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課堂反思(精選5篇)

藏戲課堂反思 篇1

《藏戲》是12冊第7課,是以介紹民風民俗為主題的單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因為本文在語言上的這一特點,而且,藏戲對我們師生而言是一種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將它上成了精讀,我想這樣的“略讀”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藏戲課堂反思(精選5篇)

剛剛教完第六課《北京的春節》,雖然兩篇文章都是介紹民風民俗的,但兩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於是,我就藉助學生的預習和課堂上的自學,在正式進入《藏戲》文字之前,我就引導學生從“內容”、“表達順序”、“表達的方法”和“語言風格”等幾方面來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點。在比較的基礎上再去進入本文的學習。我想,這樣的處理方法是站在學生綜合能力的高起點上,在比較高的起點上再去回落到文字細節上。

本文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來寫,內容清楚,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藝術特色”兩方面來介紹的。從文采上來看,“藏戲的形成”這一塊內容是比較突出的,我講體驗的重點放在這一部分,而對於“藏戲的藝術特色”這一內容還是處理得比較“略”的,只要學生能找出相關句段,找到藏戲的藝術特色即可,在語言就不過多細細推敲。我自認為在“藏戲的形成”這一內容上處理得比較出彩的是這麼幾個設計:1、探究唐東傑布傳奇故事的優點。其實歷史上有真實的故事記錄,那為什麼課文要以傳奇故事的形式出現呢?(傳奇故事能加入更多的想象,給讀者一定的想象空間,也能更多地去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2、從這一傳奇故事中解讀唐東傑布這一人物;3、找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簡說原因。

藏戲課堂反思 篇2

我執教的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緊緊圍繞“保護周圍的環境”為主題的一篇精讀課文。正如這篇課文的題目一樣,它講述的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鋒利的斧頭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於亂砍濫伐,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終於被一場洪水沖走了。這個故事講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裡的人錯誤行為和由此引發的嚴重後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本文呼籲人們應該愛護樹木,愛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中蘊涵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將本文的主要特點歸納為“言簡意賅”,根據這個特點展開了準備工作,在具體執教之後,我從以下幾個反面展開反思。

一、 中年級的識字教學,“簡化”的心理要喊停

很多老師都認為,學生到了中年級,應該學習的識字方法和技巧都會了,那麼是不是已經可以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新詞了,是的,現在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一切不等於忽略教師的引導作用。正是由於學生的識字和寫字量增加了,所以識字的鞏固工作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拿《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中的生字“蔥”的字形、“裸”的讀音,“鬱”的字義來說都是難點,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仍然做了強調,目的就是加強鞏固,讓這些難記的字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二、 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應在“泥濘”中走向美好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時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藉,在本文的執教中我雖然採取了多種多樣的讀,但是我主要進行了默讀的訓練。在我分析了文字特點“言簡意深”之後,我將默讀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為本文中有很多地方的詞句是要求學生認真思考的,而默讀的特點就是速度比朗讀快,更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因此在朗讀的時候我情調了默讀的特點“不出聲、不動脣、不指讀”強調要“在心裡讀、在腦中思”。雖然剛開始這樣的訓練,還有點難度,如在課文教學時,我雖然讓學生默讀課文中三次提到的“鋒利的斧頭”的句子,但是學生也沒有能真正地進入思考的狀態,但是我相信,只要進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學生的默讀技巧一定有更多的進步。

三、 拓展,在生活中演繹語文的美好

教學的驚喜有時候是在課內,但也還有課外的延伸。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倡議孩子們為我們周圍的環境做點小事,沒有想到週末的時候,班長帶來幾個學生到我家找我,說他們做了幾個保護環境的廣告牌,當時我還想這只是我的一個作業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孩子們卻說要把這些廣告牌放到學校旁邊的小河邊,還揚揚手中的垃圾袋說要利用週末的時間和夥伴們清理河邊的垃圾。我的心裡泛起了喜悅的漣漪。

是啊,什麼是語文,我想孩子們把我們學習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讓語文浸染他們的靈魂,讓他們快樂生活,健康學習,我想那麼我的語文的目的就達到了。

藏戲課堂反思 篇3

這學期來,我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七年級學生基本上沒有英語基礎,面對新教材感到很不適應,難以進入學習角色,覺得學習任務重、負擔重。這就是說七年級年級教師面對的基本上是“零基礎英語”的學生,因而,學生感到不適應、負擔就是很正常的。

2、使用的新教材雖然說是國中起點(零起點)教材,但顯然教材的預備篇內容少,所用課時少,不能彌補學生國小未學英語之不足。

3、全套新教材剛開始使用,教師尚處在初始的實踐探索之中;教師接觸的新教材也只是第一冊,對國中教材的全貌沒有整體上的感性認識;新課標、新教材所要求的觀念、方法和教師頭腦中原有的觀念、方法尚處在初步磨合階段。

4、由於以上方面的原因導致全學期課時偏緊,教師感到教學任務重,教學課時少,教學進度很難完成,並擔心兩極分化現象會提前出現。

學生學習上出現的困難是客觀存在,教師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其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積極主動的應對新課程、新教材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問題。

二、對存在問題的思考和認識

1、教師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尚不到位,尤其是對新課標提出的各級目標的認識尚不足。七年級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突出對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知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進行培養。這裡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怎樣利用學生已有的語言技能?怎樣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應用技巧?應該採取怎樣的英語學習策略;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等。以文化意識為例,新教材要求通過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以便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要求注重啟用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並由淺入深地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和融合的認識和理解的敏感性,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鑑別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在實際情景中恰當而靈活地運用英語語言。

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與認識是實現新的教學理念、思想、方法和目標的基礎。

2、教師對教材的彈性認識不足。教師應該明確,以前的教學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現在新課標的要求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前者是我把知識給你,你來學,來接受,後者是教師想出一些儘可能適合學生的辦法讓學生掌握認識,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反映在教材的處理上,前者給了你綱,給了你教學全部內容,你可以將教材用夠,剝爛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後者給你的教材僅是一個適應於教學的一般性材料,教師需要精細加工。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在諸如教育資源,學生生源、師資水平,英語教育現狀也是不平衡的,所以教材不強求一律,各校可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根據各自的條件選用教材或者在教材選定後根據各種因素增添和刪減某些材料。一句話,彈性的使用教材,這樣就使教材具有了開放性,而不是原來的封閉形式了。

新教材給教師和不同層次的英語教學提供了十分廣闊的活動空間,它給了我們一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因地制宜”的自由度。但目前我們尚未體會到這一點,因而遇到一個知識點,就生怕學生漏掉,就要擠出時間來講清楚、講透,這樣自然的就會感到教學任務重,教學課時少,教學進度難以完成。

3、教師缺乏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關係。教學過程中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學生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標目標要求的最重要的主體。二是教師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課標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外在因素。

4、教師對教學內容與活動二者有機統一問題的處理尚嫌不當。現在有的課堂活動看起來花樣形式較多,但是與教學內容的關聯處理顯得很生硬,有串聯活動之嫌,使用的結果可能沖淡主題,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會使課堂管理失控,給一些頑皮學生提供“玩”的機會。

教學內容與活動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更好的實現課程目標,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動”來達到“學”,是“動”中“學”(learningbydoing),而不是為了“動”而“動”,為“學”而“學”,所以課堂不應是活動串聯起來的遊戲。

三、關於七年級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1、教師要自覺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

2、教師要自覺培養跨學科的整合能力。不斷拓寬知識面,新課標倡導課程的綜合、開放,淡化學科界限。在實施新課程時,教師必須擁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備廣博的知識背景。這就需要教師自覺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補充必要的學科知識,努力在多學科的視野之中豐富跨學科的意識和學生經驗。此外,充分教師群體力量組織教學,開放教學資源,打破原有的獨立封閉的教學形態,培養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以促成適應新教材彈性化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3、建議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對課改,特別是英語課改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4、建議七年級起始英語教學能適當增加課時,以便在短期內彌補國小1—2級教學的空缺。目前,大部分國小英語課時安排不足,或者乾脆沒有安排;英語教師師資薄弱,教學經驗偏少,教學裝置落後,缺乏有效的評價手段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國小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國小英語教學造成的不良後果將會給國中英語教學帶來更大的困難和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到課標的實施和教改的順利進行,乃至最終給整個英語教育事業帶來難以癒合的創傷。政府要始終盯著教育的長遠發展、持續發展。各學段要順利銜接、和諧發展。

藏戲課堂反思 篇4

此單元課文圍繞“生命”展開的,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而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的開篇之作,重在讓學生理解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有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的人生哲理。

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並自主發現、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針對我本堂課的教學在以下幾點進行總結反思:

針對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語句時,應多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應引導學生注意傾聽,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許是由於本堂課的教學任務重多,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而這恰恰是引導學生品析句子的最好方法。其次,在品析句子的過程忽視了朗讀的指導,換言之,引導學生朗讀的太少。這篇課文應在朗讀中體會感情,在朗讀中深化感受,應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反覆品讀語句體會感情。

藏戲課堂反思 篇5

《少年王冕》這篇課文講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如何孝敬母親、學畫荷花的故事,表現了王冕刻苦學習的頑強意志和好學精神。通過學習課文,要讓學生體會做什麼事都要下苦功夫,要孝順自己的父母的道理。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圍繞王冕的“勤奮刻苦”和“孝敬母親”這兩個方面與文字對話,抓住課文重要語句來體會。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覺得人物語言最能體現出人物性格和心理,因此我主要是緊扣語言文字從讀到議、到填、再到讀,這樣層層深入,幫助學生理解母親無可奈何的心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捨不得”、“積攢”等重點詞語,讓學生認真細緻地“咬文嚼字”,從語言文字中感悟王冕買書的不易,從而認識到王冕是個好學的少年。抓住重點段落,緊扣關鍵詞句,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揣摩中,領悟人物性格特點。這樣既是提高了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主人公的優良品質的薰陶。推敲詞語,是感悟的有效策略。王冕不僅孝敬母親,而且勤奮好學,在引導學生體會王冕的勤奮好學時,我抓住重點句:“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後,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推敲重點詞,感受了王冕學畫勤奮刻苦,我根據學情設計了一項想象說話:三個月裡,王冕學畫歷盡了千辛萬苦……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放飛思緒,感受王冕學畫的艱辛。

由語言文字材料構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從古到今,“讀”一直是最基礎的學習方法,因為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領悟,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表達。所以在本課教學中,突出“讀”的訓練,把“讀”貫穿全文。採取了齊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堅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自讀自悟”,做到與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希望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學習王冕的一些高貴品質。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受啟發:語文課上,能夠感動學生的是真摯的感情,高尚的情操,優美的意境,率真的童趣,當然,教師的情感投入是至關重要的,當老師全情投入,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學生。教師只有細心研讀文字才能使學生學得輕鬆,讓教師教得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