個解題過程中的感悟過程,教學時,在學生在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後,我讓學生先自己想一想並試一試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促使學生儘可能地調動已有的經驗,運用已有的解題策略去嘗試解決問題,使學生對自己的策略是否可行有一個初步的估計和體驗。而後,老師組織學生展開交流,在交流與碰撞中逐步深入的體會假設、替換策略的運用過程極其價值。

3,數學問題的研究方式要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給學生以自由思考、自由表達的空間,這樣學生的興趣才會濃起來,思維才能活起來。

“雞兔同籠”問題相對是比較抽象的,教材選取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划船問題,本身容易激發起學生研究的興趣。再加上畫圖、列表與假設、替換策略的整合運用,使學生直觀地把握了替換過程中的道理,感受到替換策略的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從而能自覺地接受這種數學思想方法。在展開研究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其展示思維過程,組織全班同學參與到和他的討論之中,並且尊重該學生的選擇,並沒有硬牽着學生去關注與42人相差的人數與每隻大小船能坐的人數差之間的關係,而是順應於學生的思維,學生想把大船調整成幾隻就把大船調整成幾隻,按照他們的想法組織討論,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探索的價值,獲得成功體驗。因此,課堂中才會有學生產生了更多不同的假設方法,有假設大船5只小船5只的,甚至有開玩笑説假設大船6只小船4只的,最終使學生認識到只要不違背大船、小船共10只的條件,假設的方法是很多的。

4,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習,最終要指向問題的解決。

有的人認為,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重點是感受策略,而忽視了學生是否真正能解決問題。我認為不其然,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又何談對策略的感受和領悟呢。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使學生認識替換策略的存在,也要讓學生充分經歷替換的過程,能在解決具體問題中有效合理地運用替換方法解決問題。

如何進行替換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我順應學生思維,最初是根據1只大船9只小船能坐的人數比42人少了10人,使學生直覺的認識到大船太少,要增加大船,減少小船;而後,經歷這樣幾次調整後,學生開始關注到少了的人數與大船小船能坐的人數差之間存在着一定的關係,但,這時,我並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因為這一步的理解是最難的,對一大部分學生來説,還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才能幫助理解。我在這個環節,把重點定位在感受替換的策略,開闊學生的思路,通過“你還有不同的想法嗎”的問題,促使學生尋找不同的解題策略。在運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藉助直觀圖畫與數學思考相結合,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替換的依據,從而真正把握替換的方法,使學生在經歷對比之後能自主選擇和運用較為簡單、直接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5,要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特點,能根據問題呈現的特點選取合適的解題策略。

解決問題的策略很多,光我們教材從四年級開始編排進去的,學生耳熟能詳的,就有列表、畫圖的策略、倒推、替換的策略等等,再加上學生在平時數學學習中提煉的舉例的策略、假設驗證的策略等等。這些策略,有些是側重於解決問題的方式的,有些是側重於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的;而且,不同的策略,有其適合使用的不同問題。因此,我認為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特點,幫助學生能根據問題呈現的特點選取合適的解題策略也是有必要的。同時,要溝通各種策略,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靈活的,不是貼標籤、套公式的,解決問題需要靈活運用各種策略。教學中,我提出“回顧一下,剛才這個問題有什麼特點,我們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引導學生既感受到用替換的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又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策略,

總之,數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説,能使其終身受用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獲得是更重要的。我想這也許是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目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