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建黨節資料

1941年,中共中央確定將1920xx年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日。20xx年7月1日,我們迎來了第95個建黨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七一建黨節的詳細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七一建黨節資料
七一建黨節簡介

建黨節,即中國共產黨建黨日。1941年,中共中央確定將1920xx年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日。此後每年的7月1日,全黨都要熱烈慶祝黨的誕生紀念日。但是,中國共產黨建黨日並不是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把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紀念日,是毛澤東同志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而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的成果,中國共產黨實際建黨時間是1920xx年7月23日。

20xx年建黨節是幾月幾日?

在1920xx年7月,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由此,開創了中國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人民找到了真正的救星。

20xx年建黨節是第幾個建黨節?

最終把“七一”作為黨的生日,最早見於中央檔案是在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七一”作為黨的生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檔案。從延安時期舉行紀念黨的誕辰20週年的群眾性紀念活動開始,“七一”這個光輝的節日已經深深地銘刻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為人們每年進行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成為中國節日文化的一部分。七一”作為黨的生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檔案。從延安時期舉行紀念黨的誕辰20週年的群眾性紀念活動開始,“七一”這個光輝的節日已經深深地銘刻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為人們每年進行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成為中國節日文化的一部分。

七一建黨節的由來

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每年公曆七月一日。1920xx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馬克思主義迅速傳遍到我國,經過“五四”愛國運動,最早接受馬列主義的革命知識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董必武等人,相繼在各地成立共產主義小組,宣傳馬列主義,從事工人運動。在列寧領導的公產國際的積極幫助下,1920xx年7月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後因被帝國主義密探發覺,會議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隻船上繼續進行。參加會議的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煮,劉仁靜,董必武,陳潭秋,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國冠軍五十七名黨員出席了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柯爾斯基。大會通過了黨的章程,選舉陳獨秀為,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在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闢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時代,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抗日戰爭時期,由於環境困難,不能查記“一大”召開的準確日期,因此1941年黨中央決定召開“一大”的確1920xx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為黨的生日和紀念日。

七一建黨節紀念活動

中國共產黨建黨日確立後,全黨開始大規模地舉行紀念建黨日的活動。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1941年5月16日創刊)出版了《中國共產黨二十週年特輯》,發表了題為《紀念中國共產黨二十週年》的社論,還發表了朱德寫的《中國共產黨與革命戰爭》、林伯渠寫的《中國共產黨與政權》、吳玉章寫的《我和共產黨》等紀念文章。在此前後,該報還大量報道了延安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舉行紀念黨誕生20週年活動的情況。同年7月1日,重慶《新華日報》也發表紀念黨的誕生的社論。

從此,“七一”就作為黨的生日固定下來。每年的7月1日,全黨都要熱烈慶祝黨的誕生紀念日。正如劉少奇同志所說:“這是我們黨最重要的紀念日,也是中國人民、中國民族最重要的紀念日。”

慶七一的詩歌

慶七一的詩歌一

濃烈的陽光普照著大地 長滿蒺藜的荒漠漸漸變成桑田 公園、高樓、長街伸展著長大的城市 稼穡的氣息中飄溢著泥土的芳香 片片石榴花開 如血 翻開我們歷史的記憶 五千年的文明智慧 攜著孔孟老莊和四大發明 在洋人的炮火下 卻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磨難的日子 人們戰慄恐懼、死亡流離 從清政府的懦弱求全 到三元里漫山遍野的大刀長矛 從軍閥混戰 爭權奪利 到三民主義的處處碰壁 中華民族象一朵浪花沒了源頭 象一粒種子失去了土地 一顆顆心 如螢火蟲迷途在夜色中 走得慌亂,飛得茫然

慶七一的詩歌二

南湖一葉扁舟 描繪出古老華夏的藍圖 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 撬開冰封的季節 支撐起民族思想的荒原 黑夜裡 盤古開天匍匐前行 組織工農武裝 點燃星星之火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槍 井岡山會師壯大了革命的力量 盧溝橋畔的槍聲 激起全國人民奮力抗戰 平型關震驚中外的大捷 揭開抗日戰爭的新篇 地雷戰地道戰游擊戰 續寫小米加步槍的傳奇 楊靖宇的誓死戰鬥 吉鴻昌的英勇不屈 節與氣的浩歌中 太陽旗嘶啞墜地 皖南事變的發生 撕毀了雙十協定的騙局 為了理想的實現 人民重新拿起戰鬥的槍戟 延安的寶塔 西柏坡的油燈 醞釀著決勝千里的巨集籌 三大戰役摧枯拉朽 蔣家王朝在炮聲中灰飛煙滅

慶七一的詩歌三

時間在亢奮的起伏裡怒放 空間在充分的搖曳中拓展 四萬萬大眾載歌載舞 共和國澎湃著奮勇向前 裹著雷電挾著風雨 我們逃離貧窮 衝開險阻 億萬雙辛勤的大手 編織著夢想 實現著美麗 放飛南疆的鴿子 和著清新的春風 砸碎禁錮思想的桎梏 改革開放書寫燦爛的華章 京九鐵路南北貫通 百年香港屈辱掃淨 高峽平湖神女無恙 浩瀚太空神舟翱翔 四季為詩歌裝點 音符為人民歡唱 八十三年不倦的求索 八十三載永遠的光芒 擁著民族未來的期望 偉大祖國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故事)

中國共產黨從1920xx年成立以來,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經走過了八十五年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黨。從黨的成立到新中國的誕生,是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是黨領導的從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是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黨和人民八十五年的奮鬥、求索,開拓出今天的局面,的確來之不易。

中國的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的。這一國情,決定了中國的革命和革命勝利後的建設都要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經過多次的艱難曲折和對勝利與失敗的反覆比較,終於實現兩次歷史性的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即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正是在這兩大理論成果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這是中國共產黨八十五年曆史的本質和主流。正如xx同志指出的,黨的歷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科書”。實踐證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都要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黨史簡介

(1919—1927)

中國共產黨創建於20世紀20xx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瞭鬥爭的目標;採取資產階級民主派沒有采取的依靠廣大群眾的革命方法,推動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中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0xx年的五卅運動標誌著全國範圍的革命高潮的到來,為舉行討伐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奠定了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同國民黨中的先進人士一起,在北伐軍中發揮了骨幹作用。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黨領導的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動搖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基礎。在鬥爭的關鍵時刻,由於大資產階級的叛變和共產黨內發生陳獨秀投降主義的錯誤,這次革命遭到了失敗。

(1927—1937)

1920xx年革命失敗後,面對國民黨新軍閥的殘暴統治,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村,建立根據地,開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黨領導根據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連續多次擊敗國民黨的軍事“圍剿”.

在革命走向復興的時刻,黨內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使黨再次受到嚴重損失。由於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領導地位,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隨後,黨領導紅軍以異乎尋常的堅強毅力,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制定抗日救國的綱領,提出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瞭道路。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裝深入敵人後方,發動人民群眾,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建設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軍民逐步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黨領導敵後軍民堅決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並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妥協逆流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併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1945-1949)

1946年6月底,國民黨統治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挫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並轉入戰略進攻。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廣大農民踴躍支援前線。國民黨統治區掀起的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運動,成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路線。“中間路線”遭到破產,人民民主統一陣線更加鞏固和擴大。國民黨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圍中。黨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全面建設(1949-1956)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紀元。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癒戰爭創傷,調整舊中國的經濟結構,使整個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迅速發展。在黨的總路線指引下,我國大規模地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消滅了剝削階級,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為我國爾後的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各方面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於黨的知識拓展

●黨的本質是什麼?

xx大黨章對黨的本質作了精確的表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群眾利益的忠誠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核心。這是在保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我國反動和建立的臨時理論的根底上總結出來的。

●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xx大黨章載明: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本人的舉動指南。這是新時期黨的指導思想。

●黨的主旨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的本質決議了一切從群眾的利益出發,一心一意為群眾效勞是它的獨一主旨。 黨的階級性和保守性,決議我們黨必需為工人階級和群眾群眾謀利益。無產階級反動就是要毀滅一切剝削制度和產生剝削的本源,束縛全人類。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國各族群眾的忠誠代表,就把一心一意為群眾效勞看作是根本主旨。黨在任何時分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任務中施行群眾道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託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保持不懈地反對腐敗,加強黨風建立和廉政建立。

●黨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黨章規則:黨的最終目標,是完成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黨的根本道路是什麼?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道路:指導和勾結全國各族群眾,以經濟建立為核心,保持四項根本原則,保持變革關閉;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立成為貧弱、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古代化國度而鬥爭。概括起來就是“一個核心、兩個根本點”。“一個核心”是以經濟建立為核心。這是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次要衝突——群眾群眾日益增加的精神文明需求同落後的社會消費之間的衝突決議的。“兩個根本點”即保持四項根本原則,保持變革關閉。保持四項根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保持變革關閉,是我們的強國之路。黨的根本道路就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道路。

●黨的組織道路是什麼?

黨的組織道路是黨根據一定歷史時期黨的政治道路而規則的關於組織任務的根本方針和原則。中國共產黨按照本人的政治道路而規則的關於組織任務的根本和原則,是完成其道路的組織保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組織道路就是使黨的組織任務、群眾任務緊緊盤繞四個古代化建立這個核心,推進和確保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道路的貫徹施行。 具體地說,一是要認真保持民主集合制原則,在高度民主的根底上施行高度的集合,加強黨的組織紀律,健全黨的生活,保持黨的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以及組織上的高度統一。二是要正確施行黨的群眾道路和群眾政策,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培養、選拔、使用群眾,保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賢,把最恰當的人選派到各級指導崗位上去,要按照反動化、年老化、學問化和專業化的方針和一支高素質的群眾標準,建立好指導班子和群眾隊伍,使每個群眾特別是各級指導群眾履行本人的職責,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幹和帶頭作用。三是要教育全黨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保守,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役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典範作用,親密黨同群眾的聯絡,進步黨組織的戰役力。

●黨的群眾道路是什麼?

黨的群眾道路是黨為了完成本人的政治道路所規則的群眾任務必需遵照的行為原則。群眾道路是組織道路的組成部分,是為政治道路效勞的,是完成政治道路的保證。黨的群眾道路的根本內容,是保持任人唯賢,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選拔群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順應社會主義古代化建立的需求,我們黨又提出了群眾隊伍“四化”的方針,使黨的群眾道路愈加完美。黨的xx大經過的黨章規則:黨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群眾,保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賢,努力完成群眾隊伍的反動化、年老化、學問化、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