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變化的調研報告(精選3篇)

環境變化的調研報告 篇1

引言:

環境變化的調研報告(精選3篇)

安慶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贛 三省交界處,東與安徽省池州市 銅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長江與江西九江市相連,西界湖北省黃梅薪春英山三縣,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 安慶市轄區面積1.54萬平方公里,現轄一市七縣三區,總人口610萬人,其中市區72.7萬人。即是一個祥和而又熱鬧的小城鎮.隨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幾年來,岱山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對我們周圍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利用暑假時間對岱山的污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藉此瞭解家鄉環境的狀況,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一、調查人員:吳寶強 汪勝 王敏 王朱林 徐耀 王樵

二、調查的對象、時間和方式

xx年x月x日至5月1日我們進行了為期兩星期的實地調查,其中調查的對象有:水資源、白色污染和噪音污染.

三、調查的內容概況:

(一)水庫

我們先觀察了長河路的水,長河路的水呈黑綠色,河水正在消毒,冒出了許多泡泡,象一個隱形人在河裏洗泡泡浴,雖然它能映出周圍的樹木,但是上面有一些紙、塑料袋等垃圾.而海水就更髒了.海水是泥黃色的,海水裏也有一些木頭、飲料瓶和紙頭.我們還實地觀察了摩星山水庫、楓樹水庫和洛沙灣水庫,水庫都還有一半多的水,水都很清,沒有漂着什麼東西,但我們下來時順便看了與楓樹水庫相連的長河以及與摩星山相連的長河,長河兩邊雖然都綠化了,但河面上還是漂了些白色塑料袋以及一些雜物,還有很多人在長河裏洗東西、釣魚等.

(二)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最嚴重,不自覺扔垃圾的人越來越多,自從有了限塑令後人門還是不會自覺地用環保袋,還是以塑料袋為主.我們到小菜場門口去調查了一下,數了 30 人,每個人都拎着好幾個塑料袋,沒有一個人帶籃子.因為菜場還在供應塑料袋.我們又到三江超市調查一下,觀察了其中兩個收銀台,共統計了二十個人,十三個年輕人,四個學生,三個老年人.其中十一個年輕人和二個學生購買了塑料袋,另二個學生沒有裝塑料袋,直接用手拿走了,其他的幾位都是帶了袋子,但只有二人帶環保袋.

(三)噪音

我們岱山的噪音污染還是比較小,白天主要是在建設工地工作的機器的噪音,在新區的建設工地上,來回拉石頭的汽車發出的喇叭聲,挖土機的聲音,打樁機的聲音很響.在城區道路改造的機器也有很多聲音,來回汽車鳴喇叭的聲音也很響.晚上比較安靜,但空調機發出的聲音和來回汽車的喇叭聲還是有些吵人.

四、實地調查後的發現:

我們調查後發現,環境污染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 、工廠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直接排放.

2 、生活污水的排放.

3 、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4 、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棄.

五、調查後的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解決環境問題已成了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是社會的主人,保護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讓我們攜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 、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 、不亂扔垃圾,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3 、儘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循環使用的環保袋,減少白色污染. 4 、儘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5 、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環境變化的調研報告 篇2

調查地點:安徽省無為縣崑山鄉澗李行政村

時 間:xx年x月x日至4月6日

調查範圍:水污染,河流現狀

參加人員:謝紅麗 閆風雲

一、調查的內容概況:

(一)水污染

我的家鄉在這個平凡的村落,村外有一條小河,自我記事以來,這條小河一直都在,河水很清澈,可以洗衣服,用來灌溉,夏天的時候偶爾還有小孩子在河裏洗澡。這條小河有一條支流經過隔壁村,以前這條支流與主幹道的水一樣清澈見底,但時光荏苒,這條支流也不復原來的模樣。

近幾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數量越來越多。主要廢棄物有:煤渣,家禽、家畜的糞便、白色垃圾,破舊衣物等。由於所處的地方是農村,附近沒有垃圾處理廠,人們也沒有處理垃圾的措施,所以大家都將生活垃圾,廢棄物,生活污水排放到這條支流裏,或者傾倒在岸邊。

據調查統計,澗李行政村共有160餘户居民,其中110餘户居民還在使用煤炭作為燃料,70餘户居民家中飼養禽畜,40餘户選擇將禽畜糞便用作肥料,餘下選擇將糞便傾倒在河邊。對於白色垃圾,廢舊衣物等廢棄物,60餘户選擇將其扔到離家較遠的空地,例如河邊;其餘選擇就近燃燒處理。

時間長了,由於煤渣、白色垃圾中含有有毒物質,河岸的有些地方已不再生長植被。支流的水如今變得烏黑,隱隱發散出臭味來,而且河面生長着大量的富有藻類,漂浮着各種生活垃圾,景象看起來十分不美觀,尤其是下游的污染情況十分嚴重。如今已經沒有人在這條河裏洗衣服了。

(二)河流現狀

澗李行政村的那條河流主幹道的水體所受污染情況並不是很嚴重,但是近年來河流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有河道變寬和河牀降低,而這些現象都來源於人類活動。

這條小河的地步主要是石頭和沙,幾乎不含泥土。沙是人們在建造房子是所用的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於是人們為了節省造房經費,就自己到河裏去挖沙,導致河底的沙石越來越蓬鬆。到了夏天,暴雨過後便是洪水,洪水輕易就將蓬鬆的沙石沖走,河水越來越深,洪水的衝擊力增加,兩岸的沙石也被洪水沖走,如今的河道已變為原來的兩倍寬,河道彎彎曲曲,不似原來的比直美觀。

河上一直有一座橋連接着河的兩岸,這座橋到如今一共重建過五次,如今的橋是一座矮橋,橋下有洞,不發洪水的時候,水從橋下流過,發洪水時,水還漫過橋面流過,減少對橋的衝擊,這是我記事以來建的最好的一座橋。

二、實地調查後的發現:

我們調查後發現,家鄉環境污染來源於主要是居民將生活垃圾隨意排放。而且村民對於村莊周圍以及自己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還不夠,沒有采取積極的處理的態度措施,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早進行處理,日積月累,對生態環境勢必產生不良的後果。村民們沒有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自覺性差,沒有嚴格控制自己行為,依法辦事,因此要採取一定的教育引導措施,同時地方政府不重視對環境保護,只重視當前利益,而忽視未來的發展,只重視經濟發展利益,而忽視環境利益,沒有嚴格遵守法定的規章制度。

三、調查後的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解決環境問題已成了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針對上述環境污染現象,我翻閲了大量相關書籍,並上網查閲了一些資料。保護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在生活裏要一水多用,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儘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循環使用的環保袋,減少白色污染,儘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

總的來説人們、企業工廠、政府部門都應該增強環保意識,提高自覺性,經濟與環境都要兼顧,既要重視當前利益,也要重視未來發展。個人與企業工廠要嚴格遵守法定的規章制度,並嚴格控制自己的行為。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並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嚴厲懲罰。

通過這次對家鄉環境污染的調查,我深入瞭解了家鄉環境的狀況,看到了經濟蓬勃發展為家鄉帶來不好的一面,也針對這些問題,根據我所學所看,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今後,家鄉的人們能夠一起來改善家鄉的環境,為創造更美好的家鄉而努力!

環境變化的調研報告 篇3

關於家鄉生態環境變化的調研報告

1、觀察家鄉現在的生態環境(河流流量、河水污染、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

特別是廠礦企業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情況。(可採集相關照片)

2、走訪家鄉的老一輩人,瞭解家鄉以前的景象。

3、針對家鄉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你認為採取什麼措施能得到好的解決,把你

的想法措施和村中相關負責人進行溝通一下,希望家鄉建設的更加美麗! (調查報告樣本)

關於家鄉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

前言: 20xx年8月10日到20xx年8月20日長沙民政學院康復系老服0931班龔發梅、謝慶雲在舒塘村就家鄉生態環境進行有關調查。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隨着全球氣温的上升,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大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負相關因素。舒塘村是一個鄉下小村,十年以前這裏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見底,溪邊小魚嬉戲,那是一種現代人都十分羨慕的生態狀態。可是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溪裏魚兒絕跡,臭水溝瘴氣難聞,農藥包裝隨處可見,生活垃圾氾濫。最近由於降水極少甚至出現河水乾涸的現象。對於這十年來環境的變化,相信看到這變化經過的人都會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續發展進程中,處理好佔我國土地面積相當大比例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就成為重中之重。對農村的生態環境做好全面認識,並採取合適措施來改善其生態環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務農和農閒時的外出務工獲得經濟來源,周圍沒有太多工業企業的影響,整體上屬於典型的農村環境。

在調查過程中發出的10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100%。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裏提水作為飲用水,但是對此99%的人對此有一定程度的擔憂,他們認為農藥調水許多也是在溪裏,導致很多人就近把農藥包裝也丟在溪裏,致使水中也會或多或少含義農藥的成分在裏面。而1%的人認為這不足擔憂因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對溪水最好的清潔。由於用水的緊張,我們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對使用後產生的生活污水習慣性的處理方式是隨地處理,經過自然的風乾,有的會採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後出口卻是村莊周圍的小河流,這並沒有從根本上對污水進行處理,反而加重了周圍河流的污染狀況。

與污水相對應的另一項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養殖業垃圾,秸稈雜草等,前三種分別佔77%、10%、7%。生活垃圾的問題在於村民的隨意排放,以及對一些電子垃圾的隨意丟棄,像電池,充電器等,因環保意識淡薄未經過分類和回收處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丟棄。一些村民在收割後對秸稈就近堆放,部分焚燒,部分經過雨水等的侵襲後腐爛堆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積累。由於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對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賴降低,許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處理。

另一項潛在的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就是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潛在是由於這些影響在短期內是不明顯或是看不到的,但他們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卻是不容忽視的。隨着近幾年各項農藥產品的大量出現和性能的不斷改善,村民對農藥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在調查過程

中村民也坦言,隨着生活質量的改善,許多原本由人工來進行的生產活動也改為採用化學的手段,譬如為莊稼除蟲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間地頭進行勞作,現在則在莊稼仍為幼苗時就噴打農藥進行根除。農藥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質都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結,農田減產,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來提高產量,成為一個惡性循環。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還通過雨水等造成對水體的污染。農藥化肥的不當使用在農村生態環境破壞的進程中是佔着相當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這項調查後,發現舒塘村的村民對於村莊周圍以及自己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不夠,沒有采取積極的處理的態度措施,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早進行處理,日積月累,對生態環境勢必產生不良的後果。對阻礙生態環境進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沒有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這是最關鍵的一條。很多時候農民不是不願意去維護生態環境,而是他們根本沒有生態環境和污染的概念。對於生活污水,他們不覺得隨手傾倒有甚末不對,只要是倒出了家門且沒有影響別人就不存在問題,他們不會聯想到污染,不會聯想到生態環境。就地焚燒,只要是方便,怎末會把一些煙霧和大氣污染聯繫到一起呢?在他們的意識裏沒有全球變暖,沒有酸雨的概念,更不會把這些抽象的東西和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

二、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如果村民對生態環境的無意識是可以理解的話,政府對生態環境的忽視就是難辭其咎。地方政府的意義在於進行合理的宣傳和引導作用,而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雖然有政府組織的各種科學宣講活動,環保科普活動等有利於提高農民環保意識的活動,但是落實的不盡人意,這也是造成農民生態環境意識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對農民沒有起到好的引導作用,對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沒有合理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對本地區的生態環境做過詳盡的調查,制定過保護的措施,更無從談起維護。

三、缺乏生態環境方面的人才。21世紀註定是一個社會高度關注環境問題的世紀。當前,我國已經走出低收入國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發展時期。一方面,經濟體制轉型提供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種矛盾不斷暴露;同時,這一時期也是消耗資源最多、人與自然較量最為嚴重的時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和諧發展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農村的廣大地域面積與其人才的引進是不成比例的,許多人在獲得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後是不願意到農村這樣的基層去服務工作,這就造成農村人才的缺乏,也導致無法對農村的生態環境工作提出科學的應對方法和保護措施,無法制定出長遠合理的生態環境的維護方案。

在採取一定的教育引導措施後,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規。生態環境保護本身是一項公共事業,屬於責任主體難以判別或責任主體太多,公益性很強,沒有投資回報或回報率較小的領域,政府必須發揮主導的作用。制定相應的法規來明確責任,對不合乎規範的行為予以懲治,從強制的角度提高各個責任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也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重大影響的一個因素。農藥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如果要求農民停止或減少對其的使用是不現實和可行的,農民不會為了抽象的生態環境的概念而放棄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這種依賴的另一個有效方法是國家加大對科研的投資力度,研發出新的環保無機或對土地生態危害小的產品來取代目前所使用的農藥化肥,這既不會影響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也從源頭對目前的狀況進行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