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農村工作會講話材料(精選5篇)

市長農村工作會講話材料 篇1

同志們:

市長農村工作會講話材料(精選5篇)

今天這次會議,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題是,認真貫徹中央、省及**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分析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開創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受書記委託,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正確估價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

20xx年,在國家和省、市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和措施的推動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保持了我市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3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85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和10%。

1、種植業生產態勢良好。糧食生產再攀歷史新高,總產量達到110萬噸。作物佈局不斷優化,訂單面積達到5.4萬公頃。品牌農業得到發展,獲得國家、省及品牌、獎牌、名牌118個,發展種植專業村31個,專業屯439個。

2、牧業經濟發展迅速。大力推進“四個一”工程和標準化牧業小區建設,全市發展生豬110萬頭,黃牛51萬頭,家禽2508萬隻。圍繞畜牧業發展和新型能源建設,新建户用沼氣池923個。

3、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外聯市場、內聯基地和農户的龍頭企業。天景食品、金鑼肉製品、大禾米業、田野泉醬菜等項目先後建成投產,帶動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結合日益緊密,完整的產業化鏈條正在形成。

4、勞務經濟強力推進。農村全口徑勞動力實現轉移22萬人,創收近10億元,人均增收1400元,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5、基本建設得到加強。實施了飲馬河灌區節水配套、飲馬河應急渡汛、牛頭山除險加固、鬆其灌區農業綜合開發等水利工程;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綜合工程量129.4萬立方米;完成退耕還林及工程造林6100畝;通村水泥路達到1800公里,通村率達到97;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收尾工程,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

6、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制定了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試點鎮村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卡倫鎮完成了鎮區規劃,九郊新立村已開工建設6個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低保、鄉鎮衞生院及中國小布局調整等民生工作進展順利,鄉村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

總體上看,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同時,國家和省市對“三農”的重視程度逐年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和措施,農業在宏觀調控中進一步得到加強,農村在城鄉統籌中進一步得到發展,農民在增收減負中進一步得到實惠,為我們傳統農業市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條件。

但同時,也要清醒的看到,當前我市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還不高,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依然較大;產業結構還不夠合理,農村的二、三產業發展還較緩慢;農業市場化程度還不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還很有限;農田基本設施承載能力還不夠強,防災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全力構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

20xx年農村工作總體思路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統領,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力增強為目標,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村發展,用項目拉動農村產業,穩步提高糧食生產,做大做強精品畜牧業,大力發展農村工業,帶動農業的工業化、現代化和農村的城鎮化,推進我市由傳統農業大市向工業強市邁進。

20xx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農業總產值力爭實現53億元,比上年增12.7。其中種植業總產值實現2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養殖業總產值實現26億元,比上年增長13,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260元,比上年增長10。為實現上述目標,要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

1、要把項目建設作為農業產業的根本動力。就農業抓農業是死路一條,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也不會有大的進展。全市工作的重心是項目,農村工作的重心也是項目,為此,我們各級幹部一定要快速實現角色的轉換,由唱“四季歌”的專家變成項目專家。

抓項目重點抓兩類:一類是工業項目。按照千人大會落實的指標和政府全體會議強調的意見,各鄉(鎮)辦事處和相關部門要把主要精力、主要人力、主攻方向都放在抓工業項目上來,所有規模以上工業項目都要擺在工業集中區。第二類是抓民營項目。除了規模工業項目,各鄉鎮辦事處和各部門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抓民營項目,重點是抓好“小老闆工程”。要採取一切措施,利用各種扶持手段,把本區域的“小老闆”扶持起來、小項目培育起來,這些小老闆、小項目夠個的可以進工業區的中小企業孵化器,也可以在本鄉鎮辦事處搞,項目建設千人大會下達的民營經濟發展指標重點就是考核小老闆、小項目。

與此同時,要抓好農業產業化的龍頭項目。注重引進新上涉農龍頭項目,培育壯大金鑼、天景、田野泉等落户龍頭項目,整合扶持飲馬河大米、苗木花卉等成規模的龍頭產業。要扶持田野泉醬菜、愛愈濃飲品等老品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牌。要圍繞龍頭企業,加強基地建設,推進種養加基地化、品系化、規模化發展,促進現代農業的大發展。

2、要把畜牧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的戰略重點。堅持“兩牛一鵝不放豬,規模加大雞(肉)和兔(肉)”原則,突出“擴能、升級、安全”。一是強化牧業小區建設。要發揮千家萬户的優勢,推進畜牧業“四個一”工程建設,年內必保完成100個“四個一”標準屯。在“四個一”工程建設基礎上,重點抓好標準化牧業小區建設,年內必保完成60個牧業小區。相關部門要加強政策、資金、技術、防疫扶持力度,信用聯社的信貸要向畜牧業傾斜。二是推進畜禽品種改良。結合營城生態畜牧園區開發,積極引進和建設種畜禽場,強化優良畜禽品種引進、培育、示範;在肉牛改良上,在堅持人工冷配的同時,引進德國花斑牛冷凍精液,改良我市已逐步純化的西門塔爾牛,生產優質高檔肉牛。在肉雞生產上,要在興隆、紀家、上河灣等肉雞飼養相對集中的鄉鎮,規劃建設肉種雞場,為金鑼4500萬隻肉雞屠宰線的開工奠定基礎;在生豬改良上,重點推廣“長白—大白—杜洛克”、“長白—本地—杜洛克”三元雜交改良,生產優質育肥豬。

3、要把糧食生產作為農業產業的固本之基。20xx年,糧食總產量要穩定在110萬噸以上的階段性水平。依靠科技進步,重點推廣優質高產品種、米豆套作技術、測土配方施肥、農田全生境滅鼠等15項新技術,良種應用技術100萬畝,測土施肥技術3萬畝,米豆套作技術3萬畝,以單產突破實現總產提高;搞好機械化示範,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300公頃,玉米機械收穫技術推廣20xx公頃;積極探索農業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

4、要把勞務經濟作為農業產業新的增長點。一是抓好職業技能培訓。充分整合利用農業、教育、勞動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抓好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和綠證教育等,全年實現各類培訓轉移9000人。二是抓有組織轉移。各鄉鎮辦事處及相關部門要把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在做好勞動力普查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職介中心和鄉鎮辦事處勞動保障所的平台作用,收集用工信息,拓展輸出渠道,做好跟蹤服務和法律維權。全年有組織輸出不低於20xx人,全口徑勞務輸出20萬人以上。

5、要把農村服務業作為農業產業的重要載體。推進農村信息化工程,整合涉農部門信息,為農民搭建信息服務平台。推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年內重點開發改造龍嘉、東湖兩鎮農貿市場。抓好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加強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建設,大力培養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推動農村各類服務業上規模上水平。

(二)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要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方針的總體要求,堅持“科學規劃,產業發展、抓好試點、整體推進”的原則,重點抓好五項工作。

一是抓好爭取。今年全省新農村試點鎮由去年36個鎮擴展到50個,試點村由去年的115個擴展到200個,試點啟動資金由1億元增加到2億元。要抓住政策機遇,更有效的爭取試點政策和資金。全市至少要再爭取1個試點鎮、3個試點村。

二是抓好規劃。今年各試點鎮村要完成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村屯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的編制,其他村要完成村屯規劃的編制,特別是要研究制定好產業發展規劃。

三是抓好試點。重點是抓好“一鎮四村”(省級試點卡倫鎮、九郊新立村、龍嘉鎮龍家堡村,**市級試點卡倫鎮和氣村,##市級試點上河灣鎮四台村)。今年要按照規劃加速推進,在主導產業發展和村屯建設上要有實質性突破。同時,抓好推進村建設,對全市確定的48個推進村,要在完善規劃的基礎上,參照試點村鎮加快建設。

四是抓好載體。要把夜校建成農民科技培訓、文體娛樂、民主議事和思想教育等的重要平台,今年重點把試點村和推進村的農民夜校建起來,此外每個鄉鎮還要抓1—2個村辦農民夜校;要搞好村屯衞生,今年**市將開展村屯衞生整治年活動,按照上級的要求,結合3420個沼氣池建設,對村屯衞生進行清理整治,確保在村容村貌方面有明顯改觀。

五是抓好基本建設。年內要完成四舒二級公路養護新建工程,近400公里的鄉村兩級水泥路工程。完成飲馬河節水改造、雙豐堤防險段整治等9項水利工程,提前做好各項防洪準備。完成4900畝農田防護林、工程造林任務。完成全市三分之二鄉鎮通有線光纜,新發展40個有線電視村。完成10千伏、0.4千伏電網改造和西營城送變電新建工程。

(三)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1、全力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要把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綜合直補和重大技術推廣補貼真正落實到户,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2、創新農村體制和機制。繼續搞好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繼續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3、啟動鄉村債務試點工作。要利用我市被列為省化解農村債務試點單位的契機,積極探索化解鄉村債務的新途徑。

4、做好農民負擔監管工作。進一步強化監管,認真貫徹執行《吉林省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若干規定》,全面落實涉農收費“公示制”,實行農村訂閲報刊費用“限額制”,執行“負擔卡”制度和違反農民負擔“責任追究制”,落實農村信訪穩定包保責任制。對各類涉農違法違紀案件,要發生一起,查處一起。同時,要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整治,確保農資質量,防止坑農害農事件發生。

5、完善鄉村治理機制。要適應税費改革新體制、新形勢,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水平,深化村務公開,完善村民自治,抓好第七次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努力構建黨的領導、政府推動、村民自治、社會組織多元參與的工作格局。

三、切實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

1、要強化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為確保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開展,市裏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鳳昌書記和我任組長,市委副書記和相關副市長任副組長,47個相關部門的主要領導為成員,統籌安排新農村建設的重大事宜,協調解決試點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在農業局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制定、綜合協調、督察指導、工作調度和監督檢查。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抓好此項工作。

2、要嚴格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今年市裏將繼續對農村工作進行目標管理考核,考核辦法將由全面考核變為重點考核,主要考核項目建設、民營經濟及畜牧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對做出突出成績的鄉鎮、部門將給予表彰獎勵。

3、要迅速掀起春耕生產高潮。從目前看,備春耕生產形勢很好,農民種子和化肥到户均達到90以上,同時由於惠農政策全部到位,糧食持續豐收,糧價上揚,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去年冬季是暖冬,降水少,氣温高,凍層淺,失墒重,加之春脖短,回暖快,農活多(大部分地都是白茬子),所以今年必須樹立抗旱奪豐收的思想,立足一個“早”字,要早整地“保墒”,早播種“搶墒”,坐水種“補墒”,深開溝“用墒”,重鎮壓“提墒”。總的時間安排是4月末前種完大田,實現一次播好種、一次拿豐苗。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對於促進全市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讓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充足的幹勁、更加富有創造性的舉措,突出重點,團結奮鬥,務求實效,努力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推進我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

市長農村工作會講話材料 篇2

去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農村工作會議,認真分析了當前農業和農村形勢,研究了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和深化農村改革的有關政策措施,對做好今年和今後一段時間農業和農村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專門就農民增收問題下發了1號文件。2月底,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今天,市委、市政府又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和部署增加農民收入工作。這充分體現了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以人為本,全力促進農民增收的信心和決心。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談三點意見:一、認清形勢,統一認識,堅定不移的把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擺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

農業大包乾以來,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廣大農民在基本解決温飽之後正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當前,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其主要特點是農產品供給由長期短缺變為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農業的發展由受資源約束轉為資源與市場雙重約束,農業由解決温飽的需要轉向適應進入小康社會的需要,人們對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都有了新的要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這段時期,是農民增收最困難的時期。新階段變化深刻,影響廣泛,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一)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但普遍存在着品質、規模、檔次等問題。近年來,全市各地在抓好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的同時,緊緊圍繞養殖業、林業和勞務輸出三大產業,奮力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種植業方面,各地大力引進推廣優質品種,努力實現水稻、小麥、油菜等大宗農作物品種的優質化。沿江地區200萬畝優質稻和200萬畝優質油菜生產基地,沿淮地區10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基地,江淮分水嶺地區100萬畝優質花生基地等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結構雛形顯現。畜牧業方面,各地在穩定發展三元雜交豬的同時,大力發展波爾山羊和水禽養殖,推行種草養禽、種草養畜。目前,全市已建三元雜交豬示範點584個、波爾山羊雜交改良點141個,三元雜交豬已佔豬飼養量的60以上,雜交山羊佔飼養總量的14.5。水產方面,全市名特優新水產養殖面積59.6萬畝,佔養殖總面積的50,其中河蟹養殖面積54萬畝。林業上,20xx年全市造林55萬畝,創歷史之最;種苗花卉產業蓬勃興起,目前規模已達5萬畝,年銷售收入5億多元。勞務輸出方面,全市共有外出從業6個月以上的務工人員51.7萬人,佔農村勞力總量的30以上,年收入28.7億元。以上成就的取得,是我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強化指導、科學領導的結果。成績來之不易。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也還存在着一些需進一步加以解決的問題。一是農產品品質不高。一般性、大宗農產品多,名特優新農產品較少,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少,許多農產品難以適應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二是農產品規模生產能力弱。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帶動能力弱,農產品加工增值率低;農產品種植區域集中化程度低,農產品品種分佈散亂,難以集中生產出大批量優質農產品,市場開拓難度大。我市做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糧食總產近些年來一直穩定在60多億斤,卻沒有一家在省裏有較大影響的糧食加工企業,這直接影響了廣大糧農增收。三是農村經濟的外向度低。多數農產品的還沒有走出市外、省外市場,地處長三角經濟區邊緣的區位優勢,沒有得以充分發揮。

(二)儘管促進農民增收工作一刻也沒有放鬆,但農民增收仍持續困難,農村貧困人口增多。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採取了加快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農村勞務經濟、個私經濟,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強農村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和推進農村税費改革、糧食補貼方式改革等多種政策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於長期以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鎮化水平低、農業勞動生產率不高等多種因素在農業發展新階段的集中影響,農民收入增幅仍不斷放緩,農民增收持續困難,甚至有部分地方有一些農民返貧。1997年—20xx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只增長1.7。去年,我市農民人均種植業現金收入由1997年的1167元下降到717元。20xx年,全市共有農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低於865元)69.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42.45萬人,分別佔農村人口的20和12.3。農村貧困人口總量較九十年代中期有所增加。

(三)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20xx年,全市國民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勢頭,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4、12.5、5,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但農業生產損失嚴重,糧、油分別減產45.4和23.6。連續十幾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20xx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67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0元,八十年代中期我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一度縮小到2:1左右,1997年擴大到2.25:1,20xx年約為3.5:1,城鄉差距拉大的速度在加快。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最突出的就是農民增收困難。320萬農民是我市最大的社會羣體,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市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市的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事關全局,意義重大,既是當前的緊迫任務,又是長期的工作;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各級黨委、政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切實把“三農”問題當作重中之重,把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擺上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真心關愛農民、幫助農民,儘快實現農民增收工作的新突破。

二、立足市情,拓寬思路,不斷開闢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一)堅持實事求是,統籌城鄉發展。當前,農產品供求關係、農村勞動力就業格局和轉移動因、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農村發展對城鎮和國民經濟的依賴程度、國內農業與世界農業的關聯程度、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內涵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新的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必須樹立整體和全局的觀念,解放思想,拓寬視野,跳出就農業抓農業、就農村抓農村、就農民問題解決農民問題的圈子,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思路,實現城鄉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要立足基本市情,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文章做好做足。從根本上來説,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解決農民就業和增收問題最終要靠二三產業和城市的發展帶動。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農民是我市最大的社會羣體,在可以預期的較長時期內完全指望依靠城市的發展解決農民就業和增收問題是不可能的。這是我們最基本的市情。我們説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從這個最基本的市情出發,把農業農村經濟內部的文章做好做足,最大限度地挖掘農業農村經濟內部增收潛力。事實上,我市農業資源十分豐富,農業比較效益低主要是低在經營規模偏小、產品品質不高上,隨着農民負擔水平不斷降低,只要我們解決好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問題,農業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同時,我們要看到,作為農業大市,農業收入是農民增收的穩定器,一旦農業生產出現問題,往往不是二三產業所能彌補的,在這方面我們也有深刻的教訓。

要從整體發展戰略的角度,大力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為了加快發展步伐,我市作出了大力招商引資、建設新型工貿旅遊城市的戰略決策。有的同志可能會問,這與中央1號文件精神有沒有衝突?農業農村工作還要不要抓了?在這一點上,市委、市政府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招商引資、建設新型工貿旅遊城市與促進農民增收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是整體發展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兩手抓、兩手硬。抓好招商引資,就可以轉移農村勞動力,就可以帶動農村二三產業,就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從而增加對農業農村的投入,這是我市的大戰略、大方向,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在這方面我們必須毫不動搖。使這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主要是轉換工作思路,大力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在把農業農村經濟內部文章做足的同時,努力從外部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創造機遇,使農業農村的發展有機地融入整體發展之中。

要加快融入長三角進程,推動農村新一輪開發開放。當前,區域經濟合作的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長三角是我國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我市緊鄰長三角,與長三角地區經濟互補性很強,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外部優勢,加快發展,富民強市,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東向戰略,加快融入長三角進程。要發揮比較優勢,把我市建成長三角重要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勞務輸出基地和產業梯度轉移基地。建好這三大基地,農民收入增長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加快融入長三角最重要的是制度創新。我們要認真學習借鑑長三角地區發展經濟的成功經驗,解放思想,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取消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不斷規範行政行為,優化發展環境。

(二)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正確處理好糧食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的關係,在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能力的前提下,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按照國家、省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抓緊制定和實施我市的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重點發展優質糧油、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蔬菜五大優勢產業。採取“一個優勢產業、一個專業協會、一批龍頭企業、一批生產基地、一個配套政策、一套工作班子”的辦法,把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糧食基地建設、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等項目資金要重點向優勢產業、優勢區域傾斜。大力組織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畜牧業富民計劃、漁業增收計劃、造林綠化工程、菜籃子工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三)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有效增加農民的直接收入。目前,勞務輸出已成為我市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來源,農民工已成為當代產業工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地要從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全局出發,增強主動意識,堅持多途徑、多層次轉移的原則,把勞務輸出作為富民強市的一大產業來抓,努力開闢農民收入增長的新領域。力爭今年全市新增勞務輸出8萬人。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務市場。市、縣兩級勞動力市場要全面對農民開放,進一步簡化農民進城務工就業和企業用工辦理手續,除按有關規定收取證書工本費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要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全面開展引導性培訓,20xx年每户至少培訓1人。以現有的職業技術學院、農廣校、各類職業技工學校、職業中學等教育培訓機構為主渠道,鼓勵發展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建立多元化的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加強農村勞動力市場信息發佈,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尊重農民參加培訓的自主性,嚴禁強制性培訓和利用培訓的名義進行不合理收費。各級財政每年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實行補貼和資助。要切實保障進城務工農民權益。逐步打破城鄉二元户籍結構,只要有固定住所和正常的生活來源,就可以申報城鎮户口。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制度,進城務工農民在户籍管理、子女教育、勞動保障等方面要與城市就嚴禁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積極鼓勵外出農民回鄉創業,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優質的服務。從業人員一視同仁,其服務和管理經費納入正常財政預算。爭取到20xx年全市跨市農村勞務輸出人數達到90萬人以上。

(四)加快非農產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拓寬促進農民增收的渠道。要鼓勵和扶持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對農村合法經營的流動性商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於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税費。對農村定期定額繳納税款的納税人,實行簡易申報、簡併徵期的申報納税方式。對年經營額在9600元以下的農村個體工商户不徵個人所得税。制定投資指導目錄,允許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鼓勵民間資本用市場化手段參與小城鎮建設。要千方百計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全市首批確定20個重點扶持的農村中心城鎮,分期分批授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允許重點扶持的城鎮成立城鎮建設投資公司,拓寬籌資渠道。制定農村小城鎮發展獎勵辦法,對小城鎮招商引資、勞動就業、財政收入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獎勵。

(五)積極培育農村市場競爭主體,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要積極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市重點扶持30家重點龍頭企業(其中包括現有6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鼓勵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積極招商引資,把引進大型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作為農業招商引資的主要目標,爭取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全市培育出1-2個國家級龍頭企業,8-12家省級龍頭企業。每個縣、市、區重點扶持3-5個龍頭企業。逐步培育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加工企業,形成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的良性發展格局。要大力扶持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政府支持、農民自願、市場運作、多元發展、逐步推進的要求,依託市有關部門或企業組建全市糧食加工、生豬、河蟹、蔬菜、林業、滁菊、農民經紀人、綠色食品八個市級專業協會,逐步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同時,市本級擇優扶持20個左右運作比較規範的區域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對農民經紀人的培訓和服務,繼續評比表彰農村致富帶頭人,並實行農村致富帶頭人聯絡幫扶制度。各級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對龍頭企業、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營銷大户和農民經紀人開展市場營銷基礎工作進行補助和貼息。要大力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強產地市場建設,規劃建設1-2個大型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市計委牽頭,農委、財政等部門配合,抓緊選址,編制可行性報告,爭取列入國家有關建設項目。加強農資市場建設,發揮供銷社主渠道作用,在農村建設農資連鎖超市。建立農產品綠色通道,保證農產品貨暢其流,並優先向市內各類農產品營銷主體傾斜。對整車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除高速公路外,一律免徵路橋費,確保快速通行。

(六)繼續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為農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撐。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化佈局的要求,確立各優勢產業主導品種,進一步加大“種子工程”、“畜禽水產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加快品種更新步伐。種子部門要抓緊試驗研究,全市主推2—4個糧食生產優質的品種。對重點推廣的品種、技術實行財政補貼。要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技術培訓體系,深入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諮詢服務,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同時,抓好市、縣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場)建設,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要進一步推進農業科研、教學、技術推广部門的結合,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儲備、轉化和推廣應用能力。全面開通農技服務“110”。從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入手,加大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治資金投入,按照“依法防檢、放開診療、強化監督、規範服務”的思路,設立區域性動物防疫站,獸醫診療向市場開放,實行執業資格管理,逐步探索建立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相分離的農技推廣新體系,規範推廣行為,強化服務功能。

(七)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要抓住國家加大水利建設投入特別是加大治淮力度的機遇,積極爭取水毀工程修復、中小水庫除險加固、窪地治理、滁河治理、中小型灌區挖潛配套、滁城防洪工程、江巷水庫等骨幹工程立項,加快建設步伐。繼續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建成400萬畝穩產高產農田。完善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規範化管理辦法,調動農民建設農村集體公益事業的積極性。要重點發展大中型農業機械,實行多機具配套,努力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積極爭取並落實好國家、省大型農機具補貼政策,各級財政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農機補貼資金。要繼續推進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堅持“五把”總體思路,以植樹、挖塘、打井、修路為重點,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江淮分水嶺地區綜合治理開發,20xx年爭取獲得省資金扶持超過20xx萬元。實施聯絡幫扶制度,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配套資金支持分水嶺地區農業結構調整。要積極爭取、組織實施農村“六小工程”項目。開展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建設,爭取3年內解決26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以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為契機,爭取3年內全市户用沼氣池年均增長1萬口,發揮“六小工程”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加強鄉村道路建設,新增公路養路費全部用於農村道路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抓好農網布點延伸工作,完善農村經濟信息網絡體系,爭取到20xx年農網常用户發展到1000個。

三、切實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

促進農民增收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事關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全省農民人均收入要達到7300元。從我市來看,即使按照全省平均數的要求,農民收入年均增長幅度必須保持8以上,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目標任務十分艱鉅。我們必須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1號文件要求,切實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

(一)切實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我市是農業大市,近年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雖然在下降,但農業的基礎地位沒有改變,農民是人口的主體這一基本市情沒有改變,加快發展、富民強市必須促進農民增收的要求沒有改變。我們必須立足實際,落實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在抓招商引資、建設工貿旅遊城市的同時,始終把農業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而突出的位置,始終注意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始終注意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聚精會神抓農民增收,加快農村發展步伐。

(二)堅持和完善農業農村工作黨政一把手負責制。中央明確要求,對“三農”問題,不僅分管領導要直接抓,而且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地、縣兩級要把主要工作精力用在農業農村工作上。市委、市政府已決定確定一名主要領導側重抓農業農村工作。縣、市、區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任務更重,要儘快落實中央的要求,明確領導分工,加強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力量。要把促進農民增收的任務層層分解,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目標管理崗位責任制和任期考核目標,加強考評,實行獎懲。

(三)加強調查研究,注意培育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新形勢下解決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新措施。新思路、新措施從那裏來?關鍵要加強調查研究,在吃透市情、縣情的基礎上形成新思路,在解決農村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中完善新思路,在發現、總結農村經濟亮點、閃光點中發展新思路。各級黨委、政府領導要保持深入基層、深入羣眾的好作風,親自調查研究,豐富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四)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搞好為農民服務。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轉換職能,改進作風,努力提高為農民服務水平。第一,要搞好技術服務。要研究改進農技推廣方式,推行科技承包,鼓勵農技推廣人員和社會力量領辦、創辦農業科技實體,辦好鄉鎮科技示範場和農技服務“110”。第二,要搞好信息服務。要鞏固、擴大農村經濟信息網絡建設成果,在信息綜合利用上下工夫,在提高信息到户率上下工夫,在培養農村信息專業户上下工夫。第三,要加強流通服務。要研究市場,建設產地市場,開發外地市場,開拓無形市場,引進推廣連鎖經營、配送、電子交易等新的流通方式,開闢綠色通道,疏通流通渠道。第四,要搞好政策服務。要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向廣大農民羣眾深入宣傳黨的農村經濟政策,加強督促檢查,及時查處侵犯農民合法權益的行為。第五,要加強法制服務。堅持依法治農、依法興農,加強農業行政執法,深入持久地開展打假護農行動,整頓農資市場,為農民增收保駕護航。

(五)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進農民增收,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是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各個涉農部門的重要工作任務。特別是在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解決農民增收問題迫切需要涉農部門的支持。各縣市區要加強協調,建立有力的農業農村工作議事協調機構。要健全各級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各涉農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有專人負責,經常協調研究跨部門的工作問題。要建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年度述職報告制度,定期聽取個成員單位支持農民增收工作彙報。各涉農部門要加強對廣大幹部職工的思想教育,鼓勵大家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為農民服務、讓農民滿意”和“創建人民滿意的基層站所”活動引向深入,帶着感情做好農村工作,為農民增收奉獻力量。

(六)穩定和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激發農民增收創業的動力。各地要在保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大政策落實力度,調動農民創業的積極性,為農民增收提供強大動力。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完善農村土地徵用補償機制。鼓勵農村土地使用權依法、自願、有償轉讓,探索建立農村土地使用經營權流轉機制。放開國有、集體水面、荒山經營權,荒山經營權可延長達70年。不斷完善農村税費改革及配套措施。從20xx年起,全面取消農業税附加,並逐年降低農業税税率,為實現城鄉税制的統一創造條件。全面取消農機養路費,今年已收的儘快退還給農民。農業税災歉減免、社會減免一律實行先減免後徵收。對直接為“三農”服務的農用車輛免徵營業税、城市維護建設税、車船使用税、個人所得税和教育費附加。按期完成鄉鎮區劃調整和鄉鎮機構改革分流人員安置工作。同時,認真落實糧食直補方式改革,完善兑付方法,確保直補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基層金融機構應保持一定比例貸款用於支持“三農”,新增貸款的80以上要用於農户。繼續擴大小額農户信用貸款,積極擴大農户貸款證和農户聯保貸款覆蓋面。要落實農民負擔黨政一把手負責制、部門專項治理責任制、涉農收費公示制和“一票否決制”,在市、縣兩級設立常設的農民負擔監管辦公室,開展涉農收費專項治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積極化解村級債務,爭取本屆政府任期內,全市一半以上的村債務基本化解完畢,其它的村債務要大幅度下降。

同志們,我市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任務雖然艱鉅,但中央、省對“三農”工作關心、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只要我們振奮精神,抓住機遇,迎難而上,紮實工作,就一定能夠開闢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市長農村工作會講話材料 篇3

同志們:

這次農村工作會議十分重要。財才,正中同志做了重要講話,稍後裕鋒同志還要做具體部署。下面,我就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問題講些意見。

剛剛結束的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把今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放在“着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方面,這就抓住了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關鍵,寓意深刻,意義重大。所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區、一定時期和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由農業生產諸要素綜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對穩定實現的農業綜合產出水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小,既取決於土地、生產資料、機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決於農業科技水平的高低和農業抗災能力的強弱。當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得意尤為重要。第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糧食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頭等大事,糧分安全始終是懸在我們頭上的“一把劍”。我國農業基礎薄弱,抗災能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我市的情況也是如此,去年我市糧食增產雖然創歷史新高,但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特別是耕地的綜合產出能力並沒有實質性提高,農業持續穩定增產的基礎並不牢固。無論從近期還是長遠、從農業自身發展還是從國民經濟全局看,加強農業綜合生能力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後勁都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第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增加農民收入,首先還得不斷挖掘農業內部潛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實現增產增效、提質增效和節本增效。只有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產出率,結構調整才有更加廣闊的空間,農業內部的文章才能真正做足做好;只有不斷改善物質技術裝備,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使農民進一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多形式、多層次轉移,促進農民多渠道增收。第三,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互為依託、互為基礎、互為前提,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必須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我市的農業物質裝備條件差,農業技術水平不高,經營管理粗放,不僅影響了農業現代化建設,而且制約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健康發展。為此,要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用先進的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農業,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總之,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是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關節點,是解決當前矛盾和促進長遠發展的結合點,既有利於抵禦農業自然風險,又有利於防範市場風險;既能夠提高土地產出率,又能夠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既是緩解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又是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的治本之策。可以説,抓住了這個重點,就抓住了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夯實了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做好了這項工作,就能進一步促進農村的繁榮。因此,我們一定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下功夫把這項長期管用的基本工程搞好。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我市要重點加強四個能力建設。

一、提高產業競爭能力

提升產業競爭能力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近幾年,我市重點培育了糧食產業、畜禽乳產業和長白山特產業三大農業產業,現在看,這三大產業基礎好、潛力大,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提升競爭能力。糧食產業,核心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單產水平,提高經濟效益。這是農民增收的客觀要求。同時,要跳出糧食抓糧食,在畜牧業和特產業上下更大的功夫。一是大力推進畜牧、特產業的專業化經營。當前,我市畜牧業和特產業發展的突出制約因素是專業化水平低,積累能力低,採用先進技術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也低。因此,必須推進經營方式的變革,大力發展專化經營。畜牧業要重點抓好“三户、強鄉、小區”建設,特產業要重點施“”工程,在專業化、規模化上取得突破。二是突出特色化佈局。發展畜牧業和特產業,很重要的一點是突出特色,樹立品牌。對一個地方而言,可能適合搞多種產業,但不能面面俱到地去發展。要選擇資源最有特色、農民最有經驗、產業最有基礎、市場最有潛力的產業,集中力量去發展,這樣就可能取得較大突破。如果每個縣(市)區都能形成一、二個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佔有較大優勢的產業羣體,全市的畜牧業和特產業就會形成“大氣候”。三是大力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制約我市畜牧業和特產業的快速發展,有生產上的問題,但更主要的是市場開拓問題。我市的畜產品和特產品,能不能大分額的佔領國內大市場,特別是打入國際市場,已成為這兩大產業能否實現突破的關鍵。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市場問題,在大力開拓兩大市場上狠下功夫,拉動畜牧業和特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提高加工轉化能力

農產品加工能力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標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於充分利用我市的資源優勢,把吉林市老業基地建成新型工業基地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對於這樣一個能夠牽動我市經濟發展全局的大產業,必須舉全市之力加以培植,扶持,使其快速發展。這裏我強調“三個突破”。一是在項目建設上實現突破。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總量不夠、實力不強是個突出矛盾,要謀劃和實施一批項目,同時,以項目為載體,形成一批區域產業羣、糧食加工要抓好燃料乙醇、沱牌玉米示範區、雙飆薪玉米特強粉、萬噸大豆無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重點項目建設,使其早日建成、投產、達標。畜禽乳深加工是我市的薄弱環節,需要解決好市場和資金運作問題。目前,國內已湧現出一批實力較強、市場佔有率較高、品牌較響的加工企業,要依託我市的資源優勢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支持政策,爭取把他們引進來投資。在長白山特產品加工方面,目前大的項目不多,產業羣體也沒有形成,要進一步加大項目策劃力度,儘快把“長白山”品牌打響。二是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上實現突破。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村經濟組織創新的有效形式,是推進農業區域化、專業化和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有效途徑,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特徵。當前要特別重視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產業園區)農户”的模式,進一步擴大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和覆蓋能力。要積極探索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多種利益聯結機制,規範合同契約,合理界定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嚴格規範各方面的經濟行為,處理好企業與農民的利益關係。三是要在鄉鎮企業“二次創業”上實現突破。今後鄉鎮企業的發展重點要向農產品加工業轉移,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競爭實力。

三、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

科技進步是新時期我國農業發展最具決定性的關鍵措施,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性措施。一是要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二是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當前,要注重解決農業科技推廣隊伍的知識更新問題,解決好人才“上浮”問題,創造人才“下沉”的良好機制。三是積極引進和消化農業新技術,每年都要重點推廣一批對增產增收作用顯著的重大農業技術,提升農業科技貢獻率。四是抓好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要集中精力建設一批科技示範園區,通過園區建設和抓點示範的辦法,組裝農業新技術,帶動農民學習應用推廣新技術。五是實施農業科技入户工程。要搞好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幫助農民掌握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職業技能,促其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四、提高基礎建設能力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是提高和實現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保障。當前,要在推進農業“四化”建設上加大力度。一是水利化。要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一批蓄、引、灌、排等水利工程,解決抗災能力不強的問題。二是農機化。要加大新機具的推廣力度,推進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進程。要抓好農業機械化示範區建設,以典型引路,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要逐步建立起以農民和集體投入為主體,政府資金扶持為導向,多層次、多渠道、多無化的投資機制,有效吸引和籌集資金,增加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快速提高我市農業機械化水平。三是標準化。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加大推行準化生產的力度,全面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要加強市場監管和信息服務,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要強化農業重點領域標準的實施,全面開展農產品質量監測。市級要建立農產品檢測中心,縣級要成立檢測站,同時要抓好農業標準化隊伍建設,抓好專業人員的培訓,爭取用年的時間,初步形成用於農業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各個環節,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要抓好農業信息網絡建設,信息化示範試點建設以及信息員的培訓。同時,要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業信息體系建設,使我市農業信息化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同志們,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的統一部署,以切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為推動力,爭取用幾年的時間,使我市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科技進步明顯加快,農業抗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明顯優化,農產品的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使我市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再上一個新台階。

市長農村工作會講話材料 篇4

同志們:

新一年的工作已經開始,農曆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值此辭舊迎新之際,組織召開全市地税工作會議,充分説明了市委、市政府對地税工作的高度重視。剛才,盧勇同志認真總結了“”及去年的税收工作,充分肯定了同志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績,並就全市“”和x年地税工作講了很好的意見,東興區、威遠縣就如何組織收入介紹了自己的經驗,希望大家多學習、多交流,在一下步的工作中多想辦法、多鼓幹勁、多結碩果。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超常努力,鑄就五年輝煌

過去的五年,是內江改革開放30年來,發展速度最快、城鄉變化最大、民生改善最多、發展環境最優的五年。五年來,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新跨越,建設新內江”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戰略,鋭意進取,攻堅克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x年我市GDP將達690億元,增長16.3%;人均GDP超過17000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1億元,(同口徑)增長24%,全市呈現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政治保持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五年來,全市地税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以組織收入、隊伍建設、服務發展為重點,團結拼搏,努力創新,戰勝了農業税停徵、税制改革、地震災害、金融危機等重重困難,地税收入規模屢創新高,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是税收總量持續增長。“”期間,全市共組織地税收入65.05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18倍,增加了35.21億元。尤其是x年,全市地税系統以組織收入為中心,落實收入目標責任制,加強税收徵管,全年組織地税收入18.6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4.68%,比上年增收3.85億元,增長26.04%。其中,全市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0.7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5.53%,比上年增收2.25億元,增長26.58%,創下我市地税歷史最好水平。

二是税收結構不斷優化。與我市經濟形勢、產業結構和區域發展特點相匹

三是治税水平全面提高。全市地税系統不斷強化公眾税收的法制觀念,全面落實税務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推進行政複議、税務法律救濟、税收爭議解決等工作,納税人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全系統未發生一起涉税訴訟案件。五年來,共查補各項收入超過1.26億元,有效整頓和規範了税收秩序,為保證地税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是調控職能有效發揮。在實施新企業所得税法,兩次上調個税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實行耕地佔用税和車船税新條例,改革資源税,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建税及教育費附加等方面,均能準確把握政策精神,認真落實税制改革舉措,確保了改革效應的有效釋放。同時,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各類税收優惠政策,五年來共落實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税減免、下崗再就業、農業產業化等税收優惠7.2億元,其中僅x年就達1.76億元,為內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是隊伍素質整體提升。各級地税機關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大力開展“四好班子”創建活動,全市地税系統“四好”班子創建率達到了100%。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全省地税系統率先實行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試點。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絕大部分單位在行風評議中名列前茅,有力地改善了税務機關形象,對於提升政府形象起到了積極作用。 回顧過去五年,地税部門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在市委、市政府目標考核中多次獲得一、二等獎,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在此,我謹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向在座的同志們,並通過你們向全市地税系統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親切的慰問!

二、認清形勢,把握當前機遇

“”是我市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建設成渝經濟區新高地、川南城市羣中心城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地方税收工作面臨着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地税部門既要清醒認識到所承擔的重大歷史使命,又要清醒認識到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更要清醒認識到經濟税收發展中存在的諸多矛盾和問題,作好充分的應對準備。

一方面,要正視壓力,時刻未雨綢繆。在税制方面,中央“”將在增值税擴圍、調減營業税等方面加快推進財税體制改革,地方主體税種必然削弱,政策性減收預期加強,直接影響地方税收的持續穩定增長。在地税部門內

另一方面,要搶抓機遇,堅定發展信心。隨着“”規劃、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建設的啟動實施,國家將進一步加大對包括我市在內的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未來五年,我市將步入加快發展的黃金時段。內江“”規劃把大城市建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別是中再生、成渝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加快推進,內江有望在x年完成400億元的投資目標,往後幾年投資和建設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加之內江招商引資效益逐步顯現,內江的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經濟總量將進一步增加,發展效益將進一步提升,這不僅會帶來即期税收,還將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税源環境。我們必須堅定信心,主動有為,搶抓機遇,找準結合點、切入點和突破口,謀求地税工作更快更好的發展。

三、創新舉措,確保任務完成

x年,地税部門要按照副的重要批示精神,遵循“服務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税收”的新時期税收工作主題,牢牢把握市委“解放思想、全面開放、跳起摸高”的工作基調,強化税收徵管、優化納税服務、加強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職能,為國聚財、為民收税,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積極貢獻。 一要認準中心工作,在組織收入上有新跨越。要牢牢把握組織收入這一中心工作,強化收入分析,加強重點税源管理,向產業發展、提高城鎮化率、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推動現代服務業和税收精細化管理六個方面“要税收”。要繼續採取行之有效的抓收入的措施和辦法,年度計劃要早分解、早安排、早落實,日常計劃執行情況要加強分析和考核,切實做到均衡入庫,確保全年任務如期完成。要全面分析調研經濟税源,建立完善税源管理長效機制,認真落實各項税收優惠政策,積極培育税源。要切實開展查找税源活動,找出税收的增長點和隱蔽點,把潛在隱蔽的税源和可能流失的税源查找出來,轉化為收入。要研究建立税收預警分析系統,加強對重點企業的跟蹤監控,提高重點税源對税收收入的貢獻率。要大力整頓和規範税收秩序,強化税務稽查工作,嚴肅查處各種偷騙税行為,加大對涉税違法案件的處罰力度和曝光力度,着力營造良好的税收環境。

二要發揮調控職能,在服務發展上有新成效。税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源自於發展、又服務於發展。各級地税部門要充分發揮税收槓桿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發展的職能作用,把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培植税源作為税收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正確處理組織税收收入與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税收徵管與培植涵養税源的關係,多想挖潛增收之策,多開培植税源之道,

三要提升隊伍形象,在隊伍建設上有新突破。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熟練、作風優良的税務幹部隊伍是實現地税收入穩定較快增長的根本保證。要紮實樹立“一切為了納税人、一切服務納税人、一切方便納税人”的理念,轉變管理職能,創新管理制度,簡化工作程序,規範內部管理,降低運行成本,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塑造税務部門高效率、快節奏、優服務的良好形象。要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通過開展税收執法檢查、執法監察、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從根本上杜絕執法隨意性問題的發生。要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認真執行財政和税收紀律,確保不出現任何問題,努力打造清正廉潔的税收隊伍。

四要加強部門協作,在齊抓共管上有新發展。税收工作離不開各級各部門的協同配合、齊抓共管。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税收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切實加強對地税工作的領導,把依法治税作為創建法治政府的重要內容,把運用税收調控手段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能力,把優化税收服務作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方面,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地税工作,幫助地税部門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有關部門要旗幟鮮明地支持地税部門依法行政,為税收工作創造良好環境。地税部門自身也要充分認識到,做好税收工作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以及有關部門的配合,要立足本職,着眼全局,把税收工作放到經濟社會全局中去考慮,主動溝通,熱情服務,積極發揮好税收職能作用。 同志們,税收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特殊、作用重大。全市地税系統的廣大幹部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税務工作新局面,為“實現新跨越,建設新內江”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市長農村工作會講話材料 篇5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服務業發展大會精神,部署全省地税系統開展“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深刻認識開展專項行動的重要意義

(一)開展專項行動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6月15日—16日,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剛結束,緊接着就召開全省服務業發展大會,趙洪祝書記、呂祖善省長、陳敏爾常務副省長都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對服務業發展工作的高度重視。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順應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之舉;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羣眾生活水平的內在要求。大會指出要堅持把發展服務業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重點,力爭到20xx年,全省初步建立“高增值、強帶動、寬輻射、高就業”的服務經濟體系,服務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大關(20xx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為1.17萬億元),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8%的目標(20xx年我省服務業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3.1%),並明確了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的6個重點。省政府還與11個市政府、省級相關職能部門簽訂了服務業發展工作責任書。今天,我們在全省地税系統民主評議行風工作會議之後不久,緊接着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地税“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專項行動”,就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更好地發揮地税職能作用,為推動全省服務業加快發展作出地税部門應有的貢獻。

(二)開展專項行動是優化税收服務的有力抓手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已進入“服務為先、執法為基”的現代公共税收徵管模式階段。新公共管理運動理論強調以納税人為中心,將納税人視作税務機關的“客户”,以納税人的需求為導向,以納税人的滿意度為衡量納税服務優劣的重要標準。美國將其聯邦税務局的使命定位為“給美國納税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強調1份納税服務的努力相當於50份税務稽查的收穫,倡導“服務+執法=遵從”。對納税人而言,“給服務”與“給優惠”一樣重要,甚至“給服務”比“給優惠”更重要。我們開展專項行動,既是“雙服務”的延伸,也是創新服務的一個舉措,是第一次以產業為主題開展的專項服務行動,主要目的就是做優“政策服務”和“辦税服務”,努力打造服務型地税機關,用我們的真情、真心、真意,給納税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構建和諧的徵納關係,提升納税人滿意度和税法遵從度,為我省服務業加快發展營造良好的税收環境。

(三)開展專項行動是優化地方税收結構的有效途徑

服務業税收是我省地方收入的主要來源。20xx年全省國、地税部門組織的服務業税收收入為2875億元,佔全部税收收入比重的51%,佔地方税收收入的65.4%(其中,我省地税部門組織的服務業收入為1286億元)。服務業也是税收增收的主要貢獻力量,20xx年,我省服務業對地方税收增收的貢獻率為65%。20xx—20xx年我省服務業地税收入平均增長16.5%,比全部地税收入增幅高出1.4個百分點。可見,服務業税收是我省地方税收的“頂樑柱”,對地方財政起着支撐、保障作用。大河有水小河滿,服務業是“源”,税收是“水”,源遠才能流長。因此,只有加快發展壯大服務業,才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服務業税收。正如陳敏爾常務副省長批示指出:“‘’時期地税收入結構成效明顯、貢獻突出。‘’時期要深化探索,關鍵是要通過大力支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來優化收入結構,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要與時俱進地研究支持政策和工作舉措,以期取得更好效果。”全省地税聯動開展專項行動,就是要通過支持海洋服務、電子商務、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等新興和高端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税收收入結構,促進地税收入持續、平穩、健康。

二、主動作為,紮紮實實開展專項行動

全省各級地税部門要圍繞“同心匯聚、服務企業”主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豐富內容,在全省地税系統聯動開展“專項行動”。

(一)圍繞“加快發展服務業”和“服務業税收管理科學規範”兩個目標

一要圍繞“加快發展服務業”目標。全省服務業發展大會已明確了我省服務業發展目標。省局與省政府簽訂的服務業發展工作責任書中也明確了地税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工作目標。各地一定要將思想統一到全省服務業發展大會精神上來,內化為工作理念,外化為實際行動,要圍繞省委、省政府和省局已確定的工作目標,創造性地開展專項行動。

二要圍繞“服務業税收管理科學規範”目標。“依法治税、規範管理”是地税工作永恆的主題,各地要把專項行動與深化依法治税、規範税收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把專項行動融入日常的業務工作,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在全面落實服務業税收優惠政策的同時,紮實推進分行業、分規模、分税種的税源專業化管理,加強薄弱環節監控,切實堵塞徵管漏洞,營造公平的税收環境。

(二)突出“分離”和“集聚”兩個重點

一是深化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20xx年來,全省地税系統站在加快服務業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高度,紮實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陳敏爾常務副省長在今年初專門批示:“此項工作抓得細抓得實,抓出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望總結經驗、完善機制,加強部門協調,實現可持續推進。”各地要按照陳敏爾常務副省長的批示要求,在專項行動中突出抓好《省地方税務局關於建立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工作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的深化落實,做出新成效。我曾多次強調,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關鍵是倡導了一種理念,使企業認識到分離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的“倒逼機制”和財税等政策槓桿的引導,使企業從“要我分離”轉為“我要分離”。

二是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發展。產業集羣是推進我省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大法寶。去年,省政府提出:到20xx年在全省範圍內創建100個左右的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目前,首批創建的40個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已集聚企業近6萬家,20xx年實現營業收入1310億元、税收41億元,初步形成規模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為引領服務業發展的引擎。為此,在專項行動中,我們要落實好支持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的税費優惠政策,發揮好地税職能作用,切實提升服務效能,支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發展。

(三)做優“政策”和“辦税”兩個服務

一是深化政策服務。對於現代服務業,各級地税部門要有“養雞生蛋”的理念,今天的服務就是明天的税源,要做深做細政策服務。首先是抓政策落實。好的税費政策只有落實到具體的服務業發展實踐中,才能轉化為“真金白銀”。要通過專項行動,輔導企業用足、用好、用活税費優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結構性減税措施的“乘數效應”,最大程度地發揮服務業税收優惠政策“四兩撥千斤”功效,通過積極的税式支出,引導生產要素向服務業流動。其次是搞政策調研。通過專題調研,瞭解服務業企業的税費政策需求,掌握服務業税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優化政策服務,另一方面細化落實營業税差額徵税等税費優惠政策。最後是解政策難題。要研究解決好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中税費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解答企業在税費政策方面的疑惑,對權限範圍以外的要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

二是優化辦税服務。既要提供以辦税服務廳、12366語音特服熱線、地税網站羣為載體的標準化服務,也要藉助納税人之家、納税服務志願者活動等載體提供個性化服務,實行限期、限時服務,提倡即時服務,對符合減免税審批條件的服務業企業,做到及時受理、及時審批、及時退庫。做好辦税服務工作,還要用情、用心、用勁。要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識,做到心繫納税人,想納税人所想、急納税人所急,合力打造“同心匯聚”地税服務品牌。

三、狠抓落實,確保專項行動取得成效

這次專項行動任務重、要求高,實現預期目標的關鍵是早啟動、廣發動、見行動。全省各級地税部門要按照“持續、平穩、健康,支撐、引導、保障”的工作要求和“依法治税、為民理財、務實創新、廉潔高效”的工作理念,狠抓落實,確保專項行動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一)搞好結合抓落實

一是將專項行動與健全機制相結合。各級地税部門要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地税幹部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通過專項行動探索建立健全税收政策落實機制,事前加強調研,事中落實税收執法責任制和質量管理體系,事後加強績效評估。二是將專項行動與加強督查相結合。各地要加強對服務業税收優惠政策執行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健全税收政策執行反饋和考核機制,省局將把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税費優惠政策落實情況作為年度執法督查的重點內容。通過開展執法督查,及時發現、解決政策執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三是將專項行動與行風建設相結合。要以深入開展“三解三評三創”、“深化作風建設”、“創先爭優”等活動為契機,細化工作方案,形成工作合力,紮實組織實施。

(二)多方聯動抓落實

專項行動能否取得實效,關鍵是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合力。其中,尤其要注重三個聯動:一是上下聯動。專項行動中更多地是依靠基層去完成,為此,全省各級地税部門負責人要身體力行,多到基層去,問計於基層,羣策羣力推進專項行動。二是部門聯動。加快發展服務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全方位的工作。地税部門既要主動作為,更要注重部門間的互動協作,特別是在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工作中,要更多地注重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推進部門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必要的協調機制,形成部門合力。三是税企聯動。在專項行動中,要通過上門送政策、送服務,多傾聽納税人的需求,瞭解納税人的真實想法,幫助解決納税人切實困難。要利用好新辦企業辦税輔導日、值班分局長接待日、重點税源企業座談會、最新税收優惠政策宣講日等“四個日”主題税收活動,廣開言路,真正做到問需於納税人。

(三)典型示範抓落實

在開展專項行動中,要堅持“重點突破、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的思路,通過抓重點、抓典型、抓示範,來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一是抓重點行業。要圍繞《省服務業重點行業“”規劃》的組織實施,發揮地税職能,着力支持發展“一批服務業重點行業、一批服務業重點平台、一批服務業骨幹企業、一批服務業重大項目”,培育新的税收增長點。二是抓典型企業。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企業是主體。在開展專項行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龍頭骨幹企業在加快發展服務業中的輻射拉動作用和榜樣帶動效應。三是抓示範經驗。要及時總結、提煉、報道各地在專項行動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形成全省性的示範典型。省局將內設專題簡報,外借媒體力量,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聲勢氛圍,努力實現成功做法典型化、典型經驗普及化,從而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推動全省服務業加快發展。

同志們,紮實開展“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專項行動”是檢驗我省地税工作服務大局、服務納税人的一個“標尺”。全省各級地税部門要以開展專項行動為抓手,以紮紮實實的行動、實實在在的效果惠及納税人,共同推動我省服務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