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聽讀銜接:自然拼讀與整體認讀的比較

採用先聽後讀,在累積了大量聽力詞彙量後怎麼轉換為閲讀詞彙量?這就涉及到聽讀銜接的問題。

英語聽讀銜接:自然拼讀與整體認讀的比較

在現今外語教育界,“自然拼讀法”(Phonics)名滿江湖、大行其道的今天,似乎不學自然拼讀就無法開展英語閲讀了;其實不然,還有一種“整體語言法”(Whole language,又叫“整體認讀法”)。前者從“音”入手,通過一些拼讀規則把單詞讀音在腦海中拼出來,從而辨識出單詞;後者從“形”入手,根據單詞的首尾字母、單詞長度、有特徵的字母組合等,一眼就辨識出單詞。

兩種語言教學法鬥了幾十年。目前是自然拼讀法把整體認讀法打趴下了,大名鼎鼎的克拉申也捲入其中、因為大力支持整體認讀法而晚節不保。其實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前者通常適用於不太熟悉的生詞,後者更適用於熟悉的單詞。對英語母語國家的兒童來説拼讀法有其優勢,但是漢字是靠辨型識別的,中國的孩子在辨型上有獨特優勢,只要是見過一兩次的單詞,看一眼就瞬間“秒懂”,還需要費時費力地去拼讀嗎?

現代神經語言學家們大都認為,對英文文字的閲讀應該是一個"雙渠道"機制,也就是説,我們是"讀音"和"辨形" 一起使用的。要我説,還要再加個“猜測”,也就是聯繫上下文對單詞語義進行猜測,猜測也是一項重要的閲讀技巧。

以超超朗讀英語的實踐經驗來看,第一次讀到生詞,大概是“50%自然拼讀+10%整體認讀+40%連蒙帶猜”。比如閲讀中遇到一個多音節生詞,先用自然拼讀法拼出第一、二個音節,再看一看字形,最後根據上下文猜一下,估計就八九不離十了。

當孩子第二次讀到這個生詞時,可能連拼讀都不需要了,整體認讀發揮更大作用,根據單詞的特徵字母,首尾字母比中間字母更容易識別和記住(被稱之為“浴缸效應”,參見《背單詞也要按“聽説讀寫”順序》)可能是“20%自然拼讀+60%整體認讀+20%連蒙帶猜”。

第三次讀到該單詞時,也許靠整體認讀、看字形一眼就認出來了,也就是“100%整體認讀”。

第四次、第五次……第n次看到該單詞(理論上是5-16次),孩子就完全掌握了這個單詞了。這裏説的完全掌握指的是,單詞的讀音、語義、字型、用法,同時憑藉自然拼讀規則,孩子基本就能把這個單詞拼寫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背單詞”。所以説,常用的高頻單詞是不需要要背的,只要通過大量閲讀就能自然把單詞拼寫記住。而國外分級讀物的好處就是,把英語單詞按照使用頻率高低,安排在各個不同的級別中。孩子按照讀物層級逐步讀下去,就會自然記住高頻詞、中頻詞、甚至部分低頻詞,而不需要刻意去記憶單詞拼寫。

下面通過表格對自然拼讀法和整體認讀法進行一個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