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调研报告2篇

本文目录物联网调研报告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报告名称】:XX-XX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物联网调研报告2篇

【关 键 】:物联网 rfid产业 传感器 物联网产业发展 物联网产业项目投资分析

【出版日期】:XX年11月

【报告页码】:260页

【图表数量】:135个

【报告格式】:pdf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订购电话】:0755-25407397 胡小姐

【报告来源】: 中商情报网

【报告说明】: 本报告为中商情报网原创,近期我公司发现北京一些骗子公司(个人)将中商情报网的报告目录原样或改头换面后挂在其网站或一些博客网站进行宣传销售,对不明情况的客户进行欺诈(如:付款后迟迟收不到或收不全产品、收到的产品与网上公布目录明显不符等,识别报告请重点识别图表目录)。为避免对您的市场决策带来重大损失!购买报告请直接中商情报网市场部联系,谨防上当受骗!本报告订购后2小时内交付客户。如目录及图表目录与内容不一样,均可全额退款。

【报告描述】:

目前广泛认为物联网最早是由麻省理工于1999年提出。XX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XX:物联网》报告,才将这个概念推向了世界。物联网又称“传感网”。物联网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作为前沿交叉领域,物联网同时涉及芯片、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等多种技术。

物联网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物联网不仅能服务于全球各行各业的信息共享需求,同时一些新技术产业作为物联网建设的基础产业,其本身也将创造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XX年4月,韩国提出e-korea(电子韩国)战略;XX年,日本提出“u-japan”计划;XX年6月,新加坡公布了“智慧国XX”大蓝图;XX年底ibm向美国政府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XX年6月欧盟启动“物联网行动计划”等,都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突破互联网的物理限制,以实现无处不在的物联网络。目前世界各国正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XX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目前正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XX年10月,中国研发出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XX年11月7日,总投资超过2.76亿元的11个物联网项目在无锡成功签约,项目研发领域覆盖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2020年之前我国已经规划了3.86万亿的资金用于物联网研发。

中国已具备推广物联网的条件。从XX年底到XX年6月,中国的ipv4地址数量半年增长2375万个,目前已经达到2.05亿。截至XX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扩大到8788万;网络支付应用增长较快,XX年上半年增加的用户数达到2371万人。

此外,部分省市将传感网列为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XX年广东率先启动了南方物联网的框架性设计,现正在加快试点骨干的建设,计划在5年内真正建成南方物联网。XX年,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都着重推出了自己的物联网应用。XX年上海世博会大众型物网联投入应用。

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XX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XX-XX年物体互联,XX-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件进入全智能化。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元级的通信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这份报告共十一章。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各省市通信管理局、产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定义、原理、应用及特征等方面内容,接着全面阐述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然后深入分析了中国物联网行业的总体发展状况,介绍了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进展情况,并对物联网设备、运营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行细致透析。最后,报告对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了趋势研判以及探讨思考。是物联网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战略投资者、科研机构以及相关研究单位准确了解当前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决策依据。您若想对中国物联网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物联网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目 录

第一章 物联网相关概述13

1.1 物联网的概念13

1.1.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13

1.1.2 物联网的定义和体系架构13

1.1.3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14

1.2 物联网的应用15

1.2.1 物联网的工作原理15

1.2.2 物联网的工作步骤16

1.2.3 物联网的应用范围16

1.2.4 物联网的三大特征17

1.3 物联网的设备构成简介17

1.3.1 二维码标签和rfid标签17

1.3.2 传感器18

1.3.3 识读设备18

1.3.4 传输网络18

1.3.5 信息处理中心19

第二章 XX-XX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20

2.1 XX-XX年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20

2.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xx”规划》20

2.1.2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xx”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21

2.1.3 《XX-XX年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3

2.1.4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23

2.1.5 《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25

2.2 XX-XX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26

2.2.1 XX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26

2.2.2 XX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30

2.2.3 XX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发展形势42

2.3 XX-XX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44

2.3.1 中国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44

2.3.2 XX年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45

2.3.3 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6

2.3.4 XX年m2m技术在中国应用广泛47

第三章 XX-XX年全球物联网发展态势分析49

3.1 XX-XX年全球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49

3.1.1 物联网成为全球第三次信息化产业浪潮49

3.1.2 全球物联网的四大发展阶段分析50

3.2 XX-XX年全球物联网兴起的因素分析51

3.2.1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51

3.2.2 经济危机催生新技术产生51

3.2.3 人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52

3.3 XX-XX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52

3.3.1 XX年美国“智慧的地球”战略52

3.3.2 日本积极实施“u-japan”国家战略54

3.3.3 韩国计划XX年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60

3.3.4 欧洲主导物联网实行“14点行动计划”61

3.3.5 新加坡正推进“智慧国XX”计划63

第四章 XX-XX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67

4.1 中国发展物联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67

4.1.1 物联网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67

4.1.2 物联网对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分析68

4.1.3 中国已具备推广物联网的条件69

4.1.4 发展物联网中国与发达国家面临同等机遇69

4.2 XX-XX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分析70

4.2.1 XX-XX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概况70

4.2.2 XX-XX年中国互联网分类基础资源现状分析70

4.2.3 XX-XX年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概况74

4.2.4 XX-XX年中国宽带和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分析76

4.2.5 XX-XX年中国网民规模增长因素分析77

4.2.6 XX年中国网民信息获取和商务交易应用规模分析78

4.3 XX-XX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态势分析82

4.3.1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分析82

4.3.2 XX-XX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84

4.3.3 XX年中国物联网高校研究进展分析85

4.3.4 中国物联网技术的演进路线分析86

4.3.5 XX年中国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87

4.3.6 XX年中国加强物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87

4.3.7 XX年中国研发出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89

4.4 XX-XX年中国物联网南方试点的运营情况分析89

4.4.1 物联网南方试点概况89

4.4.2 物联网南方试点的开环与闭环问题分析90

4.4.3 物联网南方试点中的成本矛盾分析91

4.5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评析91

4.5.1 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分析91

4.5.2 中国物联网核心技术有待突破92

第五章 XX-XX年中国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分析95

5.1 中国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分析95

5.2 中国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分析96

5.2.1 物联网食品追溯应用案例分析96

5.2.2 物联网安全防范的应用案例分析98

5.2.3 物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化98

5.2.4 中国汽车工业应与物联网融合99

5.2.5 中国将启动电网智能化应用100

5.2.6 医药流通物联网的建设方案分析101

5.3 物联网与多个行业信息化的关系分析105

5.3.1 物联网与零售、物流的信息化105

5.3.2 物联网与公共安全领域的信息化106

5.3.3 物联网与交通运输的信息化106

5.3.4 物联网与医疗的信息化106

5.3.5 物联网与制造业的信息化107

5.3.6 物联网与家居生活管理的信息化107

5.4 物联网与行业信息化的营销策略108

5.4.1 运用物联网概念108

5.4.2 扩大客户群范围109

5.4.3 品牌发展策略109

5.4.4 与广泛的价值链体系结合109

第六章 XX-XX年中国物联网的主要省市发展态势分析111

6.1 XX年江苏省物联网发展动态分析111

6.1.1 江苏省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111

6.1.2 XX年江苏无锡建设物联网产业创新基地111

6.1.3 无锡传感器产品成功应用于上海浦东机场112

6.2 XX-XX年上海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动态分析112

6.2.1 上海市物联网发展须政府统一规划112

6.3.2 XX年上海世博会大众型物网联投入应用113

6.3 XX-XX年广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14

6.3.1 广东省落实《纲要》发展“物联网”114

6.3.2 XX年广东省着力打造特色物联网115

6.3.3 XX年广东移动开启物联网战略115

6.4 XX-XX年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17

6.4.1 XX-XX年浙江省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分析117

6.4.2 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119

6.4.3 杭州市企业积极拓展物联网的应用119

6.4.4 XX年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措施分析120

6.5 XX年中国其它省市物联网发展动态分析121

6.5.1 XX年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121

6.5.2 XX年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起步122

6.5.3 XX年重庆市物联网建设进程分析122

第七章 中国物联网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125

7.1 中国物联网技术进展简析125

7.1.1 国外物联网技术发展历程分析125

7.1.2 中国物联网技术的研发现状分析126

7.1.3 中国政策力促物联网技术革新127

7.1.4 信息高速公路是物联网发展的技术基础127

7.2 射频识别(rfid)技术128

7.2.1 rfid技术简介128

7.2.2 rfid技术是物联网核心技术128

7.2.3 rfid(电子标签)与二维条码的比较129

7.2.4 中国rfid技术发展现状分析129

7.2.5 中国rfid研发关键技术介绍131

7.2.6 中国rfid技术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33

7.2.7 中国rfid技术发展战略分析134

7.3 二维码技术135

7.3.1 二维码技术介绍135

7.3.2 二维码技术的特点136

7.3.3 中国二维码技术标准简述137

7.3.4 二维码技术的应用概况137

7.3.5 中国二维码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138

7.3.6 二维码技术与手机的结合分析139

7.4 电子代码(epc)技术140

7.4.1 epc与物联网140

7.4.2 epc技术介绍141

7.4.3 epc系统介绍142

7.5 传感器技术142

7.5.1 传感器相关概述142

7.5.2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介绍144

7.5.3 中国传感器技术发展历程分析145

7.5.4 中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145

7.5.5 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分析146

7.5.6 汽车传感器的智能化研发现状分析147

7.6 无线网络技术149

7.6.1 无线网络技术的原理及优势149

7.6.2 无线网络技术的主要标准介绍151

7.6.3 中国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类型分析157

7.6.4 无线宽带助推数家庭的3c融合158

7.6.5 无线自组网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分析160

7.6.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分析161

第八章 XX-XX年中国物联网细分行业发展分析163

8.1 物联网设备行业发展综述163

8.1.1 中国物联网设备行业发展概况163

8.1.2 中国物联网设备行业的关键领域163

8.1.3 XX年中国rfid产业发展概况164

8.1.4 物联网将促进射频识别设备业的发展167

8.2 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68

8.2.1 XX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分析168

8.2.2 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69

8.2.3 XX年汽车传感器市场现状分析170

8.2.4 物联网中mems传感器的应用分析173

8.2.5 中国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方向分析176

8.3 中国智能卡芯片及控制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177

8.3.1 智能卡及其芯片相关概述177

8.3.2 XX年中国智能卡市场发展现状分析178

8.3.3 XX年中国rf-sim卡手机钱包兴起180

8.3.4 中国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81

8.4 中国物联网信息传输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83

8.4.1 本地传输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83

8.4.2 下一代传输网的发展方向分析184

8.4.3 XX-XX年中国综合布线市场发展现状分析186

8.4.4 中国光纤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88

第九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重点企业分析191

9.1 物联网产业重点企业概述191

9.2 新大陆191

9.2.1 公司简介191

9.2.2 新大陆的二维码技术简介193

9.2.3 新大陆的电子回执业务分析194

9.2.4 公司动物溯源专用智能识读设备分析195

9.2.5 XX-XX年公司经营情况196

9.2.6 XX年新大陆技术创新成果介绍199

9.3 深圳市远望谷200

9.3.1 公司简介200

9.3.2 XX-XX年远望谷rfid业务发展分析201

9.3.3 远望谷市场竞争力分析202

9.3.4 XX年远望谷经营状况分析204

9.3.5 XX年远望谷经营状况分析205

9.4 上海贝岭206

9.4.1 公司简介206

9.4.2 XX年上海贝岭经营状况分析207

9.4.3 XX年上海贝岭经营状况分析208

9.4.4 贝岭阿法迪完成多项图书馆rfid项目210

9.5 厦门信达210

9.5.1 公司简介210

9.5.2 XX年厦门信达经营状况分析211

9.5.3 XX年厦门信达经营状况分析212

9.6 东信和平213

9.6.1 公司简介213

9.6.2 东信和平智能卡研发能力分析214

9.6.3 XX年东信和平经营状况分析214

9.6.4 XX年东信和平经营状况分析216

9.6.5 XX年公司芯片卡产品市场动态分析217

9.7 大唐电信218

9.7.1 公司简介218

9.7.2 XX年大唐电信经营状况分析220

9.7.3 XX年大唐电信经营状况分析221

9.7.4 XX年大唐电信电子阅读器与td网络融合222

9.8 长电科技223

9.8.1 公司简介223

9.8.2 长电科技技术发展历程介绍224

9.8.3 长电科技核心技术竞争力分析225

9.8.4 XX年公司经营状况分析226

9.8.5 XX年公司经营状况分析227

9.9 拓邦电子228

9.9.1 公司简介228

9.9.2 拓邦电子家电控制器业务发展现状分析229

9.9.3 XX年拓邦电子经营状况分析230

9.9.4 XX年拓邦电子经营状况分析231

9.10 延华智能232

9.10.1 公司简介232

9.10.2 延华智能的核心技术分析233

9.10.3 公司建筑智能化业务发展现状分析235

9.10.4 XX年延华智能经营状况分析235

9.10.5 XX年延华智能经营状况分析236

9.11 浙大网新237

9.11.1 公司简介237

9.11.2 XX年浙大网新经营状况分析237

9.11.3 XX年浙大网新经营状况分析239

第十章 XX年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下游运营商发展动态分析241

10.1 运营商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241

10.1.1 运营商在物联网发展中的定位241

10.1.2 物联网的推广是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机遇242

10.1.3 XX年电信运营商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热潮243

10.1.4 电信运营商应对物联网的发展建议243

10.2 中国移动与物联网245

10.2.1 中国移动加速研发物联网的技术创新m2m245

10.2.2 中国移动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现状分析245

10.2.3 中国移动发展物联网与td的结合246

10.3 中国联通与物联网247

10.3.1 中国联通在物联网中的优势分析247

10.3.2 中国联通创新物联网的行业应用247

10.3.3 中国联通拓展企业级市场推进物联网应用248

10.4 中国电信与物联网249

10.4.1 中国电信推出平安e家涉足物联网领域249

10.4.2 中国电信探索物联网电子商务领域应用250

第十一章 XX-XX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前景及投资分析251

11.1 XX-XX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展望251

11.1.1 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251

11.1.2 XX-2020年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252

11.1.3 XX-XX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前景展望253

11.2 XX-XX年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54

11.2.1 未来十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普及254

11.2.2 物联网引起的商业模式变革分析254

11.2.3 物联网将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255

11.3 XX-XX年中国物联网产业投资风险分析256

11.3.1 技术风险256

11.3.2 政策风险256

11.3.3 经营风险257

11.3.4 资金筹集风险257

11.4 XX-XX年中国物联网产业投资建议257

11.4.1 电信设备行业257

11.4.2 医药流通领域258

11.4.3 电子产品消费领域259

11.4.4 安防家居领域260

图表目录

图表 1 物联网的结构14

图表 2 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16

图表 3 中国信息产业科技发展的15大重点技术列表21

图表 4 XX-XX年中国gdp增长趋势图26

图表 5 XX-XX年中国居民销售价格涨跌幅度27

图表 6 XX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27

图表 7 XX-XX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28

图表 8 XX-XX年中国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28

图表 9 XX-XX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29

图表 10 XX-XX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29

图表 11 XX-XX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30

图表 12 XX年中国人口数及其构成30

图表 13 XX-XX年中国季度gdp增长率31

图表 14 XX-XX年中国三产业增加值季度增长率32

图表 15 XX-XX年中国cpi、ppi运行趋势32

图表 16 XX-XX年中国进出口走势图33

图表 17 XX-XX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图34

图表 18 XX年中国各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35

图表 19 XX-XX年中国中央与地方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36

图表 20 XX-XX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图37

图表 21 XX-XX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走势图37

图表 22 XX-XX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图38

图表 23 XX-XX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走势图39

图表 24 XX年三季度中国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39

图表 25 XX-XX年中国货币供应量40

图表 26 XX-XX年中国存贷款同比增速走势图40

图表 27 XX-XX年中国月度新增贷款量41

图表 28 XX-XX年中国外汇储备及美国国债量41

图表 29 XX-XX年中国gdp增长率预测42

图表 30 XX-XX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物联网行动计划49

图表 31 日本从e-japan向u-japan演进示意图54

图表 32 日本u-japan构想示意图56

图表 33 韩国u-korea策略图60

图表 34 新加坡“智慧国XX”计划四大战略板块64

图表 35 XX年新加坡资“智慧国XX计划”实施情况统计64

图表 36 XX-XX年中国大陆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标统计70

图表 37 XX-XX年中国ipv4地址数统计71

图表 38 XX-XX年中国ipv4地址数增长趋势图71

图表 39 XX年中国大陆分类域名数统计71

图表 40 XX年中国大陆域名数分类结构图72

图表 41 XX年中国大陆分类cn域名数72

图表 42 XX-XX年中国网站规模统计73

图表 43 XX-XX年中国网站规模增长趋势图73

图表 44 XX-XX年中国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统计74

图表 45 XX-XX年中国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长趋势图74

图表 46 XX-XX年中国网民规模统计75

图表 47 XX-XX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增长趋势图75

图表 48 XX年世界主要国家互联网普及率统计75

图表 49 XX-XX年中国大陆宽带网民规模76

图表 50 XX-XX年中国手机上网网民规模77

图表 51 XX年中国网络应用使用率分类和排名79

图表 52 XX-XX年中国网络搜索引擎用户规模统计79

图表 53 XX-XX年中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统计80

图表 54 XX-XX年中国网络商务交易用户规模统计80

图表 55 XX-XX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统计80

图表 56 XX-XX年中国网上旅行预订用户规模统计81

图表 57 XX-XX年中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统计81

图表 58 XX-XX年中国网络炒股用户规模统计82

图表 59 物联网影响到的产业列表108

图表 60 rfid(电子标签)的比较优势列表129

图表 61 二维码与一维码的技术比较136

图表 62 epc物联网工作流程图141

图表 63 epc系统的构成142

图表 64 XX-XX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与增长情况165

图表 65 XX-XX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图165

图表 66 XX年中国rfid市场分类产品规模166

图表 67 XX年中国rfid市场产品结构166

图表 68 XX年中国rfid市场应用结构167

图表 69 XX年中国rfid市场应用结构比例图167

图表 70 mems不同应用领域比例结构图174

图表 71 XX-XX年中国智能卡市场规模统计178

图表 72 XX-XX年中国智能卡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图178

图表 73 rf-sim手机智能卡技术原理图180

图表 74 中国物联网产业细分及代表企业列表191

图表 75 国际上拥有二维码核心技术的六家制造商193

图表 76 新大陆电子回执业务链194

图表 77 XX-XX年新大陆电子回执业务条码流量195

图表 78 XX-XX年新大陆动物溯源专用智能识别设备销售量196

图表 79 XX年度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196

图表 80 XX年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197

图表 81 XX年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197

图表 82 XX年上半年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199

图表 83 XX年上半年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199

图表 84 XX年上半年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199

图表 85 XX年远望谷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204

图表 86 XX年远望谷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205

图表 87 XX年远望谷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205

图表 88 XX年上半年远望谷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205

图表 89 XX年上半年远望谷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206

图表 90 XX年上半年远望谷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206

图表 91 XX年上海贝岭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208

图表 92 XX年上海贝岭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208

图表 93 XX年上半年上海贝岭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209

图表 94 XX年上半年上海贝岭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209

图表 95 XX年上半年上海贝岭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209

图表 96 XX年度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211

图表 97 XX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业务情况表212

图表 98 XX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12

图表 99 XX年上半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业务情况表213

图表 100 XX年上半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13

图表 101 XX-XX年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投入统计214

图表 102 XX年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产品登记项目统计214

图表 103 XX年度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215

图表 104 XX年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215

图表 105 XX年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16

图表 106 XX年上半年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216

图表 107 XX年上半年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216

图表 108 XX年上半年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17

图表 109 XX年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各类卡市场份额218

图表 110 XX年大唐电信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220

图表 111 XX年大唐电信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221

图表 112 XX年上半年大唐电信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222

图表 113 XX年上半年大唐电信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222

图表 114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体系发展历程225

图表 115 XX年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227

图表 116 XX年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27

图表 117 XX年上半年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227

图表 118 XX年上半年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28

图表 119 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家电控制器产品分类图229

图表 120 XX年度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230

图表 121 XX年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231

图表 122 XX年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31

图表 123 XX年上半年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231

图表 124 XX年上半年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231

图表 125 XX年上半年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32

图表 126 延华智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信息流程优化解决方案列表234

图表 127 XX-XX年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费用统计234

图表 128 XX年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236

图表 129 XX年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36

图表 130 XX年上半年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236

图表 131 XX年上半年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36

图表 132 XX年度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238

图表 133 XX年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38

图表 134 XX年上半年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表240

图表 135 XX年上半年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240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物联网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自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XX: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xx”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物品和物品与物品可靠互连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已经成为现实的多种装置的互连网络,例如手机互连、移动装置互连、汽车互连等等,都揭示了下一代网络在互连任何物品方面的发展趋势。

三是深度嵌入式系统技术。物联网实现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主要目的是对物理系统的控制,这要求物联网系统具有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嵌入式系统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手段。嵌入式系统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等多项技术,是针对某一应用开发出的智能化机电产品。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家电、工业装置、医疗器械、监控装置等各类物理设备中,国际上把利用计算技术监测和控制物理设备的嵌入式系统称为深度嵌入式系统。

(二)目前关于物联网的认识误区

一是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个领域,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二是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限延伸。事实上物联网可以是传统意义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组成局域网、专业网,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类似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局域网才是其最大的应用空间。

三是认为物联网是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已在为我们服务。物联网理念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特征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提升。

二、我国和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物联网研究起步早,技术研发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早在19xx年就开始进行无线传感网络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都部署了物联网相关技术攻关,并在芯片、通信协议、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走在世界前列,是为数不多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XX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物联网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多部委也在加紧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我市拥有较好的物联网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示范应用经验

是省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在标准制定、示范应用、人才资源和新型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聚集了北洋集团、新北洋、华菱电子、双丰电子、卡尔电气、渔翁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北洋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在射频识别和图像读取领域技术标准制定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市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分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我市拥有省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机内容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国际微电子研究中心、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家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在物联网应用方面,我市先后启动了工业、海洋、环保、电力、交通、物流等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北洋集团研发的国际海运物流管理系统和港集团建设的智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同时应当看到,我市物联网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内外先进区域相比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体系尚不完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创新体系不健全,应用领域不广、层次偏低,运营模式不成熟等。面对激烈竞争,我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资源集聚,大力推动示范应用,才能确保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目标定位

主要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专业化水平强、产业化应用好、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强市。

一是建立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建设物联网特色化产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应用示范基地,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核心产业、关键技术、公共平台建设以及示范应用取得突破,在新型传感器、系统集成、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一批规模较大企业,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是形成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聚集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与研发中心,在传感器及节点、应用软件、高端集成、应用服务、信息安全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产品系列,自主研发、产业保障和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提升,并在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培育一只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人才队伍。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物联网人才支撑环境,引进一批物联网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联网工程师,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初步显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联动效应,建成国内一流的物联网人才高地。

四、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重点

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紧密跟踪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攻克一批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推动应用创新及产业化。

(一)集中突破物联网重要核心技术

1.新型传感器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重点围绕关键传感器件、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着力突破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发挥北洋集团、双丰电子、卡尔电气等企业技术优势,重点加强超高频射频识别、打印与扫描图像、地震检波、石油勘探传、光纤测温、智能家居、物位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各类新型传感器研制,和低功耗传感节点及监测设备的嵌入式微系统技术研发。

2.物联网信息安全及智能处理技术。依托卡尔电气、渔翁科技等重点企业,加强网络数据传输加密、大规模网络行为模拟、信息与内容安全等技术研发;加快云安全技术的研发;开发快速、高精度、高效率数据挖掘、比对分析算法与模型;研发高效率传输光缆及数据压缩、传输、处理技术。

3.物联网系统集成关键软硬件技术。加强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开发与产业化,推进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化;加强各层次数据接口信息交互的标准化研究;加强应用管理、服务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的开发力度,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开发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新一代网络服务业务。

4.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重点加强可编程、系统测试、数据保护等共性技术研发及现代信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先进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支撑技术的研究。加强关键技术协议与规范、平台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核心框架及中间件构造等技术研发,重点加强面向行业和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研发。

(二)重点培育物联网关键产业领域

1.先进传感器产业。围绕物联网感知层技术,抢先发展先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产业,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器研发和制造企业,迅速提升高端传感器市场的影响力。大力支持北洋集团开展高性能射频识别标签设计、封装,开展相应读写器具研发和生产;引导新北洋、卡尔电气等企业开展融无线数据通信、交易支付、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华菱电子研发高精度图像传感器、北洋集团研发光纤测温传感器、双丰电子研发地震检波和石油勘探传感器;支持和引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海洋环境检测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传感器并产业化。

2.数据传输与信息安全产业。积极开展传输技术和安全技术研究,引进一批基础设备生产和关键技术研发企业,加快培育新一代网络产业。大力支持宏安集团研发高性能光纤光缆、通信电缆、超五类数据缆;支持东兴电子、宝岩电气、新康威等企业研发智能数据传输与连接线缆;支持渔翁科技研发高性能数据加密设备和信息安全设备;积极引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大规模网络行为模拟、信息与内容安全、数据加密等,并尽快进行产业化。

3.物联网基础支撑产业。加快发展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软件等相关基础产业。支持家和科技研发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与集成方案;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学(分校)联合相关企业研发面向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核心框架及中间件产品;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微电子研发中心研发汽车电子芯片;支持农友软件研发新一代农村信息化集成服务系统。

4.物联网应用提升产业。利用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积极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重点推动港集团、威东航运、胶东国际海运、汇峰物流园、鑫通物流园、华东海运等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服务;积极推动威高集团、金猴集团、光威集团、天润曲轴等大企业集团实施制造业物联网工程;支持好当家集团、寻山水产集团等企业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产品加工和海水养殖。

5.物联网集成和服务产业。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与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相关的通信传输、智能处理、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尽快形成以网络传输、信息处理、内容提供以及运营服务为主的物联网网络运营和服务产业快速聚集、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基础条件和服务支撑体系。

(三)加快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

1.构建适合物联网应用的下一代网络平台。积极引导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广电优化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开放、标准、安全的下一代网络平台,广泛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支持网络运营商、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搭建物联网信息中心,构建综合性物联网数据共享、交换和测试平台,为物联网相关用户提供数据接入、数据处理以及系统测试等服务,支撑物联网各领域应用业务的快速实施。

2.建设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依托北洋电气集团的省智能光纤测温重点实验室和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加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建成国际前沿、国内领先,具备引领作用的国家级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中心。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与服务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哈工大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哈工大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推进技术产业化应用、执行重大示范项目等主题开展集中攻关。

3.物联网信息和中介服务平台。以网络运营商、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为主体,鼓励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围绕物联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技术检测和标准化工作,搭建立足、辐射全省的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推进省内物联网技术交流合作,对接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会工作组,推动企业参与跨区域物联网应用项目。

(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示范应用

智能工业示范应用。加快三角轮胎、万得集团的射频识别项目建设,实现生产过程监视、质量控制智能化。在黄海造船、成山集团、天润曲轴推广数化设计、电子识别、可配置信息集成等先进生产技术。在威高集团应用产品质量和成份智能监测技术。

数渔业示范应用。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海上110”、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洋产品加工及等领域的应用,以公安边防为依托,加强海上基础设施建设。以好当家渔业集团、鸿洋神为重点,推动海洋产品分类、质量检测、产品流转、生产加工等智能化。建立海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整体提升。

智能物流示范应用。以港(国际物流园)、华东海运、家家悦集团为主体,建设港口集装箱智能调度、职能仓储系统、商品分拣调拨、物流信息处理、车辆调度等智能信息系统,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物流、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等物流模式的应用,推动以物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新模式发展。

智能电网示范应用。积极推动北洋集团分布式光纤测温预警系统在我市电网中应用,实现重要输变电设备和电缆温度实时监测和远程预警。以佳衡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远程抄表、自动通知和缴费系统,提升精细管理和智能运营能力。

智能交通示范应用。加快射频识别和传感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积极实施智能交通行车诱导、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高速公路智能管理、道路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等系统示范应用,建立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和应用模式,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数节能环保示范应用。推动基于传感技术的高耗能行业传统工艺改造和生产流程优化项目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污染源监控、水环境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城市噪声监测和海洋环境监测、森林防护等系统领域的应用,构建智能化的监测、防控体系。

智能城市管理示范工程。依托已建成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建设中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对突发事件、事故灾难、大型活动实时监控、应急指挥。以机场、火车站、港口等为示范,探索建设周界防入侵系统。

五、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

(一)确立物联网产业战略高技术产业地位,予以重点支持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强有力的促进和推进机构,制定并组织实施“物联网产业推进计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市场支持和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企业产品。成立物联网专家咨询机构,聘请技术、经济、公共管理等领域知名专家,就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对前瞻性的技术进行论证。

(二)加快推动基地园区建设,培育物联网产业集群

支持物联网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通过专业园区建设,集成创业服务、技术支撑、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体系,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物联网项目在基地(园区)布局,打造涉及研发、制造、集成、运营多个环节,涵盖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完整物联网产业体系。加快完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基地(园区)集中,引导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及其它机构之间相互合作,推动新型企业、新型技术的产生,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三)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由政府牵头组建若干产业技术联盟,协调联盟各方利益和冲突,消除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实的或者潜在的风险。发挥政府资源整合作用、核心企业的产业化推进主体作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源头作用、应用部门的市场牵引作用,共同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重要市场开拓。提升各高校之间合作办学、联合攻关层次,推动物联网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和国际大型物联网企业合作,通过合作研发、合作营销、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等,促进产业联盟的国际化。

(四)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

技术标准是技术化的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支点,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我市应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发挥政府、协会、联盟等的作用,完善市场驱动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核心企业参与国内、国际技术标准制定。要加强与国内重要系统集成商和龙头企业合作,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使之成为我市技术标准合作者,加快我市参与的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和完善。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要通过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及时了解国际相关产业发展动向,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

(五)创新多种形式的金融市场,快速聚集产业资本

建立政府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物联网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建设、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集成电路专项基金及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基金等。积极组织物联网产业园、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申报国家级物联网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风险资本与优质企业、项目的对接平台,推动社会风险投资积极参与我市物联网产业化项目和示范项目建设。做好上市融资协助工作,切实推动物联网企业到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

(六)进一步完善培养引进机制,壮大物联网人才队伍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研发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选拔优秀人才互派交流;鼓励企业、研究机构与国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联合,不断吸引国际团队来交流、创业;鼓励驻高校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系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落实我市关于高级人才的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在创业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