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論》第三十五篇:瘧論(一)

★★★★★篇名釋:前部主論瘧疾之病因、病理、病態,後部主論十二瘧之病態、治法、刺治時機,及相關解論,通篇圍繞瘧疾而論,故此名篇《瘧論》。

《黃帝內經素論》第三十五篇:瘧論(一)

SW35-D0101黃帝問曰:夫【痎】瘧,皆生於風,其【蓄作】有時者,何也?

黃帝問道:那隔日發作之瘧疾,都生於風氣,其蓄積和發作有特定時間,為什麼?

Q0101岐伯對曰:瘧之始發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

岐伯回答:瘧疾初發時,先起於毫毛,伸懶腰、打呵欠才見發作,寒冷顫慄、鼓動兩頷,腰部脊椎都痛。退寒後,就會內外都熱,頭痛如要破裂,口渴想喝冷飲。

D0201帝曰:何氣使然?願聞其道。

黃帝問:是什麼氣導致?想聽其中道理。

Q0201歧伯曰:【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也】。

岐伯説:寒氣、熱氣上下爭勝,衞氣虛實交替發作,寒氣、熱氣相互轉移。

Q0202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寒慄、鼓頷也】;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

熱氣併入陰經,就會陰經氣實而陽經氣虛。足陽明經胃氣虛,就會寒冷顫慄、鼓動兩頷;足太陽經膀胱氣虛,就會腰部、背部、頭部、項部痛;三陽經氣都虛,就是寒氣偏勝;寒氣偏勝,就會骨寒而痛;

Q0203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渴,故欲冷飲也。

寒氣生於內部,所以體內、體外都寒;陽氣旺就體外熱;陰氣虛就體內熱;體內、體外都熱,就會氣喘而口渴,所以想冷飲。

‖LS79—D0101‖→‖SW35—Q0203‖LS79—D0101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以時,其故何也?

黃帝請教岐伯説:《陰陽應象大論》説,夏天傷於暑氣,秋天就病瘧疾。瘧疾按時發作,這是什麼緣故?

‖LS79—Q0201(岐伯曰)‖→‖SW35—Q0204‖LS79—Q020xx岐伯曰:

歧伯説:

SW35—Q0204此皆得之夏,傷於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榮氣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開。因得秋氣,汗出遇風,及得之以浴,水氣舍於皮膚之內,與【衞氣】並居。

這都是得於夏天時,傷於暑氣。熱氣多,藏在皮膚之內、腸胃之外,這就是營氣居留之所。熱氣令人毛孔疏鬆、腠理開泄。因為得遇秋之涼氣,汗出又遇風吹,加之涼水沐浴,水氣滯留皮膚之內,與衞氣混居。

Q0205衞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內外相薄】,是以日作。

衞氣,白晝運行於陽處,夜晚運行於陰處。衞氣,遇熱即向外蒸發,遇寒即朝內收縮,內外相互削弱,所以每日發作。

D0301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

黃帝問:痎瘧隔日發作,為什麼?

Q0301岐伯曰:其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也。

岐伯説:因為熱氣深入,在內削弱了寒氣,暑氣獨發於外,寒氣入着於內,寒氣與暑氣交爭,不得釋放,所以隔日發作。

D0401帝曰:善!其作日晏與其日早者,何氣使然?

黃帝説:説得好!瘧疾發作有的晚有的早,什麼氣導致?

Q0401岐伯曰:邪氣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衞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

邪氣客居於風府,沿着脊椎下移;衞氣每日每夜,大量會合於風府,次日起每日下移一節,所以發作就晚。

Q0402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

邪氣先行客居脊背,每當到達風府,就會腠理張開;腠理張開,就有邪氣進入;邪氣進入,就有瘧疾發作,因此每日發作,越來越晚。

‖LS79—Q0101‖≈→‖SW35—Q0402‖LS79—Q0101岐伯對曰:邪客於風府,病循【膂】而下。衞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於脊背也,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

岐伯回答:邪氣客居於風府,病沿脊椎下移。衞氣每日每夜,常大量會合於風府,次日起每日下移一節,所以當日發作就晚。這是邪氣先行客居脊背,所以每當到達風府,就會腠理張開。腠理張開,就有邪氣進入。邪氣進入,就有瘧疾發作,這就是當日發作更晚的原因。

Q0403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於脊內,注於伏膂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日高,故作日益早也。

衞氣離開風府,每日下移一節,二十五日下移至骶骨,二十六日進入脊椎內,注入潛伏脊椎之脈。衞氣上行,九日後從缺盆內出來,衞氣日漸高升,所以發作更早。

Q0404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於五髒,橫連【募原】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衞氣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

瘧疾隔日發作,是因為邪氣入內削弱五臟,蔓延到膈膜時,其氣道已遠,其氣行已深,其氣行已緩,不能與衞氣同行,不能都出來,所以隔日才發作。

‖LS79—Q0102‖≈→‖SW35—Q0404‖LS79—Q0102衞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骶,【二十二日】入脊內,注於【伏衝之脈】。其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上行,故其病稍益。至其內搏於五髒,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次日乃稸積而作焉。

衞氣行於風府時,每日下移一節,二十五日後下移到尾骶部,二十六日後進入脊椎內,注入潛伏脊椎之脈。移行九天後,從缺盆內出來,衞氣高升,病情就稍加重。當邪氣入內襲擊五臟,蔓延到膜原時,其氣道已遠,其氣行已深,其氣行已緩,不能當日發作,所以次日才能蓄積而發作啊。

D0501帝曰:夫子言,衞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入則病作。今衞氣日下一節,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作者,奈何?

黃帝説:先生説,衞氣每次到達風府,腠理就會張開,腠理張開就有邪氣進入,邪氣進入就有瘧疾發作。而今衞氣每日下移一節,衞氣發作時,不是正在風府穴,每日發作,怎麼回事?

‖LS79—D0201‖≈→‖SW35—D0501‖LS79—D0201黃帝曰:衞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入焉。其衞氣日下一節,則不當風府,奈何?

黃帝説:衞氣每次到達風府,腠理就會張開,腠理張開就有邪氣進入啊。衞氣每日下移一節,就不正在風府穴,怎麼回事?

Q0501岐伯曰: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

岐伯説:這是邪氣客居頭部、項部,沿脊椎而下移的緣故。所以衞氣虛實不同,邪氣襲擊部位有異,就不是正在風府穴。所以邪氣襲擊頭部、項部的,邪氣到頭部、項部而生病;邪氣襲擊背部的,邪氣到背部而生病;邪氣襲擊腰部、脊椎的,邪氣到達腰脊而生病;邪氣襲擊手、足的,邪氣到手、足而生病。

Q0502衞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衞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衞氣所在之處,與邪氣相合,就會發病。所以風氣襲擊並無恆常部位,衞氣所到之處,必然張開腠理,與邪氣相合之處,就是發病之所。

公眾號:其人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