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精選3篇)

促進健康發展指導意見 篇1

近年來,網際網路技術、資訊通訊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推動網際網路與金融快速融合,促進了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遵循“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從金融業健康發展全域性出發,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促進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精選3篇)

一、鼓勵創新,支援網際網路金融穩步發展

網際網路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企業(以下統稱從業機構)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資訊通訊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資訊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網際網路與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將對金融產品、業務、組織和服務等方面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網際網路金融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作為新生事物,網際網路金融既需要市場驅動,鼓勵創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進發展。

(一)積極鼓勵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產品和服務創新,激發市場活力。鼓勵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和消費金融等金融機構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實現傳統金融業務與服務轉型升級,積極開發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支援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建設創新型網際網路平臺開展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網路基金銷售和網路消費金融等業務。支援網際網路企業依法合規設立網際網路支付機構、網路借貸平臺、股權眾籌融資平臺、網路金融產品銷售平臺,建立服務實體經濟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進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下自建和完善線上金融服務體系,有效拓展電商供應鏈業務。鼓勵從業機構積極開展產品、服務、技術和管理創新,提升從業機構核心競爭力。

(二)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支援各類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企業開展合作,建立良好的網際網路金融生態環境和產業鏈。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網路貸款平臺等提供資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務。支援小微金融服務機構與網際網路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實現商業模式創新。支援證券、基金、信託、消費金融、期貨機構與網際網路企業開展合作,拓寬金融產品銷售渠道,創新財富管理模式。鼓勵保險公司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提升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風險抵禦能力

(三)拓寬從業機構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支援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網際網路金融產業投資基金,推動從業機構與創業投資機構、產業投資基金深度合作。鼓勵符合條件的優質從業機構在主機板、創業板等境內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金融政策,對處於初創期的從業機構予以支援。針對網際網路企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四)堅持簡政放權,提供優質服務。各金融監管部門要積極支援金融機構開展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對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相關金融業務實施高效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支援網際網路企業依法辦理工商註冊登記。電信主管部門、國家網際網路資訊管理部門要積極支援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電信主管部門對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涉及的電信業務進行監管,國家網際網路資訊管理部門負責對金融資訊服務、網際網路資訊內容等業務進行監管。積極開展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立法研究,適時出臺相關管理規章,營造有利於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加大對從業機構專利、商標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鼓勵省級人民政府加大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政策支援。支援設立專業化網際網路金融研究機構,鼓勵建設網際網路金融資訊交流平臺,積極開展網際網路金融研究。

二、分類指導,明確網際網路金融監管責任

網際網路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加強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是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網際網路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要制定適度寬鬆的監管政策,為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留有餘地和空間。通過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相互支撐,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科學合理界定各業態的業務邊界及准入條件,落實監管責任,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

(七)網際網路支付。網際網路支付是指通過計算機、手機等裝置,依託網際網路發起支付指令、轉移貨幣資金的服務。網際網路支付應始終堅持服務電子商務發展和為社會提供小額、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務的宗旨。銀行業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從事網際網路支付,應遵守現行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其他機構開展合作的,應清晰界定各方的權利義務關係,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和客戶權益保障機制。要向客戶充分披露服務資訊,清晰地提示業務風險,不得誇大支付服務中介的性質和職能。網際網路支付業務由人民銀行負責監管。

(八)網路借貸。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貸款。個體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在個體網路借貸平臺上發生的直接借貸行為屬於民間借貸範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範。個體網路借貸要堅持平臺功能,為投資方和融資方提供資訊互動、撮合、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個體網路借貸機構要明確資訊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資訊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網路小額貸款是指網際網路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利用網際網路向客戶提供的小額貸款。網路小額貸款應遵守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規定,發揮網路貸款優勢,努力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網路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九)股權眾籌融資。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指通過網際網路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股權眾籌融資必須通過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平臺(網際網路網站或其他類似的電子媒介)進行。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前提下,對業務模式進行創新探索,發揮股權眾籌融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務創新創業企業。股權眾籌融資方應為小微企業,應通過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向投資人如實披露企業的商業模式、經營管理、財務、資金使用等關鍵資訊,不得誤導或欺詐投資者。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股權眾籌融資活動風險,具備相應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小額投資。股權眾籌融資業務由證監會負責監管。

促進健康發展指導意見 篇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委、局,中醫藥管理局: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xx-20xx年)》等,推動旅遊與中醫藥的融合,更好地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的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健康服務需求的重要途徑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極為迫切。利用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中醫藥資源,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是中醫藥服務業的延伸和旅遊業的擴充套件,體現了生態健康的內涵,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對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是加快中醫藥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

中醫藥作為我國特色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的重要內容,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有利於宣傳中醫藥健康知識、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擴大中醫藥服務範圍,在維護和增強人民健康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是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

目前我國旅遊業正處於轉型升級期,中醫藥健康旅遊作為旅遊與中醫藥融合發展的新興旅遊業態, 對整合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品、優化旅遊產業結構、提高我國旅遊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將成為我國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

(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中醫藥臨床療效確切、養生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消費群眾極為廣泛,特別是隨著健康觀念變化,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優勢。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有利於遊客深入體驗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推廣與資源展示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對於普及中醫藥知識,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突出特色、市場主導、多元發展、管理規範”的總體要求,發揮我國中醫藥旅遊資源的優勢,倡導中醫藥健康旅遊新觀念,推進旅遊與中醫藥的融合發展,開創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新模式,構建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體系,傳承我國悠久的中醫藥文化,打造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快速發展,推進我國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提升旅遊和中醫藥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服務群眾,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元化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各地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為宗旨,把提升人民健康素質作為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逐步完善中醫藥健康旅遊配套設施,提高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水平。

市場主導,政府扶持,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朝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各地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大政府在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上的扶持力度,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推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的發展,激發社會活力,不斷增加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的供給,大力培育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構建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體系。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推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和專案的特色化、品牌化。各地要結合本地區中醫藥資源特色和我國中醫藥傳統文化,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和專案,加大中醫藥健康旅遊宣傳推廣和市場開拓,擴大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

加強管理,規範發展,提升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各地要加強中醫藥健康旅遊市場管理和監督,加大執法力度,建立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標準化體系,推進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標準化和專業化;加強與國際相關機構和組織的合作和交流,學習國際先進的健康旅遊理念和方法,推動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與國際接軌,提升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國際化水平。

(三)發展目標

到20xx年,初步形成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體系,中醫藥健康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初步構建起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體系。到20xx年,中醫藥健康旅遊人數達到旅遊總人數的3%,中醫藥健康旅遊收入達3000億元;在全國建成30箇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200箇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企業(基地)、中醫藥健康旅遊綜合體,培育出一些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企業和知名品牌。

到20xx年,形成型別豐富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體系,中醫藥健康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基本完備,形成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體系。到20xx年,中醫藥健康旅遊人數達到旅遊總人數的5%,中醫藥健康旅遊收入達5000億元;在全國建成50箇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500箇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企業(基地)、中醫藥健康旅遊綜合體,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企業和知名品牌。

三、重點任務

(一)開發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

發揮中醫藥優勢,使旅遊資源與中醫藥資源有效結合,形成體驗性強、參與度廣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體系。針對不同遊客的需求,大力開發中醫藥觀光旅遊、中醫藥文化體驗旅遊、中醫藥養生體驗旅遊、中醫藥特色醫療旅遊、中醫藥療養康復旅遊、中醫藥美容保健旅遊、中醫藥會展節慶旅遊、中醫藥購物旅遊、傳統醫療體育旅遊及中醫藥科普教育等旅遊產品。面向國際市場,大力開發以提供高階中醫醫療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中醫藥醫療旅遊產品。鼓勵旅行社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及推出中醫藥健康旅遊主題線路。

(二)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

發揮中醫藥健康旅遊資源優勢,整合各級醫療機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養生保健產品生產企業等資源,引入社會力量,打造一批以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為核心,融中藥材種植、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為一體的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發掘我國傳統中醫藥文化內涵,提升中醫藥健康節慶文化品質,培育一批參與度高、影響力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好的節慶品牌,舉辦中國中醫藥健康旅遊年,支援舉辦國際性的中醫藥健康旅遊展覽、會議和論壇。加強品牌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形成一批集健康體檢、中醫高階醫療和中醫養生於一體,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

(三)壯大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

利用中醫藥文化元素突出的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養生保健產品生產企業、中藥材種植基地、藥用植物園、中華老字號名店以及名勝古蹟、溫礦泉、博物館等,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中醫藥健康旅遊企業(基地)、中醫藥健康旅遊綜合體。加快中醫藥健康餐飲開發,打造一批中醫藥藥膳餐飲連鎖企業。促進住宿與中醫藥健康服務專案的結合,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度假酒店。加快開發中醫藥健康旅遊商品,積極做好中醫藥保健品、中醫藥文化旅遊商品、中醫保健器械等旅遊商品的開發生產,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商品生產基地。延伸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鏈,建設中醫藥產業園和中醫藥產業集聚區,支援中醫診療裝置、中醫健身產品等相關中醫藥健康產品研發、製造和應用,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旅遊部門與中醫藥管理部門合作協調機制,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推進旅遊與中醫藥的融合發展。各地區要高度重視,主動加強各部門溝通協調,跨地區、跨部門協作,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各地區結合實際,將中醫藥健康旅遊納入本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整體佈局中,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

制定中醫藥健康旅遊引導政策,出臺有利於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財政、金融、投融資、稅收、土地等政策。逐步增加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扶持企業、社會資本等多元投資。各地要深入研究,制定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規範行業管理

加強中醫藥健康旅遊的規範管理,建立中醫藥健康旅遊市場的監督機制,規範中醫藥健康旅遊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利益,引導市場公平競爭。研究制定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的行業標準,推進中醫藥健康旅遊標準化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國家旅遊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促進健康發展指導意見 篇3

推動網路文學健康有序發展,對繁榮文學創作,引導文藝創新,提升數字出版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培育出版產業新的增長點,豐富網路內容建設,激發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現就網路文學健康發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根本方向,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旗幟,追求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緊跟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以中國夢為時代主題,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以中國精神為靈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始終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推出更多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使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和積極向上。

(二)基本原則。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把社會效益和社會價值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價值與市場價值相統一;堅持深化改革與促進發展並重,規範管理與扶持引導並舉,形成精品力作不斷湧現、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生動局面;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運用,以精品戰略、品牌戰略和重點專案為帶動,激發網路文學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創造熱情,構建優勢互補、良性競爭、有序發展的產業格局。

(三)發展目標。用3至5年時間,使創作導向更加健康,創作質量明顯提升,陸續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深受群眾喜愛的原創網路文學精品;使運營和服務的模式更加成熟,與圖書影視、戲劇表演、動漫遊戲、文化創意等相關產業形成多層次、多領域深度融合發展,在網路內容建設和文藝創新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培育一批原創能力強、投送規模大、覆蓋範圍廣、管理有章法的網路文學出版和整合投送骨幹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數字出版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二、重點任務

(四)把握正確導向。引導網路文學創作者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作為創作表現的主體,作為審美的鑑賞者和評判者,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內容創作和傳播的出發點、落腳點;引導網路文學創作植根現實生活,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倡導網路文學創作塑造美好心靈、引領社會風尚,使網路文學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等方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五)實施精品工程。引導網路文學企業把出版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努力推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引導網路文學企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中國文化獨特魅力;倡導網路文學企業把創新精神貫穿創作生產全過程,不斷增強網路文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動設立“網路文學精品工程”,支援網路文學企業積極承擔國家重點出版工程專案,在選題立項、作品生產、評選、評獎、表彰和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六)不斷提升作品質量。把內容質量作為網路文學的生命線,積極引導網路文學講品位、重格調,棄粗鄙、戒惡搞;建立網路文學內容質量管理長效機制,健全作品抽查、閱評制度,完善符合網路文學作品出版特點的審讀流程及管理辦法;支援網路文學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建立有利於精品力作不斷湧現的編、審、發出版全過程質量評估體系和控制機制。

(七)健全編輯管理機制。完善網路文學編輯人員管理機制,落實持證上崗制度,建立健全網路文學發表作品的作者實名註冊、責任編輯及出版單位署名等管理制度;以明確範圍、規範程式、強化監督和責任追溯為重點,加強網路文學編輯人員內容導向判斷和藝術水準把關的發稿能力建設,加強網路文學編輯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引導企業建立有利於落實編輯責任制的考評辦法和激勵機制。

三、保障措施

(八)開展網路文學評論引導。充分發揮文學評論褒優貶劣、激濁揚清的作用,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實事求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表明立場,說真話、講道理;遵循網路文學創作傳播的規律和特點,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網路文學作品內容研討和評論,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認可作為衡量標準,綜合作品價值取向、藝術水準、審美情趣、讀者口碑,凝聚社會共識,逐步建立科學的網路文學作品評價體系,切實改變文學網站單純追求點選率傾向。

(九)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加大推動網路文學與新媒體的融合力度,創新融合發展模式,促進多種內容資源、媒介渠道、技術應用、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優勢互補;支援網路文學企業加快資訊應用技術、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產品技術標準等高新技術的研發研製及應用推廣;鼓勵網路文學在選題管理、製作生產、內容表現、編校審讀、作品傳播、增值服務等諸多環節的技術更新,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網路文學健康發展過程中的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

(十)切實加強版權保護。健全法律法規,加強日常監管,持續打擊網路文學作品侵權盜版行為,保障著作權人合法權益,構建網路文學版權保護的長效機制;鼓勵企業建立規範的版權資產登記、使用、流轉等環節管理制度,提高存量版權資產評估和增量版權資產使用水平;加快網路文學作品版權保護技術及標準研發和運用,逐步形成司法、行政、技術和標準相結合的版權保護體系;加大版權保護宣傳力度,引導產業鏈各環節及社會公眾樹立和強化版權保護意識。

(十一)依法規範市場秩序。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快推進網路出版監管屬地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加強管理部門網路出版執法隊伍和監管能力建設,發揮“掃黃打非”綜合協調作用,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利用網路文學傳播淫穢、色情等有害內容的打擊力度;大力整治擾亂市場秩序、侵害使用者利益等行為,引導網路文學產業鏈各環節建立透明、誠信的收益分成機制;督促網路文學企業加強對簽約、註冊作者和自由撰稿人的規範化管理;搭建數字化社會輿論監督的便捷通道,簡化讀者舉報受理流程,探索引入公眾參與監督的便捷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