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和黨的價值觀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根本內容。其中,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理論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根本的內容,具有基礎理論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科學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這種價值體系強調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原則與價值原則的統一。在科學原則中強調歷史必然規律與中國國情的結合。在價值原則中,強調中國工人階級利益、中國人民利益、中華民族利益和人類社會利益的辯證統一。因此,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在具備科學性的基礎上還要有中國特點,才能成為執政黨的行動指南、國家的主心骨、民族的靈魂。

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是內涵十分豐富的綜合性理論體系。從層次結構看,它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價值觀念層次、馬克思主義價值學層次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論層次。從時空結構來看,它包括馬恩的價值理論、列寧的價值理論、毛澤東的價值理論、鄧小平的價值理論以及“三個代表”的價值思想和黨的科學發展觀。這些價值理論產生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適用於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空間範圍,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科學性。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在中國的具體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其中,為人民服務、“三個有利於”和“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因此,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所謂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價值追求、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方式和方法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轉化為全社會和全體人民羣眾共同的價值追求、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所確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xx大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現實的共同價值目標。黨的xx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並進一步把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構建和諧社會就成為黨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構建和諧社會的共同的價值追求具體表現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動中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和生態文明;在經濟活動中是在勞動本位的基礎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體人民羣眾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質文明;在政治活動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動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統一的先進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會活動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

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價值觀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價值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價值理想既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和時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於中華社會的歷史背景、歷史進程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根基。因此,在全體人民羣眾中樹立正確的民族價值觀和時代價值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就具有邏輯必然性和歷史必然性。

中華民族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全體民族成員和社會成員所共同認可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所認同的價值標準和評價標準,所共同奉行的價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選擇的價值實現途徑、方式或道路。從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角度看,黨的xx大政治報告所概括的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歷史合理性和現實針對性。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其中愛國主義價值觀是民族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在愛

國主義價值觀中,價值主體是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社會、中華民族人民;價值標準和評價標準是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根本利益和需要;價值目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當代中國,價值目標實現的基本途徑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由此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中華民族人民具有歷史必然性的價值路徑選擇。因此,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項基本內容。

中華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原則,立足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價值根基,在與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價值體系的相互交流中創造了新的文化價值成果,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價值體系。這個文化價值體系既包括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價值觀的因素,也包括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價值觀念,也包括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建設型價值觀念,還包括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創業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價值觀念。其中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這種時代精神中的核心內容就是中華民族社會的時代價值觀。發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諧、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成為絕大多數中國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的基本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價值觀念,例如自立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治意識、科學意識、生態意識、公平正義意識以及改革意識、開放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等等。這些新的具有鮮明時代特性的價值觀念是促進中華民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因此,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項基本內容。

四、社會主義榮辱觀

榮辱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化。榮與辱反映了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心理感受和價值反思。榮辱觀的實質內容是社會評價標準和個體自我評價標準的體現。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化。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基本價值範疇、本位價值、核心內容、根本價值標準、根本價值追求、基本價值原則和基本價值規範制約着社會主義榮辱觀中的基本理念、標準體系和規範體系。具體而言,一個社會以什麼為本位價值,是這個社會的價值體系的性質的標誌。剝削階級社

會裏本位價值有權力本位、金錢本位等,而社會主義社會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本位價值就是勞動,是否勞動是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判斷榮與恥的基本標準。為人民服務既是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核心,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核心。“三個有利於”既是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根本價值標準,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中的根本評價標準。是否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既是判斷中國一切政黨是否有價值的根本標準,也是判斷中國一切政黨之榮與辱的根本價值標準。集體主義既是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基本原則,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原則。愛國主義作為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中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義利觀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具體體現,義利關係的處理也就成為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基本規範。

總之,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聯繫。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實踐性;既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又具有現實針對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操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