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的文明禮儀(通用5篇)

學生的文明禮儀 篇1

一、學校禮儀

國小生的文明禮儀(通用5篇)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5分鐘前要作好課前準備,書籍、文具等擺放在課桌前角上。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裡,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佈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後進入教室,應先喊報告,得到教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上課要專心聽講,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課堂上應獨立完成作業,不隨便離位走動,不吃東西。

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佈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2、尊師禮儀:見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向老師問聲好(老師好);放學時,向老師說聲再見;與老師交談應面對老師,神情專注,認真聽老師講話,離開時有禮貌地向老師道別(謝謝老師或再見)。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喊報告,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辦公室講話聲音要適度,不要影響到其他老師辦公;離開老師辦公室的時候,也應先向老師詢問:“我可以走了嗎?”經老師同意後,方可離開,關門要輕;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3、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係的基本要求。同學問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會使用文明語言(××同學,請幫幫忙),會問候(××同學好,××同學早),會招手,會微笑,會鼓掌,會道歉(對不起,請原諒),會右行禮讓,互相幫助,不說髒話,不打架,不取給同學起外號。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不小心碰到別人後,要及時主動承認錯誤,說話語氣要友好;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

4、會議禮儀:集合時要分班整隊入場,動作要快、靜、齊,並按指定位置入坐(站),坐(站)姿要合要求,不講話,不走動,不吃東西,不搞小動作,不起鬨,不給會場留下一星半點的雜物,離開會場時有秩序,遵守會場紀律。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5、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發現違紀學生,要禮貌地勸說、教育,及時給予制止。如“請您不要隨地亂扔紙屑。請您拾起來,放進垃圾箱內。”

國小生的文明禮儀 篇2

一、稱謂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標準稱呼。

2、對兄、弟、姐、妹不要連姓帶名稱呼。

二、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不同的時間和場合使用不同的問候語。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4、過節時:祝爸爸(媽媽)節日愉快。

5、外出時: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

6、歸來時:爸爸(媽媽)回來啦。

三、就餐禮儀  

1、吃飯前,要幫父母、長輩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飯時,讓長輩先入座。要等父母長輩先開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飯。

3、吃飯時,不狼吞虎嚥,不無故講話,不隨意走動,菜渣殘骨不要亂扔。不要對著餐桌咳嗽打噴嚏。

4、若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要說謝謝。若比父母、長輩先吃完飯,要請父母、長輩“慢吃”。

5、吃飯後,要幫助父母收洗碗筷、抹餐桌凳等。

四、穿著禮儀

1、儀表整潔大方,著裝樸素得體,不穿奇裝異服。

2、女同學提倡理短髮,不燙髮;男同學理髮理學生頭,不留長髮,不理分頭。

3、不化妝,不佩戴飾物,不穿中高跟皮鞋,不穿背心和拖鞋進學校。

4.按學校規定穿校服。

五、尊師禮儀

1、見到師長,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回家說再見。

2、進出校門、上下樓梯時遇見老師,應讓老師先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離開時應向老師說“再見”。

4、發現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地指出。

5、課堂上發言要先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

國小生的文明禮儀 篇3

王某某,男,8歲,國小二年級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怪異,很難與同學相處。

1、人際關係惡劣,總是欺負周圍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無緣無故的,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要不就咬人。

2、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案例分析  1該生從小跟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少依戀。,爺爺對他言聽計從,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形成橫蠻任性的性格。(小時候環境生活的影響)

2、後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變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由於該生自小過於寵愛、放縱,家長怕他吃虧,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卻目中無人,動不動就打人。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並沒有認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繫鈴人,來源於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

綜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係;

3.學習適應性。

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後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捱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形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強者姿態。  當行為不斷反覆後,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徵之一,就現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可以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為人格特徵。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的。

3.學習適應性:

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並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係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的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國小生的文明禮儀 篇4

節約糧食開始吧!

就從文明就餐、

做個文明的中學生嗎?

體健康和文明學生的良好形象!同學們,

一樣都是不文明的就餐習慣!這種不文明會非常影響我們的身

食堂,邊走邊吃,吃完就隨便丟在路上,這和挑食、浪費糧食人的損失了!同時,有的同學飯前不洗手,還把吃的東西拿出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可是,如果你浪

互相丟飯菜……

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並不覺得自己在

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湯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打鬧,

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著急去玩,盛飯和湯的真是讓人心疼呀!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

見同學們浪費糧食的現象!看見白白的米飯和滿滿的菜被倒掉,

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兩個月了,每天中午食堂裡,都會看

一、打飯必須排隊,不插隊。

二、不在餐廳內大聲喧譁,做到言語文明、舉止得體。三、保持環境衛生。就餐中不亂扔雜物,就餐後將果皮、紙屑等廢棄物倒入指定地點,並及時將餐具放到回收處,不將餐具帶出食堂。

四、愛護公共設施。食堂內的一切公共設施不隨意搬動、拆卸、踩踏、損壞,損壞公物,照價賠償。

五、勤儉節約。不隨意剩菜剩飯,節約用水。

六、尊重餐廳工作人員。服從工作人員的管理和指揮;對食堂管理的意見、建議可通過正規渠道反映,不與食堂工作人員發生爭吵,不影響工作人員工作。

文明就餐公約

民以食為天,用餐禮為先文明用餐,綠色消費開車不飲酒,酒後不駕車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科學打包,避免浪費

保持餐桌衛生共創整潔環境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讚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國小生的文明禮儀 篇5

例如擺放碗筷,端菜端飯等。

小朋友們,吃飯前一定要記得洗手喲。

一切都幫忙準備好了以後,要向其他長輩或是客人說一聲:“開飯啦!”

入座時,應讓長輩或者客人先入席,待其入座以後,自己再坐。儘量不要讓椅子或者凳子發出與地面摩擦的聲音。

餐巾主要是為了防止吃東西時不小心弄髒了衣服,同時也可以用來擦嘴和擦手,要記住餐巾是不能當作毛巾來擦臉或擦鼻涕的喲。

吃飯時,如果覺得要打噴嚏了,頭應該轉向後方,用餐巾捂著。

在餐桌上,挖鼻孔啊、撓癢啊、用手摳牙縫啊,這些舉動都會影響其他一起用餐的長輩們的食慾,非常不禮貌。

不要在餐桌上不加控制地打飽嗝,那樣是非常不尊重別人的。

在夾菜的時候,小朋友要注意別碰到鄰座。

如果和家人一起去餐廳,應等菜餚轉到自己的面前才動筷。

夾菜的時候一次不宜夾得太多,把自己碗、碟裡的吃完,再去取菜。

不要用筷子在菜裡攪動,尋找自己想要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