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2019年信息調研報告法院信息化建設調研報告縣現代信息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進一步蔓延,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遭遇“寒流”襲擊,紛紛破產、倒閉,另外,新增就業壓力增大,都導致我市部分外出務工農民無奈被迫返鄉,面臨失業的危險,給我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影響。面對這一情況,我市鼓勵各方通過送崗位、送技能等方式,幫助返鄉農民再就業。為響應市政府號召,市遠教辦迅速開展調查,針對返鄉農民的特點,制定應對措施,切實做好返鄉農民的培訓和再就業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信息調研報告4篇

一、返鄉農民基本情況

衢州作為勞務輸出型地區,外出打工人員較多。據統計,我市XX年累計外出務工人數共46.8萬人,截至春節前夕,共有返鄉農民12.31萬人,佔外出務工人員的26.3%。其中受金融危機影響返鄉的約有10萬人,佔總返鄉人員的81%。所以,造成今年開春農民大量返鄉的最主要原因XX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其次是國家最近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也具很大吸引力;三是部分農民工外出打工掌握了相關生產技術,積累了一定資金,於是帶着多年打工積累下來的資金、技術回到家鄉創業。

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培訓工作,幫助返鄉農民再就業,對於衢州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實際意義。這既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在經濟風暴下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現實要求,更是全面維護農民利益、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體現。因此,我們因着眼於返鄉農民的獨特性,充分尊重農民自身意願,以獨特有效的培訓方式幫助返鄉農民脱離困境,走上一條科學發展的致富之路。

二、返鄉農民的特點

相對於在家務農的普通農民而言,返鄉農民有他們自身的獨特性:

(一)年輕力壯、勞動力強

相比普通農民,返鄉農民多數是青壯年,有十分強的勞動力。並且,他們都有一定的外出務工經商的經歷,具備一些基本的技術能力。因此,他們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包袱,而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是發展的有生力量,只要合理利用,這種潛在資源就會變成財富。而這就需要他們能在本市合理就業、自主創業,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和培訓,使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和思路,真正地發揮他們的優勢,為城市建設服務。這也是我們對返鄉農民培訓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經驗豐富、見多識廣

相比普通在田間耕作的農民,返鄉農民往往都曾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務工,見識過發達地區的經濟模式以及工作環境,因此,即使回到農村,他們也不希望被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以低產出的農作物來勉強度日。他們有着更高的生活目標,期望更富足的生活。他們渴望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也渴望投資那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農作物來提高收入,更渴望運用專業知識實現自主創業、發家致富。這也是我們必須對返鄉農民培訓極度重視的重要原因。

(三)競爭力強、善於學習

由於期望更加殷實的生活,返鄉農民們一般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最專業最全面的幫助。並且由於在外打工的經歷,使他們對新事物、新工具、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較一般農民有所提高,對網絡課堂、手機電視、移動通訊等都有較全面的瞭解,這也為我站順利開展特色培訓搭建了有力的平台。

三、創新培訓機制、服務返鄉農民

(一)信息發佈與技能問詢相結合,吸引農民注意力。

為了解決農民確信息、缺技術的問題,針對返鄉農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我站運用網絡、電視、手機等新型媒體建立了強大的信息發佈與諮詢平台。首先,實施萬村聯網工程,努力建設高質量的村級網站,並加大對我站農民信箱、信息網站的宣傳,儘可能多的吸引返鄉農民的注意力,爭取讓多數返鄉農民都註冊一個農民信箱,並學會如何在便捷快速的網絡上發佈自己的產品買賣信息,以及搜索與自己相關的服務、經營、再就業信息等。其次,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健全以電腦網絡、電話手機、電視《農技110特快》專欄和《農家報》為載體的“三電一報”信息發佈平台,及時更新發布農民尤其是返鄉農民急需的就業、服務等信息,隨時隨地滿足農民獲取信息的需要。再次,完善以農技110現場諮詢熱線、網上諮詢在線、專家手機連線和農民諮詢114號碼百事通為渠道的“三線一通”諮詢服務平台,熱心專業地回答返鄉農民所急需的專業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的難題。

(二)新型方式與專業技術相結合,提高農民學習力

為滿足廣大返鄉農民對各類技術知識的要求,我站以農廣校為平台,認真實施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和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業餘(脱產)學歷教育和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培訓平台學歷教育,充分利用遠程教育這種新型教育方式,為廣大農民開展農技培訓,培訓內容廣泛豐富,針對性強,且教授方式靈活獨特,因而引起了廣大返鄉農民的興趣。同時,我站還開通了萬名農民素質工程網培訓專頁,建立了“萬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影視頻道”,提供121個科教片和7個技能培訓教材供農民隨時學習、課下複習、鞏固知識,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競爭能力和專業技能。另外,對培訓後通過國家考核的農民頒發職業資格證書,肯定農民的學習水平及技術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保證遠程教育的專業性,網絡課堂中的培訓專家多是資深的農科技術人員,如XX年6月26日-27日,由市蔬菜辦組織的全市蔬菜生產技術培訓班在市我站舉辦,省農業廳蔬菜首席專家趙建陽、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汪炳良等專家授課,50多名蔬菜技術幹部、種菜大户在主會場聽課,XX多名鄉村農技人員、信息員及種養大户在當地利用農技110視頻直播系統聽課,各地普遍反映培訓內容豐富生動、直播效果很好。進一步強化了農民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能力,讓返鄉農民在自主發家致富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流動培訓與基地培訓相結合,增強農民動手力

認真組織大篷車送培訓下鄉計劃。大篷車是流動的信息技術培訓教室和流動的信息服務站,它集科技興農、信息惠農、應用培訓於一體,既是信息培訓資源,更是做實基層培訓工作的催化劑。農民們對這種流動的多媒體課堂很好奇,因此也表現出了高揚的熱情。在車上學習專業知識既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更是一種與信息化親密接觸的好機會,它讓人在特別的環境裏學習農業知識、電腦技術、技能培訓,既新鮮又靈活生動,許多農民對此都喜聞樂道,學習熱情也特別高漲。

在靈活教授理論知識同時,結合基地培訓,增強農民的動手力。為此,我站以“聯基地、聯大户”活動為載體,在培訓機制上推行合作培訓與基地培訓相結合,組織科技下鄉,抓好農業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進一步蔓延,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遭遇“寒流”襲擊,紛紛破產、倒閉,另外,新增就業壓力增大,都導致我市部分外出務工農民無奈被迫返鄉,面臨失業的危險,給我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影響。面對這一情況,我市鼓勵各方通過送崗位、送技能等方式,幫助返鄉農民再就業。為響應市政府號召,市遠教辦迅速開展調查,針對返鄉農民的特點,制定應對措施,切實做好返鄉農民的培訓和再就業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返鄉農民基本情況

衢州作為勞務輸出型地區,外出打工人員較多。據統計,我市XX年累計外出務工人數共46.8萬人,截至春節前夕,共有返鄉農民12.31萬人,佔外出務工人員的26.3%。其中受金融危機影響返鄉的約有10萬人,佔總返鄉人員的81%。所以,造成今年開春農民大量返鄉的最主要原因XX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其次是國家最近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也具很大吸引力;三是部分農民工外出打工掌握了相關生產技術,積累了一定資金,於是帶着多年打工積累下來的資金、技術回到家鄉創業。

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培訓工作,幫助返鄉農民再就業,對於衢州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實際意義。這既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在經濟風暴下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現實要求,更是全面維護農民利益、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體現。因此,我們因着眼於返鄉農民的獨特性,充分尊重農民自身意願,以獨特有效的培訓方式幫助返鄉農民脱離困境,走上一條科學發展的致富之路。

二、返鄉農民的特點

相對於在家務農的普通農民而言,返鄉農民有他們自身的獨特性:

(一)年輕力壯、勞動力強

相比普通農民,返鄉農民多數是青壯年,有十分強的勞動力。並且,他們都有一定的外出務工經商的經歷,具備一些基本的技術能力。因此,他們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包袱,而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是發展的有生力量,只要合理利用,這種潛在資源就會變成財富。而這就需要他們能在本市合理就業、自主創業,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和培訓,使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和思路,真正地發揮他們的優勢,為城市建設服務。這也是我們對返鄉農民培訓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經驗豐富、見多識廣

相比普通在田間耕作的農民,返鄉農民往往都曾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務工,見識過發達地區的經濟模式以及工作環境,因此,即使回到農村,他們也不希望被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以低產出的農作物來勉強度日。他們有着更高的生活目標,期望更富足的生活。他們渴望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也渴望投資那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農作物來提高收入,更渴望運用專業知識實現自主創業、發家致富。這也是我們必須對返鄉農民培訓極度重視的重要原因。

(三)競爭力強、善於學習

由於期望更加殷實的生活,返鄉農民們一般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最專業最全面的幫助。並且由於在外打工的經歷,使他們對新事物、新工具、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較一般農民有所提高,對網絡課堂、手機電視、移動通訊等都有較全面的瞭解,這也為我站順利開展特色培訓搭建了有力的平台。

三、創新培訓機制、服務返鄉農民

(一)信息發佈與技能問詢相結合,吸引農民注意力。

為了解決農民確信息、缺技術的問題,針對返鄉農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我站運用網絡、電視、手機等新型媒體建立了強大的信息發佈與諮詢平台。首先,實施萬村聯網工程,努力建設高質量的村級網站,並加大對我站農民信箱、信息網站的宣傳,儘可能多的吸引返鄉農民的注意力,爭取讓多數返鄉農民都註冊一個農民信箱,並學會如何在便捷快速的網絡上發佈自己的產品買賣信息,以及搜索與自己相關的服務、經營、再就業信息等。其次,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健全以電腦網絡、電話手機、電視《農技110特快》專欄和《農家報》為載體的“三電一報”信息發佈平台,及時更新發布農民尤其是返鄉農民急需的就業、服務等信息,隨時隨地滿足農民獲取信息的需要。再次,完善以農技110現場諮詢熱線、網上諮詢在線、專家手機連線和農民諮詢114號碼百事通為渠道的“三線一通”諮詢服務平台,熱心專業地回答返鄉農民所急需的專業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的難題。

(二)新型方式與專業技術相結合,提高農民學習力

為滿足廣大返鄉農民對各類技術知識的要求,我站以農廣校為平台,認真實施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和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業餘(脱產)學歷教育和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培訓平台學歷教育,充分利用遠程教育這種新型教育方式,為廣大農民開展農技培訓,培訓內容廣泛豐富,針對性強,且教授方式靈活獨特,因而引起了廣大返鄉農民的興趣。同時,我站還開通了萬名農民素質工程網培訓專頁,建立了“萬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影視頻道”,提供121個科教片和7個技能培訓教材供農民隨時學習、課下複習、鞏固知識,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競爭能力和專業技能。另外,對培訓後通過國家考核的農民頒發職業資格證書,肯定農民的學習水平及技術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保證遠程教育的專業性,網絡課堂中的培訓專家多是資深的農科技術人員,如XX年6月26日-27日,由市蔬菜辦組織的全市蔬菜生產技術培訓班在市我站舉辦,省農業廳蔬菜首席專家趙建陽、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汪炳良等專家授課,50多名蔬菜技術幹部、種菜大户在主會場聽課,XX多名鄉村農技人員、信息員及種養大户在當地利用農技110視頻直播系統聽課,各地普遍反映培訓內容豐富生動、直播效果很好。進一步強化了農民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能力,讓返鄉農民在自主發家致富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流動培訓與基地培訓相結合,增強農民動手力

認真組織大篷車送培訓下鄉計劃。大篷車是流動的信息技術培訓教室和流動的信息服務站,它集科技興農、信息惠農、應用培訓於一體,既是信息培訓資源,更是做實基層培訓工作的催化劑。農民們對這種流動的多媒體課堂很好奇,因此也表現出了高揚的熱情。在車上學習專業知識既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更是一種與信息化親密接觸的好機會,它讓人在特別的環境裏學習農業知識、電腦技術、技能培訓,既新鮮又靈活生動,許多農民對此都喜聞樂道,學習熱情也特別高漲。

在靈活教授理論知識同時,結合基地培訓,增強農民的動手力。為此,我站以“聯基地、聯大户”活動為載體,在培訓機制上推行合作培訓與基地培訓相結合,組織科技下鄉,抓好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基地的示範、培訓、引導作用。學校把市柑桔所創辦的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市農科所創辦的良繁基地、市種子管理站創辦的農業示範場等作為學員實習基地,以便農民及時將所學知識運用並切實掌握,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真正從各個方面,滿足返鄉農民的需要,培養出適合新農村、新社會的優秀農業人才。

法院信息化建設調研報告2019年信息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為進一步提高審判管理水平、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設步伐,應北京市海淀區法院等單位的邀請,經院黨組研究決定,並報州委領導同意,月日-月日,我率州中院名中層以上負責人前往北京參觀考察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北京市高級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和審判管理工作情況。考察時間雖短,但增進了友誼,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啟發了思路,增強了信心

,確實受益非淺,收穫頗豐。考察團通過看、聽、記、思,深深感到海淀區法院等單位有許多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法院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海淀區法院黨組一班人帶領廣大法官恪盡職守,服務大局,嚴格按照“三個領先”(指標領先、影響力領先、核心競爭力領先)、“四個一流”(抓一流黨建,帶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建一流法院)的要求,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培養出宋魚水、尚秀雲等一批傑出的優秀法官。透過這些成績,方方面面無不包含着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一)審判管理網絡化、智能化,確保了公正高效

、辦案管理實現網絡化。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運用清華紫光開發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統》軟件,所有審判、執行案件從立案到歸檔全部實行網絡化管理,實現網上立案、辦案、歸檔、查詢,增強了審判活動的公開性、有序性和規範性。案件訴訟來法院後,立案庭按要求錄入立案信息,快速完成立案工作。基層人民法庭立案也是通過網上進行,方便了羣眾訴訟。立案後,微機自動分案,避免當事人“選法官”,杜絕關係案等現象的發生。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各類案件通過計算機進行審判流程管理,立案、分案、文書製作、統計分析等工作都在網上完成。審委會討論案件的“審理報告”在會前以電子文本形式在網上傳遞,實現案件網上流轉。案件審結後,將辦結的訴訟案件基本信息和法律文書輸入到計算機系統,形成電子檔案,增強了檔案的檢索利用。

、質量、效率管理實現智能化。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院領導運用“領導決策輔助分析系統”對各類案件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網絡信息加強對審判工作的監督管理,設置立案、分案、排期開庭、結案以及歸檔五個節點對案件進行全程動態跟蹤,全面準確掌握審判工作基本情況。審判監督庭根據分工每月在網上隨機抽查一部分案件,進行嚴格的評查,評議內容從程序、事實、法律適用、訴訟收費、裁判結果和社會效果預測六大方面細化為多個小項,評議時依照評議細則逐項進行,評查結果每月在網上通報排位。在司法效率方面,實行《審(執)結案期限提醒、警示制度》,規定刑事、行政、執行案件必須在法定的期限辦結,將民事案件普通程序審理期限由法定的個月縮短為日、簡易程序審理期限由法定的個月縮短為日。《法院信息管理系統》根據權限對各類案件審限逐件自動提醒,並由立案庭專人負責在網上對審、執案件跟蹤檢查,每天對民事、行政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前日、執行案件執行期限屆滿前日的未結案件進行提醒;對民事、行政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前日、執行案件執行期限屆滿前日、刑事案件普通程序審理期限屆滿前日、刑事案件簡易程序審理期限屆滿前日的未結案件進行警示,書面通知承辦人,在局域網上公佈,每月通報,杜絕了超審限和超期羈押案件。去年,該院沒有出現一件超審限和超期羈押案件的現象。

、信息查詢實現公開化。海淀區法院在一樓大廳安裝了電子顯示屏,用於發佈公告和進行法律宣傳。利用電子觸摸屏建立審判、執行案件公開查詢系統,審判法庭位置查詢系統,方便當事人查詢信息,實現信息查詢電子化,當事人可以隨時瞭解審判情況。設立電子公告系統,每天公告案件開庭審理信息,方便當事人訴訟,提升法院形象。

、法庭審理實現數化。北京市所有法院均建立了數法庭,所有庭審均實行了數監控,實行電腦自動刻錄光盤,並運用法律文書自動生成模塊,庭審完畢,法律文書即可發送到當事人手中。數法庭還實現了上下級法院和最高法院聯網,北京高院的領導隨時可以觀看到轄區法院每個審判庭的庭審情況。

、司法服務實現便民化。海淀區法院以追求效率和便民作為審判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年月,在全國法院率先成立審判管理辦公室,着力推進審判管理改革。審判管理辦公室對外設立“一站式”的訴訟服務大廳,將收受證據材料、上訴文書、公示催告、訴訟保全等與審判相關的內容集中辦理,解決羣眾找不到法官、跑不起法院的問題;對內將司法鑑定、評估拍賣、文書送達等環節集中管理,解決法官事務性工作過多,不能專心審判的問題。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審判管理辦公室共辦結保全、鑑定、拍賣案件件,收取上訴案卷件,其中移轉上訴案件件,收取證據材料和執行線索份,公示催告和支付令件,引導、接待查詢餘人次等等。通過實際運行,審判管理辦公室在提高審判效率和規範司法行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當事人對這項機制創新表示了由衷地讚揚,認為:“審判管理機構和當事人服務大廳,設置科學,方便了當事人,提高了效率,也促進了司法透明”。

(二)隊伍管理公開化、透明化,確保了勤政廉潔。

、法官隊伍實現精英化。海淀區法院在上個世紀年代初,就打破了傳統的進人渠道,由原來從部隊轉業幹部和地方招幹中進人轉變為招收德才兼備的優秀政法大學生。目前,該院共有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人,其中在編

幹警人,聘任制人員人。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人,博士人,博士後人。年該院新招名審判人員,其中法學碩士名,法學博士後人。

、法官管理實現民主化。北京法院在實現法官精英化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動法官的積極性,強化了法官自我管理的理念,設立了法官大會和法官委員會,賦予其在法官評價、教育培訓、晉職晉級、選拔任用等方面的知情權、建議權和參與權,通過充分尊重法官自主性的自律手段,逐步探索建立起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新型法官管理機制。同時,建立資深法官制,現有資深法官名,其享受的待遇與庭長同等,每名資深法官有專用的審判法庭,配有名助理法官,專司審判之職。

、崗位考核信息實現公開公平化。在海淀法院制定的《工作人員崗位目標任務考核辦法》中,他們從工作質量、效率、效果等方面將崗位目標量化,利用計算機信息每月進行考核評分,公開考評結果,獎優罰劣,接受監督,並將全年考核結果裝入幹警廉政檔案,作為幹部培養、提拔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用數説話,調動了幹警工作積極性。由於北京實行了“陽光工資”制,幹警收入較以往有較大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海淀法院變原來的物質獎勵為多元化獎勵方式,對錶現突出的獎勵出國、休假、學習、晉級等。

、規範行為實現監控化。海淀法院院領導和監督部門運用電視監控系統對院機關所有庭審活動進行實時監控,使幹警的庭審作風和工作作風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修訂完善審判工作、隊伍建設、後勤管理多項規章制度,彙編成冊在局域網上公開,供幹警學習查閲,政治處、辦公室、監察室、審監庭等職能部門負責落實,納入《紀律作風量化考核》嚴格獎懲。與此同時,該院進一步加大了監督檢查的力度,開通監督電話,每逢院長接待日所有院領導均到信訪室接待羣眾,隨時聽取當事人對法院工作和案件辦理情況的意見、建議,實現院長與羣眾的“零距離”接觸,暢通監督渠道,加強廉潔自律。

、人事管理實現數化。據考察瞭解,海淀區法院還建立了人事、工資信息管理子系統,及時輸入相關信息,方便查找利用。

(三)司法政務管理自動化、電子化,提高了保障效能。

、辦公辦案實現自動化。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運用《網絡智能辦公系統》,使各種公文的擬製、審核、簽發、印製和公文收發、傳閲等環節均通過網絡進行,發文僅僅侷限於對外單位,實現無紙化辦公,改變了傳統公文處理中效率低下的“文件旅行”,提高公文運轉速度。裁判文書輸入打印終端統一印製,當事人上訴再根據需要印製,避免過去每件案件印製大量法律文書造成的浪費。嚴格執行保密工作規定,內、外網計算機嚴格分開,確保網絡運行安全,杜絕發生失、泄密事件。

、安全保衞實現了規範化。海淀區法院在進法院的大門處安裝了安檢門,在辦公區安裝了非接觸式ic卡門禁控制系統,隔離了審判區和辦公區,幹警一律走法官通道,當事人辦事必須經門衞登記後在一樓接待室辦理。在審判庭、接待室、樓內大廳安裝了數監控系統每個監控點均可在網絡上傳輸記錄、查詢,用於安全防範。

、財務管理實現電算化。據海淀區法院的領導介紹,他們建立了財務信息子系統,實現會計電算化,成本核算科學化。進一步加強了對訴訟費的管理,財務人員通過微機對每件案件收費情況逐一檢查,嚴禁多收或少收,嚴格財經紀律。同時,還建立了物資裝備管理電子系統,固定資產、物資裝備和辦案文書、辦公用品分門別類建立微機台帳,實行動態管理,隨時掌握家底,既保證工作需要,又確保厲行節約。

、檔案管理實現電子化。通過建立檔案管理子系統,運用科學的《文檔管理系統》軟件,錄入建院以來的所有文書檔案文件目錄,方便檢索查閲。對年以來近萬件訴訟檔案進行電子歸檔,做到訴訟實物檔案與電子檔案同步歸檔,方便利用,實現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

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廣泛運用網絡技術,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實現了信息共享。法院審判(執行)案件信息、人事勞資信息、財務物資管理信息、檔案工作信息和法律法規信息、行政公文都被錄入微機轉換為數形式,形成電子檔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方便多人同時上網查閲。二是嚴格了管理制度。審判流程、審限跟蹤、訴訟收費等工作根據管理權限並按照預先設立的程序進行操作,避免人為因素干擾。院領導和監督部門通過網絡隨時掌握各類案件審理、執行情況,特別是解決了人民法庭不便管理的問題。三是節約了工作成本。審限跟蹤、統計分析、財務管理、人事工資管理、檔案管理、公文傳遞等工作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管理,節約了大量人力資源。各類文材料、裁判文書以數形式在網上傳遞,文印紙張費用大幅度減少。四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後,信息材料的處理和傳遞速度明顯加快,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考察體會和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北京法院先進的管理模式、全新的司法理念、公正高效的辦案效率、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硬件設施的投資方式等等,通過此次考察學習無不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無盡的思考。而這些變化無一不是現代科技帶來的產物,詮釋了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這一真理。毋須諱言,我們尚處在不發達的西部地區,財政不可能亦無能力完全負擔我們發展、建設的巨大投入,因此根本不具有發達地區所能給予的財力支持,對此不存在可比性。然而,他們先進的理念、管理方式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特別是信息革命所產生的巨大效果,進一步堅定了我們搞好信息化建設的決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及省高院、清華紫光等單位的關心幫助,有全州法院幹警的積極參與,我州法院的信息化建設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結合北京的考察經驗,我們要着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

從考察看,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是做好法院工作的前提。結合我州法院實際,要切實樹立起“以人為本,依法治院,從嚴治院,科技強院”的理念。管理模式要從行政化管理為主向司法化管理為主轉變管理內容要從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管理方式要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轉變管理方法要從他律為主向自律為主轉變管理手段要從傳統型向現代智能化轉變。據悉,最高院即將出台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設的決定。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加強法院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是人民法院建設的發展方向;要充分認識到加強信息化建設是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促進隊伍廉潔的有效手段;要充分認識到過來我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搶佔了發展先機,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前發展;要充分認識到上級法院和領導的關懷與期盼。過來,最高法院、省高院、海淀區法院、清華紫光華宇公司等單位對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設給予了諸多關心和支持,為我州法院的信息化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只有通過加倍努力,確保整個系統的正常高效運轉,才能不辜負上級法院和領導的期盼和要求。

(二)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全員參與

信息化建設不是某個部門、某些人的事,而是涵蓋了我們審判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的一件大事。為此,一要領導帶頭。只有院領導和庭室負責人付諸於具體行動,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才能帶動廣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自覺參與。二要確保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條件。要擠出經費,給廣大法官購買和配備電腦等必要的辦公設備。三要不斷加強教育培訓。要通過開展培訓,使幹警全面掌握電腦等設備的基本操作規程。四要切實把局域網辦好辦活,增強可讀性和適用性,提高法官參與的熱情和自覺性,形成人人蔘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健全制度

一是要完善監督機制。要以立案庭為主體,建立以案件流程管理為中心的監督機制;以審管辦為主體,建立以案件質量評查為中心的監督機制;以紀檢監察為主體建立以查處違法審判為中心的監督機制,以政治部為主體建立崗位目標考核為中心的監督機制。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相互監督,運轉流暢,使審判工作步入辦案規範化、管理科學化和辦公現代化的軌道。二是要重點建立局域網管理、案件信息錄入等相關配套制度,突出抓好立案和審判管理這兩個環節,充分發揮立案庭、審判管理辦公室和業務部門的職能作用,確保法官公正高效的審理案件。三是要認真抓好制度的檢查落實。要在健全完善有關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好制度的貫徹落實,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狠抓考核

首先要對人員進行適當的調整,將書記員分到各個審判業務庭。因書記員比較熟練電腦知識,在信息化建設的初期,書記員可以起到電腦老師的作用,有利於推動信息化建設,同時可以協助法官做一些案卷裝訂等事務性工作,一定程度減輕法官負擔。其次要對現行崗位目標責任考核制度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審視和評判,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量化細化指標,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評價體系。最後要將信息化建設與崗位責任制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之與崗位責任制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一起獎罰。

縣現代信息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019年信息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現代信息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傳輸服務業、數內容創意業、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內容。加快發展現代信息服務業,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次學習實踐活動中,我局抽調專門力量,深入有關企業和單位採取聽取介紹、座談交流、查閲資料、現場察看等形式,就電子信息產業企業、鞋業企業信息化、政府部門信息化、農村信息化及電信、移動運營商的信息化網絡建設等五個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比較全面地掌握瞭解我縣現代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情況。現將有關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我縣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現狀

幾年來,我縣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應用網絡建設紮實推進,信息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為現代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信息傳輸服務業發展較快。

我縣不斷增加對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基礎通信網絡已形成一定規模,信息技術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為我縣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高質量的網絡服務。

一是網絡環境進一步優化。全縣電信固定電話用户達18萬户;小靈通用户達5萬户;189手機用户達1萬户;光纖上網用户達5000户,專用光纖達1000多户;人均固定電話普及率達22.5%;規模以上企業互聯網普及率達100%;移動手機用户達56多萬户;通信網絡能力逐步提高,物流業務穩步發展。聯通、鐵通等網絡運營商均已建成本地sdh傳輸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成效顯著,全縣245個行政村100%覆蓋廣播電視,1733個自然村96.3%覆蓋有線電視,邊遠山區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

二是互聯網用户規模較大。計算機互聯網用户規模不斷擴大,全縣擁有計算機總數約7.5萬台,寬帶用户達6.5萬户;全縣城鎮居民每百户擁有電腦數40多台。全縣245個行政村全通寬帶,農村計算機互聯網用户也日益增多。城鎮、農村用於計算機互聯網的消費逐年增長。

(二)政府信息化穩步推進。

幾年來,我縣堅持“講求實效,應用為先”的原則,在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的前提下,穩步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一是建成和啟用電子公文系統。電子公文系統從去年8月建成和啟用以來,已有90多個單位應用該系統收發公文上千件(次),大大提高了公文流轉速度,提高機關辦事效率,節約了行政成本。

二是建成和啟用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目前已有24個行政審批部門的346項行政審批和一般業務管理事項納入在線監察和實時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單位的辦事效率,大大方便了企業和羣眾辦事。

三是即將建設電子政務系統。從去年開始,我局對政府大院各單位的網絡進行升級改造,使上網速度達到100兆,並發動大院外各單位自籌資金加大網絡改造力度。同時,還組織開發商開發辦公自動化系統,可於今年4月底完成。

四是完善縣政府門户網站。幾年來,我局對縣政府門户網站進行了多次大幅度的改版,增設了“百件實事網上辦”、“網上信訪”等民生欄目,大大豐富了網站的內容,提高了網站的點擊量。目前,每月瀏覽人數超過30萬。縣人大、縣政協、縣紀委、縣委組織部均建成網站,部分鎮政府(街道辦、管委會)和縣直部門也建起了各自的網站,並鏈接到縣政府門户網站,實現信息互聯互通。

五是開通“惠民在線·網絡問政”論壇。為確保縣領導和部門領導從今年3月開始每月進行一次在線交流工作的順利進行,進一步拓寬黨委、政府和人民羣眾的溝通,從今年2月底開始,我們在借鑑惠州市經驗的基礎上,初步建成了“惠民在線·網絡問政”論壇,並掛在縣政府網站。3月19日晚,縣委黃書記作為第一位上線領導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在社會各界反映強烈。同時,也促成了各級各部門重視辦理網民反映的意見和建議。

(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幾年來,我縣在抓招商引資工作的過程中,重視引進以家電、計算機等消費類電子信息產品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特別是珠三角產業轉移園的招商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XX年,我縣外商投資且已投產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有15家,其中“三資”企業14家,投資總額24607萬美元;“三來一補”企業1家,總投資額878萬港元,外資主要來自台灣和香港。XX年我縣電子信息產品出口21869.43萬美元,與去年同期23215.69萬美元相比減少1346.26萬美元 ,下降6.16%,佔同期全縣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的32.84%。立隆電子(惠州)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製造電解電容器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該公司銷售總收入達1億多元,產量居世界同行第五位。以生產環保、節能、高亮度的發光二極管為主的光勝光電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努力通過tuv iso9000認證,成為我縣首家

獲此證書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以生產電容器引角為主的全用電子工業(xx)有限公司堅持走技術創新的路子,以一流的產品質量和競爭優勢贏得了市場份額,在全球同行業中僅次於日本。

(四)信息化服務成效顯著。

幾年來,我縣通過宣傳推廣、典型示範、調研培訓等形式,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各行各業提供信息化服務。

1、企業信息化示範效應逐步凸顯。

XX年,我局會同縣中小企業局利用近2個月的時間,採取問卷調查和抽樣走訪的形式,對全縣150家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全面調研,並形成調研報告上報省廳、市局和縣領導。爭取市XX年現代信息服務業專項資金扶持有關製鞋業的發展。並積極協調有關運營商和it行業主動加強與鞋業、商貿物流業、星級酒店等企業的溝通聯繫,參與企業信息化建設。總結推廣了一批企業應用信息化進行生產、營銷、管理的成功案例,帶動了全縣一批重點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並利用“中小企業網”和“xx鞋業技術創新網”等企業信息平台,引導中小企業進行網上宣傳、網上交易。目前,全縣企業信息網絡的應用普及率明顯提升,中小型企業互聯網應用率達到2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普及率達到40%左右;鞋業、電子產品龍頭企業開始嘗試電子商務應用;信息技術對產業的改造提升取得明顯成效。“阿達彪”引進cad軟件進行服裝設計,東聚電子公司運用sap系統實現無紙化辦公,華麗鞋廠建立erp管理系統;一些上規模的鞋業、商貿物流業、外資企業、酒店注重完善網絡佈線、生產流程、物業管理等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2、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在省山區信息化項目資金的支持下,我縣目前已建成了縣信息服務中心(培訓中心)、14個鎮級信息服務站和43個村級信息服務點,建成了農信通、農業視頻點播系統和馬鈴薯、荔枝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以及xx山區網、xx草莓網,加大了農村信息化的推廣應用力度。組織開展了農村中青年信息能力培訓工作。建成了“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信息化系統”。目前,農村基層幹部羣眾對信息化的意識有所增強,農業信息化需求有所擴大,信息化為“三農”帶來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在去年5月中旬召開的全省山區信息化建設總結表彰會上,我縣有四項獲得表彰獎勵。

3、社會服務信息化建設紮實推進。

我縣公安系統藉助移動短信/gprs/edge網絡,實現個人身份信息查詢、在逃人員信息查詢、車輛信息查詢等,並隨時隨地記錄傳輸各種數據和圖片需求,為警務人員現場辦公執法提供了便利。我縣還建立起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首批建成的平安視頻監控系統在輔助公安管理社會治安、偵破案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據統計,已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的地區發案率平均下降30%,破案率明顯提高。最近,我局還制定了關於《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建設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工作方案》,擬通過縣政府轉發至各級各有關部門參照執行。同時,積極加強與電信、移動公司的溝通聯繫,進一步優化網絡環境,為廣大市民上網提供服務。聯合這兩家運營商,充分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積極擴大社會化信息服務範圍。

二、我縣現代信息服務業存在問題

1、信息服務業發展不平衡。目前,我縣現代信息服務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各個行業發展也不平衡。以電信、移動、廣電、醫療等為代表的服務性企業,信息服務功能比較完善。但信息技術在製造業、建築業、物流倉儲業、酒店餐飲業等領域的運用層次依然偏低。我縣通信技術有一定的規模和能力,但軟件技術以及動漫產業技術還未涉足。

2、信息服務業規模偏小。由於各種原因,目前我縣信息服務業仍處於發展初期,在全縣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重偏小、競爭力不強,缺少有實力的信息內容服務機構和應用服務提供商。

3、信息資源整合開發利用工作有待加強。我縣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深度不夠,市場化程度不高。信息資源共享與業務協同程度較低,存在信息不夠暢通和信息“鴻溝”問題。信息和網絡資源整合力度不大,網絡利用率不高,導致有限資源的浪費。

4、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目前,我縣信息技術人才嚴重偏少,從業人員素質偏低,技術研發相對滯後。特別是系統集成、軟件開發、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人才奇缺,難以提供較高的技術支撐,造成信息化應用水平不高、信息技術研究開發能力不強。部分電子信息產業企業還反映,由於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高素質的信息技術人才難引進,即使進來也難以留住。

5、電子商務發展緩慢。目前,我縣尚未建立起電子商務數據中心和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對實行電子商務意識不強,絕大部分企業尚未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加上目前由於與電子商務相配套的政策法規還不完善,許多企業對電子商務安全交易問題仍持懷疑態度。

三、加快我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提升信息傳輸服務產業。

要繼續發展電信和廣播電視傳輸等基礎性信息傳輸服務業。加快電信服務業的發展,鼓勵拓展電信服務新業務,使之實現由傳統的語音服務向現代多媒體綜合服務轉變,全面提高面向農村的信息傳播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我縣在通信網絡市場消費的優勢,迎接第三代移動信息(3g)、下一代網絡(ngn)等新一代信息傳播服務業的到來,通過設備製造商、網絡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的互動合作,加快產業發展步伐。要鼓勵發展電信增值服務業、互聯網增值服務業和移動通信增值服務業。電信、移動運營商要通過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多開發一些面向大眾和企業增值業務。積極加強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與媒體、增值電信企業之間的合作,使傳統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向綜合信息服務企業轉變。推廣普及數終端設備、條碼技術、電子標籤技術以及電子訂貨系統的應用。鼓勵大中型流通企業開展網上營銷,實現“網上市場”和有形市場的有機結合。組織開展“中小企業上網工程”,協助中小企業建立網上專業市場,通過產品上網發佈商機,構建一個虛擬的交易市場。按照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提供語音通信、無線上網、移動oa、移動商城、手機認證、手機支付等個性化解決方案,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商務能力。把製鞋、服裝、電子、建材、化工和農產品企業作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建立一批信息化示範工程和樣板工程。開發基於短信、彩信的新型遠程報警技術,推廣基於手機的遠程多人電話會議技術,建設靈敏度高的綜合應急通信系統,快速便捷地採集和發佈水文、氣象、地質、交通、公安、消防、衞生、防疫等社會公共安全信息。

(二)突出發展數內容服務產業。

要發展數設計與文化創意業。依據我縣特色產品和製造業優勢,大力發展數化的工業設計、產品外形外觀設計、工業模型與模具設計與工業數設計創意服務業。加快發展以產品包裝設計、視覺傳遞、建築裝飾設計、廣告和平面設計為主的視覺數設計業。整合各領域的數設計創意產業從單一產品設計走向形象設計,從產品外觀設計、性能設計發展為從生產到市場的全過程設計,促進信息技術在文件傳媒、新聞出版、工藝美術、諮詢策劃、廣告會展、時尚消費、娛樂休閒等領域的應用,提升創意、產品的質量和水平。要發展數據庫。以電子公文系統、電子政務系統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建設為契機,重點抓好政務外網平台建設,形成統一的網絡服務平台,實現市—縣—鎮三級網絡的互聯互通,完善以網絡安全為主的管理制度,保證網絡、設備、系統、數據安全運行。加快建設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宏觀經濟、專利等對經濟社會資源的開放、互聯和共享。加快信息資源採集、整理、加工和應用的產業化,推進商業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開發公益性信息資源服務,建設若干個全縣性數據資源服務中心和網絡數據中心。加大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力度,開展公文檔案數化工作,加快建設全縣電子政務數據中心和共享平台,建立全縣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

(三)加快發展信息技術服務業。

要發展面向商貿流通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大力推廣無線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自動識別和採集跟蹤技術在商貿流通領域的應用。依託交通、港口、銀行、海關、工商、税務等相關部門的物流信息資源,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進以互聯網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為基礎的“物聯網”發展,通過互聯網對物品進行跟蹤管理,實現商貿流通各環節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要發展面向生產製造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積極引導我縣製鞋、服裝、電子信息、電器機械、化工、食品飲料、建築材料、醫藥、玩具等製造業開展信息化建設,推進製造業設計、生產和管理各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支持面向製造業自動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發展。大力發展為生產服務的網絡技術服務、信息系統運行與維護等業務,規範信息技術諮詢服務市場。要發展面向農村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大局,以農業發展和農民需求為導向,在繼續鞏固和發展省支持我縣山區信息化項目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加大政府引導和企業參與力度,紮實推進信息進村入户,大力發展面向農產品流通、農業科技種養、農業生物災害防治、農業天氣預警預報、農村醫療衞生、文化教育、法制建設和村務管理等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的現代信息服務業,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認真落實國家有關面向農村的通信服務資費優惠政策,積極組織開發面向農村市場質優價廉的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產品,扶持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等新業務的發展。要發展電子商務。推進金融信息服務業發展,建設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線支付服務平台,促進電子商務支付業務發展。積極推進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建立電子商務交易應用平台。

(四)大力抓好產業基礎設施建設。

要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在統一規劃和資源共享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光纖骨幹入網,優化網絡結構。加快有線接入網絡的寬帶化改造,建成可承載多業務的數化、寬帶化、綜合化的接入網。推進光纖到大樓、光纖進家庭、寬帶到個人。加快有線數電視網絡的雙向數化改造步伐。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鼓勵數電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XX〕1號)精神,推動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進村入户能力。要加強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建設。加強統籌規劃和科學引導,把太陽工業城打造成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在珠三角產業轉移工業園內建成一批佈局合理、分工有序、特色鮮明、協作發展的現代信息服務產業。鼓勵電信運營企業為園區提供質優價廉的電信網絡服務。要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的建設。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依託我縣現有的產業基地、產業園區、中介機構和龍頭企業,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充分發揮廣東省專業鎮(黃埠)鞋業創新中心、嶺南荔枝(四季鮮)技術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和南方馬嶺薯(九華農貿)技術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的作用,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無線射頻識別、衞星導航等公共技術支持平台建設。

(五)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區域合作。

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模式,構建現代信息服務業招商引資平台。抓住《綱要》實施和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深化惠港澳在信息基礎設施和公共支持平台等方面的資源共享,推動惠港澳產業基地之間的合作與發展。

(六)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扶持。

要健全縣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縣政府已下發了有關建立聯席會議的通知(惠府辦函〔XX〕55號)。今後,聯席會議制度要按照上級的有關要求,負責制訂全縣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規劃,指導、協調和推進我縣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建立完善我縣現代信息服務業統計和評估體系。要加強財税金融政策扶持。參照省、市的做法,從今年開始一定五年,每年從縣財政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我縣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三項經費、自主創新資金、技術改造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安排都要向現代信息服務業有所傾斜。要拓寬投融資渠道。制訂《xx縣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投資指導目錄》,明確鼓勵、允許、限制和禁止投資的項目和領域,引導資本投向。支持金融機構對鼓勵發展的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對產業基地、公共平台、產學研項目建設和關鍵共性技術產業化等加大扶持力度。以企業為主體,完善中小企業行業擔保機制,為中小型現代信息服務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完善風險投資機制,鼓勵、支持國內外風險投資基金投向現代信息服務業。

(七)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雜誌要多宣傳國家和省、市的有關文件精神,多總結推廣我縣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成功典型,在全縣上下進一步形成重視、支持和參與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每年大學畢業生分配中,擇優錄用專業對口人才推薦給有關行業、企業使用。有針對性地加強人才培訓工作,對面向市場需求的職業培訓項目和專業能力水平認證項目,可給予適當補貼。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與現代信息服務企業聯合建設人才培養基地,開展人才培訓工作。要支持市場主體投資創業。堅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鼓勵發展各類組織形式的市場主體,吸收各類投資主體投資創業。放寬企業登記註冊條件。簡化連鎖經營准入手續,實行連鎖經營的現代信息服務企業可由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和經營審批手續,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具備經營條件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登記註冊時不受資金數額的限制。現代信息服務企業冠省市名稱的,可適當降低註冊資金和實繳資金數額的限制。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通過政府信息化項目建設,帶動現代信息服務市場發展。按照上級有關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和服務規範的要求,推動電子政務服務外包,推行電子政務建設代建制,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產品和服務實施政府首購和訂購制度。擴大對現代信息服務產品和服務的政府採購範圍。加強和完善市場監管,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行業自律,規範市場競爭行為。推動現代信息服務業進入生活、家庭和社區,進一步拓展現代信息服務業市場。

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2019年信息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為準確全面掌握我縣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切實加快我縣農村信息化建設,根據市信息發[xxxx]xxx文件精神,xxxx年xx月xx日,我局組成由冀堂鋼任組長7個調查小組,深入到全縣xx個鄉鎮,採用走訪、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分別對各個鄉鎮的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發現,全縣xx個鄉鎮xxx個行政村的農村信息化建設快速啟步,建立了覆蓋鄉村、農户的信息網絡,建設了xx個農村信息服務站,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橋樑”和“導航”作用。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按照市信息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從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從我們所調查的情況來看,農村信息化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快發展。全縣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電話、通網絡”的目標,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互聯網接通到鄉鎮。據調查,全縣有260個行政村已通光纖和無線寬帶,農民上網人數xxxxx人,普及率6%;農村現有電腦6500台,固定電話85967部,移動電話139969部,電視機130021台,普及率分別達到5%、66%、33%、95%,農村信息化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例如,襄垣鄉郝開村現有家庭電腦45台,上網電腦12台,電視機630台,固定電話用户480户,手機用户1150户;東泉鎮木瓜村投資5萬元安裝了有線電視170户,使全村有線電視用户達到60%以上。在山西移動公司平遙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該村還有5户村民家庭安裝了寬帶網,加快推進了農村信息化建設步伐。

二是信息服務站得到了較快的擴展。全縣建立了36個農村信息服務站,專門蒐集整理、分析發佈農業技術、農情諮訊、天氣預報、災情預警等信息,為廣大農户提供農業信息技術服務。在12個信息超市中,發展較快的有古陶鎮北城村、中都鄉北三狼村、洪善鎮的洪善村和高林村、襄垣鄉郝開村、段村鎮的廉莊村、杜家莊鄉的南良莊等村。襄垣鄉郝開村xxxx年建立黨員遠程教育站,佔地45平方米,與村支部活動室為一體。該教育站除組織黨員定期學習外,還利用其寬帶信息平台,組織相關產業的農户學習先進的農科技術,為農户針對性查閲相關信息。東泉鎮東泉村經鄉村兩級積極協調,花費1.5萬元,建文化網絡服務站一個,佔地30餘平方米;又協同縣組織部共同投資8萬餘元建120平方米的黨員幹部遠程教育服務站,安排專人負責和管理。

三是農村信息的內容日臻完善。目前,各信息服務站開展農村信息服務的內容既有政務信息,又有熱點時事新聞、農業要聞,還有政策法規、農業科技、市場動態、供求信息、價格行情、勞務動態、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農家百科等。例洪善鎮洪善村初步建成服務站三個:便民服務站、農村信息網絡服務站和黨員遠程教育站。主要服務內容有計生、民政、合作醫療、農經、司法等。各服務站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照章辦事,服務態度和藹、熱情,愛崗敬業,有問必答。

四是信息管理機制正在逐步形成。各鄉鎮對農村信息採集下達年度任務,推行了目標考核,服務站內部定崗定責,保證信息的真實、及時、準確性。

二、農村信息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信息技術具有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快、滲透力和帶動力強的特點,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效果十分明顯。從近年來的實際情況看:農村信息化建設暢通了農村信息“雙向”流動渠道,滿足了農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開闢了信息部門服務農村市場的新路子,增強了農業、涉農部門服務社會的能力,提高了為農服務的效率;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橋樑”和“導航”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是增長了農民見識、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民通過涉農信息進村入户,既貼近了市場、瞭解第一手的市場信息,又利用市場信息適時調整種植、養殖結構,發展特色產業;既有效掌握了黨和國家的農業農村政策,強化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又準確掌握了市場需求和產品供銷趨勢,化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規避和減少了市場風險、自然風險,促進了增產增收。據調查,東泉鎮東泉村的通過近年來的信息服務,廣大村民得到了實惠,從中瞭解到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和發家致富的科學技術,主要表現在農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選優良品種種植,挑優質苗木栽培,從而使減少因農作物病蟲害帶來的損失,畝產量收到很大的提高,農民種糧、栽果積極性有所提高。在養殖業方面,由以前的家養、圈養1只或2只,根本不存在規模化養殖,現在養殖規模達到200只以上的就有6户,養殖量比以前翻了四五倍。

二是強化了農業技術支撐、促進了現代農業建設。各服務站充分利用信息網絡資源優勢,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發佈農業規章,推廣農業技術,提供專家諮詢等,縮短了與農民的距離;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進了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發展。

三是改善了農民的精神面貌,推動了農村文明建設。通過農村信息化建設,農村羣眾增加了瞭解世界的機會,擴大了認識社會的廣度,增多了吸納科學文化知識的機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轉變,提高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了農村文化社會事業發展和農村文明建設。據調查,朱坑鄉朱坑村不少農民通過信息的傳播,對“市場引導生產、市場引導流通”等一些現代農業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運用。東泉鎮東泉村通過法律知識的宣傳,社會治安有了很大的改變。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農村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從總體上看:農村信息資源利用不夠理想、信息進村入户難,信息化工作機制不夠健全、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工作方法、措施明顯滯後,信息機構人員配備不足,農民素質不高等。具體表現在:

一是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互聯網接通到鄉鎮,不少農户安裝了寬帶網。但信息服務站由於經費不足,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進村入户難,而且由於上網費用高,農民接收信息渠道狹窄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目前,農村大多數信息仍是通過相對普及的電話、電視和農民之間的傳書帶信、逢場趕集、鄰里傳播實現。

二是本地信息少,互動性不高。缺乏有價值的信息分析和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不能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狀況,使一些農業信息對農民的生產經營不具有指導性。加之有些鄉鎮信息站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缺乏信息服務的有效運行機制,缺少信息服務的經費保障,不能及時有效的收集、發佈本地信息,農民與信息服務站之間沒有真正互動,影響了農民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是農民素質不高,不能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要求。農民科技文化水平較低,直接限制了對信息技術、網絡知識的學習和對信息的理解、運用。調查反映,不少農民即使手把手的教會計算機使用,一旦業務人員離開馬上就又不能運用。農村經濟、文化和信息化程度落後,農民的封閉性較強,信息觀念滯後,信息意識淡薄,對網絡信息等新生事物持懷疑和不信任態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信息的有效吸收。

四、幾點建議

1、保障經費問題。由於信息服務站經費嚴重不足,阻礙了服務站工作的有效開展,我們建議應繼續實行高位推動,確保工作經費,保證信息站基礎設施投入,為農民及時有效獲取各種農業信息奠定基礎。

2、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制定相應的工作任務,做到專人管理。在保證信息質量和時效性的前提下,獎懲結合,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人進行獎勵。同時,對提供有效信息的工作人員提供相應補助,對錶現突出的進行獎勵,提高服務人員的積極性,確保激勵機制的有效落實。

3、嚴格信息審核制度。杜絕“垃圾信息”,逐步提高信息質量,豐富服務內容。好的信息能給廣大農民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有助於農業增收。

4、舉辦與信息化相關的各類培訓班,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強化農民瞭解信息獲取信息的意識。

5、與有關部門協調,保證網速。服務站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各種渠道為農民提供服務,但有時由於鄉村網速過慢,大量實用的農業信息不能及時傳輸到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