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近日釋出的《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有什麼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詳解《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歡迎閱讀。

詳解《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8月4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開的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透露,前7個月煤炭去產能完成全年任務的38%,鋼鐵去產能完成全年任務的47%。雖然7月份以來進度有所加快,但與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距離。

儘管去產能很難,但這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轉型的必走一步,也是中國經濟能否重新煥發生機的關鍵所在。

8月3日,國務院釋出《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將石化產業劃入新的去產能大戶。

中國這場去產能的戰役雖然打得很艱難,但是仍然在深入化、擴大化,試圖一小步一小步地摧垮整個堅冰。

開工停工均虧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就是"三去一降一補",而關鍵變數就是去產能和降成本。”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內部控制委員會委員張連起的一句話點明瞭去產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在中國龐大的去產能計劃中,煤炭和鋼鐵產業則是先頭兵。

鋼鐵和煤炭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都起到引領性作用,而產業中又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許多企業開工停工都是處於虧損狀態。

鋼鐵行業提出去產能已有數年,但因為前些年經濟的高速發展,一直呈現產能越去越多的態勢。煤炭行業產能的明顯過剩則是近幾年開始凸顯。而煤炭和鋼鐵產業去產能的力度在近兩年隨著經濟低迷開始加碼。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實際產能約11億噸,利用率為71.5%。20xx年粗鋼產量8.04億噸,同比下降2.3%,為1982年以來首次下降;20xx年大中型鋼企虧損645.34億元,虧損面達50.5%。煤炭行業實際產能約為57億噸,利用率70%。20xx年產能開始下降,20xx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產量36.85億噸。

20xx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煤企利潤額425.5億元,同比下降61.2%,虧損面積超過90%。

國際上,通常認為產能利用率處於79%-83%之間較為合理,低於75%即為嚴重過剩。若用這把尺子丈量我國的鋼鐵煤炭行業現狀,毋庸置疑是嚴重的產能過剩。

據報道,有著58年曆史的埠村煤礦,今年5月30日全面關停。該礦區在煤礦“黃金十年”曾經紅火一時,擁有一條直通膠濟鐵路的鐵路線。但其實從20xx年開始,每噸煤礦的開採成本直線上升。不僅如此,煤層越挖越薄,機械化裝置根本進不去,大量的人工更是將採煤成本推向了新高,從20xx年的噸煤成本417元,一下飆升到了20xx年的651元。而此時的埠村煤礦面對的市場價格,卻是斷崖式的下跌,每噸煤價格從20xx年的605元下跌到20xx年的280元。連續虧損的埠村煤礦面臨倒閉關門,可是煤礦從上到下卻一直在努力扭虧,持續了整整11年。維持一方面為了8000多名職工,另一方面也為了這些年積累的債務。為了將煤礦維持住,埠村煤礦的上級部門淄礦集團一直在給他們“輸血”,但是三年補貼虧損1.2億元的指標,埠村煤礦一年就花光了。

靠輸血存活的埠村煤礦並不是個例,資料顯示:20xx年,全國煤炭產能過剩多達17億噸,90%的煤炭企業都在虧損,這其中不少是靠輸血或者是借債度日的。

不僅是煤炭,我國鋼鐵、水泥等部分主要工業產品產能接近或者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產能嚴重過剩,佔據大量的社會資源,造成社會資源整體利用效率降低,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攔路虎。

越減越多的怪圈

雖然去產能勢在必行,而且中央以及各地方均付諸了很大努力,但這條路卻依然如同漫漫長征一樣艱難。

據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透露,前7個月煤炭去產能完成全年任務的38%,鋼鐵去產能完成全年任務的47%。雖然7月份以來進度有所加快,但與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距離。

根據去產能進度安排, 20xx年壓減粗鋼產能要完成4500萬噸左右,涉及需安置的職工為18萬人,退出煤炭產能要達到2.5億噸以上,需要安置員工70萬人。根據20xx年年初國務院釋出的《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力爭用3-5年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表示,減量重組的5億噸產能中一半以上也是要去掉的。

根據國務院檔案,鋼鐵在5年內去產能1億-1.5億噸。

今年上半年,國家將去產能的目標落實到了27個相關省市自治區,甚至具體明確到每臺裝置、每個礦點。而針對積累的債權債務這些讓地方政府和企業化解過剩產能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發改委、人社部、銀監會等八大部門,圍繞財稅金融支援、職工安置等問題研究制定了8個專項配套政策檔案,財政部不久前公佈的《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1000億元的資金規模鼓勵企業去產能。

政策支援下,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產量同比下降9.7%,煤炭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改善。

但是在今年化解產能過剩的另一個領域——鋼鐵行業,雖然1-6月份粗鋼產量同比下降了1.1%,但是由於鋼材價格回升,4月到6月,河北、江蘇、湖北、河南等鋼鐵生產大省的產量均有所反彈。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並未改變的情況下,這會將效益剛有起色的鋼鐵行業再次拖入嚴重虧損的泥潭。

20xx年1-5月,全國鋼鐵產量大省,河北、江蘇、山東粗鋼產量分別為8352.27萬噸、4590.98萬噸、2919.63萬噸,三省粗鋼產量高於上一年同期的8327.8萬噸、4492.8萬噸、2768.3萬噸。這表明3個鋼鐵大省去產能陷入越減越多的怪圈。

“這個現象需要高度重視,這也說明去產能確實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認為。

上述會議也指出,排除價格波動的干擾和影響,這是今年剩下幾個月去產能工作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徐紹史說,“對此要保持清醒認識,鋼鐵煤炭價格回升主要是去產能和減量化生產的預期作用。產能嚴重過剩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徐紹史認為,今年上半年鋼鐵消費下降2.7%,煤炭消費下降5.1%,並不具備價格持續回升的基礎。

叫停新專案

不斷的反覆,讓政策層面只有進一步加大了去產能的力度。

“去產能的信心和決心決不能動搖。要保持定力,排除價格波動影響,堅定不移做好去產能工作。不然兩大行業會再度陷入困境,轉型升級和優化重組將無從談起。”徐紹史說。

目前,鋼鐵煤炭去產能的“路線圖”與“時間表”已經明確,執行層面是否到位的問題,勢必就成了杜絕“邊減邊增”現象的重點。

上述會議指出,去產能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職工安置、債務化解等都是重點難點問題。完成今年的任務,要不迴避不等待不觀望,因地制宜,一企一策。切實做到盯住看、有人管、馬上幹,未按期完成任務的要嚴肅問責。

會議要求,各地要把責任層層細化分解到具體的企業、專案和責任人,確保每項工作、每個時間節點,都做到有人負責、有人督察,不得出現責任落空;要把今年壓減數量具體明確到每臺裝置、每個礦點,不得出現漏洞和盲區。務必確保8月上旬把責任和任務壓實到位。

各地要嚴肅認真兌現做出的承諾,按照責任書籤訂的內容,不折不扣抓好落實。部際聯席會議已經建立了去產能工作月報制度。各地要按照時間節點及時、認真上報,既如實報送成績,也客觀反映問題,做到既報“喜”也報“憂”。

“在目標任務上,確保完成,樂見增加,不得減少;在完成時限上,只能如期,樂見提前,不得推後;在時間進度上,按月上報,公開通報;在完成質量上,生產線和裝置該拆該關要到位,嚴防弄虛作假;在責任落實上,要明確到地方、企業、責任人。”徐紹史說。

會議指出,各地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再備案新增產能的鋼鐵專案,所有備案鋼鐵專案必須落實產能置換指標,並向社會公告。三年內停止審批新建煤礦專案、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專案和產能核增專案,堅決防止產能邊減邊增。

“20xx年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已經明確,下半年進入執行和核查階段,完成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還面臨著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兩大難題,如何在困難時期妥善安置好職工,如何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化解債務風險,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中鋼協稱。

中國能源網資訊長韓曉平則指出,他們必須要下決心把他們的產能和產量都壓下來,因為現在不僅僅是一個產能過剩的問題,更重要的產量也是嚴重過剩的。他們應該把一些不需要的產能和不需要的產量都壓下來,維持經濟更良性的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石化產業

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xx〕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產品覆蓋面廣,資金技術密集,產業關聯度高,對穩定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國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化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主要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對外合作取得積極成效,但仍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佈局不合理、安全環保壓力加大等問題,制約了石化產業整體轉型升級的步伐。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製造強國的決策部署,促進石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開拓市場,堅持創新驅動,改善發展環境,著力去產能、降消耗、減排放,補短板、調佈局、促安全,推動石化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企業主體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引導企業降本增效、提高競爭能力。積極發揮政府調控引導作用,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依法維護公平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增加供給與擴大需求相結合。加快實施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品質量,大力發展高階產品,增強市場有效供給能力。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不斷拓寬傳統產品應用領域,加快推進新型產品應用示範。

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嚴格控制新增過剩產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提高綠色安全發展水平。統籌資源、環境、土地等要素,優化調整產業佈局,有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堅持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相結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企業兼併重組,鞏固現有競爭優勢。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發展專用裝備製造和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主要目標。

產能結構逐步優化。加快淘汰工藝技術落後、安全隱患大、環境汙染嚴重的落後產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化工新材料等高階產品的自給率明顯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產業佈局趨於合理。全面啟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和環境敏感區域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入園或轉產關閉工作。新建煉化專案全部進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專案全部進入化工園區,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化工園區。

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石化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別比“xx”末下降8%、10%和14%。企業主要汙染物排放達到石油煉製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合成樹脂工業、無機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研投入佔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2%,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日益完善,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研製一批重大成套裝備和核心零部件,建成一批綜合性服務型研發平臺,培育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二、重點任務

(一)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嚴格控制尿素、磷銨、電石、燒鹼、聚氯乙烯、純鹼、黃磷等過剩行業新增產能,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違規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和新增授信等業務,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工藝改造提升專案應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未納入《石化產業規劃佈局方案》的新建煉化專案一律不得建設。研究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充分利用安全、環保、節能、價格等措施,推動落後和低效產能退出,為先進產能創造更大市場空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安全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各省級人民政府分別負責)

(二)統籌優化產業佈局。綜合考慮資源供給、環境容量、安全保障、產業基礎等因素,完善石化產業佈局,有序推進沿海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建設,煉油、乙烯、芳烴新建專案有序進入石化產業基地。加強化工園區規劃建設,開展智慧化工園區試點,依法做好綜合評估和資訊公開。在中西部符合資源環境條件的地區,結合大型煤炭基地開發,按照環境准入條件要求,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商務部、安全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分別負責)

(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利用清潔生產、智慧控制等先進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生產裝置,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減少排放,提高綜合競爭能力。鼓勵建設加氫裂化、連續重整、異構化和烷基化等清潔油品裝置,及時升級油品質量。加快煉油和乙烯裝置技術改造,適時調整柴汽比,優化原料結構。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及重大專案建設,增強烯烴、芳烴等基礎產品保障能力,提高煉化一體化水平。拓展傳統化工產品應用領域,支援化肥、潤滑脂等優勢產能“走出去”。(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各省級人民政府分別負責)

(四)促進安全綠色發展。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探索高風險危險化學品全程追溯,實施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環保搬遷改造。完善化工園區監控、消防、應急等系統平臺,推動資訊共享,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強化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和規劃環評約束,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園區、化工品儲存專案要關閉退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及新建化工專案必須進入規範化工園區。加快清潔生產技術開發應用,加大揮發性有機物、高濃度難降解汙水等重點汙染物防治力度,提高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水平。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完善節能標準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環境保護部、安全監管總局分別負責)

(五)健全完善創新體系。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組建一批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加快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擴大石化產業智慧製造試點範圍,鼓勵煉化、輪胎、化肥、氯鹼等行業開展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試點,建設能源管理資訊系統,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能力。圍繞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電子資訊等高階需求,重點發展高效能樹脂、特種合成橡膠、高效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成立若干新材料產業聯盟,增強新材料保障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農業部、國家能源局分別負責)

(六)推動企業兼併重組。落實財稅、金融、土地、職工安置等支援政策,破除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為企業兼併重組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重點推動傳統化工企業兼併重組,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配置,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各省級人民政府分別負責)

(七)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充分發揮我國傳統石化產業比較優勢,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動煉油、烯烴、甲醇、輪胎、化肥、農藥、染料、氯鹼、無機鹽等優勢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建設海外石化產業園區,推動鏈條式轉移、集約式發展,帶動相關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走出去”。鼓勵外資參與國內企業兼併重組,支援我國大型石化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提前做好風險應對預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能源局、各省級人民政府分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修訂完善產業政策。適時調整產業准入和許可條件,加快制修訂重點行業和產品的規範條件,適時修訂《石化產業規劃佈局方案》,切實發揮政策的規範引導作用。完善安全、環保、節能、職業衛生標準,提高標準的適用性和有效性。結合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推動石化企業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支援符合條件的石化企業開展區域電網試點和增量配電業務。石化企業自備燃煤發電機組符合環保等要求的,在按規定承擔並足額繳納政府性基金、政策性交叉補貼和系統備用費的條件下,其自用有餘的上網電量可與公用燃煤發電機組同樣享受超低排放電價支援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質檢總局、安全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分別負責)

(二)加大財政金融支援。利用現有專項資金渠道以及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加大對石化產業技術改造、高階產品發展、綠色安全生產、智慧製造試點、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及科技研發工作的支援力度。有關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利用大氣汙染防治資金支援石化企業自備電廠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按照深化稅制改革的要求,加快化學礦產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清理規範相關收費基金。探索通過保險補償機制支援化工新材料首批次應用。引導金融機構實行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大力發展能效信貸、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排汙權抵押貸款、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業務。(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國家能源局分別負責)

(三)強化監督檢查管理。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和建設專案“三同時”制度,依法責令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停產整頓、關閉退出。加大安全、環保、質量、節能等執法檢查力度,加強汙染物線上監測和聯網管理。嚴厲打擊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維護公平市場環境。發揮行業協會橋樑作用,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反饋政策落實情況,引導企業加強自律。(環境保護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安全監管總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及相關行業協會分別負責)

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統一認識,切實履行職責,進一步明確任務目標,完善政策措施,正確引導輿論,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切實抓好組織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地方的督促指導,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抓緊完善配套政策,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國務院辦公廳

20xx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