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與安生觀後感

你看過電影七月與安生嗎?看完電影您的觀後感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七月與安生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二月與安生觀後感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1】

其實,七月與安生,小説和電影,我早早就看過了,看過電影后也寫下了一些自己的觀後感,只是時間或是自己懶惰拖延症的原因,一直沒有動手寫一篇關於它的文章,最近看了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有些思想在裏面,突然就想來談談七月與安生。

七月,安生,是兩個女孩的名字。七月如火,熱情奔放;安生的意思是安穩平靜地生活,你一定會認為她們的性格如同她們的名字一樣吧,恰恰相反,七月柔情似水,安生熱情似火,七月傳統乖巧,安生叛逆張揚,這樣兩個如此相反的女孩確是一見如故,成為了無話不淡的親密朋友。安生來自離異的家庭,七月温馨完整的家庭給了她很多以前無法體會到的愛。從小一起長大的她們可以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洗澡一起談未來,親密無間,形影不離。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我是這句話更貼切地形容她們,七月不只是性格温柔的傳統女孩,而是披着乖乖女外衣內心向往冒險的充滿矛盾的人,從影片回放中看到砸警鐘的居然是七月,不然你一定會認為是安生,因為安生本來就是個桀驁不馴的人;安生生活的缺失和不完整造就了她要不停的流浪,個人覺得她的流浪並不是她願意的,只是迫於生活,流浪久了的心會慢慢趨於想要安定的生活。而七月隨後的流浪卻不同於安生的流浪,她是願意的,是她壓抑已久的天性。因為她們都在彼此的身上看到自己隱藏的影子,有自己另外一面所隱含的被壓抑的天性,可能也真因為如此她們才被彼此吸引,惺惺相惜。她們在離開彼此之後也努力活成對方的樣子。到結局的最後,七月與安生真是如她們的名字一樣得到了最終的歸宿。

比起小説個人更喜歡看電影,影片《七月與安生》不像《微微一笑很傾城》那樣是與小説一模一樣的劇本,對話對白一句不漏,它結局不一樣,看小説要仔細品味裏面的情節,可能個人比較懶腦補,覺得影片更直觀生動,能直接從演員的表情行為思想中得到信息,更為重要的是影片的確是把七月與安生的性格情感等表現出了它應有的東西,一切淋漓盡致。如果你問我願意成為誰,我會説我也不知道,七月太過安定,安生太過流浪,我既不願意過着太過安定的生活,乏味枯燥如一潭死水泛不起一絲漣漪,也不願太過於流浪,不停地奔波,心是無處安放的,沒有安全感。或許有些人,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成為七月,人生按部就班的,考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的城市工作,找個老老實實的人結婚生孩子,女人就該這麼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少些折騰,這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但你不覺得着其中缺了點什麼嗎?是人生的閲歷啊,到老的時候或許你還能津津樂道地跟你的兒孫回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呢。所以至少還是要出去看看吧,累了再回來,至少家永遠都還在那裏,而其他的東西不會時刻在等着你。

自己對七月與安生的感情是羨慕又矛盾的,羨慕她們的感情可以這麼真,這麼長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是值得我敬佩的,在肯定這種美妙的感情的同時,卻有着些許的矛盾疑惑。再好的感情是否會隨着時間更濃還是會變冷淡?再好的感情是否也會有間隙?從七月與安生身上似乎看到這些的存在。不知道女生們小時候是否有過這樣的豪言壯語:要永遠和自己最好的幾個夥伴在一起。至少我是有這樣想過的,然後你現在回想起來是不是覺得好天真好傻,現實卻是越長大朋友越離得遠了,越長大朋友越來越少了,這裏的少指是傾心的朋友,小時候你們或許像七月與安生一樣無話不淡,形影不離,不分彼此,什麼事情都想要一起幹,而現在呢,是否一如當年?有些東西真的是會隨着時間的變化,人的成長而改變的。為什麼小時候能如此輕鬆的走在一起而現在卻沒那麼簡單了,我想大概是因為小時候的我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一樣的,只想着怎麼開心怎麼玩,現在每個人追求的東西都不一樣了,三觀已然也發生了改變。其實七月與安生的距離也隨着她們的成長變化着,最遠的是她們愛上了同一個男人,所以説其實她們其實是有相似的地方的,不然怎麼會被同一個人吸引呢。當看到前面如此要好的兩人在彼此開撕彼此爭吵彼此傷害時,我心裏是難受的,同時也在思考,真的沒有不彼此傷害的感情存在嗎?也許你會説吵吵鬧鬧感情才會更好,打不散,罵不走的才是真感情,也許真的是這樣吧,至少七月與安生最後恨過你也只有你,還是回到彼此的身邊,且不管她們心中是否有疙瘩,這樣的感覺給讀者看者還是留有安慰的。看完七月與安生明白了其實友情可以比愛情更美,只要是真的“愛”。

這裏談得只是些很淺薄的,日常生活的,很現實性的東西,其實安妮寶貝寫這部小説想要表達的並不是這些淺顯的東西,她想表達的是關於女性意識方面的東西,跟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一樣是女性文學類小説,我們且不談深奧的問題,只要能讓讀者看完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識的都是值得的肯定的作品。以上的只是個人的見解與想法,僅供參考,希望大家如果看了七月與安生能有更深更好的感悟與見解。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2】

今天又去電影院看了七月與安生。

發現其中有個細節值得玩味,在七月給家明自己選擇七月還是安生的機會後,家明依然選擇了自己不那麼愛的七月。

回到宿舍我想了想,也許是七月更適合當結婚的對象吧。對,是適合。七月有良好的家庭,有穩定的工作,有着與家明相同的學歷。而安生只有七月。

安妮寶貝説過,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最徹底的愛慕,是為他生養孩子。

七月願意為家明生養孩子,卻讓他離開自己,七月的愛該有多重。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3】

七月

開頭,觀眾都喜歡七月這人設。長相漂亮、成績優異、有禮有節、乖巧懂事,有一個不錯的原生家庭,一看就是接受良好教育的“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我是家長,也希望自己有一個這樣乖巧聽話的孩子,而不是天天背逆自己的頑童。父母的本意是少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希望孩兒的路途平坦順利,甚至有家長不折手段也要掃清孩子前行路上的一切障礙。

七月從來不做出格的事,認認真真學習,考上大學,連大學專業也都是聽父母的安排,畢業留在家鄉,跟一個門當户對的人結婚生子,哪怕對方不愛自己,只要合適就行。所以,最後勇敢面對蘇家明不愛自己,併成功逃離原有生活軌道的七月是真正的勇士。這世間,有多少人就這樣渾渾噩噩的苟且完一生,不敢絲毫偏離原有的生活軌道。

看完電影,不能只是一味感慨安生歷經顛簸和磨難,最後終於安定生活這樣平民逆襲成功,這樣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卻忘記了安生後來的安定,也七月在成長歲月裏物質和精神上雙重的扶持和陪伴。

多希望七月最後並沒有在27歲死去,雖然前面伏筆已夠多。但還是一意孤行希望她能好好活着,就像安生寫的故事裏的樣子,流浪到世界各地,看雪地、看日落、看大海。

安生

我始終認為,安生才是作者濃墨重彩描寫的人物。無論如何漂泊,最終還是要安定下來。流浪時,無依無靠的安生,為了成全七月和蘇家明,外逃時卻親眼目睹洗剪吹男友的劈腿。為了混口飯吃,一口氣乾掉一瓶紅酒。一種近乎瘋狂的人生。

安生的原生家庭,註定了安生在客觀上自由無拘束的生存狀態,也就造就了那種把安生扔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茁壯成長的性格。

我在安生身上看到了些許自己的影子。

總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外面的世界風刀霜雪,哪怕生活不是遠方和詩,哪怕生活是馬革裹屍、茹毛飲血。

那個凡事總是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柔弱者。從不會説出自己的孤獨和無助,很少對人流着淚説,我也堅持不住了,卻只會心裏滴着血,還表面若無其事地對朋友説:來我的臂膀裏躺着吧,我給你依靠。即是自己一無所有,也白日夢的想着有一天我什麼都有了,什麼都給你最好的。

經歷很多的“漂泊”。我把所有沒有的無安全感,總結為“心無處安放的飄零”。也希望有天,能像電影裏安生,在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那一天,能平靜得把這些爛大街的昨日悲傷寫成跟自己無關似的文字。

當我看到七月誤解安生好意的時候,心生淚意。孤獨、誤解、我都不在意,至少你一直都在,這就很足夠了。

也許哪天我“流浪”夠了,也安心的生存,在某處安營紮寨、繁殖後代。

尾聲

電影裏的台詞:“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七月與安生,就像是一個人矛盾的一體兩面,歷經歲月的洗滌,裝得太久,終是面目全非,最後的最後,還是會和身體裏本真的自己握手言和。大眾都是羨慕安生的穩定,卻忘了七月拋棄一切去追求自由,成全安生和蘇家明,才是最勇敢和善良的那個人。

無論是七月還是安生,成長都是孤獨的。無論人生路上,來去路過多少匆匆過客,七月只有安生和蘇家明,而安生的成長路上只有七月。有多少七月羨慕着安生;又有多少安生羨慕着七月。有多少人過着七月的生活,想變身為無拘無束的安生;又有多少安生,希望成為衣食無憂的七月。有多少人真的將七月的人生過成了安生;又有多少人將安生過成了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