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先進事蹟材料範文4篇

本文目錄教師先進事蹟材料範文國小黨員教師先進事蹟材料理工學院黨員教師先進事蹟材料高中語文教師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範文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事蹟材料,僅供參考!

教師先進事蹟材料範文4篇

工作六年來,陳老師以她特有的清新流暢的授課風格,熱誠坦白的品行氣度,贏得了同事們與同學們真誠的喜愛,同學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小陳老師”,而同事們則親暱地把她叫做“小丫頭”。不瞭解小陳老師的人也許不會明白,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小”裏面,包含了多少濃濃的愛意——

毫不誇張地講,小陳老師從形象到思想,幾乎顛覆了人們對大學老師的一切傳統認識,她開設美學課,同時躬身實踐,外在美,濃裝淡抹總相宜;內在美,映日荷花別樣紅。她快樂並美麗的工作着、生活着。她用行動讓人們相信,“讀馬列一樣可以讀的很輕鬆,學經濟一樣可以學的很快樂”,從小陳老師站在講台上的第一刻起,她就不斷地向大家證明着這一點。學生們不僅在她的課堂上收穫了知識,更收穫了品德,收穫了思想,大家搶着拿書包拿椅墊去佔座,幾乎成了小陳老師課堂固定不變的一道風景。

小陳老師最厲害的本事是,把一個複雜的原理講的乾淨透徹而又妙趣橫生,上下古今隨意縱橫,彷彿信手拈來,卻又處處睿智處處機鋒。針對當前高校裏普遍存在的,認為“政治理論課枯燥乏味,已經過時”的思想,她運用“角色扮演”、“圖式解析”、“智力搶答”、“分組辯論”等等靈活多變的手段,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各種熱點問題,如“我國現階段存在剝削嗎”,“體彩是國家許可下的賭博嗎”等等,在討論中她巧妙地將黨的方針政策不着痕跡地加以貫穿,既充分調動了大家的學習熱情,又有效的引導學生自覺駁斥了“政治理論無用論”的思想,並在潛移默化中把思想政治工作作到了講台上,作進了學生的心中。

小陳老師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不僅表現在課堂上,甚至延伸出了課堂之外。她常説,“什麼是人材?先是‘人’後是‘材’,首先做好‘人’,然後才談得到是不是‘材’。”她説一個人不能好高騖遠的總想着去幹什麼大事,而是要首先時常的反省自身,看自己距離一個“合格”的“人”還有多遠,她要求自己和學生們用寬容率真、懂得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經營命運。

我們都見過學生在上下班的路上等候小陳,向她訴説遇到的問題和困擾,請求她給予援手。每當這個時候,小陳老師總是用一顆温情的心去傾聽去解答,僅在去年下半年,小陳就為四個專業的11名貧困生聯繫了家教,並且不問姓名、不求償還的解囊相助1000多元,她還在任課班級實行了“三個公開”,即住址公開、電話公開、郵箱公開,把一個教師黨員所能做的一切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XX年4月,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時期,在大多數人都選擇遠離人羣的時候,小陳卻勇敢的擔負起一個黨員的職責,就任了人文科學學院03級學生特別輔導員。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裏,她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牀,給學生們熬綠豆湯、煮蓮子水,測量登記好學生的體温,然後一步不落的帶領學生跑完5000米。在醫藥貨源緊張的形勢下,她甚至把自己家的體温計、紗布、口罩、消毒液、抗病毒口服液都無償的貢獻了出來……

像這樣的事小陳從來都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難怪接觸過她的學生都説,在小陳老師看似單薄的身軀裏,卻藏着最為從容堅定、自由開闊的心胸。

如果説學生們對小陳老師的喜愛還多少帶有一點少不更事的崇拜色彩,那麼周圍同事的評價則應該是最中肯、最恰如其分的。

這幾年畢業新分配來的老師逐漸增多,單純從年齡上講,小陳已經不是人文學院最年輕的教師,但是大家依然一如既往的稱呼小陳老師為“小丫頭”,這裏面不僅僅有一個習慣的問題,更多包含的,是大家對她的不可替代的信賴和喜愛。

XX年,我院有位老師的母親突然發現罹患晚期肺癌,急需照料,小陳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當天就把這位老師的課程全部接過來,加上她自己的公共課、專業課,周學時達到了30多學時,30多學時是什麼概念?那意味着每天最少要講上6到8個小時——只幾天的功夫,小陳的體重就掉到了八十多斤,嗓子更是腫得幾乎咽不下東西,可即使這樣,她也沒有拉下過一節課,聽着她嘶啞的聲音,看着她日漸單薄的身影,學生們都心疼得不得了。當這位老師處理完母親的喪事回來,忍不住與小陳相擁痛哭,而看着這位老師遞過來的課時費,小陳卻怎麼也不肯接受,她説她哪能拿媽媽的命去換錢。

事實上這幾年在人文學院,得到過小陳無私相助的,又何止是一個兩個人:

有位同事生小孩住院,雙方老人都在外地,做丈夫的滿心歡喜卻又手足無措,是小陳跑了兩天勞務市場,幫他們請來了保姆,還天天調着花樣的燉好雞湯、骨頭湯送過去;

有位同事經濟上遇到困難急等錢用,又是小陳,想都不想就把還差幾天就到期的幾萬元死期存款取出來,送到同事的手上;

有位同事身體素質差,經常生病十分痛苦,還是小陳藉着去北京出差學習的機會,主動到301醫院掛了專家門診諮詢,帶回了一套新的治療方案;

還有位已經退休的老教師,家人得了急症,凌晨三點多打來電話求助,小陳二話沒説,爬起來拉上病人就開車直奔醫院,在醫院一陪就是兩天……

小陳老師做過的類似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以至於大家有了什麼婚喪嫁娶的大事,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熱心的“小丫頭”,想請她幫忙,在她的周圍,彷彿已經形成了這樣的一箇中心,這個中心沒有人加冕、沒有人授權,卻有着最為濃厚的人情味兒,最為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XX年底,小陳被任命為人文學院院辦公室主任,從此大家有事沒事、上課下課都更愛到辦公室轉轉,轉轉就更覺得踏實,更覺得親近覺得温暖。

六年來,她共獲得了“校青年崗位能手”、“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校三八紅旗手”、“校工會積極分子”等六項榮譽稱號,發起校內外體育友誼賽四次,籌劃主持院教師聯歡活動三次,有力地向全校、乃至全社會展示了一個蓬勃、樂觀、積極、團結的人文學院新形象——

這些榮譽小陳當之無愧,而此刻我們最想説的還不是這些,我們最想説的是,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是不是隻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就像我們的小陳老師,她或許並不符合我們傳統的眼光和認識,但她卻以她特有的方式,時尚而認真的生活,不斷的提升自我、感召他人,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值得我們珍視的品質,何嘗不是對一個優秀共產黨員標準的有力實踐?!

國小黨員教師先進事蹟材料教師先進事蹟材料範文(2) | 返回目錄

走進寺坪每所學校,不能不談寄宿制學校“家庭化”服務管理模式;談學校“家庭化”服務管理,不能不提到一位家喻户曉的老黨員——張明成老師。今年58歲的他,已經在教育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了38個春秋。他紮根深山,無怨無悔,一直在寺坪最偏僻、條件最簡陋的角落——房、保、谷三縣接壤處的李家國小辛勤地書寫着他不平凡的人生。

XX年,李家國小開始創辦寄宿制學校。六、七歲的小孩兒正是在父母懷裏撒嬌的年齡,到學校住宿,飲食起居誰照顧,怎麼照顧?誰來擔任生活指導老師呢?正當校長犯難之時,身為老黨員的張老師毅然地找到校長説:“校長,讓我來吧,我一定不負家長的希望。”從此,張老師與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睡綁在了一起,這一干就是九年!

九年來,張老師給孩子餵過藥、梳過頭、抹過澡、洗過腳、理過發、穿過衣。學生的牀邊迴盪着他的搖籃曲,餐廳裏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跡;他往往忘記了自己孩子的生日,卻把學生的生日牢記在心裏;他很少給自己的家人打電話,卻常常把電話打進學生家裏。他憑着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憑着對祖國花朵的大愛情懷,無微不至地關愛着每一個學生。

(第一部分: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愛心,只有充滿愛心才能當好生活指導老師。”(張老師説)這就是張明成老師對生活指導老師的理解。

去年臘月的一天,6歲學生張雪,上課肚子疼,來不及上廁所,把大便拉到了內褲上,張老師急忙把他抱到寢室擦洗乾淨放在牀上,然後又拿着孩子的內褲踏着積雪來到河邊,在冰涼刺骨的河水中,將其髒衣颳了又刮,洗了又洗,直至搓洗乾淨,又拿回去生火烤乾給孩子穿上。雖然手凍僵了,但他卻説:“作為一名生活老師,能父母般地疼愛孩子,心裏總覺得暖烘烘地。”

同樣是臘月的一天,天氣陰沉,寒風呼嘯,學生張丹突發疾病,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人事不醒,經村醫診斷,需要馬上送往鎮醫院搶救,校長立刻找來了一輛三輪車,張老師用被子把孩子包得緊緊的,坐在車廂內,一手摟着孩子,一手舉着吊瓶,迎着刺骨的寒風行了50多裏的山路。路途中他咬緊牙關堅持着,他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學生平安無事。下車時,他已手腳麻木,步履蹣跚,待學生醒來時,他卻倒下了……

有段時間,他發現學生李靜學習心不在焉,生活中也總是悶悶不樂,幾經詢問後得知,李靜媽媽因為爸爸在外打牌輸掉很多錢,兩人吵了架。媽媽一氣之下,外出打工了。張老師連忙安撫好孩子,下班後,他又和班主任一起行了三裏山路,來到李靜家,和家長進行溝通。從那以後,他天天關注李靜的變化,並經常和她聊天,當她看到李靜燦爛的笑容時,他也高興地笑了。

(插播:張老師的心裏所想,如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我們就應該對他們的成長負責,在學校,我們老師就是他們的親人,我們應該這樣做,應該像家長一樣心疼他們、關愛他們。)

(第二部分:幸福就是有你在我身邊)

照顧低年級學生的生活,對每一件事都要有特別的耐心。那是秋季開學的第一天晚上,一年級學生第一次離開父母,在學校住宿,他們既興奮又恐懼。晚上熄燈鐘響後,開始很多人嘰嘰喳喳地説個不停,好不容易讓他們安靜下來,哭哭啼啼的聲音又此起彼伏,張老師只好把燈打開,一個一個地哄他們睡。剛入睡不久,他又聽到有個學生喊:“媽,我要屙尿”。張老師知道,這是孩子們還以為在家裏和爸媽一起睡。他又急忙帶着孩子去上廁所,這個剛從廁所回來,那個又要去。就這樣,張老師一整夜都沒睡成。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學生逐漸習慣了才有所緩解。

一天,黃帥小同學突發高燒,奶奶領他去村衞生室打針,他怕疼,不管奶奶怎樣説,就是不打針。奶奶沒轍,只好請來張老師幫忙勸説。張老師親切地説:“黃帥,有病就要治,打一針就好了。”沒想到黃帥説:“張老師不打,我也不打”。張老師説:“好啊,我打了,你一定得打喲!”張老師真的讓醫生在他身上打了一針。孩子看到老師打了一針後,才同意打針。

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工作的絲毫馬虎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而張老師就是憑着這種一絲不苟的細心,九年如一日,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讓家長、學校對他是那麼的放心。那是一天夜間,張老師喊一年級孩子張然上廁所,掀開被子,發現孩子不見了!張老師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孩子哪兒去了呢?張老師提着礦燈,找遍了學校的每個角落,不見蹤影。冷靜思考後,他又回到寢室,在鋪位上查找,一號牀沒有,二號牀沒有,三號牀也沒有……當他掀開九號牀的被子時,礦燈的光亮照在一個熟悉的臉蛋上,原來,張然從八號牀溜到九號牀上睡着了。看着睡得正香的孩子,他一顆懸着的心才放下。

一、二年級的國小生大部分只有六、七歲,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吃、喝、住、病等都有一定的困難,安全意識差,衞生習慣還沒有養成。張老師就是憑着這種“細中又細”的耐心,精心照顧着每一個孩子。為了讓學生儘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他教給學生怎樣按時吃飯,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他採取翹大拇指、畫紅旗爭當先進組等方式來激勵學生。學生和家長都給予了他較高的評價。

(插播:學生對張老師的評價,如“我們都喜歡和張老師在一起。”“有張老師的地方就有笑聲。”“張老師對我們可好了。”“他很慈祥,就像我們的爺爺一樣。”“和張老師在一起真幸福。”……家長的評價,如“張老師真是一個好老師,帶孩子比我們心都細。”“把孩子交給張老師,交給學校,我們放心。”“張老師是好人,是個好老師。”……

(第三部分:今生陪你一起走)

作為學生生活指導老師,遇到的事太多太多,需要解決的事也是太多太多,張老師就是用一顆無私的愛心與細心,精心呵護着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健康地成長。學生沒錢吃飯他掏錢給學生;學生生病了,他護送學生到衞生室就診,併為學生支付藥費;低年級學生喝藥時,他親自指導按劑量服藥,有時學生怕苦,他就在開水裏放點糖,哄着學生把藥喝下去。為防止學生凍傷,他到處打聽買木炭,供學生取暖。去年冬天,唐芳芳、趙李波、張德山,三個學生家長都在外打工,張老師發現他們上身穿着空襖,便到親戚朋友家找來一些好點兒的衣物、鞋子送給他們穿。

李家國小的教育教學工作演譯着張老師一生一世的故事,也是

他難以割捨的精神家園。如今已經58高齡的他,談及起管理孩子的點點滴滴,臉上總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插播張老師的話,如“我要在生活指導老師這個崗位上幹一輩子,直到退休。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感到很快樂,心也變得年輕了。”)

(第四部分:編後語)

歡喜做事,事勞而不覺其累;良友伴行,路遙而不覺其遠。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方向,一種動力。艾青説:“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是啊,九年,是什麼促使這位臨近退休的老師,一位年近花甲的老黨員默默地堅定不移地走生活指導老師之路?是愛!是真愛!是大愛!是忘我的愛!這種愛感人肺腑,更讓人肅然起敬!衷心地祝願張老師一生平安幸福!

理工學院黨員教師先進事蹟材料教師先進事蹟材料範文(3) | 返回目錄

**是理學院數學系教師黨員,先後獲得南粵優秀博士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光榮稱號。

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教學是我們教師永恆的主題。一年來,**老師主講過的課程有數學分析等三門課,年教學210課時。同時負責一項學校重點教改項目,參加一項國家教改項目。通過教學改革,他注意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

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的能力等十種數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在課堂上採用了啟發式教學的方法,加大信息量。在課堂上,同學們上課認真,思維活躍,效果良好。班上出現了不少數學的尖子,考研的苗子。由於和同學溝通較好,許多同學畢業後和他一直保持聯繫,到美國讀博士的李中效同學,到華工讀碩士的何敏藩,林正春等同學,**老師感到其中有這樣的好學生,這是教師的快樂。

上學期他義務為理學院數學系考研同學進行數學輔導,結果有四名同學考上了研究生,其中兩人是他作為班主任所在的班01數學1班的同學。

從99年開始負責組織我校同學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取得了全國一等獎一隊、二等獎二隊,廣東省排名第三。作為教練,他帶的學生獲全國二等獎一項。**老師堅信只要對學生有愛心、信心和耐心,我們是一定能夠培養出一流的大學生,一定能夠把我們學校辦成一流的大學!

當然,要培養一流的學生,教師本身必須有過硬的科研素質。所以,**老師注重自己的科研工作。在我校工作以來,作為項目主持人負責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二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各一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十五”重點攻關項目等10餘項。在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專著、國家“十五”規劃教材等五部,在四種國際學術雜誌如《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nonlineardynamics》等、多種國家一級學術刊物如《物理學報》、《力學學報》等發表、錄用論文40餘篇,論文被《sci》、《ei》等摘引40餘次,獲陝西省自然科學進步獎三等獎一項。現為中國振動工程學會隨機振動分會理事,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應用數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平時,**老師能關心、團結同事。象安裝軟件、解決電腦出現的問題等事,他都樂意幫忙;各種捐款也是捐的較多的。雖然都是些小事,但這正是體現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時候。平凡的工作、生活,是我們黨員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場所。

老師和同學們説,學校有着這樣先進傑出的好老師,我校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高中語文教師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範文教師先進事蹟材料範文(4) | 返回目錄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事蹟材料,僅供參考!

楊麗老師是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出色的班主任。本科畢業,高級教師。曾擔任業務副校長,區政協常委。曾獲省教學能手,省心理課題一等獎,市優秀教師,市 “巾幗標兵”等榮譽。xx年調入嘉高以來,連續三屆擔任高三畢業班,所帶班級大學聯考成績突出,重點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曾獲秀洲區教文體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楊麗娟老師教學成績突出。她那極強的教學基本功和極豐富的教學經驗,使得她的語文教學會考a級率連續三年達86%以上;大學聯考平均分居嘉興市前列,最高分達129分;學生在各類徵文比賽中頻頻獲獎,徐睿俊、徐萍同學的徵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

楊麗娟老師奉獻精神突出。她那從不懈怠的敬業精神折射出嘉高人的品性,早六點多到校晚八九點回家,多年如一日。敬業奉獻精神激勵着她對教育事業的執着,xx年她任教高三,其間她自己半月板撕裂,拖着傷腿堅持上課;而此時愛人又住院,真是禍不單行,怎麼辦?當大家與小家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楊老師舍小家為大家,一直堅守高三崗位,因為她知道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知道所承載的是56個家庭的希望,承載的是秀洲區父老鄉親對嘉高的期望;但是作為妻子的她,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自己對愛人的愧疚。

楊麗娟老師班主任工作出色。從教23年,班主任工作長達21年。優秀的班主任工作形成了她的“一班一品”:以愛心貫穿教育過程的始終,在班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08屆高三(9)重點大學率達75%;班級屢獲精神文明班級,體育節總分第一名,衞生示範班級;班中學生在各種競賽中也屢屢獲勝,05屆的沈達宇同學獲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沈倩傑同學獲全國生物競賽三等獎,08屆的張忠偉同學獲全國生物競賽二等獎,王林林同學獲全國物理競賽浙江賽區二等獎,09 屆的錢揭珺同學獲全國英語能力競賽一等獎,王亞楠、張一波同學獲全國英語能力競賽嘉興市一等獎。因此,她的班級被全校公認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示範班。

楊麗娟老師以其豐富的教學經驗、樂於奉獻的精神、高品位的班主任工作,創造了她教育教學上的一個個輝煌;她與嘉高團隊一起在前進,辛苦着並收穫着,收穫着並快樂着!

楊麗老師是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出色的班主任。本科畢業,高級教師。曾擔任業務副校長,區政協常委。曾獲省教學能手,省心理課題一等獎,市優秀教師,市“巾幗標兵”等榮譽。xx年調入嘉高以來,連續三屆擔任高三畢業班,所帶班級大學聯考成績突出,重點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曾獲秀洲區教文體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楊麗娟老師教學成績突出。她那極強的教學基本功和極豐富的教學經驗,使得她的語文教學會考a級率連續三年達86%以上;大學聯考平均分居嘉興市前列,最高分達129分;學生在各類徵文比賽中頻頻獲獎,徐睿俊、徐萍同學的徵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

楊麗娟老師奉獻精神突出。她那從不懈怠的敬業精神折射出嘉高人的品性,早六點多到校晚八九點回家,多年如一日。敬業奉獻精神激勵着她對教育事業的執着,xx年她任教高三,其間她自己半月板撕裂,拖着傷腿堅持上課;而此時愛人又住院,真是禍不單行,怎麼辦?當大家與小家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楊老師舍小家為大家,一直堅守高三崗位,因為她知道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知道所承載的是56個家庭的希望,承載的是秀洲區父老鄉親對嘉高的期望;但是作為妻子的她,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自己對愛人的愧疚。

楊麗娟老師班主任工作出色。從教23年,班主任工作長達21年。優秀的班主任工作形成了她的“一班一品”:以愛心貫穿教育過程的始終,在班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08屆高三(9)重點大學率達75%;班級屢獲精神文明班級,體育節總分第一名,衞生示範班級;班中學生在各種競賽中也屢屢獲勝,05屆的沈達宇同學獲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沈倩傑同學獲全國生物競賽三等獎,08屆的張忠偉同學獲全國生物競賽二等獎,王林林同學獲全國物理競賽浙江賽區二等獎,09 屆的錢揭珺同學獲全國英語能力競賽一等獎,王亞楠、張一波同學獲全國英語能力競賽嘉興市一等獎。因此,她的班級被全校公認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示範班。

楊麗娟老師以其豐富的教學經驗、樂於奉獻的精神、高品位的班主任工作,創造了她教育教學上的一個個輝煌;她與嘉高團隊一起在前進,辛苦着並收穫着,收穫着並快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