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調研報告範文(通用7篇)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範文 篇1

一、前言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範文(通用7篇)

隨着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聖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學生做了關於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二、現狀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説“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説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説完全摒棄,也不能説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三、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五、結語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20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範文 篇2

當今社會,淺文化、俗文化、網絡文化充斥人們的生活,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的地位越來越低,他們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另外,寫作教學的功利化、速成化的趨向已經嚴重影響到寫作教學的可持續發展。重操作技巧傳授、輕寫作素養養成的寫作教學模式已然充斥着中學寫作課堂,直接導致學生習作的套路化、淺薄化。

因此,我們課題組針對國中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瞭解與理解進行了一次問卷調研,以期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並掌握在寫作教學中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一、調研目的

瞭解傳統文化在當代國中教育中的現狀,弘揚傳統文化,測試當今國中學生對中國傳統和文化認識程度,以及學校的重視程度和他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道德觀念、教育方法的態度,從而引發思考,是傳統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視,教育得以進一步發展。

二、調研對象

我校七、八、九年級三個班共60人。為了保證調研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進行了調研,完全能夠保證調研結果的科學性,從而幫助我們做出客觀理性的分析判斷,保證研究的有效性。

三、調研方式

本次調研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研。發放問卷對象是七、八、九年級60名學生,共發放問卷60份,有效問卷60份,有效率100%。

四、調研時間

20xx年12月3日20xx年12月12日

五、調研內容

主要調研本校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瞭解情況。共設置了11個問題,其中單項選擇10個,主觀題1個。

六、調研研究的方法

問卷法,統計法,分析法

七、問卷調研的結果

略。

八、調研報告的學術價值

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與青少年的誠信教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此次調研,為課題的研究和實施奠定了基礎,便於課題組進一步改進研究的策略,安排調整今後的研究工作。並且使課題組成員進一步明確了做為國中階段的學校使命,即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應肩負起“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偉大使命,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紮根,培養更多的“有傳統文化之魂”的社會建設人才。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範文 篇3

採訪時間:XX年8月13日10點

採訪地點:潮州饒平師範實驗中學教學樓教師辦公室

採訪方式:面談

採訪人員:黃曉君,麥鈺珍,歐春慧

被採訪人:九年級(4)班班主任魏老師

問:您好!老師!我們是華南師範大學社會實踐服務隊調研組的成員,我們想了解一下學校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情況。請問一下,根據你的瞭解,學校或是班裏有沒有舉行過關於傳統文化知識的活動或者比賽呢?

魏:第一,我們每個學期都會舉行書法比賽的。第二,語文課堂也要求閲讀四大名著,現在學生的書桌裏一般都會存有各類名著。第三,從七年級開始,班裏都會分興趣小組來學習國畫等。另外,也有合唱團等傳統音樂知識的學習。

問:那麼,班裏的學生對這類比賽的反應時怎樣的呢?

魏:我覺得這是跟年齡層有關,也跟學生性格有關。比如,性格外向活躍的學生就很積極地參與,表現得很出色。而性格內向安靜的學生則不是那麼積極參加。總的來説,學生還是很喜歡這類的活動的。

問:能不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呢?比如書法學習。

魏:嗯,大部分學生都很用心去學,他們的都很工整、漂亮。我是教物理的,平時收上來的作業的都寫得很工整,比我的都要好看。呵呵

問:我們也看過他們的筆記本,真的寫得很不錯。那他們學習這類文化知識,是出於被動強制的?還是出於主動感興趣的呢?

魏:一部分是出自於興趣的,一部分是要指引去的。他們國中這個年齡段比較需要老師的指引的,比如看四大名著,老師一般會指引男生先去看三國演義,女生去看紅樓夢。他們還不太懂去挑書,還需要老師去指引的。

問:那麼,在傳統優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例如,愛國,尊師重道,長幼有序,樂於助人等優秀思想。

魏:學生的思想覺悟都很高,特別有愛心。上一學期我們班有位學生的父親患有肺結核,學生知道後主動發起捐款,最終由於對方家長覺得有能力去解決就沒有接受這筆捐款。但從裏面看出學生的做好事的熱心,還有學生的家長對樂於助人行為的支持。他們都是自願、自發組織的。

問:那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班裏會相應的舉行什麼活動麼?

魏:傳統美德是一個學校的根基,而國中生的思想比較模糊,是最需要指導的。我們每週的班會課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讓學生自由發言活動。一般會以有關“美德”的哲理作為主題。我也會讓同學在每週的週一把《三經》《道德經》中一些句子抄到黑板的一個小角落裏,讓學生來認識背誦。有一些比較難懂得的,我會舉一些社會上的例子來解釋,深入分析,然後讓學生分析其中的利與弊。

問:那這類活動會起到怎樣的效果呢?

魏: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他們都很乖,很多道理,你對他們講,他們還是會聽的。比如以前我們班的衞生情況是很差的,學生很不注意衞生,垃圾都是隨手就扔掉。後來我就整天給他們上環保教育課,利用一些措施強制性的要求他們一定得把垃圾往垃圾桶裏扔,慢慢的我們班衞生情況就好了很多,還拿了文明班一等獎。

問:如果要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你認為最關鍵是什麼呢?

魏: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讓他們動手,增強他們的主動性。很多事情他們沒有動手是不會懂的。比如叫他們看文學名著,他們開頭是好奇,可能翻了幾頁就不看了,畢竟文的簡介吸引力不大。但是,配合相應的讀書筆記,要求他們自己去收集內容,他們就很主動去完成。

問:那你認為學校可以怎麼樣的活動來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呢?

魏:我覺得文藝晚會是最適合的,這類活動比較活躍,也可以放鬆自己。不僅可以學習到一些傳統文藝,還可以讓老師,學生都參與進來。

問:非常謝謝老師您的回答,打擾你的時間了。謝謝您。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範文 篇4

當今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同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及開發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緩,利用暑期,我走訪了本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富集、特色鮮明的村寨——-高蕩村,就民族傳統文化進行了簡單的調查研究,調研情況如下:

高蕩村系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關鎮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語區布依族村寨的特點,傳統民居與古寨風貌特別是石頭古建築保存完整,周圍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民風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積澱厚重,古文化遺址遺蹟多,遭到破壞不大,具有較大的民族民間文化發掘潛力。

歷史和文化的積澱使高蕩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婚喪、節慶民族習俗,敬天地、尊師祖的民族信仰傳承比較完整和豐富。蠟染、織錦、刺繡等傳統工藝在高蕩村布依族人中不斷的沿襲和發展。高蕩村不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雙枝並秀,而且藴藏着極大的民族傳統文化研究價值。

一、高蕩具有豐富的布依文化資源:

高蕩村居民300多户,近20__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楊兩姓,已有600多年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間文化風情:

1、有獨特的山寨建築。村落內的建築佈局井然,房屋建築均為石木結構,不用一顆鐵釘,均是木料結構屋架,有的石料間隔,有的木料間隔,石板蓋頂,牆多數用石料壘砌或漿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縫、材料就地取,造價低廉,經久牢固,冬暖夏涼,在建築形式上,有的組成一正兩廂院落,縱橫交錯,古樸悠遠。

2、有傳統精湛蠟染、織錦、挑花等民族工藝,山寨80%的成年婦女都會製作傳統的民族民間工藝,很多農户家裏設有染缸,從事織錦、蠟染及傳統民族服飾的純手工製作。

3、有內容豐富、寓意深刻的民間文學。在文化起源上,有《銅鼓的來歷》,在傳説類有《滴水灘瀑布的傳説》,在民風民俗上,有《六月六的傳説》、《姊妹簫的傳説》等,在民間故事類,有對愛情忠貞不諭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兒》、《三妹與蛇郎》。有富於幽默對事物認識講究哲理的《徵舵的故事》,有諷刺貪財愚蠢,描繪善與惡鬥爭的《妹妹智殺老變婆》、《人與虎鬥智》等童話故事。

這裏的布依民歌不僅數量繁多,內容豐富,而且流傳廣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時政歌、勞動歌、生活歌、兒歌,從少年兒童到老人,幾乎個個會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這裏有布依族民間音樂、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間音樂有兩大類:一是民間器樂曲調,如銅鼓調、竹簫調、嗩吶調、木葉調。二是民間曲調,如唸經調(屬宗教類)、立房上樑調、情歌調、酒歌調等。

布依族民間舞蹈有銅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嗩吶舞等。

4、有豐富多采彩的布依族節日,有三月三(油團粑節)、六月六(男女青年趕表定情節)、嘗新節,俗稱稻米節(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動內容多要數“六月六”了,六月六這天這一帶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間文化場所,進行對歌跳舞,男女青年趕表(談戀愛),同時還進行嗩吶、擊銅鼓、木葉、飛石打靶,抓羊子,母雞護蛋、水上漂石等技藝比賽。

二、該村在民族傳統文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績:

1、高蕩村被第xx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授予“貴州省30個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間文化和特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和認可,這必將更加有力地推動當地文化的保護、發掘、開發、提高和開放,必將進一步提高當地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水平。

2、高蕩村被省政協書畫院定為創作採風點,為推廣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高蕩村作為布依千年古寨,不僅歷史悠久,解放前還是鎮寧自治縣少數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來,高蕩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國成立前不間斷。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會送子弟入塾,曾經產生過秀才9人,舉人1人,有7名黃埔軍校畢業生,1名國立師範畢業生。

解放以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舊時的“儒林村”變成了文化村,在過去的60年,全村通過讀書正式被大學、中專錄取讀書參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學生。高蕩被1985年《貴州年鑑》記載,稱之為“文化村”,這在鎮寧自治縣。

三、該村民族文化瀕危情況:

該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內容已逐步消失,總的來説,衰退的原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一些世代相傳,為人皆知的民族風情、民間音樂、古歌、民間神話、傳説等部分無人傳承了。

2、一些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活動,傳統的項目少了,變得空乏無味。

3、一些獨特的布依民間工藝品無人傳承製作。

4、一些80年代之後出生的孩子不會講本民族語言,母語傳承存在危機。

5、民居古建築和特色民居瀕臨滅絕。由於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一些曲雅古樸、工藝精湛的建築逐步被現代建築所取代,需儘快加強傳統民居的保護與修繕。

四、民族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高蕩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進行旅遊開發,經濟的發展與振興,民族文化建設與開發,離不開對民族文化風情的搶救、保護很有必要,現充分利用全鄉的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的特點,提出以下保護建議和措施:

經調研後,高蕩村如今正在相關部門的指導與幫扶下,開始逐步完善旅遊設施,在此略提幾點建議: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針,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強民族傳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為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民族文化專業人才,讓更多的人走進民間藝術,發揚民族之魂。大力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納入教學計劃安排,編寫鄉土教材,培訓師資,通過學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高少數民族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覺意識。

另外要加強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評定工作,要建立文化傳承人名錄體系,對傳承人制定具體的保護措施,如授予榮譽稱號、給予民間藝人的生活補貼等,進一步掀起尊重和愛護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後繼有人,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魂寶流傳千秋。

2、統一規劃村民建築,保護地方獨特的村寨建築風格。

3、修復村寨的水碾和農户門前的石磨、舂對,在圍繞村寨流淌的梭羅河沿河兩岸製作竹筒水車,自流灌溉農田。同時襯托村寨淳樸民風,重現民族遠古文化的見證。

4、積極抓好布依文化風情的開發,保護利用。把布依族習俗和文化活動場面與旅遊觀光很好地協調起來,增加旅遊者與當地羣眾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採取解説布依習俗的成因、神話、傳説故事、表現形式等方式,讓遊人對布依習俗有正確瞭解,增加參與程度甚至產生共鳴。

5、發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蠟染、織錦、挑花等旅遊紀念品等。

綜上所述,相信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活動載體,變抽象為具體,變空洞為生動。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績,銀城鎮寧的旅遊興縣戰略也將由此打響一場由民族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帶動經濟效益的漂亮的勝仗!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範文 篇5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調研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瞭解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利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愛國主義精神。

2。將成果廣而告之,以此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並做好宣傳,動員全民弘揚民族文化。

(二)調研方法

主要採用上網調研、個別採訪。

(三)調研報告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得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淳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

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的功能:

一、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二、祭祀,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責任;四、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渲泄感情之波,體味生活之樂。

春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藴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傳統文化的積澱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臘月開始辦年貨:

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圓。

※年廿四謝灶:

在灶頭放齊供品後,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豐足及身體健康,之後燒衣及撒酒,將一些湯丸放在灶上,或將麥芽糖塗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説,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祈求將往年的黴氣及不如意通通掃走,而自身亦要潔淨,據説這樣做便可以消災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後一日,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意義。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得豐富是年夜飯的特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餘。吃過年夜飯之後,長輩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為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正,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來臨。

※正月七年級宜祭祖:

年七年級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後,晚輩向長輩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七年級不可掃地或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説,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儘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説例如「碎碎(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年八年級婦女返孃家拜年:

年八年級是出嫁女而回孃家的時候,相傳年七年級回孃家,會令孃家變窮,所以要年八年級才返回。此外,返孃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九年級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財神:

話説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神由天界重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並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重臨人間。

※年初五開市日:

年初五可將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開鋪,發紅包,以求大家工作順利,而一些過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過回平時的日子。

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發」到尾。§貼窗花: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掛年畫:寄託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時“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的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寶貴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範文 篇6

傳統文化在今天所遭遇的壓力,並不是文化本身的危機,而主要是傳播形式上的困境,結合時代特點改造創新形式,推進傳播形式和表達方式的與時俱進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改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需要充分依託現代傳媒技術和現代產業技術,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媒體新業態相結合,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有現代化的傳播方式和表達方式。

1、以現代傳媒為依託改進傳播方式。

進入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主要通過網絡、電視、手機等現代傳播媒介進行,較於書籍、報紙等傳統傳播媒介,現代傳媒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針對性和即時性強等優勢,能很好地符合現代人碎片化、快餐式的閲讀心理。所以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想廣泛地融入現代人的生產生活,能夠為現代人所熟知和接受,真正在當代“活”起來,必須充分藉助和依託現代傳媒,“讓傳播的話語模式與時俱進,用民眾感興趣的話語框架和模式進行傳播。”為此,要將傳統文化資源與網絡、手機、電視等現代文化傳播媒體相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平台的傳播優勢,充分融入現代流行元素,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媒介技術和傳播形態不斷髮展。

近年來,“網上非遺博物館”、“網上書友會”等網絡文化活動平台成功搭建,“網上禮儀學堂”、“網絡道德學堂”、“網上書香榕城”等網絡文化傳播品牌成功打造,這都是以互聯網為依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傳播方式的積極探索。

此外,電視電台等亦在改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方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中央電視台推出了《中國成語大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中國謎語大全》,東方衞視推出了《詩書中華》,山東廣播電視台推出了《齊魯家風》,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創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是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電視傳媒相結合的成功實踐。

其中,《齊魯家風》採取古今結合的敍述方式,通過情景模擬、三維動畫、二維圖示進行技術處理使畫面鏡頭更加吸引眼球,通過小視頻形式將片中故事推送到各大視頻網站進行多平台多渠道傳播,這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具時代氣息和青春氣息,更易為廣大觀眾所接受。因此,要充分運用各類傳播媒體和技術,通過數字化處理和動態化表達使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現代傳播手段“打開”和傳播,從而不斷改進創新其傳播方式。

2、以文化產業為依託創新表達方式。

推動傳統文化資源與新業態相結合,發展傳統文化特色產業,是新時代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新經濟發展模式的共同要求。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能夠依託影視動漫、文化旅遊、會展演繹等多種產業形式找到自己的現代“打開方式”,發揮自身在當代的經濟文化效益。以動漫為例,傳統文化資源通過與動漫藝術結合,能夠很好地變“嚴肅”、“古老”為“活潑”、“新奇”,從而創新表達方式使自身在當代“新”起來、“火”起來,如《中華小子》以動漫藝術的手法詮釋了民族精神,贏得了法國評論界“引發亞洲動作片新美學”的讚譽,《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為素材,大量融入時代新鮮元素並運用現代動漫藝術,在傳播民族文化的同時收穫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因此,創新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可以依託現代動漫藝術,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漫化傳播。再者,除動漫藝術之外,影視藝術也是創新傳統文化表達方式可以依靠的重要技術,促進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影視產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的重要渠道。20xx年上映的《戰狼2》創造了多項票房記錄且至今保持着票房冠軍記錄,《戰狼2》是一部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電影,其將中華民族精神通過影視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創新表達方式的同時自然地融入現代因素,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此外,《海棠依舊》、《芳華》、《建國大業》等也是以傳統文化精神資源為基礎並充分依託影視技術而進行的經典創作。

因而,創新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可以依託現代影視技術,善於將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影視創作之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影視產業,形成影視化的文化創新表達方式。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範文 篇7

採訪時間:XX年8月13日9:00

採訪地點:潮州饒平師範實驗中學行政樓辦公室

採訪方式:面談

採訪人員:黃曉君,麥鈺珍,歐春慧

被採訪人:林主任

問:您好!林主任!我們是華南師範大學社會實踐服務隊調研組的成員,我們想了解一下貴學校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情況。請問一下,根據你的瞭解,學生怎麼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呢?也就是説,他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程度是如何的?

林:總體上開看,本學校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傳統文化,尤其是國中部的學生,由於他們都是以較為優秀的成績考進來,整體素質都比較高。有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接受過教育的話,便會更主動去學習關於傳統文化的內容,因為父母從小便會給他們安排相應的才藝培訓,其中也包括書法,國畫,傳統樂器的學習等。

問:我們也從班主任助理那裏得知,班上確實有部分同學才藝很出眾的。那麼,學校有沒有舉行過關於傳統文化知識的活動或者比賽,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的舞台呢?

林:這類活動對於學生全面發展很重要,我們學校也看得很重。每個學期都會舉行年級的書法比賽,讓學生主動去練毛筆和鋼筆。還會有象棋比賽,文藝晚會,黑板報評比等。這是學校裏規定舉行的活動。而班主任和年級工作中也會自由地安排一些適合他們學生年齡段的活動。這些活動都會設立獎項,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

問:學校在傳統才藝上還是相當重視的,那麼,在傳統的優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況又是怎樣呢?例如,愛國,尊師重道,長幼有序,樂於助人等這些優秀思想。

林:學校的學生都很乖,他們當中大多數都是比較喜歡學習的,所以也很聽老師的話,很尊重老師,很熱心幫助同學。如果哪位學生家裏有困難,同學都會很積極去幫忙。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學生這方面還需要加強,比如體育特長生,他們的素質則差一點。學生的素質高低跟父母和這個社會是密切相關的,學校教的東西,他們吸收後回家或者看到社會上別人不是這樣子做的,就會疑惑,甚至會學習那些不好的習慣,以大欺小等等。這些現象也是有的。

問:確實如此。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從小鍛鍊起來的,也經過長年累月的培養和沉澱。那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會設立什麼措施去應對呢?

林:學校每週都會有校會和班會,校會中領導的發言也會有道德方面的教育。而班會則由班主任自定主題,其中一些主題也會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比如,XX年的汶川地震,學校也開過專門的校會來展開捐款活動,學生都很熱心積極參與。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進在日常的教育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去感受去學習。

問:相信這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的。現在社會上的言論也很激烈,説現在的學生崇洋媚外,追星的現象很嚴重,幾乎都忘了傳統文化,很擔心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繼承人。那麼,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呢?

林:當代學生的愛好十分廣泛,這是跟以前所不同的。當然,改革開放後崇洋追星的現象是有,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確實不如以前。以前我們做學生的時候,都拿政治人物當偶像,對首都也有一種莫名的熱愛,現在學生一般都是把明星當做偶像。呵呵,這的確會造成一種衝擊,但是不致於把傳統文化都扼殺掉的。中華民族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不會減弱的。

問:總的來説,學校的教育理念中沒有輕視對傳統文化的教育,這對於學生的發展是很好的,希望以後學校會越來越好。謝謝主任接受我們的採訪。非常感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