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6篇)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

为响应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向王春同志学习的号召,我仔细查阅了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副科长王春同志的的先进事迹,深受感动。王春同志在参加工作的30多年中,视患者如己出,待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无私的爱心,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崇高形象,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从王春同志的事迹中不难看到,立足于本职岗位无私奉献,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对人民倾注满腔热诚和爱心,是她从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6篇)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一名拉祜族女医生,王春同志在参加工作的30多年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中,辗转于普洱的山山水水,奔走于边疆的村村寨寨。她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检验技能,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论文,并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本领和心理咨询技能。她视病人如亲人,主动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吃饭时,她总是乐意坐在艾滋病患者的身旁;交谈时,艾滋病患者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意;临别时,她总是喜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在她的悉心关怀和帮助下,先后有23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得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6人得到免费治疗。她还为5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成功实施了母婴阻断,对15名艾滋病病人进行了临终关怀„„

这样的工作负荷,超越了一个女性身体和生理的极限,但是她从没有一句怨言,她总是说“为人民服务要从平常小事做起,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并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表现出来,敬业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无私奉献于疾病事业是我毕生的事业,我要把爱的奉献播撒到每一个艾滋病病人的心中,无怨无悔地做一名艾滋病病人生命中春天的耕耘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也是疾病的受害者,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就是要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和关爱,减少社会歧视,让他们活出尊严和价值。”这些质朴而高尚的话语,一遍遍在我耳畔回响。作为人民的公仆,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是我经常反思的问题,王春同志的事迹给了我最好的答案。就是:要时刻牢记肩负的重任,切实履行职责;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最佳的工作姿态,极大的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全心全意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一个人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应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王春同志身体力行,她用奋斗历程和从医生涯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30年来,王春同志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攀登医学高峰所付出的坚忍不拔的努力,是她赢得患者衷心爱戴的客观基础。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王春同志真正把病人当成了亲人,在尽力解除病人身体痛苦的同时,细心呵护他们压抑和受伤的心灵。

王春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为带给我们许多启发,也让我们深深的思考!学习模范、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开拓未来。我们要时刻以王春同志为楷模,学习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系患者,博爱仁和的高尚品德;学习她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学习她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学习她严于律己、廉洁从医的崇高品质。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王春同志的先进事迹,必定能够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拼搏进取,奋发有为,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

一堂45分钟的课,老师仅主讲5分钟,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进行辩论这样的课堂,难以想象,甚至令不少家长担忧。然而,正是从这里走出一批竞赛尖子和学科苗子。在北京十一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叫王春易,她教的生物课,令全年级的学生趋之若鹜,获得100%的满意度;她把课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只用很少的时间串讲疑难问题,学生的表现却比跟老师作笔记的传统课堂更加优异;她已是多项荣誉集于一身的模范教师,却从未自满,始终通过教学改革突破自我、实现超越……

王春易教过的学生都说,王老师的讲解总是用“同学们,你们体会”作开头。每当发现同学的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中的亮点,她就激动不已地展示给大家说:“你看!你看!真好!真好!”从不太理解到默契配合,从被动学习到享受学习,每一个从王春易的课堂中走出的学生都最终体会到,由自己主导的学习是多么快乐!而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人生又是怎样的一笔财富!

这就是北京十一学校王春易老师的生物课,也是当今很多学校争相效仿的课堂改革。王春易——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第一次了解他的事迹是校长组织全校的教师共同学习有关她教育改革的先进事迹,探路学习之后,我又在网上找了几篇有关对她的报道的文章继续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对于她的做法和理念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 扎实的教师基本功

要想成为一代名师,就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备课、上课用的教案和课件几乎都能在网上搜索到,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前,不仅要对所上的课精挑细选,而且教案也大多是通过网络搜索打印出来对其进行效仿,对于自己上的课很少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生搬硬套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王春义则不然,她专门讲那些别人认为不出彩的课,对于她来说,一节公开课写百页手稿是常事,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一轮又一轮的创新,王春易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随便抽出其中一节课,她都可以讲出彩。虽然,精彩的背后是王春易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是经过自己的反复磨炼却练就了一身扎实、过硬的教师基本功。

二.敢于否定自我的勇气和魄力

“讲课,没有人能超过王春易。”师生和教研员都这么认为。但20xx年和自己学生的一次聚会,却让王春易动了改变自己的念头。因为已经上了大学的几个学生来看她,抱怨大学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老师不标明重点,自己记一摞笔记也没用。学生的抱怨引起了王春易的反思“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时,十一学校也将20xx年确定为课堂成长年。校长李希贵提出一句口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教师展示的地方。”这句话也更坚定了王春易改变的信心。

从此,王春易悄然地改变了原来反响极好的课堂教学风格。她提出,教师要从自我表演的“独角戏”戏台上悄悄隐退,转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在她的课堂上,曾经有过的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解没有了,华丽的板书也不见了。只是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王春易才会不露痕迹地点拨一下。曾经,精彩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是她最得意之处,

但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她却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讲课,改变了多少年来既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对于一个名师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质疑和困难,学生最初找不到自学的方法,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现在,课堂真的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地方。天平的两边,王春易最终还是偏向了学生,因为她相信能够学会独立学习的学生终将赢得未来。虽然,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她是幸福的。我想王春义老师这种敢于否定自我,勇于挑战自己,颠覆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历史的时针走到了20xx年,对于王春易来说,这是个特别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提出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并将这一年定为“课堂成长年”。这次改革的大背景就是提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课程改革,它希望学生们能够像绿色植物一样,主动地吸收阳光和水分。

这次改革使王春易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她忽然意识到,自己需要停下来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场革命,对课堂教学永恒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对习以为常的教学进行彻底反思。这一变革,使滔滔不绝的讲解、填鸭式的灌输、机械重复的训练彻底告别了课堂。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

“从我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看,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都要改革自己的课堂,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王春易说。

其实,真正挡住我们脚步的是我们自身的习惯、每个人内心深处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它们几乎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人愿意否定它,改变它。而今天,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这样,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也不是简单地从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更不是记忆老师强调的内容。而是通过阅读,有了感知、认识、发现和好奇,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提炼核心内容,然后有了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获得,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这种变革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真正从课本和教室的狭小天地里解放出来,如同鱼入大海、鸟归山林,广泛而自由地摄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因为热爱,所以充实。因为付出,所以收获。因为奉献,所以幸福。“课堂永远是我无悔的追求,我的生活因它而精彩,我的生命因它而美丽。”王春易老师已经足够丰满了,却还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

这种趋于一般意义的“爱”成为穿越现代教育和当代教育的一种崭新的符号,为当代中国教师提供了一种范式。从这个意义未说,王春易老师的探索具有十分深刻和深远的价值。

“你看看吧,哪个孩子没有创造性呢?为了考大学翻来覆去地做题,这不是折磨人吗?本来是好苗子,能成为人材,可是,如果通过我们的教育,反而把学生的才气磨没了,兴趣磨没了,创造力磨没了,怎么能是真正的教育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都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快乐的成长,全面的发展!”

新境界:不能只凭知识来教书,要用整个的“人”去当老师

“我不希望学生心态浮躁,相反,我告诉学生,一定要从容学习,享受人生。”

要是每天匆匆忙忙,就注意不到生命的美好了,“校园里花开了,枝条上钻出小芽儿来了,小叶子一天一个颜色发生着变化,多美的一件事儿啊,为什么不去感知它呢?”

“我觉得学习是一种心如止水、需要静下来的事儿。不能那么急功近利,念了书就要有分数,用了功就得马上看到结果。这样的话,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受不到生活中的美,该是一件多遗憾的事。”

“浮躁的心态,让学生缺失了一种对生命的拥抱,对人性的热爱,对梦想的向往以及对一切未知不屈不挠的激情。”

“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向美、爱善、求真等最美好的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养和升华。”王春易的理想是,让学生如坐春风,如沾化雨,不知不觉受到熏陶,从少年时起,就和优美、善意融为一体。

做老师,就不能只凭知识来教书,而要用整个的“人”去当老师。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励和唤醒。学校教育有阳光,才能照亮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心灵有色彩,才能帮助他们去发现世界的美丽。北京十一学校正在努力实施着这样的教育理念。

李希贵曾说,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而在王春易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学习名师王春易好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理念、高超的教学技巧,让我的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3

王春易——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第一次了解他的事迹是在学校的周末总结会上,安校长组织全校的教师共同学习有关她教育改革的先进事迹,翟校长在大会上给我们宣读了分别由中国教育报刊登的题为《“四两拨千斤”的教改探路者——记北京市十一学校特级教师王春易》和中国教师报刊登的题为《特级教师王春易:从讲到不讲的华丽嬗变》的两篇文章。回去之后,我又在网上找了几篇有关对她的报道的文章继续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对于她的做法和理念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 扎实的教师基本功

要想成为一代名师,就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备课、上课用的教案和课件几乎都能在网上搜索到,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前,不仅要对所上的课精挑细选,而且教案也大多是通过网络搜索打印出来对其进行效仿,对于自己上的课很少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生搬硬套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王春义则不然,她专门讲那些别人认为不出彩的课,对于她来说,一节公开课写百页手稿是常事,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一轮又一轮的创新,王春易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随便抽出其中一节课,她都可以讲出彩。虽然,精彩的背后是王春易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是经过自己的反复磨炼却练就了一身扎实、过硬的教师基本功。

二.敢于否定自我的勇气和魄力

“讲课,没有人能超过王春易。”师生和教研员都这么认为。但20xx年和自己学生的一次聚会,却让王春易动了改变自己的念头。因为已经上了大学的几个学生来看她,抱怨大学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老师不标明重点,自己记一摞笔记也没用。学生的抱怨引起了王春易的反思“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时,十一学校也将20xx年确定为课堂成长年。校长李希贵提出一句口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教师展示的地方。”这句话也更坚定了王春易改变的信心。

从此,王春易悄然地改变了原来反响极好的课堂教学风格。她提出,教师要从自我表演的“独角戏”戏台上悄悄隐退,转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在她的课堂上,曾经有过的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解没有了,华丽的板书也不见了。只是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王春易才会不露痕迹地点拨一下。曾经,精彩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是她最得意之处,但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她却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讲课,改变了多少年来既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对于一个名师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质疑和困难,学生最初找不到自学的方法,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现在,课堂真的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地方。 天平的两边,王春易最终还是偏向了学生,因为她相信能够学会独立学习的学生终将赢得未来。虽然,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她是幸福的。我想王春义老师这种敢于否定自我,勇于挑战自己,颠覆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历史的时针走到了20xx年,对于王春易来说,这是个特别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提出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并将这一年定为“课堂成长年”。 这次改革的大背景就是提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课程改革,它希望学生们能够像绿色植物一样,主动地吸收阳光和水分。

这次改革使王春易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她忽然意识到,自己需要停下来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场革命,对课堂教学永恒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对习以为常的教学进行彻底反思。这一变革,使滔滔不绝的讲解、填鸭式的灌输、机械重复的训练彻底告别了课堂。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从我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看,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都要改革自己的课堂,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王春易说。

其实,真正挡住我们脚步的是我们自身的习惯、每个人内心深处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它们几乎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人愿意否定它,改变它。而今天,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这样,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也不是简单地从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更不是记忆老师强调的内容。而是通过阅读,有了感知、认识、发现和好奇,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提炼核心内容,然后有了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获得,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这种变革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真正从课本和教室的狭小天地里解放出来,如同鱼入大海、鸟归山林,广泛而自由地摄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因为热爱,所以充实。因为付出,所以收获。因为奉献,所以幸福。“课堂永远是我无悔的追求,我的生活因它而精彩,我的生命因它而美丽。”王春易老师已经足够丰满了,却还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

这种趋于一般意义的“爱”成为穿越现代教育和当代教育的一种崭新的符号,为当代中国教师提供了一种范式。从这个意义未说,王春易老师的探索具有十分深刻和深远的价值。

李希贵曾说,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而在王春易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名师王春易,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让传统课堂、传统学科焕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这正是新时代的教育最需要的“改变”。那么对于这样一位高中名师的转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我想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5

滕启刚同志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扎根基层30余载,以生命践行使命,为公平正义不懈奋斗,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对党忠诚、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20__年6月4日,滕启刚同志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鞍山市委追授其为“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鞍山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授予其“新时代鞍山政法英模”荣誉称号。

为大力弘扬滕启刚同志对党忠诚、对司法事业无私奉献、对人民担当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司法为民的情怀,省委政法委号召全省各级政法机关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将滕启刚同志作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对标先进找差距,激浊扬清铸忠诚,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矢志不渝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该通知要求,全省政法机关在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途上,要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鼓舞和激励广大政法干警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力弘扬英模精神,着力锤炼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充分展现辽宁政法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本色,汇聚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建设法治辽宁、平安辽宁的新篇章。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6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再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每一名党员干部用责任和行动去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真的想说一句:幸得有你,让党旗更鲜艳,让党徽更耀眼。

疫情防控,幸得有你,春暖花开气象和。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就在最紧急最危险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在这个时候,正是需要我们党员站出来!”钟南山院士面对党旗的庄严宣誓,关键时刻,医护党员先上。一身军大衣、一个帐篷、一段段硬核喊话,党员带头值守,村居党支部构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织密织牢群防群治网,与时间赛跑,村居党支部勇向前。无论是医院前线还是村庄防疫,无论是路口值守还是志愿队伍,我们都能看见党员在一线,党旗在飘扬,党徽在发光,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以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

抗洪救灾,幸得有你,风雨同行休戚共。近期南方地区暴雨成灾,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汛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号令,党员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前,是战胜汛情的重要力量。在暴雨洪灾中,挨家挨户搜救被困群众,背起老人,抱起孩子,为群众塔起生命的“人梯”、搭建起临时家园。他们肩上抗的是生命、是希望,更是共产党员的信仰和担当。“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风险面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脚印,真真切切地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带头人、中流砥柱,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确保把人民生命安全落实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暖心。

精准扶贫,幸得有你,恩泽百姓俱欢颜。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党员干部在这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使得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恢复往常,也使脱贫攻坚工作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面对接下来难啃的硬骨头,要稳固脱贫成果,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攻坚克难,带头冲锋。始终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心服务群众,用心谋划发展;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急事、难事来办;始终怀揣一颗为民的初心,贫困户是否吃饱穿暖,他们挂在嘴边、记在心里,贫困户的住屋是否安全、医疗能否保障、孩子教育有无困难都是他们的牵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幸得有你,带领群众乘风破浪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披荆斩棘掀开乡村振兴新的篇章。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7

这个春节,谁都没有预见是这样过的。“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白衣天使请愿“上战场”,广大党员干部为了切断传染途径,日夜坚守岗位。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武汉加油”,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时代是出卷人,疫情阻击战就是一场大考。要确保一线干部心无旁骛答好卷,打赢疫情防控战,“后勤保障”要跟上。对此,四川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作为的十条措施》,紧扣组织部门有效发挥作用履职路径,采取政治激励、工作激励、组织激励、精神激励“干货”措施,着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实;河南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部署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的若干举措》,从6个方面明确了23条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具体措施,推动各级组织部门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多省组织部门出台激励关爱“硬核”举措,必将激发一线干部战“疫”激情。

在战“疫”中培养选拔优秀干部,让一线干部敢为有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危险无处不在。非常时期非常对待,对为守护群众健康而笃定逆行者、对把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者,对防控工作做得出色者,疫情结束后,就是要大张旗鼓表彰、奖励,该培养的培养,该提拔的提拔,既让干部坚守一线,又激励更多干部冲锋一线,充实一线防控力量。

摒弃形式主义,让防控工作落在实处。疫情阻击战,防控是最大的任务,也是最难的任务。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当前,填表式防控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人待在家里时间长了,就出现了“14天之痒”,“睡得腰酸背痛”了,看电视玩手机“眼睛都近视了”,“把自己喂胖了”,“发呆”“无聊”,所以管不住腿了,抱着“哪有那么危险”的侥幸心理,总是要冒着传染的风险,潇洒走一回。如果仅依靠一张进出小区登记表把防控工作做好,就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少一些形式主义的督查,检查,一线干部更能严格把关,“哪怕十防九空”。

当好“娘家人”,解决好一线干部的后顾之忧。为了防控疫情,一线干部在前方战斗,但他们也有妻儿老小,组织就是他们的“娘家人”,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了解他们的体温、家庭菜单、生活必需品清单,和不定时的其他生活需求等,也是一种温暖。让一线干部集中精力做好防控工作。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充分激发一线干部战斗激情,让他们心无旁骛答好“战疫卷”,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坚信,疫情阻击战,上下同欲者,胜!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8

李教授,是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选择回国,一生致力于麻风病防治工作,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作出了巨大贡献。40余年,她奔波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医务科研工作者,更是值得我们歌颂、学习的时代楷模。

无论是奋斗在哪个领域的华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他们虽身在国外,始终心系祖国。我于去年秋冬之际,带着在美国近三十年的临床及医药研究经验回京。我将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为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尽绵薄之力。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9

在铁路株六复线贵州黄平县段的谷陇镇岩英火车站,人们每天都看到一位女同志从凌晨忙碌到深夜的身影,她就是岩英村脱贫攻坚工作志愿者、中共党员_。

_是黄平县谷陇镇双山村的一名苗族姑娘,1994年1月出生,20__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__年7月从贵阳毕业后,20__年3月,_报名到谷陇镇岩英村参加脱贫攻坚志愿者工作以来,在决胜全面小康战役中积极肯干,忘我工作,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好评。特别是20__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随时威胁着岩英村一带数万名群众的安危。为了积极做好疫情阻击工作,_主动放弃春节休假时间,向党支部和村委会请缨参与村里设卡值哨和防疫宣传,全力排查从武汉和其他疫区回乡过年的人员,每次凌晨除了向村里开展防疫宣传外,还坚持10多个小时坚守的岩英宝老山火车站疫情防控卡口对上下列车的旅客进行体温排查和登记,个人先后完成排查5700多人次。_以舍小家、顾大众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有力维护了当地和邻近10余个村的防疫安全。她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守,在志愿者们的密切配合下,所负责的区域在阻击疫情期间没有出现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生,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赞扬,被群众誉为火车站上最美的“防疫哨兵”。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说到钟南山爷爷,没有人不怀有敬爱之心。因为他有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他被民间称为“民族脊梁”。

我本不认为“逆行”是一个褒义词,逆的反义词是顺,“顺”才是人们喜欢的词,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前方有危险,还要向前冲,谁喜欢呢?但钟南山爷爷是个例外!

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如果被不幸染上,病毒就会慢慢吃掉你的肺,没有肺就不能呼吸,最后人就会缺氧而死,目前还没有可以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钟南山爷爷说:“如果没有什么事,这段时间就呆在家里,不要出门,更不要去武汉。”

在武汉陷入危难时刻,在国家面临危险时刻,总需要勇往直前的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不顾个人安危,奔波武汉,在一线奋战,以他的身份和年龄,都不用亲自忙碌,但他不怕,“逆行”一下子成了热词,让人感动,让人追捧。他工作了一天后在地铁餐车上疲备地睡着了。

钟南山爷爷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从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这是怎样的情怀?这不正是民族的大义,国家的脊梁才有的仁爱之心吗?

钟南山爷爷之所以受到大家的信任,不仅在于他舍身忘我的战斗精神,还在于他勇于说出真相,敢于告诉大家事实。他的逆行,改写了“非典”的结局,他的逆行正在一步步逼倒“新冠病毒”。他说:“在困难面前不能扯淡。”他的心中,有信念。

他承认自己也会错,发现错了,但他会保持冷静,遵守科学精神,敢于纠正。这比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还讳莫如深,咬牙嘴硬的专家,不知道要高出多少!错了,就要承认并改正,这是国小生都知道的道理。

84岁的钟南山爷爷,有院士的担当,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威严,他有满腔责任为国为民,才让国人为之肃然起敬。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1

20__年10月14日省委发布决定,追授潘东升同志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潘东升,男,汉族,福建平潭人,1964年9月出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福州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一级巡视员。20__年获得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个人嘉奖,荣获个人二等功2次。20__年9月25日上午,潘东升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在重要会议安保维稳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于当日12时35分因公牺牲,年仅57岁。

20__年10月20日下午在晋师附幼教育集团三楼党建室召开“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专题研讨会”,党支部书记林云芝同志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近日省委、市委分别追授潘东升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潘东升同志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为人民的职责和使命,是新时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从新时代优秀党员的身上汲取奋进力量,担当为民服务的职责,诠释党员使命。

学楷模 立标杆

为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大力弘扬潘东升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党支部书记林云芝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观看潘东升同志的先进事迹,回顾潘东升同志的生平感人事迹。潘东升同志长期超负荷工作,透支了身体,可他仍在忘我的工作,潘东升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新时代人民公安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突出典范。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2

近日,袁隆平院士团队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再传利好消息,早稻加晚稻实现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袁老开心得像个孩子,并表示要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袁老对事业的孜孜以求令人感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也有这么一位“青稞领域的袁隆平”,为青稞增产贡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他便是西藏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博士。

31个春秋的矢志研究,先后主持选育20余个青稞品种,为西藏粮食产量突破100万吨作出了杰出贡献,仅藏青20__一个青稞品种,便为西藏农民增收7个亿。作为西藏首位藏族农学博士,有人说:西藏人民吃的每一口糌粑里,都有尼玛扎西的科技贡献。就这样一位立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里”的优秀科学家,却在20__年9月5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牺牲,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初心使命。

我们永远怀念尼玛扎西同志对家国的朴素情怀。1966年出生在西藏一个平凡家庭的尼玛扎西,也经历过一段曲折的童年历程,那时家中的青稞总是不够吃,家人只能依靠制作陶器换取口粮。这样的经历使尼玛扎西从小便怀揣着一个种好青稞的梦想。在梦想的指引下,尼玛扎西努力学习,国小、中学、大学,尼玛扎西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进入西藏农科院工作的尼玛扎西获得了前往加拿大深造的机会,导师本想留他继续攻读学位,但接到单位来信的他,却毅然放弃机会回到国内。这样的放弃不仅一次,本有机会留在国外研究中心工作的他,却又决然回到了工资收入只有国外十分之一的西藏农科院。别人问他,他总说是党培养了他,西藏需要他,祖国需要他。

我们永远怀念尼玛扎西同志对事业的坚贞热爱。粮食育种工作是一项极其枯燥繁琐的工作,更遑论是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青藏高原培育青稞,但尼玛扎西一扎便是31年,潜心于青稞育种研究和推广,甚至一年内也只休息三天。农科院院长办公室的门上总是挂着出差、下乡的牌子,只要一有时间,尼玛扎西便卷着裤腿,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全区的每一块田间地头,推广青稞品种、示范讲解种植技术,忙得经常忘了吃饭,只能简单地糌粑就水解决。每次同事在监控中查看试验田青稞成长情况时,总能看到院长瘦削的身影在田中站立。正是对事业的无限坚贞热爱,支持着尼玛扎西攀上了一道道科技的高峰。

我们永远怀念尼玛扎西同志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学者型领导,尼玛扎西的级别已经不低了,很多事不需要亲力亲为,但一到了项目研究上,却变得异常执拗,从宏观把控到项目申报书的小标题,事无巨细,他都十分关心。但对于自己的荣誉方面,他总是淡然面对,因为要下乡,申报院士的材料也只是请同事帮忙把论文汇总了事。相较于名与利的烦扰,他看中的是西藏农民的福祉,他选择的是把粮食安全紧紧握在群众的手里。纵使自己的身体很差,也从不在同事面前谈论自己病情,但院里的援藏干部下乡时,他却总是担心叮嘱要带好氧气;一位陌生的大学生来信求助,他毫不犹豫地资助了三年,结果这位学生也追随他的脚步进入了青稞研究领域。正如他所说,我是为青稞而生,就想一直做青稞。

青稞熟了,但却再也不能在青稞丛中看到尼玛扎西的身影,他虽已离去,但他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青稞育种的历史丰碑中。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3

公安部向全国公安交警系统发出开展向吴一心同志学习的通知后,在广昌县交警大队引起热潮反响,全队上下 掀起学习热潮,推动了当前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立即召开全警学习吴一心先进交通动员部署会。3月5日晚上,该大队结合学雷锋活动,召开了学习吴一心同志先进事迹动员部署会。大队教导员饶晓琥简要介 绍了福建省惠安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吴一心同志的先进事迹,传达了公安部发出的学习通知,对全队开展学习活动进行了专题部署。尔后,宣传科、办公 室、事故科、车管所等科、室、中队的负责人发了言,

对照先进事迹表了决心,读了学习打算。

二是迅速在全警中开展大讨论活动。在学习吴一心同志 先进事迹活动中,该大队从3月6日开始,以科、室、中队为单位开展“学什么、怎么学”的大讨论。民警们一致认为,学习吴一心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开 拓进取、亲民爱民、无私奉献、勤政廉洁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政治觉悟,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学习他率先垂范、开拓创新 的职业精神,学习他一心为民、心系百姓的公仆情怀,做群众满意的人民警察。民警们联系自己对照先进,找出了差距,找出了努力方向。

三是对照吴一心先进事迹,撰写一篇体会文章,尔后由办公室统一汇总、审核,在全队开展看谁学得好,看谁认识深,看谁措施硬,看谁进步快的比、学、赶、帮热潮,在6月底以前评选本队的学先进个人。

四是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该大队作出决定,为深入开展学雷峰活动和学吴一心先进事迹活动,拟定5月30日前全队开展一次学先进、树新风演讲比赛。

五是对照先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该大队把学习先进与 行动紧密的联系起来,在全队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要求全队民警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家里,为民做好事必须3件以上。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连日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魏德友52年的戍边事迹后,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结合实际,在体党员干部中全面开展了向魏德友同志学习的热潮,进一步助推“两学一做”教育延伸。

今年76岁的魏德友是一名普通党员,也是一名老军垦战士,52年如一日扎根兵团,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用忘我的精神诠释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他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守护者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是魏德友半个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夫妇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报道后,该公司党委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立即对学习宣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安排部署。

公司党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向魏德友同志学习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中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他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学习他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热爱边防、屯垦戍边、守土有责、寸土不让的国防意识;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统筹安排,扎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各项工作,全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向魏德友同志学习,为兵团切实履行屯垦戍边使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5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学习了百岁老人李教授的先进事迹。李教授把一生投入到了我国的麻风病防治事业。她一生多次深入到麻风病一线,不畏艰难险阻,大半生奋战在“麻风村”;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了毕生的奋斗目标,把小我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洪流之中;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98岁依然是“上班族”……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海归,一名李教授的北京老乡,我当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一生为民、赤诚报国的精神境界,学习她兢兢业业、活到老干到老的工作态度,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在泪水与感动中看完了,那一幕幕是何等地令人震撼,何等地感动……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爱戴,最美的老师,他们书写了人间真爱,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托起了民族脊梁,不愧为是真正的英雄!看到年轻美丽的邓丽老师,她身上所折射出的光彩深深地吸引了我,多么有爱心的邓老师,对学生,对事业是那样的充满激情,一个人,影响了一所学校,一个人,改变了一所学校。孩子们在她的感召下那样的自信、快乐;同事们在她的影响下,那样的开心,阳光!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坚持;我有着比他们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他们的勇敢;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学生,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刚进国小的孩子无知,教起来很累,以前的我觉得自己每天重复简单的知识,生活很乏味。现在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我的努力,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将来他们会成为社会中的正气力量。

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做老师的心灵。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7

20__年5月24日,注定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我盼行至您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各地群众手持鲜花赶来吊唁,其中不乏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脸上有泪,眼中有光。

人世间,“吃饭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件的事情。对中国人来说,“袁隆平”三个字,是嵌入百姓粥饭、天下粮仓的重要符号;对全球而言,他的“东方魔稻”“营造了一个粮食更为富足、粮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稳定的世界”。

虽然今后无法再看到这位一生为民谋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个人心头的种子,化作千千万万个“他”,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种力量,有着爱国为民的情怀。“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

这种力量,有着信念坚定的分量。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他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这种力量,有着矢志不渝的勇毅。“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更因此立下收徒“门规”---“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种力量,有着勇于创新的担当。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他的一生。

这种力量,有着朴实无华的品质。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与水稻有关,是一位直到入院前还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绝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中国“老农”。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他留下的“种子”,将在无数后来者和奋斗者的代代传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时,在尖端科技领域也有不少“卡脖子”问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阻隔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面对成绩与不足,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科技领域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成就“顶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闪耀。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我们定会坚守,定去拼搏,定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8

艾滋病监区风险高,每天上班如同走在高压线上。对待艾滋病在押人员,压,行不通;哄,行不远;骗,走不近;在荆棘中,毛卓云摸索前行。

“刚开始与艾滋病人完全没办法接触,只能通过‘冷处理’。”毛卓云说道,于是他选择给在押人员写信。毛卓云记得很清楚,那时看守所为了保护管教,还特意改造了几间隔离性强的特别监室,监室有厚厚的玻璃门。他把一封封信件贴在监室玻璃门板上。

毛卓云回忆,“信的内容大致是,我们是平等的,你们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但必须合理,我们尽量满足,但我们也有对你们的要求……”信件,成为连接毛卓云与在押人员“红丝带”。

亲手写信这件事,毛卓云坚持了12年。他与前往监狱,常有信件往来,但因办公室搬迁、信件传输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毛卓云只保留下来近百封。

6月21日,毛卓云收到来自十里丰监狱的一封信。写信人是因贩卖罪、运输罪判为死缓的小郭(化姓),曾在宁波市看守所刑拘一年零八个月。他在信中说道:“今年我已经收到您的4封来信。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我又回想起那段时间,是你的耐心、关爱让我从绝望、黑暗、无助中振作起来。”

毛卓云说,20__年,小郭被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后,痛哭流涕,心灰意冷。但因其检举他人贩毒行为,毛卓云帮其打印改判案例,用爱心激发小郭的求生愿望与重新做人的决心。之后他们便通过信件联系至今。

他用法律、温情、关怀、爱心与艾滋病在押人员牵起彼此信任的“红丝带”,帮助他们认罪悔过、重拾信心、重归正途。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9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不惧严寒、坚强不屈的顽强精神一直以来为世人所熟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面对疫情仍然十分严峻的形势,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有“寒梅精神”,不畏困境、顽强拼搏、迎难而上,坚决奋战在抗“疫”一线,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做一朵“先锋梅”,迎风傲雪挺“疫”线,用奋斗书写“初心”华章。“我将尽我所能,和病毒做对抗,定能战必胜!”95后护士郭佳萌剪去长发,“断发出征”抗“疫”一线。她曾是温室的“雏菊”,却在寒冬时节“逆向生长”,穿上了“白装”,就成了“寒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坚”。面对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我先上”的觉悟和“我要上”的决心,勇当先锋、争作表率,坚决果断投身到战“疫”第一线,做一朵“先锋梅”,傲雪迎霜、不畏严寒,任凭“雪虐风饕”也毫不退缩。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冲锋在防“疫”最前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做好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做一朵“战斗梅”,攻坚克难战“疫”线,用无畏描绘“担当”画卷。湖南衡山县东湖镇医生宋英杰,年仅28岁,连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因劳累过度,离我们而去。他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却在重要关头挺身而出,披上了“盔甲”,就成了“战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防控处于胶着对垒的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魄力、无惧“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勇气,在关键时刻逆流而上、向险而行,深入防“疫”一线“主战场”,做一朵“战斗梅”,以无畏之姿、勇挑重担,以无惧之态、战斗在第一线;坚决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集中精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守“疫”线,用坚守奏响“为民”乐章。哪里有疫情、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主动深入一线战“疫”,加强科学防“疫”宣传,消除群众疑虑,坚定群众信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加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严防死守,使群众放心;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让群众安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坚守在防“疫”一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战“疫”,守护在群众身边,让群众的心静下来、暖起来。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从梅花开始。在此抗“疫”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坚守岗位、奋勇向前,与人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定能共渡难关、共迎温暖明天。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0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护神、侗乡的好支书”。从黎平县殡仪馆至县城西门出口10里长的街道两旁,万人空巷,人山人海,10万多人自发拉起一条条横幅,与舍己救人的英雄刘善平支书作最后的告别。

“我是支书,我去!” 刘善平同志没有豪言壮语,但他是高山下的花环,更是洪水猛兽中的勇士,他爱国爱家爱民,在大难当头却涌现出最美党员气概。

6月20日这天,天地哭泣,山河同恸,万物凄凉。黎平五开大道两旁的人行道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男女老幼,前后挤不进人,首尾看不到头。他们噙着泪水,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送别他们的好支书。

人们常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刘善平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支书,一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当身上烙上“人民公仆”的印记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点一滴,把他对群众的爱、对群众的好诠释的淋漓尽致,他踏实、坚持、奉献,他苦了自己,甜了群众。

刘善平同志走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刘支书是为救人而牺牲的,我带儿子来学习英雄事迹,教育他从小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我敬佩刘支书的勇敢无私,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人”,“刘支书是个好人,我们村里的事都是他带头干,他从来不叫苦,可惜了,这么好的支书,就这么走了”,群众万分悲痛纷纷道别。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尽管刘善平不幸英年早逝,但他却永远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怀念。因为,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永远会把他当亲人。在党中央要求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刘善平同志当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从刘善平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把刘善平同志胸怀天下、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透,把刘善平同志忠心向党、真情为民、清正坦荡的精神转化到我们爱岗敬业的工作中去,让我们永远记住“两学一做”最美践行者,为灿烂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1

杨雪峰从警二十一年以来,始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忘我奉献,用责任担当赢得领导和同事称赞,用热情服务寄托亲民和爱民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过硬政治本色。

杨雪峰同志就是一个奉献在基层、奋斗在一线的普通交巡警,一个温情履职、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生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杨雪峰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我们将学习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立足本职,努力工作,继承他未尽的事业。

而作为公职人员的我们,工作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通过对杨雪峰同志的先进事迹,被这位“心系群众、舍己为人”的基础工作人员所感动、感染,要以杨雪峰同志为榜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无怨无悔地做好本职工作,不忘粗心争当群众的贴心人。作为青龙乡政府的一员,我要追求高远工作境界。把杨雪峰同志“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过硬政治本色融入到工作中,认真做好财政工作和武装部的工作,要锤炼严谨细致、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勤勉务实踏实地做好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当好基层组织的螺丝钉。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2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念,为的就是一种理想。“燃灯校长”张桂梅,就是这样的人,让华坪女子高中的师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里有光,让理想信念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为山区女孩追梦人生铺起了一条光明大道。

这是拔掉穷根的坚定信念。华坪县地处金沙江腹地,山区面积占97%,2/3以上的大山在海拔1500米以上,散居着傈僳族、纳西族、彝族等民族。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

山里人穷,穷在意识落后、文化落后。与教育和贫困打了半辈子交道,张桂梅最懂山里孩子的渴望,最懂这片山。1996年8月,张桂梅到华坪县中心学校任教,“女生比例很低”、“很多女孩读着读着不见了”的现象,引起她的极大不安。通过不断的家访她发现,在家务农、外出打工或早早嫁人,是大多数当地女孩的共同命运。面对山区教育的“锥心之痛”,张桂梅认为,“女孩的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陷入贫困女孩—贫困母亲—贫困下一代的恶性循环,所以救一个就是救三代!”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我把那些姑娘一个个往回捞,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让她们读书!”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张桂梅孜孜不倦地播种教育脱贫、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希望,并将这一希望撒向云岭山乡。

张桂梅始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和执着,创造了贫困山区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担当,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干事品格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图为20_年5月21日,张桂梅在课堂讲述自编的故事,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华坪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拿命来拼的坚定信念。越是在艰苦的地方,信仰越容易生长;越是经风雨的考验,信仰越历久弥坚。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还身患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0多种疾病,经历了数次病危抢救。张桂梅忘我工作的同时,忍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心灵伤痛和身体病痛。连续的命运重击,怎么挺过来?靠坚定的信念!困难没有将张桂梅打倒,反而成了她燃烧自己的柴火。

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身患肿瘤。没钱治病,举目无亲。她决定瞒着病情,把九年级毕业班带到毕业,这一拖就是3个多月。后来,学校了解到她带病教学,送她去医院做手术,当时取出来的肿瘤重达2公斤,非常危险。“我是老师,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的事迹传开后,华坪县各级干部、老百姓主动给她捐款,一位到县城开第七次妇代会的代表也捐出仅有的5元回家路费,这样的善举,极大地温暖了她的心,给她以新的生命力。人在难处最知暖。“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从此,张桂梅的人生就与山区教育事业深深融合一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她用拼命精神,换来了贫困山区女孩人生命运的转折。

这是教育报国的坚定信念。贫困山区教育起步晚、资源少、底子薄。有好心人劝导她:“张老师,女孩辍学问题在贫困山区具有普遍性,各级党委政府会逐步解决的。”张桂梅却回应说:“我们等得起,可孩子们的成长等不起,她们可都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山区的希望,女高早办一天,就能少让一批山区女孩辍学,就能多为山区发展点燃一分希望啊!”张桂梅只是一名乡村教师,但她在教育工作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她的心中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全面提高,离不开无数个像张桂梅一样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努力奋斗。从边疆到内地,从乡村到城市,从高山到海岛,涌现出张丽莉、李保国、黄大年、张桂梅等一大批优秀人民教师,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提高人民教育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为筑牢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做出贡献。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3

9月25日上午,一场重要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主席台上,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福州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一级巡视员潘东升的座位却一直空着。

“我就坐在台下,多么希望潘局只是去接电话处理紧急事情,马上就会回来,可他一直没有回来。”回忆当天的场景,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施玉安数次哽咽,“我一直感觉他没有走,还在指挥我们战斗……”

当天12时35分,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倒在了会议的安保维稳工作岗位上,经全力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7岁。

从警37年,潘东升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1次,20__年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个人嘉奖。10月14日,福建省委发布决定,追授潘东升“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毅然选择人民公安事业

20__年8月22日,在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龙山会议纪念馆,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潘东升郑重地在留言簿上写上了一句话——“永葆对党的无限忠诚!”

这句话既是潘东升对福州公安队伍的深情寄语,更是他一生的执着信念和动力源泉。

1984年,潘东升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软件专业毕业。“当时,国家信息化产业正处于起步腾飞阶段,不少同学劝他下海经商,老师也劝他出国深造,但他毅然选择了人民公安事业。”潘东升的大学同学和挚友郭建回忆说。

面对同学们的不解,潘东升说:“是党培养了我,人民警察是为群众做事、保护一方平安的崇高职业,我想加入这支光荣的队伍。”

从福建省公安厅的科技信息化专家到三明市公安局局长、福州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在公安队伍一干就是37年。

“我对潘局印象最深的,是他到任福州后上的第一次党课。”福州市公安局二级警务专员黄作璋说。在课堂上,潘东升扳着手指给全市民警算“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脱稿讲了两个多小时,告诉大家要忠诚、干净、担当,珍惜这身警服。

潘东升是这么要求别人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无论你在哪一个应酬上看到我,你都可以直接上来打我两巴掌!”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局长林能响回忆说,在一次全警大会上,潘东升抛下这句响亮的话,要求大家随时都可以监督他。

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麾下万名公安民警,利益牵扯方方面面。但在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却没有收到一封关于他的举报信。

在潘东升心里,只有个人的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

“老百姓迈进公安机关大门就是警情”

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民警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一项工作。

“老百姓有时会反映民警在接处警中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况,虽然已经要求‘首警责任制’,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福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宫伟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潘东升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接处警情况。

“我认为,老百姓从迈进公安机关大门那刻起就是警情,哪怕是门口的一棵大树倒了,只要是老百姓向警察反映的,我们就要接警。”潘东升说。

从20__年7月开始,福州市公安局推出了接处警“首接首移责任制”,从源头上解决基层一线“谁接警、谁处警”问题,大大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

20__年1月至9月,福州公安机关接到群众有效报警近93万起,群众对公安民警接处警满意率达97.94%,位居全省前列。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如何实现民生案件快侦快破,这也是潘东升经常思考的问题。

他带领福州公安在全国省会城市首开先河,建成一体化运行、集约化管理、24小时实战化研判的合成侦查中心、合成情报中心,对有力震慑犯罪、快侦快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

以“两抢”(抢劫、抢夺)案件为例,福州市“两抢”案件发案数从20__年的700多起减少到20__年的77起,破案率达100%。20__年,福州市治安状况满意度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位列前5名。

“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

福清市是著名的侨乡,出入境证件的办理需求非常大。为了小小的一本证件,群众经常要排队、托人、找关系。为此,福清市公安局准备进行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但在当时,全省乃至全国还都没有先例。

时任福清市公安局局长的陈明俤为此专门请示潘东升,潘东升对他说:“凡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在服务群众上,我们就是要把‘有权力’变为‘没权力’,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我全力支持你。”

按照潘东升的思路,福清市在福建省首创出入境24小时自助受理服务中心,群众办理护照、港澳通行证从原来的7天变成“立等可取”。

心系群众、人民至上。37年的从警生涯,潘东升始终忠实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在三明市的乡镇农村,骑摩托车不戴头盔,曾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群众嫌麻烦,也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不想花钱买头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造成死伤的悲剧。”三明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肖敏回忆说。

20__年,潘东升到三明市公安局任职后,大力倡导“管理要硬到不敢为、服务要暖在心坎上”的执法理念,引导民警们“处罚不是目的,一定要帮助群众把头盔戴上去”。

此后,三明市公安局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头盔行动”,推出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管理新举措,如从原来罚款100元到不予处罚但要求群众当场买头盔戴上,还有的派出所购买头盔让群众临时借用,并给困难群众送头盔……

如今,三明市乡镇农村的马路上,骑摩托车戴头盔已成为群众的自觉习惯,交通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你放心,天塌不下来”

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老平房宿舍里,一张窄小的木床、一张破旧的桌子,被子潮湿散发着霉味……

20__年5月,潘东升到三明市任职没多久,就来到离主城区最偏远的岩前派出所看望民警。当得知在全市96个乡镇派出所中,有一半以上的条件都如此简陋时,他当即向民警们承诺:“我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温暖的家!”

很快,三明市公安局全面推开“暖警工程”建设,挤出资金改造乡镇派出所硬件设施。现如今,三明市基层派出所都有了食堂、浴室、洗衣房、健身房、文化室“五大件”,民警宿舍有电热毯、热水器、空调、电视机“四小件”,营造了一个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潘东升对民警的关爱,不仅暖在民警身上,更暖到民警心里。

福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潘臻颖曾在福州市罗源县公安局任局长。她说:“每当在工作中遇到重要情况需要向上级请示时,潘局总会给我非常明确的指示,他从来不怕担责任,还常常说,‘放手去干,天塌不下来’。”

潘东升爱民、爱警,也爱家。只不过,他对家人的爱表现得更深沉。

在处理潘东升身后事时,民警发现他贴身使用的一个钱包,边缘早就掉色破损,里面还夹着一张老照片。

“这个钱包他已经用了30多年。里面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合照,他一直带在身边。”潘东升的爱人袁秋榕说。

每次回家吃到热乎饭,潘东升都会对妻子说谢谢。看到别人节假日去旅游,他也经常会对妻子说对不起。“他说退休后也带我去旅游,但他说话不算数。”

在袁秋榕心里,潘东升的食言又何止这一次。“他还经常跟我说,‘你放心,天塌不下来,因为我比你高,由我给你顶着。’可是现在,天真的塌下来了。”

一个人守护一座城,一座城送别一个人。潘东升牺牲的消息传开后,逾万名公安民警、干部群众为了再看他一眼,自发前往吊唁、哀思缅怀。当灵车缓缓驶过时,大家噙着泪水挥手、致敬,用普通话、福州话哽咽地喊出内心的不舍:“潘局,一路走好!”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4

“疫情当前,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我们党员的使命和担当”,顾洼村元庄组共产党员__说道。__主动申请,自愿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积极献爱心,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大年七年级,他就主动找到村支书说道“现在咱村只有你们两个村干部,当前疫情防控关系到全体村民的生命安全,时间紧迫,任务责任大,光靠你们两人根本忙不过来,有什么任务尽管分配,党指向哪里,我就会战斗在哪里”。根据支部安排,他把自己的小车当公车无偿使用,往返于乡村之间,载着防控所需的物品和设备,深入到各村民小组和村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标语、安置音响,及时向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疫情期间自我防控知识,封闭道路,设立检测卡点。

双井办事处顾洼村防控卡点设立在107国道路边村主干道上,天寒地冻无处避寒,但值班人员依然坚守在露天工作岗位上,__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里资金短缺,他就拿出自己的积蓄,花费2千多元钱为村捐建了防控检测卡点值班室,解决了值班受寒的问题,他还把自己家种的蔬菜无偿捐给所需群众,深受村民的一致好评。同时,他积极响应号召,为疫情防控带头捐款100元。

__同志高度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5

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除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外,很大部分精力是用在照顾幼儿身上,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对待幼儿又不能一味的批评教育,更多的是靠耐心照顾,幼儿教师要比任何学段的教师更有耐心。没有耐心,做不了幼儿教师。这种耐心是由爱而发,这种耐心就是默默奉献。

有一种美,叫细心。幼儿教师,管的是幼儿的喝水、入厕、洗手,日复一日,事无巨细。每天对幼儿的吃、喝、拉、玩,都要细心观察,悉心照顾。从幼儿吃饭怎么样,午睡怎么样,有没有特别的表现,都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身体不舒服的幼儿,更要做到勤观察,多抚摸、多询问,做好观察记录,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她们用心中的柔情,给予幼儿细致入微的呵护。对平常人来说,细心是一种好习惯。而对幼儿教师来说,细心是一种责任。

其实我从小并没有当幼儿教师的梦想,相反的是我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觉得一辈子直到退休都做一名教师,太没有意思了。但是当我真正选择了这个职业,走入幼儿园看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冲着你叫“老师好”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喜悦,我顿时觉得其实最一名幼儿教师也挺好,

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很调皮。有一个小朋友,在平时的时候,我一直在不停地叮嘱他:不要乱跑。但他仍然跑来跑去,有好几次他趁老师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跑到外面操场上玩。我的搭班唐老师总会拉住他,耐心的和他交流,分散他的注意力,但一不注意,他又向远处跑去,唐老师紧紧追着,生怕他一不小心摔倒了。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喜欢打人,有一次他跑到后面就为了抢玩具,把别的小朋友脸给抓伤了,唐老师急忙查看被抓的小朋友的脸,他赶紧让阿姨带他到医务室去消毒。幸亏伤的不严重,等放学的时候他耐心细心的向他的家长汇报了,家长非常通情达理,但是也使我们更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认识到要尽心尽力地爱护和照顾每一个孩子,便会赢得孩子的爱戴,家长的理解。

唐老师在我班级里,让我感受到想让孩子们喜欢你,那就要做到自己也要扮演成孩子跟他们融合在一起,多关心他们,多注意他们,多和他们一起玩,说和做一些他们感兴趣和关心的事情,多想一些新花样吸引他们,这样你就能让孩子们喜欢你。

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尽管他们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内向的、外向的、活泼的、大方的、老实的、顽皮的,但他们都是有感情和思想的,那我们就要以爱为核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要花时间充分了解自己班级的`孩子,学会观察,对班内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让孩子在我们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做最美的幼儿教师,应该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完善自己,争取也成为别人眼中的最美教师。

王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6

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声势浩大的运动。廷·巴特尔参加了这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走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走进了苍凉、偏远、闭塞的萨茹拉图亚草原,时为1974年。面对陌生的环境,一切都必须从头学起,首先是蒙语,不会蒙语,就没法儿和牧民进行交流与沟通;然后是在草原生存的基本技巧:骑马、放牧、打草....廷·巴特尔用心去贴近草原,用心去贴近牧民,草原和牧民给他以丰厚的回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凡是牧区生产、生活中所需得知识和技能,廷·巴特尔基本掌握了。

1976年,复出后的廷懋将军出任内蒙古军区政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与此同时,知青可以返城的政策也出台了。在萨茹拉图亚知青点,人们普遍认为,第一个返城的知青肯定是廷·巴特尔,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他的父亲是自治区的高层领导,而是事实却让大家看到的是相反的结论。廷·巴特尔不仅不是第一个返城的知青,而是40名知青中唯一扎根在萨茹拉图亚草原的知青。

草原和草原人民给予廷·巴特尔以极大信任,让他去经营和管理乳品厂,一年干下来,廷·巴特尔楞是让这个濒临倒闭的乳品厂盈利5万元。廷·巴特尔在熟悉草原的过程中找到了有所作为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支点。他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郑重地写下“廷·巴特尔”4个字。老将军廷懋给儿子的礼物是一本《党章》,并语重心长地叮嘱:“好好学,千万不能辜负党组织的期望。”

1981年秋,廷·巴特尔在美丽的高格斯台河畔与美丽的蒙族姑娘额尔登其其格组建起幸福的家庭。

1993年,已经出任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又面临一次考验。北京军区按政策规定要在北京为廷懋将军修建一座小楼,并安排一名子女随同进京。对巴·特尔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但他已经把生命融进萨如拉图亚的廷·巴特尔,舍不得已经围封的草原,舍不得他亲手绘制的草原建设蓝图。他对父母说:“我的事业在萨如拉图亚,我深情地热爱着这片草原!”萨如拉图亚位于浑善克沙地西北边缘,面积437.5平方公里。这里曾是一望无际的草原,108眼泉水汇聚而成的高格斯如河在这里流过。

20世纪80年代,牧区开始推行草原畜牧双承包制。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养畜积极性,但却缺少对牧民的科学引导,导致牧民在追求养畜头数时无视对草原的破坏,使草原变成黄沙漫漫的沙地,廷·巴特尔大声疾呼:不能这样下去了,否则,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将不复存在!廷·巴特尔从这户牧民家里出来,又进那户牧民家里,苦口婆心和每一个牧民商量、探讨围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的事情,然而,牧民们还是不接受他的观点和理论。

廷·巴特尔想,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率先垂范,牧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观点和理论,是因为这种观点和理论还没有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