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和雙12有什麼區別

雙十一”是全民熱潮,已經無可阻擋,但一個月之後的“雙十二”顯然與“雙十一”不同,活躍程度明顯下降。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雙11和雙12有什麼區別_雙十二與雙十一的區別,希望你喜歡。

雙11和雙12有什麼區別

雙11和雙12有什麼區別

按照很多人的理解,雙11是天貓主導的,雙12是淘寶的大集。據發起者淘寶官方的説法,“和雙十一不同,消費者逛天貓是為了品牌,到了雙十二,淘寶希望用購物的樂趣吸引人們。你在天貓購物,接觸的更多是品牌,而在淘寶,你接觸的店主,這種關係對於消費者來説是更親近的。”這種説法也印證了以上分析,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簡單。

雙11對於阿里巴巴意義重大,成功失敗在此一舉,是檢驗其整個公司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關鍵場次,也是向外展現賦能的舞台,所以,最終的銷售量一直是雙11所重點宣傳和強調的對象。到了雙12,銷售量從來不是追求的重點,也從來沒有公佈過類似數據,不僅不會和雙11比銷量,同比的數據都沒有。

當然,對於商家來説,雙12有些更現實的意義。那些在雙11賣斷貨的廠商,可以在補充了新貨之後彌補空倉的缺憾,那些雙11銷售不佳的商家更是需要通過雙12清理一下庫存,將損失減少到最低。從這個角度來説,雙12就是雙11的延續,是購物節買賣雙方的餘温消散。

網絡上還有一種説法,雙11是天貓大店家的盛宴,而淘寶的小賣家收益並不大,淘寶官方通過針對淘寶商家的雙12活動可以安撫淘寶小商家對雙11截流的不滿,也能在年底再提升一下整個平台業績和關注度,花小錢辦大事。

每年的雙11主題實際上差異不大,但雙12的定位卻一直在變化。最近幾年,淘寶官方一直在推出新的雙12玩法,並非簡單的直接下單購物,而是在創造一種消費者“逛”的感覺,更深刻的説,電商尋求讓買家和賣家建立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人性化關係,而非冷冰冰的商業利益。

通過幾年的尋尋覓覓,O2O終於成為了雙12的首選。20xx年的雙12無疑已經與O2O密不可分,網上超市之爭愈演愈烈,而O2O企業更是成為了雙12的主角。照這個發展,以後的雙12註定會成為O2O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將從網上下來,進入商場、超市、便利店、理髮館、電影院、餐廳、酒店等等,吃喝玩樂構成了雙12的最核心要素。也就是説,雙11人們要黏在網上,雙12人們要玩轉線下。

購物節看似憑空捏造,但如果沒有老百姓的真心參與和眾實體商家的積極響應,註定不會成功,不管是雙11還是雙12,其成功的背後都並非高人策劃和平台運作那麼簡單,實際上都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古話説,時勢造英雄,這個評價用在雙11和雙12也應該是恰如其分的。

雙十二與雙十一的區別【案例解析】

買家

“‘雙十一’已經把該買的都買了,現在就算再便宜也沒什麼好買的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許多消費者這樣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事實上,一直以來,“雙十二”的地位都有些尷尬。前有“雙十一”集中透支了一批購置力,後有聖誕、元旦等大節緊隨其後,前後夾擊之下,雙十二很難觸發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只知道雙十一,沒聽過雙十二。”同樣是在上述媒體的隨機採訪中,一些消費者甚至不知道‘雙十二’為何物。

“別怪大家無視它,雙十二隻不過是雙十一的山寨版,對於消費者來説沒有什麼特殊意義”一位熟識的電商分析人士眼中,這是雙十二之所以沒有觸發消費者的消費熱情的一大原因。“你見過大商場一個月搞兩次大型促銷嗎?”他説,“聰明的商家都知道不能過度透支買家的消費能力”。這位分析人士進一步解釋“雖説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沒等羊毛長齊就下手未免操之過急。”。確實如此,事實上,不少人的經歷也證實了上述人士的觀點。

劉小姐是工薪一族,工作不久的她因為雙十一瘋狂購物透支了兩個月的薪水,光棍節過後的一個月時間裏劉小姐都在為無法填上信用卡的虧空而苦惱,“只恨當時下手太狠,一見降價就剎不住車”,她坦言,即使雙十二打折再厲害也不會再買了,“有心無力,當務之急是先把欠的錢還上”。

當然,劉小姐的經歷只能代表眾多網購消費者中一個特殊羣體,那麼網購達人們怎麼看待雙十二的?一位黃姓“網購達人”告訴我,“雙十二優惠力度不如雙十一。”她給我舉了一個例子,去年雙十一在淘寶上總共花了2萬多元,出於好奇,雙十二時特意做了一次比較,發現雙十二總價格一共貴了3000多元。“周圍有一些愛購物的朋友,我也幫她們做了下比較,折扣確實不如雙十一。”黃女士表示,有過去年的經驗總結,今年雙十二,她和她的朋友都不準備掏錢了。

一位網友在淘寶官方論壇上一語道破其中的玄機,“雙十一是天貓的,屬於品牌方,而雙十二更多是淘寶的,屬於渠道方。作為渠道方的淘寶小賣家,並沒太大的利潤空間,所以折扣肯定不如前者。”

“絕大多數人本來就是衝着便宜來的,網購無便宜可撿,那還不如去逛商場。”在一個淘寶買家聚集的論壇,這樣的言論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賣家

買家很淡然,賣家則有些疲憊。“我們都把精力放在雙十一大促了,再準備一場雙十二明顯有點力不從心”田女士説,“而且從去年同期的銷售結果來看,現在對這個節日我們根本提不起興趣。”。因為傳統意義上電商賣家都會把雙十一當做天貓的節日,所以這位淘寶店主去年把精力放在雙十二,可惜當日銷售慘淡,着實寒了田女士的心。“流量不行,瞎折騰。所以這次我們沒有備戰雙十二”,她向我坦言。

“雙十一進貨少了不夠賣,雙十二備貨充足卻沒有生意”,言語中另外一位受訪賣家略顯無奈。去年雙十二過後,老王的倉庫堆下價值150萬的商品,整整花了3個月才把庫存清理完畢。“有想過今年雙十二備多少貨嗎?”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老王時,他只是微微一笑,“哪用備貨啊,雙十一積下一批貨賣不出去,雙十二就是用來清庫存的。”而對於雙十二的促銷效果,他表示,並不樂觀,“像我們這樣的普通賣家流量下降得太厲害,遠不是一個節日能補回來的,相反,這樣的節日可能會給我們帶到二次傷害”。老王所指的“二次傷害”其實在電商圈內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總體流量增長情況不佳的情況下,人為拉高某一天的銷量,是以犧牲平時的正常銷售為代價。“厚此薄彼,從長遠來看,雙十二就不應該存在”,老王説。

和一些電商對雙十二態度冷漠不一樣,平台方阿里巴巴對“雙十二”造節運動一直沒有停止過。

事實上,為了和雙十一大促區分開,近兩年淘寶將雙十二的重點放在“玩法”上,給淘寶貼上了“萬能”的標籤。不得不承認,“萬能的淘寶”這樣的定位確實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在宣傳包裝上也頗有調性。不過一位阿里人事私下向我透露,“沒有雙十一那樣大規模的流量支撐,玩法再新穎也難免流於形式。”在他看來,如今的網購消費者大多隻認雙十一,雙十二當天很難出現像雙十一那樣守夜網購的消費者。而就阿里方面來説,對於雙十二的前期造勢宣傳投入和“雙十一”相比,遠非一個量級。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賣家視雙十二為雞肋的原因。

“賣家只認流量,沒有流量,都是空談。”他一再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