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弘揚工匠精神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着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户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那麼怎樣弘揚工匠精神呢?

怎樣弘揚工匠精神

怎樣弘揚工匠精神一

互聯網時代打開了許多未知的領域,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創造活力,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倡導發揚“工匠精神”是一個值得認真討論的問題。“互聯網+”時代,倡導“工匠精神”與創新精神,本質上是一致的。如果説互聯網思維表現為開放、創造、創新,“工匠精神”表現為嚴謹、精緻、專注,那麼,二者的融合所發生的就不是一種簡單相加的物理效果,而會是一種化學反應。“工匠精神”以最開放的姿態來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從而創造最新的成果。它不是一味地恪守傳統而裹足不前,恰恰相反,是善於用創新的精神,對產品精雕細琢、反覆對比,找到最好的結果,體現出最大的價值。在我看來,即便是做互聯網產品,如果沒有“工匠精神”做基礎,也不會產生創新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如今,我們倡導“工匠精神”,首先,是要文化上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的傳統,全方位地將追求唯美(完美)、精緻的精神貫穿在互聯網時代,讓這種文化真正地深入人心。其次,是要在制度的設計上,處處都能體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少一點急功近利,多一點細心縝密,無論是互聯網的實體企業,還是虛擬產品,都需要將這種“工匠精神”貫穿其中,這樣才會讓企業、產品,真正具有一種品質。再次,就是讓“工匠精神”能夠成為每一個員工的自覺追求,做到凡事都去追求99.99%,甚至100%,而不是“差不多”,馬馬虎虎,將這種精神作為一種做人做事的態度,成為一種生活的方式。這樣,在互聯網時代,在“中國製造2025”的關鍵契機下,以重拾“工匠精神”,以極致的產品和服務,打造出中國製造業“互聯網+”的示範標杆,成為一種卓越企業和產品的標識,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了。

(原載3月21日《北京日報》)

怎樣弘揚工匠精神二

2019年3月5日,xx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時間引發社會熱議。

在我國,工匠精神源遠流長,在傳統文化中不難尋其蹤跡。從莊子“技進乎道”到魏源“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所提到的“技”,指的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體現在產品“從99%提高到99.99%”的過程中,它是認真、執着、精細、完美的代名詞。正是技術從業者們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讓生產過程成為類似工藝品的雕琢過程,鑄就了我國傳統制造業曾經的輝煌。

説起工匠精神,不得不提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中展現的我國現代工業者那些靈巧而智慧的手: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的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大國工匠們“技術報國”的價值,絲毫不遜色於其他職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校長朱清時就曾説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需要多種多樣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學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質的工人、廚師、飛機駕駛員等高技能人才”。

遺憾的是,這些年在“君子不器”、白領崇拜等觀念的影響下,更多人對從事與技術打交道的藍領工作心有不甘。上海市的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僅有1%的人願意當工人。與之相關的另一個現實是,“高級技工萬金難求”之類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這種人才發展的不均衡,抑制了社會創新創造活力的迸發,同時也讓中國創造遭遇“人才瓶頸”。政府工作報告中寫入工匠精神,關照現實,切中要害,不僅有利於在全社會樹立一種健康的現代職業、專業觀念,同時也將加速我國製造強國、創造強國的建設。

《中國製造2025》指出,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但目前,我國製造業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的問題,部分產品不能滿足日益精細化的消費需求。有鑑於此,我們亟須堅守工匠精神,弘揚工匠精神,推動我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打造“創造中國”的金字招牌。

2019年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xx總理首次提出“品質革命”。xx説,要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立足大眾消費品生產推進“品質革命”。

“品質革命”首先是市場的事,工匠精神要着落到一家傢俱體的企業身上。常務會説: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也就是説,電飯煲的有效供給,還得靠企業,政府不該直接管。政府應該也必須管的,是政策和制度環境的有效供給。針對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常務會提出:一是完善市場準入,取消不必要的審批及目錄和不合理收費。二是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立足大眾消費品生產推進“品質革命”。三是營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推進國內消費品與國際標準對標。四是強化監管,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