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國的工作經歷

近幾年,英國成為國內留學生喜歡去的國家。擁有澳大利亞國籍、曾在英國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Alex講述了在他在英國的工作經歷。

國際化的工作環境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後,我在國內工作過幾年,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留學澳大利亞。2003年春天,我從澳大利亞飛抵英國倫敦,開始了為期1年的英國博士後研究工作。

博士後工作較自由,小組工作人員一般兩三天碰面一次。工作人員相當國際化,導師是英國人ScottKable教授,同事中有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和以色列人。猶太裔的以色列人是位手藝精湛的技師,他的車間同事中,既有黑人也有阿拉伯人,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和睦相處,沒有任何矛盾和衝突。英國的工作環境國際化程度相當高——不同宗教信仰、國家、種族、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人在一起工作,沒有相互寬容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吃不慣印度咖喱味

英國流行印度菜,連諾丁漢大學食堂裏都飄蕩着印度的咖喱味,據説英國學校的食堂都被印度人承包了。

平時在學校食堂用餐,一頓也就1~2英鎊,如去外面用餐,大概要3~4英鎊。但我始終吃不慣咖喱味。

我的工資扣除税收後,每月實得1200英鎊。剛到英國時住學校宿舍,後來搬出去和一對中國夫妻合租,每月房租近300英鎊,算上每月吃的開銷約100英鎊,再去掉其他一些開銷,月收入1200英鎊比較寬裕。

英國有一套國民保健體系,只要在英國居住半年以上就可被納入這一體系,登記後可去屬於這一體系的醫院就診。所以一般的小毛小病不用發愁。英國國際化程度很高,倫敦有50%的人口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剛到英國的外國人會感歎:“英國怎麼到處是外國人啊!”我在諾丁漢大學1年,沒有感受到英國人對中國人有什麼不友善之處。但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同樣是東方民族,他們對印度人更“親近”些。

障礙是本地工作經驗

中國留學生能留在英國工作的為數很少。在英國工作需要辦理工作證,但不少商業性機構不願意為外國求職者辦理工作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英國給予歐盟國家公民以國民待遇,他們在英國工作不需辦理工作證,而在英國的歐盟國家的人相當多,來自東歐的求職者就比非歐盟國家的人更有競爭優勢。

有位在商學院讀MBA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回國前曾氣呼呼地告訴我:“我應聘一家著名大公司,通過了最後關口,面試官也相當滿意。但HR考慮到為我辦工作證較麻煩,最後沒有錄用我。後來他們錄用了一位成績沒我好,但不用辦工作證的歐盟國家的求職者。”

英國政府的就業政策是保護本地人就業,只有招不到本地人的職位,外來求職者才有機會。

博士後工作結束前,我曾嘗試尋找其他工作機會,主要方向是大學和研究機構,但效果不好:大學任教難度比較大,而應聘其他機構,每次都被告知:“你在英國只工作了1年,我們需要有豐富的本地工作經驗的人,你本地工作經驗不足。”

在英國工作的注意事項

Alex以自己在英國的工作經歷,總結出一些注意事項,提供給準備去國外尤其是英國留學或工作的讀者參考:

英國工作注重本地經驗,非歐盟國家的人必須辦理工作證才能獲得正式工作機會。英國綠卡比較難拿,按照規定,在英國正式工作4年後可以拿到綠卡。

英國本科畢業生一般年薪1.8萬~2.5萬英鎊。博士畢業至少可拿到2萬多英鎊,當然要看具體的行業和職位,金融機構的收入較高。英國大學教授地位較高,一般年薪在5萬英鎊以上。澳大利亞本科畢業生年收入在3.5萬~4萬澳元,大學教授一般有8萬~10萬澳元。醫生、護士等醫療人才,以及教師、計算機人才,是英國緊缺人才。

英國醫生收入較高,優秀醫生收入不比教授低,但要拿執照比較難。

我在英國的工作經歷

講述者:Alex(學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