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3篇

本文目錄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3篇

一、找單位——近在咫尺

每個學期的社會實踐找單位都是一大難題,以前總是麻煩爸爸媽媽,現在該上大三了,想自己鍛鍊一下,也不想總是麻煩他們了。於是,找單位就成了一個問題。暑假在家,沒什麼事情可做,就去超市打工了。每天要站9個小時,前幾天根本堅持不了,那時候都想直接躺在地下了。

我想了很久,不知道把我們幾個安排到哪裏才好。暑假以來,大學生紛紛走進機關、走進企業、走進農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的社會知識、促進了大學生健康成長。記者瞭解到,大多數學生都能靜下心來,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但也有部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流於形式。

大學生:

為了應付學校下達的任務

“6月初,學校就讓我們回家找單位實習了,完不成實習報告的,學校要扣學分、影響畢業。沒辦法,許多同學就回家拉關係、找單位進去實習;還有些同學,實在來不及實習,就隨便找家單位蓋個章、寫個實習報告完事。總之,大家都是為了應付一下,沒把實習當回事”。南京某大學的一位學生坦率地對記者説。

徐州某師範大學的衚衕學在一家事業單位只“實踐”了一個星期,就匆匆忙忙準備和同學去外地旅遊了,她笑着説:“實習時間雖然短暫,單位領導也沒為難我,我的實習評語都是挑最好的寫,章也蓋得很順利。拿實踐學分是沒問題了”。

距我瞭解,許多大學生的心裏都很清楚:這與理想中的實習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將來找工作還是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實習單位:

多了一個義務勞動者

某機關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説,參加實踐的大學生一般都是熟人介紹來的,專業是否對口且不説,關鍵是要有個位子。工作做不來,就整理一下報紙文件、接接電話,為其他同事做些輔助性工作。

一位正在實踐的女同學也説,我所在的單位知道我學的是建築學,與機關工作不對路,他們就讓我抄寫文件、打打……差不多都是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實習內容跟專業相差較遠。後來領導又要我幫助寫寫稿子,稿子被改得面目全非,還署着我的名,很多觀點根本不是我的想法,那種感覺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更多的時候,就是幫老同事倒倒水,我當了一個月的“茶水小妹”。

我的選擇:

自己給自己打工

後來,我終於想到了我的“千嬋工作室”。我打算以工作室的名義下達一個問卷調查的任務由我們來負責完成。這樣,既可以實實在在的做好社會實踐,又可以鍛鍊我們的能力

二、問卷調查

1.題目

哪類圖書最受歡迎?

2.目的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得到今天,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中是否已經丟失了中國50XX年的文化;在外來文化不斷侵入中國的今天,我們的文化是否已經正在被一點點的顛覆;人們在工作中,是否教育下一代來養成學習的美德呢?

【1】通過a、b選項可表現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對我國人民精神世界的影響。

【2】f與其他選項對比,可看出工作狂傾向度。

【3】h 預期他選項對比,可得出中國的讀書廣泛率和讀書普及率。

【4】分析出哪類作家最受現代人的歡迎。

【5】年齡段區分,可分析出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圖書的喜好。

3.過程

調查時間安排:

XX年8月26日:採購禮品、渭河人工湖邊調查

XX年8月27日:渭濱公園調查

XX年8月28日:中爾特義務勞動

XX年8月29日:華浦義務勞動

XX年8月30日:短信、電話、網上調查

XX年8月31日:商討營銷策劃書、繼續昨天的調查

XX年9月1 日:漢唐書城調查

XX年9月2 日:華潤萬家廣場調查

XX年9月3 日:505廣場調查

XX年9月4 日:人民路街邊調查

調查對象:

所有人羣,但按年齡段區分。

學生(兒童)、40以下、40—55、55以上

三、分析

1. 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對我國人民精神世界的影響

如今中國大力推行市場經濟,亞當·斯密是否應該僅僅算成人家的文化?再有現代的科技,中國文化包容不包容呢?你再看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各種討論,哈耶克的引用率比他在美國同行中的引用率還高,甚至那些口口聲聲要捍衞中國文化的保守主義者們,也言必稱哈耶克、伯克。那麼人家這幾個“老外”難道沒有資格進入中國文化嗎?

過去國外的中國研究叫“漢學”;如今則叫“中國學”。因為中國文明遠遠不能用漢文化來概括。如今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中國文化要面臨和世界文化融合的問題。所以,以筆者之見,“國學院”實在不是個理想的名,叫“中國文化學院”也許更貼切。“國學”總是要強調內外之別,似乎有一些是我們自家的寶貝,別人無法理解和賞識,和別人的東西有決定性的不同,是我們文化認同的核心。最後,這樣的國學很容易成為一種政治意識形態。看看日本的國學運動,到後來越來越意識形態化,民族主義色彩越來越強,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省嗎?

我們面臨着一個以人類的傳統為自己的傳統的時代,一個兼容幷包的文藝復興的時代。把西方文化以及其他外來文化排斥在中國的文化之外是狹隘的,把對中華文明作出卓越貢獻的少數民族文化排斥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外,也只能更加重我們這種文化封閉主義的心態。其結果不是中國文化的復興,而是把中國文化變成古董、送進博物館陳列。

根據我們的調查,在青年學生中,外來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就拿我來説,看文學作品倒是很多,但基本上全都是外國文學。我覺得,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向世界開放的今天來説,應該加強對我國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我們50XX年的文化,絕對不能摒棄。

2. 工作狂傾向度

據日本專家統計,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工作狂”的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在過去的XX年中,美國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我國也增加了至少4成。

以前,在日本、中國等許多國家的詞典中,“工作狂”均被列為褒義詞,或至少不算是貶義詞。不少人(其中多數是企業老闆、單位領導)還覺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為本企業或本單位帶來了巨大的效益,而且為同事們樹立了模範的榜樣,故多數“工作狂”往往被評為“先進典型”,成了“骨幹”或“紅人”。

但美國心理學家斯賓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屬心理變態,在各單位的低、中級管理人員中尤為常見。“工作狂”與對工作有熱情者有本質區別———前者往往並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難從工作中得到快樂,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種“心理解脱”,此外他們在工作中還常常強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現問題或差錯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卻又將他人的援助拒之門外;而後者則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能獲得巨大樂趣,出現失誤時既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懊惱不已,相反卻會聰明地修正目標或改正錯誤,同時也注意與同事和上司協調、配合,因而人際關係相對融洽。考核顯示,儘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後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明顯不如後者。

專家們建議:要是發現自己出現“工作狂”的某些典型症候,那麼首先須有意識地減輕工作壓力並強迫自己減少工作量。具體做法是: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將自己現時的所有工作項目和工作時間一一寫明,然後考慮哪些可以完全放棄,或至少暫時放棄,哪些可交由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同時注重提高工作效率。最後訂出新的工作日程表,並請家人或同事予以監督。此外,不妨培養一些與工作不搭界的業餘嗜好,豐富業餘生活,如能接受心理醫生的科學治療,情況會更好些。

專家們的另一新發現是,“工作狂”的“生成”還可能與其童年時代接受的教育息息相關。實際上在“工作狂”中,有佔8~9成的人在孩提時代受到來自望子成龍的父母親的過分嚴厲的教育。在這樣的家庭裏,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往往過高甚至高得“離譜”,可憐的孩子一旦稍有閃失便會遭到批評乃至重罰,最後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現障礙,長此下去,孩子長大了極可能成為“工作狂”。尤其是在青年當中,一部分人只看和自己專業相關的書,極容易演變為工作狂。

3. 中國的讀書廣泛率和讀書普及率

中國大學學費問題與農家子弟,按説經濟越發展,教育會越普及,義務教育越有效果。可實際上並非如此,近些年在鄉村調查,發現農村兒童輟學的越來越多了,讀不起書和讀書無用論雙雙起了作用。讀不起書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毛澤東時代,雖然經濟上比現在困難得多,真正受過培訓的合格教師和適合教學的正規教室都不多,村中卻有很多人受過中學教育,尤其國小教育的普及率也都高的出奇。有人説那時的教育水平很低,高中生的水平不如現在的國中生,這不無道理。但問題是,為何那時的學生可以坐在教室裏讀書,現在很多兒童國小一畢業就流失到社會上去,上不起學了呢?一百年前,清政府時期李鴻章出使美國看到那裏的公辦學校曾不無感慨的對美國人説過:“什麼時候,若是也能夠讓我們國內的窮人家的孩子也上得起學就好了!” XX年3月10日在李昌平致朱鎔基的信中卻提到:“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那些讀不起書的兒童輟學回家在做些什麼呢?有人認為它們在做農活或其他什麼正當的輕微勞動,卻不然。他們成羣結隊的在瞎逛,這使家長最怕的,因為這樣最容易學壞,有些家長之所以拼命借錢讓子女在學校讀書,是擔心他們被那些閒逛的孩子帶壞。不只是那些輟學的兒童到處閒逛,那些讀過高中的知識青年也在村中閒逛。前幾年辦了很多中專,一些農村青年讀了中專,但找不到工作,有些師範畢業的農村青年到學校教書,要交數千至數萬的就業金,交不起的,就只好在家呆着。中國9億農民,自明朝以來的人的矛盾便愈演愈烈,三個月種田,九個月休閒便是中國農村的寫照。問題是,在那些到處閒逛的人中,為什麼不開發智慧資源、嘗試去做一些有作為的事情呢?在解決兒童輟學問題上,使我想起在安徽省利辛縣張村鎮的復興中學(現已搬至安徽渦陽縣),它由北大法律系的一個學生殷永存以及來自河北理工、阜陽師院的一些大學畢業生操辦起來的,他們背後有一個上海籌備委員會在默默的支撐着(去年,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為此專門製作、播出過節目)。在這一問題上,我認為城市和鄉村、企業和社會應該有一很好的互動、合作。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大學學費增長幅度較快。對於當前的高校收費,大部分的家庭認為已達到了承受的極限,甚至有所超出。現在高校擴招,學費上漲的幅度太快了,雖然國家有助學貸款,但不是理論上那麼簡單。

要想讀書,首先要接受教育,但我們採訪發現,55歲以上的老人,有很多根本都不識。他們出生在的戰亂時代,沒有接受教育的條件,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個空缺。我們現在有條件就要充分利用,彌補我們曾經的空缺,撫平祖輩心中的遺憾。

4. 哪類作家最受現代人的歡迎

40歲以上

據報道,近日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和浙江省新聞出版局組織的首次全國性國民閲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讀者最喜愛的十位作家全屬文學作家。排名依次如下:魯迅、金庸、瓊瑤、巴金、冰心、老舍、賈平凹、古龍、三毛、王朔。

魯迅的地位可謂無人能取代,自是來自於他的作品的廣度和深度在現代中國無人能比。而巴金、冰心、老舍的入選,則應有兩方面的原因。在讀者心中,巴金最出名的小説是《家》、《春》、《秋》,都是大家庭裏的悲劇愛情故事。雖然如今大家庭已不復存在,但個人屈從於傳統倫理以及社會輿論的壓力而放棄自身幸福的事件屢見不鮮。尤其是學生讀者更在其中找到了“反叛”的文學憑據。賈平凹早前的商州系列確是寫絕了傳統文化高度集中的三秦大地的文化,可以説是餘韻裊裊,至今不絕。

而十大作家中,台灣、香港兩地竟佔了四位,而且多是武俠文藝愛情小説獲青睞,則顯示了港台藝文文化影響中國民間甚遠。武俠言情均是永不過時的主題,瓊瑤之於言情,金庸之於武俠堪稱寫到了絕頂,兩人的作品看來還要繼續流行下去,在書店裏也定是常銷書。而古龍、三毛的作品不過是前兩人的變種而已,很難説能流傳多久。此次王朔與他先前所強烈抨擊的港台文化的代表“大俗”金庸、瓊瑤等同為最受歡迎作家之列,不知是何感想?但王朔作為文學史上“移風易俗”的人物,此次也是名至實歸。

但這些作家僅僅侷限在40歲以上的人羣中,也許是他們的那個時代造就了他們對文學的愛好及見解吧。

40歲以下

關於當前受歡迎現代作家的調查

投票選項

百分比示意圖

百分比

投票人數

郭敬明

40%

80

韓寒

15%

30

明曉溪

15%

30

安妮寶貝

5%

10

郭妮

5%

10

幾米

15%

30

張悦然

5%

10

文學精神是文學的靈魂。古今中外流傳於世的佳作,大都以深厚的精神被後人所稱道。魯迅先生説過:“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進的燈火。”然而很長時間以來,談文學精神,談作品思想,談作家的責任感,卻為許多研究者所不屑。而本書依然認為,文學精神是文學存在的重要的價值要素。文學的成就與輝煌,離不開精神的張揚;文學的尷尬與彷徨,主要是精神的失落;文學的發展與進步,則更需要新型的精神的支撐。當然,這裏所説的精神,並非陳舊觀念的翻版,也不簡單是時代的傳聲筒,而是在現代意識的燭照之下以一定的文學形式為載體的“燈火” 。

文學精神有着廣闊而又豐富的內涵。它既有哲學觀念上的古典主義、人文主義、啟蒙主義、人道主義等等,也有文學理論上的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悲劇精神、喜劇精神等等。這種種精神,有時相輔相成,聯助互動,也有時表現出矛盾乃至衝突。作家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往往是把相互關聯的精神融匯在一起,形成自己獨具個性的精神追求。在意識形態失去了權威統率的情況下,文學的各種精神就容易出現不均衡發展的現象。20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末期的文學精神便是如此。

距調查,大多數40歲以下的青年和學生都被當前的現代作家而吸引。

5. 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圖書的喜好

中國人讀書的基本情況,性別對讀者閲讀圖書時間的影響不大,但近幾年有微小的變化。他們的閲讀時間在不斷髮生變化,不同年齡段讀者的閲讀時間增減情況差別較大。可以説,收入和工作性質直接相關,不同收入讀者和不同職業讀者對於圖書的喜好表現。

許多兒童現在只是一味的學完老師課堂上的東西,課後不是進入各種輔導班就是被電視、電腦所吸引。這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十分不利,應該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學生族大都喜愛當前的青春文學,這種文學通常很無聊,只是為消遣所用。

老年人很多都喜歡看報刊雜誌,拓寬自己的視野,並跟上時代步伐。

四、當老闆的體會

我覺得,當老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要操心的地方很多。要自己安排所有的日程以及工作。做老闆,開創一番事業,也有“錦囊”的。

1、要從事你有興趣的行業。

2、創業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願望促成的,如果沒有這種願望,還是為別人工作較好。

3、人才、人才、人才,找最好的人才。

4、如果你無法把產品銷售出去,千萬別創業。

5、注意財務管理。有些公司因為太成功,往往忽略了財務管理而出軌。

6、成長速度千萬別超過本身可以控制的能力,當你要控制成本時,這點尤其重要。

7、開業以後,找出有專長的人,僱用他們,授權他們。

8、每件事的代價,都比你想像得高,做事要留點緩衝時間,成功是不能討價還價的。

9、所謂危機,就是危險中還有機會。

10、堅持到底最重要。

這“十要”之中,最後一要“堅持到底”最難做到。不少創業者,往往都是不能支撐到最後而失敗的。

另外,“不熟不做”的原則,也為一些創業者所忽略。恍若盲人,認為有錢賺即亂投資,其結果必以失敗告終。

創業從來就不是請客吃飯、花拳繡腿那麼簡單。創業是一種個人的革命。革命是要付出重大代價的,其過程可能驚險紛出,險象環生,非有堅強的意志支持不可。

五、結束語

社會實踐結束了,有很多體會,和以前都不一樣的,最深的感觸就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通過調查讓我體會到了:世界其實是一本書,人類終究離不開緣。

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2) | 返回目錄

光陰似箭,轉眼間已是大二暑假了,我們的大學生活多彩而充實,可都侷限於校內,我們對外界的瞭解很少,而假期便是個好機會讓我提前涉足於社會,去觸摸書本中沒有的東西。今年暑假,我有幸能再次參加廣西關愛女孩青年志願者行動,並且受益匪淺。

8月8號,我們廣西共有四個高等院校集中在南寧計生委辦公廳參加了XX年廣西關愛女孩青年志願者行動動員會及相關培訓。通過這個會,我們瞭解到“關愛女孩”活動的內容,目的,意義及相關注意事項,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方案的大體模式指出了指導方向。今年“關愛女孩”青年志願者行動致力於考察調研社會性別平等,以及人口性別比偏高等方面。而調研目的則是重點了解考察我區部分地區農村村規民約中體現性別平等的現狀,缺陷及可能干預途徑,提出改進的建議,為開展“關愛女孩”行動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問題,促進男女平等和社會和諧發展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對策和建議。

調研時間:XX.8.10 ——XX.8.19

調研地點:廣西來賓武宣縣

調研對象:來賓市武宣縣人民,包括縣計生局,教育局,民政局,婦聯,鄉鎮計生部門

調研人員:蔣豔萍老師 王芳 林榮 李輝 朱廣超 王瑩 蘇婉蓉 盧雪婷 謝向鋅隆豔芳 潘小池

調研形式:以走訪調查為主,為了便於搜索整理信息,我們還以調查問卷作為輔助調研工具。走訪為我們的調研報告提供了充實的實例材料,而調查問卷則有利於我們對所得的資料進行定量處理和數據分析。

調研方法:選定一些鄉鎮及村落,走訪鎮政府,瞭解該鎮的人經濟,教育,衞生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然後下鄉入户,與當地村民進行深度訪談,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經濟發展與新農村建設情況;村民對社會性別平等的態度;人口計生部門政策宣傳及工作落實情況;人口性別比偏差情況。而我們這次調研的主題重點在教育這方面,即農村女孩受教育現狀及影響因素。

8月9號下午我們出發前往來賓武宣,車外的秀麗風景拼命的往後退,我們在好奇與興奮中前進。正如我們在準備階段所瞭解到的,武宣縣是一個人傑地靈的縣城。這裏有以山峻、水秀、石奇、林幽著稱的百崖大峽谷,是難得的旅遊、休閒避暑勝地; 還有坐落在高出地面100米的八座山峯中終年旱不涸,雨不溢,水甘可飲,水色依時變幻,四面青山挺拔秀麗,自成一景的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八仙天池;文廟——廣西最大、現存較好的文廟之一,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進入武宣縣我們便感歎真是名不虛傳。

而時下恰是“雙忙”時節,路邊金燦燦的稻田裏,農名朋友們正辛苦勞作着。我們到達目的地後安頓好後便馬上開了一個小的會議,就當地情況討論,將工作方案在修改完善。我們採點的是黃茆鎮和東鄉鎮,以東鄉鎮為例。

從我們收集到的資料情況看,東鄉鎮教育狀況不是很樂觀,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裏大多數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和幾歲的小孩在家。瞭解才知道,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外地去打工了,而且好多本應該在教堂裏的孩子們也早早的加入打工隊伍的行列。走訪了兩天,才好不容易見到一户人家裏有一個18歲的女孩子。她向我們介紹説,她國小我畢業就不讀書了,周邊的同學也有部分也是這種情況的,也有國中畢業就不讀書了的,上高中的寥寥無幾,而能上大學的,更是鳳毛麟角。他們國小畢業後就在家務農一兩年,然後就跟着年長一點的親朋好友出去打工。和走訪的其他十幾户人家瞭解到的情況差不多,當地年輕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

特別是到了合羣村,這裏都是很零散的幾户人家組成的小村落紮在山腳,山山相連,經濟作物就是人均不到三四分的田地,經濟水平落後。我們走訪中有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位將要退休的國小教師,黃老師。他向我介紹當地的一些情況。他説,現在村裏人最揪心的事是,為了減少資源浪費,縣裏出一條關於合併學校的政策。河馬鄉以前有8所國小,現合併為1個——河馬中心國小。國中也合併學校。而問題在於這一地段多以山區為主,村落之間又遙遠,以前有8所國小,學生可以自己到較近的國小上學,而合併學校後,由於路程遙遠,家長不放心,而且中心國小隻開設三年級以上的宿舍樓,宿舍少,設施簡陋。而且現在像這種貧困山區國小最缺的還是老師,一些老師因為各種原因不肯留下來,新招的老師也不夠調配上課,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差。黃老師説,以前還有好多小孩可以讀完國小的,現在部分同學都面臨輟學問題了,真希望政府出台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我們的走訪收集資料和調查統計的結果分析,102份東鄉鎮調查問卷,其中有34.3%認為“重男輕女”仍是本地的傳統思想,50%認為女孩上學也是非常重要的,22.2%的人認為當地輟學女孩還是比較多的,而24.5%認為她們輟學的原因是個人意願,只有15.7%認為是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61.8%家庭收入的主要支出方向是供孩子讀書,35.3%認為當地有較多未成年女性外出打工。

由上統計分析影響當地教育狀況的因素可有以下幾點:

家庭因素:由於家庭困難而輟學的也佔15.7%,東鄉鎮主要以農業為經濟來源,而這裏山多地少,人均年收入才1800,生活都是問題了。我們走訪時遇到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大伯,他有一個今年讀九年級的女兒,他打算不供她讀高中了,因為家裏有年老多病的老母親,妻子是卧病在牀的殘疾人,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只能委屈女兒了。類似情況的不止他一户人家,我們看了也挺心酸的。

學校因素:學校合併,的確省了不少資源,提高綜合教學力。然而,願意支援西部教育的老師太少了,而且國家投了一定資金用於西部教育,可真正到了當地政府用到教育的就不敢恭維了。正如合羣村國小的老師們集體向國家申請《XX年二等偏遠山區教職員工每月工資多增100元》這一項目,經過半年才終於被通過審核並實施了。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跟不上,也會影響教育狀況的因素。

社會因素:調差統計分析,當地還是存在部分人認為讀書只要能識就可以了。打工仔出去兩年不照樣回來蓋大樓了,大學生多花幾萬塊錢,等到畢業也不一樣難找到穩定像樣的工作。這些話不是沒有依據,現在社會競爭大,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就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然而,受到更高的教育不是給我們儲備了更多的知識嗎?當地的流動人口已超過半數,青少年怎不會收影響?

政府因素:調查統計結果發現,羣眾對政府制定的給與農村困難户優惠的社會經濟輔助政策瞭解不多,即便了解,也有好多認為落實不到位,有相當一部分真正困難的羣眾沒得到救助。由計劃生育服務部門對計生户的貧困女孩教育方面的獎勵,扶持政策落實的情況瞭解,有4.34%認為大部分落實了,26.08%認為落實了少部分,而有17.39%認為都沒有落實。這只是其中一項政策的落實情況的調查結果,那其他政策有落實的怎樣呢?政府在宣傳,落實上又做到位了嗎?公平性,透明度,普及度,影響力如何?

個人因素: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本地去輟學女孩輟學原因調查中,有24.5%認為是個人意願,也就是説這部分人不是因為經濟困難而上不了學,而是自己不想讀書了。走訪中瞭解到,部分青少年因為自己的學習跟不上覺得沒前途而不想讀書了,部分青少年則覺得周圍有好多同齡人也是國小或國中畢業就去打工了,不用承受那麼重的學習壓力,又可以賺錢,何樂而不為?他們不想讀書受何影響?是打工流動人口?是教學質量差?市中心學校附近那些寫明未成年人不得進入而裏面卻大多是未成年人背影的“黑網吧”?還是他們本身沒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們走訪的十幾個村落,各村經濟水平不同,教育狀況也不同,而影響教育是多方因素的。希望政府相關政策能落實到位,不光是教學設施的建設,還有合理調配教育人才到西南部地區支教,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申請國家資助時遇到的各種條件限制,政府應該重新審核相關政策,進行改善;合併學校也是教學資歷上的“強強聯合”,提高教學質量,可還得解決學生去上學難,住宿條件差等問題;還有公安部門應該嚴肅查處那些非法營業的“黑網吧”。學生觀念還需他們的覺悟和周邊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武宣走訪十天,我們這個團隊團結在一起,酷暑不能消減我們的熱情,即使穿梭在田間地頭我們也是興致高昂,因為村民們的淳樸熱情讓我們倍感親切。特別是當地較重視的七夕節讓我們趕上了,讓我們體驗了異地的別有風味的風土人情。閒暇時我們互相交流我們收穫的資料還有我們自己的想法。由於我們是在校的學生,閲歷交淺,看待問題不深入,很多東西只是看到表面,而未識實質。特別是一些細微的問題,還得經過蔣老師點撥我們才注意到。我們所做的這些也許不能對對當地的羣眾有什麼直接的大的影響,希望我們的調研報告反映出的問題能得到政府以及各界的關注。

這次活動結束了,我也獲得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團隊精神最重要,而學會體諒別人,接觸不同層次的的人,進一步瞭解社會,以及各種社會交際的技巧。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這些將鼓舞我在今後的實踐工作中更加努力的探索研究,也會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提醒和完善自我。 潘小池

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3) | 返回目錄

大二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一、找單位——近在咫尺

每個學期的社會實踐找單位都是一大難題,以前總是麻煩爸爸媽媽,現在該上大三了,想自己鍛鍊一下,也不想總是麻煩他們了。於是,找單位就成了一個問題。暑假在家,沒什麼事情可做,就去超市打工了。每天要站9個小時,前幾天根本堅持不了,那時候都想直接躺在地下了。

我想了很久,不知道把我們幾個安排到哪裏才好。暑假以來,大學生紛紛走進機關、走進企業、走進農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的社會知識、促進了大學生健康成長。記者瞭解到,大多數學生都能靜下心來,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但也有部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流於形式。

大學生:

為了應付學校下達的任務

“6月初,學校就讓我們回家找單位實習了,完不成實習報告的,學校要扣學分、影響畢業。沒辦法,許多同學就回家拉關係、找單位進去實習;還有些同學,實在來不及實習,就隨便找家單位蓋個章、寫個實習報告完事。總之,大家都是為了應付一下,沒把實習當回事”。南京某大學的一位學生坦率地對記者説。

徐州某師範大學的衚衕學在一家事業單位只“實踐”了一個星期,就匆匆忙忙準備和同學去外地旅遊了,她笑着説:“實習時間雖然短暫,單位領導也沒為難我,我的實習評語都是挑最好的寫,章也蓋得很順利。拿實踐學分是沒問題了”。

距我瞭解,許多大學生的心裏都很清楚:這與理想中的實習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將來找工作還是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實習單位:

多了一個義務勞動者

某機關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説,參加實踐的大學生一般都是熟人介紹來的,專業是否對口且不説,關鍵是要有個位子。工作做不來,就整理一下報紙文件、接接電話,為其他同事做些輔助性工作。

一位正在實踐的女同學也説,我所在的單位知道我學的是建築學,與機關工作不對路,他們就讓我抄寫文件、打打……差不多都是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實習內容跟專業相差較遠。後來領導又要我幫助寫寫稿子,稿子被改得面目全非,還署着我的名,很多觀點根本不是我的想法,那種感覺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更多的時候,就是幫老同事倒倒水,我當了一個月的“茶水小妹”。

我的選擇:

自己給自己打工

後來,我終於想到了我的“千嬋工作室”。我打算以工作室的名義下達一個問卷調查的任務由我們來負責完成。這樣,既可以實實在在的做好社會實踐,又可以鍛鍊我們的能力。

二、問卷調查

1.題目

哪類圖書最受歡迎?

2.目的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得到今天,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中是否已經丟失了中國50XX年的文化;在外來文化不斷侵入中國的今天,我們的文化是否已經正在被一點點的顛覆;人們在工作中,是否教育下一代來養成學習的美德呢?

【1】通過a、b選項可表現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對我國人民精神世界的影響。

【2】f與其他選項對比,可看出工作狂傾向度。

【3】h 預期他選項對比,可得出中國的讀書廣泛率和讀書普及率。

【4】分析出哪類作家最受現代人的歡迎。

【5】年齡段區分,可分析出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圖書的喜好。

3.過程

調查時間安排:

XX年年8月26日:採購禮品、渭河人工湖邊調查

XX年年8月27日:渭濱公園調查

XX年年8月28日:中爾特義務勞動

XX年年8月29日:華浦義務勞動

XX年年8月30日:短信、電話、網上調查

XX年年8月31日:商討營銷策劃書、繼續昨天的調查

XX年年9月1 日:漢唐書城調查

XX年年9月2 日:華潤萬家廣場調查

XX年年9月3 日:505廣場調查

XX年年9月4 日:人民路街邊調查

調查對象:

所有人羣,但按年齡段區分。

學生(兒童)、40以下、40—55、55以上

三、分析

1. 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對我國人民精神世界的影響

如今中國大力推行市場經濟,亞當·斯密是否應該僅僅算成人家的文化?再有現代的科技,中國文化包容不包容呢?你再看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各種討論,哈耶克的引用率比他在美國同行中的引用率還高,甚至那些口口聲聲要捍衞中國文化的保守主義者們,也言必稱哈耶克、伯克。那麼人家這幾個“老外”難道沒有資格進入中國文化嗎?

過去國外的中國研究叫“漢學”;如今則叫“中國學”。因為中國文明遠遠不能用漢文化來概括。如今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中國文化要面臨和世界文化融合的問題。所以,以筆者之見,“國學院”實在不是個理想的名,叫“中國文化學院”也許更貼切。“國學”總是要強調內外之別,似乎有一些是我們自家的寶貝,別人無法理解和賞識,和別人的東西有決定性的不同,是我們文化認同的核心。最後,這樣的國學很容易成為一種政治意識形態。看看日本的國學運動,到後來越來越意識形態化,民族主義色彩越來越強,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省嗎?

我們面臨着一個以人類的傳統為自己的傳統的時代,一個兼容幷包的文藝復興的時代。把西方文化以及其他外來文化排斥在中國的文化之外是狹隘的,把對中華文明作出卓越貢獻的少數民族文化排斥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外,也只能更加重我們這種文化封閉主義的心態。其結果不是中國文化的復興,而是把中國文化變成古董、送進博物館陳列。

根據我們的調查,在青年學生中,外來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就拿我來説,看文學作品倒是很多,但基本上全都是外國文學。我覺得,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向世界開放的今天來説,應該加強對我國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我們50XX年的文化,絕對不能摒棄。

2. 工作狂傾向度

據日本專家統計,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工作狂”的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在過去的10年中,美國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我國也增加了至少4成。

以前,在日本、中國等許多國家的詞典中,“工作狂”均被列為褒義詞,或至少不算是貶義詞。不少人(其中多數是企業老闆、單位領導)還覺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為本企業或本單位帶來了巨大的效益,而且為同事們樹立了模範的榜樣,故多數“工作狂”往往被評為“先進典型”,成了“骨幹”或“紅人”。

但美國心理學家斯賓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屬心理變態,在各單位的低、中級管理人員中尤為常見。“工作狂”與對工作有熱情者有本質區別———前者往往並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難從工作中得到快樂,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種“心理解脱”,此外他們在工作中還常常強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現問題或差錯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卻又將他人的援助拒之門外;而後者則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能獲得巨大樂趣,出現失誤時既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懊惱不已,相反卻會聰明地修正目標或改正錯誤,同時也注意與同事和上司協調、配合,因而人際關係相對融洽。考核顯示,儘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後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明顯不如後者。

專家們建議:要是發現自己出現“工作狂”的某些典型症候,那麼首先須有意識地減輕工作壓力並強迫自己減少工作量。具體做法是: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將自己現時的所有工作項目和工作時間一一寫明,然後考慮哪些可以完全放棄,或至少暫時放棄,哪些可交由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同時注重提高工作效率。最後訂出新的工作日程表,並請家人或同事予以監督。此外,不妨培養一些與工作不搭界的業餘嗜好,豐富業餘生活,如能接受心理醫生的科學治療,情況會更好些。

專家們的另一新發現是,“工作狂”的“生成”還可能與其童年時代接受的教育息息相關。實際上在“工作狂”中,有佔8~9成的人在孩提時代受到來自望子成龍的父母親的過分嚴厲的教育。在這樣的家庭裏,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往往過高甚至高得“離譜”,可憐的孩子一旦稍有閃失便會遭到批評乃至重罰,最後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現障礙,長此下去,孩子長大了極可能成為“工作狂”。尤其是在青年當中,一部分人只看和自己專業相關的書,極容易演變為工作狂。

3. 中國的讀書廣泛率和讀書普及率

中國大學學費問題與農家子弟,按説經濟越發展,教育會越普及,義務教育越有效果。可實際上並非如此,近些年在鄉村調查,發現農村兒童輟學的越來越多了,讀不起書和讀書無用論雙雙起了作用。讀不起書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毛澤東時代,雖然經濟上比現在困難得多,真正受過培訓的合格教師和適合教學的正規教室都不多,村中卻有很多人受過中學教育,尤其國小教育的普及率也都高的出奇。有人説那時的教育水平很低,高中生的水平不如現在的國中生,這不無道理。但問題是,為何那時的學生可以坐在教室裏讀書,現在很多兒童國小一畢業就流失到社會上去,上不起學了呢?一百年前,清政府時期李鴻章出使美國看到那裏的公辦學校曾不無感慨的對美國人説過:“什麼時候,若是也能夠讓我們國內的窮人家的孩子也上得起學就好了!” XX年3月10日在李昌平致朱鎔基的信中卻提到:“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那些讀不起書的兒童輟學回家在做些什麼呢?有人認為它們在做農活或其他什麼正當的輕微勞動,卻不然。他們成羣結隊的在瞎逛,這使家長最怕的,因為這樣最容易學壞,有些家長之所以拼命借錢讓子女在學校讀書,是擔心他們被那些閒逛的孩子帶壞。不只是那些輟學的兒童到處閒逛,那些讀過高中的知識青年也在村中閒逛。前幾年辦了很多中專,一些農村青年讀了中專,但找不到工作,有些師範畢業的農村青年到學校教書,要交數千至數萬的就業金,交不起的,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