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順主題演講稿(通用5篇)

關於孝順主題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關於孝順主題演講稿(通用5篇)

大家好!

孝道是中華傳統之美,孝敬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很多關於孝道的經典歷史故事,有黃香温被,董永賣身葬父等,孝心匯成商學院。

在家裏我們也要盡我們的一片孝心。來回饋我們的父母,想想父母,我們從小到現在我們説了多少讓父母傷心的話,做了多少讓父母傷心的事啊。可我們還一個勁兒的埋怨,想想還是覺得自己有些不對的。中國人常説百善孝為先,可是實際情況總是不符合根據事實,可得出總是有很多人對家人缺乏耐心,失去了基本的道義和教養,對外人充滿了善意,我們侷限的認為父母就應該理解和支持我們,不在我們心煩意亂的時候東一句西一句,而且要在我們需要鼓勵的時候給於我們鼓勵,我認為這太自以為是了,誰也不是誰肚子裏的蛔蟲,我們與父母受過的教育,經歷過的事、時代完全不同,相互侷限是很正常的。

我們應該收起對父母的壞情緒,以和善的方式解決問題。因為即使你臉再俊、身體再好、時間再貴也比不過你父母給予你的生命,比不過家人給你的關懷。所以我們應該對家人好,給家人盡一片孝心,讓他們少操心,我們可以進自己現在最大的能力為父母盡孝。那例如幫父母掃地拖地在父母閒暇時陪他們出去走一走,散散心的。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盡孝的方式。給父母多一絲的温暖。

只有孝善起於親,發於聲,行於實,家人才能真正的成為自己温情的港灣。百善孝為先,盡好了孝,你的人品之山才能巍峨挺拔!父母的心,才能温温暖無比!做好了善,你的人生就會其樂無窮。大家小家才能親密無間,其樂融融。

關於孝順主題演講稿 篇2

大家好!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有句古語説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父母的付出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如果只知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甚至為了一點小事兒就埋怨父母,就會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孝敬父母,不必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每天在家時,我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説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后,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説説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們的學習放心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體現。

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會讓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孝心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能對別人好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優異的成績、健康的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謝謝大家!

關於孝順主題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一班的劉鑫祺,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順父母,做懂事的好孩子》。“孝敬老人,遵守道德,懂事的好孩子,尊敬師長,遵守聖訓,禮貌的好孩子……”每當中午我踏着輕快的腳步來到美麗的校園時,學校的廣播站都會響起這首歌,優美的旋律,清晰的歌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

如果有人問我我的啟蒙老師是誰,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我的父母。”從我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父母總是全心全意的呵護我;後來再長大一點,父母就開始教會我一些簡單的做人的道理;再後來我成了一名光榮的小學生,我的父母也一直默默守護在我的身後。當我考試取得好成績時,父母會鼓勵我;當我生病時,父母會悉心照料我;當我遇到困難時,父母會安慰我;當我做錯事情時,父母會教育我……父母不僅給了我生命,也給了我他們的全部。我想不僅僅是我的父母會為了我付出一切,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所以才會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的千古名句。

自古以來,孝順父母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人

曾説過:“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它是兒女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為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考試卷子上的滿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個野果……我們的父母從來不會計較我們能給她們回報什麼,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孝順他們。

在家時,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説一句問候的話;節假日的時候,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父母過生日的時候,精心為他們準備一份小禮物,讓他們開心。平時只要我們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孝順父母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新時代國小生的責任。我願孝道之花常開不敗,更祝天下所有的父母永遠安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孝順主題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孝敬父母是我們這個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開始,孝德就被人們當作“仁之本”。“百善,孝為先”成為人們立身處世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最根本的道德信條。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朝孟郊的《遊子吟》,用春天的陽光比喻母愛,用小草比喻兒女,説明做兒女的無論怎麼樣孝敬父母,都難以報答父母深厚的恩情!  

從古到今,有許許多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周朝負米養親的子路、漢朝“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嚐”的皇帝劉恆、宋朝精忠報國的岳飛。在母親病後,天天守在母親的牀前,為母親倒屎倒尿洗衣服的朱德元帥等都是孝敬父母的典型  

今天,我們要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首先就要關心自己的父母。很難想象,一個連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能為他人、為社會、為祖國獻出愛心嗎?孝心需要行動。父母身體不舒服時送上一杯水、一句問候;媽媽買菜回來,自己主動接一接;這些微不足道的小行動,都能讓他們感到温暖,帶來幸福。事不在大小,關鍵在行動。  

隨着我們身心的發展,特別是自我意識的發展,我們希望擺脱成人對自己的控制。一些同學對父母的干涉非常反感,厭惡父母的嘮叨、批評,這種逆反心理導致和父母關係緊張。面對這種.種矛盾,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使父母精神上得到安慰;孝敬父母,還應該表現在對父母的理解上。無論父母對你説多麼過頭的話,我們都要深深體味其隱藏着的一片深沉的愛,不應該讓他們生氣、傷心、失望,更不應該存有逆反心理;對父母的批評教育,千萬不要頂撞,如有不同意見,可以事後心平氣和地予以解釋,絕不能向父母發脾氣;父母如有過錯,在規勸時也要態度誠懇,言辭委婉,使父母樂於接受,因為我們只有尊重他們的義務,沒有指責他們的權利。父母對我們的恩情像大海一樣深厚。當我們很小時,父母一滴奶、一口飯、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上學了,父母在照料生活的同時,還要操心我們的學習;我們病了,父母求醫找藥,日夜守護。為了我們,父母可以作出一切犧牲。  

可以這樣説,學習成績再好的學生,如果不孝順父母也不能算是一個好學生。每一箇中學生要做一個文明的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首先要在孝敬父母這一項考核中爭取滿分。  

一個不能孝順、尊重父母的人,一定是個品德低劣的人,他不可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他也不可能有什麼成就,他一定會被有良知的人所歧視,他也一定會被這個社會所唾棄!孝順、尊重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我認為,能勤奮學習、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孝順、尊重父母最好的表現!我衷心希望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能做到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兒女、在社會是個好公民!

關於孝順主題演講稿 篇5

對父母尊敬,對母親敬畏,對父親感激……

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一直不變的傳統。五千年,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任務,也不是今天這樣明天就是那樣的純粹玩樂。它,是你一直需要守護的親情和感情。

父親給你了完整的基因,他讓你得已成型,漸漸地待到你出生,又看着你長大,最後望着你成家立業走上社會。可能會與父親長的不一樣,但是不能忘記的是你的生命是他給你的,你的血液有着他的三分之一。始終不能忘記你是你父親最值得驕傲的接班人……

“母親”是個值得驕傲和與人尊敬的稱呼,她不但是給了你三分之一的血液,也是給了你一個你第一次必須住進的温暖的房間的人。每個人的第一套“房子”都是母親含辛茹苦十個月給你“買下”的房子。這或許是你爸爸造成的,但是最後的你,還是應該懂得這樣個給了你生命的人,媽媽為了你痛苦得死去活來。你安詳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事實上剛來到這個世上的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不單單是成家立業、娶妻生子。最重要的是讓這兩位給了你生命的年輕人,陪伴他們的後半生,讓他們得到幸福。

特別是媽媽,她在懷胎十月中……可能你並不知道,整天吃不下,還嘔吐。睡覺睡也不踏實。每天挺着大肚子要都直不起。到最後還要受多少罪才能把你生下來。也許吧,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每個婦產科大夫才能明白吧……也可能等你老婆懷孕了你才會懂得吧。

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孝”字,它承載的卻是你與你父母多少年的牽絆,是父母知道你在外給予你的多少牽掛。是在你被別人欺負的時候父親替你主持公道,是母親知道你在學校吃不好,給你送去的燒肉丸。當你享受爸爸的凱旋迴歸、咀嚼着媽媽香噴噴的小肉丸時,你就應該明白他們對你寄託着遠大的希望。

有人説“孝”不過是看到別人衣袖間別着的黑布孝。但是,這卻是要遭天譴的!他們給了你生命,不是讓你直接養老送終的,是寄予了子女會讓自己幸福,相信自己的子女都能有用成才。想一想:一到二十歲,整整3700日。父母讓子女白白吃了二十年的飯,睡了二十年的牀,不是到頭來一句“替你養老送終就是了”這不是孝的含義。

“百善孝為先”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一直以一種簡單卻並不容易的孝作為個人的勉勵。傳承了中華五千年無形的“自然遺產”。至今中國,一直視“孝”字為做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