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縣扶貧開發的思考大綱

關於我縣扶貧開發的思考

關於我縣扶貧開發的思考大綱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堅持開發式、參與式扶貧,着眼於發展,着眼於解決相對貧困,整體上推進農村社會向小康邁進,以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和移民搬遷為重點的扶貧開發取得明顯成效,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如何搶抓機遇,大打扶貧攻堅戰,對於加快脱貧致富步伐,促進縣域經濟協調快速發展,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有着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我縣扶貧開發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我縣1978年被國家列為老區扶持縣,1985年被定為國定貧困縣。到1998年底,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984元,提前兩年越過了温飽線。2001年,又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214個行政村有102村被列為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佔47.7%,涉及7個鄉鎮,10436户,41838人,佔全縣農業人口的44.4%。近年來,我縣對貧困地區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綜合開發,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是貧困人口有所減少。據統計,2001年我縣確定的未解決温飽人口為41838人,到2003年底減少到34000人,淨減少7838人,減少了18.7%。二是貧困地區經濟有了較快發展,2000年底10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農民人均純收入752元,到2003年底,增加到1188元,淨增465元,比2000年增長58.8%。三是貧困地區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近年來,我縣加大了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投入力度,實施了一批重點工程,如退耕還林草工程、公路和鄉村道路建設、農村電網改造、人畜飲水工程、灌溉工程及淤地壩等,同時建成了一批高標準農田。這些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建成,有效改善了貧困地區羣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了貧困地區羣眾的脱貧步伐。四是貧困地區的社會發展明顯加快。加大了對羣眾的科技培訓力度,舉辦各種培訓班,一批科技項目如大棚種植、壟溝種植、香菇栽培蘋果四大技術等在貧困地區安家落户,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加大了對貧困地區教育、衞生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新建和改建了部分中國小校校舍、醫院門診大樓,並積極在農村進行合作醫療試點,有效緩解了羣眾子女上學難和羣眾看病難的問題。

多年來的扶貧開發實踐,使我們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一是堅持開發式扶貧,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是扶貧開發的有效方式。近年來,我縣各項扶貧資金大多以項目為載體投放到貧困地區,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但增加了羣眾收入,而且培養了科學勞動的方式,啟發了羣眾內在脱貧的動力。二是堅持扶貧到村到户,實施“先易後難”的攻堅戰略,是提高扶貧開發效率的有效手段。三是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扶貧,實施“定點幫扶”戰略,是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器。我縣堅持開展了單位包扶貧困村、黨員幹部包扶貧困户、科級幹部包建養羊專業户、後備幹部包建大棚專業户的“四包”戰略,重點扶持,累計投入資金300餘萬元,有效改善了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貧困羣眾的經濟收入,扶貧開發的效率大大提高,包扶幹部自身也得到了鍛鍊提高。四是堅持以人為本,實施“扶貧與扶智”戰略,是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的途徑。多年來,我縣堅持組織開展各項培訓,使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學到了一技之長,同時,鼓勵和支持他們外出打工、在家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激發了貧困户的內在活力,加快了脱貧步伐。

扶貧開發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儘管我們取得了新的成績,但也應清醒地看到,我縣扶貧開發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生產生活條件差,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十分脆弱。黃河沿岸還有22359人處在絕對貧困線以下,有些羣眾雖然目前基本解決了温飽問題,但脱貧標準不高,基礎還不牢固,收入很不穩定,遇到自然災害很容易返貧。二是我們有些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少數幹部羣眾等、靠、要依賴思想還比較嚴重。三是部分農民對產業開發和建設小康社會缺乏正確的認識,行動不積極,不配合。四是我縣貧困面較大,現有的貧困人口大多生活在黃河沿岸邊遠山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生態環境和生存環境惡劣,脱貧致富的難度很大。

二、我縣扶貧開發的建議及對策

今年,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促進農民增收的一號文件,市委、市政府又把黃河沿岸、白于山區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加大力度傾斜支持,我們必須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自力更生、開發扶貧”的思路,以穩定解決特困人口温飽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中心,以移民搬遷和重點村建設為主戰場,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確保扶貧開發取得實效,確保貧困地區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堅持六大原則,抓好四項工作,即:首先,堅持扶貧到村到户原則。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在認真總結經驗、切實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對尚未解決温飽的貧困人口,進一步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扶貧措施,切實做到扶貧到村到户”。我縣貧困人口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且分佈更具邊緣性,只有突出重點,才能抓出實效。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做到扶貧到村到户,才能真正實現扶貧開發的目標。其次,堅持項目帶動原則。扶貧項目實施的成效體現着扶貧開發工作的成效,項目作為發展的載體,其涵蓋面廣,聚集力強,始終是我們搞好扶貧開發工作的“抓手”。扶貧部門不僅僅是向上要項目,向下分資金,更重要的是要抓好項目的實施和組織管理,要真正理解項目帶動的內涵,把抓項目作為抓扶貧、求發展的具體舉措,以項目帶動集聚生產要素,增強經濟的綜合實力和發展後勁,增加農民的收入。第三,堅持市場主導原則。扶貧開發必須以市場為主導,要培育、開發市場,切實建立起農民進入市場的“綠色通道”;要加強市場調節功能,使農民有更多的生產經營自主權;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為農民提供服務,使其生產經營行為真正與市場結合,實現產品目標向收入目標的轉變;要加強誠信建設,通過多種形式、採取多種措施促使農民提高誠信能力,儘快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和要求。第四,堅持產業支撐原則。要切實處理好扶貧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係,把調整結構作為貧困農户脱貧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市場導向,着力培育以種草養畜、勞務輸出、梨果業和棚栽業為主的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地發展多種經營,形成以農業為基礎,種養結合、產銷結合、多業並舉、各具特色的產業新格局。第五,堅持載體推動原則。當前農業生產運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千家萬户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按照自願、民主的原則,要認真研究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組建農民闖市場的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切實解決農民市場難尋找、品種難確定、成本難降低、技術難獲得、效益難保障的“五難”問題。同時,下大力氣培養一批切實能為貧困地區農民服務的農村經紀人,真正把農民作為市場的主體推向市場,讓農民自己走到結構調整的前台,去做大農業延伸產業,去分享整個農業產業的平均利潤,從而形成一種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結構調整運行機制。第六,堅持龍頭帶動原則。要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中的主體作用。利用扶貧貼息貸款重點扶持帶動農户多、對農户增收貢獻大的龍頭企業。積極扶持和發展能帶動農户闖市場的外向型企業,以訂單為紐帶實行工業化生產,建立規範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穩定的購銷關係,最終實現龍頭連基地,帶農户闖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四項工作:

(一)着力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貧困人口增收。重點村建設和移民搬遷,是幫助貧困人口解決和鞏固温飽、實現脱貧致富的基礎性措施。一是要突出重點。要堅持從最困難、最需要解決問題的特困村入手,按照“政府統籌、資金捆綁、綜合開發、整村推進”原則,加大力度,重點解決好飲水、行路、用電、基本農田等與羣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切實加強產業開發,因地制宜地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要因地制宜。堅持統一規劃,羣眾參與,量力而行,自願搬遷,穩步推進的原則,以居住在邊遠山區以及水電路不通、資源匱乏、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的貧困户為重點,堅持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移民搬遷與重點村建設、退耕還林、小城鎮建設、產業開發等工作相結合,加快移民搬遷步伐,實行跨村、跨鄉、跨縣進行異地移民搬遷,努力做到“搬一批人,退一片地,綠一架山,清一溝水,富一方民”,在這方面,要充分尊重民意,珍惜民力,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三是要注重質量和效益,扶貧開發的每一項工程都要科學論證,精心施工,確保幹一項、成一項,使羣眾長期受益。四是要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整合分散在各部門有利於貧困地區發展的資源,着力解決好基礎設施建設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二)着力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壯大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貧困人口增收。調整優化貧困地區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加快解決貧困人口温飽問題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的根本途徑。一是要加強基本農田建設。貧困地區農業基本條件差,生產能力較低,要按照我縣扶貧開發規劃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基本農田建設力度。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使 黃河沿岸人均基本農田達到2畝,為解決特困人口温飽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奠定堅實基礎,確保糧食供給安全。二是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要因地制宜,面向市場,按照縣委、縣政府制定的“興果種草,強游上棚,果牧富民,旅遊強縣”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堅持優化佈局,提高品質,擴大規模,繼續做大做強特色梨果業、養畜業、棚栽業、特別是積極爭取做好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的論證工作,加快基地建設,使貧困羣眾從生產環節中得到穩定收入。三是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扶持發展一批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加工、營銷企業,按照“圍繞龍頭,突出特色,依託市場、連片開發”的思路搞好基地建設,積極推行以“公司+基地+農户”為主要形式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逐步形成“生產有基地,加工有企業,營銷有組織,流通有市場,出口有渠道”的產業化經營格局,使貧困户從產業化經營中受益。四是提高貧困羣眾的組織化程度,要加強貧困地區中介組織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積極組織貧困地區羣眾,加快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建立起“利益聯結,股份合作”的經濟實體,引導貧困户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把一家一户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起來,不斷增強貧困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三)着力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綜合素質,開發貧困地區人力資源,促進貧困人口增收。幫助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給予一定的資金和物質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發展的技術和本領。一是要重視和加強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要積極爭取,加大對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教育的投入,提高貧困地區羣眾的文化素質。 二是要加強農村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工作。圍繞結構調整和優勢特色產業開發,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辦好科技示範基地,搞好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三是要加快發展貧困地區醫療衞生事業。積極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推行貧困人口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切實解決貧困羣眾就醫困難和負擔過重的問題,努力控制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四是要下功夫抓好貧困人口勞務技能培訓工作。勞務輸出是一項投資少、風險小、受益大、見效快的新興產業,也是促進貧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快捷有效途徑。要加強對貧困人口的勞務技能培訓,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水平,保證培訓質量,拓寬就業渠道,不斷開創貧困人口增收的新途徑。要從農民轉移前抓起,搞好崗前培訓,以農村18—40歲中青年農民為主,以市場實用技能為主要內容,以定向、訂單培訓為主要途徑,以提高輸出就業率為目的,着力打造培訓品牌。同時,要強化跟蹤管理服務,確保貧困人口通過培訓長一技,輸得出,幹得穩,能致富,達到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就業一人,脱貧一户,帶動一批的效果。

(四)着力整合社會扶貧資源,拓寬扶貧開發投入渠道,促進貧困人口增收。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是促進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一是要拓寬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部門參與,社會支持”的多元化扶貧投入機制。要加強與無錫市郊區的交流與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則,在勞務輸出、科技培訓、資源開發、興辦龍頭企業等方面拓寬領域,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人口增收。二是要積極開展部門定點幫扶活動,要明確包扶目標和責任,簽訂幫扶工作責任書,使幫扶部門做到“人員、資金、項目、措施”四到位,幫助貧困户發展種養生產和特色主導產業,解決困難户的實際問題。三是進一步完善並堅持聯鄉包村工作制度,加快扶貧方式由單純捐物捐款向扶貧扶智轉變,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由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各幫扶部門要制訂好幫扶計劃,選派得力幹部深入到所包扶貧困村認真、紮實開展幫扶工作。發揮部門優勢,積極扶持貧困村發展主導產業,興辦公益事業,切實做到不脱貧,不脱鈎,努力為貧困地區發展多做貢獻。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確保扶貧開發取得新成效

扶貧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係貧困羣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措施落實,確保取得實效。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解決貧困人口的温飽問題,繼續推進扶貧開發,是貧困地區各項工作的中心,是壓倒一切的任務。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促進貧困鄉村發展和貧困人口脱貧致富的措施上來,堅持以扶貧開發統攬農村工作全局,切實負起責任,經常深入實際,檢查指導工作,解決好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堅持領導小組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二是要加強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努力提高扶貧效果。扶貧資金 管理使用要實行“陽光工程”。在資金使用上,要按照全縣扶貧開發的總體要求和年初制定的計劃,統籌安排,集中使用,確保重點,突出效益,並實行張榜公佈,接受廣大羣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做到公開公正。嚴格推行公告、公示和報帳制度,保證扶貧資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各個環節公開透明;在資金撥付上,嚴格按計劃執行,由項目實施單位提交項目執行計劃。財政、扶貧部門審核後,按工程進展及時將資金撥付到項目單位組織實施,不得隨意變更、滯留、擠佔和挪用;在資金的管理上,嚴格按省市要求,專户儲存,捆綁使用,由縣扶貧、經發部門共同監管使用,避免資金外流和挪作他用。扶貧項目一律實行事前論證、事中監督和事後驗收制度,確保扶貧資金真正到村到户,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要加強對扶貧資金的審計,審計部門要履行好職責,定期不定期對扶貧資金進行審計,及時報告,並糾正處理。

三是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要牢固樹立羣眾觀念,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羣眾、體驗羣眾的疾苦。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 多辦利民之事,更好地為困難羣眾服務。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求真務實,紮實苦幹。要不斷加強扶貧隊伍建設,紮紮實實,原汁原味地把黨的各項扶貧政策兑現到每一個貧困村,每一個貧困户。

四是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新局面。扶貧部門在扶貧開發中負有重要責任,要認真履行職責,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繫,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爭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各有關部門要圍繞大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切實負起責任,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完成本部門承擔的工作任務,積極為扶貧開發做出貢獻,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是要健全機制,狠抓任務和措施落實。中央1 號文件強調要“完善扶貧開發機制”。當前,關鍵是要在強化責任制、健全投入機制、強化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建立有效協調機制,完善幫扶機制,健全評估機制,推行激勵機制上下功夫,求突破,做文章。我縣扶貧開發的規劃任務、措施已經明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主要是抓好落實,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結合實際,根據所承擔的任務,制定具體的落實措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扶貧工作責任制,把扶貧開發工作的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