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優秀黨員事蹟材料大綱

王烏山,男,漢族,國中文化,出生於1955年,19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擔任美山村第三小組組長。作為一名村幹部,他勤奮敬業,從不服輸,他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光榮感與責任感,解百姓之憂,排羣眾之難。他時時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論學習、聯繫羣眾和遵紀守法等各方面都發揮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自己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得到廣大幹部羣眾的普遍好評。

村優秀黨員事蹟材料大綱

一、提升自我素質,引領農民黨員緊跟步伐

在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指示精神的基礎上,身先士卒,積極組織本小組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xx大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等內容,武裝黨員的頭腦,提高黨員的思想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工作能力,提高自己政治思想覺悟,增強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和堅定性,為羣眾致富奔小康出謀劃策,逐步推進本小組經濟發展,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他還以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知識,結合身邊的典型事例進行宣講學習,使廣大羣眾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能夠與上級保持高度一致。

二、解羣眾紛憂,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

多年來王烏山始終把給羣眾辦實事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多次走進村民家中,瞭解村民生活狀況,收集羣眾意見,努力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給村民一個滿意的答覆。

他還是全村聞名的“和事佬”,村民們發生了鄰里糾紛、田地糾紛甚至家庭矛盾,都愛找他來調解。王烏山在處理糾紛時,從不武斷,在公正公平的原則下,更有一套獨特靈活的方法:他把矛盾放在一邊,先摸清矛盾雙方的性格,然後和兩方分別詳細瞭解情況,分別做工作,最後作為中間人,將雙方叫到一塊商量,矛盾往往迎刃而解。調解打架鬥毆,擺平家務事,他成了法庭的“編外調解員”,充分發揮了一個黨員的政治熱情和聰明才智,為廣大羣眾辦了實實在在的好事。

王烏山經常幫助年輕村幹部解決土地糾紛。作為一個農村黨員,王烏山知道,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解決好農村土地糾紛,就是維護和關心農民的切身利益,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也是衡量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關係農民對我們黨的信任。他在處理這類糾紛時,一貫堅持一個原則:土地不能撂荒。這個原則,得到了廣大村民的稱讚,在解決一些有可能造成土地撂荒的糾紛的時候,經常能得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三、身先士卒的領頭人,奮戰新村建設第一線

村裏有事,王烏山總是吃苦在前,以身作則。在xx年美山村老區山區建設中,他積極主動承擔工作,從一開始的勘察、拆遷,到後來的施工、驗收階段,他都奮戰在新村建設的第一線上。

王烏山辦事沉穩、果斷,在今年的老區山區新村建設過程中有一段路,須要經過部分村民的田地,那幾個村民有意見,要補償,但是修路已經勢在必行,如果再浪費時間,就好浪費掉上好項目的時機。王烏山跟村民説:“就用我的田地來補償你們吧,不要阻攔修路!”路通了,大家都嚐到了甜頭,那幾個村民也主動放棄了補償。

王烏山時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衡量、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斷增強黨的觀念,加強黨性修養,按照黨章的規定履行黨員義務,嚴格遵守黨的紀律,以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鞭策自己,每次開會,他從不會只説好話,而是有意見就提,有建議就講,毫無保留。

一路走來,王烏山黨齡16年,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是“從25歲起,應了一輩子事,從不吃羣眾的,不喝羣眾的,公公道道做人,認認真真做事”。他説:“咱們的黨是好黨,黨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須要充分發揮黨員、黨組織的作用。”他認為,只有把農村黨員的原動力充分激發出來,黨組織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擴張、黨組織的戰鬥力才能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