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

時光在我們不經意之間飛逝而去,我們已經從青澀的一年級新生成長為成熟的大四畢業生。在這短暫忙碌而美好充實的四年中,我們自覺地汲取更多的知識以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論是從課堂上,圖書館裡,還是在受益匪淺的講座中;同時,在實踐中也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些無疑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踏入社會並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從講座中瞭解到了許多當今化學研究進展,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督促自己學習實踐,為未來打好基礎。

大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3篇)

在聽講座上我們要深化專業知識,使自己理論水平得到提升。聽學術講座時,要有一定的基礎,不然我們就不能夠及時地理解其中的專業術語。在老師的《什麼是分析化學》這一講座中,我們能夠先了解這一專業名稱的真正含義,隨著老師的一步一步的講解,我們慢慢地對分析化學的瞭解加深。在聽這一講座前,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析化學的課程,但我們只是學習了很基礎的東西,需要加深瞭解的只是還很多。我們在課堂上缺少的就是對未來化學的發展方向,而學術講座距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鐳射技術及其應用》、《長鏈脂肪酸甲酯催化製備長鏈 脂肪酸醇的研究》、《ABO2型氧化物導電性研究》、《現代測試技術在珠寶玉石鑑定中的作用》、《有機光電子研究的新進展》等講座不僅給我們介紹了化學的廣泛應用,還讓我們看到了化學無限前景。

當前由於許多廢水、廢氣與廢渣仍未經嚴格處理就外排,導致我國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汙染仍十分嚴重。一方面舊帳未清,許多老廠的治汙措施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又新建了許多汙染較難治理的小廠,使環境對汙染的負擔呈有增無減的趨勢。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為未來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發展戰略。我們可以運用化學手段對環境進行監測,《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水體富營養化現狀及動向》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關於環境監測的現狀與方法,同時我們從課堂和試驗中對環境保護加深了了解。

近年來國際上較普遍提倡和開展的綠色化學與技術的研究,目的是發展環境友好技術、環境無害技術或清潔生產技術,同時強調化學過程的原子經濟性,反

應的高選擇性,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產品或廢物,實現或接近零排放過程。工藝過程中強調使用無毒無害原料、溶劑及催化劑,同時生產環境友好產品。這樣可以減少末端治理,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汙染問題 。我們在《Regeneration Medicine》、《天然藥物化學研究概況》、《無機化學發展現狀與趨勢》、《Br?nsted酸性功能化離子液體在綠色有機合成中的研究進展》等講座中從不同方向上看到了綠色化學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實現綠色化學的全面發展。

食品安全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 ,這是關係到我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就像剛出現的蒙牛純牛奶致癌物事件,弄得人心慌慌的。聽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簡介》、《食品分析中的樣品與樣品前處理》的講座,讓我更深入瞭解了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用怎樣的方法檢測食物中的各種含量,還有對食品的處理方法。讓我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有了更健康的調整。現在很多人提倡綠色食品,相對於一般食品生產的綠色食品更安全,同時綠色食品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汙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聽講座是學習知識的一種途徑,是老師們傳授經驗的時間,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福建省化工類行業的現狀、發展與學生就業前景》、《 就業工作報告》 講座中,我瞭解到自己就業的前景,讓我更有目標的進行學習,從老師自身經歷中,我受益匪淺。我相信自己的未來是精彩的,是有前途與希望的。

總之,老師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化學專業及其他相關方面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在這裡,再次感謝老師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著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峰,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大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2

本次講座,我深受啟發,體會到很多道理,我們只有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正確定位自我,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待學習,把握今天,不斷突破自我,提升自我,才有可能收穫一份滿意的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及社會價值。歷史經驗證明:清晰、明確的目標有利於明確使命,產生動力,產生積極的心態,促使自己努力實踐,使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空裡衝破極限,限度地釋放能量。而我們中間的很多人,都沒有弄清楚自己來中軟國際的目的,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明確的規劃,這便是我們在學習時得過且過,不求甚解的根源所在。任何人都是這個社會有用的實體,都有珍視自己價值的必要。只有正確的為自己定位,才能揚長避短,成就自我。而我們中間的很多人,由於沒有正確的自我定位,一部分人長期處於壓抑狀態,對學習、對未來缺乏自信,另一部分人始終自我感覺良好,對未來盲目自信,對學習得過且過。有了正確的自我定位,便最容易發掘自身優點,揚長避短,實現自我價值。因此,通過這次的自我定位,我們將變得不自卑,不自傲,更加清楚自己的實力與優勢,並將努力提高自我核心競爭力。

在這次的講座中,我們懂得了今天的重要性,明白了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從今天開始努力便是的捷徑。在實現自己的目標之後,回想起今天奮鬥著的自己,便會感到無比懷念,這便是生命的幸福。因此,把握今天,將是我們今後的人生信條,我們會用實際行動來證實。

大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x月x日上午9:00,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忠教授和化學與化工學院彭峰教授在禮堂舉行了一場以學術規範為主題的精彩講座。講座主要針對剛入學的研究生及低年級本科生,對於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具有重要意義。

李忠老師是華南理工大學現任化學工程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化學部第八屆、第九屆專家組成員,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主要從事化學工程和環境材料領域的研究,迄今發表過很多高質量的論文。

彭峰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奈米材料與催化研究中心負責人,在奈米碳材料製備與能源、環境催化研究領域形成特色,發表SCI論文100多篇,SCI他引1000餘次。作為在科研領域成績斐然學者,兩位老師對於學術規範都有獨到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李忠老師講述了什麼叫剽竊。英文中的剽竊一詞為

plagiarism,源自拉丁文,意思是kidnapper。把kidnapper分解,前面kid是小孩子,而napper最開始是小偷的意思,而不是現在大家所理解的睡覺。Plagiarism的意思是,不但用了別人家的語言和主意,而且把它當成是自己的。接著,李老師便指出了剽竊的後果。他援引了20xx年《北京大學本科考試工作與學術規範條例》對學術剽竊有詳細的規定和處分措施的幾項條款:

“已提交的論文、實驗報告、本科生科研論文中存在抄襲事實,且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50%者,為嚴重作弊或嚴重違反學術規範行為,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李老師認為,這項條例與國外的相關規定基本一致,這樣的條文說明是必要的。

接下來他又提到了“Stearns教授的一封信”。20xx年x月,當時耶魯大學的Stearns給在北大的耶魯的交換生開設了一堂生物類課程,同時北大的本科生也可以選修該門課程。授課過程中他發現同學提交的作業有剽竊的現象,於是給了一次機會讓同學們修改後重新提交。然而重新提交的作業中剽竊現象依然存在。Stearns教授對此非常憤怒,在北大的BBS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說最後看大作業的時候又看到兩例剽竊。而且其中一個是“抄得如此明目張膽,令人難以置信”。Stearns老師所指的剽竊不完全是單純的逐字抄襲,而是“抄觀點”。他在第一次看到有抄襲的情況下又給了部分同學一次機會,但第二次抄襲者還是在犯同樣的錯誤,這讓他很傷心,他在信中這樣寫到,“I want all of you to be able to create value in your lives, whatever you end up doing, and you cannot do that if you deceive”。講到此處,李老師表示他覺得平時跟學生在一起討論交流的時候特別開心,真心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期間自己能夠開始思考一些東西,瞭解一些東西,有新的看法,並能夠“從階段到階段”,最終創造價值。他強調所謂的“創造價值”,是在前人工作的

基礎上,經過自己的過濾和思考,最終有新的想法產生。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存在欺騙行為的話,創造是無從談起的。

李老師指出,現在的科研大多是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如果造假、剽竊氾濫,連基礎都不能採信的話,工作也將變得沒有意義。

對於人們為何要剽竊的問題,陶老師提出,抄襲者總是對自己的行為給出各種各樣的藉口。譬如說“我不清楚論文寫作的學術規範”,“我不知道我引用材料的原出處”,“我受到來自同行的壓力,迫切需要出成果”,甚至還有“我想獲得更高的分數”,“截稿日期太緊迫,我沒有時間認真誠實地完成工作”,“我的寫作水平不高”,如此等等。其實,這全是藉口。

隨後,李老師向在座的各位同學詳細分析了剽竊的型別。他總結了5種類型,分別是“word for word”一字不漏地抄”;“paraphrase” 改字不改意的抄;“plagiarizing ideas”偷別人的觀點;“plagiarizing from secondary sources” 剽竊二手檔案,即當看的文獻是綜述性文章,在引用時只引原文而不引綜述;以及“self plagiarism”,即一稿多投的自我剽竊現象。對於如何避免剽竊,寫好一篇真實、精準、切題的論文,陶老師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花足夠的時間閱讀相關文獻和做相關研究;二、做詳細的筆記,以區分你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避免混淆;三、論文寫作重在表意清晰和有邏輯性;四、註明引文的出處,使用他人的成果和想法時要做必要的引用和標記。陶樂天老師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並就如何規範引用短、長引文以及參考文獻,資料來源等向在座同學一一作了詳細介紹。

之後,彭峰老師補充到,以後一旦發生剽竊問題將會嚴肅處理,決不會手軟。他說,在國外的時候聽說過很多剽竊的情況,國內許多高校的學生甚至是教授都有剽竊的行為,但其中很少是北大的,這還是讓人比較欣慰的。他告誡在座的同學,“everyone is smart enough”,所以千萬不要報著僥倖心理去做不正確的事情,這樣對誰都沒好處。老師對作業的評判都是非常認真的,所以也希望同學們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作業,不要有不誠實的行為。

兩位老師的演講讓在座的同學們充分認識到了養成良好學術習慣的重要性,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講座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