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大綱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高中的時候,當時學習壓力大,時間比較緊張,而且急於最後結局,一目十行,算是第一次讀完了這本書,上了大學之後迫不及待的讀完了第二遍。最近受疫情影響,在家多日,重新看了一遍這套書。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大綱

這本書的作者明月當年是一個非專業研究歷史公務員,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説,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該書作者也説:“不是歷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歷史書都是給那些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説着大白話的歷史書。從幽默之中揣摩人物的內心波瀾和當時戰場的刀光劍影。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王朝政權,很多人會因為明朝的滅亡而惋惜(感覺痛心疾首,古代漢人的髮型,服飾,禮儀文化等被清朝改變),接着就把這種惋惜化作對清朝的偏見,其實沒有必要,清朝統治着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並非壞事,首先留給近代中國無與倫比的國土面積,這是歷史上以前極少出現的盛況,再則中國人口由明末幾千萬人迅速增到了清末四億人口,這是社會安定的表現。

大明王朝3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無數有正義感、體恤百姓、熱愛國家的人,對這些人,作者也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傳播了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這裏,愛國就不再是吹出來的,而是用無數的鮮血與生命換來的。無數人不畏權貴在監牢中含冤而死,無數人清正廉潔為百姓辦事自己卻家徒四壁,無數人怒吼着戰死在保家衞國的戰場上……這不是輕飄飄的領導演講稿上的空話,這是裝在人們心中的沉甸甸的信念,當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國門被他人攻打,他們沒有抗議,沒有洋洋灑灑寫出文章,沒有腆着肚子説官話。他們手握自己的生命,將愛國裝在心中,奔向最需要他們的戰場。歷史證明,只有真正愛國的人,才會被人們銘記,才會永遠活在人們心中。