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素论的范文精选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四)

‖LS59—D0801→B1501‖→‖LS38—Q0901‖→‖SW53‖LS59—D0801黄帝问于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别之奈何?黄帝请教伯高说:人体之肥瘦、身形之大小、体质之寒温,有年...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三)

Q2207【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营卫真气积留于四海,其下行者注入气街,上行者跑进呼吸道。Q2208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所以寒厥在足时,宗气不能下行,脉内之血,凝聚而滞...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三)

‖LS05—D0201→Q0306‖→‖SW53‖LS05—D0201黄帝曰:【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大小、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五篇:厥论(五)

SW39——《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39—D0601→Q0609‖→‖SW45—Q0718‖迁移说明:1、所论九气不同,与《举痛论》主题无关,文意不属,显见漏简,当迁出;2、《太素》置...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二)

SW27—D0101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黄帝问道:我听了《九针》九篇,先生就因此而演绎九倍,九九八十一篇,我全都理解了。D0102《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六篇:皮部论(二)

‖SW57—D0101→D0401‖→‖SW56—D0301‖SW57—D0101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黄帝问道:这络脉出现时,五色各异,有青色、黄色、赤色、白色、黑色之不同,是...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九篇:气府论(三)

SW59——《气府论篇第五十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59—C0101(五脏……各六)‖→‖SW58-Q0301‖已迁至《气穴论》‖SW59—C0301(分之所在穴空)‖→‖SW59-C1301‖...

《黄帝内经素论》第十篇:海论(五)

‖LS14—B0204‖→‖LS14—B0215‖→‖LS33‖LS14—B0204【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头发所覆盖处,从颅顶到项后,一尺二寸(27.7cm)。B0223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京骨以下到足底,长一寸(2.3cm)。B0...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三篇:痹论(二)

C0501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足少阴之筋,起于足小趾之下,并入足太阴之筋,斜奔内踝...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九篇:举痛论(三)

C1001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聋而不痛者,刺足少阳胆经;聋而又痛者,刺手阳明大肠经。C1101【衄】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阳;衃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流鼻血而不止,淤血流出,刺...

《黄帝内经素论》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一)

★★★★★篇名释:1、前部主论上古养生之道,肾气盛衰与生命过程之关系,肾气盛衰与有子无子之关系,是为上古之论;2、后部主论生命起源、寿夭之理及生命全程十阶段之生理特征,极其智慧地阐述了人之寿夭与先天遗传、后天养生...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二篇:刺禁论(一)

★★★★★篇名释:本篇主论针刺五禁、五夺、五过、五逆诸定义,误刺禁刺部位之危害及禁刺十二时机。因帝曰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故此名篇《刺禁论》。‖LS61—D0101→Q0805‖→‖SW5...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篇:生气通天论(一)

★★★★★篇名释:1、前部由少师主论五态之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的性格、阴阳气血特征、治则以及外在形态。在此基础上,岐伯各依五行衍变而为二十五人,继而阐述二十五人之模型制作...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八篇:气穴论(四)

Q0336分肉:1、《类经》七卷七《气穴三百六十五》注:足少阳阳辅也,重出。2、黄元御注:分肉,《新校正》:‘按《甲乙经》无分肉穴详处,所疑是阳辅,在足外踝上。左右二穴,皆足少阳经穴也’。3、高士宗注:脐上水分穴,两旁滑...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五篇:疟论(六)

LS19——《四时气第十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19—Q0102‖=→‖SW36—C0510‖→‖SW35‖迁移说明:1、所论与《四时气》前后文意不属,碎片,凑简成篇,当迁出;2、《灵枢悬解》置于卷...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一)

★★★★★篇名释:1、前部主论十二正经之六对离合、出入之所,是为离合之论;2、后部主论真气和邪气致病之自然原理以及补泻原则,并以一脉生数十病示例,阐述了真气、邪气、正气定义及其五体之小疾、大病形成机理,通过典型的...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五)

‖LS67—D0101→Q0801‖→‖LS71-Q1302‖→‖SW53‖LS67—D0101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

《黄帝内经素论》第八篇:灵兰秘典论(三)

SW08——《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D0000灵兰秘典:《素问集注》注:吴氏曰:‘灵台兰室,黄帝藏书之所。秘典,秘密典籍也。’D0101十二脏之相使:1、《素问集注》:六脏藏神,六腑藏物,六...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三篇:痹论(六)

C0202伏兔:《灵枢悬解》卷三《经筋》注:膝上六寸股外高肉。C0202尻:《灵枢悬解》卷三《经筋》注:尻,尾,尾骶骨。C0203【月少】:1、《灵枢悬解》卷三《经筋》注:眇肋,季胁尽处软肋骨。2、眇,miao3,季胁下挟背两旁空软处。C0205维...

《黄帝内经素论》第十一篇:五脏别论

★★★★★篇名释:本篇主论方士中脏腑概念之乱象,继而由岐伯正本清源阐述了奇恒之府,明确了脏之藏而不泻与腑之泻而不藏的本质区别。因本篇独论脏腑之别,故此名篇《五脏别论》。SW11—D0101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篇:生气通天论(八)

D0101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1、黄元御注:伯高答辞,在《通天》篇。黄元御所断妙极;2、本句引自《通天》LS72—S0101句,不同的是,本句为伯高之言,被引作少师之言。看似有所出入,实则表明:伯高与少师都对先天遗...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二)

LS73—D0201黄帝曰: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黄帝说:用针之理论,必明知病形、邪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脉气之逆行和顺行、出入之...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四(五)

LS21——《寒热病第二十一》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21—C0701→C0803‖→‖SW49-C0135‖→‖SW57‖迁移说明:1、原篇《寒热病》,非独立论文,碎片杂合,头绪繁多,乃凑篇之简,当寻据细分而...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四篇:痿论(二)

SW44——《痿论篇第四十四》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D0000痿论:《太素》单列于卷第二十五伤寒《五藏脏痿》,分类法异于《素问》。D0101痿:1、高士宗注:痿者,四肢痿弱,举动不能,如痿弃不用之意。2、《内经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