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培養孩子的心得(通用5篇)

家長培養孩子的心得 篇1

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家長培養孩子的心得(通用5篇)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絡,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麼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採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國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檢視,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瞭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髮展有著不良影響。 ..

對孩子的愛的極端表現有:

1、認為只要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愛。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長只注意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卻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的家長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或買了電腦,卻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去讀書或正確地使用電腦,也不明白對孩子的精神鼓勵、讚揚、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援都是愛,然而,這種精神上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

2、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3、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常常批評,甚至體罰孩子。有的家長的確非常愛孩子,但是,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象不一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這種望子成龍的愛往往會形成相反的情緒或情感――恨,對家長、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己的恨。家長應該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培養其自信心,而不是發現問題就批評、指責或懲罰,才有可能使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記得有一位外國科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的確,父母的教育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將來,所以說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是個必不可少的課題,“望子成龍“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樣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在這方面付出努力。

對於“怎樣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一邊是社會,學校所關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並非千般一律,應因人而異,這其中就大有學問,教育孩子應根據他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採取相應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應先從“德、智、體、美、善”五個方面抓起,即素質教育,首先,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須從小就要做一個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舉一些例項或者通過看電視,漫畫等引導孩子告訴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個像其中的人物一樣。

二、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使他感覺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學習,不要不聞不問,這樣他會感覺到學得沒勁,另外,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出一個目標,實行獎罰分明,當達到該目標時,家長應遵守“合同”給予相應的獎勵,若沒達標時,家長也不應責怪,打罵孩子,應鼓勵幫助指導他,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他的信心。家長應教孩子養成“不恥下問”的好習慣,獨立思考,善於分析難題等良好讀書習慣,教他學東西時應靈活掌握,不要死記硬背,“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法不管用,時間花不少,效果卻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寫生字,寫了一排,過段時間他還是寫不出來,這種方法太“死”,家長應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結子女。

三、“健康是財富”,家長應教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早起早睡,平時打打籃球,跑跑步等對身體很好。

四、家長應教育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對人有禮貌,教他們怎樣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影響非常大,這一點應引起家長的重視,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時在家裡給他們佈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許多,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應做到有一顆愛心,還要細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們家長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心,我們的孩子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人才。

家長培養孩子的心得 篇2

真沒想到我作為一個普通的高年級學生家長,學校和老師會給我這個難得的機會參與優秀家長評選,其實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所做的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家長應盡的責任,我女兒在班級中能取得較好的成績,離不開各科老師的關注。我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很注重學校和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為此我也看了不少的書,我覺得多看專家的建議能給我們家長很多啟示和指導。我們做家長的要根據自己孩子所特有的性格、脾氣、優點長處,給予相應的教育。我女兒性格開朗、活潑,有時比較內斂,學習能力還可以,最大的毛病是粗心。 下面我想談一談我在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粗淺的心得:

首先,我們的原則是先教做人,經常教育孩子要做誠實、勤勞、善良的人,並且一有機會就跟孩子舉例說明,這學期的語文課本中有很多這樣的課文、句子和諺語,我們在家也會跟女兒分析其中的道理。平時多讓她看一些有益的書籍,她現在也背會了一句日本的名言:“只有陽光和空氣是免費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所得。”少說多做,以身作則。前幾年,我對教育孩子的觀念還是多講道理,後來我發現我這個思想其實並不十分正確,雖然孩子小,但人與人之間的本性是一樣的,我們大人不喜歡聽嘮叨,小孩也是一樣,聽得多了就沒有效果。比如以前我自己在上網,要求孩子認真做作業,她做了一會也要跑過來看看網頁,有沒有啥小遊戲,儘管我對她說小孩不準玩遊戲上網之類的話,她口頭上也同意,但我想我的話肯定沒有多大的說服力。自那以後我在家基本也不上網了,她做作業,我就在沙發上看報紙和書。

其次,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學習氛圍,和孩子平等相處。家是每一個人心靈的港灣,對小孩子尤其重要,父母關係的融洽是孩子快樂成長的基礎,特別是父親的形象,因為父親是一家的精神支柱。我經常在女兒面前稱讚她爸爸是多麼厲害,我們覺得家長應該都要在孩子面前幫對方樹立起崇高的形象,在教育方面,我們兩人的意見都是統一的,即使有分歧,我們也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講,這樣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懷疑。平時我們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多用商量和口氣和女兒說話,也時時告訴她父母是她最好的朋友,如果有什麼事情要多和爸爸媽媽講,有困難我們共同解決。除了我們父母要樹立起正確的形象,還要幫老師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這是非常重要的。關於學習氛圍問題,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陪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個陪讀,並不是盯著孩子做每一道題,我不贊成一發現她

題目做錯,就馬上去指責她改正,這樣三次下來孩子的精神會大有挫敗感,後面的題目大多不會做好。陪讀的好處在於我們自己也有機會多學一點知識,或者能拿起以前多年不看的小說,對於孩子來說,她不懂的題目也能馬上給她分析指正。再者在這樣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孩子做完了作業也會象你一樣,拿起一本課外書一起讀。平時儘量多跑跑書店,買回各類的書籍,這樣沒事就可以隨時拿到自己喜歡的書,有些書雖然現在孩子沒興趣,但並不代表她將來沒興趣。俗話說,書籍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不假,我女兒雖然不知道阿基米德是誰,槓桿原理到底是怎麼回事,但她卻從中知道了有人說能用一根杆子撐起整個地球這回事。這樣無意當中學到很多知識,也增強閱讀能力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家長的辛勤培養,換來的是孩子學業上的突出成績,愛好的相當廣泛,做人的誠實奉獻,追求的至善至美。

家長培養孩子的心得 篇3

作為家長,我很慶幸孩子就讀了一所有濃郁書香氛圍的好學校,感謝學校為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所營造的良好氛圍,感謝學校全體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為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養成而付出的艱辛努力。學校開通的家校互動平臺給我們提供了交流的機會,我也藉此機會和大家交流一下在培養孩子閱讀和習慣培養過程中的幾點個人體會。

一.家長要以平實心態對待孩子閱讀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對待孩子閱讀習慣培養,也是逼不得的。以平實心態對待孩子閱讀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以平實心態對待孩子閱讀的書籍。培養孩子閱讀,家長不能有功利思想,只讓孩子閱讀一些與考試、與日常學習密切相關的書籍,閱讀與學習無關或關係不大的書就認為無用。培養閱讀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在孩子的平時教育中,我非常鼓勵他看感興趣的書,童話、漫畫、科普、歷史、地理、天文、動植物以至於名著等,孩子幾乎都看過,尤其是一些科學探祕或動植物方面的書籍。我也知道,許多書不是他的年齡可以理解的,但只要他有興趣看,我就不加干涉,我總認為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視角,孩子的眼睛也許看到的是我們看不到的更精彩世界。平實心態閱讀的另一方面是以平實心態看待孩子閱讀後的效果。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它目的。恰是這種“沒有任何其它目的”,才能讓孩子喜愛這項活動。閱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教育孩子全在細節中,每個看似微小的細節,對孩子的影響都可能是巨大的。有時候咱們的孩子讀書,讀過就沒有留下印象,我們做家長的也不要非逼孩子要講述給我們或者寫出感想,只要孩子讀過,即使他沒記住多少東西,但終究會在他腦子留有影響,就如雁過留聲一樣,閱讀多了,自然會厚積而薄發。

二.閱讀方式、地點不拘一格

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方式很多,在我和孩子的共同閱讀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剛入一年級時,一般是我和他共同閱讀同一本書,到下學期,已改為我們各自看自己的書。上了國中,是他自己選書,自己閱讀,當有問題時才和我們交流。閱讀的時間不固定,有時是在飯後、睡覺前、作業做完後,只要是空閒時間,孩子會隨手拿起他感興趣的書讀。地點更不固定,或在沙發上、床上、餐桌旁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看書的地方。我也曾經試圖規範過,但發現孩子的閱讀興趣會隨之消失,本來閱讀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我也便讓他隨意而讀,孩子也一直對讀書抱有興趣。但是,最好還是引導孩子在書桌旁以正確的姿勢閱讀。

三.不過分滿足孩子的購書要求

孩子的買書慾望一直非常強烈,剛開始我也幾乎全部滿足,不到一年時間,為他買了一堆本,內容也涵蓋了漫畫、小說、童話、科普、名著等等。我認為他該會認真閱讀了,但最後發現他的興趣僅在於買而不在於讀,不知在座的家長是否與我有相同的感受,孩子對買過的書的興趣減少了很多,大多數書都在書架上睡大覺。我嘗試改變方式,週六或週日,有空閒的時候,尤其是暑假,我會常帶孩子到新華書店看書,我發現孩子在書店看書比在家看書投入很多,慢慢的我也悟出了道理,可能的話,我們家長可以儘量給孩子租書看或借書看。這也應了一句古話“書非借不能讀也”。

四.閱讀氛圍須全家共建,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生活的很大部分時間在家庭,營造家庭的閱讀氛圍對孩子至關重要,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家庭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理念、統一的態度,與孩子共同閱讀時,指向的不僅僅是爸爸、媽媽,更有背後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等的大家庭成員,需要大家一起共同營造一個閱讀氛圍。當我們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時,孩子對閱讀也會產生興趣,每天抽出時間共同閱讀,慢慢的,閱讀不僅僅是孩子的事,更是我們大家的事。大家都在閱讀,孩子自然就會感覺閱讀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五.掌握好的閱讀方法。

根據不同的文章,採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引導孩子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對於喜歡的讀物,儘量選擇精讀。一句一句地去讀、去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對於有意義但不太喜歡的書,可以選擇略讀,速度較快,意在瞭解大概內容;對於資訊性的讀物,則可以選擇瀏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理解的來讀,儘量節省時間以提高閱讀量。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六。要養成“愛思考”的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的名言精闢地道出了學與思的辯證關係。一個人勤于思考,才能不斷髮現問題。能不斷髮現問題,不斷提出問題,是一種十分寶貴的學習潛質。學生一旦養成了愛思考的習慣,他的學習成績就一定會不斷提高。著名學者李公僕讀書講究三法:一是讀活書(即多讀那些有生命的經典,或者多讀那些充滿時代氣息的書);二是活讀書(即讀書要多動腦筋思考);三是讀書活(讀書要聯絡實際,學以致用)。我想這對讀書的人會起到很好的借鑑作用。

中國現代女作家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這說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能使人受益匪淺。近一年來,在泰安六中書香教育的侵潤下,通過和孩子的共同閱讀,我懂得了作為一位家長所應擁有的心態:平和、不功利。只有家長心態平和,孩子才能平和不衝動;只有家長堅韌,孩子才能不畏艱險;只有家長上進,孩子才能努力要強;只有家長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家庭溢滿書香,孩子才能自如的沐浴書海。真心的希望:學校、老師、家長三位一體,共同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希望泰安六中的書香特色教育碩果累累,更祝願從泰安六中走出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成、儒雅一生。

家長培養孩子的心得 篇4

孩子的培養是多方面的。

周潔老師以“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為力點,講述了孩子閱讀習慣養成對於孩子成長的必要性。孩子通過親子閱讀,在增強親子間的關係是同時,能夠拓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增強記憶力。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需要家長的堅持不懈,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而且感興趣的書籍,在家中營造一個讀書環境,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閱讀習慣養成可以孩子在7個月的時候,當孩子能坐起來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讓孩子通過書籍,瞭解豐富多彩世界。也為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好多閱讀習慣需要父母的陪伴。習慣的養成是通過不間斷的重複一個動作來形成的。孩子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就需要通過的加持不懈的引導。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共同閱讀。通過閱讀,可以加強親子關係,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和思維能力,同時會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對孩子今後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積極作用。

時代在進步,科技也在進步。越來越多的“低頭族”忘記的傳統書籍的重要性,放棄了孩子閱讀的天性,使更多的孩子不愛閱讀,不想閱讀,甚至說不能閱讀。想改變孩子的閱讀習慣,就要正確的認識閱讀,選擇孩子喜歡的書籍,提高孩子的樂趣。在選擇書籍時,要結合孩子的年齡、興趣,選擇孩子喜歡的,願意讀的書籍,例如“大獎書”、“大師書”,朗朗上口,富有韻律的書籍。同時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正確的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好的習慣將使終身收益。閱讀習慣,會為孩子瞭解世界提供一扇門,讓孩子通過閱讀,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能鍛鍊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終,堅持不懈。習慣的養成不在於早晚,只在於做與不做。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從閱讀開始。

家長培養孩子的心得 篇5

一、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意識

家務勞動是維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些什麼。要讓孩子明白, 參加掃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 而不是幫別人幹活, 這樣孩子在幹家務時, 就會心甘情願去做, 而不是討價還價地講條件了。最好不要以賄賂的手段利誘孩子做家務勞動, 否則, 沒有“實惠”作強化物時, 孩子就不願幹家務活。

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不捨得讓他一起參與家務,等到覺得孩子大了可以幫忙了才開始指揮, 吆喝孩子做這做那, 結果發現孩子根本就不情願。如果從孩子的幼兒期開始, 就讓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參加, 而且沒有辛苦的感覺, 更不會認為是額外負擔。

二、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興趣

首先, 成人要成為孩子熱愛家務勞動的榜樣。平時父母在做家務時不要因為做家務太累或討厭做家務而在孩子面前發牢騷,以免給孩子造成做家務活很煩人的印象。父母做家務時可以放點音樂、哼哼歌, 以營造良好氛圍。

其次, 讓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務。孩子在幼兒期是充滿好奇和喜好模仿的, 他們在看到家長整理房間、洗衣服、洗菜時, 會有一種新奇感, 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非常樂意模仿家長做這些家務活。這時, 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做一些十分簡單的事情, 如: 洗衣服時, 可以引導孩子洗小手絹、襪子等小件物品; 打掃房間時給孩子也準備一塊抹布等。

最後, 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開始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務。當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後, 家長一定要給予肯定, 或者在眾人面前表揚孩子, 這樣孩子便會更加願意參加勞動。

三、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經常的家務勞動。

首先, 應正確看待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個體差異, 因人施教。家長應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 提出相應的要求。如: 三四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飯前擺放餐具、洗手絹、整理圖書玩具等; 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疊被褥、洗碗、收拾飯桌、掃地等。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早學會去做家務勞動, 並能做好, 這是人之常情, 但家長也應看到孩子的實際能力。除了必要的幫助外, 不宜要求過高、過嚴, 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 讓孩子一點一點進步。

其次, 在習慣的養成中一定要堅持不懈, 持之以恆。孩子剛開始做家務, 往往做得很慢, 有時甚至“闖禍”, 家長不要因此就不讓孩子動手, 而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動作, 耐心教他們怎樣做, 鼓勵孩子堅持勞動。有些家長有時心血來潮, 讓孩子做家務, 看到孩子做得不合心意, 便大聲呵斥孩子:“看你乾的啥? 越幫越忙! ”這樣做的後果只會打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讓他們形成“你做得好, 你做吧”的消極心態。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 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經提出, 就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第三, 用記錄表的方式, 評價孩子在家的勞動情況。家長可以設計 “小能手勞動情況記錄表”,記錄幼兒在家獨立生活及勞動的情況。如: 完全獨立完成的專案打“√”, 有時獨立完成的打“△”, 常需成人幫助完成的打“×”。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設計洗碗、收拾飯桌、掃地、整理書桌書櫥、整理床鋪等欄目, 請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況用符號標出來。為了調動勞動的積極性, 開始可以用“貼畫”記錄, 後來慢慢用打“√”代替。

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們在進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後, 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 成人後失業率為1:15, 犯罪率為1:10, 離婚率與心理患病率也有顯著差別。由此可見, 參加家務勞動不僅僅是孩子為父母分憂的權宜之計, 更重要的是它關係到孩子今後的就業成才和生活幸福。因此, 我們要創設良好的條件, 讓孩子從小就自然而然地參與並熱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