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題研究心得(通用3篇)

數學課題研究心得 篇1

我們五年級組開展了《國小數學生態課堂環境開發的研究》這個課題,收穫不小,本人心得如下:

數學課題研究心得(通用3篇)

首先,我很喜歡我們的組長趙老師組織的這個團隊。趙老師博學、嚴謹、風趣、對我們又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總是對老師充滿了肯定與鼓勵。課題組的其他老師們,個個都很能幹,上課、評課、做調查、寫文章……樣樣都拿手。而自己卻有那麼多的不足。但是,與壓力相比,有機會向趙老師及其它的優秀老師學習,我更多的是感到榮幸。

其次,我喜歡我們的活動形式。每次活動,我們都是在課例的基礎上進行專題研討交流,然後趙老師對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輔導,不僅如此,還輔導我們寫調查報告、寫論文、寫案例、賽課,以及參與數學生態課堂的活動。一年來,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我開了眼界,逐漸轉變了教育理念。

再次,我喜歡《國小數學生態課堂環境開發的研究》這個課題。通過每次活動的學習,我逐漸認識到老師教育學生,就像栽培植物那樣,是讓植物自然生長,而不是像工業那樣用模具去鑄造成批的產品或機械零件。面對植物的種子,你只要準備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陽光和水分,順其內在的生長規律,相信種子內在的力量,它們一定能順利的發芽、開花、結果!

在數學生態課堂上,不僅要強調知識與技能,更應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情感意志及健全人格的培養;既要重視預設性目標,更要關注課堂生成,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思路、方法,教師的任務不只是完成預設的方案,而應和學生一同探討、分享、創造美好的生命經歷。

在這一年中,在聽課學習時,我也會不自覺地從生態課堂環境的角度去觀察,觀察課堂的物質環境,觀察師生、生生的交流,觀察師生的評價與情感交流。優質的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在如朋友般的合作與交流中,在經歷了一次次思想的交鋒、一次次原汁原味的爭論後,留下的是一次次知識的收穫、一次次能力的提升、一次次情感的滿足,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熱情,感受著學習的快樂,品嚐著成功的喜悅。我特別喜歡這樣的課堂氛圍,哪怕作為聽課教師,也吸引著我的思維快樂和積極地參與,我想,我正是身處於數學生態課堂環境之中,所以才有這樣的感受,它的魅力影響的也許不止我一個人。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我也在嘗試著營造生態的課堂環境,除了課件、板書設計等要簡潔美觀,我在傳授新知的環節,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學生喜歡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課堂中保證小組合作交流的次數與時間,教師注意傾聽、對學生的評價多了鼓勵與期待等。自己的教學觀念隨著課題研究的參與逐漸發生著轉變,但是轉變的程度還算不上理想,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和學生的情感交流等,一直是讓自己困惑的地方。什麼時候,自己的課堂環境也能 “生態”呢?

是呀,教育是“農業”,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有自己在教學與研究的領域真正地投入,學生才會送給自己一個滿意的課堂。

數學課題研究心得 篇2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於“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絡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九年級(15)班,我發現這個班的學生,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就比較認真,而且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甚至還能舉一反三。但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就只是坐在教室裡,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係,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乾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後就又是老樣子。

於是我改變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迴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於生活——數學內容生活化”的原則,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 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乾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採擷數學生活例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 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物件,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徵,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平移的內容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例項。從報刊雜誌、電視廣播、計算機網路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更好地認識現實世界。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於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如在講授幾何中旋轉的性質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讓學生在實踐中啟用思維 從實際出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麼樣?為什麼?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對話構建師生關係 美國課程專家多爾說得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說,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著把學生培養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願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願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15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數學課題研究心得 篇3

20xx年我們的小課題正式啟動開始了,記得開幕式起將持續一個上午的時間,我覺得這是對廣大教師的一次觸動,更是對部分教師的一次深刻的教導,至少我在這半天時間中就得到了不少啟示。

我的體會是:專家畢竟是專家,他們的視角、他們的分析都是那麼地深刻和透徹,他們的研究、他們的思考都是那麼地深入和精湛。所謂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也是有道理的。聽專家們的講座,還是頗有感觸的,其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分析很有道理,所謂的教師專業成長的幾條道路像氣宗派、劍宗派及劍氣合一派有了深刻的印象,感到自己似乎在走氣宗派的道路,卻又遊離在外,入不了門,主要還是沒有下功夫的緣故。他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低頭拉車,抬頭看路”這一說,我實屬“低頭拉車”一族,或許連拉車也拉不好,而且很可能走偏了,這個問題在今天的課題中期診斷中也體現出來了。看來,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廣採博納,是我今後在教學研究中必須引以為鑑的地方,要深入而廣泛地接觸和吸納新的教學理論、思想和方法。他還談到了教育科學研究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他提出的一點叫“要上竄下跳”,借腦、借力、借勢,讓我很受啟發,很多時候我或許只在閉門造車而已,人們常說聽學術報告的感覺往往是“聽聽感動,想想激動,有點衝動,會後不動”,對於那麼高起點、深立意的思想,我們聽之而不加消化是肯定沒用的,被他們激起浪花之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歸於平靜,所以關鍵是行動,我想若能有意識地去做的話那將是很有好處的。

市教科所、區教研室的領導為我們十及個校級立項課題進行了診斷,從這次他們的發言中我又地領教了他們的精彩點評,那句句話語都是一語中的,一針見血的。現在回眸自己的課題真有羞於拙劣的味道了,但他們的評價該是相當中肯而實用的。市教科所的領導談到小課題一定要突出“小”,如何借鑑別人已有的成就建構自己的模式,如何進行比較,有何變化等,區教研室的領導也談到了方法層面上的理論架構問題和操作層面上的重點研究的問題。兩位專家都提到了應該吸收經驗、博採眾長、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前進,主要是多讀、多思、多借鑑的問題,這也是我覺得自己十分欠缺的地方,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儘管所有專家表達的只是他們個人的想法和意見,也或許並不完全正確,給他們給我的感受確實是一種思維的開啟,思想的觸動,我想我會在今後的工作、研究中多朝這些方向努力、改進,我也相信自己能夠不斷地、快速地進步。

我認為開展課題研究,是今後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新走向。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學習型外加研究型的新時代人民教師,同時還要善於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開展課題成果的轉化和學習,激發並喚起學生數學閱讀和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逐步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的“思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