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健康扶貧實施意見(精選5篇)

安徽省健康扶貧實施意見 篇1

貧困人口醫療兜底保障,安徽實施“健康脱貧”工程

安徽省健康扶貧實施意見(精選5篇)

安徽省政府出台《關於實施健康脱貧工程的的實施意見》,以“一個確保、三個圍繞”為重點,努力解決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據悉,今年4月,視察安徽時強調: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醫保、新農合方面給予更多扶持。為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健康扶貧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着力在完善兜底措施上下功夫。結合貫徹國家衞生計生委等部委《關於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精神,出台《關於實施健康脱貧工程的的實施意見》。

劃定個人自付費用“351線”,確保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服務

《實施意見》明確健康脱貧目標:加強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建設,到20xx年底,貧困縣(市、區)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醫療綜合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兜底保障。到20xx年,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重大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實施意見》劃定貧困人口就醫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上限,即在縣域內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0.3萬元,在市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0.5萬元,在省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1萬元。

圍繞“怎麼保”,着力構建“兩降四提一兜底”的綜合保障體系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兩降四提一兜底”為關鍵舉措,形成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銜接的醫療保障體系。

兩個下降:降低貧困人口參保交費負擔。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自20xx年起通過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全額代繳。降低醫保補償門檻。貧困人口縣域內普通門診不設補償起付線;取消住院預付金,降低補償起付線。

四個提高:一是提高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保障水平。重大疾病由12組增加到40組以上,慢性病病種在30種(組)基礎上,由基本醫保統籌地區應結合實際適當擴大慢性病病種範圍。常見慢性病門診實際補償比提高至75%;特殊慢性病門診參照住院治療的補償標準給予保障。重大疾病實際補償比提高至70%。二是提高基本醫保補償比例。貧困人口縣域內普通門診醫藥費用限額內實際補償比提高至70%;在鄉鎮衞生院和縣級、市級、省級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實際補償比分別提高到80%、70%、65%和60%。三是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1-2萬元降至0.5萬元,分段補償比例由50%-80%提高至60%-90%。四是提高醫療救助水平。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醫療救助水平按年度住院合規醫藥總費用(含特殊慢性病門診)的10%給予救助。

一個兜底:貧困人口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綜合補償後,再扣除個人年度自付費用,剩餘部分合規醫藥費用實行政府兜底保障。

圍繞“怎麼治”,着力創新貧困人口醫療服務模式

《實施意見》提出,要在精準識別保障對象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簽約服務、分類救治、便民結算,做到精確到户、精準到人,增強健康扶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精準識別保障對象。以建檔立卡數據為基礎,建立基於基本醫保信息系統的貧困人口身份識別系統、結算系統,精準識別,精細服務。制發《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證》,方便羣眾享受政策優惠。二是開展簽約服務。貧困縣為貧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電子健康檔案、1張健康卡,為每個貧困户確定1名鄉村醫生簽約,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健康干預,提供基本公共衞生、健康管理、基本醫療等服務。三是實施大病慢性病分類救治。對一次性能治癒的大病,集中力量進行治療;需要維持治療的,由就近具備能力的醫療機構實施治療;需要長期康復治療的,確定定點醫院或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實施定期治療和康復管理。四是實行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建立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機制,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貧困人口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聯動,實現“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服務。

同時,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加強醫療行為監管。建立健全對口幫扶機制,推進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提升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

圍繞“怎麼防”,着力健全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體系

《實施意見》要求,積極實施公共衞生項目,落實國家基本衞生和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孕前優生健康免費檢查等重大公共衞生項目。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加強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全面開展貧困人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行動。

安徽省健康扶貧實施意見 篇2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康脱貧工程的實施意見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健康脱貧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定》(皖發〔20xx〕26號),根據國家衞生計生委等部門《關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國衞財務發〔20xx〕26號),解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以下簡稱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現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與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緊密結合,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突出重點人羣、重點病種,加強統籌協調和資源整合,採取有效措施提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和貧困地區醫療衞生服務能力,為農村貧困人口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各方聯動。按照“保、治、防”的工作路徑,科學謀劃和紮實推進健康脱貧工程,落實政府主導責任,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形成協作聯動、有力有效的工作組織體系。

多措並舉、綜合保障。着力推進“三保障一兜底”,形成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銜接的醫療保障體系。

防治結合、精準施策。着力創新貧困人口醫療衞生服務體制機制,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形成簽約服務、分類救治、便民結算、預防全覆蓋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做到精確到户、精準到人,增強健康扶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統籌兼顧、共享發展。既要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切實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又要統籌安排,穩定並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水平,使之不因實施健康脱貧工程而降低,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主要目標

通過加強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建設,到20xx年底,貧困縣(含市、區,下同)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醫療綜合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兜底保障。到20xx年,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重大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健康水平明顯提高;貧困縣衞生資源、居民健康、公共衞生、疾病防控等主要指標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四、重點任務

(一)提高綜合保障水平。

1.代繳醫保參保費用。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自20xx年起通過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全額代繳,由縣級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落實。(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排名第一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擴大醫保報銷範圍。制定《安徽省貧困人口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保障指導目錄》,重大疾病由12組增加到40組以上,特殊疾病經省級基本醫保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列入重大疾病範圍;慢性病病種30種(組),基本醫保統籌地區應結合實際適當擴大慢性病病種範圍。(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

3.降低醫保補償門檻。貧困人口縣域內普通門診不設補償起付線;取消住院預付金,在鄉鎮衞生院、縣級醫院、市級醫院、省級醫院住院治療的,補償起付線分別降至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

4.提高醫保補償比例。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服務,提高貧困人口合規醫藥費用補償比例。貧困人口就醫按《安徽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級診療辦法》規定執行。貧困人口縣域內普通門診醫藥費用限額內實際補償比(以下簡稱補償比)提高至70%;常見慢性病門診按病種付費,補償比提高至75%;特殊慢性病門診參照住院治療的補償標準給予保障。在鄉鎮衞生院和縣級、市級、省級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積極推行按病種付費,補償比分別提高到80%、70%、65%和60%,其中患特殊慢性病住院治療的再提高5個百分點;患重大疾病按相關規定並在定點醫療機構治療,補償比提高至70%。(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5.強化大病保險保障。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1-2萬元降至0.5萬元,分段補償比例由50%-80%提高至60%-90%。(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安徽保監局)

6.加大醫療救助力度。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醫療救助水平按年度住院合規醫藥總費用(含特殊慢性病門診)的10%給予救助。搭建政府救助資源、社會組織救助項目與農村貧困人口救治需求對接的信息平台,引導支持慈善組織、企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等為患大病的貧困人口提供慈善救助。(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

7.實行醫療兜底保障。貧困人口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綜合補償後,在縣域內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0.3萬元,在市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0.5萬元,在省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1萬元,剩餘部分合規醫藥費用實行政府兜底保障。市縣政府承擔兜底保障責任,並設立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省財政給予補助。因患者及其家屬個人行為導致的過度醫療而發生的醫藥費用由患者自付;因醫療機構不合理檢查、施治、用藥等導致的過度醫療而發生的醫藥費用,由醫療機構承擔,不納入兜底保障範圍。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由民政部門管理使用,封閉運行,具體實施細則由省民政廳、省財政廳會同相關部門制定。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運用商業保險工具支持健康脱貧工程。(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衞生計生委、省民政廳)

(二)優化醫療服務。

8.精準識別保障對象。以建檔立卡數據為基礎,建立基於基本醫保信息系統的貧困人口身份識別系統、結算系統,精準識別,精細服務。與脱貧退出機制相銜接,實行動態管理。縣可制發《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證》,方便羣眾享受政策優惠。以縣為單位開展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殘致貧調查工作,把握貧困人口病情及病種,為分類救治和健康管理提供支撐。(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扶貧辦、省殘聯)

9.積極開展簽約服務。貧困縣要為貧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電子健康檔案、1張健康卡,為每個貧困户確定1名鄉村醫生簽約。按照普通患者、高危人羣和一般人羣,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健康干預,提供基本公共衞生、健康管理、基本醫療等服務。(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省殘聯)

10.實施大病慢性病分類救治。對一次性能治癒的大病,集中力量進行治療;需要維持治療的,由就近具備能力的醫療機構實施治療;需要長期康復治療的,確定定點醫院或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實施定期治療和康復管理。(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扶貧辦)

11.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建立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機制,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貧困人口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聯動,實現“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服務。改造相關信息系統,強化信息技術支撐。各醫療衞生機構要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為貧困人口提供優質服務。(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安徽保監局)

12.加強診療行為監管。加快推進貧困地區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積極推行臨牀路徑管理與按病種付費。制定《安徽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級診療辦法》,嚴格縣域外診治條件,規範就醫秩序。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強化約束,嚴格規範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加強費用管理,嚴控不合理檢查檢驗、藥品、耗材等費用。(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物價局、省醫改辦、安徽保監局等)

(三)加強疾病防控工作。

13.積極實施公共衞生項目。落實國家基本衞生和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孕前優生健康免費檢查等重大公共衞生項目。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省財政廳、省婦兒工委)

14.加強重點傳染病防治。強化和落實重點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傳染病和地方病。實施農村貧困户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全面開展貧困人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行動。(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愛衞會)

(四)加強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建設。

15.建立對口幫扶機制。組織全省三級以上醫院與重點縣醫療機構建立穩定持續的“一對一”幫扶關係,開展醫療衞生人才“組團式”對口支援,建立醫聯體關係,簽訂幫扶責任書,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幫扶雙方建立遠程醫療平台,積極開展遠程服務。(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扶貧辦)

16.推進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強貧困地區縣級醫院(含中醫院)、婦幼保健機構、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標準化建設,配置所需醫療設備,實施社區服務中心空白點建設。優先安排貧困地區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為貧困地區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類本專科學生,每年招聘一定數量的特崗全科、專科醫生。(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衞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質監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將實施健康脱貧工程作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點任務,建立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切實加強領導,統籌組織實施,及時研究解決健康脱貧工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工作進度和推進措施,確定牽頭領導、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做到定責定時定人。

(二)加強協作配合。各有關部門要主動抓好工作推進和政策銜接落實,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形成合力。省扶貧辦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和督查,定期協調調度。省衞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民政等部門要及時制定相關具體辦法和實施細則,保障政策落地。

(三)加強資金保障。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統籌資金安排,加強資金保障,特別是要落實好貧困人口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科學測算、合理安排城鄉醫療救助基金,運行中凡基金出現缺口的,由同級財政及時彌補。

(四)加強監督考核。審計、監察、財政、扶貧等部門每年對健康脱貧相關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開展專項審計監督。衞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扶貧等部門和單位要對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基本醫保及醫療救助基金經辦行為開展專項檢查,對違規經辦、過度醫療、騙保套保等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經辦機構、醫療機構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以及當事患者的責任。將健康脱貧工程組織實施、政策落實、資金保障、工作成效、對口幫扶等情況納入對市縣和部門(單位)脱貧攻堅目標管理,嚴格考核,強化問責。

(五)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制定宣傳方案,加強對健康脱貧工程重大意義、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完善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參與健康脱貧工程的政策措施,積極引導慈善機構等深入貧困地區開展慈善救助。要加強對貧困人口的宣傳教育,引導他們全面正確把握政策,規範就醫,合理就醫。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xx年7月26日

安徽省健康扶貧實施意見 篇3

安徽省關於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定》(皖發﹝20xx﹞26號)精神,大力實施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目標任務

聚焦70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户,圍繞實施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以促進貧困户增收為核心,以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為總抓手,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以傾斜扶持為支撐,充分尊重貧困村、貧困户意願,有效利用貧困地區農業特色資源,實施“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扶持發展特色種養業,促進農業增效、貧困人口增收。到20xx年,每個有條件的貧困村至少發展1項特色種養業,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基本上從事1項特色種養業;到20xx年,每個有條件的貧困村形成“一村一品”專業村,每個從事特色種養業的貧困户家庭農業經營收入達到本縣(市、區)平均水平。

二、重點工作

(一)科學確定主導產業,扶持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結合實施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支持貧困地區立足農業特色資源優勢,選準貧困村農業主導產業和貧困户脱貧產業,積極推進“一村一品”。優先扶持貧困地區“一村一品”專業村開展“三品一標”認證認定,加強品牌創建。依託貧困地區“一村一品”專業村特色農產品資源,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相關服務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讓貧困户更多分享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

1.支持發展糧食生產專業村。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村,優先開展發展專用品牌糧食試點,並在專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資金上給予傾斜安排。支持糧食專業村實施“雙千工程”(畝收千斤糧、畝增千元錢),推行糧食+經濟作物的耕作模式,推廣稻鴨共育、稻魚共生。支持糧食專業村實行農牧結合、以種定養髮展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各級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範片、示範村、示範家庭農場優先安排在31個貧困縣、3000個貧困村,在綠色增產關鍵技術物化補貼上給予重點傾斜。

2.支持發展蔬菜生產專業村。支持貧困村發展蔬菜生產,重點支持貧困村發展日光温室、大棚等設施蔬菜,皖南及皖西山區貧困村重點發展夏季高山蔬菜、食用菌。對於貧困地區蔬菜生產專業村、帶動貧困户發展蔬菜生產和就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安排實施蔬菜標準園項目。

3.支持發展畜禽養殖專業村。支持貧困村發展生豬、家禽、牛羊養殖和兔、蜂等特色品種養殖,皖南、皖西南草場資源優勢區域貧困村發展肉牛、肉羊養殖。支持畜禽養殖專業村開展綠色低碳循環生豬生產模式攻關,重點支持畜禽養殖專業村推進村內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幫助與糧食生產專業村等糧食規模經營主體對接,構建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生豬大縣獎勵資金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生豬養殖專業村支持。畜禽標準化養殖項目、肉牛基礎母牛擴羣增量補貼、生豬良種補貼、肉牛良種補貼、奶牛良種補貼、農村沼氣建設項目等,優先安排在畜禽養殖專業村。

4.支持發展水產養殖專業村。支持水面資源條件較好的貧困村發展大水面生態友好型漁業,科學確定品種結構和密度,在財政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專項資金上給予傾斜安排。支持有條件的貧困村開展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優先安排漁業標準化健康養殖項目、漁業財政項目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完善健康養殖配套設施。

5.支持發展茶葉、水果、中藥材等生產專業村。支持皖南、皖西茶葉主產縣貧困村發展茶葉生產,優先安排茶產業綠色增長模式攻關示範;幫助推廣無性系茶園,開展低產茶園綜合治理,實施茶園綠色防控,優先支持茶葉標準園創建。支持水果產區貧困村建設水果、中藥材等生產專業村,幫助推廣新優品種、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優先支持水果標準園創建。

6.支持發展林業特色專業村。支持林區貧困村依託林業特色資源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木本油料、毛竹、苗木花卉、名特優經濟林等特色基地。支持專業村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業,優先安排林下經濟和低產林改造等林業項目。大力開展林業技術推廣和技能培訓,提升專業村貧困户林業致富技能。

7.支持發展休閒農業、森林旅遊專業村。支持在水果、茶葉、漁業、林業、人文歷史等特色資源豐富和生態優美的貧困村,以及城市、名勝景區、自然生態區、森林公園周邊的貧困村發展休閒農業、森林生態旅遊。指導專業村興辦農家樂、開心農場、開心菜園、採摘園、休閒垂釣基地等,興建森林旅遊景區(點),創建“森林旅遊人家”。支持專業村休閒農業、森林旅遊基礎設施以及道路交通建設,興建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等設施。加強休閒農業、森林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將休閒農業、森林旅遊講解員、導覽員納入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示範帶動能力。加大培育、引進、扶持與貧困户密切相關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度,引導土地經營權規範流轉,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增強發展能力和示範帶動能力,促進貧困地區農業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完善貧困人口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力爭每個從事農業產業的貧困人口均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地區“一村一品”專業村生產的農產品均有穩定出路。

1.扶持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積極引導貧困地區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聯合與合作,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專業大户和家庭農場為基礎的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聯合體內各經營主體之間實現產業聯結、要素聯結、利益聯結。貧困地區各級示範聯合體的評選辦法,要有帶動貧困户增收的指標要求。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户和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涉農項目資金,給予貧困户參與度高的省級示範聯合體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支持。

2.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培育貧困地區本土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外地龍頭企業。對符合《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皖政〔20xx〕38號)規定條件的貧困縣招商引資龍頭企業,優先給予獎補。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申報省級龍頭企業,給予優先評選,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融資風險資金給予優先支持。

3.扶持農民合作社。指導貧困村特別是其中的“一村一品”專業村創辦、引進農民合作社,積極引導貧困户參加。加大對貧困地區示範合作社的評定支持力度,每個貧困縣每年增加1個省級示範社指標。貧困縣的國家級、省級示範合作社評定,要把吸納和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情況作為重要指標。支持貧困縣開展“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試點”。開展農民土地股份合作試點的合作社,要吸納所在地貧困户加入。

4.扶持貧困户創辦家庭農(林)場。指導有能力的貧困户選擇合適的產業自辦或聯辦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各級農業、林業部門要把貧困户家庭農(林)場作為技術服務的重點,並在項目資金上予以支持。示範聯合體、龍頭企業、示範合作社要積極吸納貧困户家庭農場,並加強指導服務。示範家庭農場評選,向貧困户創辦的家庭農場傾斜。

5.加快發展社會化服務。加快培育貧困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優先支持貧困地區建設鄉鎮“一站式”公共服務中心、貧困村村級服務站點,大力發展合作服務組織、服務型企業、社會服務組織等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持太和縣、宿州市埇橋區先行開展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與經營性服務體系融合發展試點,其他貧困縣要在貧困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積極開展探索,提高為貧困人口發展特色種養業的服務保障水平。支持貧困縣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創建、農信農機農藝融合試點,農機購置補貼優先滿足貧困人口需求,國家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資金優先向貧困縣傾斜。

6.支持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開展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查摸底,逐村建立發展台賬,實施精準支持。制定扶持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政策措施,統籌安排項目資金,支持貧困村盤活資產、開發資源、發展物業、創新服務。指導貧困村加強集體資產運營管理,支持貧困村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各縣(市、區)要認真落實徵收農村集體土地留用地政策,政府建立的投融資和擔保平台要對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給予服務傾斜。

(三)整合項目資金,放大扶持效應。

1.加強項目資金整合。以貧困縣為主體,整合中央和省級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發展、水利、林業等項目資金,包括高標準基本農田、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國家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小農水項目縣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各類現代農業發展項目資金、林業發展項目資金、扶貧專項資金等,統籌支持貧困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種養業發展。省、市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農業、水利、林業、扶貧等部門要大力支持,建立協調機制,加強指導和監管。

2.加大傾斜支持力度。省級涉及農業發展的項目以及來源於中央和省級的涉農轉移支付項目、投資建設項目,按因素法分配到市、縣(市、區)的,要將貧困情況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合理確定權重,向貧困地區傾斜;競爭立項的,同等條件下要優先安排貧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帶動貧困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各市支持農業發展的項目資金以及省級下達的項目資金,要向貧困縣傾斜。各縣(市、區)安排項目資金時,要給予貧困村、貧困户、帶動貧困人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或傾斜安排。省、市涉農部門要按照31個貧困縣、39個非貧困縣、沒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的順序,制定本部門優先、傾斜支持項目資金的具體辦法。

3.創新實施扶持政策。貧困縣要將財政資金投入設施農業、規模養殖等項目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户(具體按省財政廳有關辦法執行)。支持貧困户直接參與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的可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服務等項目。針對貧困村特色種養業項目和農民合作社需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完善集體林權制度,促進林權抵押貸款和貧困農户小額信用貸款,並給予財政貼息。積極推進政策森林保險,鼓勵在政策性保險基礎上疊加商業保險,積極開展保單質押貸款。支持貧困村農民合作社依託特色種養業穩妥開展信用合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按照“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要求,逐級分解落實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落實本級扶持措施。縣級作為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人承擔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負責扶持項目落地、推進實施等工作;分管負責人具體抓落實。各級農業、林業部門承擔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牽頭單位職責,並認真落實本部門扶持措施。各級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水利、扶貧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

(二)制定實施方案。縣級政府要按照本實施意見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產業扶貧到村到户清單,明確補助標準。鄉鎮要結合自身優勢產業資源,圍繞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因地制宜制定特色種養業扶貧規劃和年度計劃。貧困村要結合本村實際制定“一村一品”實施方案,對貧困户因户施策,制定幫扶措施。

(三)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在縣級扶貧開發領導組織下設立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協調小組,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農業、林業、扶貧等部門參加,定期召開調度會,實現部門聯動,共同推動扶持措施落地。各部門要建立省、市、縣三級系統內的對接機制;省、市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梳理各自承擔的扶持措施,排出時間表,按時下達到市、縣(市、區),並加強督促調度,幫助解決問題,推進措施落實;縣級各部門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情況、提出需求、反映問題;每年年底,貧困縣農業、林業部門要將本地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實施情況書面報送省、市農業和林業部門。

(四)強化考核激勵。將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實施情況納入各級、各有關部門扶貧開發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省農委、省林業廳要把本系統扶持措施落實情況納入對市、縣(市、區)的績效管理。

安徽省健康扶貧實施意見 篇4

為了深入推進全鄉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工作,促進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黨的事業健康協調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金昌市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方案(20xx—20xx年)》,結合本鄉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新農村建設現狀

*鄉總面積449平方公里,轄12個村,97個社,有5787户,22113人,其中勞動力14235人,總耕地面積50800畝,人均2.35畝,屬河水、泉水、井水混灌區。受土地、水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有限的螢石、泉水和人力資源。20xx年,我鄉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鄉鎮”。

近年來,我鄉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工作全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總目標,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和勞務產業,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新農村建設工作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明顯成績。特色產業不斷壯大,以胡蘿蔔為主的露地蔬菜種植面積達2.3萬畝,反季節日光温室達到1856座,食用菌棚達到1984座,特色農業種植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45%;規模養殖户達1520户,新建羊、牛、豬、雞標準化養殖小區8個;金鱒魚、虹鱒魚、七彩鮭養殖户達到98户,年產鮮魚40萬公斤,特色農業收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

35%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點16個,引進蔬菜新品種123個,農業實用新技術18項,新建食用菌菌種場1個,培育農產品運銷大户35户,常年從事農產品販運的人員達到200多人。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圍繞螢石和蔬菜兩種資源,先後建成了培霖化工有限公司、泰琦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祁源礦業有限公司、綿興酒廠等重點企業。農民工培訓與勞務經濟成效顯著,累計培訓農民2100多人次,輸轉勞動力3.75多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9010萬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拓寬改造鄉政府駐地主街道1公里,配套完成道路、上下水、電網、通信等基礎工程,拆遷改造鎮區沿街鋪面64間;完成村級道路鋪油硬化32.54公里(包括焦新公路11.5公里),道路通達率達75%;新修維修支斗渠13.6公里,完成防洪工程1 .1公里,渠系水利用率大大提高;架設人飲工程16.6公里;建成小康住宅651套,其中二個新農村示範點118套。農村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 %以上,農村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明顯提升。

二、總體思路

新一輪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集中”的思路,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目標要求,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堅持因地制宜,走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非公經濟、勞動力轉移“三條路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沿泉種菜着力提高蔬菜品質,沿灘養菌着力提升種植水平,沿山養殖着力擴大小區規模;依託資源優勢,着力做長產業鏈條;培育新型農民,着力輸轉富裕勞

力;加強集鎮改造,着力發揮中心村優勢;搶抓政策機遇,着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管好社會事務,着力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三、主要奮鬥目標

力爭通過四年的努力,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的目標;基礎設施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特色農業優勢明顯,以民營企業為主的非公經濟比重大大提高;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信息化進程加快;農民收入穩步增加,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農村經濟快速增長。農業增加值達到10414萬元,年均遞增8.7%;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5812萬元,年均遞增11%;工業增加值達到5795萬元,年均遞增11.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02元,年均遞增8.6%。示範點水磨關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鄉平均增幅。

——村鎮體系基本完善。切實抓好村鎮規劃,構建小城鎮發展基本框架,完善中心區道路、供排水、供電、供暖、通信等基礎設施,集鎮生產中心、生活中心、服務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並提升,城鄉差距逐步縮小,社會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治理,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道路、水利、人飲、電力、通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有長足發展,通村油路達到100%;農業灌溉渠系水利用率達到50%;安全飲水入户率達到80%以上;混合電視入户率達到90%以上。

——村容村貌明顯改善。農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6平方米,加

快農宅建設特別是加大危舊房改造力度,新建暖廊房、安全水、衞生廁、太陽能(或沼氣)“四統一”的節能環保型農宅1050套,農村生活、居住長期保持明顯改善。加強集鎮村莊周邊環境整治,基本實現三化(硬化、綠化、美化)目標。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以上;實現農村五保、低保、特困户救助全覆蓋;農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60%以上;村村有活動場所、衞生所、文化室;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基層管理民主和諧。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完善,農民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85%的村達到市級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標準; 深入開展農村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80%的村建成文明和諧村,90%以上的農户為“十星文明户”或“文明信用户”。

——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全鄉所有村黨組織達到“五個好”標準;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員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四、主要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分類指導的原則,突出抓好重點工作,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一)調優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生產大發展

一是優化農業產業佈局。根據地理特徵、氣候條件、資源分佈特點和已有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以“精耕細作、高效節水、有規模的集約經濟”為目標,按照“沿泉種菜、沿灘養菌、沿山養殖”的思路,調優農業結構,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形成區域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市場競爭有力、增效促收明顯、生態節水環保的產業帶和生產基地。高原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依託

紅廟墩、北泉、雙磨街、河灘、杏樹莊、梅家寺、陳家寨等村的泉水資源,着力發展高原無公害蔬菜和日光温室反季節蔬菜種植,按照“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經營,提高設施檔次和管理水平”的原則,改變“小而全,百花園”的分散經營狀態,逐步擴大現有基地規模。力爭到20xx年,露地蔬菜種植面積再增加1000畝,日光温室再增加400座。食用菌生產基地:結合乾旱缺水的實際,依託、樓莊子、水磨關、南沿溝等村的荒灘優勢,發展節水農業,在鞏固已發展起來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基礎上,推廣立體栽培、二次發酵等食用菌種植技術。力爭到20xx年,新建食用菌棚200座,改建立體栽培棚200座,二次發酵棚200座。規模養殖生產基地:依託杏樹莊、南沿溝、陳家寨、驪靬等村的草場資源,引導農民發展規模養殖,培育以養豬、養羊、養牛、養雞為主的養殖大户,建設標準化生態養殖小區,不斷改良引進新品種,並通過發展配套飼草業,提高養殖效益。力爭到20xx,發展各類規模養殖户300户,建成標準化生態養殖小區10個,工廠化養殖企業1個,牛、羊、豬、雞規模化養殖比重分別達到70%、80%、80%、70%。另外,利用泉水資源,發展以金鱒魚、虹鱒魚、七彩鮭等為主的漁產業,每年發展養魚户10户。

二是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抓好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點建設,力爭用四年的時間建成日光温室、食用菌、露地蔬菜、舍飼養殖等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點12個;加大農業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力度,每年至少引進推廣高產、優質、抗病性好的胡蘿蔔新品種3個,其它蔬菜新品種15個,推廣新品種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從根本上解決胡蘿蔔等蔬菜品質退化的問題;積極推廣應用日光温室蔬菜高效栽培技術和食用菌立體栽培技術、二次發酵技術,提升特色產業種植水平;加強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組建農產品質量專業檢測站1個,並逐步完善農產品檢測網絡;加強特色優勢農產品的註冊認證,在鞏固好胡蘿蔔、西芹、花椰菜通過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蔬菜品種的基礎上,力爭到20xx年,甘藍、白蘿蔔、大白菜、青筍、西甜瓜、隴椒等10個蔬菜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並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原產地註冊;積極申報完成露地蔬菜出口備案工作,年出口蔬菜10000噸,提高農產品市場知名度和佔有率;加大有機肥使用量,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物理、生物防病蟲技術,加強農業環境保護。

三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特色農業,重點扶持壯大特色農產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不斷增強產業化經營對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圍繞高原無公害蔬菜和金鱒魚養殖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扶持胡蘿蔔汁生產線、胡蘿蔔丁生產線和金鱒魚加工生產線上規模、上水平,讓其發揮真正的“龍頭”作用,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力爭用4年時間建成2家固定資產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蔬菜保鮮、貯藏和加工企業,1家500萬元的食用菌深加工企業;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每年新建3個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培養運銷大户8户;進一步拓寬蔬菜市場銷售渠道,每年選優扶強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農產品中介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隊伍各1個,組建以外銷為主、內銷為輔的營銷網絡,讓特色農產品種得出,銷得掉,大大提高附加值;整合各類資源,聚集民間資本,再建集清洗、分級包裝、批發為一體的蔬菜批發交易市場3個,並完善配套設施。

四是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加強同農業科研院所的聯繫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強農業科技服務,聘請農民技術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有償服務,彌補縣鄉兩級農技服務人員不足的問題,聘請15名農民技術員,全方位做好特色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努力提高設施農業種植效益;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努力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科技致富帶頭人。積極引導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二)着力推進項目建設,促進農民收入大增長

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聚合民間資本,吸引外來資本,重點發展以氫氟酸、氟化鹽、氟塗料、氟滅火劑等氟產品為主的螢石深加工項目,延伸氟化工產業鏈條。力爭20xx年建成泰琦化工高分子冰晶石項目,四年內再建3-5個以氫氟酸為基礎原料的下游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企業內的小循環,產業中的中循環,區域間的大循環”的要求,引導新辦企業向園區集中,把螢石產業的發展自覺融入到循環發展的軌道,實現資源互補、利益互惠的目標。以集鎮為中心,引導發展現代商貿業和倉儲物流業,每年新發展個體工商户40户。

二是引導發展各類專業社。堅持“大小項目一起抓”,依託蔬菜種植基地和城郊優勢,發展蔬菜運銷、鮮食花菜醃製、客運出租、貨運出租、沙石料運銷、廢舊物品收購、家政服務等各類專業社30個,力爭使每個社都有一個以上項目。鞏固現有的項目户,在正確的利益導向下,鼓勵支持具有一定積累的項目户二次投資,擴張規模,提升層次,並帶動沒有項目的農户積極尋找項目,每年發展年收入在5萬元左右的項目大户100户,使項目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切實把培訓轉移農民作為“擴大分子、縮小分母”,“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一項戰略性任務來抓,堅持培訓、創業、就業三位一體,就地轉移、異地輸出、返鄉創業三策並舉,大力實施農民創業行動,促進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

安徽省健康扶貧實施意見 篇5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涼山州委涼山州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涼委發〔20xx〕9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全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實現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體系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組織領導

成立涼山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後),負責全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督促、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政務保障等相關工作。各縣市、州安委會各成員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組織領導機構,為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二、工作任務

(一)建立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台賬。一要加快組建專家組。以抽調業內專家或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各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組建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專家組。二要加快風險識別和評級,釐定兩個風險清單。成立專家組後,要立即着手安全生產風險識別評級工作,全面徹底識別和明確本地、本行業、本單位安全生產風險,並根據危害程度進行風險評級,釐定各行業安全生產風險清單和各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清單。三要加快建立風險管控標準,構建兩個風險管理台賬。以安全生產風險清單為導向,逆向清理國家和省、州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標準,結合我州行業實際,對清理出的風險逐一科學制定管控措施和管控程度、標準,建成系統化、科學化、具體化、程序化、標準化的管控體系,形成各行業安全生產風險台賬和每個企業或相關事業單位風險管理台賬。

(二)建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一要理定監管責任清單。以風險管理台賬為導向和主線,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各級黨委政府釐定黨政安全生產領導責任清單,各級政府安委會辦公室釐定綜合監管責任清單,各行業主管部門釐定行業監管責任清單,全州範圍內各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釐定自身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清單。二要建立監管責任落實機制,構建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對清理出的責任,要逐一制定科學化、具體化、流程化的落實和監督制度,建成規範有序的本地、本行業、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體制機制,形成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信息庫。在前兩項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整理全州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管理信息,形成較完整的全州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落實信息庫,為安全生產工作的科學化、標準化、程序化奠定堅實基礎。

(四)逐步推進其他各項工作。在抓好前面三項任務的同時,要逐步推進《指導意見》中“一條主線、三個機制、五個流程、四個保障”其他各項工作,條件成熟的要抓緊落實,條件不成熟的要加快創造條件推進落實。

三、具體分工

各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要按照《指導意見》要求,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分級屬地管理、以屬地管理為主”、“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依據各自職能職責,加快推進各地、各行業領域、各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各縣市黨委政府負責本縣市黨政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體系建設;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所管行業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政府安委會辦公室負責綜合監管責任體系建設。

——州公安局。牽頭負責建立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煙花爆竹公共安全管理,大型羣眾性活動的安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違法,建設工程、公眾聚集場所、公眾文化娛樂場所以及有固定經營場所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交通局。牽頭負責建立道路建設,道路客、貨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源頭監督管理,危險品貨物運輸經營,通航水域客貨運輸企業、港口作業,公路、水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安監局。牽頭負責建立煤礦、非煤礦山(尾礦庫)、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水務局。牽頭負責建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項目和水庫、水電站、縣域電網、河道(湖泊)、堤防、水閘、渠道、漁業生產、漁業船舶、河道採石採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規建局。牽頭負責房屋建築和市政工程(包括城鎮燃氣)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教育局。牽頭負責建立教育系統(主要包括學校、校車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民政局。牽頭負責建立殯葬設施設備、救助管理站、福利院、敬老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國土局。牽頭負責建立無證採礦、以採代探、超層越界開採等非法勘查開採礦產資源的違法行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環保局。牽頭負責建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及放射性廢物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農牧局(農機管理部門)。牽頭負責建立農業機械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台賬。

——州林業局。牽頭負責建立所屬國有林場、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直屬企事業單位在植樹造林、森林管護、林木採伐、林區建設等作業生產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文廣新局。牽頭負責建立文化影視新聞出版系統所屬企事業單位和文物收藏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圖書館、文化館、劇院(場)等公共文化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衞計委。牽頭負責建立衞生系統醫療廢棄物、放射診療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工商局。牽頭負責建立商品交易市場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質監局。牽頭負責建立特種設備(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生產、使用、檢驗檢測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旅遊局。牽頭負責旅行社、旅遊景區、星級飯店及其他旅遊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食藥監局。牽頭負責建立食品藥品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國網涼山供電公司。牽頭負責建立水電站大壩、電力可靠性和重要用户供用電等安全管理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和直屬事業單位。牽頭負責所管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各縣市政府。負責建設本縣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對識別出的風險逐一建立本縣黨政領導和部門行業監管責任。

——州安委會其他成員單位。要協助有關牽頭部門(單位)和各縣市政府建立涉及本單位職能職責的行業領域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

四、時間要求

各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要在年內完成目標任務。要高度重視,及時成立本縣市、本單位推進領導小組,明確負責人和具體操作人員,提供必要的經費和裝備保障,按照方案要求全面推進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務必在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建設任務。各縣市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督促轄區內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建立責任體系,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督促指導本行業領域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建立責任體系。

五、考核獎懲

州安委會將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作為今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納入年度安全生產考核目標,增加目標中的權重,嚴格逗硬獎懲。州推進小組和州委、州政府目督辦對建設全過程進行跟蹤督查,重點督查各縣市黨委、政府建設領導和監管責任體系情況和州級相關部門風險管理台賬、行業監管責任體系建設情況,嚴格安全生產約談、追責等相關制度,確保相關工作貫徹落實到位。

涼山州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

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