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北管理區財政志

河北省張家口市察北管理區財政概要

察北管理區財政志

序言

察北管理區是由原河北省農墾局管理的九大農牧場之一的察北牧場轉制而來。察北牧場始建於一九四九年,當時屬察哈爾省領導,場名為“察北機墾農場”。一九五二年五月與原華北人民政府下屬的“省立種畜改良場”合併,定名“察北牧場”,由中央農業部直接領導。一九五六年改由國家農墾部領導,一九五九年本場由中央農業部下放河北省農墾局領導。同年將臨近的七個高級社併入牧場,新建了四個國營分場,文革期間由省下放張家口地區管理,場名更改為“東方紅牧場”一九七二年又將七個高級社所組建的四個國營分場轉為集體所有制。組建沙溝人民公社和宇宙營人民公社(後改為鄉),仍由察北牧場管轄。一九七四年又上收回省。由省農業廳領導。一九七五年牧場改名為“張北牧場”。一九八零年恢復原場名“河北省察北牧場”,一九九四年省政府機構改革,又劃歸省農墾局領導。二OO三年三月二日省委、省政府對省屬農(牧)場進行管理體制改革,決定將察北牧場改建為張家口市察北管理區。並移交給所在地張家口市管理。同年八月份正式掛牌成立察北管理區,同時掛“張家口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牌子。經市財政局批准,十月一日設立察北管理區財政局國庫(屬財政自立縣)。

察北管理區位於我市壩上地區的張北、沽源、康保三縣交界處,地處內蒙古高原南端。轄區範圍東西長45公里,南北長15公里,國道207線縱貫全區。全區土地總面積56萬畝(374平方公里)其中:原耕地20萬畝(2002年至2003年退耕還林11萬畝),草場28.5萬畝,林地面積3.5萬面積,水淖村莊佔地4萬畝。全區下轄5個管理處、2個鄉,18個工商企業和二級直屬單位。總人口2.4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94萬人。

察北管理區致力於改革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規模,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區域經濟呈強勁發展態勢。乳肉業發展成為全區的主導產業,乳肉產業化經營已經初俱規模,龍頭企業加工能力不斷擴大。奶牛、肉羊養殖基地快速發展,並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的發展。2003年改區後,轄區內實現GDP12636萬元,工農業生產總值31811萬元,財政收入419萬元,財政支出1834萬元,年人均純收入2719元,職工人均工資收入7200元。財政供養人員636人。2004年轄區全社會實現GDP14688萬元,工農業總產值20919萬元,財政收入1045萬元,財政支出2584萬元,年人均純收入3423元,職工人均工資收入9376元,財政供養人員636人。2005年全區生產總值實現17064萬元,全區人均純收入達到3958元,比上年度增長12.4%。

第一節財政管理體制

2003年3月根據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政府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關於省屬農(牧)場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開始運作組建察北管理區。 2003年6月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張家口市察北、沽源牧場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批覆》,成立察北管理區,建立區級財政體制,同年10月1日,經市局批准設立國庫。並相應派駐國税、地税徵管機構,執行全省統一的財政體制模式。區財政局履行預算、國庫、票據管理,支付中心、專項資金管理、政府採購、信息中心等工作職能。並不斷加強財政制度建設,逐步完善和制定了預算管理制度、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財政票據管理和行政事業單位經費實施辦法。管理區財政性支出納入本級預算。

第二節財源建設成就

我區財政局在區黨工委和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各有關部門的大力關懷和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中央有關財政政策、方針。圍繞深化和推動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這條主線,明確做大財政收入蛋糕這個目標。突出“抓規範,求突破”的主題,進一步規範財政預算執行和財政資金核算。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提速、進位、增效”的工作要求,和我區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及財政中心任務,緊緊抓住體制改革有利時機,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察北經濟的快發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抓財源方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結合全市開展“百家工業企業振興”活動,繼續做大、做強乳肉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出乳肉加工企業作為我區利民強區利税大户的作用,不斷夯實工業化立區基礎。2004年整合社會資本,區內乳、肉業龍頭企業新增投資15190萬元,進行了技改擴建,規模和效益同步增長。區內三家乳業龍頭企業成長較快。草原乳業遷入新廠後,先後投資3000萬元,新上5條液體奶生產線並按計劃投產運營;聖元乳業投資1.2億元日處理200多噸的進口高檔配方粉生產線也進入設備安裝期,預計2005年6月投入生產;察北乳業公司經技改新上幹吃奶片生產線3條,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50噸;目前三家乳業龍頭總加工能力達到350噸,不僅擴大了生產規模,而且產品結構趨於合理,截止2005年底,我區乳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四家,27條生產線(20條液態奶線,4條奶粉線,3條幹吃奶片線)、日處理鮮奶能力1000噸,規模擴大20倍,成為全市最大的乳產品加工基地。2005年相繼完成了聖元新線的上年末完工程、察北乳業公司技術改造擴建項目,清源實業水泥預製件廠擴建、光明牧業、蒙源公司、草原牧野加工、養殖項目擴建。續建項目完成投資1.1億元。新引進投資規模億元以上的較大項目4個,中小項目5個,合同引資5.79億元,已落實資金1.69億元。蒙牛投資億元的15條液態奶生產線項目,廠房及其附屬工程全部完工,生產線已完成5條並投入運行

二、2004年藉助扶貧信貸支持和國家專項資金,整合民間資本投資750萬元,在管理區投資建設2座奶牛養殖基地。全區共建起小區7處,截止2004年底,全區奶牛存欄數達到20010頭,較2003年增加了32.6%。切準現代化農業高新技術示範的脈搏,主動與外界強勢對接,變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我區與上海(美國)百事、北京(美國)辛普勞、新西蘭日升公司、壩上農科所、唐山民益等單位合作開發馬鈴薯繁種、錯季蔬菜、飼用苗木等高效種植業,推行標準化生產,示範效應不斷擴大,成為壩上乃至全市現代農業展示的“亮點”,高新技術示範區建設初具規模。

三、圍繞乳業、肉業、生態旅遊三大特色產業的發展,我們重點在引項目、強服務、擴投資、增後勁上下功夫。全區項目建設和對外開放又有新的突破。聖元、草原乳業產業化龍頭、興和肉業龍頭、唐山博亞林業產業化先期的香花槐、文冠果基地建設、新西蘭日升蔬菜精加工及白塔生態旅遊、私立中學二期工程、幾家民營奶牛養殖場、新建項目,都不同程度取得進展。部分項目已完工投產,為全區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增強了發展後勁。2004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超過去年的三倍多,相當於過去幾十年的總和。

四、按照全區總體城鎮規劃,發揮產業集聚功能,實施產業帶動戰略,小城鎮建設速度不斷加快。2004年吸引區外資本和整和民間資本投資4095萬元,建設了城鎮教育、文化和居民小區。籌資完成了管理區所在地的6100米(直徑1米)排污管線鋪設工程。逐漸規範物業管理,建立管理區所在地的水電熱、淨化、美化等基礎配套功能,經營城鎮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城鎮中心區與輻射農村的基礎條件開始改善,積極推進“四通”(通水、通路、通電話、通電視),年內投資1470萬元完成了兩鄉11個行政村的“村村通”道路建設工程,為8個人畜飲水困難村打機井10眼,鋪設住管道2600米,解決了5124人、3378頭牲畜的飲水問題,實現了四個村350户1330人自來水入户;新建網通網站一座;投資1400萬元的“宇—線”20公里三級油路當年施工當年通車。全區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狀況初步得到改善。

第三節財政收入構成

2003年我區緊緊抓住改制這一有利時機,圍繞發展第一要務,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支持作大乳業這一龍頭企業的同時,逐步向肉業、生態旅遊業發展,在全區形成以三大產業為主,以錯季蔬菜和草料等相關農業產業化龍頭為輔的產業結構佈局。使民營經濟的增長成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新的亮點。2003年全區財政收入完成419萬元,其中農業四税佔全部財政收入的18%,工商税收佔財政收入的65.9%,而乳業龍頭企業的增值税就佔了57%。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全年完成140萬元,上級撥給的的補助收入1419萬元,調入資金(國有收益)290萬元,扣除上解支出15萬元。本級財政可支配的資金1834萬元,其中專項補助佔可支配資金收入的33.9% ,結算補助(主要是兩鄉的經費)佔可支配資金收入的33.3%,農村税費改革及其他轉移支付佔可支配資金收入的6.9%。

2004年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再見成效,增長率與運行質量同步推進,發展速度與結構佈局基本協調。以乳業加工龍頭企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對全區經濟的支撐能力和對周邊的輻射能力不斷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引發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對集聚有效的促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全年財政收入完成1045萬元,同比增長149%,農業四税呈現出下降趨勢,全年完成37萬元,同比減少48.6%,充分體現了農村税費改革的惠農政策。工商税收全年完成748萬元,佔全部財政收入的71.5%,同比增長271%,而乳業龍頭企業的增值税就佔全部財政收入的58%,同比增長154%,政府非税收入全年完成21萬元,佔全部財政收入的2%,同比增加21萬元。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全年272萬元,同比增長94%,上級撥入的補助收入2179萬元。同比增長53.5%。調入資金(國有收益)125萬元。同比減少了165萬元。國有收益逐年減少的原因是國有乳業企業進行了改制。扣除上解支出15萬元,加上年結餘8萬元。本級財政可支配資金2569萬元,其中:專項補助1220萬元,同比增長96%,佔可支配資金收入的55.9%。農村税費改革及其它轉移支付324萬元,同比增長157%佔可支配資金收入的14.8%。結算補助(兩鄉經費)與上年持平佔可支配資金收入的2.8%。

2005年全區實現全部財政收入2105萬元,農業四税全年完成112萬元,農業税全部減免,清理農業税尾欠87萬元,將其剔除後與去年同比淨增加契税25萬元,佔全部財政收入的1%,工商税收全年完成1285萬元,佔全部財政收入的61%,同比增加72%,主導乳業的增值税和企業所得税就佔全部財政收入的51%,政府非税收入357萬元佔全部財政收入的1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全年完成787萬元,同比增長189%。上級補助收入2439萬元,同比增長11.9%,加上年結餘39萬元,本級可支配資金3265萬元,其中:税收返還163萬元,同比淨增163萬元,佔全年可支配資金的4.9%,專項補助992萬元同比減少18。6%佔可支配資金的30。4%各項轉移支付補助558萬元,同比增長72%,佔可支配資金的17%,結算補助(兩鄉經費)634萬元,與上年持平,佔可支配資金的19.4%

從全區的全部財政收入來看,乳業產業所佔的比重在60%左右。充分體現了乳業企業在我區經濟中所佔的主導地位。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的抓住發展三大特色產業不動搖。乳業、肉業、生態旅遊是我們經過認真審視區情,多年摸索培植確立的立區產業,這是實現強區富區的最佳選擇。我們抓項目,上工程,在所有經濟工作緊緊圍繞主攻三大特色產業的同時,首攻乳業。使這三個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做出鮮明的特色。

第四節 財政支出情況

2003年是我區由原省屬農墾企業財務向區級財政轉軌的一年,在財政支出方面。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在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工資發放和管理區機關正常運轉的同時,集中財力為全區經濟發展投入建設資金。全年財政支出1834萬元,其中:基本建設支出52萬元,佔全年財政支出的2.8%,農、林支出418萬元,佔全年財政支出22.7%,為全區的乳業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奶牛養殖基礎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全區教育支出437萬元,佔全部財政支出的23%,為實現科教強區奠定了基礎。醫療衞生支出41萬元。佔全部財政支出的2.2%,基本保證了全區衞生事業的順利運行。撫卹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91萬元,佔全區財政支出的4.9%,不發達地區的財政扶貧資金支出115萬元,佔全部財政支出的6.3%。確保了全區的社會穩定。管理區行政管理費和公、檢、司法支出340萬元。佔全部財政支出的18.5%。保證了全區機關、公檢司法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正常運行。

2004年全區財政支出2569萬元,同比增長40%,其中:基本建設支出220萬元,同比增長168%,較有力的改善了全區的基本設施建設,為跨越式發展給予了一定的支持。農、林支出503萬元,同比增長20%,為全區“一退雙還”工程提供了資金保障,為推動奶牛養殖業的不斷壯大發展奠定了基礎。支持了動物疫病防疫體系、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村村通道路建設。同時積極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一是落實農村税費改革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全區農民人均減負63元,二是安排了13萬元為全區農業受災農民落實了農業税災歉減免,實施了救助。全區教育支出543萬元,同比增長了24%,有利的推動了全區教育事業和科教興區的不斷髮展。全區撤併了三所中學,成立了察北管理區中學,合併了六所國小,新建了兩所國小,新增教學建築面積2168平方米,改造危房104間,推動了集中辦學,完成了7個教學點的現代化遠程教育。醫療衞生支出61萬元,同比增長48.7%,對管理區醫院醫療設備進行了更新,鄉級衞生院危房進行了改造,為衞生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給予了有力支持。社會保險金徵繳率達到了100%,為917名離退休人員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591.8萬元,為城鎮低保户發放低保金77萬元,確保了社會安定,為全區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全年財政扶貧資金125.3萬元,打井12眼,配套機井16眼,為貧困村發展水澆地2340畝。發放週轉羊453只。市財政支持38萬元,用於全區調整工資政策,全部兑現了國家統一的增資政策,全區各局室提高職務津貼政策全部兑現。全區人均月增資160元。行政管理費和公檢法司支出627萬元,同比增長42.5%。有力的保證了管理區機關和公檢法司工作的正常運轉。

2005年全區財政支出3117萬元,同比增長21.3%,其中農林也支出727萬元,同比增長44.5%。全區文教支出543萬元,與上年持平,醫療衞生支出60萬元,與上年持平,撫卹和社會福利行政事業單位離休支出210萬元,同比增長70%,行政管理費個公檢法司支出898萬元,同比增長43%保證了管理區機關個公檢法司工作的正常運轉。城市運轉費支出221萬元,同比淨增221萬元,為推動我區城鎮建設給予了有力的支持。

從以上數據看,儘管2005年全區收支與上年同比增幅較大,財政工作也逐漸步入快速發展和良性循環軌道。但財政工作的整體水平還不是太高,在運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差距,有待在以後的工作中認真學習總結和解決提高。

第五節財政機構、隊伍

一、財税機構設置

2003年8月掛牌成立察北管理區,並相應成立察北管理區財政局,同年10月1日經市財政局批准在張北人行設立國庫,財政局內部履行預算、集中支付、農財、辦公室等工作職能,因為我局人員少,所以內部實行交叉任職,沒有單獨設立股室等機構。

2004年,在市局的大力支持關懷下,對財政局內部的機構設置進行了完善。除原有的預算、國庫、集中支付、農財、辦公室外又增設了專項資金核算、政府採購、信息中心等工作職能,但仍實行交叉任職,未單獨設立股室機構。

二、財政隊伍人員編制

2003年按市編委“三定”方案的精神,經區黨工委和管委會決定,由省屬農墾企業計財科現有人員8人,直接過度到察北管理區財政局(包括統計人員一名和內退人員一名)。

2004年將一名統計人員調出,同年12月調入四人,截止2004年底財政局現有編制11人。

三、歷任財政局局長、副局長

2003年與2004財政局局長:王海軍。副局長:高進忠 寧愛萍

四、歷年受獎勵情況

2003年與2004年,連續兩年被區黨工委和管委會授予先進集體的稱號。局長王海軍同志被評為2004年度先進工作者。

撰稿人:高進忠 武麗明

審定人:趙志臣 王海軍

撰寫單位:察北管理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