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文系畢業生在德就業很吃香

漢學(Sinologie)在以前被視為冷門專業。然而隨着中國的飛速發展,這些以前在求職當中遭到冷遇的漢學專業畢業生現在卻成了搶手貨。

德國中文系畢業生在德就業很吃香

根據德國<明鏡>雜誌報道,德國人MatthiasGöbel只是想尋找一個實習的機會。因為他認為在一個企業諮詢公司三個月的實習經歷,可以讓他的簡歷更好看一些。這個22歲的漢學專業學生已經有大學畢業文憑在手中,同時他現在也已經有了國外的工作經驗。在同麥肯錫的兩個中國人吃過一頓飯之後,他們對MatthiasGöbel的外語水平感到不小的震驚:無任何錯誤,流利的普通話。MatthiasGöbel不費吹灰之力的得到了這個工作。

在德國法蘭克福,麥肯錫亞洲部的負責人Bästlein説道,在中國進行諮詢工作,就應該用顧客所使用的語言進行工作。大約20個年輕的亞洲人從去年中就開始熟悉西方企業的文化-為了儘快搶佔在他們的家鄉飛速發展的市場。

Bästlein更希望看到在他們的團隊中有更多的美國人或者來自歐洲的人,他説:“但是他們缺乏的就是語言的技能,我只能提醒每一個學生,好好學中文。除了英語漢語將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領域使用的語言”,要想在職場中獲得升遷機會這是最好的辦法。

小企業對於中國專家的需求更加強烈。因為這些企業缺乏如何在遠東市場登陸,並且成長壯大的經驗。“誰具備了我們這樣的能力並且在一箇中型企業得到一份工作的話,那麼他(她)很快就會成為這個企業中國事務部的帶頭人”

然而許多大企業是把他們德國的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外派人員派到國外,經常這些人員並不會説當地語言,而且準備也不充分。

FHLudwigshafen東亞研究所的SiegfriedEnglert經過觀察發現“四十出頭,剛剛離婚,急需要錢。在許多企業這就是最合適的亞洲經理的人選”。“誰要是正好可以差遣,那就會馬上被派往亞洲”
當地其他的人員將由廉價的勞動力來補充。

當地的人力資源是不能放棄的,只有這樣企業才可能建立一個東方的工作網絡,沒有這些要想在中國做成任何一筆生意是不可能的。“這個聯繫網絡是非常重要,因為中國的工作人員並不是百分之百信任他們的僱主”,專業認識警告説。

這樣使得年輕的熟悉中國的德國人有了更多的機會。AndreasStollberg,25歲,他也是在FHLudwigshafen學習,在青島大學學習了兩年。之後他在位於南京的一個德國工廠工作了半年時間。在與他的中國同學進行了多次的談話瞭解之後,他決定在這裏建立一個生產中心。

“我省去了麥肯錫這筆錢”,這個學生自信的説。如果在德國進行實習,他可能永遠都得不到職這樣有價值的信息。

年輕的諮詢人員Göbel,十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漢字。就像他説的那樣,是處於興趣。“我那時候還太小了,還沒有想到就業的問題。”高中畢業後他開始學習漢學-是出於對它的熱愛。同時他也漸漸發現,中文成為他同學的職業計劃的一部分。

當然漢學畢業生的就業機會還是有限的。老子的精神道義還不足以成為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唯一支柱。但是與其他專業互相聯繫之後,漢學的學生有了更多的好的職業機會:Göbel就在學漢學的同時兼修了法律。

SarahMüller,22歲,選擇了各方面知識的結合。在FachhochschuleLudwigshafen他和其他300個同學一起努力學習企業管理,中文,和中國的國情。簡歷中漢語作為外語技能這一項使得他從其他企業管理的畢業生中脱穎而出。她説:“企業很重視這一點“。

我們再來回頭看看德國的交換學生,他們總是經常帶來一些驚人的消息。這些學生蜂擁到特定的中國高校,不就他們就又回到了在德國他們家鄉的大學,並且又回到那些擁擠的實驗室裏。

中國的學生太勤奮了,只要我們晚上還要學習兩個小時,那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