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全民戰疫,人人蔘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一些變化:人們的環境衛生意識普遍提升,守護家園自覺性明顯增強,對社群工作的參與和支援度也提高了。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不妨把前期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機制固化下來。北京作為首都,對外而言是“國門”,對內而言是“心臟”。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更要堅持首善標準,端正心態、竭盡全力。人人行動起來,將常態化防控與垃圾分類、物業管理、文明生活這些大城治理中的“關鍵小事”聯絡在一起做好,我們的城市家園必將更加衛生美麗。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防控嚴一分,風險少一分。別忘了“常態化”後面“防控”二字,全勝之日才會更早到來。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精闢總結疫情防控鬥爭的寶貴經驗,高度評價抗疫鬥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深刻揭示抗疫實踐再次證明了的我國制度優勢。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我們能夠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和全國疫情防控的戰略成果,關鍵就在於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統籌運用綜合國力,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樣的經驗彌足珍貴。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這是一次中國力量的空前凝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動員、全民參與,全國一盤棋,構築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從“封一座城、護一國人”的防控壯舉,到武漢總體治癒率達到94%的生命奇蹟,從口罩日產能數以億計的物資保障,到全國65萬個城鄉社群防控全覆蓋的組織動員,再到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9000多萬名黨員迅速行動起來“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所指出的:中國採取了有史以來雄心、最敏銳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改變了疫情的走向。

這是一次中國精神的集中展示。艱難困苦非但沒有壓彎中華民族的脊樑,反而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僅在武漢“封城”之後的第一週內,就有12.38萬人次勇敢地從全國各地逆行而來,他們中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集結馳援的解放軍指戰員、運輸抗疫物資的司機、新建醫院的工程建設者……陰霾籠罩之處,光芒更顯耀眼。無數向著疫區挺進的逆行者,讓世人讀懂了什麼是白衣執甲、聞令而動,什麼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什麼是無私奉獻、家國情懷。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沒有哪一次災難中的進步不是靠偉大民族精神來引領。

這是一次中國效率的生動體現。僅用三個星期的時間在武漢建成16個方艙醫院,確保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從除夕夜開始緊急徵召,4.2萬名醫務人員奔赴湖北,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的一次醫療力量調遣;以創紀錄的速度完成病毒分離、基因測序,連續釋出多版診療方案,多個新冠病毒疫苗火速進入臨床試驗……所有這一切,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戰勝突發災難的中國效率,為全球攜手戰勝疫情注入了強大信心。國際人士指出“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稱讚“中國很快成了當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有識之士評價:“未來,歷史學家很可能會把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視為世界範圍內遏制新疾病暴發和阻止其傳播的一個轉折點。”

中華民族從來都是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激發蓬勃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中國號巨輪必能風雨無阻、高歌行進,開闢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於全黨上下無異於是一場關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政治“大考”。在疫情面前,黨中央高瞻遠矚、嚴密部署,各級黨委(黨組)主動出擊、迅速迎戰,上下協同、高效有序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充分印證了我黨的政治制度具有強大的優越性和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各基層黨組織是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保障制度執行到位的“最後一公里”,應穩紮穩打、實打實錘,視疫情為考場,在“疫戰”中淬鍊黨建引領力,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思想引領穩定力。黨的基層組織在社會治理中起著舉旗幟、聚民心的關鍵作用,思想引領是團結群眾、凝聚共識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到了攻堅期,各基層黨組織要築牢疫情防控的“思想堤壩”,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既不輕戰也不畏戰,既不盲目自信也不過分恐慌,科學理性應對疫情。要堅決杜絕“差不多就行”的走過場行為,必須不打折扣將中央指示精神落實到疫情防控每一項工作任務中;要堅決防止“沒那麼倒黴”的僥倖心理,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幫助人民群眾樹立起群防群治的防疫意識。心手相連、攻克時艱,凝聚起抗擊疫情“不勝不休”的強大信念,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組織引領強動力。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基層黨組織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是抗擊疫情的“壓艙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鄉街、村社黨組織衝鋒在前、日夜堅守,構築起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彰顯了強大的政治擔當。要想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必須充分認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在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上下功夫,著力強化組織引領力,把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絡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引領黨員、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結點成線,連線成網,構建起在制度執行上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形成聚沙成塔的工作局面,使組織引領成為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科學合理、有序有效執行的強大動力。

榜樣引領增活力。人心齊,泰山移。無論是基層治理還是疫情防控,都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條戰線上的黨員幹部及人民群眾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與主體。在防疫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人們並肩戰鬥的感人場景,他們中有身披白色“戰袍”,捨身忘死的醫護人員;有高舉大喇叭走街串戶,硬核帶勁的村社幹部;有日夜堅守在交通要塞,身先士卒的交通警察;還有不計報酬無償奉獻,主動請戰的黨群志願者……他們用實際行動勾勒出群眾心中“防控英雄”的畫像,感染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蔘與這場戰役。“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要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啟用調動一切力量,不斷拓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半徑”,就一定能構建起抗擊疫情的最大“同心圓”。(原標題《在“疫戰”中淬鍊黨建引領力》)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定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定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定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定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為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事實證明,建立健全完善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是及時迅速解決公共突發事件,穩定經濟社會平穩大局的關鍵。我們要通過一次“大考”,打造一個個“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的“硬核”堡壘,推動城鄉基層形成“大治”之局。

關口前移,以“有形覆蓋”推動“工作覆蓋”。一個組織就是一個堡壘。各地針對城鄉結合部、小區樓棟、“兩新”組織、流動人口集聚地等薄弱環節,通過組建臨時黨委、黨支部、黨小組等組織機構,成立黨員服務隊、黨員攻堅隊等志願隊伍,把來自天南地北、各不相關的黨員幹部集結在一起,全面構築薄弱環節疫情阻擊“紅色防線”。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持續把黨組織有效嵌入基層各類組織之中,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組織、就有黨的領導、就有黨的關心關愛,就有黨員幹部作用的發揮”。

強基固本,以“黨建引領”推動“凝心聚力”。挺過大風大浪,涉過激流險灘,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是從容應對各種複雜局面、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堅強領導核心。“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根本在於堅持黨的領導。農村要強化村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城市要強化街道(社群)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形成“黨有所呼、民有所應”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才能帶領人民群眾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

旗幟領航,以“黨員示範”推動“眾志成城”。大事難事看擔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廣大共產黨員頂在前面當先鋒、衝在一線作表率。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無數平凡而又偉大的“夫妻檔”“父子兵”“姐妹花”,在這些先鋒旗幟的示範帶動下,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創造了讓世界驚歎的成績。各級基層黨組織要特別注意發掘、選樹優秀典型,注重將人民群眾中的優秀人才源源不斷地吸納進黨的懷抱,使黨的“細胞”永葆青春活力,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支撐力量。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這個春節,相比以往有些不同之處。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讓整個華夏大地被疫情覆蓋,讓人們多了幾分謹慎與恐慌。於是,平時喜歡在大飯店歡聚一堂的家庭選擇在家裡踏實地吃一頓年夜飯,喜歡走訪親戚的人們選擇電話拜年送祝福,街道上一片寂靜,只有明亮的路燈,安靜地閃爍著亮光。

除夕夜,闔家團圓,正是一年最歡樂的夜晚。身處外地的我,突然得知你被抽調去武漢支援的訊息。我的第一反應,是擔心。我與你許久未見,印象中,你總是柔柔弱弱的,不會大聲說話,白皙的臉上帶著糖果一般甜的微笑。我怕你瘦小的身體,承擔不了那樣大的負荷;我也擔心弟弟還小,你離開後,他會思念媽媽。

家人們紛紛留言,說你是戰士,是英雄,我也在朋友圈裡發了一句話:“為你驕傲,一定要平安。”

次日,大年七年級,家庭群裡多了一張照片--那是你和同事們的合照。幾十位白衣天使們站成一排,身姿挺拔,好像精神抖擻的戰士。你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看起來稍稍有些臃腫;護目鏡遮住了溫柔的笑顏,只露出一雙平靜中透露著堅定的眼眸。我發現你的笑容裡,除了溫柔,更添幾分堅毅。

收拾行囊,換上戎裝,然後毅然決然地奔赴戰場,拼盡全力將一個個患者們從病痛甚至是死神手中奪回來。我知道,你在武漢負責ICU病房的工作,辛苦勞累,不必多言。我看著手機上的最新疫情統計表,一面祈禱著你要平安,一面許願,盼著你和你的戰友們能把更多同胞從生死線拉回安全區。

那天我開啟新聞,螢幕上忽然出現弟弟熟悉而稚嫩的臉龐,一雙清澈的眼睛,彷彿在說:“媽媽平安”。他拿著翻開的日記本,上面寫滿、畫滿了對你的鼓勵與愛。儘管筆畫粗拙,線條質樸,但那認認真真落下的每一筆,都是弟弟對媽媽無限的、滾燙的愛。

畫面一轉,變成了一位護士由於超負荷工作,筋疲力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場景。我心底猛然一疼,鼻腔酸酸的--她一定連喝一口水的功夫也沒有,哭聲那樣嘶啞,額頭上盡是汗珠,雙臂的面板由於被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包裹過久,已經幾近潰爛。她是誰的母親,又是誰的女兒?有誰能夠遞上一杯水,拍拍她的肩膀,給她一個溫暖的微笑?為眾抱薪者,定有暖風十里,煙火漫天。舅媽,我在千里以外,為你和無數奮戰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深深鞠一躬,懇切地說一句“感謝”。我們都在等你,等你帶著溫柔的笑臉回家。

有很多暖心的人和事,我想要寫給你看:河南村書記在廣播站“硬核”喊話,言語犀利一針見血,提醒大家不要隨意走親訪友,引來網友的一片叫好;四處都掛上了頗有幽默色彩的標語,警示大家亂吃野味、聚眾走訪的危害;藝人們慷慨解囊,紛紛捐款支援武漢;同學們盡己之力,在網上募集捐款以及口罩等物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你看到這些,也會覺得胸口湧上一股熱流。平日,是你們為我們驅走病痛;如今,風雨來臨,我們要一起面對,一起戰勝。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間風雨此宵同”,華夏的高山大川,必能在陰霾中扛起一片碧空--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而我們也必會在這場風雨中,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凝聚力量,做你們背後,最堅實的守護者。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1965年,郭永懷曾經講過:“我作為一箇中國人,特別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員,衷心希望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早日建成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來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為實現這個巨集偉的目標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肩負著發展我國近代力學和尖端科學事業的重任,郭永懷始終有一種緊迫感。因此,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工作著。他的工作日程表永遠是排得滿滿的,力學所和有關單位的業務問題,事無鉅細,他都要親自過問;大批檔案和科研報告需要他處理。他從不午休,晚上經常工作到深夜;他沒有節假日,不是照樣到所裡上班,就是在家裡埋頭書案,博覽群書。正因為他無休無止地追求著新的知識,所以對國際上近代力學和尖端技術發展的新動向總是瞭如指掌,對各種複雜的課題總能做具體入微的指導。在國外,他有過一些業餘愛好:喜歡集郵,對於音樂有很高的鑑賞力,回國後,由於工作繁忙,就很難得有時間去過問他珍藏的郵集或欣賞優美的樂曲了。

他自己勤奮,也希望別人勤奮。他時常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誡青年:“天才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刻苦學習。學問是無止境的,只有下苦功夫才能佔領科學堡壘。”他還用牛頓與雞骨頭的故事教育過大家,要大家用一股“傻勁”去學習、工作。言傳身教,使他周圍的同志們深受感染,而他的公而忘私的獻身精神也長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在學術問題上,郭永懷以嚴謹著稱,從不容許含糊其辭、模稜兩可,更不容許草率從事,濫竽充數。他畢生髮表的科學論文為數不多,但每篇都有一定的份量和價值;在發表之前,他總要反覆核實,斟字酌句,非常慎重。回國以後,為了教學的需要,也為了系統介紹國外流體力學的經典著作,他親自動手翻譯普朗特著的《流體力學概論》(1952年版),他給自己提出了信、達、雅的高要求;為了使譯著準確流暢,他反覆對照了德文原版和英文譯本,和有關同志商討了數十次;對原書疏漏之處,還加上了註釋。這樣,前後歷時8年,直至他犧牲後才正式出版。這本高水平的譯著出版之後,連續印刷兩次,暢銷海內外,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在指導科研工作的過程中,他要求制訂工作計劃時必須有指標,有進度,而且切實可行,如果空洞無物或言過其實就要退回重新制訂;對於學術報告,他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足,在一定條件下給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學術討論中,他絕不放過一個細微的錯誤。有一次一個青年同志在報告工作時,需要畫一條湍流情形下的速度分佈曲線,就隨便畫了一條。郭永懷立即指出,它不能反映湍流的特點,要這位青年同志糾正過來。

他生前兼任《力學學報》主編,審稿時嚴格把關,不分親疏也不看投稿人“來頭”大小,一律秉公辦理。有一次對力學界一位權威的來稿發生了分歧,審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見,有一位青年人卻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為此郭永懷特意組織了一次學術討論會,傾聽各方面的意見,結果發現基本方程有誤,郭永懷就堅決支援了這位素不相識的“小人物”的意見。1963年,力學學報編輯部接到一封對一篇論文持有歧見的批評信,而論文作者是在郭永懷指導下工作的兩位青年。郭永懷仔細地看了來信,並讓兩位作者認真考慮別人的觀點,給予答覆。他說:“我主張發表論文,就是為了進行學術交流,以期引起討論。別人的批評意見,只能使我們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

郭永懷為人實事求是,他從不人云亦云,一旦發現真理不在自己這一邊,卻能及時修正錯誤。郭永懷對人嚴格,一絲不苟,但卻平易近人。有時,即使他的意見是正確的,但客觀上難以實現,他也會及時收回。有一次,他要一個實驗室進行風洞湍流度的測試工作,當他發現國內電子儀器信噪比比較低,一時無法進行這項工作時,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了。他曾不止一次地對青年們說:“我給你們提的建議看法僅供你們參考,不一定按我的辦法做,一切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正因為他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虛懷若谷,不以勢壓人,所以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是我們華夏的英雄,因為有他的存在而多了一束曙光!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座標法,擔負了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導彈、核彈與衛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郭永懷先生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個人的生命由太多太多的10秒組成,有人也許打一個懶洋洋的哈欠,10秒鐘就倏忽而過。有的人卻在10秒鐘內完成一個驚天動地的動作,呈現出一種頂天立地的姿勢,從而得到永生。

他太累了,可有太多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1968年12月4日,他又有了一個重大發現,時間比什麼都重要,他決定立即將這一大好訊息彙報給領導,於當晚從青海基地飛到北京。有同事勸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他笑笑說:“晚上好,睡一覺就到了。”儘管累,可他不願耽誤哪怕一分一秒,他要把征途當旅途。

他就是中國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郭永懷。坐車到了蘭州,在蘭州換乘飛機的間隙裡,他還不忘抓緊時間聽取了課題組人員的情況彙報。

晚上10點多鐘,他登上了飛機。“有什麼事叫醒我。”登機後,郭永懷對警衛員牟方東吩咐一句,就沉沉睡去。他睡得很香,因為在他看來,爭取了這麼一個晚上,換來一個白天,又可以做好多事情。

那晚,天氣很好,飛行一路順利。已有晨曦從舷窗中透了進來,飛機快到北京了,警衛員輕輕搖醒了他。好久沒有睡上這樣一個安穩覺了,郭永懷覺得神清氣爽。

這裡將鏡頭切換一下: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6點左右,首都機場響起一陣驚天動地的轟響,隨後一個巨大的火球和濃濃黑煙直衝雲霄!一架小型飛機一頭紮在了首都機場附近的玉米地裡!

飛機殘骸散落得到處都是,一共有13人不幸遇難,燒焦的屍體散落一地。救援的士兵們發現,在燒焦的屍體中,竟然有兩人緊緊地抱在一起。

儘管已看不清面目,但抱在一起的他們,如億萬年形成的煤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人們彷彿看到了那赫赫的照耀世界的光明!又宛然劃過浩渺長空不可燃盡的隕石,是那樣堅硬而內涵豐饒!是的,這緊緊抱在一起的,就是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

原來,飛機到了首都機場上空,開始徐徐降落,起落架落下,20__米、1000米、500米……然而,當飛機降到400米左右的高度時,飛機突然失去了平衡,開始垂直墜落。飛機從400米高空墜落到地面的時間大約不到10秒,而就在這一瞬間,郭永懷猛地站起身來,緊緊抱住了站在身邊的警衛員。

郭永懷為什麼要和警衛員抱在一起呢?隨著士兵們艱難地將兩具屍體分開,人們驚奇地發現,在他們的胸部之間,有一個皮質的公文包,雖然有點燒損,但是在兩個人相擁的身體的保護下依然完整,將公文包開啟後:一份熱核導彈試驗資料檔案完好無損地呈現在了人們面前!

人們不能明白:在10秒鐘內能做什麼?可郭永懷卻保住了這份檔案。解釋也許只有一個,這就是郭永懷始終將那個公文包,如同生命一樣放在靠近心的部位,連睡覺時也不曾移動位置。他的心是一顆忠於人民的心,大忠才能有大智,大智也就有大勇!

是的,郭永懷一直對人民忠心耿耿,研究基地位於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區,氣候變化無常,冬季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別說飛鳥,試驗現場荒涼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當時物質匱乏,許多研究人員都營養不良及高原浮腫。身為領導的郭永懷更是知道肩上的責任重大,常常是廢寢忘食地工作,50歲不到時,消瘦的他已是滿頭白髮。他著實太累了,沒想到為了節約時間,卻使得他永遠沒有了為人民工作的時間。

失事時郭永懷59歲,他不幸去世的訊息第一時間傳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失聲痛哭!他親如兄弟,永遠的“大師哥”錢學森得知這一訊息,也不禁號啕大哭,一連幾天如夢魘纏身!

因為郭永懷的大忠及大智大勇,完好地保住了檔案,在他犧牲後的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兩年後的1970年4月24日,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不能安全著地,就以10秒鐘來獲得永生!燒焦的是肉體,燒不焦的是精神,郭永懷的精神永遠不倒,其已化作世界的中流砥柱,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在今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一節目,這使我瞭解到了許多知識。

在20__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課,而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的技術有很大不同。而且這次攝像頭的數量為和質量都變好了,這也給航天員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她還會手中拿一個攝相機,這可不比在陸地上拿著輕鬆。

張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在空間站中,正方體六面播種、根和芽的方向是什麼?答案是根發散扎入土壤,芽背向種植面向光生長。因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長,而太空中微重力環境下,它的根會四處生長,並且根也會有彎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長。

第二個問題,從茶壺中向杯子中倒水,水會怎樣的?答案是,水在茶壺中且倒不出來。在微重環境下,水會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個問題,在空間站內,金魚能在敞口魚缸水中游動嗎?不能,因為水和魚分被分離開,並且水會在短時間內遊一段時間,一會之後它們就會分開。

航天員在艙外機械臂上,一口手拿小鋼球,一手拿羽毛,雙手用同樣的力,向同一方向扔出,預定距離為兩米,誰先抵達?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質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達。

之後,瞭解了一些航天的一些精彩瞬間。之後,又參觀了一些航天員的“太空家園”使我瞭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裝置。

我還了解到,在地面上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沉浸在了水中。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了。一個水膜,並在水膜中加入水後,將一個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變大了,就像綻開了一樣。在水膜中繼續注水後,水膜會變成一個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兩像。將顏料注入到水球當中,之後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後水球之中會產生大量氣泡,水球看起來更漂亮。

這次實驗之後,我從這次天空授課中學到了許多,我十分喜歡這次的天空授課。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新民市興隆鎮古洞崗子村村主任__自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任務以來,不顧年事已高,始終堅守在交通檢查站值守崗位,奮鬥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把疫情拒之村外,確保一方平安,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

古洞崗子村檢查站很簡單,一個簡易的防風棚,一塊寫著“疫情防控、停車檢查”的警示牌。那位站在寒風中,穿著綠色軍大衣,頭上繫著一條藍頭巾的老奶奶就是村委會主任——__。每當看到有車輛駛近,她都會習慣性的拿起檢查本迎上前去,“對不起,請您下車接受檢查!”這句話不知道一天要重複多少遍。古洞崗子村檢查站一共有八名執勤人員,__是年齡最大的一位,每天值守24小時,2個檢查站,8個人輪班,登記來往車輛,勸返外地人員。每天中午__總是讓別的值班人員回家吃飯,自己在卡點值守,一袋方便麵就把午飯解決了。有的村民看她太艱苦,就把煮好的熱雞蛋給她送來,對她來說這是最好的褒獎。

__同志今年71歲了,是一名老共產黨員,丈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且身體多病,家裡還有一個不能自理的重殘孫子需要照顧。可是當接到上級疫情防控指示後,為了全村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她義無反顧的投入到防疫第一線,為了確保防控任務落實落細,她主動承擔起交通檢查站設卡值班任務,從初期的防疫安全知識宣傳到外來人口的排查登記。對於年輕人來說,在零下10幾度的天氣裡,站上半天也受不了,何況她已是年過七旬的老人呢。村民們勸她回家休息,她卻說“有啥苦的,這都是應該做的,關鍵時刻村幹部不衝上去,那還要你有啥用”,多麼樸實的話語,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黨員無私奉獻、捨己為人、勇於擔當、真誠為民的大無畏精神,讓黨的力量、黨的聲音體現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前沿。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從少年求學、海外成名、報效國家、甘為人梯、為國犧牲、愛在天機六個角度瞭解了郭永懷同志的人生歷程和光榮事蹟學習郭永懷院士志存高遠、報效國家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刻苦鑽研、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學習他學為人師、銳意創新的工作作風;學習他甘於奉獻、不計功名的崇高品質,並自覺加強自身黨性修養。

上個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永懷作為美國大學教授,月工資就高達800美元。一家三口居住在四層花園別墅裡,開著高檔轎車,閒暇時騎騎馬、坐坐遊艇,過著多少中國公知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然而,郭永懷卻要放棄美國的榮華富貴,放棄美國的幸福生活,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堅決選擇要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美國的同事和好友紛紛挽留他,但是,郭永懷堅定地說:“家窮國貧,只能說明當兒子的無能!作為中國人,我有責任回到祖國。”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決心,為了避免美國政府製造麻煩阻止他回國,郭永懷當著全體同事和學生的面,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研究成果付之一炬。當他將飽含十幾年心血、像孩子一樣珍貴的手稿,一頁一頁地投入火爐之中時,那是怎樣的一種痛苦,但是,為了回國,郭永懷堅定地做出了這個驚人之舉!

1956年9月初,郭永懷一家終於回到了祖國的土地,當看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時,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熱淚盈眶。郭永懷,回國不但參與了兩彈一星的研發,而且將賣掉國外汽車、洋房的全部所得48460元人民幣,全部捐給了國家。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懷乘坐的飛機抵達北京機場時,在離地面400多米的時候,飛機突然失去了平衡,墜毀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裡。當人們辨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夾克服已燒焦了大半,郭永懷與警衛員牟方東緊緊抱在一起,人們費了很大力氣才將他們分開,赫然發現那個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就夾在兩人中間,資料資料完好無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郭永懷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來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得知郭永懷犧牲的訊息,總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此時,郭永懷年僅59歲,22天后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成功試爆,氫彈的武器化得以實現。

郭永懷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以身許國!張愛萍將軍為郭永懷寫得輓聯:永縈江山堪稱民族脊樑,懷志九霄不愧中華英魂!我們將永遠銘記郭永懷精神!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20__年度真的是不 平庸的一年,祖國母親遭遇了 這次新冠病毒,全國上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本正過著愉快的寒假,享受著春節的氛圍,但沒想到緊接著迎來的便是公交停運,工廠停工,商店關門,學校推遲開學……,作為一名大四的學生,考研結束後回到家中,預計著來年春天又可以再次走進校園,做論文,答辯,拍畢業照……,但這些此刻都無法實現了。但是沒有關係,校園的春天,我們可以延遲欣賞,畢業論文我們會積極主動在家中查詢資料。雖說是由於疫情的影響,但是正是因為我國科技水平的進步,網路的發展,網上授課的方式才得以實現,與非典相比,短短十幾年,我國的進步簡直是突飛猛進。雖說在一年的開始就遭遇磨難,但是我相信逆境中成長成熟。我也堅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毅領導,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相信走出家門,擁抱大自然的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今天,我收看了 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的直播,聽完各位教授的講話後,我對新型冠狀病毒有 了更進一步的熟悉,對它的感染範圍和能力以及預防措施也有 了 更深的理解,我也真切的感受到了 我們國家是偉大的國家,我們黨有 偉大的領導能力,還有那些感人的逆行者們,他們是我們國家的戰士也是我們的保衛者,我由衷的敬佩和感謝他們。這場疫情,也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唯有正視這樣的經歷,在困境中汲取教訓成長,才不 辜負這樣一場代價沉痛的歷練。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習近平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為億萬人民帶來信心和力量,為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指明瞭方向。

義無反顧才能“疫戰”到底。非常時期,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義無反顧奔走於疫情防控一線,武漢、北京、廣州……他奔忙的腳步從未停歇;非常時期,一批又一批的“逆行”醫療隊出征湖北,他們要去的正是一些人拼了命想要“逃走”的地方,“逆行”的背後同樣是家人義無反顧的理解和支援;非常時期,社群志願者們放棄了春節假期,他們沒有其它的醫療防護措施但仍然義無反顧戴著一個口罩就進社群開展入戶排查,一戶一戶敲門、詢問,打電話,對外地返鄉人員實施嚴格的居家隔離,成為社群抗疫一線的生力軍。

一心一意才能“戰”無不勝。這“一心”需要商家的良心,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沒口罩”、“哪裡可以買口罩?”“口罩可以重複用麼?”國難當頭,但是一些商家卻利益薰心,生產銷售假口罩、假防護用具等,實在是令人髮指。商人趨利本是無可厚非,但是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更應用之有道。何為取之有道?河南長恆是國內三大衛材基地之一,該市42家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目前全部復工,雖然原材料緊缺、價格上漲,物流和人工成本增加,但疫情面前,全市的口罩生產企業依然堅持不漲價。何為用之有道?20__年1月24日下午。恆大集團向武漢市新型冠狀肺炎防控指揮部捐贈2億元人民幣,為武漢加油,與千萬江城人民一道抗擊疫情,共克時艱。

這“一意”需要全國上下端正意識、統一認識。控制人員流動,阻斷病毒傳播路徑,基層社群、村莊是第一道關,習總書記在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群考察時,高度肯定了社群防線對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基層社群工作者在防疫一線日夜值守,對於湖北等外省返鄉人員進行嚴格監管,強制居家隔離,在社群張貼溫馨提示等,這就需要廣大居民理解、配合、支援社群工作,但我們經常遇到的難題是,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對社群工作人員有情緒、投訴,而後上級下社群督查,又要準備材料,提供工作證明,使得長期值守一線的基層社群工作者“身心疲憊”。正值大考驗時期,一些被居家隔離的黨員幹部,更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做好帶頭示範作用,積極配合做好居家隔離;普通社群居民也應當“自愛”、“愛人”不串門、不聚集,上下一心,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當前,可能我們的工作沒有救死扶傷那麼轟轟烈烈,也沒有“白衣天使”一樣千里馳援湖北,但是我們可以當一個“守城人”,用堅守讓這座城市更加“踏實”。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英雄不過是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題記

今年春節,沒有聚餐,沒有歡笑,連平日裡人來人往的集市都無人問津,大家臉上籠罩著抹不去的哀愁,分明寫著“疫情”兩個字。爸爸媽媽時時守著電視的新聞頻道,每當確診人數增長一個,他們的眉頭便鎖緊一分。媽媽盯著電視喃喃自語:“這可怎麼辦,越來越嚴重了……”說著不自覺地將目光移向我。

從疫情爆發那天起,媽媽每天就不停忙碌——將家中裡外都打掃得一塵不染,每天換著花樣做菜,只為讓我們增強免疫力……作為一名母親,她用自己的方式呵護著我。我敬愛的英雄母親!

疫情蔓延迅速,新聞報道鋪天蓋地。就在那危急存亡的時刻,鍾南山院士站了出來!84歲高齡的他本該在家中盡享天倫之樂,而他卻用肩扛起抗擊病毒的重任,他告訴大家“沒事不要去武漢”,而他卻日夜兼程地奔赴一線!他的挺身而出,讓無數中國人民更堅定了勝利的希望綠色。我欽佩的英雄鍾南山!

像鍾南山院士一樣奔赴一線的醫護人員數不勝數,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我們生的希望。“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他們奮起抗擊病毒的樣子,我永遠銘記心間!偉大的白求恩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是“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為久旱的土地帶來希望的甘露;他們是“春山暖日和風”,吹散前路的迷霧,融化冰封的大地。我最可愛的英雄天使!

隨著大量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物資也緊張起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總有心懷善念的人們,盡己所能地捐獻出物資。愛心人士積極捐款捐物,平日裡閃閃發光的明星也放下光環,盡心盡力地幫助武漢挺過難關!我友愛的陌生人!

永遠別忘了英雄也不過是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罷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春寒已料峭,吾惟願君安!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我國實行了連美國人也沒有實行過的天宮授課。實在是一次了不起的嘗試!三名神舟13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一系列太空場景,再次讓中國人在航天領域更進一步,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實力!

航天員們化身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空間站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因為失重原因,行走、轉身等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在太空卻成了一大難題。但是航天員們可以從各種儀器得以保證健康,再次有力地說明了當代中國的強大,而且太空實驗言語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變成一種似液似物的東西。當航天員用一個儀器放入水中時水立刻形成了一層水膜。向內加入空氣還會變成雙透鏡,一正一反。用泡騰片放進水中時。生成的氣泡會在水膜中膨脹,但不外洩。這些實驗實在是太有趣了,不僅科普了航天知識,還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之強盛。

觀望此刻,我感觸頗深。想想當年中國還只是一塊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奪回國家尊嚴,實現了站起來並且完全站起來了的飛躍!“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如今,中國已然成為了世界頭號大國,改變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傲然於世界民族之林!

未來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