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相關分析實驗報告

篇一:spss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實驗報告

SPSS相關分析實驗報告

實驗一

一.實驗目的

掌握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熟悉其操作過程,並能分析其結果。

二.實驗原理

相關性分析是考察兩個變量之間線性關係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更精確地説,當一個變量發生變化時,另一個變量如何變化,此時就需要通過計算相關係數來做深入的定量考察。P值是針對原假設H0:假設兩變量無線性相關而言的。一般假設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05,你只需要拿p值和0.05進行比較:如果p值小於0.05,就拒絕原假設H0,説明兩變量有線性相關的關係,他們無線性相關的可能性小於0.05;如果大於0.05,則一般認為無線性相關關係,至於相關的程度則要看相關係數R值,r越大,説明越相關。越小,則相關程度越低。而偏相關分析是指當兩個變量同時與第三個變量相關時,將第三個變量的影響剔除,只分析另外兩個變量之間相關程度的過程,其檢驗過程與相關分析相似。 三、實驗內容

掌握使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從變量之間的相關關係,尋求與人均食品支出密切相關的因素。

(1)檢驗人均食品支出與糧價和人均收入之間的相關關係。

a.打開spss軟件,輸入“迴歸人均食品支出”數據。

b.在spssd的菜單欄中選擇點擊, 彈出一個對話窗口。

C.在對話窗口中點擊ok,系統輸出結果,如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與人均收入之間的相關係數為0.921,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0.01,拒絕零假設,表明兩個變量之間顯著相關。人均食品支出與糧食平均單價之間的相關係數為0.730,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0.01,拒絕零假設,表明兩個變量之間也顯著相關。

(2)研究人均食品支出與人均收入之間的偏相關關係。

讀入數據後:

A.點擊系統彈出一個對話窗口。

B.點擊OK,系統輸出結果,如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與人均收入的偏相關係數為0.8665,顯著性概率p=0.000<0.01,説明在剔除了糧食單價的影響後,人均食品支出與人均收入依然有顯著性關係,並且0.8665<0.921,説明它們之間的顯著性關係稍有減弱。 通過相關關係與偏相關關係的比較可以得知:在糧價的影響下,人均收入對人均食品支出的影響更大。

三、實驗總結

1、熟悉了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熟悉其操作過程。

2、通過spss軟件輸出的數據結果並能夠分析其相互之間的關係,並且解決實際問題。

3、充分理解了相關性分析的應用原理。

實驗二

一、實驗目的

掌握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用K-S檢驗單一樣本是否來自某一特定分佈,熟悉其操作過程,並能分析其結果。

二、實驗原理

K-S檢驗方法能夠利用樣本數據推斷樣本來自的總體是否服從某一理論分佈,是一種擬合優度的檢驗方法,適用於探索連續型隨機變量的分佈。單樣本K-S檢驗的原假設是:樣本來自得總體與指定的理論分佈無顯著差異,SPSS的理論分佈主要包括正態分佈、均勻分佈、指數分佈和泊松分佈等。 它的假設檢驗問題: H0:樣本所來自的總體分佈服從某特定分佈

H1:樣本所來自的總體分佈不服從某特定分佈

k-s檢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檢驗數據分佈的方法,應該熟練掌握。

二.實驗內容

用k-s檢驗“迴歸人均食品支出”數據中的人均收入服從什麼分佈,並且瞭解k-s檢驗的操作過程和原理。

A.打開spss軟件,輸入“迴歸人均食品支出”數據。

B.點擊nonparametric tests

1-sample k-s,系統彈出一個對話窗口。

C.點擊OK,系統輸出結果,如下表。

在上面有四個檢驗,Test1是檢驗這組數據是否服從標準正態分佈,從表中可看出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140>0.05,接受零假設,即這組數據服從標準正態分佈。Test2是檢驗這組數據是否服從均勻分佈,從表中可看出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0.05,拒絕零假設,即這組數據不服從均勻分佈。Test3是檢驗這組數據是否服從指數分佈,從表中可看出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0.05,拒絕零假設,即這組數據不服從指數分佈。Test4是檢驗這組數據是否服從泊松分佈,從表中可看出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0.05,拒絕零假設,即這組數據不服從泊松分佈。

三、實驗總結

k-s檢驗方法是以樣本數據的累計頻數分佈與特定理論分佈比較,若兩者間的差距很小,則推論該樣本取自某特定分佈族。

篇二:SPSS相關分析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

學生姓名:

一、實驗室名稱:

二、實驗項目名稱:

相關分析

三、實驗原理

相關關係是不完全確定的隨機關係。在相關關係的情況下,當一個或幾個相互聯繫的變量取一定值得時候,與之相應的另一變量的值雖然不確定,但它仍然按照某種規律在一定的範圍內變化。

按照數據度量的尺度不同,相關分析的方法也不同,連續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常用Pearson簡單相關係數測定;定序變量的相關係數常用Spearman秩相關係數和Kendall秩相關係數測定;定類變量的相關分析要使用列連表分析法。

四、實驗目的

理解相關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在SPSS軟件中相關分析的主要參數設置及其含義,掌握SPSS軟件分析結果的含義及其分析。

五、實驗內容及步驟

實驗內容:以僱員表為例,共有474條數據,運用相關分析方法對變量間的相關關係進行分析。

1)分析性別與工資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係。

2)分析教育程度與工資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係。

實驗要求:掌握相關分析方法的計算思路及其在SPSS環境下的操作方法,掌握輸出結果的解釋。

1. 分析性別與工資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係。

分析:性別屬於定類變量,是離散值,因使用卡方檢驗。 Step1.操作為Analyz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rosstabs

Step2.將性別(Gender)和收入(Current Salary)分別移入Rows列表框和Columns列表框。

Step3.單擊Statistics按鈕,在彈出的子對話框中選中默認的Chi-square,進行卡方檢驗。退回到主對話框,單擊ok。

2. 分析教育程度與工資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係。

分析:教育程度為定序變量,工資為連續變量,可使用Spearman和Kendall秩相關係數檢驗。

Step1. 用散點圖初步判斷二變量的相關性,操作為Graphs / Legacy Dialogs / Scatter,選擇Simple Scatter,教育程度為自變量,工資為因變量,做散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