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通用28篇)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

國測一大隊長、黨委副書記李國鵬是位性格開朗、身體壯碩的“70後”,愛好是每天早晨出門行走3公里。作為國測一大隊的中堅力量,隨着中國測繪事業的不斷髮展,他們這一代測繪人的足跡更是遍佈祖國的山川沼澤、河流荒原,從珠峯之巔到東海之濱,從炎熱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從地温高達70攝氏度的火焰山,到最冷時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區……無不留有他們負重前行、縱橫千里的身影。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通用28篇)

“我們在一個標註自己去過哪兒的APP上做標記時,別人都是標註去過的地方,我們都是標註沒去過哪兒。”李國鵬聊天時自豪地説,“我們現在很多人就中國台灣沒去過了,希望有機會也能去那裏進行測繪工作。”

國測一大隊成立64年來,共產黨員發揮着無法替代的先鋒模範作用。荒漠高山,抑或激流險灘,國測一大隊承擔的每一個重大測量任務中,臨時黨支部總是建在最前面,黨員總是衝在最前面,走得最遠、爬得的都是共產黨員。作為黨委副書記,李國鵬介紹説,目前國測一大隊隊員50%都是黨員,他們組成了測繪隊最可靠的中堅力量。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

9月16日,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黨委副書記李國鵬,副總工程師劉站科應邀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作了“愛國報國、勇攀高峯”——珠穆朗瑪峯高程測量報告。報告會由遙感與測繪工程學院、研究生工作部、科學技術處、校科協共同主辦。該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堯出席了報告會,國測一大隊紀委書記尚小琦、辦公室主任張琛與會,主辦單位、學工處、校團委等部門領導,遙測院全體教師、教職工黨員、本碩博新生和學校研究生代表共460多人聆聽了報告。報告會由遙測院院長金雙根主持。

王堯首先代表學校對國測一大隊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他們從珠峯高程測量戰場凱旋、緊張進行數據處理的百忙之時,能走進南信大。他説,在南信大建校60週年之際,莘莘學子揚帆起航之時,邀請英雄集體國測一大隊來到校作報告,意義重大。國測一大隊愛國報國、勇攀高峯的光榮事蹟,生動詮釋了勇攀高峯、敢為人先、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科學家精神”。王堯副書記説,珠峯高程測量是一項彰顯我國測繪技術水平的國家工程,是一次科學精神、“中國精度”的攀登,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生動寫照,值得師生不斷學習和弘揚,激勵我們堅守愛國情懷,堅定奮鬥意志,為報效祖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青春和力量。

在一段感人至深、記錄20__珠峯高程測量登頂實況視頻之後,李國鵬隊長開始了他的報告。李隊長首先簡要介紹了國測一大隊的情況,大隊成立以來,七測珠峯、兩下南極、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51次踏入新疆沙漠腹地、52次深入西藏無人區,徒步行程600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1500多圈,測出了近半個中國的大地測量控制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了精準詳實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並在國際測繪地理信息舞台上,展示出了中國力量。他描述了三代測繪人,在面對嚴寒、飢渴、匪患等生死關頭,為了國家利益做出的不悔抉擇,重點講述了“七測珠峯”的感人往事。在20__年珠峯高程測量過程中,為了得到精確數據,有隊員在峯頂高寒中摘下手套操作儀器;有隊員在峯頂無氧停留1個半小時完成任務;有多名隊員在7千米高寒高海拔環境中堅守九晚十天;為保障國產重力儀器準確工作,儀器住在帳篷中心,隊員守護在濕冷的帳篷外圍;臨時黨支部在兩次受阻,登頂機會窗口逐漸縮小下的無畏選擇與奮勇攀登。珠峯測高是一個系統工程,氣象觀測、後勤保障、儀器儀表設備等每一個方面都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絲絲細節、一個個畫面,無不貫穿着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團結奉獻、勇於犧牲、奮發圖強等革命精神的鮮亮底色。國測一大隊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女排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乃至抗疫精神一樣,成為黨在不同時期的精神境界、精神風貌、精神力量的總寫照,匯聚成為國奉獻、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總篇章。

劉站科副總工圍繞珠峯測高的技術方法為中心,介紹了珠峯高程測量的歷史歷程、技術方法以及他的感想與思考。他説,在珠峯測高的歷史歷程中,我國早在18世紀初就進行了測量。圍繞着珠峯高程,歷就有許多科學爭論和國家角力。因此,猶如家長關心自己孩子身高一樣,不斷進行高技術水平的測高意義重大。精確的高程數據依賴於GNSS衞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衞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不但彰顯我國測繪技術的水平,也為相關學科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是十分重要的國家工程。他還介紹了此次測高已取得的全面使用北斗導航系統、峯頂測繪儀器全部國產化、首次獲得高精度峯頂重力數據、首次獲取峯頂高精度氣象觀測數據等技術成就。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3

雖然珠峯高程測量項目野外工作已接近尾聲,國測一大隊第一批隊員已於日前凱旋,但是還有極少量的珠峯東側地區基礎測量工作還在繼續。目前,還有不少交會測量組的隊員在珠峯地區默默堅守,他們從3月2日至今,已在高原上連續奮戰3個多月。

程璐,交會測量組西絨交會點組長,三上西絨,被其他隊員戲稱為新一代的“高原犛牛”。據國測一大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介紹,相對來説,西絨點是所有交會測量點中難度的點。當時,二本營指揮韓超斌正為分配任務作難時,程璐主動要求到最困難的西絨測量點,每天擠在簡陋的帳篷裏,化雪飲水,重複吃着方便食品。雖然條件艱苦,但他毫無怨言,一絲不苟完成了測繪任務。

李科,本次珠峯高程測量中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III7點的交會測量工作。他五次前往海拔5700米的III7點,幫助重力測量組運送儀器設備到達東絨5800米營地,曾多次前往中絨、西絨,被隊友親切地稱為“嚮導”。“嚮導”這個詞在高海拔地區是一個非常高的稱謂,意味着有他在,保命的概率就大得多。

李飛戰,東絨2交會測量組組長、天文測量組組長,他帶領年輕隊員孫文亮,晝夜堅守,只為測量珠峯天空上的星星。由於珠峯地區氣候變化極快,往往架設儀器時還是漫天繁星,等他們冒着夜間零下幾十度的嚴寒架好儀器時,星空卻被雲霧遮擋。就算是運氣好,遇到漫天繁星時,他們也要堅持觀測星空整整一夜。

謝敏,東絨3交會測量組組長,本次珠峯測量項目中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東絨3點的交會測量工作。他的父親謝忠華是國測一大隊退休的一名駕駛員,在珠峯測量期間過世,因為測區工作繁忙,謝敏沒能回到西安送老爺子最後一程。他強忍着失去父親的悲傷,堅持在測區努力工作。苦活、累活他總是搶着幹,希望通過繁忙的工作使自己沒有閒暇時間來想父親過世的事。身邊的隊友都知道他心裏難受,但又不知如何疏導,只能看着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調整。

史志剛,重力測量組組長,除完成珠峯地區加密重力測量之外,還完成了海拔5200米至6000米所有六個交會點的重力測量,在帶領其他隊員完成海拔6500米的重力測量返回途中時,他們經歷了能見度只有幾米的暴風雪,所幸平安無事。據瞭解,他是本次珠峯高程測量項目中,一個走遍所有交會測量點的人。

劉澤旭,是一名“測三代”,他的爺爺、父親都是國測一大隊的老隊員。此前,他由測繪隊員轉崗為一名駕駛員,本次珠峯高程測量項目中,他又從駕駛員轉崗到了後勤保障,負責二本營隊員的飲食和所有物資的調配管理,“珠峯肉夾饃”就是出自他手。在珠峯高程測量報名時,他主動請纓説:“我既可以開車,也可以參加具體測繪,最不濟我還是一個二級廚師,可以把隊員們的飲食搞好,吃好了才能有力氣幹活。”説到做到,他實現了參與珠峯測量的夢想,也做好了隊員們的飲食保障,更是把二本營的物資管理得井井有條。

如今,這些國測一大隊交會測量組的隊友還在珠峯東側進行基礎性測量的掃尾工作,並未返回西安。除了上述的幾位,還有很多默默奉獻的隊員,同樣堅守在珠峯地區。當我們在慶祝珠峯登頂測量勝利的同時,也請記住那些還在堅守的人們,等勇士凱旋,盼你們歸來。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4

我們一起回到半決賽的畫面來探探究竟吧。男子100米半決賽中,所有的'運動員已經就位,屏氣凝神等待槍響,現場緊張得空氣都要凝固了。

砰,發令槍一響,世界頂級高手飛奔出去,而蘇炳添,一個亞洲人,在這羣高手如雲的隊伍裏顯得是那麼弱小,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蘇炳添能堅持住嗎?只見他咬着牙,瞪着的眼睛似要噴出火來,頭髮被風颳了起來,腳下像踩着風,跑得飛快,這幾秒很漫長,好像捱過了幾個世紀。漸漸地,蘇炳添反超了一個,反超了兩個……一路領先。啊,真是太帥了,看得我熱血沸騰,忍不住在屋子裏轉起圈來。

估計這種速度快到連蘇炳添自己也沒有料到,調皮的蘇炳添還不忘轉過頭去看看超過對手多遠,“哎呀,這可要壞大事,會不會被超過呀?”我的心裏又一陣緊張,不過,蘇炳添依然遙遙領先,以絕對優勢位列小組第一,用時僅9.83!好傢伙,他書寫了100米的歷史!全場沸騰了!

男子100米,那是黑種人的強項,白種人和黃種人能夠進半決賽,那實屬不易,這次蘇炳添代表中國,代表亞洲衝出了世界,站在了決賽的跑道上,蘇炳添他突破了亞洲人的記錄,成為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當中國和蘇炳添的名字出現在跑道上,大家激動到淚目,這條奧運百米決賽跑道上,終於有了中國和中國人的名字,不愧是我心中的蘇神。

賽後,記者採訪蘇炳添是如何做到這樣的好成績的?蘇炳添非常淡定,只説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想,年齡、種族不是問題,科學訓練就好了。

簡短卻極具力量的話語,讓我在遇到困難時想起了你,你讓我明白了人人都可以創造歷史,只要自己想。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5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説:“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台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鬥。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6

張桂梅同志深深紮根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愛教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別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愛學校,不顧身患多種疾病,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經常超負荷地工作在教學崗位上;她愛學生,拿出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一名共產黨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張桂梅同志是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教師的榜樣。張桂梅同志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張桂梅同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張桂梅同志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認真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切實加強師德建設,真正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張桂梅同志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勤奮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通過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以後,我們要更加熱愛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甘為園丁,做到教育安心和專心,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熱愛本職,踏實工作,不追逐名利。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能力。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認真聽取他們的教誨。講好普通話,使用規範字,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絕不得過且過和放任遷就學生,而要以又紅又專的高標準要求學生,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誘,管教管導,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到深入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為學生多辦實事。

敬業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人生的價值在於奮鬥、進步與奉獻。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條。有人説,偉大的科學發現和重要的崗位,容易調動敬業精神;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想敬業也敬不起來。道理並非如此。教師們發揚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可感召成千上萬人投身到教育事業建設中,推動社會現代化的建設與發展。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長期能愛崗敬業,創造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業績,需要我們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7

20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分別是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守島衞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等。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最讓我感動的是張渠偉。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時,覺得這個名字很特別,後來看了他的事蹟,更加感動。

張渠偉同志自20xx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脱貧、130個貧困村脱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

他/她的頒獎詞是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紮下帳篷、紮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着和發揚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8

今天我觀看了20__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這是一個很好的電視節目,每年我們全家都聚在電視機前關注那些令我們感動的人物。他們有的家境貧困卻品德高尚;有的重病纏身卻還想着幫助他人;有的終生獻身於科技事業,卻英年早逝……

有一位97歲高齡的老人,她叫葉嘉瑩,1924年出生,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南開大學教授。

1950年代,葉嘉瑩先後在中國台灣大學、淡江大學、中國台灣輔仁大學等校教授詩詞曲。幾經輾轉,1979年,葉嘉瑩回到祖國,成為當時南開大學歡迎的古典文學教師。

七十年來,葉嘉瑩培養了大批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人才,為傳播中國文化作出重要貢獻。她不僅精於傳統詩詞學,而且融中西文化學識於一爐,相對於前輩學者,她是更切近我們時代的一位大師。

過去幾年,葉嘉瑩陸續將自己的全部財產3500多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迦陵基金”用於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珠峯高程測量工作是由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中國登山隊等相關單位共同完成的。這是國測一大隊第七次深入生命禁區測量珠峯,並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峯峯頂停留時長新紀錄。

國測一大隊自1954年建隊以來,堅持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他們徒步行程600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1500多圈,他們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繪出祖國的壯美藍圖。國測一大隊的歷史,就是一部挑戰生命極限的英雄史。建隊以來,有46名職工犧牲,還有許多人姓名難以尋找,連一塊墓碑也沒來得及立。他們的生命傳奇唯有大地作證。

這次“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還有陳陸,孫景坤,張桂梅等人。他們用真情甚至用生命感動了我們的心,世界因他們的存在而温暖。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9

退休後,葉連平發現農村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孩子無人督促,他們的英語基礎普遍薄弱。20__年7月,他拿出1000多元退休金,在家中創辦了“留守兒童之家”,每逢雙休日給孩子們輔導英語,從不收費。

江明月在南京市一所大學讀研究生。她讀七年級的時候,英語、數學等功課跟不上。葉連平不但免費給她補課,還提供吃住。20__年,江明月考上大學,葉老師又把他的妹妹接來補課。回想起這些,這姐妹倆總會激動地説: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必須走出課堂,通過直觀教育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每年葉連平都會帶領孩子們參觀省科技館、安徽名人館等。每次參觀經費都是葉連平自己掏錢,而他卻處處勤儉節約,身上的衣服還有窟窿和補丁。

20__年,葉連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當地政府、愛心人士和企業共同捐資下,投入幾十萬元設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專門獎勵周邊中、大學聯考成績優異的留守學生。19年來,葉連平克己奉學,義務輔導未成年留守學生1000多人。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0

我們全班在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感動中國20x頒獎晚會》,看完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裏面的每一個人都讓我流淚,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沈克泉和申昌健父子。

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但他們卻有着偉大的夢想——研發雜交油菜,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搞科研這是多麼不符常理,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可是,他們沒有放棄,沈克泉老人為了搞研究購買了大量的書籍,他白天在地裏勞動,晚上挑燈夜讀,有時一讀就是一夜,我想起了我自己,在學習上我從來沒有這樣刻苦的精神,很多任務完不成的時候,我總是給自己找理由,找藉口,面對老人,我是多麼的羞愧難當啊!

功夫不負有心人,雖歷經失敗,但是為了夢想決不放棄,他們成功了,研發出了最優良的雜交油菜,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夢想因為堅持而美麗!

從他們身上我明白了很多,我們每個人必須有目標,有夢想。沒有夢想,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白白的浪費時間;而有了夢想還需要有毅力有恆心,在朝着夢想前進的路途中有很多的坎坷和困難,我們不能因此而半途而廢,我們要為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努力。就如我,我每天上學,但是我從未想過我上學是為了什麼,從未考慮過我的理想是什麼,只是一天一天的打發着過,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我現在學會了思考,我的夢想是什麼?

我該如何去實現我的夢想呢?仔細想想,我熱愛科學,那麼成為科學家就是我的夢想,可是,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我卻做不到持之以恆,做任何事情都是半途而廢,而現在我從他們父子身上明白了很多,我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努力學習,再一次點燃我的科學夢,為了這個夢想而堅持不懈。

是啊!夢想並不是科幻的,成功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但成功只會青睞那些有目標、堅持目標的人,夢想因堅持而美麗!我想,我應該是那一個人,那一個讓成功對我微笑的人。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1

20xx年2月16日,堅持30年捐資助學的國網天津電力退休女工王婭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卻用一生踐行照亮了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一位普普通通的國家電網退休職工,用她的善舉詮釋了生命意義、人生的價值。

王婭同志曾擔任北郊220千伏變電站值長、海光寺基地站值長。長達20xx年的電力職業生涯,對她的人生道路影響極大。“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國家電網企業宗旨,電力行業的優良傳統,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的熱土沃土,培育了她的職業素養,更培育了她古道熱腸、鞠躬盡瘁的高尚品質。她不僅用20餘年安全運行無任何差錯的工作業績守護着萬家燈火,更用其30餘年熱心公益、扶貧濟困的行動觸及了億萬羣體的心靈。

她的第一次捐助是在1985年,當時有一個捐助國寶大熊貓的愛心捐贈活動,王婭捐出了5塊錢,這是她的第一次捐款。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成立,王婭毫不猶豫地捐出了100元,而當時她每月的工資收入還不足200元。她30餘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王婭留下的愛心。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王婭也記不清,大家只能從那一份份捐贈證書、一張張匯款收據中瞭解大概情況:汶川地震、南方水災20xx元,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津市慈善基金會也都留下了她愛心捐贈的痕跡。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變電運維中心變電運維正值趙穎是王婭的徒弟。幾年前,來到師傅王婭家中做客,在素雅質樸的房內,兩座書架吸引了她,她拿起幾本圖書翻閲,一個當作書籤的紅色小本吸引了她,“那是一個獻血本,被順手當作書籤使用了。”讓她驚訝的是,在隨後的閲讀中,她竟陸續翻出了四五本獻血證,“獻血地點不一樣,此前她從來沒説過。”趙穎這才知道,從1986年開始,王婭用平凡的行動踐行着不平凡的事業。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得的是堅持三十餘載毫無保留。王婭把小我融入了人間大愛,把愛心傳播給廣大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人民電業為人民”的生動實踐。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2

據伍淑清回憶,由於當時沒有外資進入內地的先例,所以公司的審批手續一直辦不下來。此外,當時國內的經濟狀況其實還是十分緊張,民航局的負責人當時還直接找到了伍淑清的父親伍沾德,並對他説了句“我們都是中國人,您個人能不能幫忙先墊付費用?”就是因為這句我們都是中國人,伍沾德在一分鐘不到的時間裏就決定自己先墊付500萬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説伍沾德考慮了一分鐘不到,是因為當時的他也不懂普通話,翻譯之後,伍沾德才立馬因為那句我們都是中國人而決定出資500萬港元。許多人並不知道的是,當時伍沾德做出這一決定的時候,沒有籤合同、沒有擔保,他願意拿出這500萬港元其實完全是因為一句話。

北京航食成立之後,伍淑清便一直深耕內地市場,而北京航食所帶來的利潤也被伍淑清再次合資成立了富華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航空地毯廠等16家合資企業。此外,伍淑清在中信集團內部也有着一定的影響力。

北京中信大廈落成之後,伍淑清就在中信大廈的頂樓開了一家港式粵菜餐廳,這家餐廳被人成為“世界之窗”。後來,伍淑清還在上海雁蕩大廈開了另外一家世界之窗。雖説目前伍淑清仍舊沒能登上富豪榜,但估計她早已賺到了億萬身家。只可惜的是,如今已經71歲的伍淑清仍舊未婚,她將自己人生中大部分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北京航食這傢俱有跨時代意義的企業。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3

第一顆人造衞星設計者——孫家棟,在當時,科技比較不發達,什麼儀器都沒有,也沒有多少錢,但是還是製造出來了。隨後,孫家棟又擔任了許多人造衞星,孫家棟中國航天達到五十八年。

王峯火海救人的故事讓我非常震驚。王峯用自己的命換取了四十多位鄰居的命,自己卻被燒黑了,樓道里都是他的血跡腳印。經過一百多天的搶救之後,病情惡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國小教師,別人都認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説:“是,我是傻子,大山裏需要我這樣的傻子。”學校裏的孩子沒有學習用品的時候,支月英走二十多裏地去買學習用品,她退休的時候還要去教學,她説:“我感到幹不動時候為止。

秦月飛是大學生村官,他一開始來到村莊不習慣,所以他改掉了那些習慣。並從一個月一千多塊的工資裏擠出來錢修建水渠,修建路燈。並去發展當地的特產。

張超是飛行員它是最優秀的。但是,因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為它離地面只有十幾米,所以降落傘沒有撐開,整個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臨去世的時候説的最後一句話是:“團長,我還能不能上飛機。”我欽佩他的精神。

李萬君是大國工匠,他説:“我手裏拿着焊槍,就想上戰場一樣,拿着槍殺敵。”他還説:“這是門藝術,就像練功夫一樣。”

郭小平是校長,它是一家醫院的'院長,他專治艾滋病,後來,郭小平發現,所有學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創辦了紅絲帶學校,後來,郭小平把三家醫院的主任職位辭掉了,郭小平希望儘量讓那個學校消失。

我看了感動中國以後非常感動,感動他們無私奉獻,感動他們樂於助人,感動他們勇敢!感動他們這種不怕死的精神,感動他們堅強不屈!我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4

我從不驚歎火輪高吐的豔日,從不欣賞瀟瀟暮雨的滿片江天,更從不應和着説什麼高山的鋒利,談什麼流水的清澈。因為我知道,在這天地茫茫的廣闊土地上,最值得驚歎的,不是日月,最值得歌頌的,不是山川,最值得慶賀的,不是逢年過節的喜事,不是眾人的歡呼……。

我要説,熱愛國家的人,他們才是這片土地的主角。如果沒有了他們,日月再輝煌,也不會有人賞識,山河再壯麗,也只能孤零地立在那裏,愛國者用他們“萬物皆我友”的情懷,鑄就了這山河的妖嬈,這魚的鮮活,萬物的富麗。

中國人,是雄偉的傳奇,他們崇尚自由,愛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禮儀,把生命綻放的如此美妙——人民當家做主了,把物質生活的理想大門打開了。在我的記憶中,奧運、神六、疾病、地震……有喜也有憂,自然的災害一次次席捲了華夏大地,無數人在這黑夜裏起誓:“中國既然發展起來了,就是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的!”

“挺住,挺住!”這是一箇中國人最偉大的勇氣,看遠天上粘住的枯草,能讓人痛苦也能激發一個人的鬥志,中國人,就是不斷在喜悦中鼓勵自己,在哀傷中激勵自己。歲月的悠悠了這一切,中國人自信,樂觀,有夢想,不怕困難。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句名言鑑定了這一切,在這披荊斬棘的歲月裏,在每個愛國者的勞動下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着。這一切的變化,至今沒有結束,永遠也不會結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偉大的志願,“我們會永遠的報建設祖國的重任傳遞下去!”

如果要問中國的發展為什麼會如此朝氣,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有追求。這是一種偉力,能讓人歷盡萬難而無悔,可以帶着中國人拼出了輝煌。中國人為什麼會有如此追求?——“我們都是愛國人,他們都期望自己的祖國有朝氣,這樣我們才能抬得起頭,可以揚眉吐氣,感到振奮自豪”

在一箇中國人的生命中,不是單一的色彩,而是充滿奇特、雄心、博大的,他們團結友愛、共同努力、快樂學習、舉創成果。他們生命的五線譜,是律動的,是鋼勁的。每一個音符,都像一隻活潑的小燕子,自由盤繞在壁牆,又幸運地吃着青苔……一箇中國人的心靈是美好的,也時時刻刻都牽掛着我們的祖國。從開天劈的的誕生,每一箇中國人,都用它炙熱的心靈去建設祖國。隋堤上,又聽見工人們在朗誦:“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當春波温柔地拍打着堤岸,岸上這柳樹依依,夕陽又穩穩地西沉……我們不經要問,是誰把祖國建設的如此和諧?是愛國人,譜寫了這曲曲和諧……

如今,讓我們作為一個愛國人,去祝福祖國祝福偉大的祖國朝着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闊步向前。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5

“我不需要宣傳,我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誰能想到説這句話的是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誰能想到這句話是對着中央電視台的採訪報道組説的?誰能想到聽這句話的人反而被深深感動?

9月30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讀書班期間,馬鞍山市紀委監委邀請到和縣卜陳學校校長居平樹,宣講“新中國最美奮鬥者”葉連平老人的事蹟。作為葉老師的身邊人,居平樹從小處細節講述葉老師的故事,以小事小節反映葉老師的崇高大愛,把宣講現場變成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課堂。在場的紀檢監察幹部聚精會神地聆聽了居平樹的宣講,不時露出會心的微笑,不時流出感動的淚水,不時激起由衷的敬佩……

葉連平老人愛孩子,愛教書育人的事業,希望最後一口氣能在講台上呼出,所以他爭分奪秒,珍惜每一寸光陰。攝製組耽誤了他給孩子上課的時間,即使是中央電視台的,他也不同意。為了適應葉老師的教學安排,不影響他給孩子們上課,攝製組只好調整拍攝計劃,把原計劃5天的拍攝延長到9天。葉老師每一天滿滿的工作量,都讓攝製組的同志感動。回北京後,攝製組全體人員自己掏錢買了一把按摩椅快遞給了老人,希望他能好好地休息休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反映了葉連平老人寬闊的胸懷、仁愛的心靈、崇高的精神、堅定的信仰,使人深受教育。

與會紀檢監察幹部紛紛表示,葉連平老師是馬鞍山的驕傲,是我們身邊的光輝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對事業的熱愛、對原則的堅守,甘於清貧、甘於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做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幹部。

市紀委常務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孫燁在宣講結束後總結道:“葉連平老人身上這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敢於較真、黨性原則強的精神,正是我們紀檢監察幹部需要的。我們要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精神,推動全市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6

朱彥夫14歲參軍,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拼命作戰,先後參加了戰淮海、過長江、打上海、跨過鴨綠江等上百次戰役戰鬥。

1950年12月,朱彥夫參加了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血腥惡戰。他所在的一個連,在零下30度嚴寒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兩個營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在彈盡糧絕的時刻,仍然堅持與敵人拼搏。最後陣地上只剩下一個遍體鱗傷的人,這就是朱彥夫。當他在長達幾十天的昏迷中醒來的時候,已是躺在西安陸軍醫院的病牀上。他這才發現自己已沒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視力模糊。他嚎啕大哭,高喊,要向敵人討回殘臂殘腿!他悲痛欲絕。在失去四肢和一隻眼睛後,在極端困難的生活面前,他挑戰生命的極限,決心做個自食其力的生活強者。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為了不讓別人照顧,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張家泉是個小山村。四面羣山環抱,前面有南珠山,後靠紅崮山,東臨油簍崮,西接百草關。真是邁步腳蹬山,出門眼朝天。朱彥夫回到山溝裏,才知道全村許多户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噹響。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才是他們最大最兇惡的敵人!他那一顆被淚水煮過的心又開始激烈地跳動。

朱彥夫為了練習生活自理,來家8個月,就砸碎了飯碗141個,菜碟盤子23個,茶碗7個,潑掉飯菜上百次,因摔傷、凍傷用藥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一直與命運搏鬥。他終於成為勝者!

1957年,全村8名共產黨員,一致選舉朱彥夫當了村黨支部書記。從此,他肩負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寫地的絕世文章!他拄着雙枴,爬山頭,到田間,訪貧問苦到家院;他用殘臂、用假肢支撐着大幹苦幹,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打機井;他躺在地裏,跪在溝裏,育苗、拔草、澆水;他帶領村民,千方百計,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產;修道路、搞副業,全村用上了電……昔日的槍炮轟鳴,化作了醉人的豐收謠、歡樂曲;沂蒙百姓,以勤勞的天性,將戰火燒焦的土地,裝點得秀美而豐腴。朱彥夫在村支部書記崗位上,經過二十五個春秋,終於把一個窮山村,變成了全鄉的先進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87年5月,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遲浩田同志,看望了朱彥夫。老首長鼓勵他把當年在戰場上親眼目睹的中國軍人英勇作戰的情況寫出來,把重殘後信念不倒、意志不減的精神寫出來,以緬懷先烈,教育後人。聽過他報告的人,也都紛紛要求他寫書。首長的鼓勵,同志們的關懷,他心中又燃燒起一團聖火。他想,用熱血和苦難譜寫的歷史,往往更能震古鑠今,搖魂蕩魄。當聽説朱彥夫要寫書,有的人説,看書都有困難,寫書談何容易?!可是,朱彥夫對自己不喪失信心。哪怕是在山窮水盡的絕境中,他深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天的戰功是必然的,當然要花費正常人的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和求索。當年,他在部隊常聽説,不怕飛機大炮,就怕總結報告。20__年,一部巨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科書,開始動工了。這是一次古今中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寫作!朱彥夫的寫作,是用嘴咬着筆與用殘臂夾着筆交替寫作。夏天寫,蚊蟲叮咬得全身起疙瘩,每天只能寫十幾個字,口中的涎水,頭上的汗水,磨破的殘臂上的血水,順筆流下來,濕透了稿紙;冬天寫,雙臂麻木了,筆掉在牀上,仍無知覺,劃拉半天,才發現沒寫上一個字。該吃飯了,妻子喊了好幾遍,他充耳不聞,睡覺了,夢裏還構思情節。有一次,他喊叫着衝殺出家門,被家人拖回來,他趕緊抱筆又寫起來。為了回憶一個情節,他會不吃不喝呆上一兩天;為了一個詞句一個字,他搬來字典、詞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爛了四本;光書稿紙,用了夠半噸。就這樣,朱彥夫支撐着特殘、多病的身軀,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將一部飽蘸着激情、飽蘸着熱血、激盪着共產黨人浩然正氣的生命之作——33萬字的《極限人生》,捧給了世人。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7

每年,都會有這樣一羣人,站上感動中國的舞台。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舞台,沒有絢麗的背景,也沒有耀眼的閃光燈。但這個舞台,卻有着這樣一羣人,他們如同這舞台一樣,樸實無華,但他們卻在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的年代選擇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們,感動了中國。

在他們其中,有隱姓埋名三十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年屆九十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段愛平;有三十五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堅持出診的仁醫吳佩蘭;有為子女籌學費,耗時三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有榮譽遲到二十八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還有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他們,都有着同一種精神——奉獻。

在他們當中,有一位老人最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劉盛蘭。他是一位標準的“五保”老人,七年來堅持拾荒助學,而自己卻幾乎未嘗肉食,未添新衣。老人的衣物以及許多的食物都是撿來的。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連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這七年來所寄出的金額竟多達七萬餘元,前後共資助了一百多名貧困學生!七萬元,對於這樣一位“吝嗇”得連饅頭都捨不得買的老人,該是一筆多麼巨大的金額!七萬元,或許僅僅是企業家隨手拋出的一張支票。從一方面來説,那些企業家們的確是富有的,但他們的內心,卻是空虛的!劉盛蘭老人的精神財富是他們不能用金錢換來的。

劉盛蘭老人為這些學生們傾其所有他在自己風燭殘年之時,將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到了極致!老人是普通的,或許在茫茫人海之,我們不能尋覓到他的身影;但老人卻又是不平凡的,因為他有着一顆善良博愛的心。或許,他的身體已經變得佝僂;但是,他卻用自己高貴的心靈,在九旬的高齡上俯視生命。

當我們大把地揮霍着父母的金錢時,我們是不是該想想,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有一位老人,將一堆堆廢品小心翼翼地放進編織袋裏,用這些廢品,攢起一個又一個貧困學子的夢想!

幾多落花擦過額際?幾多枯葉綴上衣襟?幾多流水帶走熟悉的人羣?幾多雁陣驅走臉上的笑顏?時間悄然掠過我們的頭頂,萬物以驚人的速度和奇妙的規律變化着。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老人善良博愛的心。是他,讓我在20xx年為之動容;是他,讓温暖的陽光照進了寒冬。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8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蹟,彰顯着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評選出的58位全國道德模範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蹟,傳遞着人間温暖,傳遞着善行的力量。

在這些道德模範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寧波的一位國小退休教師,在古稀之年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貴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漵浦和寧波兩地架起了愛心橋樑,將長三角上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的大山深處。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國小,幫扶了400多名貧困學生,為學校捐款捐物3400多萬元……

20__年9月5日,周秀芳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獎章

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周秀芳。

周秀芳不僅助學,還是“扶貧帶頭人”。她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湖南漵浦、吉林延邊等地產業脱貧。她在吉林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在湖南漵浦創設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點燃了希望之燈。

初心不改 年近古稀遠赴山區支教

周秀芳被孩子們包圍着

退休前,周秀芳是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深受學生愛戴。20__年退休後,她被一所私立學校返聘。雖然拿着豐厚的薪水,周秀芳的內心卻依然不平靜,只因她還有一個未實現的支教夢想。

周秀芳的支教夢源自年幼時的經歷。在念國小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差點輟學,班主任鮑老師為她墊付了三元五角的學費,讓她得以繼續學業,也在她心中照進一束光。正是因為這段經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為和她有着相同經歷的孩子做點什麼。

20__年,66歲的周秀芳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支教教師,她的內心又燃起了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周秀芳帶着簡單的行囊踏上了“高齡支教路”。20__年春節,從貴州回寧波過年的周秀芳聽好友説湖南省漵浦縣九溪江鄉更需要支援,便決定去看看。而她這一看便不走了。

周秀芳説:“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桐林國小的情景。”長途跋涉輾轉來到九溪江鄉桐林國小門口時,眼前的情形讓她震驚了——一棟簡陋的木房,16個孩子正在認真聆聽一位60多歲的老教師講課,這位老師也是桐林國小唯一的老師。見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貴州的周秀芳決定留在湖南。

周秀芳開始了在漵浦的支教生涯,她把先進教育理念帶進了鄉村學校,用啟發式的教學打開了孩子們的眼界。當地村民收入很低,很多家庭都是困難户,走訪貧困學生時,她總會偷偷給學生家長塞點錢;看見孩子們穿着單薄,她張羅着給他們買校服;為讓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又張羅着給學校買電腦;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聯繫醫院給孩子做手術……周秀芳和兒子、兒媳長期結對資助16名貧困生,用於支教的錢超過了10萬元,而她自己卻常常一碗米飯、一碟泡菜對付一餐。

周秀芳退休工資每個月有7000多元,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工資卡里只剩下3.6元。“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就覺得自己很富有。”周秀芳説。

助學路上的困難還遠不止這些,漵浦地處雪峯山北麓,層巒疊嶂,很多學校就建在半山腰。周秀芳患有風濕性關節炎,醫生曾警告她,如果走路過多可能有坐輪椅的風險,但她堅持到每一户學生家庭瞭解情況。有一次,她來回走了8個多小時。還有一次家訪途中,周秀芳身體不支摔倒。被救回後家人勸她放棄,她卻説:“如果我倒下了,你們就把我埋在學校旁邊的土地上。”

愛心“搬運” 四年籌建29所希望國小

“我可以教孩子學到知識,可他們的境遇如何改變?”周秀芳在支教之餘一直琢磨着。

湖南省漵浦縣北斗溪鎮桐林弘盛希望國小,周秀芳和學生在一起開心地玩遊戲

周秀芳將湖南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到由她的學生們組成的聊天羣裏。她的學生、在美國洽談業務的上海弘盛特種閥門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剛看到後,一回國就從機場趕赴湖南看望周秀芳。“我是周老師早年在寧波石浦國小教過的學生,班裏好多人都知道周老師在貧困山區支教,這份大愛情懷我們非常敬佩。”感動之餘,張剛開始用實際行動支持周秀芳。他捐資30餘萬元重建了桐林國小,並配齊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

20__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國小動工興建。周秀芳在桐林村一所廢棄的農房裏住下。白天,她或在借來的教室為孩子們上課,或頂着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就和村幹部、村民一起商量解決建校遇到的問題。

20__年7月底,一所嶄新的學校拔地而起,成為漵浦縣九溪江鄉第一所農村希望國小。

一石激起千層浪,越來越多的愛心湧向漵浦。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EMBA班學生籌資40萬元援建的前進國小,上海企業家蘇書超出資28萬元援建的希望國小,寧波女企業家王嫻出資援建的搭溪國小,寧波象山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捐修的來鳳石浦岑玉希望國小等學校一一落成,愛心助學的雪球越滾越大。

周秀芳還牽線促成了浙江鄞州與湖南漵浦教學結對。20__年11月,鄞州區在漵浦建立支教基地,發動優秀教師去漵浦支教,漵浦縣選派中國小校長、年輕老師來鄞州“取經”,培育“種子教師”。

“愛心搬運工”周秀芳將全國各地的愛心源源不斷匯聚到大山深處,點燃了大山的希望。

精準扶貧 用愛架起東西部扶貧協作之橋

貧困山區要真正脱貧,除了“輸血”,還要實現自我“造血”。

20__年起,周秀芳以愛心支教為支點,嘗試在勞動力轉移、產業扶貧等領域進行幫扶,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子。她牽線搭橋,將寧波市象山縣的“紅美人”柑橘樹苗引到漵浦試種,開展生產幫扶。與此同時,周秀芳將漵浦的農民帶出大山,在城裏找工作。截至目前,經周秀芳介紹到寧波企業打工的漵浦山區村民已有近百人。

周秀芳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周秀芳愛心驛站

在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中,周秀芳還在寧波市鄞州區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愛心工作室和愛心幫扶基金會,在吉林延邊設立周秀芳愛心驛站,通過項目對接,引導社會幫扶資源向那裏集聚。

經周秀芳多方協調,今年7月,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落户漵浦,並將研學、助教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剛剛過去的暑假,寧波有6批300多名學生到漵浦開展互動體驗式研學。這個研學基地預計明年可接待5000至10000名研學青少年(家庭)。

從“支教奶奶”到“愛心搬運工”,再到“扶貧領路人”,周秀芳的愛心之路一直在延續。年歲漸長,她步履越來越蹣跚,因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中耳炎,但這些都沒能打倒這位老人。

“只要我的膝蓋允許我走路,我就會一直走下去。”周秀芳堅定地説。

周秀芳與孩子們交流

周秀芳的事蹟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浙江日報》等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體報道,感動了很多人。她曾榮登中央文明辦發佈的“中國好人榜”、獲得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和“全國最美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在參加9月5日舉行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時,周秀芳認真聆聽了代表們的發言。她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獲得這份榮譽,是黨和政府對我的認可,是大家對我的信任,也更堅定了我扶貧助學前行的信心……我不是一個人,我的身後有很多的同行者,榮譽是屬於所有人的。今後我們會繼續走下去,助學幫困、精準扶貧,把更多的愛心搬運到貧困山區去。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19

讓穆薩不能理解的是:假期返校,老師怎麼走了?國小6年,穆薩一共經歷了7位數學老師和4位語文老師,他一度十分自責,“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好?”

庫爾班深知教師隊伍的穩定對學生的重要,但作為民辦學校,這所國小的漢族教師沒有編制,而很多人都渴望一個穩定的鐵飯碗,加上國小地處鄉村,交通、生活不便,教學壓力大,教師的流失率很高。

每年的特崗教師考試都是庫爾班內心最矛盾的時刻,他一邊言不由衷地對教師們説,“好好準備,希望你們能考走!”一邊期望“自己的寬容能讓他們改變態度”。20xx年,連最堅定的李永紅也動搖了,在家人的説服下參加了考試。

被錄取決定離開的那晚,所有人都睡着了,李永紅一個人坐在教室裏哭,這個瘦弱精幹的女子將她所有的教案和學生作業鋪在講台上,心裏默默地對庫爾班説了一聲“對不起”。

在四團附近的公立國小工作,李永紅終於能夠每天回家照顧孩子,可她心裏卻留有遺憾。20xx年,她辭職重返庫爾班的國小,再也沒有離開。

20xx年6月28日,對庫爾班·尼亞孜來説是極為煎熬的一天,第一屆國小畢業生報考“疆內國中班”的成績即將揭曉,全校師生在電腦前守了一天。庫爾班甚至想,“如果失敗了無顏面對家鄉父老,乾脆到內地隱姓埋名再不回來了!”

大家從艾孜買提的分數查起,滿分300分的卷子竟然考了227分,李永紅驚喜地從凳子上跳起來,38個孩子竟然有32個考入了“疆內國中班”,錄取人數佔了烏什縣錄取總人數的一半。

從此以後,這所國小再也沒有愁過招生。學校容納不了太多學生,有的家長就在學校門口不走,甚至説,“只要能進這所國小,缺牀我就搬牀,缺課桌我就買課桌!”直到庫爾班收下孩子才放心離開。一名曾經阻礙他辦學的人為了自己的孫子上學,向庫爾班校長承認了錯誤,“以前我不該那樣對你,請你原諒我的無知吧!”

穆薩和同學們在昌吉州四中的“疆內國中班”就讀時,庫爾班專程探望,得知上八年級的穆薩學習成績全年級第一,庫爾班又重複了一遍“你一定能考上清華大學”。

到了高三,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穆薩覺得自己離清華大學太遙遠,庫爾班想找人為他補習,並勸説他,“別放棄目標!”

20xx年大學聯考成績公佈的那天,連穆薩自己都沒想到,他竟然超常發揮考了701分,順利被清華大學醫學實驗專業錄取,穆薩能感覺到,那天庫校長和自己一樣激動。那年,不少曾經就讀於這所國小的維吾爾族學生陸續被各地的高校錄取。

建校以來,這所國小一直是以民辦公助的形式辦學,辦學條件越來越好。庫爾班·尼亞孜細數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與幫助:烏什縣委、縣政府無償劃撥1.5萬平方米土地,縣教育局每年選派4名公辦教師支教;自治區教育廳撥付項目資金1647.12萬元建設新校區,阿克蘇地區配套資金建新校區,購置牀鋪、被褥、灶具、餐具等;學校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範疇,在校生和公立國小生一樣同享“兩免一補”、營養餐補助資金等……

最令庫爾班驕傲的是,20xx年來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貫穿於這所國小的教學管理中,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注入孩子心中。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背誦三字經、論語,學習秧歌、京劇、二胡、古箏、國畫……中華傳統文化早已融入這所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自20xx年開始,學生們每天都要朗誦一段誓詞:“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作為炎黃子孫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愛偉大的祖國,我愛首都北京,我願做民族團結的小主人,弘揚優秀國學文化,傳播民族團結正能量,願祖國早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看着畢業的孩子們走出封閉的鄉村,走出烏什縣、走出新疆,到更廣闊的世界學習生活,我的夢想實現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職責和義務是讓更多的孩子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庫爾班·尼亞孜説。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0

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為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20xx年的母親;也有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為他們在新疆,眾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據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為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裏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為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為了和平與恐怖勇敢戰鬥着。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為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為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裏,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x年因為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

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麼想,他卻説: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他讓我倍受感動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卻從不留名,其實他的真名是張紀清,正如主持人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為我們點燃。

看完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卻又那麼偉大,他們值得我們敬佩,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1

感動中國20__年代人物揭曉,在這個獲獎名單當中,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在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和場論四個領域擁有13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人學術實力的天花板,被公認為理論物理學史上的頂級大師。

他為中國科學事業默默奉獻五十餘載,他説,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華人世界裏最高科學成就的楊振寧。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一些無良的媒體對他的科學成就,和對中國的貢獻選擇性失明,卻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隱私。這就使得不少人不瞭解這位科學家的科學成就以及對國家的貢獻。實際上,楊振寧所做出的科學成就以及對於中國的貢獻已經遠遠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學家顏寧曾説過這樣一段話:

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1956年,楊振寧和另外一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恆質疑》的論文,正式提出了“宇稱不守恆”,這是一個什麼級別的科學成就呢?

當時兩人找到有着“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華人物理學家吳健雄,希望她用實驗驗證了這個發現。吳健雄等物理學家還真的成功證明了“宇稱不守恆”。於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宇稱不守恆”的成就對於99%以上的物理學家來説是無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説能拿一次諾獎都夠一個科學家吹一輩子的,畢竟一共不到1000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可是你不知道,“宇稱不守恆”對於楊振寧來説,不算是頂級的科學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學成果排一個順序,在四大領域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而“宇稱不守恆”頂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是:楊米爾斯理論。那這個理論到底厲害在哪裏?

話説現代科學有兩大支柱,一個是相對論,一個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黃金年代是上世紀的前30年。到了上世紀的40,50年代,量子力學日臻完善,連計算機之父約翰?9?9馮?9?9諾依曼這樣的人物都不得不放棄研究量子力學,轉投其他領域。

此時的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嘗試,用對撞機來獲取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結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種粒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物理學家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如何才能把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當時科學家們就發現,這麼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費米子,一類是玻色子。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就打一個比方,假如一個東西可以無限切分,切到最後切不下去時,就會剩下基礎粒子,其中費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顆粒”,佔據一定的體積,最基本的費米子有夸克,電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膠水,通過傳遞“相互作用”把費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學家發現,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

其中,膠子可以傳遞強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傳遞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傳遞電磁相互作用,還有一種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賦予粒子質量。

在這個基礎上,科學家們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場”的概念,就把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統一了起來,創立出了一個叫做“標準模型”的理論,這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的又一座理論物理高峯。

楊振寧和他當時的研究生助手米爾斯一起做出的楊米爾斯理論,就是“標準模型”的理論,解決了強力的機制問題,用楊米爾斯理論來強力的科學家一共有5位,這5位被分為2批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2

1979年8月,三機部發出《關於對殲8飛機實現全面技術改裝可能性論證的通知》,要求601所組織力量進行研究,提出一個殲8大改方案,並進行相應的技術可行性論證和性能估算。之後,顧誦芬和601所領導班子毅然調整了方向,以主要精力投入殲8大改。

1981年5月18~26日,三機部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殲8Ⅱ飛機方案論證會,國防工辦副主任鄒家華在會上宣佈了國務院國防工辦任命顧誦芬為殲8Ⅱ飛機型號總設計師的命令。隨後,三機部下發了《國家重點型號總設計師系統和行政指揮系統名單》,何文治擔任殲8Ⅱ行政總指揮。

此後經過反覆論證,確定了殲8Ⅱ改進的重點是突出低空機動性和超視距作戰,並對與之相應的分系統進行更改。要實現超視距作戰,最主要的是將原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以便安裝高性能雷達。殲8Ⅱ飛機作為殲8飛機的改進型,具有全天候攔射攻擊能力。採用兩側進氣,外壓式二元三波系超聲速進氣道設計;換裝增大推力的發動機;改進武器、火控系統和電子設備,火控系統的第一步為雷達和光學瞄準具,第二步為雷達和平顯火控系統。

殲8Ⅱ飛機的研製,是我國首次在型號研製任務中運用現代系統工程管理方法。作為項目總設計師,顧誦芬根據我國航空工業當時體制的實際情況,在創建殲8Ⅱ飛機總設計師系統和相應的一系列工程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思路和辦法,並在初建的幾年中認真檢查和總結經驗,使之成為根據國情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隨後由航空工業部相繼建立了行政指揮、研製經費和工程質量的管理系統,結合我國航空工業和科技的實際現狀,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這些管理制度,也為我國各個飛機廠所在以後設計、研製新一代飛機提供了經驗和借鑑。

作為型號總設計師,顧誦芬在殲8Ⅱ研製過程中,顯現出了出色的協調能力和遠見卓識。在配套發動機的選擇上,當時發動機總師温俊峯向其提出了採用高温渦輪的設想,這樣可以將發動機推力提高到6600千克。這項研製改進得到了顧誦芬的大力支持。這對於渦噴13AⅡ的研製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的應用,使得殲8Ⅱ飛機的研製時間大大縮短。殲8Ⅱ飛機從立項到1984年6月12日完成首飛,前後總計4年時間,創造了新機研製的速度紀錄並且大大節省了研製費用。

1989年,殲8Ⅱ飛機參加了巴黎航展受到世界的矚目。殲8Ⅱ飛機也成為我國第一次在國外以實物的形式展出自行設計的高性能殲擊機。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3

輾轉5個鄉鎮,奮戰96小時,出警411次,歷程600餘公里,成功轉移和救出被困羣眾2665人。一個個數字如陳陸迎戰洪水時激起的朵朵浪花,折射出新時代消防救援隊伍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形象風采。

面對濁浪滾滾的洪水,是進是退;本已疲憊不堪的身軀,是戰是休;回望羣眾的殷殷期盼,是留是走……陳陸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在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陳陸快速反應,連續作戰,36歲的年輕生命被永遠定格在抗洪搶險途中。

陳陸短暫而閃耀的人生,為我們標定了前行的座標,點亮了奮進的燈塔,樹起了光輝的榜樣。向英雄學習、向先進看齊,就是學習陳陸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竭誠為民的崇高品質、赴湯蹈火的英雄氣概、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旺盛的鬥志,投入到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的崇高事業中。

以陳陸為榜樣,學習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黨中央對防汛救災各項工作高度關注,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廬江防汛救災中,陳陸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時刻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哪怕已經連續奮戰了96小時,哪怕被洪水浸泡得全身浮腫,他依然初心如磐,自覺扛起如山重任,向着人民羣眾最需要的地方逆水而行,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履行使命、恪盡職守,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將火紅的黨旗和鮮豔的隊旗牢牢插在抗洪陣地上。

以陳陸為榜樣,學習他赴湯蹈火、英勇頑強的英雄氣概。加入消防救援隊伍以來,陳陸參加滅火救援戰鬥1500餘次,曾奮戰兩晝夜抗擊特大冰凍雨雪災害,也曾千里馳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災。在此次防汛救災中,他多次請纓打頭陣、當先鋒,執行生前最後一次任務中,主動要求上首艇,為後面的救援隊伍開路。作為教導員,他有着清晰的使命自覺和責任擔當,有他參與的任務都是急難險重,但他越是艱險越向前。在他的感染下,指戰員個個勇敢、人人爭先,始終衝在抗洪搶險的最前沿。在他犧牲後,他那種身先士卒的精神依然激勵着廣大消防指戰員在防汛一線再立新功。

以陳陸為榜樣,學習他牢記宗旨、竭誠為民的真摯情懷。面對被洪水圍困的羣眾,陳陸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不顧個人安危和身體疲勞,義無反顧帶領指戰員營救轉移災區羣眾。作為基層大隊主官,他帶領大隊不斷提高消防執法水平,滿腔熱忱地為羣眾服務,堅持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籌建鄉鎮消防救援站,為沿街商業門面、弱勢羣體居住場所等安裝獨立式煙感報警器,千方百計為貧困户拓展銷路……他用一點一滴的行動傳遞黨和政府的温暖,時時刻刻維護人民羣眾的利益。

以陳陸為榜樣,學習他紮根基層、擔當奉獻的精神品質。在合肥支隊紀保科工作僅一年,陳陸便主動提出到基層去,並服從組織安排,到了防火形勢最為嚴峻複雜的廬江縣。到任之後,陳陸始終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與基層指戰員同甘共苦、並肩戰鬥,以自身的過硬作風感染帶動部屬,帶出了過硬的班子和隊伍。改制後,陳陸本可轉業,但他説自己喜歡基層,熱愛消防事業,而且羣眾家門口的消防站還未建設完成,便毅然選擇留下,繼續在火熱的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在防汛救災的關鍵時刻,陳陸堅守崗位,寸步不離。自己的手術一推再推,家人的團聚一盼再盼,陳陸卻一直堅守在抗洪一線,與基層指戰員肩並肩、同作戰,在人民羣眾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陳陸的一生已在人民心中築起了一座精神的豐碑,激勵我們紮紮實實幹事業、兢兢業業作奉獻,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每一次救援、每一次值守中體現責任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應急人”的奉獻之歌,將個體生命融入應急管理改革發展大局,為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4

20xx年2月14日晚,一位名叫徐立平的人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頒獎詞是這樣説的:“大國多良才: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髮之差。這是千鈞所繫的一發,戰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

可是,你知道誰是徐立平嗎?你不知道。

正如“感動中國”主持人所説:“我們接下來要認識的人,多少會讓我們覺得有點神祕,因為他的工作情景,曾經長時間的在公眾視線之外……”

是的,總有那麼一些人,默默無聞,走在大街上跟你我一樣,只是別人眼中的路人甲,但他們卻為這個國家,為國家的各類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後,仍然默默無聞。

徐立平就是其中之一,唯一的不同是,他終於感動中國,進入了公眾視野,不容易,太不容易。

主持人介紹説:“他的工作有多精細呢?精細到0.2毫米……”

0.2毫米?是的!火箭固體發動機藥面雕刻的最大誤差是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藥面精度不超過0.2毫米。

0.2毫米!什麼概念?據説人的頭髮直徑是70微米左右,0.2毫米相當於三根頭髮緊緊合在一起時的直徑!而這卻是一個人用雙手雕刻出來的精度,簡直精細得難以想象,你摸摸自己的頭髮就知道。

支持人還説:“他的工作有多危險呢?有人説他簡直是在炸藥堆裏工作……”

徐立平一直從事着航天固體動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給炸藥做微整形,你聽過嗎,是不是嚇倒了一大片寶寶?呵呵,比“老虎嘴上拔毛”危險多了有木有——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而這,根本不是傳説,只是一份工作;甚至,我們用“勇敢”這樣的詞來形容,都感覺褻瀆了這樣的工作。那麼,該怎麼説呢?這,只是一份工作。

而這份工作,卻被這個叫徐立平的人,幹到了巧奪天工的境界。行行出狀元,大概就這意思。

下面,我要認真介紹一下徐立平。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7416廠特技技師,1968年出生,1987年進廠工作。

徐立平的母親就是一位老航天人,是中國固體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整形車間最早的員工。上世紀60年代,老太太響應國家三線建設號召,幾經艱難輾轉,最終進入秦嶺大山深處,做起了國家航天事業的一枚小小螺絲釘。

1987年,徐立平從技校畢業,也加入了航天大軍。母親最清楚雕刻火藥的危險有多大,但她還是給兒子給出了建議:去我工作過的車間吧。她大概知道,最適合兒子施展才能的空間,就在那裏。有時候,支持,無疑是最深的愛。

然後,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航天人,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感動中國。

火箭發動機,上千道製造工序,缺一不可,無一不重要,而固體燃料微整形極為關鍵,又很特殊。人類科技發展很快,但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算一個難題,只能靠人的雙手來做,機器無法完全取代。

“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下刀的力度,完全由工人自己感知和判斷,稍微不慎就是災難,不心跳才怪。

藥面精度合格與否,與火箭發射是否精準息息相關,俗話説世上不存在完美,可這份工作,你必須要做到完美。

徐立平的0.2毫米,就叫完美。據説連帶他成長的師傅,都望塵莫及。師傅嘴上不怎麼説,可在心裏,也不知為徒弟點了多少次贊:你小子,比我厲害,是真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師傅比自己創造了那樣的奇蹟還高興。

徐立平不僅僅是靠勤奮練就一身本領的踏實技師,他還有悟性,這份悟性源於智慧和對工作的熱愛。有個成語叫熟能生巧,怎麼熟?靠勤!怎麼生巧?靠悟!總之就是,雙手和大腦都不閒着。

有實例為證。在危險的崗位上,為了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徐立平自己發明設計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更厲害的是,其中有兩種刀具,還獲得了國家專利。這可不是鬧着玩的,是真牛氣。有一種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不知羨煞了多少同行同事,他們心説,我也要這樣,於是更加兢兢業業。

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事實擺在這裏,多麼勵志,你沒法不信。

當然,徐立平獲得如此成就,也是有代價的。

多年以來,徐立平以同一個姿勢與火藥打交道,難免給自己帶來損傷,身形變得向一邊傾斜;另外,長年沾染火藥,毒性也多多少少侵入了體內,頭髮掉了很多。

可是,這樣的工作,總得有人心甘情願來做。所有的偉大,背後都有無數常人不知的付出。人靠物質活着,但人類數千年以來的進步性延續,根本從未離開過精神。

你是一介工匠,但你是大國工匠。

在國家幾十萬的航天大軍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在國家的各類事業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所以,“感動中國”才説:大國多良才。現在,你知道了徐立平,但是仍然不知道其他無數和他一樣埋頭苦幹的人。你只需記住,所有表面看上去簡單的事情,裏面自有它的複雜;所有你認為渺小的存在,背後自有它的偉大。

請認真對待與你有關的一切,讓我們共同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5

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紮根麗江市華坪縣的63歲女校長、黨員張桂梅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位人民教師讓1645名山區姑娘走進大學,引領她們改變人生的命運,用信仰與奮鬥,書寫了“初心”深山“耀”,“雲嶺”紅梅“開”的感人事蹟。

“雲嶺”開“紅梅”,她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雲嶺楷模”張桂梅憑着共產黨人的信念與忠誠,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走進大學。更令人感動的是,她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敬業奉獻,長期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在與時間賽跑和病魔的抗爭中,以實際行動兑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尤其為解決貧困山區女孩教育問題,克服種種困難,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踐行了共產黨人的擔當與奉獻。

以奮鬥踐信仰,她把奉獻譜寫為“初心”的讚歌,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在貧困山區,託舉起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艱苦的條件,簡陋的學校讓很多教師打起了退堂鼓,17名教師中就有9名提出辭職,只剩下8個老師。學校教學工作近乎癱瘓,原本心灰意冷的張桂梅忽然發現剩下的8個人裏有6名黨員。這讓張桂梅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堅信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陣地,於是她帶領黨員重温入黨誓詞,以信仰之力凝聚起奮鬥的動力,以黨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踐行至誠報國的崇高信念,通過以德施教、無私奉獻,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最終展現了奮鬥的最美姿態。

雲嶺梅香依舊,她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更讓共產黨人的精神代代相傳。“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一個根本性原則問題。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憑着共產黨人的信念和忠誠,張桂梅用堅定的信仰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使命,用深沉的愛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本色,用無私的奉獻詮釋了一位追夢人的擔當。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精神,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揚奮鬥精神,強化使命擔當,讓共產黨人的精神代代相傳,同時要以只爭朝夕,鋭意進取,保持好奮鬥者的姿態,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好自己的力量。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6

説到中國女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國體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軍,各種項目的世界冠軍數不勝數,但冠軍背後能夠總結成精神的項目卻不多。改革開放前,中國體育界有兩面紅旗:一個是中國登山隊,另一個是中國乒乓球隊。這兩支隊伍是當時中國體育界最優秀的團隊,分別創造了“中國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開放後,“女排精神”叫得更響,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盃上,中國女排同樣以七戰全勝的戰績,先後戰勝美國、日本等世界勁旅,首得世界冠軍。從排球運動本身來講,東方人能夠拿到排球項目的世界冠軍並非易事。排球是集體項目,又是“高人”項目,有它自身的規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訓練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種精神和動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國女排隊員在賽場拼搏的身影,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

比賽結束第二天,時任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在《體育報》上發表了題為《各行各業都來學習女排精神》的文章。文中寫道:“各行各業人民羣眾都要學習中國女排精神,樹立遠大的志向,發揚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作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快地將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此後,以袁偉民指導為教練核心的團隊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們,在“五連冠”(1981—1986年)中凝聚締造了“女排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

袁偉民受到了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啟發,他認為陳景潤在中國科學技術落後的情況下,依然攻克了這個數學謎題,靠的就是“迷”。於是,袁偉民將這股“迷”勁兒帶入中國女排,要求隊員們對排球也要極度專注和熱愛。在訓練時,他要求隊員們拼盡全力,克服苦累和傷病等困難。在比賽中,他要求隊員們極度專注,無論對手強弱都不能鬆懈。為了讓隊員記住比賽中的一個教訓,袁偉民會在賽後把所有球員留下加練,一直練到很晚才離開。

精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從嘴裏喊出來的,而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比賽中奮鬥出來的,歷練出來的,凝聚出來的。袁偉民一再強調“拼搏”“嚴格”“協作”,説出來感覺很虛,但這正是女排精神的體現。憑着在日常訓練中鍛煉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和紮實的技術,中國女排連續拿下了五個世界冠軍,創造了輝煌,成為中國女排不斷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傳家寶”。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7

動中國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閒着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閒着,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

今天晚上含着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用他們的話説,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淨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感動中國事蹟學習心得 篇28

前不久我在我訂閲的《感動中國》這本書上讀到一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的題目叫:《我是導遊,先救遊客》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文花枝的年輕導遊發生的感人故事文章是這樣寫的:20x年8月28日,剛剛做了三年導遊的文花枝,帶領旅遊團隊行至陝西省洛川境內。由於下雨路滑,突然,一輛載重40頓的加長大卡車載着一車煤炭猛撞過來。一瞬間,一場6人死亡、14人重傷、8人輕傷的慘劇發生了,坐在前排的文花枝當即暈死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文花枝醒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是一場噩夢:旅遊車變了形,遊客們血肉模糊,哭喊聲、呻吟聲、血腥味包圍着自己。她被這一切驚呆了,自己被撞爛的車頭牢牢卡在座位上,危急關頭文花枝忍住劇痛,艱難的打出了報警電話,又立即向旅行社報告了事故消息。聽到遊客們的呻吟,她用盡全力大喊:“大家一定要堅持,救援人員馬上就來了……”她的聲音穩住了大家的情緒,激起了遊客們求生的慾望。

救援人員趕到現場,看見血流不止文花枝準備先救她,但文花枝卻吃力的説:“我是導遊,我沒事,先救遊客!”但救援人員看文花枝傷重便不顧他的請求先救文花枝。文花枝再次喊道:“拜託你們先救遊客,我年輕,我挺得住!”救援人員這才放下她去救遊客。在救援人員救遊客時她還用盡力氣喊:“加油,加油!”知道在確認車上沒人才叫救援人員把自己抬下車。

這是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在我們這個和諧文明的社會裏,就需要像文花枝這樣的人時時處處為他人着想,在生命危難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可能留給自己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啊!

我們國小生從小開始就應該學習文花枝的這種大公無私、捨己為人的精神,時時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